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声声慢》,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文的朗读与背诵,诗词意境的理解。
2. 教学难点: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对诗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分析诗文意境。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文所描绘的意境,增强情感体验。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诗文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文朗诵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4. 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六、教学资源:1. 诗文原文:提供《声声慢》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参考译文:提供诗文的参考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3.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4.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5. 音频、视频资料:提供与诗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文的意境。
七、教学步骤:1.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涉及教材的诗词欣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声慢》的背景介绍、词牌特点、诗句解析、意境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深入领会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了解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主要内容: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解析方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两句诗句。
请从《声声慢》中选取一个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答案:解析示例: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修辞手法示例:拟人。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第一章:李清照与《声声慢》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2 理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
1.1.3 掌握诗词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1.2 教学内容1.2.1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1.2.2 《声声慢》的背景介绍1.2.3 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方法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简介李清照生平及文学地位。
1.3.2 讲解《声声慢》的背景。
1.3.3 分组讨论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方法。
1.3.4 分析《声声慢》的情感内涵。
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李清照生平及《声声慢》背景的掌握情况。
1.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词阅读与鉴赏方法的理解运用。
第二章:诗词格律与《声声慢》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诗词的基本格律知识。
2.1.2 掌握《声声慢》的格律特点。
2.1.3 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诗词格律基本知识2.2.2 《声声慢》的格律分析2.2.3 诗词创作的技巧指导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
2.3.2 分析《声声慢》的格律特点。
2.3.3 进行诗词创作技巧的指导。
2.4 教学评估2.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格律知识的掌握。
2.4.2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词创作技巧的应用。
第三章:词语赏析与《声声慢》3.1 教学目标3.1.1 理解《声声慢》中的关键词语。
3.1.2 培养学生的词语赏析能力。
3.1.3 提升学生对诗词情感的表达。
3.2 教学内容3.2.1 《声声慢》中的关键词语解析3.2.2 词语赏析的方法与技巧3.2.3 诗词情感表达的指导3.3 教学步骤3.3.1 解析《声声慢》中的关键词语。
3.3.2 教授词语赏析的方法与技巧。
3.3.3 指导学生进行诗词情感表达的练习。
3.4 教学评估3.4.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3.4.2 情感表达练习:评估学生对诗词情感表达的掌握。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2)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结构形式和音乐节奏;(3)分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了解她的词风及其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2)运用音乐欣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声声慢》的音乐美感;(3)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声声慢》;(2)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结构形式和音乐节奏;(3)分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了解她的词风及其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词牌特点的把握;(2)李清照词风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新课:(1)朗读《声声慢》,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2)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讲解词牌的结构形式;(3)剖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模仿《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创作一首小词;(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声声慢》;2. 学生能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结构形式和音乐节奏;3. 学生能分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了解她的词风及其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声声慢》;2. 参考资料:李清照词集、李清照生平介绍、词牌知识介绍;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声慢》的词牌特点;2. 利用音乐欣赏,帮助学生感受词牌的音乐美感;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案】《声声慢》(寻寻觅觅+)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的说课。
一、说教材《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代表作,以其深婉细腻的词风和浓郁的女性情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景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和女性文学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风格;掌握《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鉴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怀旧情怀和珍惜当下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掌握词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李清照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风格,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词作,学生跟读;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和节奏。
3.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形式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同时,将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与《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感受其词作风格的独特之处。
4.拓展延伸: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布置相关练习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或文学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主要抒发了词人晚年的凄凉和孤独。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叠词的运用,为这首词增色不少。
在教学这首词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叠词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理解词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分析叠词在词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晚年的孤独和凄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1. 叠词的运用和作用。
2. 词人的情感分析。
四、教学难点1. 叠词的运用和作用。
2. 词中的意境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声声慢》,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叠词在词中的作用,体会叠词的韵律美。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从词人的生活背景和词中的意象入手,深入理解词人的孤独和凄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5. 欣赏评价让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背诵《声声慢》,并选择一首类似的词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声声慢》为例,讲解叠词的运用和作用。
3. 采用情感共鸣法,让学生置身于词人的生活背景,体验其孤独和凄凉。
4.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欣赏类似词作,提高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声声慢》及类似词作的掌握程度。
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
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声声慢》教案篇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能力目标: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词人的忧愁的。
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
(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愁的丰富内涵(感受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
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
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
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
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
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三、分析释疑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明确: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雁过也,正伤心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探讨研究这些句子(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词人早起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可是四周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单的身影。
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引言概述:《声声慢》是一首中国古代诗歌,作者是杨洪基,这首诗歌以其深情款款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而广受欢迎。
本篇文章将从音乐风格、歌词主题、表演方式、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音乐风格:1.1 《声声慢》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古琴、二胡等乐器的运用,使整首歌曲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
1.2 歌曲的旋律悠扬,节奏稳定,以中缓的速度展现出深情的情感,给人以舒适、肃静的感受。
1.3 音乐的编曲简洁慷慨,突出了主旋律的表达,同时也赋予了歌词更好的诠释空间。
二、歌词主题:2.1 《声声慢》的歌词主题是表达爱情的细腻情感,歌词中充满了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2.2 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似是而非”、“如痴如醉”,使歌词更具诗意和艺术性。
2.3 歌词中的情感表达细腻入微,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对爱情的真挚追求和对爱人的无限思念。
三、表演方式:3.1 在表演方面,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歌词中的情感,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歌词的内涵。
3.2 演唱者的嗓音要具备较好的音准和音色,能够准确地传达歌词的情感,使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3.3 表演时需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如语调的把握、情感的转折等,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情感表达:4.1 《声声慢》通过歌词和音乐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情厚意,使听众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4.2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细腻入微,通过对爱人的思念和眷恋的描绘,使听众能够感受到爱情的夸姣和清纯。
4.3 音乐的旋律和歌词的情感相互呼应,使整个歌曲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五、文化内涵:5.1 《声声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诗歌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5.2 歌词中的比喻手法和意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5.3 歌曲中所表达的深情和思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2. 学科领域:高中语文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及作者李清照的经历。
(2)品味词中的意象,领悟词的意境。
(3)掌握词的基本技巧,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词的意象分析。
(2)词的基本技巧的运用。
(3)词人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词的深层意境的理解。
(2)词的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意象、技巧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声声慢》的具体内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李清照及《声声慢》的背景。
2. 讲解:分析《声声慢》的意象、技巧。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词的意境和情感。
4.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词。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声声慢》。
2. 分析自己创作的一首词,重点关注意象、技巧和情感的表达。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和创作的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测试:进行一次关于《声声慢》的测试,评估学生对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反馈、自己的讲解是否清晰等,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宋词人的作品,拓宽视野。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声声慢》相关内容。
2. 参考书:有关李清照及《声声慢》的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相关词的网站、论坛等。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用于讲解《声声慢》的意象、技巧和情感,第二课时进行讨论和实践。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声声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景、叠字抒情的特点。
2.感受词人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体味融情入景、叠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主要内容: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创作动机;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通过分析歌词意象来揣摩词人情感的方法。
一。
导入:前天我们学习了宋词中一首婉约派的作品,题目叫——《蝶恋花》,作者是北宋词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婉约词的融情入境的特点,缠绵凄切的基调。
二。
先了解两个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背景,以理解创作的动因。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雨霖铃》,唐时旧曲,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她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长女。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这是一个喜爱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妇俩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我们学过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的《声声慢》。
下面我将从教情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作业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一)单元教学分析《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李清照的一首词。
词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的文体,鉴赏时往往是通过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纵观整套高中语文教材,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必修四第二单元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该单元编选的是宋代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这四位词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创作跨度约有二百年,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的发展脉络。
按照传统的提法,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
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此外,必修五的教学模块中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也是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分析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
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
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
《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声声慢》作为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抒写了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
声声慢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2)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结构形式和音乐节奏;(3)分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其在《声声慢》中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声声慢》与其它词牌的区别;(2)采用音乐欣赏、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能力;(3)运用情感联想,引导学生体验词人的情感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的才情和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3)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声声慢》;(2)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结构形式和音乐节奏;(3)分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其在《声声慢》中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词牌特点和音乐节奏的把握;(2)深入理解李清照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声声慢》的情感内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声声慢》,感受词牌的音乐美;(2)让学生分析《声声慢》的结构特点,了解词牌的规律;3. 课堂讲解:(1)讲解词牌的特点和音乐节奏;(2)解析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情感表达;(3)分析词中的意象,理解词人的审美情趣。
4.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声声慢》的理解和感受;(2)让学生尝试创作同词牌的词,锻炼创作能力;(3)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声声慢》;2. 分析其他词牌,与《声声慢》进行对比,体会各自的特色;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创作一首词,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声慢》的熟练程度,包括朗读和背诵;2. 学生对《声声慢》词牌特点和音乐节奏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创作能力和合作能力;4.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声声慢》 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声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词人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这首词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李清照词作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
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李清照的词风,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李清照的作品以及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理解《声声慢》的词意,掌握重点字词和诗句。
(3)学会赏析词的艺术特色,如叠词的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词的感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情感。
(2)赏析词的艺术特色,如叠词、情景交融等。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词人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2)将诗词中的情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共鸣。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024年《声声慢》说课稿
2024年《声声慢》说课稿《声声慢》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把握词人前后词风的差异。
2、品味叠词的妙用。
3、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由于这首词里包含了大量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词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来抒发愁情,但是我们的学生对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准确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如果像平常一样一支粉笔,那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
所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快速演示的特点,能节约很多的课堂时间。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采用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合作一起来鉴赏这首词,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学生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课前我就播放《醉花阴》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进入本课教学。
同时通过听觉让学生体会《醉花阴》和《声声慢》抒发的感情的差别,这样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风格。
2、如何入愁让学生听配乐朗读,体会词人的情感并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词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调。
由此引出对前三句的分析:词人通过动作、环境、感受入愁。
接着分析这三句“叠字”的妙处。
3、缘愁选景学生们明确了词人“如何入愁”,便引导学生分析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
学生们通过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优质课《声声慢》教案篇1学习目标:1、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2、了解词人生平,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赏析叠词等艺术手法,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会词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才情出众,一生写过无数美妙的词作,让我们铭记在心。
据说李清照一生没有孩子,曾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赵明诚却说:“诗词就是我们的子女,《金石录》就是我们生命的结晶。
”足见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也正因为此,在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一个人更觉孤苦,晚年生活凄凉无依。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晚期的作品《声声慢》。
二、明确目标: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三、诵读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个别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提示从字音和节奏两个方面。
)师: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情感基调是什么?生:诗歌的情感集中在一个“愁”字,这也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的、凄凉的、愁苦的。
师:应该怎么读呢?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意。
3、自由诵读体会: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4、个别同学读:师生共评,从语速、语调两方面评价。
四、品读赏析:(一)、词人的”愁”表现在哪里?1、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愁”的?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1)、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写出了词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侵袭。
师:为什么“淡酒”而不是“浓酒”?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浓酒也成淡酒。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句子。
高二下《声声慢》说课稿汇总一篇
高二下《声声慢》说课稿汇总一篇高二下《声声慢》说课稿 1教学目标:诵读涵咏,感受词的音韵美。
联想想象,品味诗歌意象美。
知人论世,探究诗歌情感美。
用诵读传达音韵、情感美。
教学准备:布置各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查找、阅读、整和李清照大事记的历史资料,探究诗人寻觅对象及其结果;制作课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活动法教学过程:一、用诗意的语言导入二、听朗读,整体感知,说出最初感觉。
找出定下全诗情感基调的句子。
三、知人论世,探究开篇之情感美1、师:诗人到底在寻觅什么?寻觅到了没有?内心感觉怎样?请小组代表把探究的结果和大家分享。
2、根据学生的理解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3、师总结:词的一开篇,诗人就坦露自己的情感。
这种情感很真,很美。
自己已经够惨了,偏偏还心忧天下,愁__。
这种悲悯的情怀,怎不让人感动唏嘘?四、探究开篇叠词之音韵美。
师:一首好诗是语言和情感的完美结合,词的开篇我们就感受到一种美。
除了情感,语言美不美?美在何处?1、标出平仄,感受平仄变化的魅力2、与不叠进行比较3、与英译进行比较,说明平仄变化造成的音韵之美是汉语所特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师点拨:林语堂先生的此译文运用头韵,而且原文是十四个音节,译文正好也是十四个音节,真是难能可贵。
但由于英文只有轻重音,没有平仄的变化,所以读起来音韵的美感差多了。
齿舌音形成的美感5、学生自由读,用自己的声音把音韵美和情感美传达出来。
6、师吟诵:宋词是音乐文学,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已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不知吟诵起来味道会怎样。
老师跟一个叫文征萍的老人学唱了几句,和同学们分享。
五、再读,品味诗歌意象美。
1、小组合作,品味诗歌意象美2、中外对比阅读,彰显古典诗词意象之美师:《声声慢》这首词不仅在国内有名气,还传到了国外,被法国诗人克洛岱改写成了一首诗《绝望》。
男生齐读《绝望》,女生齐读《声声慢》:点拨:与《声声慢》相比,《绝望》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方式,它以叠词的累加,反复咏叹。
《声声慢》教案优秀7篇
《声声慢》教案优秀7篇《声声慢》篇一导读: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气。
乍暖乍寒,忽冷忽热。
④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⑤怎敌地:对付,抵挡。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第: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调养休息。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第七章第二节,《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声声慢》的背景、词牌、韵律;解读诗句,分析词的意象、情感及艺术手法;探讨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培养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感受李清照词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名篇的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声声慢》的艺术手法,理解李清照词的情感内涵。
重点:解读诗句,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声声慢》原文及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词人情感。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朗读《声声慢》,感受词的韵律美,理解词牌特点。
3. 诗句解读:逐句分析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情感,探讨李清照的艺术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声声慢》的情感表达,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词牌:慢词3. 意象:落花、流水、黄昏、梧桐等4. 情感:离愁、思念、哀怨等5. 艺术手法:对比、衬托、用典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李清照情感的理解。
作业答案:(1)意象分析:词中以落花、流水、黄昏、梧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2)情感理解: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哀怨。
2. 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其艺术特色。
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引言概述:
《声声慢》是一首中国古代传世名曲,曲调婉转动听,歌词涵蓄深情。
在教学中,通过《声声慢》的教学能够匡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歌曲背景、歌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歌曲背景
1.1《声声慢》是谁创作的?
1.2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1.3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是怎样表达的?
二、歌曲内容
2.1《声声慢》的歌词内容是什么?
2.2歌曲中的意境是如何展现的?
2.3歌曲中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
三、教学目标
3.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
4.1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4.2通过分析歌词,匡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4.3通过演唱、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味歌曲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过程
5.1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背景和意境。
5.2学唱:教学生唱歌曲,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情感。
5.3表演: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详细阐述,《声声慢》的说课稿将匡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声声慢》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收获夸姣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教案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式:诵读品悟情感体验探究学习对比阅读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学生: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同学们初一的时侯就学过这首词,谁能给大家当一回小老师,介绍一下李清照及她在《一剪梅》的情感内蕴,创作风格?(学生简介)刚刚这位同学的讲解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九百多年前北宋年间那个秋天的傍晚,荷花凋零,凉意微微。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何字?(生: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幻灯片: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品李清照《声声慢》)二、鉴赏《声声慢》既然我们抓住了一个“愁”字,那就以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幻灯片)怎样入愁愁缘愁选景(一)怎样入愁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思考两个问题:(1)正音;(2)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生齐读,正音。
(提问学生哪些字音该注意)(2)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a、你觉得该怎么读?你给我们试一试好吗?b、这句话你觉得体现愁绪的哪些层次感?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该怎么读?(老师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冷冷清清:诗人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该怎么读?(老师明确: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用通俗的语言概括该是怎么样的情感?又该怎么读呢?(老师明确: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
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
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生:叠词)如果我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学生:不好,少了音韵美)李清照是运用韵律的高手,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诵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
(二)缘愁选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3、探究性学习: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要求:(1)基于文本(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3)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
意象探究:a、淡酒你喝过酒吗?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老师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看来酒是浇不了愁的,只能是举杯浇愁,愁更愁呀!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酒的诗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b、秋风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老师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
用秋风渲染愁情。
)c、过雁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那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
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诗人哀戚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伤心。
d、黄花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老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
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e、梧桐细雨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运用想象的语言来描绘“黄昏时,梧桐细雨”的画面,注意情景结合。
(老师明确: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
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
)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师总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
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齐声诵读,沉浸到这凄美绝然的意象中。
(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三)为何生愁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
但此时的“愁”与诗人写《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从1103年李清照写作《一剪梅》至1151年左右写成《声声慢》,时间过了大概半个世纪,可为“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告诉你答案吧!(幻灯片: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同学们你们愿意这其中的哪一件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但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
晚景凄凉,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三、结语“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声声慢》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五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教学小结与作业。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四册“词别是一家”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婉约派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2.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家国之愁”的区别.(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1.教学方法①〈1〉诵读感悟法诗词教学贵在多读。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
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③.比较法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④.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多媒体和mp3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学法指导:意象意境感情(四)说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