离散数学第四章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归结推理系统

合集下载

2基本的推理方法(归结反演系统)

2基本的推理方法(归结反演系统)

将下列谓词演算公式转化为子句集。
(x){ P(x) {( y)[ P(y) P(f(x,y))] [Q(x,g(x)) P(g(x))]}} x y { P(x) { [ P(y) P(f(x,y))] [Q(x,g(x)) P(g(x))]}} x y {[ P(x) [ P(y) P(f(x,y))]] [ P(x) [Q(x,g(x)) P(g(x))]} [ P(x) P(y) P(f(x,y))] [ P(x) Q(x,g(x)) ] [ P(x) P(g(x))] P(x) P(y) P(f(x,y)), P(w) Q(w,g(w)) , P(z) P(g(z))
3、基本的推理方法
经典推理---归结反演
如果存在量词不在任何一个全称量词辖域中,则该存在量词就不依赖于任何其他的变 量,因此可用一个常量代替,该常量应是原合式公式中没有的符号,因此有 (x)P(x) P(A) 根据以上所述,上例Skolem化的结果为 (x){[P(x) Q(x)] [S(x,f(x))Q(x)]} (w)[P(w) B(w)] 5)将公式化为前束形。所谓前束形,就是把所有的全称量词都移到公式的前部,由于 公式中已无存在量词,且所有的全称量词的约束变量完全不同,因此可以把所有的全 称量词放在公式前面,使每个量词的辖域都包括公式后面的整个部分。前束形的公式 就由全称量词串组成的前缀和称为母式的无量词公式组成。上例的前束形为 (x)(w){{[P(x) Q(x) ] [S(x,f(x)) Q(x)]} [P(w) B(w)]}
3、基本的推理方法
经典推就是子句的合取式,可以反复应用合式公式的分配 律实现从任一母式向合取范式的转换: X1(X2X3)(X1 X2)( X1 X3)、X1(X2 X3)(X1 X2) (X1X3) 上例可转化为:(x)(w){[P(x) S(x,f(x))]Q(x) [P(w) B(w)]} 7)略去全称量词。由于公式中所有的变量都是全称量词量化的变量,因此可以把全称 量词省去,母式中的变量仍然认为是全称量词量化的变量。 8)把母式用子句集表示,即把子句的合取表示为子句的集合,意义不变。上例的子句 形式可以表示为 p(x) S(x,f(x)) Q(x) P(w) B(w)

离散数学24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离散数学24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在谓词逻辑中,除了命题逻辑中的推理规则继续有效外,还有以下四条规则。

设前提Г= {A 1,A 2,…,A k }.1. 全称指定规则(全称量词消去规则)US :例1 取个体域为实数域,F(x, y): x>y, P(x)=(∃y) F(x,y), 则(∀x)P(x) ⇒P(z)=(∃y) F(z,y).而不能(∀x) P(x) ⇒P(y)=(∃y) F(y,y).其中x,y 是个体变项符号,c 为任意的个体常量.或 (∀x ) P (x ) ∴ P (y ) (∀x) P (x )∴ P (c )2 . 全称推广规则(全称量词引入规则) UG:P(x)∴ (∀x)P(x)其中x是个体变项符号,且不在前提的任何公式中自由出现.3. 存在指定规则(存在量词消去规则) ES:(∃x)P(x)∴ P(c)1)c是使P(x)为真的特定的个体常量,不是任意的.2)c不在前提中或者先前推导公式中出现或自由出现,换句话说,此c是在该推导之前从未使用过的.4. 存在推广规则(存在量词引入规则) EG:P(c)∴ ( x)P(x)其中x是个体变项符号, c是个体常项符号.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由下列要素构成.1. 等价公式2. 蕴含式3. 推理规则:(1) 前提引入规则 (2) 结论引入规则(3) CP推理规则 (4)归谬论(5) US规则 (6) UG规则(7) ES规则 (8) EG规则1)在推导的过程中,可以引用命题演算中的规则P、规则T、规则CP .2)为了在推导过程中消去量词,可以引用规则US和规则ES来消去量词.3)当所要求的结论可能被定量时,此时可引用规则UG和规则EG将其量词加入.4)证明时可采用如命题演算中的直接证明方法和间接证明方法.5)在推导过程中,对消去量词的公式或公式中没含量词的子公式,完全可以引用命题演算中的基本等价公式和基本蕴涵公式.6)在推导过程中,对含有量词的公式可以引用谓词中的基本等价公式和基本蕴涵公式.7)在推导过程中,如既要使用规则US又要使用规则ES消去公式中的量词(只要有可能,我们总是先使用规则ES,再使用规则US)。

离散数学的谓词逻辑详解

离散数学的谓词逻辑详解
两种量词: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
1.全称量词 : (任意,所有) x: “对一切x”,“对所有的x”, “对任一x”
如: x P(x) ┐ x P(x) x ┐ P(x)
“对一切x,P(x)是真” “并非对一切x,P(x)是真” “对一切x, ┐ P(x) 是真”
如: “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于是令 M(x):x是人。 (1) x(M(x)→D(x)) (2) x (M(x)∧ ┐G(x))
命题符号化(翻译):
将汉语(或其他自然语言)语句翻译成逻辑表 达式,这在数学、逻辑编程、人工智能、软 件工程以及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是一项重要的 任务。翻译的目的是生成简单而有用的逻辑 表达式。
命题符号化:
1.谓词与个体词
将简单命题分解成个体与谓词这样两个组成部分。谓词,通 常是用来描述个体的性质或特征,或者个体之间的关系。谓 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扩充与发展 。
例1:下面两个命题 1. 张华是学生 2. 李明是学生
a: 张华 b:李明 H:是学生 ,则 H(x):x是学生
1,2可分别表示成 H(a) ,H(b). 这样表示就揭示了两命题间有相同的谓语这一特征。
变元的约束
例1 : 令 P(x, y):“ x<y ”, Q(x):x是有理数; F(x):x可以表示为分数。
判断下列式子那些是命题函数,那些是命题?
P(x, y)
P(x, y)∧Q(x)
Q(x) → F(x) x(Q(x)→ F(x)) x Q(x)→ F(x)
自由变元与约束变元
[定义] 紧接于量词之后最小的子公式称为量词的辖 域.(量词的辖域是紧接其后的公式,除非辖域是个 原子公式,否则应在公式的两侧插入圆括号。)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

VS
复合命题
由原子命题通过逻辑运算符组合而成的命 题,如“John is a student and Mary is a teacher”
逻辑运算符和括号的使用
逻辑运算符
and(合取)、or(析取)、not(否定)、if...then(蕴含)等
括号的使用
对于复杂的命题,需要使用括号来表示逻辑运算的优先级
逻辑模型
通过建立合适的逻辑模型,将实际问题转 化为逻辑推理问题,从而得到最优解或可 行解。
06
总结与展望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是计算机科学、人 工智能、通信工程、应用数学等多个 学科领域的基础工具,对于解决这些 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提供了一种描述客 观世界中离散结构及其性质的方式, 可以用来刻画和解释计算机科学中的 数据结构和算法、人工智能中的知识 表示和推理等问题。
04
离散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
定义
演绎推理是根据某些前提,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 方式。在离散数学中,演绎推理通常涉及逻辑推理、 集合推理、量词推理等。
形式化
演绎推理通常采用的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 提和结论三个部分。例如,所有的偶数都是整数(大 前提),4是偶数(小前提),所以4是整数(结论) 。
蕴含
用if...then或者⇒表示,如“if John is a student, then Mary is a teacher”
逻辑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
用for all或者∀表示,如“for all x, x>0”
存在量词
用exists或者∃表示,如“exists x, x>0”

离散数学(第四章)解读.

离散数学(第四章)解读.

§2.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例如,下列推理: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众所周知,这是真命题。但在命题逻辑中,如 果用P,Q,R表示以上三个命题,则上述推理过 程为:(P∧Q)R。借助命题演算的推理理 论不能证明其为重言式。

§2.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原因:命题逻辑不能将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数量关系反映出来。 解决办法:将命题进行分解。
§2.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设谓词H表示“是劳动模范”, a表示个体名称 张明, b表示个体名称李华,c表示个体名称这只老 虎,那么H(a) 、 H(b)、 H(c)表示三个不同的命 题,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形式,即H(x).一般地, H(x)表示客体x具有性质H。这里x表示抽象的或 泛指的客体,称为个体变元,常用小写英文字 母x, y, z, …表示。相应地,表示具体或特定的客 体的词称为个体常项,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 …表示。
§2.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刻划一个个体性质的词称之为一元谓词 ,刻划 n 个个 体之间关系的词称之为n元谓词. 一般我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谓词,用小写英文字 母表示客体名称,例如,将上述谓词分别记作大写 字母F、G、H、R,S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 (1) F(a) a:张明 (2) F(b) b:李华 (3) G(c) c:王红 (4) H(s,t) s:小李 t:小赵 (5) R(a,b,c) (6) S(a,b) a:阿杜 b:阿寺 其中(1)、(2)、 (3)为一元谓词, (4) 、 (6)为二元谓词 , (5)为三元谓词。
2.5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Inference theory of
predicate calculus)
§2.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第四章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永真推理系统(共28张PPT)

第四章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永真推理系统(共28张PPT)

证明: (1) △(x) (2) △((x)((PP)(x))) (3) △((PP)(x)) (4) △((PP)x (x))
(5) △(PP)
(6) △x(x)
引用定理
(2)(1)分离
全称规则(3)
公理(1)
(4)(5)分离
则有全0规则△(x)├△x(x)
第十四页,共28页。
全n规则、存n规则
(x(P(x))(x P(x))) 分离(2)(7)
(9) x(P(x))(x P(x))
分离(6)(8)
第十九页,共28页。
例( ) 练习4.1(2)
x(P(x))(x P(x))
先证明 x(P(x)) (x P(x))
证明:
(1) x(P(x)) (P(x))
公理20
(2) x(P(x)) (x P(x))
存1规则
1(P(x))├ 1(xP(x)))
第二十页,共28页。
例(续) x(P(x))(x P(x))
再证明 (x P(x)) x(P(x))
证明:
(3) P(x) xP(x)
公理21
(4) (P(x)xP(x)) ((xP(x))(P(x)))
公理3
(5) (xP(x))(P(x))
分(3)(4)
与有关
第七页,共28页。
(二) 公理
公理20 △(xP(x) P(x)) 公理21 △(P(x)x P(x))
与量词有关
如果只有一个自由变元,公理20与公理21可以分别
理解如下:
x(yP(y) P(x))
x(P(x)y P(y))
第八页,共28页。
(三) 规则
(1)分离规则:
如果△(AB)且△A,则△B。 (2)全称规则:

离散数学L4谓词

离散数学L4谓词

谓词是命题函数
• 一元谓词P可视为从个体域D到集合{T,F} 上的映射:
P: D {T,F}
• n元谓词也是一样:
P: Dn {T,F}
• 注意:P(x)是命题形式但不是命题,因为其 真值不确定.
– 仅当P取定为谓词常项,x取定为个体常项时, P(x)才成为命题.
Lu Chaojun, SJTU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
• 谓词 • 量词 • 一阶谓词公式 • 自然语句的形式表示 • 公式的解释及真假性
Lu Chaojun, SJTU
谓词逻辑与命题逻辑的区别
• 命题逻辑:简单命题是分析的基本单元,不再对 简单命题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
– 例如P:“柏拉图是人”和Q:“亚里士多德是人”是两个 相互独立的命题,看不出P和Q有什么联系.
Lu Chaojun, SJTU
14
量词的辖域
• 量词所约束的范围称为量词的辖域.即:
(x) (…辖域…) (x) (…辖域…)
• 在x(或x)的辖域内的自由x都被该量词 约束.
– 例如(x)(P(x) Q(x)) – 但在(x)(P(x) (x)Q(x))中, Q(x)还处于最近
的(x)的辖域中,此x非自由,故不被(x)约束.
Lu Chaojun, SJTU
15
命题形式P(x)如何化为命题?
• 假设P含义确定,是谓词常项
– 若x用个体常项代入,则P(x) 真假就定了; – 或者将x量化,形如(x)P(x)或(x)P(x),这时也
确定了真假.
• 总之:命题中是不能有自由变元的. • 变元易名规则:约束变元改名不改变命题
的真值,即(x)P(x) = (y)P(y).

离散数学---推理理论

离散数学---推理理论

名称
西 华
化简式

学 附加式
制 作
假言推理
拒取式
析取三段式
假言三段式
等价三段式
二难推论
基本蕴涵式
蕴涵关系式
A∧BA (A→B) A
A∧BB
(A→B) B
AA∨B AA→B
BA∨B BA→B
(A→B) ∧AB
(A→B) ∧ B A
(A∨B) ∧ AB
(A→B) ∧(B→C) A→C
A∧ B
B
(简化式)
推理过程的证明形式
规范化的形式:
西 华
序号
公式
理由
大 学

B1
E 或 I 或 P 或 …的合取 或 cp
制 作

B2
..

B3
..
……
注意:1)并非B1B2B3 2)Bi的获取:前提、中间结论
构造下列的推理的证明:
前提:P∨Q,P→ R,S→M,S→R, M
西 华 大 学

作 形式系统
自然推理系统P
自然推理系统
特点:可以从任意给定的前提出发,
应用系统中的推理进行推演,得到 的结论在系统中被认为是有效的。
公理系统
特点:只能从几个给定的公理出发, 应用系统中的推理规则进行推演, 得到的结论是系统中的定理。
自然推理系统P
自然推理系统P定义如下:
1.字母表
归纳证明
归谬法(反证法)
附加前提证法
(CP)
西 华
针对这种情况:
大 学
前提: A1,A2,…,An
制 结论: A→B

前提: A1,A2,…,An ,A 结论: B

离散数学第四章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归结推理系统

离散数学第四章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归结推理系统
对应语句(1)至(3)的子句集为: (1) R(x1) L(x1) (2) H(x2) L(x2) (3) H(a) (4) I(a) 其中子句(3)(4)为对(3)式SKOLEM化而得,a为 SKOLEM常量。 要证明的定理的否定式为: x(I(x)R(x)), 即 x(I(x)R(x)) 化为子句形式为(5): (5) I(x3)R(x3)
(8) P(a) D(a)
(9) P(a) (10) 口
{ a/y} (5)(6)归结
(8)(7)归结 (9)(3)归结
例 用归结方法证明下列公式
x(P(f(x))(P(f(a))P(x)))
证: 目标的否定为 x(P(f(x))(P(f(a)) ∧ P(x))) = x (P(f(x))(P(f(a)) ∧ P(x))) = x (P(f(x)) ∧ ( P(f(a)) ∨ P(x))) 子句集为 (1) P(f(x1)) (2) P(f(a)) ∨ P(x2) (3) P(x2) {a/x1} (1)(2)归结 (4)口 {f(x1)/x2}(1)(3)归结
(5)消去存在量词(按Skolem标准形)
(6)消去全称量词(直接去掉) (7)化为合取范式 (8)消去合取词得子句集, (9)改变变量的名称 (变量符号不重复使用)
例(p46-47) xP(x)x(A(x)y(B(y)W(x,y)))
解: (1)消去蕴含词 xP(x)x(A(x)y(B(y)W(x,y))) (2)约束变元改名: 利用改名方法对上式施行改名,以保证每一个量词 约束的变元不同名。 xP(x)z(A(z)y(B(y)W(z,y))) (3)化为前束范式 xzy(P(x)(A(z)(B(y)W(z,y)))) (4)消去存在量词(按Skolem标准形) 原式z(P(a)(A(z)(B(f(z))W(z,f(z)))))

谓词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SJTUCS

谓词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SJTUCS
这是正确的推理形式 在命题逻辑里只能表达成p q → r,显然不是
正确的推理形式
25
推理形式
例2: 人皆有死,孔子是人,所以孔子有死.
(x)(Man(x)→Mortal(x)) Man(Confucius) → Mortal(Confucius)
例3: 若有一个又高又胖的人,则有一个高个 子而且有一个胖子.
(x)Man(x)(x)Woman(x) 要么所有人都是男人,要么所有人都是女人
8
量词分配等值式(续)
回顾:约束变元改名规则
(x)(x) = (y)(y) (x)(x) = (y)(y)
变元易名后的“分配律”
(x)(x)(x)(x)=(x)(y)((x)(y)) (x)(x)(x)(x)=(x)(y)((x)(y))
步骤: 设 是任一公式,通过下述步骤可将其转化
为与之等价的前束范式: (1)消去公式中包含的联结词“”、“”; (2)反复运用摩根定律,直接将“”内移到原子
谓词公式的前端; (3)约束变元易名(如果必要的话); (4)使用分配等值公式,将所有量词提到公式的最
前端。
14
求((x)(y)P(a,x,y)(x)((y)Q(y,b)R(x))) 的前束范式。 解 (1)消去联结词“”、“”,得: ((x)(y)P(a, x, y)(x)((y)Q(y,b)R(x)))
引入新个体常项a代入x消去u时引进的个体因为与左边的y和z有关所以不能用个体常项而是用函数两者明显不等值但在不可满足的意义下两者是一致的skolem范式不保持等值24谓词逻辑的推理命题逻辑中有关推理形式重言蕴涵以及基本的推理公式的讨论和所用的术语都可引入到谓词逻辑中并可把命题逻辑的推理作为谓词逻辑的推理的一个部分来看待我们讨论谓词逻辑所特有的推理形式和基本推理公式25推理形式推理形式是指用表达推理的公式例1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牛连强)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牛连强)

2.5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1.推理定律谓词演算中也存在一些基本的等价与蕴含关系,参见表2-2。

我们以此作为推理的基础,即推理定律。

表2-2序号 等价或蕴含关系 含义E27 E28 ┐∀xA(x)⇔∃x┐A(x)┐∃xA(x)⇔∀x┐A(x) 量词否定等值式E29 E30∀x(A(x)∧B(x))⇔∀xA(x)∧∀xB(x)∃x(A(x)∨B(x))⇔∃xA(x)∨∃xB(x)量词分配等值式(量词分配律)E31 E32 E33 E34 E35 E36 E37 E38 E39 E40 E41 E42 E43∀x(A(x)∨B)⇔∀xA(x)∨B∀x(A(x)∧B)⇔∀xA(x)∧B∃x(A(x)∨B)⇔∃xA(x)∨B∃x(A(x)∧B)⇔∃xA(x)∧B∀x(B∨A(x))⇔ B∨∀xA(x)∀x(B∧A(x))⇔ B∧∀xA(x)∃x(B∨A(x))⇔ B∨∃xA(x)∃x(B∧A(x))⇔ B∧∃xA(x)∃x(A(x)→B(x))⇔∀xA(x)→∃xB(x)∀x(A(x)→B)⇔∃xA(x)→B∃xA(x)→B⇔∀x(A(x)→B)A→∀xB(x)⇔∀x(A→B(x))A→∃xB(x)⇔∃x(A→B(x))量词作用域的扩张与收缩I21 I22∀xA(x)∨∀xB(x)⇒∀x(A(x)∨B(x))∃x(A(x)∧B(x))⇒∃xA(x)∧∃xB(x)I23 ∃xA(x)→∀xB(x)⇒∀x(A(x)→B(x))表2-2中的I、E序号是接着表1-5和1-8排列的,表明它们都是谓词逻辑的推理定律。

E31~E34与E35~E38只是A和B的顺序不同。

2.量词的消除与产生规则谓词推理可以看作是对命题推理的扩充。

除了原来的P规则(前提引入)、T规则(命题等价和蕴含)及反证法、CP规则外,为什么还需引入新的推理规则呢?命题逻辑中只有一种命题,但谓词逻辑中有2种,即量词量化的命题和谓词填式命题。

如果仅由表2-2的推理定律就可推证,并不需要引入新的规则,但这种情况十分罕见,也失去了谓词逻辑本身的意义。

离散数学之谓词逻辑讲义.ppt

离散数学之谓词逻辑讲义.ppt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 谓词 在反映判断的句子中,用以刻划客体
的性质或关系的即是谓词。 例:(1)3是有理数。 (2)x是无理数。
(3)阿杜与阿寺同岁。 (4)x与yL。 其中,“是有理数”、“是无理数”、 “与…同岁”、“…与…有关系L”均为谓词。 前两个是指明客体性质的谓词,后两个是指 明两个客体之间关系的谓词。
▪ 原子公式 元谓词,t1,
t2若, …A,(xtn1是, xF2,的…任, x意n)是n个F 项的,任则意称n
A(t1, t2, …, tn)为谓词演算的原子公式。
2.3 谓词公式与翻译
▪ 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谓词公式
(1)原子公式是合式公式。 (2)若A 是合式公式,则 (A) 也是合式公式。 (3)若A和B是合式公式,则(A∧B),(A∨B),
▪ 但客体变元在哪些范围内取特定的值,对是 否成为命题及命题的真值极有影响。
例:R(x)表示“x是大学生”,如果x的讨论范 围是某大学里班级中的学生,则R(x)是永真式。 如果x的讨论范围是某中学里班级中的学生, 则R(x)是永假式。如果x的讨论范围为一剧场 中的观众,那么对某些观众,R(x)为真,对另 一些观众,R(x)为假。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简单命题函数 由一个谓词,一些客体变
元组成的表达式称为简单命题函数。 n元谓词就是有n个客体变元的命题函数。 不带任何客体变元的谓词称为0元谓词。
▪ 复合命题函数 由一个或n个简单命题函数
以及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表达式称复合命 题函数。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命题函数不是一个命题,只有客体变元取特 定名称时,才能成为一个命题。
比y 跑得快。则 xy(T(x)∧S(y) F(x,y))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ppt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ppt

三、量词和全总个体域 1.量词
使用前面介绍的概念,还不足以表达日常生活中 的各种命题。
例如:对于命题 “ 所有的正整数都是素数 ”
和 “ 有些正整数是素数 ” 仅用个体词和谓词是很难表达的。 量词 在命题里表示数量的词。
(1) 全称量词
“ x”
x D(x), 如“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可表示为
三、换名规则和代入规则 1.换名规则
对约束变元进行换名,使得一个变元在一个 公式中只呈一种形式出现。 (1)约束变元换名时,该变元在量词及其辖域 中的所有出现均须同时更改,公式的其余部分不 变; (2)换名时,一定要更改为该量词辖域中没有 出现过的符号,最好是公式中未出现过的符号。
例8
对公式 进 x(P(x, y) yz (u, v, z) ) S(x, z)
x或 x的辖域。x在公式的x约束部分的任一出现都称为
x的约束出现。 公式中约束出现的变元是约束变元 当x的出现不是约束出现时,称x的出现是自由出 现 。 自由出现的变元是自由变元。
例7
指出下列各公式中的量词辖域及自
由变元和约束变元。
( 1 ) x y (( P ( x ) Q ( y )) zR ( z ))
行换名,使各变元只呈一种形式出现。
解 需对x,y换名
u(P(u, y) v Q(u, v, z)) S(x, z)
错误法: u(P(u, v) vQ(u, v, z)) S(x, z)
u(P(u, y) zQ(u, z , z)) S(x, z)
2.
代入规则
谓词、个体词和量词 谓词演算公式 谓词演算的永真公式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谓词、个体词和量词 例

05-L.02 谓词逻辑的归结推理

05-L.02 谓词逻辑的归结推理

离散数学基础2017-11-19•一些基本定义:−谓词公式中原子或原子的否定形式称为文字。

−文字的析取式称为子句。

−不包含任何文字的子句称为空子句。

»空子句是不可满足的。

−若干相互形成合取关系的子句以集合元素的形式构成集合,称为子句集。

•定理:谓词公式的子句集化归−任何谓词公式都可应用谓词逻辑等值式及推理规则化成相应的子句集。

−过程(构造性证明):(1)蕴涵消去:消去条件蕴涵符号;(2)否定词深入:否定词直接作用在原子上;(3)变量标准化:处于不同量词辖域的约束变量根据易名规则使用不同的变量名;(4)消去存在量词:对不受约束的存在量词,使用常量符号例化;对被约束的存在量词,引入Skolem函数建立依赖;(5)化为前束形: (前缀)(母式),前缀包含全称量词串,母式中不包含任何量词;(6)将母式化为合取范式;(7)消去全称量词(自由变量默认全称量化);(8)由(6)中各极大项构成子句;(9)变量分离:使各子句不含同名变量。

•例:∀xP(x)→∀x∃y((P(x)∨Q(x))→R(x, y))¬ ∀xP(x) ∨ ∀x∃y(¬(P(x) ∨ Q(x)) ∨ R(x, y)) 蕴涵消去∃x¬P(x) ∨ ∀x∃y ((¬P(x) ˄ ¬Q(x)) ∨ R(x, y))否定词深入∃x¬P(x) ∨ ∀z∃y ((¬P(z) ˄ ¬Q(z)) ∨ R(z, y))变量标准化¬P(c) ∨ ∀z((¬P(z) ˄ ¬Q(z)) ∨ R(z, f Skolem(z))消去存在量词∀z(¬P(c) ∨ ((¬P(z) ˄ ¬Q(z)) ∨ R(z, f Skolem(z))) 化为前束形∀z((¬P(c) ∨ ¬P(z) ∨ R(z, f Skolem(z)) ˄(¬P(c) ∨ ¬Q(z) ∨ R(z, f Skolem(z)))将母式化为合取范式¬P(c) ∨ ¬P(z) ∨ R(z, f Skolem(z), ¬P(c) ∨ ¬Q(z) ∨ R(z, f Skolem(z) 消去全称量词 {¬P(c) ∨ ¬P(u) ∨ R(u, f Skolem(u), ¬P(c) ∨ ¬Q(v) ∨ R(v, f Skolem(v)} 变量分离−说明:»子句中的变量总是被默认为全称量化的;»化归得到的子句集不等价于原公式;»考虑到量词消去和引入规则的应用,若公式 A 在逻辑上遵循公式集 S,则也遵循由 S 变换成的子句集。

离散数学 第4章 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 第4章 谓词逻辑
2015/12/25
84-8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级精品课程 双语示范课程
个体词的分类
1. 表示具体的或特定的个体词称为个体常量 (Individual Constant),一般个体词常量用带 或不带下标的小写英文字母a, b, c,…,a1, b1, c1,…等表示; 2. 表示抽象的或泛指的个体词称为个体变量 (Individual Variable),一般用带或不带下标 的小写英文字母x, y, z, …, x1, y1, z1, … 等表示。
“张强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 --P(张强)
2015/12/25
84-6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级精品课程 双语示范课程
谓词
更一般地, P(x):x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
x:个体词
P(x)
P:谓词 P(x):命题函数
2015/12/25
84-7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级精品课程 双语示范课程
2015/12/25
84-12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级精品课程 双语示范课程
例4.2.1
设有如下命题,并用n元谓词进行表示。
P:王童是一个三好学生;
Q:李新华是李兰的父亲;
R:张强与谢莉是好朋友; S(x) :x是一个三好学生 F(x, y):x是y的父亲 S :武汉位于北京和广州之间。 a:王童 T(x, y):x与y是好朋友 b:李新华 命题P可表示为:S(a) d B(x,y,z) c:张强 :李兰 :x位于y和z之间 e :谢莉 f :武汉 g:北京 h:广州 命题 Q可表示为: F(b, c) R可表示为:B(f, T(d, g, e) h) 命题S
2015/12/25 84-13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课后总结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课后总结

第二章谓词逻辑2—1基本概念例题1.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设N(x):x是自然数。

I(x):x是整数。

此命题可以写成∀x(N(x)→I(x))例题2. 有些自然数是偶数。

设E(x):x是偶数。

此命题可以写成∃x(N(x)∧E(x))例题3.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母。

设P(x):x是个人。

M(x,y):y是x的生母。

此命题可以写成:∀x(P(x)→∃y(P(y)∧M(x,y))) 2-2 谓词公式及命题符号化例题1. 如果x是奇数,则2x是偶数。

其中客体x与客体2x之间就有函数关系,可以设客体函数g(x)=2x,谓词O(x):x是奇数,E(x):x是偶数,则此命题可以表示为:∀x(O(x)→E(g(x)))例题2 小王的父亲是个医生。

设函数f(x)=x的父亲,谓词D(x):x是个医生,a:小王,此命题可以表示为D(f(a))。

例题3 如果x和y都是奇数,则x+y是偶数。

设h(x,y)=x+y ,此命题可以表示为:∀x∀y((O(x)∧O(y))→E(h(x,y))命题的符号表达式与论域有关系两个公式:一般地,设论域为{a1,a2,....,an},则有(1). ∀xA(x)⇔A(a1)∧A(a2)∧......∧A(an)(2). ∃xB(x)⇔B(a1)∨B(a2)∨......∨B(an)1.每个自然数都是整数。

该命题的真值是真的。

表达式∀x(N(x)→I(x))在全总个体域的真值是真的,因∀x(N(x)→I(x))⇔(N(a1)→I(a1))∧(N(a2)→I(a2))∧…∧(N(an)→I(an))式中的x不论用自然数客体代入,还是用非自然数客体代入均为真。

例如(N(0.1)→I(0.1))也为真。

而∀x(N(x)∧I(x))在全总个体域却不是永真式。

∀x(N(x)∧I(x))⇔(N(a1)∧I(a1))∧(N(a2)∧I(a2)) ∧…∧(N(an)∧I(an))比如x用0.2代入(N(0.2)∧I(0.2))就为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到子句: A(a), N(y) W(a,y)
例 (p47,续)
要证明的结论为:有些作品不是小说。 x(B(x)N(x))
否定结论得到: x(B(x)N(x)) = x(B(x)N(x)) B(x)N(x)
得到子句: B(x)N(x)
例 (p47, 归结)
(1) A(x1)B(f(x1)) (2) A(x2)W(x2,f(x2)) (3) A(a) (4) N(y)W(a,y) (5) B(x)N(x) (6) A(x1) N(f(x1)) (7) N(f(a)) (8) W(a,f(a)) (9) A(a) (10) 口
(6)利用分配律化为合取范式 原式 P(a)(A(z)B(f(z))) (A(z)W(z,f(z)))
(7)消去合取词得子句集 此时公式中只含有一些文字的析取 P(a), A(z)B(f(z)), A(z)W(z,f(z))
(8)改变变量的名称: 改名使得每个变量符号不出现在一个以上的子句中 P(a), A(z1)B(f(z1)), A(z2)W(z2,f(z2))
二、一般归结
只需寻找一个置换,把它们作用到母体子句上 使它们含有互补的文字对(如P和P) 。
例 设有 P(x,g(a))Q(y) P(z,g(a))Q(z)
可得归结式如下:
Q(y) Q(z)
{ z/x}
Q(y) Q(x) P(x,g(a))P(z,g(a))
{ x/z} { z/y}
{ f(x1)/x} (5)(1)归结 { a/x1} (6)(3)归结
{ f(a)/y} (7)(4)归结 { a/x2} (8)(2)归结 (9)(3)归结
补充习题
任何人如果喜欢步行,他就不喜欢乘汽车;每 个人或者喜欢乘汽车,或者喜欢骑自行车;有 的人不喜欢骑自行车,因而有的人不爱步行。 试用归结原理证明之。
例(p46-47) xP(x)x(A(x)y(B(y)W(x,y)))
解: (1)消去蕴含词
xP(x)x(A(x)y(B(y)W(x,y))) (2)约束变元改名:
利用改名方法对上式施行改名,以保证每一个量词 约束的变元不同名。 xP(x)z(A(z)y(B(y)W(z,y)))
基于规则的演绎系统(产生式系统)——根据这些事 实和规则来证明目标公式,这种推理强调使用规则 进行演绎,直观易于理解。
正向演绎系统、逆向演绎系统
推理
事实表达式
目标表达式
推理
事实表达式
目标表达式
关于规则的约定
约定作为规则的一些公式限制为如下形式的公式:
WL
这些产生式规则和事实应满足下列条件: (1)L是单文字(原子公式或原子公式的否定),
归结反演系统——产生式系统
子句集看作为一个综合数据库, 而规则表就是归结,表中的规则用到数据库中的
子句对,产生一个新的子句,把新子句加入数据 库中产生新的数据库,形成新的归结,重复此过 程,观察数据库中是否含有空子句。
例 (p47)已知知识:
(1)每个作家均写过作品; (2)有些作家没写过小说; 结论:有些作品不是小说。
(3)化为前束范式 xzy(P(x)(A(z)(B(y)W(z,y))))
(4)消去存在量词(按Skolem标准形) 原式z(P(a)(A(z)(B(f(z))W(z,f(z)))))
例 (p47)
(5)消去全称量词(直接去掉) 原式 P(a)(A(z)(B(f(z))W(z,f(z))))
(8)(3)归结
注意:归结时使用了未讨论过的置换的概念。
4.3.1 置换
——项对变量的替换。 置换准则为:
(1)置换必须处处进行。
(2)要求没有变量被含有同一变量的项来代替。 如表达式P(x,g(x),b)中的x不能用含有x的 项f(x)来置换,即P(f(x),g(f(x)),b)是错误的 置换。
例 已知表达式 P(x,g(y),b),考察置换:
P(x,g(a),b) P(a,g(b),b) P(f(y),g(a),b)
{a/y} {a/x,b/y } {f(y)/x,a/y }
一般地,置换可通过有序对的集合 {t1/v1,t2/v2,…,tn/vn}
来表达,其中ti/vi表示变量vi处处以项ti来代替。
证明:令 A(e)表示“e为作家”; B(e)表示“e为作品”; N(e)表示“e为小说”; W(e1,e2)表示“e1 写了 e2”
知识可以符号化如下: (1) x(A(x)y(B(y)W(x,y))) (2) x(A(x)y(N(y)W(x,y)))
例 (p47, 求子句)
(1) x(A(x)y(B(y)W(x,y))) = x(A(x) y(B(y)W(x,y))) = x y (A(x) (B(y)W(x,y))) x (A(x) (B(f(x))W(x,f(x)))) A(x) (B(f(x))W(x,f(x))) = (A(x) B(f(x))) (A(x) W(x,f(x))) 得到子句:
二、霍恩子句逻辑程序
定义1:子句
L1L2…Ln
中,如果至多只含有一个正文字,那么该子句称
为霍恩子句。
霍恩子句PQ1Q2…Qn通常表示为: PQ1,Q2,…,Qn
霍恩子句必为下列四种形式之一:
(1)PQ1,Q2,…,Qn (2)P (3)Q1,Q2,…,Qn (4)口(空子句)
(PQ)R 化为等价的析取式
P Q R , 往往会丢失可能包含在蕴含式中的重要的超逻 辑的控制信息。
基于规则的演绎系统
将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是规则,其由蕴含式表示,它表达了有关领
域的一般知识,且可作为产生式规则来使用;
另一类是事实,其由不包P2…Pn)(Q1Q2…Qm) 如果约定蕴含前件的文字之间恒为合取,而蕴含后件的 文字之间恒为析取,那么上式可改写为如下形式:
P1,P2,…,PnQ1,Q2,…,Qm
子句的性质
(1) Q1,Q2,…,Qm,等价于Q1Q2…Qm; 而 P1,P2,…,Pn等价于P1P2…Pn。 当m=n=0时,表示空子句。
(2)当子句C: Q1,Q2,…,Qm P1,P2,…,Pn
和子句C : Q1 ,Q2 ,…,Qs P1 ,P2 ,…,Pt
中有Qi和Pj ,(或Pi和Qj )相同,则C和C 可进行归结。 (3)要证明定理
A1A2…AnB, 只要将
A1A2…AnB 化为子句集,并证明其不可满足,即用以上方式归结出空子句。
对应语句(1)至(3)的子句集为: (1) R(x1) L(x1) (2) H(x2) L(x2) (3) H(a) (4) I(a) 其中子句(3)(4)为对(3)式SKOLEM化而得,a为 SKOLEM常量。 要证明的定理的否定式为:
x(I(x)R(x)), 即 x(I(x)R(x)) 化为子句形式为(5): (5) I(x3)R(x3)
A(x1)B(f(x1)),A(x2)W(x2,f(x2))
例 (p47,续)
(2) x(A(x)y(N(y)W(x,y))) = x(A(x)y(N(y) W(x,y))) = x y (A(x) (N(y) W(x,y))) y (A(a) (N(y) W(a,y))) A(a) (N(y) W(a,y))
事实上即使L不是单文字,也可把该蕴含式化为多重规 则。 如:W(L1L2)等价于规则对WL1和WL2;
(2)W是任一公式(假设是与或形公式,本书限为合取式)。
一、子句的蕴含表示形式
一个子句是若干文字的析取,一般地, C = P1P2…PnQ1Q2…Qm
其中,Pi和Qi为谓词,变元被省略。 可以表示为:
引例 (p45,归结)
(1) R(x1) L(x1) (2) H(x2) L(x2) (3) H(a)
(4) I(a)
(5) I(x3)R(x3) (6) R(a) (7) L(a) (8) H(a) (9) □
{a/ x3}(4)(5)归结 {a/ x1}(6)(1)归结 {a/ x2}(7)(2)归结
三、归结反演算系统的应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规划生成问题。
例(p48)给机器人r 编制一程序,使它能够登 上一只椅子c以取下挂在房顶的香蕉b。
4.3.3 霍恩子句逻辑程序
一、子句的蕴含表示形式 二、霍恩子句逻辑程序
超逻辑的控制信息
许多人工智能系统中使用的知识是由一般的蕴 含表达式来表示的。如果把蕴含式
第四章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4.1 谓词演算的永真推理系统 4.2谓词演算的假设推理系统 4.3谓词演算的归结推理系统
4.3.1 置换 4.2.2 归结反演系统 4.3.3 霍恩子句逻辑程序
4.3 谓词演算的归结推理系统
问题:从公式集S出发,证明目标公式T。
在归结系统中: 首先否定目标公式, 然后将这个公式加到公式集S中, 再将该公式化成子句集, 若能归结成空子句(用□表示), 则认为证明了该公式T。
引例(p45)
设有语句串及它的符号表示如下: (1)无论谁能读就有知识;x(R(x) L(x)) (2)所有的海豚均没有知识;x(H(x) L(x)) (3)有些海豚有智慧。x(H(x)I(x))
从这些语句出发,证明语句: (4)一些有智慧的个体不能读。x(I(x)R(x))
引例 (p45,提取子句)
n0 n=0 n0 上式n=0
(1) P Q1,Q2,…,Qn
(2) P (3) Q1,Q2,…,Qn (4) 口
∃x(P(x) ∧ W(x) ) 结论的否定为:
∀ x( P(x) ∨ W(x))
证明(续)
(1) P(x1)W(x1) D(x1) (2) P(x2)D(x2) R(x2) (3) P(a) (4) R(a) (5) P(x)W(x) (6) W(a) D(a) (7) P(a)D(a) (8) P(a) D(a) (9) P(a) (10) 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