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图像(46张)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图像(46张)PPT课件
-3
-5
2021
13
注意识别:
(1)线的形状
观察图像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
利于分析图线所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交点
同一坐标系两条图线的交点,V—t图象
表示在交点对应时刻速度相等,X—t图象表
示在空间居同一位置。
(3)拐点
图线的拐点具有的特定意义,它是两种
不同变化情况的交界,即物理量变化的突变
0
0.4
t/s
-5
图甲2021
y/cm 5
0 0.2
-5
图乙
0.4 t/s
36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需掌握以下两点:
(1)读图:即从给出的图象中读出有用的信息, (2)用图:利用特定的图象如F—t、V—t、 X—t图象等方便、快捷地解题;
(3)作图:通过作辅助图帮助理清物理线索来 解题。
这三点对思维的能力要求层层提高。这类 试题不仅能考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 还能考查我们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 能力,因此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
点。
2021
14
3、斜率 图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两物理量增量
的比值,反映该点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 化的快慢。
v
x
k?
k?
o
to
t
k?
k?
加速?减速?
2021
运动方向?
15
4、面积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常代表一个物理 量。V—t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以上、以下面积分别表示正位移、负位 移。F-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冲量。F-s图 象中的“面积”大小表示功的“大小”。i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电荷量q的“多少”。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
11、 两个物体a、b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 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
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开始时a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做匀减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 C.a、b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A
o
B
CE
t/s
D
v/(m/s)
A
B
o
CE
t/s
D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 B.第2s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2s内和第3s内加速度相同。
V/ms-1
1
0 -1
1 2 3 4 5 t/s
10.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由地面竖 直向上升空,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在t2时刻火箭到达最大高度 B.在t4时刻火箭落回地面 C.在t1至t2时间内火箭加速度最大
40
20
0 5 10 15 20 25 t/s
k x v 60 - 40 m / s 4m / s
t
15 -10
40
20
0
5
10 15 20 25 t/s
k x v 40 - 60 m / s -4m / s
t
15 -10
通过计算图像的斜率可以得出出物体 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位移-时间图像
02 位移-时间(x-t)图
位移-时间图像
1. 截距
x/m
80 60 40 20
0
5
10
-20
甲 丙
乙
15 20
25
纵截距: t=0s时刻物体的位置
高一物理运动图像专题(1).ppt
1、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 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即加速度恒定),这 种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3、分类: (1)匀加速(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 v/ms-1 (2)匀减速(加速度与初速度反向) V1
4、速度-时间图像
V0
是一条倾斜(向上、向下)的直线
③ 斜率——物体运动的速度 ④ 截距——出发时刻、出发位置
⑤ 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相遇 注意:① 图象不是轨迹
2021/3/10 ② 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3
三 、速 度 —时 间 图
V/ms-1 V1
V0
α
0
t0
1、反应了速度随时间的变 化关系; 2、从图像上可以看出任意 时刻物体所具有的速度; 3、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变 化的快慢,即加速度。
答案:BD
2021/3/10
7
例题2: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
可知在0~1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
在10-40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40-60s内物体的
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
选择向东为正方向
解:设0-30s、40s-60s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 在0-30s 内 v0=0 v1=30m/s
t1
t/s
2021/3/10
4
速度—时间图象信息:
① 点——反映某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方向)
② 线段——某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
③ 面积——反映某段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④ 斜率——加速度(大小、方向)
⑤ 截距——开始计时的 初速度
v/(m/s)
vt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图像(46张)
v0
F
F1
0
t1
t2 t
例3.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下 述正确的是( BCD ) A.质点振动频率为4Hz B.在10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 C.在5s末,质点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D.在t=1.5s和t=4.5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
练习如图所示为同一地点 的两单摆甲、乙的振动图 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D )
v
o
V?0
x t o
x?0
V?0
t
x?0
运动方向?
位置?
2、点、线
图象上的点表示运动过程中某一瞬时 状态,每一点都对应着两个量,沿图象上各 点移动,反映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函数 关系 ;图象上的线段表示运动过程某一过 程,应与一个代数方程相对应。 -1 v / m· s 5
3 1 o -1 -3 -5
v
v3 v2 v1
o
t1
t2
t3 t4
t
物理图像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 地描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析物理问题的有效手 段之一,是当今高考出题的热点。
物理图像专题
高三物理组
考情解读
年份 卷别 题号 山东 17 10 广东 考点 运动学图像 运动学图像 题型 选择 选择
a
b
v
b
a
0
tb ta t
练习一质点沿直线从A向B运动,先以加速度a1加速运动到
AB之间一点C,又以加速度a2继续匀加速运动到B;若该质点 反向从B开始以加速度a2(a1≠a2)运动到C,又以加速度a1继 续匀加速运动到A,则两次运动的过程中( CD ) V A.由于相同的路段加速度相同, a1 a2 A C B 所以两次运动的时间相同 B.由于相同的路段加速度相同, V a a2 1 所以两次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 A C B C.虽然相同的路段加速度相同, 但先后加速的加速度顺序不同, v 所用时间肯定不同 B A v D.由于相同的路段加速度相同, 0 C 它们的位移大小相同,所以两 C 次的末速度大小相同 A t t1 t2 OB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课件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共46张PPT)
F2
F 大小:F = 15X5N= 75N
15N
方向:与F1成530斜向
530
F1
右上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2、计算法求合力 :(精确)
【例题】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 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下图:
F2
F合 由直角三角形可得
F合 F12 F22 75N
θ
F1
方向:与F1成 tanθ=4/3斜向右上方
练习:
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F的关系,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BD )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 效果相同
C、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D、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E、F的大小一定大于F1、F2中的最大者 F、F的大小不能小于F1、F2中的最小者
不是物体又多受了一个合力
二、力的合成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F1=4N
(1)同向相加
0 F2=3N
F = F1+F2= 7N
大小F =F1+F2,方向与两力方向相同
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F2=3N
(2)反向相减
0
F1=4N
F = F1-F2= 1N
F3
F4
F123
F1234 F12
F2
F1
先求出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 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 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专题:运动学图像(共18张ppt)
x-t图像和v-t图像
运动学图像专题
从v-t图像中看位移
其它图像
v/m·
s-1
v/m·
s-1
v/m·
s-1
典型例题
v1
x
0
0
t1
t/s
x1
t1
t/s
0
t1
x2
2
x=v0t+ at
v-t图像线与时间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注意:v-t图像,总的位移x=x1+x2,总的路程x=|x1|+|x2|
运动学图像专题
x-t图像和v-t图像
其它图像
典型例题
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
图像
x-t图像
v-t图像
纵轴截距
初始时刻的位置
初始时刻的速度
横轴截距
位移为零的时刻
速度为零的时刻
交点
物体位置相同
物体速度相同
拐点
速度方向改变
加速度方向改变
斜率
物体的速度
物体的加速度
面积
物体的位移
画一画: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和v-t图像
v/m·
s-1 k↓ a↓
a减小的加速运动
k
v/m·
s-1
∆v k不变
∆t
0
0
t/s
k
v/m·
s-1
k↑ a↑
a增大的加速运动
k
k↓ a↓
a减小的减速运动
t/s
典型例题
k
0
k↑ a↑
a增大的减速运动
t/s
k=∆v/∆t=a
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运动学图像(s-t图像、v-t图像、a-t图像)
1.5图像一、s-t图像:(涉及概念:时间与时刻、位置、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斜率)1、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各种情况下的运动情况:2、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3、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4、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5、甲、乙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3s末甲乙相遇;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0-3s内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多3m;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距离越来越近;B、0-3s内甲、乙的位移相等;C、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取向右为正方向,4s末甲在乙的左边;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提前2s出发;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甲比乙物体的速度大;D、3s后乙还能追上甲;7、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 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8、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C、乙一直在甲的前面;D、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E、3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10、一汽车先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了3s,位移为10m,然后停下休息了2s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2s的位移为10m,然后立即返回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5s回到出发点,画出该汽车运动的x-t图象。
新课程人教版高三物理图象专题复习
D、匀变速直线运动。
拓展
v
在上题速度图象中,将v—t图象转换为 a—t图象(或F合—t)图象。答案又如何?
a
O
t
小结
运动图象反映的是物体的位移(或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其左侧,一可看作质点的物体B以初速度υ0向
右运动。已知mA = mB,A、B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
B
V0
A
L
①、A、B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各为多少? ②、在同一υ—t图上定性画出A、B的速度图 象?
③么、条欲件使?B与A的右侧壁不接触,υ0必须满足什
解:
V0
F
F´
SA
ΔS
SB v
② A、B的
V0
物理意 义
图反象映比的较 物 理规律
倾斜直线
s——t图
位移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
v——t图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
斜率 交点 面积
速度 此刻两物体相遇
加速度
此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 速度 数值上表示某段时间物 体的位移
例题1
某物体的运动图象如 sv 图: ①、若X表示位移, 物体做( A ) ②、若X表示速度, 物体做( C )
谈谈你的体会
看图的程序: 图象的主要作用: 谈谈对运用这种语言的感受:
图示2
v ① ① 做何运动?
比较①和②的不同。 ①和②②两直线的交点 阴影部分表表示示什什么么??
O
t
t
如果①和1②同③时同③地表示物体做何运动
高一物理运动图像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图像专题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一、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X-t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即v=,如右图所示。
二、直线运动的v 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⑴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与。
⑵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⑵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⑶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⑷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即a=,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三、区分X-t图象、v t-图象⑴如右图为v t-图象, 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作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作运动。
A的加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⑵如右图为X-t图象, 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向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向运动。
A的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速度。
⑶如图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分析A图象与S轴交点表示:,A、B两图象与t轴交点表示:,A、B两图象交点P表示:,A、B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四、X-图象与图象的比较:X-图象图象oX/m0 1 2 3 4SX/mtABC①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 表示物体静止。
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x
V?0
x?0
o
to
t
V?0
x?0
运动方向?
位置?
2、点、线
图象上的点表示运动过程中某一瞬时
状态,每一点都对应着两个量,沿图象上各
点移动,反映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函数
关系 ;图象上的线段表示运动过程某一过
程,应与一个代数方程相对应。
5 v/m·s-1
3
1
o -1
1 2345
几个过程? t /S
情况
x x0
乙
负向匀速 p相遇 甲 正向匀速
x x0
负向匀速
0
t1
t2
(A)
t3
t
0
t1
t
(C)
v v0
乙速正度p向相匀等甲减正向匀加
V V0 正向匀减
0 t1 t2 t3
t
(B)
0
t1
t
负向匀加
(D)
例2 (08广东)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 线记录了自行车 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 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确的是(BD )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v
o t1 t2 t3
t4 t
练习1(2007广东)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 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是( A )
A.前两秒加速度为5 m/s2 B.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练习2 、物体在与其初速度始终共线的合外力F的作用 下运动取v0方向为正时,合外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则在0~t2这段时间内( C )
第一节:识图
回忆x—t、V—t图象表示的物理意义
是什么?
x
x0 乙
甲
0 t1
t3 t
(1)
v
v0 乙
甲
0 t1
t3 t
(2)
回忆:看到图象后 应该怎样读图?
一、识图要点总结:
一定要理解、牢记图像的 轴 点 线 斜率 截距 面积
的物理意义。
1、轴
弄清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注意 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注意纵轴物理量 为矢量情况,则横轴以上表示此物理量为 正,横轴以下表示物理量为负。
二、识图 就是识别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
它们的 “函数关系”(图象反映出的 物理规律),明确图象中的点(起点、 交点、拐点、终点)、线(直、曲)、 峰值、截距、斜率、面积、正负号等 的物理意义,找出图象给我们提供的 有用信息,并能还原出物体的运动过 程。
例1:识别下列x–t图象与V–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
y/cm 5
0.2 0
-5
0.4 t/s
V
V0 乙
甲
0 t1
t t3
(D)
y/cm 5
0.2 0
-5
0.4 x/m
⑵电磁学中图象:交变电流e-t、u-t、i-t图象等; ⑶实验中的图象:电磁振荡i-t、q-t图象等
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a-F图象、a-m图象;用“伏安法 ”测 电阻I-U图象;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U-I图;用单摆测重 力加速度T2-L图等。
A.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在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在减小。
v0
F F1
0
t1 t2 t
例3.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下 述正确的是( BCD ) A.质点振动频率为4Hz B.在10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 C.在5s末,质点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D.在t=1.5s和t=4.5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
选修3-2 交变电流图像 Ⅰ
选修3-4 简谐运动图像 Ⅱ
横波的图像
Ⅱ
其它 实验中涉及图像
题中涉及图像
考纲中能力 要求
必要时能 运用结合 图形、函 数图像进 行表达分 析
中学物理中重要的图象
⑴运动学中的图象:
x-t图、v-t图、振动图象x-t图以及波动图象
y-x图等。 x
x0 乙
甲
0 t1
t3
t
(C)
-3
-5
注意识别:
(1)线的形状 观察图像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
利于分析图线所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交点
同一坐标系两条图线的交点,V—t图象 表示在交点对应时刻速度相等,X—t图象表 示在空间居同一位置。 (3)拐点
图线的拐点具有的特定意义,它是两种 不同变化情况的交界,即物理量变化的突变 点。
a
a
8
8
I/A
U/V
4
4
8
0
0
4
F
5
10
m
0
5
10
U/V
8
U/V 4
510Leabharlann 05T2/s2
I/A
10
8
12
6
4
0
5
I/A
10
8
4
L/m
0 1 23 4
⑷在各类习题中出现的图象:
如力学中的F-t图象、电学中的P-R图 象 、 电 磁 感 应 中 的 Φ-t 图 象 、 E-t 图 象、B-t图象等。
图像应用所涉及的问题类型: 作图 识图 用图
v
F
o
正
t1负 t2
t
0
正 t1
t2 负
t
F
o
w
S0 S
i
q 0q
t
5、截距 截距是图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所代
表的坐标数值,该数值具有一定的物 理意义. x-t、v-t图象纵截距表示初始 量,横截距表示变化的时刻。
v/ms-1
?2 初速度0
x ?
初位置
t/s
0
U ?电动势E
?
t
O
I
短路电流
(条件)
6、注意:V—t、X—t图象不表示 物体的运动轨迹,只用来描述运动 的规律;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 象要注意区分.
3、斜率 图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两物理量增量
的比值,反映该点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 化的快慢。
v
x
k?
k?
o
to
t
k?
k?
加速?减速?
运动方向?
4、面积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常代表一个物理 量。V—t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以上、以下面积分别表示正位移、负位 移。F-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冲量。F-s图 象中的“面积”大小表示功的“大小”。i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电荷量q的“多少”。
v
v3 v2
v1
o
t1
t2
t3 t4
t
物理图像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 地描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析物理问题的有效手 段之一,是当今高考出题的热点。
物理图像专题
高三物理组
考情解读
年份 卷别 题号 山东 17 广东 10
2008 海南 8 宁夏 17 山东 17 广东 6
2007 广东 18 海南 8 宁夏 16
考点 运动学图像 运动学图像 运动学图像 运动学图像 交变电流图像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速度时间图像 电磁感应中图像问题 运动学图像 运动学图像
题型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计算 选择 选择
2009考纲解读
模块 内容
要求
物理1 匀变速直线运动 Ⅱ 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