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韩东
地理标志农产品研究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地理标志农产品研究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发布时间:2021-11-12T06:01:15.38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3期作者:叶卓龙念[导读] 我国为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于2001年修订了商标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理标志可以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进行注册。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地理标志产品的内涵及保护问题,主要涉及的方面包括:地理标志产品对于特定区域发展的意义;武昌首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64摘要:自《商标法》颁布以来,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批地理标志产品不断发挥出品牌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并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地理标志性农产品”的研究集中在定义、特征、品牌提升和具体的应用等方面。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主要观点,从总体上梳理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理论体系,通过归纳和总结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产业发展;农产品营销一、引言我国为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于2001年修订了商标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理标志可以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进行注册。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地理标志产品的内涵及保护问题,主要涉及的方面包括:地理标志产品对于特定区域发展的意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的意义;地理标志产品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等。
学界和业界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相关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文章立足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主要文献,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三部分通过归纳和总结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进行了述评;第四部分是研究展望。
二、文献回顾(一)国外文献回顾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国外的学者主要强调品牌自身应当对自有品牌进行建设和保护,政府和法律也有相关的责任对其进行保护。
韩东诗歌代表作
韩东诗歌代表作韩东(937-1010),字敬运,江苏无锡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宋代著名文学家。
他所著的诗歌作品题材和体裁丰富多彩,涉及到家国节义、社会现实和乡土诗歌等诸多方面,其中《木兰诗》、《满江红》等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被誉为千古名篇。
韩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给后代留下辉煌的文学遗产,那些至今仍能被传唱的古老的诗歌,令人倍受感动。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满江红》、《木兰诗》、《宜桥梁》、《赤壁赋》和《翰墨乐府》等,这些作品都是唐朝诗歌史上重要的宝藏。
《满江红》是一首抒发忧国恨党的诗作,它嘹亮的音色、明快的情感和鲜明的表达,突出了韩东在社会现实描写上的成熟和技巧。
诗中形象描绘出千里江山,错落有致,充满了征人的气势;山清水秀,有如仙境。
“暮江潮水连海平,浪淘风骚满江红”,诗中的这一句,让人心旷神怡,沉思无边。
《木兰诗》是韩东最著名的一首作品,它以一位英勇的女子为主题,实在、豪放、富有张力,成为一首叙事诗作。
诗中表达了当时妇女在社会上的艰苦生活,无奈的怨恨,以及强大的政治觉悟和傲骨不屈的斗争精神,使女性主义得以被提出。
《宜桥梁》以桥的见证为突破口,歌颂了宋代节度使陆徽和他的妻子殷容的爱情,表达了一种真挚的爱情。
桥的形象词汇成为爱情的象征,随着桥的情感的提升,人们也可以感受到韩东诗中的爱情乐趣。
《赤壁赋》是韩东写给陆徽的一首长篇赋,陆徽在赤壁发起大举出击,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韩东作曲鼓舞士气,宣扬英雄榜样,抒发出抗敌的斗争精神,用辞藻雄浑、气势恢弘的杰出的文学魅力,向人们阐明英雄者的处世之道。
《翰墨乐府》是一部由诗歌组成的集子,它歌颂了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充满了人文关怀。
这部诗歌集中,韩东提出了许多贴近社会生活的思想观点,表达了一种淳朴的、大事化小的心态,它充满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兼得,追求融和、和谐的社会精神。
总之,韩东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代表作《满江红》、《木兰诗》、《宜桥梁》、《赤壁赋》和《翰墨乐府》等,深深影响了后人。
现代诗歌欣赏:解读韩东的《爱情诗》
现代诗歌欣赏:解读韩东的《爱情诗》引言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能够传达诗人对情感、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表达。
在现代诗歌中,韩东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诗人,他的作品《爱情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描绘了爱情的美妙和复杂。
本文将对韩东的《爱情诗》进行详细解读,带领读者进入这位现代诗人的内心世界。
一、诗歌背景韩东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雅致的表达著称。
他的作品《爱情诗》发表于2010年,是他探索爱情主题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首诗呈现了韩东对爱情的深刻触碰和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诗歌解读1. 爱情的启示这首诗的开篇就带给读者一种启示,诗人写道:“爱情的天空/布满了星星/它们静静地放射/我的整个身体/令我不想离去。
”这些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种令人陶醉的画面,诗人将爱情比喻为星空,星星的璀璨与爱情的美丽相互渗透,引发读者对于爱情的独特思考。
2. 爱情的不确定性韩东通过接下来的几段描述,将爱情的不确定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写道:“爱情/就像傍晚的雨/明明在枯燥的草地上播洒/却没有润湿花朵。
”这样的比喻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爱情就像一场雨,在草地上漫无目的地分散,却无法滋润那些渴望爱情的花朵。
3. 爱情的困惑爱情不仅充满了不确定性,还伴随着深深的困惑。
诗人写道:“爱情/像一颗灿烂的宝石/藏在猫眼里/你的手指/却戳碎了它。
”这里,诗人运用了宝石和猫眼的隐喻,传达了爱情的珍贵和易逝的特性。
与此同时,他描述了爱情的破碎,使读者体会到爱情中存在的痛苦和挣扎。
4. 爱情的封闭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韩东通过写爱情的封闭性强调了爱情所带来的心灵困扰。
他写道:“爱情/就像镜子的背面/红红的/但我看不见自己/却能看见你的影子。
”这句描写展现了爱情中的自我消失和他人的存在。
爱情将人自我封闭起来,让个体对爱情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和需求。
5. 爱情的迷失诗人在最后一段的描述中,表达了爱情的迷失和对未来的追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概况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想法,倾向于将个性和个人利益进行融合。
因为传统银行带来的服务并非完全没有变化的,所以无法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金融产品比较多的时候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为客户制定对应的产品策略。
Hsien Tang Tsai,Leo Huang,Qmng Gee Lin(2005)的观点是,每个年龄的群体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力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其发展受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熟练度以及对网络银行理解度的制约[1]。
Mark Gertler & Nobuhiro Kiyotaki(2011)的观点是在网络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及信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银行也只有跨行也行,网络银行的风险要比之前的金融风险更高,而且并不是受到市场价格波动。
这个单一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网络银行硬件设施,相关技术以及设备安全的综合作用[2]。
Dilip K. Patro & Min Qi & Xian SunS(2012)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银行的兴起,为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混合经营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平台,这对目前的传统银行业经营模式产生了不小冲击,金融业的三驾马车: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下又产生了新的合作方式,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顺手可用的应对措施,这就导致面临各种问题,金融行业的监管难度不断上升[3]。
(二)国内研究概况马仲康(2018)的观点是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且用户数量的增加,为了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很多传统银行纷纷在网上开设自己的网络银行,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不用到银行也可以办理业务,在我看来比较满意的是跨行转账可以实时到账,并且没有手续费。
而且可以在网上银行进行理财。
虽然网上银行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其发展速度过快。
韩东的诗歌艺术
韩东的诗歌艺术他的诗歌艺术曾引起过一场“大讨论”,其实他不过是从诗歌中探寻自己。
“形而上的诗”是韩东追求的理想,也是诗学研究者对韩东的评价。
因为在他看来,在诗歌中寄托着他对于生活的态度。
韩东认为:“诗歌的本质就是情感、意境和语言三位一体,所以,有了好的意境,才会有好的诗句,而有了好的意境,便有了好的内容和情感。
”正如前文所说,语言既是一首诗歌的外在形式,也是诗歌的内在精神。
韩东曾说:“最初的诗歌创作都源于偶然,那时不可能去考虑更多的语言之外的问题。
我不敢说诗歌的每一种形式都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但肯定的是,每一种形式都会有它的特点。
”他不想用一种框架来约束诗歌的创作,只想尽量在这些形式里找到一种契合。
从《在高速公路入口》《竹林七贤》到《我们的情人节》《两个黄鹂鸣翠柳》,韩东总是试图在形式的探索中,捕捉最真实的情感。
或许是受东北乡村生活经历的影响,韩东在诗中构建的多是辽阔、苍茫的画面,他常说:“我要做的诗不是靠词藻堆砌起来的,而是在平淡的描述中使读者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生命力。
”“我听见你的声音像是一条古老的河流留着岁月的痕迹”这种形式的表现,并非故意标新立异,只是源于生活的体验。
但同时也使得作品多了一份内敛和沉静,更加值得细细品味。
另外,由于《诗刊》杂志的连载,韩东逐渐开始被读者关注。
在他看来,“写诗的人和被写的人永远不会分离”,这也是韩东一直坚持的观点。
也正是他的执着,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韩东,了解了他的诗。
或许很多人认为诗歌太难写了,以至于很多写诗的人被迫放弃了,但韩东却认为诗歌就是“外国人眼里的一首中国民谣”。
诗歌最好不要讲太多技巧,否则会变得没有意义。
简单的语言,加上个人的体验和感悟,这样的诗,不就是读者需要的吗?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在韩东看来,文字的最终目的是呈现给读者一种完整的自我。
无论是通俗易懂的表达,还是用形象思维串联起来的文字,诗歌都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而不是炫耀技巧,他相信,“即使再华丽的辞藻,读起来也缺乏美感。
论韩东诗歌的艺术渊源
论韩东诗歌的艺术渊源郭海玉【摘要】韩东的诗歌与中外诗歌传统相对疏远,与翻译小说、绘画、影视却关系密切.在诗歌思想和叙述方式方面,韩东受萨特、加缪、勒·克莱齐奥等人小说的熏染较深.在思想方法、美学追求、艺术特色方面,画书画册的阅读欣赏、素描速写的美术实践对韩东的诗学思想和创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影视题材、蒙太奇、剧本故事元素也巧妙地移入了他的诗歌创作.在新诗西化与民族化主张此消彼长、走向融合的过程中,韩东自20世纪80年代初便打破文学体裁和艺术门类的壁垒,坚持博采众长和自由创造,不仅显示了前瞻广博的艺术视野和独立可贵的探索精神,而且在跨艺术交流方兴未艾的当下,对诗歌未来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启发和示范意义.【期刊名称】《中州学刊》【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5页(P148-152)【关键词】韩东诗歌;艺术渊源;小说;绘画;影视【作者】郭海玉【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威海 264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7韩东是“第三代”诗人中一位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他的诗歌思想和近四十年诗歌创作对当代诗歌影响深远。
关于韩东诗歌的艺术渊源,目前学界鲜有论及。
原因似如诗人小海所说,韩东的诗歌“体现不出某种文化师承上的特定关系”,“在一种没有深厚现代诗歌传统可言,而又被虚假人为制造的浓厚的现代主义文化气氛包围中保持的独特性,恰好使他的诗歌能够不断升值。
他的诗歌是不定性的有机物,呈现自然生长的状态”。
①韩东与中外诗歌传统关系疏远,但与翻译小说、绘画、影视艺术关系密切。
在文艺生态学的视野中,不仅小说与诗歌之间存在着互渗的可能,而且绘画、影视与诗也存在着天然的姻缘。
这种姻缘“包含着构成理解分析之基础的对应、影响和相互借鉴”②。
因此,考察韩东诗歌的艺术渊源,需采取跨界比较的方法,依照各类艺术发挥主要影响作用的时序分类阐述,唯有如此才能清晰地揭示出其思想和艺术新质的来源。
一、翻译小说元素对韩东诗歌的渗入韩东少时随父母下放到江苏洪泽时,常常被父亲(小说家方之)与好友谈论文学与生活的欢乐氛围所吸引,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爱琢磨的个性。
007 固定资产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内外研究综述1.1.1国外研究综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的研究方面,WilfiamR.Scott (2002)认为,企业中一个部门的高产出率与一个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Prakash S. Deo (1992)指出,固定资产管理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服务的,所以对其进行管理时基于企业整体资产层面考虑具有重要意义。
Carly Lombardo ( 2005)指出实施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所以应给予固定资产管理足够的重视。
固定资产的价值运动理论是指由于固定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有着使用时间更长的特点,所以其价值转移和补偿也是一个逐渐转移的过程。
John B. MacArthur (1980)认为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运动有着周转速度慢的特点,因此其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Rajendran(2005)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从固定资产的取得、调拨、日常使用与维护、报废与处置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控制,体现的就是固定资产价值运动理论。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是指企业在满足安全和效能的前提下追求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大卫卡兰德(2006)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考虑其购建计划、采购与建设、运行与维护、报废与退出等全过程,来追求固定资产效能最优化。
Tor shahidehpour(2009)认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生命周期运动,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研究方面,Charles T. Horngren(2002)认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使得固定资产在实践管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Eugene F Brighm (2004 )通过研究安达信,整理出一套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一方面针对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应该一套完整的政策,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
John R Gringer(2008 )指出应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
价值管理方面要分析固定资产配置有效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实物管理方面健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实行分口分级管理,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007 固定资产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内外研究综述1.1.1国外研究综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的研究方面,WilfiamR.Scott (2002)认为,企业中一个部门的高产出率与一个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Prakash S. Deo (1992)指出,固定资产管理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服务的,所以对其进行管理时基于企业整体资产层面考虑具有重要意义。
Carly Lombardo ( 2005)指出实施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所以应给予固定资产管理足够的重视。
固定资产的价值运动理论是指由于固定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有着使用时间更长的特点,所以其价值转移和补偿也是一个逐渐转移的过程。
John B. MacArthur (1980)认为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运动有着周转速度慢的特点,因此其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Rajendran(2005)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从固定资产的取得、调拨、日常使用与维护、报废与处置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控制,体现的就是固定资产价值运动理论。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是指企业在满足安全和效能的前提下追求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大卫卡兰德(2006)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考虑其购建计划、采购与建设、运行与维护、报废与退出等全过程,来追求固定资产效能最优化。
Tor shahidehpour(2009)认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生命周期运动,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研究方面,Charles T. Horngren(2002)认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使得固定资产在实践管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Eugene F Brighm (2004 )通过研究安达信,整理出一套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一方面针对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应该一套完整的政策,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
John R Gringer(2008 )指出应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
价值管理方面要分析固定资产配置有效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实物管理方面健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实行分口分级管理,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个人任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课题的目的意义,应说明对某一学科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些理论 研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随着人门之间的交流不断的加深,各种合作也不断增强,为了适应个人对信 息综合利用的需要。为此,设计个人事务管理系统这一小型软件来满足人们的要 求,这是社会的需要。
个人事务管理系统是一个把个人信息集于一体以及另外的一些附加功能; 是培养人才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工具;它结构相对单,没有其它那些软
件功能复杂,而且易懂,一学就会,个人制作这个软件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 全部功能的设计。把微型计算机引入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给个人日常事情管理 带来了方便,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标志。首先,有利个人摆脱“信息紊乱”的繁 忙的事务性工作,更多地进行日常事情的研究,及时提供优质适用的信;其次, 有利于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微机及其 管理软件的运用,使管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数量呈几何级数提高,推动了通讯录 理工作现代化的发展;第三,有利于提高通讯录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管理 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以及适应变化了的工 作环境和管理方式。
[2]刘春菊,朱欣焰. 基于 JSP 技术的 WEB GIS[J].测绘通报,2002,(06) [3]刘媛春,罗云翔. 基于 JSP 的动态网页技术[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5, (04) [4]张力娜,李小林. JavaBean 在 Web 数据库访问中的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05) [5]张晓博. 基于 JSP 的 CA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 经济,2006,(04) [6]张黎明. 基于 MVC 模式的 Java Web 应用设计[J].甘肃科技,2006,(06) [7]陈筹,林映遂. J2EE 技术在构建远程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 2006,(S4) [8]陈能成,龚健雅,朱欣焰,刘琳. Web GIS 组件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 息科学版),2002,(04) [9]韩东. JavaBean 在 JSP 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01) [10]周世勇,和晓军. 数据库连接池的构建及在 JSP 中的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 学院学报,2004,(01)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韩东(1961
韩东(1961谈论作为诗人的韩东,定然绕不开作为小说家的韩东。
反之亦然。
韩东的诗和小说,都用“克制叙事”,具有相似的调性。
不仅如此,其诗与小说,还具有高度的互文性。
韩东的小说《西安叙事》,曾提及他的诗《有关大雁塔》,自曝此诗原稿也曾着意强化某种历史感,后来定稿,却删掉了有关段落。
这是个动人的时刻,因为韩东所删掉的,恰是伪饰和杨炼式唯文化写作的阴影。
1981年,杨炼写出《大雁塔》;1983年,韩东就写出《有关大雁塔》。
前者乃是英雄叙事,后者急转弯,乃是无依靠的审美,乃是非英雄或反英雄叙事。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这个急转弯,好险,好炫。
《有关大雁塔》拆解了《大雁塔》的深度,降落到波澜不惊的零度。
零度写作,或平面写作,绝类法国新小说——难怪新小说,又被称为反小说。
韩东同期写出的作品,还有《你见过大海》,预言般地提前拆解了杨炼几年后才会写出的作品,比如《大海停止之处》。
来想想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场景:杨炼又出场了,甩着长发,开始激情演讲,“你是奥德修斯,就注定得漂流,甚至为自己创造一个大海”;韩东早离场了,趿着拖鞋,发出懒洋洋的嘟哝,“可你不是/一个水手”。
韩东离场,正是出场,他已经另外生起一堆篝火。
诗人早就打定主意:写作而已,语言而已,“诗到语言为止”,韩东这句话,引来很多的同道,也引来无穷的误解。
回过头来再说《有关大雁塔》,不可否认,两首诗都是后设性的作品,给作者带来的意义也只是某种相对的意义。
韩东自然不会满足于某种相对的意义,很快,他就将零度或平面写作导向了对日常的呈现:自行车、图钉、厨房、街头、铁匠、漆匠,没有正在或将要发生大事的任何迹象。
必须在这里提及的作品,首推《甲乙》,此诗以冰镇过的字词,叙述了甲乙二人下床和系鞋带的过程。
场景极其寻常,细节极其琐碎,氛围极其平淡。
但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强行挽住读者,这样作者和读者共同构成了叙述者。
“只是把乙忽略得太久了。
二十世纪中国诗人批判之七:韩东
二十世纪中国诗人批判之七:韩东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作家,韩东的诗以其强烈的现代感与民间姿态站立在中国诗坛。
他的诗充满着对人性的悲悯与拷问。
“多么冷静\我有时也为之悲伤不已\一个人的远离\另一个的死\离开我们的两种方式。
”“只是我再也不能收获些什么\不能重复其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这里永远怀有某种真实的悲哀\就象农民痛哭自己的庄稼。
”“如果你思念母亲,那就思念所有的死者\思念死者,就停止追踪活着的人。
”这种写作,已经远离抒情,而是直面现代生活。
韩东凭借《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两首诗为人所知,“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这种诗以其口语化的方式消解了宏大叙事,反抗当时的诗歌写作秩序,呈现出一种“反英雄哲学”的倾向,确实给人印象深刻。
但是你要说这两首诗真的如何如何好,却也未必。
这样的诗仅仅只是标明了一种诗学立场。
我更喜欢韩东另外的一些作品,譬如《记忆》、《寻乌的调查》、《黑人与老虎》、《山民》、《墓园行》、《甲乙》、《温柔的部分》、《美好的日子》等。
“灯下没有一只小虫\空白的纸页,没有一个字\我没有你\雨在雨季就像老虎在\猛兽中或黑人在阴影里\可是我知道——\飞蛾已经出生\巨著总会完成\大雨已成灾\黑人和老虎比喻我和你。
”从这首《黑人与老虎》可以看出韩东诗歌技艺的成熟内敛,有一种节制之美。
奇特的比喻,充满生活细节的描写,给人陌生化的效果,隐隐约约透散出诗人韩东一贯的悲悯。
韩东早期曾经提出一个观点:诗到语言为止,后来修订为“中国诗歌到汉语为止”。
他对语言的重视,于此可见。
通过简约、清晰的字句,像手术刀一样划破读者的心脏,让我们重温语言的初始意义。
身为南京“他们”诗群的发起人和首席理论阐释人,韩东在诗歌上有着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追求。
他的诗一般不指向理想大词与文化寻根,而是深入日常生活,捕捉内在的诗意。
譬如短诗《微笑》:“今晚我穿过城市\在一辆出租车上看见美丽的灯光\看见黑暗的衬里附近皮肤的闪烁\每个女人都很美丽,神秘的微笑\映在我的脸上,成为我的微笑。
乞灵而作,法无定法——论韩东的诗歌创作思想
乞灵而作,法无定法——论韩东的诗歌创作思想
韩东是当代中国青年诗人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他以其新颖独特的诗歌
创作思想为当代青年诗人新风貌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韩东的诗歌创
作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乞灵而作,法无定法”,即在
诗歌创作过程中,他以尊重个人灵感和独特创作理念为宗旨,不墨守成规,以出发点在传统诗歌写作无尽的可能性和无限的创造力,拓展诗歌的表达
可能性,突破传统诗歌写作的固有的板块和框架,使诗歌的创作更加丰富
和多样。
他秉持着一种乞灵而作的思想,追求诗歌的自由发展,坚持以朴素的
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来发掘诗歌文本中潜藏的精神内涵,强调主体性、空间
性和情感性,摆脱传统诗歌风格的束缚,追求叙事性、虚象性和意象性之
间的完美结合,以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表达自身情感和观点,挖掘生活下
更多的精神内涵。
他强调抒发自我的情感,真实反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
模仿他人的诗歌,从另一个角度来提升自我的诗歌创作能力,并从中获得
更多的满足感。
“乞灵而作,法无定法”,这是有关韩东的诗歌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
的要点,同时也是韩东潜心创作的源动力。
他强调以个体主观感受和独特
的创作理念为中心,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跳出传统束缚,通过自身的灵。
日本学术视野下的侗族大歌研究
日本学术视野下的侗族大歌研究作者:段霞何薇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18期摘要:侗族大歌悠久历史,作为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出国门展演于世界舞台。
2007年以从江县小黄村9名侗族歌手的首度东瀛公演,拉开了日本对侗族大歌认知的序幕,并开启了日本学界对侗族大歌的相关研究。
本文以21世纪以来侗族大歌在日本的学术研究与大众接受为着眼点,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译介述评,并对侗族大歌在日本国内的传播与接受情况进行考察,以期呈现侗族大歌在海外展演的貌相。
关键词:侗族大歌;日本;传播与接受;海外展演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8-00-04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1986年贵州黎平侗族大歌队亮相巴黎艺术节后,侗族大歌便开始走出国门展演于世界艺术舞台,并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逐步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民族歌谣之一[1]。
2007年,从江县小黄村9名侗族姑娘随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并在“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活动现场演唱侗族大歌。
这次侗族大歌队的首度东瀛之演,不仅向日本展示了侗族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获得了日本观众的盛赞,同时也拉开了日本对侗族大歌认知的序幕,开启了日本学界对侗族大歌的相关研究。
1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1953年,薛良在中国权威音乐杂志《人民音乐》上发表了《侗家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一文[2],成为我国侗族大歌理论研究的拓荒之作。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关于侗族大歌的研究呈现出百花竞放的繁荣景象。
然而就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者对侗族大歌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本土化视角上,而对侗族大歌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关照不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其中,韩东发表了有关“5W”传播模式下侗族大歌海外传播的研究,从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及效果5个板块分析了当前侗族大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海外传播的新路径和方法[3]。
韩东诗歌中的平民视角与语言简洁
韩东诗歌中的平民视角与语言简洁韩东,作为中国当代诗坛的重要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平民视角和简洁的语言风格,在诗歌的世界里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的诗作仿佛是日常生活的切片,真实而质朴,让读者在平凡中感受到深刻的力量。
韩东诗歌中的平民视角,首先体现在他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上。
他不追求宏大的叙事和崇高的主题,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琐事、情感波动和细微的心理变化。
比如在《有关大雁塔》中,他没有像传统诗人那样对大雁塔进行历史的追溯和文化的赞颂,而是以一种平视的角度,描述了游客们在大雁塔前的种种表现,“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这种对平凡人物和普通场景的书写,打破了以往诗歌中对崇高与伟大的过度渲染,让诗歌回归到生活的本真。
这种平民视角还表现在他对普通人情感的真挚表达上。
韩东不掩饰生活中的无奈、困惑和迷茫,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在《你见过大海》里,“你见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然后见到它/就是这样”,简单的语句,却道出了人们在面对理想与现实差距时的那种失落和感慨。
他用诗歌为普通人发声,让那些被忽视的情感得到了关注和尊重。
韩东诗歌语言的简洁,是其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他摒弃了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用最直接、最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这种简洁并非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和筛选后的简洁。
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
例如在《我们的朋友》中,“我的好妻子/我们的朋友都会回来/朋友们还会带来更多没见过面的朋友/我们的小屋子连坐都坐不下”,短短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温暖和期待的场景,让读者能够迅速地进入到诗人所营造的氛围中,感受到那种真挚的情感。
韩东的简洁语言还体现在他对诗歌节奏的把握上。
他的诗句往往长短适中,韵律自然,读起来流畅而富有节奏感。
在《温柔的部分》中,“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生活中温柔的部分/每当厌倦的情绪来临/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这种简洁而富有韵律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诗人韩东:中国诗歌到汉语为止
诗人韩东:中国诗歌到汉语为止韩东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趋向于一致,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传统的人在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上越来越相似、雷同、不分彼此。
这乃是大势所趋。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这种一致的倾向是有方向性的,西方当代文明以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为后盾,成为非西方传统的国家、个人竞相模仿和认同的对象。
如今的河流自东向西流去,条条大道、小路通向罗马。
在此趋于一致的图景中,东、西方的处境、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西方的中心地位导致了它在交流中的相对被动、守成和稳固不变。
全球化的另一个更为确切的说法,就是西化。
中国是东方大国,但在这一背景下被逐渐边缘化了,中国的文学和诗歌亦然,只有谋取和西方中心的某种联系,才可能获得世界性的或世界范围内的意义。
否则便是自说自话、自生自灭。
苦涩由此产生。
因此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写作中出现了两种尖锐对立的倾向,一便是彻底的西化,试图嫁接于西方的传统之上,二是民族化的呼吁,回归中国古代传统。
前者直接,后者迂回,但就其实质而言,都是相对于西方中心而采取的写作策略。
有时候对抗比直接的认同更具有效果,更能获得来自西方的关注,更能获得重要性。
问题仅仅在于,你把宝押在何处。
有一句话叫做: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真是明火执仗,功利得让人咂舌!我以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语言。
诗歌,作为语言中不可转译的精妙天然地拒绝一致的倾向。
试图嫁接于西方传统之上的诗人在此碰到了真正的障碍,除非你使用的不是汉语(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汉语),彻底西化无异于痴人说梦。
语言是天然的屏障,拒绝大一统的格局,尤其是由语言铸成的诗歌,真可谓牢不可破。
能够转译的只是其中的意思、意义、意象,只是这些语言的粗糙甚至粗俗的层面,而更加细腻、细致、细微和微妙的语言层面是与诗歌同在的,无法转译。
这是诗歌之不幸,也是诗歌之大幸。
在交流中,诗歌的天然拒绝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平衡。
东方向西方的流动停止了,理解和认同的愿望变成了被理解和被认同的诱惑。
要理解非西方传统和语言所写就的诗歌,西方人必须变得主动,守成和固执己见在此一无所用。
我反对的是写作的霸权——韩东访谈录
我反对的是写作的霸权——韩东访谈录
李勇;韩东
【期刊名称】《小说评论》
【年(卷),期】2008()1
【摘要】李勇:您觉得作诗和作小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韩东:小说可以成为日常工作,而诗却不能。
小说家的形象是苦力和劳工的形象,而诗人多少是神仙,是浪子。
后者超凡脱俗,因敏感和爆发而短寿。
前者世俗沉郁,苟活绵延而成为最后的幸存者、见证人。
轻重有别,尖利和浑圆各异。
【总页数】5页(P57-61)
【关键词】韩东;访谈录;霸权;写作;小说家;日常工作;超凡脱俗;诗人
【作者】李勇;韩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5;F426.7
【相关文献】
1.追求完美的营销方式——德国威乐泵业集团中国区销售总监韩庆东博士访谈录[J],
2.韩东30年诗歌写作合集《韩东的诗》出版 [J], ;
3.历史研习的大苦与至乐——韩东育教授访谈录 [J],
4.历史研习的大苦与至乐——韩东育教授访谈录 [J], 韩东育;董灏智(采访/整理)
5.足球教育就是精神教育
——北京追风少年足球俱乐部韩东教练口述历史访谈录 [J], 邵俊荣;夏天;韩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地貌概述摘要: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河流地貌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河谷地貌和河床的发展情况,分析的部分地区的地貌状况。
并列出河流地貌结构特征指标,总结了河流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和其研究意义。
关键词:河流;地貌;指标Abstract: With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the landscape of the river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iver valley landscape and the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in parts of the landscape. And lists the indicators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ver landscape, summed up the river geomorphologyresearch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ir research.Key words: river; landscape; indicators.1引言河流地貌作为地表主体地貌类型,其发育和发展受到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河流地貌研究必然涉及到区域自然地理的各个方面。
河流地貌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河道及河网的几何特征、与河流有关的侵蚀地貌及相关堆积物,如河谷形态、河流阶地、河床沉积、河漫滩沉积、洪积扇等,以及河口和三角洲区的有关河流地貌,还包括河流地貌的演变历史、河流地貌发展变化原因及河流地貌动态与未来变化预测等[1]。
2河谷地貌我国关于河流地貌的研究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是以河谷地貌为重点。
1958~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的地理系结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任务,调查了宜昌至奉节之间的长江河谷地貌,第一次发现在宜昌东湖系砾岩层内有来自川西及滇中岩层所形成的砾石,认为长江三峡远在第三纪初已经形成。
在东湖砂岩堆积时期,黄陵背斜已被切穿,现在长江两岸的石灰岩高原面是夷平面。
对整个长江三峡来说,长江是从隆起的夷平面上向下切割而成的。
他们详细地探查了三峡内的阶地及其对比关系,发现宜昌至南沱间的长江峡谷两岸有多级基座阶地,纠正了过去认为三峡内无阶地的论断。
这一研究成果不但提供了科学资料,并有助于选择坝址等实际问题的解决[2]。
2.1金沙江河谷地貌过去关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河谷地貌的研究甚少,1958~1962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调查了宜宾至玉树间整个金沙江河谷地貌,第一次提出了该何谷地貌的系统资料,填补了空白;并提出了梯级开发的坝址比较方案,为今后水利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金沙江上游自邓柯以下向东南流,至俄南附近急剧向南转,切入花岗岩山体中,形成大峡谷,但从俄南继续向东南,经浪经岭至海子山,沿玉隆河、箭白河到甘孜的雅奢江,却有一条长约200公里,宽1~3公里的古河谷,谷内有河流相沉积层,其砾石成份与金沙江上游相同,唐邦兴等认为古金沙江曾经从这一古河谷流入雅著江,其后由于新构造运动发生河流袭夺而转向南流[3]。
2.2黄河支流河谷地貌沁河全流域的地貌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段落,下游是加积建造的冲积平原,上游是侵蚀堆琢的高原河谷,五龙口是它们的分界点。
渭河中下游河谷地貌进行了研究,认为从河床第一、二级阶地纵剖面比降曲线,得知它们彼此并不是平行的关系,并推断三门峡水库在渭河上的淤积纵剖面与河床和阶地的纵剖面也不可能是平行的关系。
至于渭河阶地的类型同一级阶地在宝鸡一带属于基座阶地,向下游逐渐转变为内叠阶地,至西安、渭南一带则为上叠阶地[4]。
3河床地貌3.1河型的稳定性指标和河型的转化方宗岱(1964年)根据国内外74条河流的资料统计分析,提出以Cv二(洪峰流量变差系数)和p0/pp(p为河道上游来的含沙量,pp为河道实际水流挟沙能力)两值为河道稳定的判别数,认为江心洲河型是比弯曲河型更为稳定的一种河型。
他并提出在Cv不变的情况下p0/pp≥1弯曲河型将变为游荡河型;若p/pp≤1弯曲河型将变为汉道或江心洲河型[5]。
3.2山地河床地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理系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三峡地质队等单位结合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研究了三峡河床地貌,发现三峡河床上有一系列顺河分布的低于吴淞零点的槽状洼地。
在结晶岩地区三斗坪附近有8个,石灰岩地区南津关附近有4个。
据研究,这些河槽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河槽岩石性质的差异,地质构造破碎带的存在,在河流选择侵蚀作用下所产生的特殊形态。
目前各国学者对于河型的分类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系统,主要原因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6]。
4河流地貌结构特征指标河流地貌是水流与河床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方面水流作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河床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水流的结构。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形成了蜿蜒曲折的地形,深潭、浅滩交替存在的河流地貌特征。
但人类对河流的干扰,使河流地貌特征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河流深潭、浅滩和洪泛区不断消失,河道趋于直线化和不连续化,河床趋于不透水化,导致河流水文条件发生较大变化,从而破坏了自然河流的水循环程度以及河流稳定状况,引起河流功能的相应改变。
因此,河流结构的改变是影响河流健康生命的重要因素,应成为评价河流健康的重要因子。
根据自然河流地貌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结构干扰的主要方式,选取表征河流横向、纵向以及垂向特征的部分指标表示[7]。
4.1河流横向联通性指标河流横向联通性是指河流主河槽同洪泛区或周围湿地的联通状况,这种联通性不仅对洪水具有调蓄功能,同时也是河流许多生态过程完成的重要途径,而人类通过修建堤防或通过水库调度破坏了自然河流水流的这种联通性。
河流横向联通性指标用于表征人类对河流横向联通的干扰状况,我们可以以某一特征频率对应的洪水淹没面积表示河流横向联通状况,即A D =1 (4-1) 式中,A ——某一特征频率洪水淹没面积。
4.2河流横向稳定性指标。
在自然护坡情况下,河流横向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主流的顶冲地点及其走向和河岸土壤的抗冲能力,可用横向稳定系数表示[8],即BJ Q D 2.05.02= (4-2) 式中,D ——平滩流量;B ——实际河宽;J ——河道比降;结果表明:2D 愈大代表河岸愈稳定。
人们在对河流横向断面进行改造时,一般都对河流横向稳定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不同护坡类型,增加其稳定性,因些河流横向稳定性一般都能满足河流稳定要求,不是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问题。
河流横向摆动幅度的大小反映了河流横向稳定性,因此可作为横向稳定性指标。
4.3河流纵向蜿蜒性指标。
自然河流多是蜿蜒曲折的,具有浅滩和深潭,它们的组合遵循能量最小消耗原理,是河流保持动能水力平衡、维持河道内稳定水力配置的一种方式,其组合的消失使得河底平整,导致深潭内的水头蓄积区和浅滩的水能消散区丧失,导致河流稳定性下降,河流生境多样性降低。
河流蜿蜒性指标反映了人类对河流弯曲状况的改变,可用河流蜿蜒度[9]表示,即L l D =3 (4-3) 式中,l ——河流长度;L ——流域长度;自然情况下,不同的河流类型有不同的蜿蜒度,文献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描述。
4.4纵向连续性指标河流纵向连续性是指河流地理空间,水文过程以及生物学过程等的连续,人类的不当活动可能改变河流这种纵向连续性,其中大坝影响最为显著,它在拦截河流水流时,也改变了河流水文和泥沙输送过程,从而引起河流生态过程等的改变。
大坝拦截的水量越多,其影响程度越大,因此可采用水库库容和河流径流量之比表示即214V V D (4-4)式中,1V ——平滩流量;2V ——实际河宽; 该指标大小说明了水库对径流量的拦截程度,越大说明河流纵向连续性越差[10]。
5结语河流地貌学是研究河流地貌发生和发展过程,揭示流域泥沙运动规律和地质、自然地理条件(如气候变化、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影响的科学,是地貌学的分支。
既研究流域的侵蚀,又分析河流的沉积;既分析地貌发育的现代动力过程,也追溯其历史的演变。
是介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陆地水文学和地貌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对河流地貌的研究,主要应用于河道的治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沉积学与地层学的研究、河流沉积矿的勘探以及水土保持的研究等参考文献[1]严钦尚,曾昭璇.地貌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52-60.[2]沈玉昌,长江上游河谷地貌.科学出版社,1965年.[3]沈玉昌,杨逸畴,滇西金沙江袭夺问题的新探讨.地理学报,第29卷第2期,1963.[4]渭河地貌小组,渭河下游河道平面变形及其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理集刊,第10号,1976年.[5]方宗岱,河型分析及其在河道整治上的应用.水利学报,1964年第l 期.[6]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长江中下游分汉河道演变的实验研究.地理学报,第33卷第2期,1975年.[7]钱宁.河床地貌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8]Ma K M, Kong H M, Guar W B, et al.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methods and directions[J]. Acta ecological sinica,2001,21(12):2106-2116.[9]王兆仁,郭彦彪,李昌志等.植被-侵蚀状态图在典型流域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2):149-157.[10]罗彬源. 结合GIS 技术的河流健康多层次灰关联评价研究. [D].广东工业大学,2008: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