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地理教学方法阶段(1904-1949年)、地理教学过程阶段(1950-1977年)、地理教学系统阶段(1978年以来)。
3.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基本要素分析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系统。
(八要素)(1)学生—地理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主体,地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地理教学目的—地理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基本因素。
(3)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
(4)地理教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5)地理教学方法—活跃因素,通过教与学互动,帮助学生达到地理知识海洋彼岸的桥梁。
(6)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因素,具有反馈、调控以及改进教学的功能。
(7)地理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因素。
(8)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
4.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发展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新课程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
(1)研究地理课程改革;(2)研究地理教学过程;(3)研究地理教学方法;(4研究教学评价;(5)研究地理课程资源。
5.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1)理论学科;(2)应用学科;(3)应用理论学科。
6.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2)系统科学基础;(3)教育学基础;(4)心理学基础;(5)地理学基础。
7.国外地理教育改革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1)适当增加地理课程的课时;(2)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3)突出学生发展和地理教育需求,打破地理学科式的课程内容体系;(4)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5)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6)开展研究性学校和实践活动,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7)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8.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公元前300多年,世界上最早的山岳地理专著《山海经》,区域地理专著《禹贡》;公元前2C,《史记·货殖列传》,我国第一部经济地理专著;公元前1世纪,《汉书·地理志》,最早以“地理”命名的全国性区域地理志。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早期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授法或地理教学法,课程研究几乎没有涉及;2.研究对象仅是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3.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方向跨出了关键步伐。
发展中的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沿用,中小学地理教学思想深受苏联影响;2.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学法”改名为“地理教材教法;3.“文化大革命”期间,地理教学论发展研究停滞;当代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地理教学法主要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与地理教育学有各自的功能和价值;2.构建了地理教学论新体系,在地理教育理论和地理教学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研究;3.研究涉及了基础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地理课程问题,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组成要素:地理教学论的地理科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学习理论基础,系统学科基础,教育技术学基础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研究地理课程目的和功能内容与形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第二章:3)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地理课程实施中突出探究式教学;总结民国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的特点?民国时期的地理课程设置连续性强,地理课时较多,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变化较大。
与清末时期相比,这一时期地理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地方志式的编写模式,注意吸收当时地理科学研究的一些成果,增强了地理性,地理教材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教材中存在地理环境决定论和种族论等错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1 50年代学习苏联,突出学科体系2 60年代教育改革,减少学习内容3 70年代处于低谷,政治取向明显4 80年代人地关系主线、重视双基5 90年代以来继续改革深化,人地关系主线,可持续发展为核心6 2001年创新理念、三维目标、优化结构、内容更新第三章: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一.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节是地理教学规律定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二.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张成推行癸卯学制全国小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正式在中小学开设地理课程的开端。
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联络,应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三.早期的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授法和地理教学法课程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2研究对象仅是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
3研究视野比较狭小,研究内容比较单薄。
4.地理教学思维由重教向重学方向跨出关键步伐。
四.发展时期即1949年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仍以研究如何教为主导取向,但研究指导如何学已有很多关注。
2研究视野得到拓展研究的理论层次得到提升。
3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方面的探索不断增加。
4开展了教学方法的研究,介绍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五.当代地理教学论的特点。
1地理教学法,主要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与地理教育学有各自的功能和价值2构建地理教学论新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深入研究3研究涉及基础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
六.地理教学论重心的发展变化:1从单纯研究教法到教学并重。
2从单一的研究方法,到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
3从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到理论性和实验性并重。
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与研究任务。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二.地理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地理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
地理课程是最有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容,途径等等,并且对他的结果和质量负责。
川师地理教学论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地理规律:即反映地理事物在发展变化与空间位置上的必然联系的地理知识,一般分为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
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地理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地理课程的基础,也是地理教材编写、地理教学实施和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
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知识,在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的过程中属于高级阶段,即通过分析、综介、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达成•这种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是地理感性知识的升华和发展。
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等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探究思维方法为目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独立探究,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培养发明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
地理演变:即反映地理事物或发展变化过柷的地理感性知识,包括自然地理演变知识和人文地理演变知识。
地理想象能力:即根据已有知识与经验,构成新地理事物形象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主要是调节和完善地理教学活动,引导地理教学正确而高效地进行而对师生教与学效果所采取的评价。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之间联系的教学活动行为方式。
地理教学原则:即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是有效进行地理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地理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
地理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教学思想和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系统组合,包括地理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活动程序及其相应的方式方法。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的不同:(p37)1.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它对各级各类学校所起的教学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教学目标只是对特定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
2.教学目的体现了社会的意志和客观要求,是以指令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更多地带有规定性;而教学目标则较多地体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带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3.教学目的是某一历史时期学校教学的规范,不容许随意变更,更有很强的稳定性;而教学目标则是一种策略,可以由教师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变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不同:(p13)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案是教学设计最核心的部分。
1.范畴上不同,教案是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设计,以课时为单元。
教学设计又包括宏观和微观,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也可以小到一个问题。
2.对立层次不同,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理教学设计模式(3种)(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地分析、把握、规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方法体系和步骤方案。
)(1).肯普教学模式 1977年提出主要思想包括:1.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特征、教学资源、学习评价2.三个主要问题:a学生应该学到什么 b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c 如何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
3.十个教学环节:○1.确定学习需要与目的○2选择课题和任务○3分析学习者特征○4分析学科内容○5阐明教学目标○6实施教学活动○7利用教学资源○8提供辅助性服务○9进行教学评价○10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2).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 1993年提出由三部分构成教学分析:学习环境的分析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策略设计: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教学管理策略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线性设计,内容充实,结构、合理)(3). 以乔纳森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1997年提出该模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重点应放到教学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地理教学论,大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学论过去也称,地理教授法,地里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新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学制在小学堂中学堂。
都开设了地理课程。
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
与此同时,为了讲述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名为地理教授法的课程,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了。
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学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
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是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苏联地理教学法。
如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
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
班老师记得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有些人对地理教学法这一学科名称片面理解,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不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主要因地理专科培养目标和授课时时数限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首都师范大学亚平教授等学者的倡导下,创立了一门新课程,地理教育学。
但目前地理教育学取代地理教学法的观点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作为地理教育学,由于其理论学科的基本特性,以及他对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性的缘故。
地理育人是地理教育学的根本思想。
综上所述,地理教授发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第一教育法,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弟弟教学论名称的裂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
有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定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一、填空1、地理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八要素。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特点有(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艺术性)。
3、从地理课程理论角度分析,地理教学形式呈现方式可以划分为(显性地理课程)和(隐形地理课程)。
4、活动性课文的基本特征是(互补性与灵活性)、(开放性与参与性)。
5、地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演绎法)、(经验概括法)和(实验实证法)。
6、常用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有:(讲解)、(自学)、(引导)、(咨询)。
7、说课的功能有:(加强交流)、(提升研究)、(反思成长)。
8、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9、地理教育的学科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艺术性)。
10、地理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背景分析(课标要求与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11、自学—辅导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12、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社会性)、(边缘性)、(概论性)。
13、(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阐明了地理作为独立学科学习的必要性,确定了学校地理教育各个阶段应学习的地理内容和教学原则。
14、地理教学设计的特征是地理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多样性五方面。
15、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是(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16、说课的类型有(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示范性说课)。
二、名词解释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潜课程: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
地理教学论期末资料
地理教学论期末资料第一篇:地理教学论期末资料新编地理教学论青野ルイージ1、地理课程的起源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在小学堂和中学堂开设地理课,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
2、地理教学的起源在地理课程的同时,为了“讲授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地理教授法的课程,这也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的课程。
1919年,陶行知先生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3、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层次及地位三维目标即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通常包括三个层级:识记、理解、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两个层级:经历(体验)、尝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三个层级:接受(感受)、反应(认同)、领悟(感悟)地位:(1)、“知识与技能”是指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描述了学生学习后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应达到的水准(2)、“过程与方法”是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它对学生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重视和肯定。
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世界、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好奇心”、“兴趣”等。
描述了学生学习后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应达到的水准。
4、最早的地理著作:全国:《禹贡》全球:《大地的记载》5、地理教学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的标准分类: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2)、按评价的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6、地理认知能力是什么?地理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地理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精选】
1.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负责人;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对象。
教学内容要满足最有价值的、适合学习的、具有教育价值三个条件。
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3.地理教学的特点:①人地关系为主线②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③地图的重要作用④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4.我国地理教学的发展?①1840年以前,我国传统民间私塾称为蒙馆,所有人可进入学习②我国现代地理教学从国外引进过来,经历了外国传教士办的学校、中国人办的新式学堂、清政府办的新式学校三种类型③20世纪初,学习借鉴德国赫尔巴特的教学体系,推广了班级教学、分科教学和教师讲授等现代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④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推行凯洛夫教学体系⑤2010年秋季全国进入新课标实验。
5.教学论把教学问题归纳为三类: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和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
事实问题是有关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发展过程等客观问题;价值问题是教学的目标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问题;技术问题是指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问题。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优化地理教学艺术。
7.备课课概括成“三备三写”。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写学期(或学年)教学季度计划、写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计划(教案)8.地理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9.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10.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①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创造性特点②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③以学习者为出发点④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⑤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11.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①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②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③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⑤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⑥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12.课堂教学类型:授新课(内容独立性强,任务重的情况下)、综合课(复习授新,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的情况)、复习课、练习课、测验课、实践课。
地理教学论(胡良民)复习提纲
地理教学论(胡良民)复习提纲绪论1.地理教育现象萌芽于原始社会,地理教育现象是地理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2.17到19世纪中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并首次设置地理课程开始,标志学校地理教育从此形成。
3.1903年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应设定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的开始。
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地理教授法”课程,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
4.地理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和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之间的矛盾,构成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矛盾,是推动地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5.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过程各构成要素相对关联的本质和规律。
6.教学系统是由人、条件和教学过程三要素组成。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研究地理学科教学的目的、性质。
地位和功能,正确评价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育人导向功能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技能以及培养良好品德、意志等。
(2)研讨地理教学内容9.地理教学论的研讨方法:观察法、查询拜访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第一章地理研究1.谈谈你对地理研究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研究主体的地位。
在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本身的研究动机和研究状态是地理研究能否成功的内因和关键。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等教学活动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2)根据信息论的原理,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信息传输的过程,他的信源主要是教师和各种教学媒体,信宿是学生。
教学的效果主要并不取决于教师输出教学信息的多少,而决定于学生是否是最有效的输入。
(3)建构主义的研究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地理课程简单而言,地理课程就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2.问题课程.问题课程指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以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中心设计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地理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它具有法定性质。
4.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5.地理教学地理教学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地理学习活动过程。
6.地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地理教学设计对于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见性、可操作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7.地理教材广义的地理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
8.地理教科书地理教科书指狭义的地理教材,或称课本。
9.说课说课是地理教师面对同行或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教学行为方式的选择实践等一系列教学事件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10.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1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依据地理教学理论,运用地理专业和教学手段,顺利达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
12.地理课堂导入技能地理课堂导入技能是指地理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在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开始之时,采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动机,引入新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1、1904年:地理教授法1919年:地理教学法60年代:地理教材教法文革后:地理教学法90年代初:地理教育学年代中后期:地理教学论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
2、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所有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第一章中学地理课程研究3、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Say What ——传播、发送什么信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Who ——谁是信息传播、发送者——教师或学生To Whom ——谁是传播对象——学生或教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传播——教学媒体、方法、活动With What Effect——对传播对象产生什么效果——学习评价地理教学信息传播还涉及哪些要素?Why?When?Where?4、课程的概念:“课”——课业、教学内容“程”——程序、进程地理课程——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地理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5、国外中学地理课程:(1)发展过程:早期形成阶段:14—16世纪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地理知识迅速增长学校地理教育逐渐形成17世纪中叶夸美纽斯首次设置独立的地理课程标志着中小学地理课程的正式确立近代发展阶段:18、19世纪地理科学发展分支学科出现;从描述地理走向解释地理;地理概论、本国地理、外国地理为基本课程;自然地理为基础、区域地理为中心教材体系;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世界教育改革;人口、资源、环境为内容核心;加强智力开发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公民接受高水准的地理教育;(2)课程设置:单独设科和综合设科(3)课程内容结构:系统式、问题式(4)教学计划:课时数、修学年限和连续性6、我国改革中的地理课程:(1)确立课程建设新理念——“学生发展为本”①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地理教学论期末提纲详细版[亲自整理]
地理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2、乔纳森在1997年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简称CLE模型。
该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重点应放在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3、地理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4、地理教学的原则主要包括①整体性原则、②可操作性原则、③科学性原则、④开放性原则、⑤发展性原则5、一般地理教学结构的模式如下:①提出问题、②阅读图像、③分析归纳、④巩固应用6、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教学设计评价的三种方法分别为:测验法、调查法、观察法8、阿布赛福认为影响评价的因素有很多,但可以把这些因素划分为三个维度:参与者、评价的成分、评价的操作。
9、教学设计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10、美国学者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11、常见的地理教案的格式包括:叙述式、表格式,还有一种特殊的教案类型即活页式教案12、我国现代地理教学主要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
具体经历了外国传教士办的学校、中国人办的新式学堂、清朝政府办的新式学校13、1839年,布朗在澳门开办了马理逊学堂。
14、肯普教学设计模式主要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其思想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三个主要问题”和“十个教学环节”。
15、地理教学媒体的特点主要包括: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16、教学媒体根据先进程度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17、教学设计评价应贯彻的四个原则分别是: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地理教学论期末复习
地理教学论期末复习滴血雄鹰绪论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探讨地理教学的一般规律3.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是指其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即从科学的分类观点考察它的类属。
作为隶属于教育科学学科分支的地理教学论,既要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的理论,又要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4.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教育学理论(3)教育心理学理论(4)地理学理论5.地理教学研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应包括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四个阶段的。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经验总结法(5)文献资料法第一章地理学习1.地理感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是人们通过对地理事物或者其形象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
地理感性知识由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五类地理知识构成,在认识过程中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1)地名:是地理空间实体的名称。
(2)地理分布:是反映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空间形态的知识。
(3)地理景观:是反映各种地理综合景象和景色的地理感性知识,包括未受到或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类改造自然所形成的人文地理景观。
(4)地理演变:是反映地理事物外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知识。
它包括自然地理演变、人文地理演变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理演变。
(5)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相互关系的量化反映。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数据一般包括:指量数据、顺序数据、比率数据、地理常数等。
2.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在地理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过程的整理加工后形成的。
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是地理知识教学的飞跃。
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抽象思维形成的地理理性认识。
(1)地理特征: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区别于其他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一般通过比较和进行整体地概括而获得。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地理教学活动的要素: 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重点)。
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之下,一句地理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材料,通过整理、分析、综合、概括,是感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在中学地理教学界应用广泛,尤其是一些具有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运用较多。
运用经验总结法一般应注意地理教学经验的去伪存真,注意地理教学经验手机的广泛性,注意辩证地收集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注意将个别的教学经验生化为普遍性的教学理论。
3.影响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下,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方法之间有哪些联系。
1)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2)第二章1.地理课程的含义:地理课业及其课程,通常来说具体表现为地理课标准和地理教材等。
2.地理课程的功能:是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生能力和生产能力。
3.我国地理课程发展的趋势:综合型、活动型、自主型。
4.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主要原因。
a)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两个术语“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其中教学计划易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相混淆,教学大纲易与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准”这一名称则比较简洁准确。
b)课程标准的内容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
5.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而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二教学大纲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影视清晰地、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的描述相对笼统、模糊。
4)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科书的执行者。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题目中字体加粗部分是老师上课画的重点,其中带有部分为老师画的重点的重点,字体没有加粗的题目为上一届的复习内容)第一章、地理教学论定义: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2、地理教学活动的八大要素及作用:(1)要素:学生(核心/根本)、教师(主导)、地理课程(实质性)、地理教学目的(基本)、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方法(较活跃)、教学评价(不可缺少)、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A、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
学生是地理活动的主体。
B、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它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
C、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D、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E、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
F、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G、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但易被忽视的因素。
(2)相互关系: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主导作用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的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3、地理教学论学科性质:地理教学论不属于地理科学的任何分支,而隶属于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复习题纲(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绪论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彖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第一賽地理课程目标1、地理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或水平。
2、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地理教学后应该表现出來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3、地理课程目标的功能(1)课程目标处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因此,地理课程目标成为教育目的、培养日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成为地理教师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纲领。
(2)课程冃标是地理课程内容组织与优化的主要依据,是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重要向导。
在课程编制的过程屮,判断“哪些地理基础知识最有价值”、“哪些地理科学方法最有价值”都要把地理课程目标作为主要依据。
(3)课程日标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
地理课程实施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创造性地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过程。
因此,课程目标的可行性将直接决定地理课程能否顺利实施。
(4)课程冃标是地理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尺。
地理课程评价就是用一种标准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价值判断,而地理课程目标为这种判断提供主要准则。
课程目标的可测性将直接决定能否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切实有效的评价。
4、简述地理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特点(1)类型:课程目标一般分成行为FI标、生成性FI标和表现性FI标三种类型。
(2)特点: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适合。
生成性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和生成性,表现性目标则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地理课程内容。
如果重点放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行为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如果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性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如果要鼓励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表现性目标较为适宜:5、地理课程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研究:学生、社会及地理学科三个因素。
地理教学论复习题
地理教学论复习题第一篇:地理教学论复习题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地理课程标准:它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地理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地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2、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现代教学理论的开山鼻祖,现代地理教学的创始人,1632年发表《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4、1904年清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中小学开始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师范学堂开始设置“地理教授法”课程后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改为“地理教学法”。
5、教学问题的三种类型: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策略和方法)问题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规律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揭示地理教学规律(2)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3)优化地理教学艺术7、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1)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2)以学习者为出发点(3)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4)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1)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2)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3)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4)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5)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6)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第二章1、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教育科学基础、心理科学基础哲学基础2、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认知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理课程标准及其理念1、地理素养:一个人能够以地理的观点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技能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2、地理学科能力:即是将地理学科知识以及地理观点应用于实际情境而展现出来的能力。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①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③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④转变地理学习方式;⑤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
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1、地理课程目标: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成都或水平。
2、地理课程目标的功能:①其处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与地理教学目标之间的“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②是地理课程内容组织与优化的主要依据,是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重要向导;③是地理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④是地理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尺;3、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的四大趋势:①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清晰;②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趋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强化、细化技能或能力目标;b、追求地理学科的人为价值;c、日益强调方法目标的培养;③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多使用行为动词;④地理课程目标的变革——具有时代性;4、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对我国地理课程目标研制的启示:①强调三种价值取向的融合;②知识要点粗化,说明细化;③注重地理科学方法的培养;④情感态度目标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⑤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实际,其去国外地理课程标准的合理内核,集中体现国内外地理课程目标的改革大势;第三章:地理课程内容1、地理课程内容:是指地理学科中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以及处理这些内容的方式。
2、一般来说,对地理课程内容的解释大多围绕这三种不同的取向而展开:①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教材;②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学习经验;③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学习活动。
3、地理课程内容编制中存在的问题:①地理课程内容在学生发展中并未体现其真正价值;②以往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忽视地理科学观念的培养;③地理课程内容偏离学生发展的需要;④地理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自然、轻人文的倾向;⑤区域地理内容比重过大;⑥地理课程内容的编制反映现代教学理念不够;⑦地理课程改革缺乏研究的积累和地理学家广泛而深入的参与;4、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原则:①连续性原则,是指地理课程内容“广度”范围内的水平组织原则;②顺序性原则,是指地理课程内容“深度"范围内的垂直组织原则;③整合性原则,是指在不同课程内容间建立起适当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一.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节是地理教学规律定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二.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张成推行癸卯学制全国小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正式在中小学开设地理课程的开端。
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联络,应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三.早期的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授法和地理教学法课程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2研究对象仅是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
3研究视野比较狭小,研究内容比较单薄。
4.地理教学思维由重教向重学方向跨出关键步伐。
四.发展时期即1949年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仍以研究如何教为主导取向,但研究指导如何学已有很多关注。
2研究视野得到拓展研究的理论层次得到提升。
3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方面的探索不断增加。
4开展了教学方法的研究,介绍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五.当代地理教学论的特点。
1地理教学法,主要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与地理教育学有各自的功能和价值2构建地理教学论新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深入研究3研究涉及基础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
六.地理教学论重心的发展变化:1从单纯研究教法到教学并重。
2从单一的研究方法,到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
3从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到理论性和实验性并重。
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与研究任务。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二.地理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地理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
地理课程是最有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容,途径等等,并且对他的结果和质量负责。
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载体。
地理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价值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地理教学环境是重要,却易忽视的因素。
包括有形的教学物质环境和无形的人文环境。
三.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一方面地理教学论,要从理论上研究地理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另一方面地理教学论,又特别重视研究地理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因此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四.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1.地理教学论的地理科学基础2.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3.地理教学论的学习理论基础。
4.地理教学论的行为科学基础。
5.地理教学论的系统科学基础6.地理教学论的教育技术学基础。
五.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研究地理课程目标和功能;研究地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研究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六.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第二章地理课程发展第一节国外中学地理课程发展一.世界上第一部地理教科书是1658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世界图解》。
二.国外近代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
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阐明了地理作为独立学科学习的必要性,确定了学校地理教育各个阶段应学习的地理内容和教学原则。
近代地理发展的背景是因为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建立,航海事业的兴起,生产和生活,迫切需要地理知识。
三国外现代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
现代中学地理课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次大的改革浪潮。
四.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地理课程实施中突出探究式教学。
五.国外教学对中国的启示。
一,增加课时二,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三,突出学生发展和地理教育需求,打破地理学科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四,知识要点粗化,说明及需要细化。
五,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学教学时间。
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实践。
七,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第二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
一.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悠久,但古代学校中没有专门开设地理课程,到19世纪,只是在北京和沿海城市的一些新式学堂才开始有了地理课程。
1904年教育改革中小学才正式设立地理课程。
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学制。
三.民国时期地理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地方制式的编写模式,注重吸收当时地理科学研究的一些成果,增强了地理性地理教材的质量有所提高,石教才中存在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宗族论等错误。
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的历史时期。
但在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学地理课程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
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学地理课程,地理课程内容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区域取向为主向区域取向和系统取向并重的方向发展地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明显提高。
2002年正式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第三章地理课程改革第一节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一.地理课程的含义: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它具体包括地理课程标(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材料)等。
二.地理课程在基础教育当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使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地理课程的类型包括:显性地理课程与隐性地理课程;必修地理课程与选修地理课程;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
四.五.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1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2学生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程类型的设置;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程目标的设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程内容的编制。
3现代地理科学,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中学地理课程的只是教育目标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应当是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地理科学知识,原理和规律,而且要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及其应用,还要了解地理科学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六.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是宏观,综合,粗泛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明晰这一目标地理课程标准,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分割。
七.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知识经济对地理课程改革的影响。
2.国际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影响。
3.我国地理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
八.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高中(略)见书p49第三节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1.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原因:新地理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出发,从地理教育需要出发,明确规定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2.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差异:※在课程观上的差异:大纲,以学科中心课程观为指导,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地理课程标准,力求融合三种课程观的优点以及指导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
※在课程目标上的差异:大纲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标准,以课程内容为载体,更多关注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发展。
※在课程内容上的差异:从内容表述上大纲更多的体现原则性指令性刚性而地理课程标准更多体现指导性,启发性,弹性,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要求上表现为三个差异:1.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
2.选择知识的角度不同。
3.要求的中心不同。
※在课程评价的差异上:大纲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评价的甄选功能,形成以纸笔测试为主,教学上多采用题海战术课标则力求在重视结果评价的同时,强调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构建评价主题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内容全面的评价体系。
※在结构上的差异:大纲是由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等六部分构成,而新课标由前言等四部分组成。
第四章,地理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第一节地理教材的设计广义上的地理教材是指有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的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试听和建议操作的材料。
狭义的地理教材通常是指纸质的地理教科书即地理课本。
一.地理教材设计的影响因素有:社会需求,教育发展,学科特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
社会需要:从社会需要层面上看地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性越来越强。
教育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学科特点: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基本特征应成为教材设计的重要依据。
地理教材的设计应考虑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地理教材设计的理论基础。
1.学习理论与地理教材设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教学理论与地理教材设计。
实用主义教学论结构发现主义教学论发展主义教学论范例教学论3.传播理论与地理教材设计。
提高信息形式强度提高信息内容强度减少干扰信息控制信息量三.地理教材的设计程序:设计阶段(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分析现行材料;确定材料总体设计方案);编制阶段(精选材料;材料选定以后,应予以组织安排);实验反馈阶段。
第二节地理教材的编写一.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贯彻基础性;追求时代性;注重实用性;体现范例性。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