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
三种中药方剂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药理作用研究
![三种中药方剂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药理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652bacf524ccbff1218482.png)
组 成 ; 柴 胡 汤 出 自《 匮 要 略 》 由 柴 胡 2 g 黄 芩 9 、 药 大 金 , 4、 g芍
9 、 夏 1g 生 姜 1g 枳 实 1g 大 枣 6 、 黄 6 g半 2、 5、 5、 g大 g组 成 。 中 药煎制 浓缩法 : 用水 煎法 . 药加 水 1 采 上 0倍 量 , 泡 2 , 浸 h 煎 煮 3 m n 滤 过 取 汁 , 渣 加 水 8倍 量 , 煮 l , 过 取 汁 , 0 i, 药 煎 h滤 合 并 2次 药 汁 。 缩 , 空 干 燥 . 于 lO L水 中 。 种 药 液 浓 真 溶 Om 三 浓 度 分 别 为 36/ L 32/ 、 . / , 由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制 . m 、 . mL 29 mL g g g 备。 1 试 剂 天 狼 猩 红一 和 苦 味 酸 液 lO J 。购 自北 京 海 _ 3 饱 O ml瓶
期 为 临 床 治疗 胆 汁 淤积 提供 药理 学 基 础
1 实验 材 料
11 实验 动 物 .
. mx .c x .c O 0 Wia 雄 性 大 鼠 6 sr t 5只 .清 洁级 ,体 重 1 3 叶 切 取 1 c O8 m 0 3 m 大 小 肝 组 织 .置 1 % 中 性 福 尔 9~
中医 药 在 干 预 肝 硬 化 形 成 方 面 的 作 用 已经 得 到 证 实 。 实 验 本 通 过 研 究 茵 陈 蒿 汤 、 陈 五 苓 散 与 大 柴 胡 汤 三 种 中 药 方 剂 对 茵 肝外胆管结扎所形成 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 的药理作用 . 以
陈 五 苓 散 组 、 柴 胡 汤 组 物 干 预 组 每 天 分 别 经 口灌 胃给 予 大 药 1 /0 mL1 g体 重 ( 当 于 6 k 0 相 0 g体 重 成 人 每 公 斤 剂 量 的 1 0倍 )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b26217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6.png)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I. 综述肝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肝实质中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药物毒性、酒精性肝病等。
因此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构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CRISPRCas9基因敲除小鼠、自发性肝纤维化大鼠、四氯化碳(CCl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等。
其中CRISPRCas9基因敲除小鼠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之一,因为它可以精确地靶向特定基因进行敲除,从而有效地模拟人类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目前主要采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敲除。
通过构建特定的sgRNA序列,可以特异性地靶向目标基因,实现对其表达水平的抑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高效,且可以精确地控制基因敲除的范围和程度。
然而CRISPRCas9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敲除、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等。
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该技术,以提高其在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效果。
另一种常用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是通过化学物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诱导肝纤维化。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四氯化碳(CCl、二甲基亚硝胺(DMN)、苯并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肝脏,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坏死,进而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CCl4可能会导致肝癌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化学物质诱导法构建动物模型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以降低实验风险。
A. 肝纤维化的定义和重要性肝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正常肝细胞被大量的胶原纤维所替代,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改变。
这种病变过程被称为纤维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f2750503d8ce2f00662387.png)
2、丙肝的危害
(1)丙肝的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血 液传染和体液传染。 (2)危害 经过20年的感染,大约10%-30%的丙肝病 人又会患上肝硬化 ,还有5%到10%发展成 肝癌 并发症:常见丙肝并发症有关节炎(12%~ 27%)、肾小球肾炎(26.5%)和结节性多动脉 炎等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 肝纤维化是肝脏内细胞外弥漫性过度沉积性疾病, 无假小叶形成,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肝内ECM合成 与降解失衡,表现为ECM 大量沉积。
酸盐胆管粘堵的方法导致胆管阻塞,建立了肝纤维化模型。采用胆总管结扎 的方法也可在狗、大鼠、猴等动物中制作出
应用范围:
实验性胆汁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被认为是一种能模拟人肝纤维化的较
理想动物模型,主要用于考察药物的直接抗纤维化作用及用于筛选非创
伤性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等的研究。
3 、二甲基亚硝氨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原理:是通过切断胆管或注入硬化剂等方法人为地造成肝外胆道梗
阻,从而引起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胆道内压力增高。 由于肝内血管受到扩张胆管的压迫及胆汁外渗,肝细胞发生缺血和坏 死,纤维组织增生向胆管伸展,包绕肝小叶,形成肝纤维化。
采用方法:
对雌性wistar大鼠采用胆管结扎与切断和逆行性注入N一丁基一2氰基丙烯
观察结果:
第17天可见肝小叶坏死及嗜中性细胞浸润,21天可见胶原纤维沉积,胆管增 生。评价药物对伴有凝血障碍,纤溶亢进的慢性肝病致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时 ,采用DMN肝纤维化模型尤为合适。
优点:
本模型造模周期短,大鼠死亡率低,肝纤维化形成相对稳定。另外该模型还 用于研究不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部位、评价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可靠性等 。
半枝莲醇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半枝莲醇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da1e46ef5335a8102d22092.png)
半枝莲醇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半枝莲醇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本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观察组62只,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4周后造模成功,分别予生理盐水、半枝莲醇提物溶液大、中、小剂量及秋水仙碱灌胃,每天1次;12周末观察处死大鼠肝组织病变结构,并通过免疫组化tunel、а-sma双标记检测实验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半枝莲醇提物能影响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改善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结论半枝莲醇提物有一定的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星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关键词】半枝莲;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凋亡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纤维组织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分解不平衡的病理结果。
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实质炎症、坏死,使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过多的胶原纤维而导致降解不足从而形成肝纤维化,它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1]。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目前被公认为是ecm的主要来源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初始的中心环节[2]。
所以,研究hsc的激活对探索肝纤维化发生机理及肝纤维化的有效预防均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半枝莲醇提物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具体实验报道如下: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72只(购于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动物许可证号:2008-001x),体重为180-220g,随机取2只作为正常组。
剩余大鼠进行肝纤维化造模,在第4周末随机处死2只,实验结束时死亡8只,经检查证实肝纤维化形成后,将其余60只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半枝莲醇提物溶液大、中、小剂量组和秋水仙碱西药对照组共6个组,每组10只。
酒精复合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动态观察
![酒精复合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动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2fc4823bd64783e09122b6d.png)
[ 中图分类 号] 53 [ Q9 —3 文献标 识 码] B [ 章编号]10 —4 82 0 )40 3 —4 文 0 4 8 4 (0 80 —2 40
近年来 ,随着 人 民生 活 水平 的 不 断提 高, 国 我 酒精 性肝病 的发病 率逐 渐增 多 ,已成 为仅 次于病 毒
12 材料 和试 剂 . 无 水 乙醇 、CC 白国药 集 团化 学试 剂 有 限 1购 公司( 实验用 6 % 酒精 由无 水 乙醇 与蒸馏 水稀释 本 0
成) 吡唑购 臼瑞典 Fu a ; lc 公司; 胆同醇、胆盐购 白 上 海源 聚生物 科 技有 限公 司: 榄 油 、猪油 为市售 : 橄
[ 简 介】 华(93)女 , 作者 杨 17 一 , 畜牧 师, 从事 实验 动 物 科研 工 干, 1 1
Ema :ag u@sa h.r - iyn h a hp c g l o [ 讯作 者】 通 周文 江(9 5)男, 主 任 技师 , L 16 一 , 副 硕 生导 师 , 事 从
丙 氨 酸 转氨 酶 ( T) AL 、天 冬 氨 酸 转 氨酶 ( T) AS 、
胆 同醇( C 、甘 油三 酯( G 等 试剂 盒均购 自上海 科 T) T ) 华生物 科技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13 饲 料 、药 物 的 配制 .
型提 供 可 靠 的 实验 数 据 。
[ 收稿 日期】 0 80 一8 2 0 —2l
实 验动 物 学 的 教 学, 研 及 管 理 :作 , 科 】 : Ema: j o @siu d . — i wz u h . uc l h n e n
乙肝大鼠模型建立及相关肝纤维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乙肝大鼠模型建立及相关肝纤维化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3df4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7.png)
乙肝大鼠模型建立及相关肝纤维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HBV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而这些患者的肝脏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疾病。
当前,尽管临床上已开发出了多种抗病毒治疗手段,但对于某些乙型肝炎病毒宿主而言,特别是在肝硬化和肝癌晚期,病情仍然较为严重,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纤维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过程是引起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正是导致肝炎病变的重要病因,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纤维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建立乙肝大鼠模型,可以模拟人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而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乙肝大鼠模型,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大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探究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大鼠乙肝模型的建立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乙肝组,乙肝组大鼠通过静脉注射乙肝病毒悬液感染HBV病毒,对照组大鼠同样按照同样的方式接受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通过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确定大鼠是否感染HBV病毒。
2.肝纤维化病理学检测通过病理学检测,观察肝细胞炎症表现、肝细胞坏死情况、胶原纤维增生等纤维化相关病变表现。
3.基因表达水平检测通过实验室技术,检测乙肝病毒感染对大鼠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炎症因子、细胞凋亡相关因素、胶原纤维生成相关分子等,以进一步分析HBV感染对大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建立乙肝大鼠模型,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探究其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HBV感染的内在机制,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bd710e20b4c2e3f56276398.png)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由于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而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其降解失衡导致肝内过多胶原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
因此,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肝纤维化的防治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该模型的研究较多,为此笔者对几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方法、机制及该模型的优缺点加以综述。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1 四氯化碳中毒模型该模型是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肝纤维化和肝损伤模型。
将其溶于橄榄油、花生油等油溶液中,用浓度40% CCl4 ,按2ml/kg体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2次/w,共8w~4个月不等。
单纯CCl4,一般采用30%~60%CCl4油剂皮下注射,剂量因动物种类而不同。
小鼠采用1~3ml/kg体重,2次/w,肝硬化可在12~15w形成。
该实验病理学改变8w出现早期纤维化症状,12w时肝小叶结构破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明显肝纤维化症状明显增多,出现由再生肝细胞形成的假小叶。
但皮下注射过快,吸收入全身循环系统,脑肾毒性大,注射位置易发生浸润性脓肿和溃疡,故死亡率可高达30%~40%,降低CCl4浓度可降低死亡率,赵秋等[1]采用20%的CCl4死亡率为11%。
亦用腹腔注射、灌胃、蒸汽吸入或拌于食物中快速口服的方法。
吕明德等[2]采用饮食控制下,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制备犬肝硬变模型,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灌胃法优点在CCl4直接经门静脉到达肝脏,1.5h后肝内即可达最高水平,采用此法者较多,皮下注射CCl4形成时间比较慢,不如灌胃法好,灌胃的缺点仍然是死亡率较高,有的高达到52.9%。
许建明等[3]也采用CCl4和花生油混合液皮下注射,诱发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对不同期肝组织病理变化分析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发现,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至造模后期,模型组动物的血清白蛋白比例明显下降,可能系肝纤维化进行发展的后果,亦说明该模型后期可导致肝功能失代偿。
α-SMA与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α-SMA与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9e9592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6.png)
α-SMA与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原冬伟;刘秋瑾;刘宏睿;王晓雅;张佳韧;范文禄【摘要】为明确α-SMA和TGF-β1在肝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研究首先利用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肝脏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组学方法检测肝脏纤维化过程中病理组织结构变化、α-SMA和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肝脏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肝脏组织呈现明显纤维化病变特征,α-SMA和TGF-β1的表达呈阳性,且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α-SMA和TGF-β1是肝脏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肝脏纤维化的形成,并可能协同参与.【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9)005【总页数】5页(P33-36,98)【关键词】肝脏纤维化;CCl4;α-SMA;TGF-β1;大鼠【作者】原冬伟;刘秋瑾;刘宏睿;王晓雅;张佳韧;范文禄【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34肝脏纤维化是以肝脏损伤后细胞外基质沉淀为特征,是肝实质细胞被进展性增生细胞外基质所替代的过程,最终导致肝脏小叶结构改变及血管紊乱[1,2]。
肝脏纤维化发生过程中沉积细胞外基质可来源于不同类型的细胞,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纤维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效应细胞[3]。
HSC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进而转化为具有促纤维化、增生、趋化等功能的肌成纤维样细胞[4]。
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以影响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特别是与HSC活化相关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促纤维化效应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肝硬化的动物模型建立和实验技术
![肝硬化的动物模型建立和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16742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0.png)
肝硬化的动物模型建立和实验技术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正常的肝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为了深入研究肝硬化的病理机制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动物模型的选择在肝硬化的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大鼠、小鼠、猪等。
其中,大鼠模型是最常用的,因其具有较高的肝再生能力和相似的肝脏结构与功能。
通过不同的方法,如化学诱导、手术切除和基因改变等,可以建立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肝硬化动物模型。
二、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建立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二乙二硫、酒精等,可以引起肝脏损伤和纤维化反应,最终形成肝硬化。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的实验研究。
三、手术切除模型手术切除模型是通过手术切除部分肝脏来诱导肝硬化的动物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肝脏创伤和再生过程,使肝脏发生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变化。
尽管手术切除模型的操作较为复杂,但其能更好地模拟肝脏病理变化,有助于深入研究肝硬化的发展机制。
四、基因改变模型基因改变模型是通过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或功能来诱导肝硬化的动物模型。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或基因敲除技术,可以使动物缺乏某些重要的代谢酶或细胞因子,从而导致肝脏损伤和纤维化。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人类遗传性肝硬化的发展过程,对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验技术在肝硬化的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组织病理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影像学技术等。
组织病理学分析可以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如纤维化程度、炎症反应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用来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质的变化,以揭示肝硬化的发生机制。
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MRI等,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肝脏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为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起来,肝硬化的动物模型建立和实验技术是深入研究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方法研究
![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07e10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4.png)
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方法研究
王文萍;刘光炜;周语平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2(028)004
【摘要】目的: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方法.方法:将大鼠分为3个造模组和1个正常组,造模组分别用3种纤维化造模方法造成不同类型的肝纤维化,对比各组大鼠死亡数、体重、肝脏重量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猪血清组无死亡,但形成肝纤维化较缓慢.四氯化碳组与酒精组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上升(P<0.05),但形成肝纤维化较明显.结论:用猪血清造模比较稳定、损伤性较小,但形成肝纤维化较慢,是长期造模的较好方法、四氯化碳与酒精造模肝纤维化形成较快、但损伤较大,是短期造模的较好选择.
【总页数】2页(P267-268)
【作者】王文萍;刘光炜;周语平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5.1
【相关文献】
1.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造模中的应用价值 [J], 乔金莹;夏国园;董梁;李星云
2.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冯英巧;杨元生;崔淑兰;陈垦;王晖
3.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及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J], 冉红兵
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吕艳杭; 吴姗姗; 王振常; 叶学劲
5.四氯化碳造模方法诱导下肝纤维化形成对大鼠结肠组织的影响 [J], 刘容;赵壮志;刘旭东;吕萍;徐新杰;赵晓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制备研究
![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制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eebf3e5a8102d276a22f90.png)
[ 1 2 ] 顾一煌 , 金宏柱 , 吴云川 , 等. 同艾灸量对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 影
响 的实 验 研 究 [ J ] . 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 2 0 0 6, 2 2 ( 6 ): 3 7 3 - 3 7 5 .
[ 1 7] 范刚启 , 王茵萍 , 何
崇, 等. 实现针灸科研思 维模式 的转变 [ J ] .
( 6 ): 3 3 5 - 3 3 8 .
[ 1 9 ] 范刚启 , 周
晶, 刘冠 军, 等. 正 交设计 在针 灸临床 研究 中 的应
用[ J ] . 上海针灸杂志 , 1 9 9 5, 1 4 ( 1 ) : 4 2 43 .
本 文编辑 : 王 知 平
[ 1 5 ] 黄烈弥. 电针拔罐与低 中频脉 冲电疗法 治疗不 同类 型颈椎病 的 疗效观察 [ J ] . 针灸临床 杂志, 2 0 0 2, 8 ( 9 ) : 3 4 .
山 丽 Z 压 亏院 亏 搪 2 0 1 3 年 第2 3卷 第2 期
mi e e [ J ] .I n V i v o , 2 0 0 3, 1 7 ( 1 ) : 5 — 1 1 . [ 1 6] 童伯 瑛 . 拔 罐 刺 激 量 的研 究 [ D] . 河南 中 医学 院 , 2 0 0 8 .
能 。因此 , 把在 动物 模 型观 察 到 的结 果应 用 到 临床 上
时必 须格 外小 心 。
虽然 动物 模型 对理解 病 理生理 过程 具有 巨大 的价
动物模 型 可进 行 的研 究包 括 : a )在 人类 研究 中不
值, 但他们 是模 型 的本质 没有 发生 改变 , 他们 不 能重 复 再 现真 正 的人 类 疾 病 。所 以说 , 每一个模 型 ( 包含 目
肝纤维化几种病理染色方法及意义归纳
![肝纤维化几种病理染色方法及意义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d16620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c.png)
肝纤维化几种病理染色方法及意义归纳徐艳华;金刚;巴图德力根;苏日古嘎;孙德志【摘要】目的:归纳肝组织各种病理切片染色方法,探讨不同方法在大鼠肝纤维化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腹腔注射30%CCl4橄榄油溶液2.0ml/kg,1次/4天,共7次,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取材肝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弹力胶原纤维染色、网状纤维染色、Masson(马松)三色染色、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各种染色均呈现正常形态.模型组大鼠肝脏切片HE染色示肝细胞变性、坏死,呈现大面积假小叶组织结构,属坏死后肝硬变;弹力胶原纤维染色示大量胶原纤维沉积,汇管区周围胶原纤维沉积,纤维条索较粗且染色着色较深,包裹,已形成假小叶;马松染色示大量蓝色胶原纤维沉积,自汇管区周围向外延伸,纤维条索较粗且染色着色较深,表明胶原纤维较多,已形成假小叶;网状纤维染色示网状纤维失去正常分布状态,自汇管区周围网状纤维塌陷、融合、增粗、包裹并已形成假小叶;天狼星红染色示各型胶原纤维自汇管区向外扩展,偏光镜下观察可见胶原沉积、扩展已形成假小叶,其中大量红色I型胶原纤维、绿色III型胶原,少量疏网状II型胶原纤维和淡黄色IV型胶原纤维.结论:HE染色可以观察细胞形态,弹力胶原纤维染色、网状纤维染色、Masson(马松)三色染色均能诊断肝纤维化,而天狼星红染色可以对肝纤维化组织中各型胶原纤维进行分型.【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18(028)006【总页数】3页(P352-353,后插1)【关键词】大鼠肝纤维化;病理染色;方法;意义【作者】徐艳华;金刚;巴图德力根;苏日古嘎;孙德志【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7;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7;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7;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结核病防治所;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7【正文语种】中文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早期可逆阶段。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COX-2、TNF-α等表达的影响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COX-2、TNF-α等表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483f20816fc700abb68fcc1.png)
T R mR L 4 NA的表 达 。R . C T P R结 果显 示 , 与正 常组相 比,模 型组 大 鼠肝组 织 的cO 2、T - 及 T R x- NFa L4 mR NA表 达 明显增 加 ( P<00 );银 杏叶 提取 物 ( Gb)干预 组 (1 0 0mgk .1 E o ,5 /g)较模 型 组 大鼠肝组
织 的C X 2 NF 及T R NA O .、T . L4 mR 表达 明显下 降 ( <00 )。结论 银 杏叶提 J ̄ ( ) P .5 R E b能够抑 制大 鼠
肝 纤维化肝组 织C X. 、T . O 2 NF 及T R  ̄表 达 。 L 40
关键词 : 银 杏叶提取 物;肝 纤维化;C OX.; T . T R 2 NF ; L 4
证 号 :S K( ) 0 60 0 。 CX 桂 2 0 — 0 3
12 主要试 剂 与 药物 . C 1: ( 海 化 学 试 剂 公 司 ,批 号 :20 09 )。银 杏 叶提 取 物 ( Gb C4 上 0 533 E ):其 中含 黄酮 2. 48 %,
萜 内酯6 %, ( 西 桂林 思特 新 技 术 公 司 ,批 号 :00 2 )。T i l N . 广 2 578 r o总R A提取 试 剂 盒 ( 国 z 美 I io e );R -C n t gn fr TP R逆转录试 剂盒 ( 国F r ets 美 em na);无水 乙醇 ( 成都 市科龙化 工试剂厂 ,批
收 稿 日期 : 0 9 1 一0 20 — I 5
单次剂量照射制备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胡宗涛
![单次剂量照射制备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胡宗涛](https://img.taocdn.com/s3/m/de391046fe4733687e21aa35.png)
单次剂量照射制备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胡宗涛1,高世乐1,秦峰1,朱杰1,黄德武3,董六一2(1.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中心,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教育部抗炎免疫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3.安徽医科大学省级实验动物中心,安徽合肥230032)摘要:目的评价单次30Gy 照射制备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实用性。
方法清洁SD 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照射组(A 组)40只、对照组(B 组)8只。
VARIN 21-EX 直线加速器对A 组大鼠右肝进行单次照射(30Gy /次),于照射后第4、8、12、26周处死,每时相点处死8只,B 组于第4周末处死。
观察大鼠活体外观及肝脏的大体标本,检测大鼠血清中AST 、ALT 活性,ELISA 法测大鼠血清中TGF-β1、HA 、PC-Ⅲ、LN 含量、HE 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MASSON 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胶原沉积改变;碱水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Hyp 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B 组)比较,A 组受照射肝组织表现出放射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照射组大鼠血清中AST ,ALT 酶活性和TGF-β1水平自第4周明显升高(P <0.05或P <0.01),分别于第8周和第12周达到高峰;照射组大鼠血清中HA 、PC-Ⅲ、LN 含量和肝脏组织中Hyp 含量于照射后第4周显著升高(P <0.05或P <0.01),一直呈上升趋势,照射后26周值最高;照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于照射后第4周也明显升高(P <0.05),照射后第12周达到高峰,第26周开始下降。
光镜下可见肝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肝纤维化改变。
结论单次剂量照射制备的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稳定可靠,动物死亡率较低,可以用于实验研究。
关键词:放射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模型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n the model of radiation-inducedliver injury of rat caused by once dose radiationHU Zong-tao ,GAO Shi-le ,QIN Feng ,et al(Center of Cancer ,the No.105hospital of People ’s Liberation army ,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rationality and practicability about the model of radiation-induced liver injury of ratcaused by single 30Gy dose radiation.Methods 48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rradiation group (A group ,n =40)and control group (B group ,n =8).A group was irradiated fractionally by VARIN 21-EX linear acceleratorat at right liver (dose 30Gy once ),eight of which were killed on 4rd 、8th 、12th and 26th week after radiation.And B group were sacrificed on 4rd weekend.Then we observed the living appearance of rats ,general sample of radiated liver.The blood and liver of all rats were collected for further examinations.The level of Hyp in liver tissue and the serum activities of ALT and AST were detected.The level of TGF-β1,HA ,PC-Ⅲand LN of blood serumwere measured by ELISA ,histological change of livers was observed with hematoxylin-eosin (HE )staining and 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 by optical microscopy.Meanwhile ,the expression of TGF-beta1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Compared withthe control group (B group ),Display of radiating hepatitis and liver fibrosis were observed in radiated liver histology of the A group rats.The activities of AST ,ALT and the level of TGF-β1in serum of the A group rats showed an increase from 4th week after the first radiation(P <0.05or P <0.01),reaching the highest level at 8th and 12th week ,respectively.The content of HA ,PC-Ⅲand LN in blood serum and Hyp in liver tissue of the A group rat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4th week after the first radiation (P <0.05or P <0.01).The expression of TGF-beta1protein in liver tissue of the A group rat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4th week (P <0.05).Histological change of livers was chronic progressive liver fibrosis by light microscopy.Conclusion The model of radiation-induced liver injury of ratcaused once dose radiation is stable and reliable ,has lower death rate ,conform to the practice of clinical radiation therapy.Key words :radiation-induced liver injury ;rat ;TGF-β1;model 基金资助:解放军105医院重点课题(No 2010YZ12)通信作者:董六一,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药理学,E-mail :dongly061@yahoo.com.cn由于放疗在腹部肿瘤治疗中日渐广泛的运用及骨髓移植辐射预处理技术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将三维适形、组织间插植内照射等放疗新技术用于肝脏肿瘤治疗,使肝脏局部受到大剂量照射,更重要的是战场核辐射及核设施等意外事故导致的肝脏受到大剂量照射,而肝脏在受到较大剂量照射后,会出现急性放射性肝炎、肝脏功能损害、慢性进行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个体死亡[1-2]。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2eab91ccb14e852458fb5797.png)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对肝组织 g。随机选取 12 只作为对照组记为 A 组,剩余大鼠分为实验组 B
进行了病理形态学检查,为后期给药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顺 组、C 组、D 组,每组 10 只大鼠。奠定了基础。
是研究肝硬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评价肝硬化诊断和 控制中心,许可证号: SPF2011 - 00145。标准饲料,自由饮水。适
治疗方法的有效手段[2]。本实验利用 CCl4 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 应饲养 1 周后开始实验。 造模,建立了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检测了造模期间肝纤维 2 方法
化大鼠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 2. 1 动物分组及处理 选用 Wistar 大鼠 42 只,体质量 180 ~ 380
图 2 模型 C 组及对照 A 组体质量变化趋势
长,肝脏颜色由暗红变为灰白,肝脏失去光泽,质地变硬,肝脏体
积萎缩,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规则,成小颗粒状改变( 图 4b、4c、
4d) 。
3. 5. 2 光镜 肝组织病理切片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①对照组
不同时间肝脏标本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无变性坏死,无脂肪
性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P < 0. 01) ,模型组的 MDA 活性随时间
延长逐渐升高( P < 0. 01) 。见表 2。
3. 5 组织病理学检查
3. 5. 1 大体改变 ①对照组: 肝脏颜色鲜红,有光泽,质地柔软,
边缘锐利,表面光滑细腻( 图 4a) 。②实验组: 大鼠皮下注射后,
肝脏逐渐肿胀,颜 色 变 为 暗 红,颜 色 较 正 常 变 浅,随 给 药 时 间 延
肝纤维化大鼠Caspase-3表达的检测及其意义
![肝纤维化大鼠Caspase-3表达的检测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bf7aeabb0717fd5360cdc11.png)
上海市第七人 民医院 ,1防保科 2胸外科 3肿瘤科 ,上海 2 0 3 0 17
【 摘
要】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 中细胞凋亡相关 因子 C sa 一 a s 3的表 达及 对肝纤维化 的意义。方法 :采用 s pe D
大 鼠,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制作肝纤维化模型 ,免疫组化法观察 C sae一 aps 3的表达 ,以秋水仙碱 作为 阳性对 照。结果:模 型组大 鼠肝脏 呈
呈细颗粒样表现 。肝组 织 H E染 色 见 正 常 对 照 组 大 鼠 肝 组 织 肝 索 结 构 清 晰 ,肝 细 胞 以 中央 静 脉 为 中 心 呈 放 射 状 排 列 , 肝 组 织 内无 脂 肪 空 泡 。模 型 组 大 鼠肝 细 胞 肿 胀 ,肝 组 织 大
肝纤维化模型 的制备 一四氯化碳 复合 因素法 … :皮 下
26 5 ,黑 色最 小 灰 度 为 0 。平 均 光 密 度 、积 分 光 密 度 越 强 、 ) 阳性 单 位 越 大 、平 均 灰 度 值 越 小 ,表 示 阳 性 产 物 表 达 越
强烈 。
其与肝纤 维化 的形成 和发 展之 间的关 系 ,为 临床检 验和病
理 工 作者 正确 认 识 和 诊 断 肝 纤 维 化 进 行 一 些 有 益 的探 索 。
T M—Pu i ls t K s免疫组化 染 色试剂 盒 为美 国 Z ME Y D公 司产
品 ;余 为 国产 优 级 纯 或 分 析 纯 。 12 模 型 的制 备 与分 组 .
面有粗颗 粒状 表 现 ,与周 围器 官粘 连广 泛 ,门静 脉增 粗 ; 秋水仙碱 组大 鼠肝 脏颜 色 较红 ,略增 大 ,表 面稍有 不 平 ,
黄腐酸钠在大鼠肝纤维化演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黄腐酸钠在大鼠肝纤维化演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28a8762a98271fe910ef98e.png)
织病 理检 查 。并 分别 以正 常大 鼠( 用 药) 肝 纤 维化模 型 大鼠 ( 制备模 型 ) 对照 。 结 果 : 腐 酸钠 组血 清 未 , 仅 为 黄
H L V — 均较 对照组 降低 ,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A、 N、I C值 其 P<00 ) .5 。光 学显微 镜检 查 , 腐酸钠组 的肝 细胞病理 黄 损伤 程度 比对照组轻 。结论 : 腐酸钠 在 大鼠肝纤 维化模 型制备过程 中对 大鼠肝脏 纤 维化 病 变具有 明显的抑 制 黄
【 e od】 L e c r s H mcsb ac H a r i ai a i n ooe t e1 K yw rs i r ih i u i us ne yl o c c Lmn C lgn y v ros t u n d i l p V
t e e t b i me t ft e mu i e mo e f1 e b o i b 1 T e h lo a l s w r ole e rm h n e it h sa l h n h rn d lo v rf r ss y CC d s o i i . b n t e b o d s mp e e e c le r d f o teifr o
c vlv i od tr n e eso L a d I — a a ent eemielv l fHA. N, n C: tet s es mpe rm h eth p t o eweeo tie o V h i u a lsf s o telf e ai lb r ban d fr c p too ia x miain Reu t T elv l o ah lgc le a n t . o sl s h e es fHA. L a d I — ee sg i cnl o ri h o im uvt N. n C w r inf a t lwe n te sdu fli V i y a miitrd r t ta n te c nrl P <00 ) d nsee as h n i h o t s( o .5 .Mirso i x miain s o d ta h e ai nuy w smi e a c c pc e a n t h we h tteh p t i jr a l ri o o c d
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中CTGF的表达及意义
![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中CTGF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65a76c48d7c1c708a1450e.png)
中圈 分 类 号 : 5 5 2 R 7.
研 究 已 证 实 , 脏 星 状 细 胞 ( e ai se aecl , C) 肝 h p t tl t e s HS c l l
观察 。 Ma s n染 色 步 骤 : so 中性 甲醛 液 固 定 组 的 主 要 效 应 细 胞 。在 慢 性 损 伤 及 炎 症 等 各
的表 达 差 异 , HS 对 C活 化及 转 化 的病 理 事 件 作 进 一 步 探讨 。
织 部分 液 化 。剪 开 肝 包 膜 , D Ha k 液 冲洗 并 收 集 液 化 肝 用 ns
组 织 , 2 0目筛 网 。 1 7 2 r mi 心 5 ri 过 0 3 / n离 n后 , 入 2倍 a 加
(. 5 . 8 ×1 只 、 4 2 ±0 7 ) 1 只 、 5 1 -0 7 ) 1 只 , 高 于 正 常 大 鼠 HS 平 均 得 率 [ 2 3 ±0 4 ) 3 1 ±0 3 ) 0/ (. 1 . 6 × 0/ (. 1- . 3 × 0 / 均 4 C (. 1 . 7 ×
透明 , 中性 树 胶 封 固 。 1 4 原 代 HS . C分 离 、 养 : 3 戊 巴 比妥 钠 腹 腔 注 射 麻 醉 培 用 大 鼠后 , 规 消 毒 铺 巾 , 型 切 口剪 开 腹 部 , 露 门 静 脉 总 常 U 暴 干, 以聚 乙 烯 导 管 插 管 建 立 人 肝 通 道 。迅 速 用 D Ha k - n s液 ( H7 2 3 p . , 7℃ ) 流 至 肝 脏 呈 灰 黄 色 , 用 预 温 3 ℃ 的 灌 改 7 0 0 的 Ⅳ 型胶 原 酶 , 环 消 化 约 5 i , 见肝 包 膜 下 组 .5 循 0rn 可 a
种 致 纤 维 化 因 素刺 激 下 , C增 殖 、 化 并 分 泌 细 胞 外 基 质 HS 活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及肝纤维化的检测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及肝纤维化的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37f8de3998fcc22bcd10d63.png)
泛、最经典 的肝纤维化诱 导剂 ,其诱 导的动物 肝纤 维化 在 病理学 的某些方面 与人 类肝纤维 化极为类 似 ,如两 者均 有 肝细胞坏死后 的再生 。C 1 主要通过肝内细胞色素 p5 C 40氧 化酶激活后生成 三氯 化碳 ( C ,C 1 C 1) C 与肝细 胞 内发 1 C 还会 对肝
构 ,达到损伤肝细胞 的 目的。同时释放 肝脏 I V型胶原 酶 , 降解肝 内的 I V型胶原 ,促使肝脏纤维化的形 成。 1 12 方法 :将 C 1 油剂混 溶 ,经 口服 、腹 腔注 射或 .. C 与 皮下 注 射 对 S / s r大 鼠进 行 给 药 造 模 ,4 % ~6 % D Wia t 0 0 C 1植物油溶液按 0 3—2 lk C . m/ g剂量 ,根据造 模剂量 及给 药途径的不同 ,造模时间为 7~1 2周不等 。 113 特点 :C 1诱导 的大 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简便 、易 .. C
[ ].net p ta o Vs c,2 1 ,5 ( ) 14 — J Ivs O h l l i Si 0 1 2 3 : 8 1 hm
15 8 0.
dp vt n m oi [ ] .netO hhl lV sS i e r ao ypa J Ivs pta i c, i i mo
( 收稿 日期 :2 1 0 0 ) 0 2— 4— 1
大 鼠肝 纤 维化 模 型 建立及 肝 纤 维化 的检测
黄 迪 古 维 立 胡 志 文 张 帅 王 成 兴
广 州市 第一 人 民医院 ( 110 1 普 外科 ;2 功能检 查科 5 08 )
DOI 0 3 6 /.sn 10 :1. 99 ji .0 0—8 3 .0 20 .2 s 55 2 1.5 0 5
《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研究软肝散改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研究软肝散改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ffa8a4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8.png)
《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研究软肝散改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一、引言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形成机制复杂,与多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
当前,中医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软肝散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等疾病。
本文旨在研究软肝散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基于Hedgehog 信号通路的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SD大鼠。
(2)药物与试剂:软肝散、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抗体等。
(3)仪器设备:显微镜、酶标仪、PCR仪等。
2. 实验方法(1)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四氯化碳注射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2)分组与给药: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软肝散治疗组等。
(3)检测指标: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及软肝散的治疗效果。
三、实验结果1. 软肝散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通过四氯化碳注射法建立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软肝散治疗组的大鼠在治疗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得到显著改善。
2. 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软肝散治疗组的大鼠肝脏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所改变。
其中,Shh(Sonic Hedgehog)、Gli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PTCH1(Patched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则有所升高。
同时,软肝散治疗组的大鼠肝脏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性也得到显著改善。
3. 软肝散的作用机制探讨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的研究,推测软肝散可能通过抑制Shh和Gli1等基因的表达,降低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减轻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同时,软肝散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如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等)对大鼠肝纤维化进行改善。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软肝散能够显著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并可能通过调节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其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以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方法取15只SD大鼠,180—220g,分为A组10只,B组5只,A组为模型组:40%CCL4橄榄油混合液按0.12ml/100g腹腔注射,一周两次,共八周。
B组为对照组:纯橄榄油按0.12ml/100g腹腔注射,一周两次,共八周,八周后,禁食12小时处死全部大鼠,解剖取肝组织。
病理学检测:HE染色,MASSON染色,PAS染色。
基因学检测:1.3.4型胶原蛋白结果八周试验期间B组大鼠全部存活,肝组织标本结构清晰,无异常情况;A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病态,肝组织标本均已达到肝纤维化S3以上,多数标本可见小叶被纤维结构分割包围,假小叶形成,干细胞可见脂肪变性;结论该方法肝损伤明显,死亡率低,周期短,能够成功作为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模型。
关键词肝纤维化,四氯化碳,动物模型AbstractObjective: Established animal model of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Methods: Take 15 SD rats,180-220g, divided into 10 group A, group B 5 只, A group of model group: 40% CCL4 0.12ml/100g by abdominal injection of a mixture of olive oil, twice a week, a total of eight weeks. Group B was the control group: pure olive oil press 0.12ml/100g abdominal injection twice a week, a total of eight weeks, eight weeks later, all rats were fasted for 12 hours were sacrificed, dissected liver tissue. Pathology: HE staining, MASSON staining, PAS staining. Genetics testing: 1.3.4 collagenResults: During the eight-week test group B rats survived, liver tissue specimens clear structure, no exceptions; significant morbidity A rat liver tissue fibrosis S3 have reached above, the majority of samples are split fiber structure visible lobular surrounded pseudo lobule formation, stem cell degeneration visible fat.Conclusion: This method obviously liver injury mortality, the period is short, to be successful as chronic liver damage, liver fibrosis model.Key words: Fibrosis, carbon tetrachloride, animal model前言肝病包括1.慢性病毒性肝炎2.药物性肝炎 3.中毒性肝炎 4.脂肪肝 5.酒精肝 6.肝硬化 7.肝肿瘤 8.肝胆结石 9.肝囊肿大多数肝病伴随着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是发生肝硬化的病理基础,也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变结果,对肝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肝病的发生机制,筛选保肝药物,探索保肝作用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类、作用原理、造模方法及其优缺点等研究进展作综述和探讨。
慢性肝病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其中25%—40% 最终发展成肝硬化乃至肝癌。
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为肝病支出巨额的医药费,因此研究肝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医药科研工作者的迫切工作,建立高效,稳定的动物肝纤维化模型是进行研究的重要前提。
科研过程中选择一个与人类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模型是最为重要的, 它是科研工作能否成功以及有无科研价值最起码的基础之一。
理想的肝纤维化模型病理改变呈阶段性,具有可逆与不可逆的阶段性演进过程,与人类疾病所致纤维化的形态特点一样,模型动物的表现符合中医“证”的特征,且造模方法简单,模型形成率高,重现性好。
因为肝纤维化的病因多样性、以及动物与人种属差异, 理想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中的一个难点, 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迄今为止, 能完全反应人类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尚未完全取得成功。
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充分了解各种类型模型的特点,在前人实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寻找理想的肝硬化动物模型, 并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考虑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病因和机制、人与动物的物种差异、造模动物的自然恢复率等多种因素, 选择最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之阶段。
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而肝硬化则否。
目前研究的重点放在分子与分子、分子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面阻断肝纤维化成为慢性肝病治疗中一个关键问题。
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肝病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涉及复杂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选择与人类相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肝纤维化药物的有效手段。
随着人们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不断深入,有效的防治肝纤维化已成为可能。
四氯化碳(CCl4)是经典的诱发肝纤维化的一种肝毒性物质,法多用于研究肝纤维化发生机制、血清学标志物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及抗纤维化药物的筛选。
四氯化碳(ccl4)进入动物体内后,可直接进入肝细胞,经线粒体单加氧酶(P4502E1)系统代谢,代谢过程中产生三氯甲基和二氯甲基过氧化物。
这些自由基启动脂质过氧化反应,使细胞及细胞器膜性结构严重破坏,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
长期给予ccl4可造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通过四氯化碳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途径有口服、腹腔注射、皮下注射。
其形成肝纤维化的时间依据大鼠种系、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的不同而有差别。
文献综述如何制备与人类肝纤维化相似的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
也是筛选防治药物的有效手段。
本文重点讨论制备大鼠纤维化动物模型的不同研究方法及原理。
并评述了CCL4模型的优缺点与应用范围。
不同造模方法制备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各具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研究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之一,该病涉及到诸多复杂的致病因素及细胞功能和分子机制。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这个阶段是可逆转的,因此,阻断肝纤维化已成为目前肝病研究的热点之一。
然而建立一个能反映人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一直是科学研究中的难点,建立一个能反映人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应该考虑到许多方面,构建一种稳定、可复制、便捷和仿真性强的肝硬化动物模型是研究的必要条件.一化学性肝损伤模型CCl4毒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是一种经典的造模方法。
CCl4是一种选择性肝脏毒性物质,国外早在2O世纪3O年代即开始用CCl4作为实验性肝损伤的材料。
高浓度的CCl4主要累及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低浓度长期反复染毒则易损害肝、肾。
CCl4进入动物体内后,可直接进入肝细胞,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导肝纤维化的形成。
造模途径多样、简便、病理特征稳定可靠、造模时间短,已广泛用于研究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血清学标志物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及抗纤维化物质的药效评价。
1.四氯化碳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CCl4油溶液按2m1/kg体重剂量,予SD 大鼠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 周。
宋健等[2 采用 6O CC1 橄榄油溶液给雌性 SD大鼠以 0.13ml/100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2周。
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肝纤维化病变过程可靠.2.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孙敬方等『3SD大鼠,用4O ~5O CCl4油溶液按每百克体重 0.13 ml的剂量,给大鼠皮下注射,每周2次。
第2周开始隔日以2O ~3O 乙醇 lml灌胃。
饲料中混有 0.5 胆固醇低胆碱饲料,连续 8周。
该模型可靠且复制时间短,肝纤维化进展稳定,适合于以引起肝细胞损伤为始动机制的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
甲基亚硝氨 (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二甲基亚硝氨具有肝毒性、基因毒性和免疫毒性。
大鼠染毒后致肝内小叶炎性细胞浸润,出血性坏死。
在肝内形成中心一中心纤维间隔或中心一门脉性纤维汪国运等用SD大鼠按10 mg/kg 体重的剂量,给予1 DMN生理盐水稀释液,腹腔注射共10次。
第 1周连续 3次,第 2、3、4周各1次,第 6、7周各连续2次。
刘成等以体积分数为0.05 浓度DMN,剂量为 l0/d/kg体重腹腔注射 Wistar大鼠,每周连续3 次,共4周,第 1周用 2/3量,以后用全量。
George等给大鼠腹腔注射 DMN每周3次,连续3周,第17天可见肝小叶坏死及嗜中性细胞浸润,21天可见胶原纤维沉积,胆管增生。
本模型造模周期短,大鼠死亡率低,肝纤维化形成相对稳定。
吴丽等在评价药物对伴有凝血障碍,纤溶亢进的慢性肝病致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时,采用 DMN肝纤维化模型尤为合适。
另外该模型还用于研究不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部位、评价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可靠性等。
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肝纤维化模型CCl4 是实验室最早使用诱发肝纤维化的毒剂.如Cameron曾给大鼠每周2次皮下注射0.1mL CCl4, 第六次注射后可见肝纤维化;注射21次后肝硬化已甚为明显,但停止注射后仍可痊愈;注射40次后肝纤维化即不可复原。
此法造模时间长,动物的死亡率高。
1969年Mclean E 用饮水中加入巴比妥,加四氯化碳蒸汽吸入法造摸。
动物饮用两周后用CCl4 蒸汽吸入,4~6周可形成肝纤维化,8~10周可形成肝硬化,死亡率仍在40%左右。
国内学者王氏用CCl4 溶于石蜡油中,经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造摸,造摸时间可因注射途径和剂量的不同而不同,8~16周即可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李氏在CCl4 的基础上加用人血清蛋白诱发肝纤维化模型,此模型的成功率较一般造摸因素高,且更接近人类的肝纤维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