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转变。

以下是一些物态变化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结C. 凝固D. 升华答案:C2.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冰融化成水B. 水蒸气凝结成雨C. 铁生锈D. 水蒸发成水蒸气答案:C3. 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会: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凝固答案:B二、填空题4.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升华5.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凝华6. 当水的温度达到100°C时,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会________。

答案:沸腾三、简答题7. 描述一下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包括:液态水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在温度升高时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在温度继续升高时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会凝结成液态的水,或者在温度和压力都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冰。

8. 为什么在冬天的早晨,窗户上会有雾气?答案:在冬天的早晨,室外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玻璃时,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滴,形成雾气。

四、计算题9. 如果一个冰块的体积是200立方厘米,当它完全融化成水后,水的体积是多少?(冰的密度是0.92克/立方厘米,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答案:首先计算冰的质量:200立方厘米× 0.92克/立方厘米 = 184克。

由于质量不变,融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184克÷ 1克/立方厘米 = 184立方厘米。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现象描述以及简单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

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2、我们在冬天睡觉时会盖上被子,但夏天卖冰棍的人也会用被子把冰棍盖上,这其中的主要理由是:A.防止冰棍被破坏; B.防止冰棍因吸热而熔化; C.防止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D.防止外界的温度传给冰棍.3、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4、把一块0℃的冰投入O℃的水里(周围的气温也是O℃),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 ).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O℃ 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O℃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的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棒的温度:A. 降低 ;B. 不变 ;C. 升高;D. 先降低后升高.6、物质在吸热过程中( )A.温度一定是上升的 B.温度不一定上升C.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 D.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7、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沸点较高B.沸点较低C.凝固点较低D.凝固点较高8、海波的熔点是48℃。

由此可知温度是48℃的海波 (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 C.要么是固态的要么是液态的 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9、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 吸热,温度不变;D. 放热,温度不变.10、5g00C的水与750g00C的冰混合,则:A. 冰要熔化;B. 水要凝固;C. 都保持原状不变;D. 说不清楚.11、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A.一定比0 ℃低;B.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低;C.一定是0 ℃;D.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高.1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3、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在0℃时会经历哪种物态变化?A. 凝固B. 熔化C. 蒸发D. 升华答案:A2. 冰在标准大气压下,需要达到多少温度才能熔化?A. 0℃B. 100℃C. 37℃D. -10℃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在室温下是气态?A. 铁B. 铜C. 水D. 汞答案:C4.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它在室温下会经历哪种物态变化?A. 凝固B. 熔化C. 蒸发D. 升华答案:D5.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凝固B. 熔化C. 蒸发D. 升华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凝华2.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升华3.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汽化4.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液化5.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熔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并解释其发生的条件。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凝固、熔化、汽化和液化。

凝固是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冰)的过程,通常在0℃以下发生;熔化是冰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同样在0℃以上发生;汽化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温度越高,汽化越快;液化是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通常在温度降低时发生。

2. 解释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有冰花形成。

答案:冬天窗户上形成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即水蒸气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冰晶附着在玻璃内侧,形成冰花。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物态变化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将0℃的冰放入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A、冰会减少,水会增多B、冰会减少,水会增多C、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D、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2、在下列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5、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A、打开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B、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C、关闭房门D、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7、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C、纯属职业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检查8、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36.90℃和38.60℃B、37.50℃和38.60℃C、36.90℃和37.50℃D、37.50℃和37.50℃10、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48℃11、物态变化归属:1)湖面结冰:凝固;(2)烧水时看到“白气”:汽化;(3)自来水管“出汗”:凝华;(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凝华;(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凝华;(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A. 蒸发B. 凝固C. 升华D. 液化2. 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会经历升华过程?A. 冰块在室温下融化B. 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成气体C.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D. 水沸腾后变成蒸汽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凝固B. 液化C. 凝华D. 蒸发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霜的形成B. 雾的形成C. 雪的融化D. 植物的生长二、填空题5. 当水蒸气遇冷时,会_________成小水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6. 冰变成水的过程是_________,而水变成冰的过程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7. 描述一下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并给出每种过程的名称。

四、计算题8. 假设一个封闭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当容器内的温度从20°C升高到100°C时,水的体积变化了多少百分比?(水的比热容为4.18J/g·°C,水的密度为1 g/cm³)答案一、选择题1. B. 凝固2. B. 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成气体3. C. 凝华4. D. 植物的生长二、填空题5. 凝结,液化6. 熔化,凝固三、简答题7. 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包括:- 熔化:固态物质变为液态- 凝固:液态物质变为固态- 蒸发:液态物质变为气态- 冷凝:气态物质变为液态- 升华: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 凝华:气态物质直接变为固态四、计算题8. 首先计算水吸收的热量:Q = mcΔT,其中m是水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由于水的体积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热量来估算体积变化。

假设水的质量为m,体积变化为ΔV,那么ΔV = (Q/m) / ρ,其中ρ是水的密度。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体积变化的百分比。

请注意,上述计算题的答案需要具体的数值来完成计算,这里仅提供了计算方法。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物质从一种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物态变化的练习题及答案:1. 选择题:- A.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

- B.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

- C.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

- D.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

答案:A. 凝华;B. 升华;C. 凝固;D. 熔化。

2. 填空题:-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需要______。

-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需要______。

答案: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需要放热。

3. 判断题:- 冰在0℃时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 冬天室外的铁栏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结霜。

()答案:错误;正确。

4. 简答题:-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的窗户上会出现水珠?答案: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会放热并凝结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5. 计算题:-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334 kJ/kg,一块冰的质量为2 kg,计算这块冰完全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答案:Q = m × L = 2 kg × 334 kJ/kg = 668 kJ。

6. 实验题:- 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水的沸腾过程。

-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

- 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b. 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水温的变化。

d. 观察水开始沸腾时的现象,并记录沸腾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 实验结果分析:- 记录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 观察沸腾时气泡的变化。

7. 论述题:- 论述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a. 冰箱利用制冷剂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来制冷。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物质的三种基本物态?A. 固态B. 液态C. 气态D. 等离子态2. 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融化B. 凝固C. 升华D. 汽化3. 下列哪个不是物态变化的例子?A. 冰融化成水B. 沸水变成冰C. 铁生锈D. 香蕉变熟4. 借助加热,下列哪个物质能发生升华?A. 水B. 酒精C. 糖D. 干冰5. 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升华B. 凝固C. 汽化D. 冷凝二、填空题1. 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2.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3.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4.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5.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三、问题解答1. 请简要说明物态变化的原理。

2. 请举出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并描述其原理。

四、综合题某实验室进行了一项物态变化的实验,过程如下:1. 取一固态物质X,加热使其转变为液态。

2. 将液态物质X放置在常温下,观察其逐渐变为固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物质X的初始物态是什么?2. 实验中物质X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3. 描述物质X由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4. 描述物质X由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5. 实验中物质X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B4. D5. C二、填空题1. 融化2. 凝固3. 汽化4. 凝固5. 冷凝三、问题解答1. 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由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改变,导致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

2. 实例一: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原理是水分子在受热后速度增加,克服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形成水蒸气。

实例二:冰融化成水,原理是冰晶格结构受热后破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形成液态水。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A. 熔化B. 凝固C. 汽化D. 升华2. 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 玻璃B. 松香C. 食盐D. 沥青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凝固B. 凝华C. 液化D. 升华二、填空题4.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

5.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

四、计算题7. 如果水在标准大气压下从100℃开始冷却,直到完全凝固成冰,需要释放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18 J/g·℃,水的熔化热为334 J/g)五、实验题8. 描述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二、填空题4. 凝固5. 升华三、简答题6. 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包括: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气态变为液态)、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四、计算题7. 假设我们有100克水,从100℃冷却到0℃,首先计算冷却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Q_{cool} = 100g \times 4.18 \frac{J}{g\cdot ^\circ C} \times (100^\circ C - 0^\circ C) = 4180 J \]然后计算水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Q_{freezing} = 100g \times 334 \frac{J}{g} = 33400 J \]总热量为两者之和:\[ Q_{total} = Q_{cool} + Q_{freezing} = 4180 J + 33400 J = 37580 J \]五、实验题8. 实验步骤:a. 准备一个烧杯,装入适量的水,并记录初始温度。

b.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开始加热。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什么态的过程?A. 液态B. 气态C. 等离子态D. 等温态答案:B. 气态2. 在以下物质中,哪种物质不会发生升华现象?A.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B. 硝酸铵C. 碘D. 水答案:D. 水3. 熔化是物质由什么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A. 气态B. 等离子态D. 等温态答案:C. 固态4. 下列哪种物质的融点最低?A. 铁B. 铝C. 锌D. 水银答案:D. 水银5. 沸腾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什么态的过程?A. 气态B. 等离子态C. 固态D. 等温态答案:A. 气态二、判断题1.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B. 错误答案:A. 正确2.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近,分子运动较快。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错误3. 溶解是一种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错误4. 子午观测仪是利用物质的升华现象进行测量的仪器。

A. 正确B. 错误答案:A. 正确5. 水的密度在升华时会发生变化。

A. 正确答案:B. 错误三、简答题1. 请解释固态物质的定形和定积特性。

答案:固态物质的定形特性指的是固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空间中排列有序,具有固定的形状。

固态物质的定积特性指的是固态物质的体积基本不受外界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2. 请解释液态物质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答案:液态物质的流动性指的是液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可以相互滑动,具有流动性。

液态物质的可压缩性指的是液态物质在受到外界压力作用下,体积会产生变化。

3. 请解释气态物质的容易扩散和压缩性。

答案:气态物质的容易扩散指的是气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可以在空间中自由运动和传播。

气态物质的压缩性指的是气态物质的体积可以通过增加外界压力而发生变化。

四、综合题某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到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A发生了以下变化:-10°C:物质A呈固态,形状不变;0°C:物质A开始融化,逐渐转变为液态;100°C:物质A迅速沸腾,转变为气态。

初中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A. 玻璃B. 松香C. 冰D. 石蜡答案:C2. 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增加而()。

A. 降低B. 不变C. 升高D. 先降低后升高答案:C3.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

A. 升华B. 凝固C. 液化D. 凝华答案:A4. 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D. 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冰花答案:A5.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

A. 升华B. 凝固C. 液化D. 凝华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是因为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_热。

答案:吸收2.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凝固3.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熔化4.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汽化5.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液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什么是物态变化,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例如,冰融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蒸发成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 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答案: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玻璃时,会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冰花。

四、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实验过程:将水倒入烧杯中,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水开始沸腾时,会产生气泡,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 如何通过实验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答案:实验过程:将晶体和非晶体分别加热至熔化,记录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的温度会随着加热而逐渐升高。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会吸收热量?A. 凝固B. 液化C. 升华D. 凝华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3. 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个过程属于: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4. 冰棍在空气中逐渐变小,这是因为:A. 冰棍熔化B. 冰棍升华C. 冰棍液化D. 冰棍凝华5.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是放热的?A. 升华B. 凝华C. 液化D. 凝固二、填空题6.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7.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8.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9.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10.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12. 请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四、计算题13. 假设有一块冰,其质量为200g,温度为-10℃。

如果将其加热至0℃并使其完全融化为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冰的比热容为2.1J/(g·℃),水的比热容为4.18 J/(g·℃),冰的熔化热为334 J/g)五、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答案:1. C2. A3. B4. B5. D6. 熔化7. 汽化8. 液化9. 升华10. 凝华11. 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形成冰花。

12. 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在常温下,水会从固态熔化成液态,当温度继续升高,水会从液态汽化成气态。

反之,水蒸气在冷却时会液化成水,水在更冷的条件下会凝固成冰。

13. 首先,冰从-10℃加热到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1} = m\times c_{冰} \times (T_{final} - T_{initial}) = 200g \times 2.1 \frac{J}{(g·℃)} \times (0℃ - (-10℃)) = 4200J \]然后,冰在0℃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2} = m \times L_{熔化} = 200g \times 334 \frac{J}{g} = 66800J \] 总共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total} = Q_{1} + Q_{2} = 4200J + 66800J = 71000J \]14.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质经历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的测试题及答案,帮助你巩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 燃烧B. 溶解C. 融化D. 酸碱反应答案:C. 融化2. 在以下温度范围内,哪个是水的冰态?A. -15°CB. 20°CC. 100°CD. 200°C答案:A. -15°C3. 下列哪个不是物质由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A. 汽化B. 蒸发C. 沸腾D. 凝固答案:D. 凝固4. 当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发生了什么物质变化?A. 融化B. 凝固C. 沸腾D. 降温答案:C. 沸腾5. 鉛笔芯较软,而冰较硬,这是因为:A. 冰的分子间力较强B. 鉛笔芯的分子间力较弱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D. 鉛笔芯分子的排列较疏松答案: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二、填空题1. 将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液化2.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蒸发又能凝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沸点3. 将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固4.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融化又能冻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熔点5. 气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华三、简答题1. 解释一下物态变化的原理以及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

答案: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物质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力。

温度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达到一定条件时会引起物态变化,如融化、沸腾、凝固等。

压力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间距,当压力足够大时,固态物质可以通过物态变化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2. 请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我们使用冰箱来冷冻食物,这是利用物质的凝固原理将水变为冰来保鲜食物。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A. 固体B. 液体C. 气体D. 等离子体2.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多少摄氏度?A. 0°CB. 100°CC. 37°CD. 273°C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A. 凝结B. 凝华C. 蒸发D. 升华4.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冰融化成水B. 水蒸发成水蒸气C. 铁生锈D. 水蒸气凝结成雨5.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升华C. 凝结D. 凝华二、填空题6.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7. 当温度降低时,气体会经历_______过程变成液态。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9.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10.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三、简答题11. 解释什么是相变,并给出三种常见的相变过程。

12. 描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并解释涉及的物态变化。

四、计算题13. 如果一个冰块在标准大气压下从-5°C加热到0°C,且没有融化,计算它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假设冰块的质量为200g,比热容为2.1J/g·°C)五、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并记录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 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等离子体)2. 答案:B(100°C)3. 答案:B(凝华)4. 答案:C(铁生锈)5. 答案:B(升华)二、填空题6. 答案:凝固7. 答案:液化8. 答案:熔化9. 答案:凝结10. 答案:升华三、简答题11. 答案: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三种相变过程包括: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蒸发(液态到气态)。

12. 答案: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将水蒸气冷却并凝结成水滴的过程是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溶解B. 融化C. 凝固D. 汽化2.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是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A. 融化B. 凝固C. 汽化D. 升华3. 冰块融化成水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物态变化?A. 固体的升华B. 液体的凝固C. 液体的汽化D. 固体的融化4. 下列哪种物质的物态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A. 木材燃烧生成灰烬B. 铁生锈C.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D. 煮沸水产生水蒸气5. 装满水的锅加热至100℃时,水开始沸腾并产生水蒸气。

这个过程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物态变化?A. 凝固B. 融化C. 汽化D. 升华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物态变化中的融化和凝固的过程。

融化是指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当固体受到足够的热量作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固体的结构变得松散,最终使得固体的粒子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形成液体。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当液体受到足够的冷却作用,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液体的结构逐渐变得有序,最终使得液体的粒子重新排列并形成固体结构。

2. 请举例说明物质的物态变化是可逆的。

当将冰块放入室温环境中,冰块会逐渐融化成水。

而当将水放入低温环境中,水会逐渐冷却并凝固成冰。

这说明冰的融化和水的凝固是可逆的物态变化。

三、应用题1. 小明将水倒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将玻璃杯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冷冻。

请画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图。

解答:-1℃以下:水凝固为冰0℃:水在固液平衡点,既可以存在为冰,也可以存在为水1℃-99℃:水保持液体状态100℃:水在液气平衡点,既可以存在为水,也可以存在为水蒸气101℃以上:水汽化为水蒸气2. 请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至少3个物态变化的例子,并简要描述各个过程。

例1:冰块融化为水 - 当把冰块放置在室温环境中,冰块会逐渐受到室温空气的热量作用,冰的分子热运动加快,从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最终形成液体状态的水。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1.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什么?
答案:升华
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
答案:凝华
3.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液化
4. 冰变成水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熔化
5.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汽化
6.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凝固
7.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熔化
8.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液化
9.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汽化
10. 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会吸收或放出热量吗?
答案:是的,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11. 描述一下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包括:液态水(水)在温度降低时可以凝固成固态冰;固态冰在温度升高时可以熔化成液态水;液态水在温度继续升高时可以汽化成水蒸气。

12. 为什么冬天的窗户上会有冰花?
答案: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窗户表面时,发生凝华现象,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窗户上。

13. 为什么夏天的冰棍会冒烟?
答案:夏天冰棍冒烟是因为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冰棍的低温表面时,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看起来像是冒烟。

14. 为什么冬天的湖面会结冰?
答案:冬天湖面结冰是因为湖水在低温下发生凝固现象,液态水变成固态冰。

15. 为什么夏天的路面会湿漉漉的?
答案:夏天路面湿漉漉的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到较冷的路面时,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附着在路面上。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在使用温度计前,需要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是为了便于迅速而准确地读数。

2、XXX和XXX在商店买了冰棍和棒棒糖,当他们放进嘴里后,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3、在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4、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使用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表面接牢。

5、在炎热的夏天,将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渐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等于0℃。

6、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

这是因为蛋壳外先有水蒸发后无水蒸发。

7、在实验中,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会先降低后升高。

8、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酒精。

一段时间后,两杯的液面高度不同。

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种类有关。

9、“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两个成语,其中“扬汤止沸”的说法正确。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只能彻底止沸。

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C)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C)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物理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物理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物理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冰化成水是熔化过程B.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C. 铁块受热后体积膨胀是熔化过程D. 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2.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

A. 熔化B. 汽化C. 升华D. 液化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

A. 凝华B. 液化C. 熔化D. 升华4.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

A. 熔化B. 液化C. 凝固D. 汽化5.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

A. 熔化B. 液化C. 凝固D. 汽化二、填空题6. 当温度高于0℃时,冰会直接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7. 冬天窗户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后______形成的。

8.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直接变成气态,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9. 请简述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及其吸热或放热情况。

四、计算题10. 一块冰的质量为2kg,它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多少?(已知冰的密度为0.9g/cm³,水的密度为1g/cm³)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A4. C5. A二、填空题6. 升华7. 凝华8. 升华三、简答题9. 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包括: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放热)、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吸热)、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和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

四、计算题10. 由于质量与状态无关,所以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仍然是2kg。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A. 春天,河流解冻B. 夏天,冰雹直下C. 秋天,雾气漫天D. 冬天,雨雪纷飞【答案】 A【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使用温度计前,要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是为了(C)A、知道它的测量范围B、知道它用什么液体制成C、便于迅速而准确地读数D、没有什么原因2、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3、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B)A、冰立即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B、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C、冰立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冰不会立即熔化,冰的温度也不会升高4、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据报道,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紧贴,再往罐内装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表面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C)A、铝膜和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它们压牢了D、水是一种粘合剂,把铝膜和钢罐粘在一起5、炎热的夏天,把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渐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C)A、高于0℃B、低于0℃C、等于0℃D、无法判断6、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因为( C )A、蛋壳的温度很高B、蛋壳不善于传热C、蛋壳外先有水蒸发后无水蒸发D、以上说法都正确7、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D)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8、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酒精.一段时间后,两杯的液面如图所示。

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D)第8题A、表面积大小有关B、温度高低有关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D、种类有关9、“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你一定听说过,下面有关这两个成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二者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上沸,而“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扬汤止沸”能够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C)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C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12、工业上常用加热的方法给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就可将酒精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A)A、沸点不同B、水蒸发时吸热多少不同C、温度不同D、熔点不同13、喝开水时,或在喝汤时,因为水和汤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常用嘴对水或汤的表面吹气,可以使其变得不烫,其主要原因是(B)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带走B、向水面吹气时能加快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度降低C、吹的气体比开水的温度低,能吸收开水的热D、向水面吹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冷却作用14、下面关于用电吹风能很快将湿头发吹干的说法错误的是(D)A、利用热风档提高了温度B、用梳子抖动头发增加了蒸发面积C、送风时加快液面上空气的流速D、以上说法都不对15、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D)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16、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o C和100o C,把它们分别装在两只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C)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B、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C、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D、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17、夏天,人从游泳池中上岸后觉得冷,这是因为(C)A、水中温度较高B、岸上温度较低C、人身上的水蒸发时吸热D、人身上的水蒸发时放热18、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是(D)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B、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C、蒸发现象进行的比较缓慢,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D、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要达到沸点,不需要继续吸热19、下列措施不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C)A、农民夏天晒谷物总是将粮食摊开,并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B、天热时,人汗流浃背,总是喜欢把电风扇打开吹风C、用扫帚扫地,灰尘四起,通常要在地面上洒一些水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常遇雨而受淹,天晴时打开塑料大棚的盖顶,让积水赶快风干20、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B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21、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C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这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22、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的作用是(B)A、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B、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C、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D、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23、冬天教室的窗玻璃上常常出现许多小水珠,关于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A、是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表面液化而成的B、是教室外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而成的C、是教室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而成的D、是教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而成的24、居民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生产时,用加压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B、生产时,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C、使用时,液态的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D、使用液化气是,液态的石油气发生沸腾现象25、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哪面(A)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2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 )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27、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 D) A、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熔化周围的冰雪B、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地热”而熔化。

C、增加冰雪对光线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D、溶入雪水中形成盐水,盐水熔点较低,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28、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

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

这是因为( D)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29、某同学在实验课上做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时,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右图所示);稍后发现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第29题A、水蒸气下降时遇热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B、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D、水蒸气下降时遇热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30、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中a图线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C)A、aB、bC、cD、d31、关于“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以下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B)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C、沸腾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D、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32、在28℃的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C)A、下降B、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33、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糊;而在油中炸,不一会儿就炸得发黄,甚至炸糊了,这主要因为:( C)A、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好B、油的熔点高C、油的沸点高D、油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34、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B)A、升高B、不变C、降低D、忽高忽低35、将正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4℃的恒温箱后(B)A、冰继续熔化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水开始凝固C、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二、填空题:36、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

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汽化__时需要___吸__热的原理。

37、对着水杯中的开水“吹气”,能使开水较快变凉,这是因为_“吹气”能加快水的蒸发,带走更多得热量_,使水温下降。

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液化_现象,此现象是一个__放_热过程.38、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液化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液化成的小水滴粘附在草叶上形成的。

39、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常会看到“白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水沸腾时在壶口形成的“白气”又是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40、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

使用时需要手先握住钢瓶的手柄上,然后再打开保险栓,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照成伤害.41、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液态的方式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42、在电冰箱的内部,制冷剂在冷冻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在冷凝器内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夏季,打开电冰箱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出现“白气”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状小水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