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设计方法专题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设计方法专题讨论
城市设计七所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年04月21日
目 录
第一篇场地地质参考资料
第二篇依据规范及相关规定
第三篇计算及分析
第四篇结论及推荐措施
第一篇 场地地质参考资料
本项目地灾评估报告
相邻项目地勘报告
①层人工填土:为新近有组织填土,土质不均,稍密~中密,分部于整个场地。层厚3.5~40米,平均厚度11.6米
。压实系数0.7~0.92,由于含水量低(平均7.86%)
,造成干强度高 。欠固结,具自重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Ⅳ级(很严重)。F ak
=120KPa,E 0=12MPa。
②层黄土装粉土:稍密~中密,干强度高。层厚1.7~42.8米,平均厚度23.25米。具自重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Ⅳ级(很严重)。 F ak =80KPa,E 0=10MPa。③层卵石层:稍密~中密,分布不连续,程透镜体分布,层厚1.5~8.8米。 F ak =400KPa,E 0=30MPa。
④层强风化砂砾岩:埋深16~53米,层厚1.8~22.3米,平均厚度7.6米(局部域层厚)。 F ak =300KPa,E 0=20MPa。
④1层中风化砂砾岩:埋深23~60.8米,层厚度超过100米, F ak =500KPa,E 0=500MPa。
场地未见地下水。
1.2 相邻项目地勘
项目位置典型地质剖面1典型地质剖面2
1.3 项目情况
项目地勘情况:
湿陷性建筑类别:
推测,项目地勘情况接近参考相
邻项目地勘,以相邻项目地勘资料
进行分析。
项目情况:
本项目为住宅小区项目,项目为
规划方案阶段,推测应以高层建筑
为主,大多数为20~30层,少量商
业、辅助用房、车库为1~3层建筑。
预计本项目含有以上甲、乙、丙、丁四类建筑,但
主要为甲、乙类建筑。
第二篇 依据规范及相关规定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200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防湿陷设计措施有设计一般规定
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总平设计
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建筑设计
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
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给排水设计
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基础设计
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地基处理
第三篇 计算及分析
3.1 项目情况
1. 厚度大
最大总厚度近50米,平均厚度35米。
厚度分布不均,土层下基岩面起伏较大。
湿陷性土层特点:
2. 湿陷量大
湿陷等级为Ⅳ级(很严重),全段湿陷,自重湿陷量为416~2447mm。
3. 土层物理性质差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土层机械性能分布差异较大,含水量低。1. 地上建筑荷载大
大多为高层建筑,荷载大,基底平均附加应力约250KPa。
地上建筑特点:
2. 建筑类别多
地上建筑有2~3层商业、幼儿园建筑,1~2层地下车库,30层高层住宅,及其它少量30层以下建筑。
3. 总图布局局限性
由于本项目为住宅小区建筑,总图布局受一定限值,高层和底层建筑为交叉布局,且不集中。
3.3 计算及分析
场地治理分析:
考虑到本项目为住宅小区,地上建、构筑物类型多,人员活
动造成地表水下渗的可能性大,易产生地面湿陷性下沉。
由于场地湿陷性土层厚度很大,最大厚度50米,且厚度变
化大,土体性质差,自重湿陷量大,为提高表层基土抗渗能力和
预消除部分湿陷性沉降,对人员场活动区域、建筑周边、道路、
地下管线、小范围绿化、等区域,推荐采用中、高能量强夯法处
理。
第四篇 结论及推荐措施
4.1 结论及推荐措施
1. 本项目场地土湿陷性等级为Ⅳ级(很严重),湿陷量很大。
结论
2.对湿陷土层不大于10m区域的乙、丙类多层建筑,可采用强夯地基或挤密地基作地基持力层的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它区域建筑应采用完全消除湿陷性的桩伐或桩基承台基础。 1. 总图规划布局上,尽量考虑建筑、道路、管网、广场相对集中布局,方便地基集中处理和地表集中硬化处理。地下管沟尽量布局在防护区域外。
其它推荐措施
2. 作好地表排水,按规范保证场地和排水沟的坡度,排水沟增设有效防水层,减少地表水下渗。
4. 底层室内管线尽量支撑于结构上,不作埋地铺设。
3. 由于负摩阻力较大,桩有效承载力低,局,局部土层厚的区域,可考虑采用增大桩身强度的措施。
4. 底层建筑地面宜考虑采用结构架空。
5. 为提高表层基土抗渗能力和预消除部
分湿陷性沉降,对人员场活动区域、建筑周边、道路、地下管线、小范围绿化、等区域,推荐采用中、高能量强夯法处理。 5. 绿化灌溉采用滴灌方式,减少水使用量。 防护区内的绿化设防止水下渗的措施。
3.除作好基本防水措施外,还应作好严格防水措施,所有室外管沟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加强防水捡漏措施。
谢谢!T H A N K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