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语文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语文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秋水》语文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秋水》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1.了解在《秋水》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及本文寓意。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后两句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二、作者介绍:

教师:同学们了解庄子哪些信息?

学生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起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

学生 2.老子的思想是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

基础之上,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

学生3.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一些著作,经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庄子》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 教师补充:有一个故事能帮助我们了解庄子:“据说庄子的妻子死了,一位朋友去吊唁,却见庄子正敲着瓦盆在唱歌。朋友说:‘你的妻子跟你生活了一辈子,给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身死,不哭也罢了,又敲打瓦盆并且唱歌,这不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样。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哀伤呢。可是观察她起初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还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还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后变成气,气又变成形,形又变成生命,现在又变成死。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如同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人家静静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在啼啼哭哭,我认为这样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所以才不哭。’”

教师补充: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板书)

第一,想象奇幻,

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鲁迅曾评价庄子的散文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三、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

四、学生齐读,初步感知.

五、学生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六、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句

任务:1.找出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2.判断词类活用。3.判别文言句式。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其含义。

(1)秋水,何意?时,什么用法,名→动(板书)

百川,是一百条河流吗?河,是指黄河,古今异义词(板书)

(2)泾,通假字(板书)辩,通假字(板书)

(3)于是焉,如何译?在这个时候以………为,就是以为之意美,美景,形→名(板书)

尽在己,全要自己这里

问:这时候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明确:他是黄河之神,看到黄河这么壮阔,(板书“欣然自喜”)就感到自己很了不起,这是它的功劳,当然就洋洋得意起来,这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骄傲自满。

(4)顺流而东行:东,向东走,名→状语(板书)至于:到了的意思,古今异义(板书)

东面而视:面,面对,面向,名→动(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之后,所看到的大海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不见水端”(板书)这说明了大海的什么特点?----广阔。

(5)旋:掉转

面目:脸,古今异义(板书)

成语“望洋兴叹”的由来

闻道百:听说了很多道理。定语后置(板书)莫己若:宾语前置(板书)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板书)

少:小看,形→动,意动(板书)

非………则……:如果不是………就……

见………于……:被………所……固定句式(板书)

成语“贻笑大方”的由来,解释含义。

大方,指明白到理的人,古今异义(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看到了大海的广阔后,是怎样的神态呢?

---始旋其面目,“望洋兴叹”(板书)

请学生解释含义。

问:为什么要叹息呢?

------这个时候它才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了,不禁为自己的骄傲自满而感到惭愧,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板书):批评自己的狂妄无知,骄傲自满。

七、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交流心得,然后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5.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学生6.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7.本文使我认识到骄傲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望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学生8.学习《秋水》一文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在限定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学生9.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作为学生更应该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认识也极为深刻。本文虽短小,却寓有哲理,河伯面对海神的那番感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的自责与忧虑给予我们以深刻地启示: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开拓视野,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攀登高峰,创造辉煌。

八.师生共同概括写作特色;

1.巧设比喻:要说明的是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非常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2.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好,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也体现了庄子散子的总体艺术特色呢?

九、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