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充分感知材料 主动构建知识《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思想l通用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感知材料主动构建知识《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思想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感知的材料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数学表象,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材料,主动构建知识。具体如下:

(一)拉一拉,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除了拉拉三角形框架,还拉拉四边形、五边形框架,通过直观的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搭一搭,认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小棒搭几个不同的三角形,观察它们边的长短关系,并根据边的关系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对各种三角形建立起了丰富的表象,再经过分析和归纳,水到渠成地获得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三)折一折,学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

通过折一折,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知道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也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

(四)分一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信封中的6个三角形,先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观察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类和命名。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获取探求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感知材料,主动构建知识,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及创新精神,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后反思:

一节课结束之后,有许多的想法与收获,有成功的地方,又有许多不足之处,结合老师们对我的评价建议,以及自己的反思,现总结如下:

(1)材料充足,感知充分

给学生提供了长短不一的小棒,供学生搭三角形。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三角形的边有两边相等的,有三边相等的,有三边都不相等的,形成丰富的表象,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获取成功的体验。

给学生提供了6个不同的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角的特点再进行分类,学生经过充分的感知,很清晰地得出不同三角形的特征,自主获取知识。

又如给学生提供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获得对称性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拉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通过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

(2)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性强

通过探究,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在全班交流时表现非常积极踊跃。为了能在全班同学面前露一手,他们在自主探究时,又表现得非常认真、投入,观察、讨论、操作,同桌配合默契,充满了探究欲望。在同桌交流和全班交流时,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3)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这节课,我最遗憾的地方是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环节,一是自己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好这个环节,二是课堂生成性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

在另一班试教时,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外形是三角形的?

生1:三角形蛋糕。

生2:五角星。

生3:三角铁。

我一听,急了,这些例子确实是三角形,可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没什么关系。我就进行了引导。

师:思路开阔一点。

生4:自行车的三脚架。

生5:屋顶。

一阵沉默之后,我出示了几幅图,告诉学生,三脚架是三角形;金字塔的各个面是三角形,屋顶是三角形,斜拉桥的拉索与桥面、立柱组成了许许多多的三角形。

师:这些物体设计成三角形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接着我让学生拉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通过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三角形了吗?

生:为了使这些物体稳定、牢固。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必要?根据我的问题,学生回答蛋糕、三角铁等是很自然的事情,可见是我的问题太大,也没这个必要,四年级的学生又不是不知道哪些物体的表面、外形是三角形。表面上的学生积极参与、发言热烈、思路开阔,实则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于是我干脆设计成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些物体被设计成三角形,原因是什么呢?再进行探究。

在这节课上,因为摄像老师带了个三脚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就利用了这个资源,

师:我们看到侯老师带了三角架来给我们摄象,他为什么要带个三脚架,有什么好处呢?

接着我就出示了准备好的图片,告诉学生还有许多物体被设计成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拉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通过比较,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再解释为什么那些物体要设计成三角形。

反思:我能利用侯老师带来的三角架,却没有用好、用足,非常遗憾。当时我想就这个问题深入下去,却因有好多老师在听课,怕因打乱教学计划,影响下面的环节,就没敢多想,沿着原订的计划上了下去。其实可以这样安排:

师问:侯老师带了三角架来给我们摄象,他为什么要带个三脚架,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很可能有学生知道是为了稳定,不摔倒。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就让侯老师来讲讲,让其他老师讲学生会更感兴趣。然后让学生推推那个三脚架(摄象机拿掉的情况下),感觉它的稳定性。为什么那么稳定?观察三脚架的特征,发现它的各个部件组成了许多的三角形。三角形很稳定吗?再拉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比较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然后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就能联想到屋顶,自行车的三脚架、斜拉桥等等,真正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确实需要我们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机智、课堂驾御能力,更需要我们教师有勇于挑战自己,临时调整教学计划,敢于失败的勇气与魄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