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的科普小知识!
胆囊结石的科普小知识 !胆囊结石的主要发病人群是中青年人群,且女性患者比男性要多,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
所谓“结石”,主要是胆固醇结石或者是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的混合型结石或者黑色胆色素结石。
较为常见的病因有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等,临床表现则有吃饱之后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那么胆囊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患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本文主要对胆囊结石相关的知识进行阐述,如下所述:1.胆囊结石的病因胆囊能够将人体内肝脏分泌的胆汁进行浓缩储存,主要是为了人体在进食之后,比如高脂肪食物,胆囊会将胆汁排出,而胆汁内的胆汁酸会对脂肪予以消化。
对人体而言,胆囊至关重要,但是它也非常脆弱,稍不留意就会出现问题,较为常见的就是胆囊炎和胆结石。
而出现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分别是:(1)性别因数根据大数据统计得知,我国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女性居多,且几乎是男性患者的2倍。
主要原因可能是跟雌激素分泌有一定关系,雌激素可以降低胆流,提升胆汁中所分泌的胆固醇量,还能减少总胆汁酸量和其活性。
(2)肥胖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得知,肥胖也是胆囊结石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肥胖人群的发病率比不超标体重人群的患病率要高出3倍左右。
究其原因,是由于肥胖人群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偏高。
(3)胆囊病变胆囊积液、肿瘤等疾病都会致使胆囊颈或者胆囊管出现梗阻,这对结石的排除有很大不利影响,从而出现胆囊结石。
(4)生育因素之所以胆囊结石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是因为妊娠能够加快胆结石的生成,同时妊娠次数越多,发病率也就越高。
女性在妊娠期间,雌激素的分泌量会显著增加,雌激素可降低胆流,胆囊排空缓慢。
其中雌激素可降低胆流,令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量增多,同时还会胆囊排空迟缓。
减少总胆汁酸量和其活性;而胆囊排空缓慢,加快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5)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导致胆囊结石出现的主要原因,经常食用精制食物或者高胆固醇食物的人,胆囊结石发病率显著上升。
主要是因为精制的食物可以提高胆汁胆固醇饱和度。
胆结石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胆结石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胆囊和胆道中。
本
文将对一位胆结石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
病例描述:
该患者为女性,年龄为45岁,主要症状是反复腹痛和呕吐。
病史
表明病程已有半年之久,症状越来越频繁和严重。
体格检查显示右上
腹有明显压痛,并伴有胆囊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液中胆红素
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有多发结石,结石最大
直径约为0.8厘米。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患者被确诊为胆结石并决定行
手术治疗。
治疗过程:
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时发现胆囊壁有明显炎性改变,结石密集分布。
经过手术切除,结石被完全清除,并将胆囊送检。
术后,患者接受了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恢复良好,症状缓解。
讨论和总结:
该病例是胆结石常见的典型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黄疸等是胆结
石患者常见的症状,临床医生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中应加以重视。
超声检查是诊断胆结石的关键检查方法,对于结石的数量和大小有很
好的显示作用。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方法,该手
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很好地解决患者的症状和疾病。
综上所述,胆结石患者临床典型病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低脂肪饮食、定期运动等。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疗,相信患者的预后会更加良好。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一、定义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在我国胆石病中发病率最高,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型、伴发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三种类型,(后两类型的诊治参阅“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无症状,常在体检时经B超发现。
2)体征:多数无阳性体征。
2.辅助检查B超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三、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立即行胆囊切除。
下列情况宜采用手术治疗:1.胆囊结石逐渐增大至2cm以上者。
2.胆囊结石多发且直径小于0.5cm,部分小颗粒结石易滑入胆总管,引起胆管炎或胰腺炎;
3.胆囊壁钙化或胆囊壁明显增厚。
4.伴发胆管炎或胰腺炎,或转为症状性胆囊结石且症状明明者。
5.结石充溢胆囊,胆囊已无功能。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胆石症是指胆囊、胆管有结石形成。
有右上腹疼痛并可向兼备不放射,可伴有黄疸、发热,上腹的压痛和消化道症状等临床表现。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胁痛”范畴。
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
二、诊断【西医诊断】1.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特征。
2.疼痛性质可表现为胀痛、窜痛、刺痛、隐痛,多为拒按,间有喜按者。
3.反复发作的病史。
4.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B超、CT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该病责之于肝胆。
因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
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
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而发本病。
1.肝郁气滞临床表现: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辩证分析:多因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
2.肝胆湿热临床表现: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
辩证分析:因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
三、治疗方案1.中医中药辨证诊治(1)肝郁气滞治法:疏肝解郁,利胆排石;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陈皮、柴胡、川芎、枳壳、白芍、甘草、香附、郁金、金钱草、大黄;加减:胁痛重者,酌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青皮;气郁化火者,酌加栀子、黄芩、龙胆草;肠鸣,腹泻者,酌加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恶心呕吐者,酌加半夏、藿香、生姜;(2)肝胆湿热治法:清热利湿,理气通络;方药:龙胆泻肝汤和茵陈蒿烫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金钱草、茵陈、生大黄6g;加减:便秘,腹胀满者,可加芒硝;胁痛较甚,可加青皮、川楝子,元胡;热势较重者可加银花、蒲公英、连翘、大青叶;湿重者,可加苍术、藿香、佩兰。
胆囊结石、胆囊炎指南
胆囊结石伴急、慢性胆囊炎一、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概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多由急性胆囊炎症反复发作所致。
70%〜95%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合并胆囊结石。
【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不适,腹痛可向右肩胛下放射,部分病人岀现反复发作的胆绞痛。
腹痛的发作无明显节律性,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
(2)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仅表现为上腹部轻度不适、饭后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厌油、暧气、消化不良等类似胃炎的症状。
2.体征右上腹胆囊区可有压痛。
若无急性感染,右上腹压痛不明显或体检时仅有不适感。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通常无黄疸。
3.实验室检査若非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肝功能状况通常无明显变化。
4.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胆囊结石、胆囊的慢性炎症改变。
【诊断要点】若病人出现以上临床表现怀疑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时,应首选B超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的大小、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厚度以及结石的大小等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黄疸,应考虑到Mirizzi综合征或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其他原因形成的梗阻性黄疸。
此时可选择行CT、MRCP等胆道影像学检査,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内科性黄疸。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相鉴别,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行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刨餐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非手术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口服消炎利胆药物治疗。
对于年老体弱、并存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鹅去氧胆酸或熊去氧胆酸和消炎利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叮瞩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期复诊并进行胆道系统B超等相关检査。
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行胆囊切除术。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护理查房》(1)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胆囊内结石的存在,引起胆囊管梗阻、胆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胆囊发生急性炎症反应。
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胆囊结石形成- 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比例失调,胆汁淤积等因素可促使胆囊结石的形成。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肥胖、妊娠、糖尿病等因素也会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病风险。
- 例如,一位长期喜爱吃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的患者,由于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逐渐升高,超过了胆汁的溶解能力,最终形成了胆囊结石。
2. 胆囊管梗阻- 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或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嵌顿在胆囊管内,导致胆囊管梗阻。
一旦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可引起胆囊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坏死。
- 比如,一位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胆囊内的结石发生移位,恰好卡在了胆囊管处,造成了胆囊管梗阻。
随后,患者出现了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3. 细菌感染- 当胆囊管梗阻后,胆囊内的胆汁淤积,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了胆囊的炎症反应。
- 例如,一位患者本身就有胆囊结石,近期又因为饮食不洁导致肠道细菌感染。
这些细菌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胆囊,引发了急性胆囊炎。
三、临床表现1. 腹痛- 右上腹疼痛是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通常为持续性钝痛或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感隐痛,重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 例如,一位患者突然感到右上腹剧烈绞痛,呈持续性发作,疼痛向右肩部放射。
患者坐立不安,大汗淋漓,只能弯腰屈膝以缓解疼痛。
2. 恶心、呕吐- 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胆道结石的诊与治
胆道结石的诊与治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5年第10期临床表现及诊断胆囊结石临床表现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或手术时偶然发现,称为静止性结石。
典型的胆囊结石症状为胆绞痛,其他常见表现有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①胆绞痛:典型发作是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及呕吐。
②上腹隐痛:多数患者仅在进食过多或进食油腻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佳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其他症状还包括胆囊积液及黄疸等。
诊断临床典型的绞痛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首选B超检查。
治疗非手术治疗饮食控制①吃饭八成饱;②忌油腻及酸味食物;③晚餐3~4个小时后睡觉(空腹睡觉)。
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消炎、利胆,必要时给予溶石治疗。
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与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相比,前者可取得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损伤小。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暂不考虑手术治疗,但应注意饮食控制、观察和随诊。
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术后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囊切除术综合征等表现,而近年来开展的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在取净结石的同时可保留胆囊功能。
肝外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及胆肠吻合术等。
术中应尽量取净结石,解除胆道梗阻,术后保持胆汁引流通畅。
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法创伤较较大、恢复时间长。
随着胆管微创外科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其避免了开腹手术,体表无任何切口,完全经人体自身通道(口、食管、胃肠)即可取出胆总管结石,但须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证。
肝内胆管结石此类结石症治疗需要个体化,建议全科医生一旦疑诊此类结石症,须建议患者尽快至专科诊治。
高原地区胆囊结石的特点和危害因素
高原地区胆囊结石的特点和危害因素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发生于胆道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人群中青少年发生率极少,中老年群体发生率较高,发病率的高峰年龄在40至50岁左右,且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患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存在关系,患者机体内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的改变以及胆汁淤滞等因素都能引起结石的形成[1]。
不同的地区由于肥胖、妊娠、女性雌激素、糖尿病、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长期肠外营养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其中我国西北地区的人们胆囊结石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日常生活与饮食习惯有关。
一、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胆囊结石在临床之中的发病率较高,2019年到2020年住院病人415其中胆囊结石病人占31%,胆囊结石患者中约60%。
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于行体检以及行其他手术中才被发现,此种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
另外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胆绞痛的表现,此种可能是急性或者慢性胆囊炎症,以下为具体的胆囊结石的临床症状。
1.1 胆绞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胆绞痛的情况,一般在食用完高油脂的食物、饱餐后以及晚间睡眠姿势变化时。
胆囊出现收缩或者痉挛,以及结石发生移位到胆囊管的位置都会导致胆绞痛的发生,结石移位会导致镶嵌在胆囊壶腹部或者颈部,导致胆囊内部的压力增加,从而引起胆绞痛的发生[2]。
在发生胆绞痛的同时患者还伴有呕吐的情况发生。
1.2 右上腹隐痛大部分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腹痛的情况,通常是在患者暴饮暴食、食用高油脂食物后、精神处于紧张以及睡眠不足等情况时发生。
患者的右上腹部会出现隐隐作痛的感觉,并且伴随着渐进性的加重出现。
因为通常是在饱餐后出现饱胀感以及嗳气情况,所以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胃病,需要警惕实际这是胆囊结石的症状。
1.3 胆囊高积液部分患者由于胆囊结石移动至胆囊管位置,并长期造成堵塞情况导致胆囊内胆汁不能流出,但是没有发生感染时,胆囊黏膜会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并分泌黏性物质,引起了胆囊积液的发生,积液称为白胆汁因为其透明无色。
胆囊结石症状与有效的护理策略
胆囊结石症状与有效的护理策略1.胆囊结石应该怎样调理?2.胆囊结石该怎么治疗?3.胆结石怎么进行有效治疗?4.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及其病因胆囊结石应该怎样调理?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胆囊结石患者日渐增多,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
怎样治疗,是否都应施行手术,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一类胆结石患者平时无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时被发现。
结石体积不大,数目很少,B超证实胆囊壁不增厚,无炎症征象。
这种情况一般无需治疗,更不必手术,只要注意调整膳食,适当时间B超复查就可以了。
第二类胆结石患者基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偶有一两次发作,B超检查证实无急慢性炎症征象。
这一种情况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虽然现在没有症状,但不能保证结石永远呈静止状态。
结石在胆囊内长时间停留,有可能发生移动、摩擦,从而损伤胆囊壁,形成炎症。
细小结石有可能“掉入”胆囊或胆总管造成梗阻。
胆囊切除算不上大手术,安全系数很高。
因此应尽早手术为宜,一劳永逸。
另一种意见认为,患者虽有过发作史,但次数很少,经过轻微,长时间基本无症状,检查证实无炎症,故可考虑与结石“和平共处”,同时采取饮食干预和必要的药物辅助,不必急于手术。
胆囊切除术算不上大手术,但毕竟是一次较大的应激,尤其对中老年人而言,风险依然存在。
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当然具体处理应由医生和患者沟通后确定。
第三类胆结石患者,经常发作,症状较重,检查证实伴有急、慢性胆囊炎症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应果断采取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虽不能说一劳永逸,但可将结石和形成结石的病灶一并去除,是治疗胆结石最有效、最彻底的手段。
体外震波碎石、内窥镜碎石等新技术,由于有一定并发症和较高结石复发率,故不宜做首选,应慎重对待。
胆囊结石该怎么治疗?胆囊炎与胆石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椐尸体检查发现,60岁以上患胆石症的占25%,70岁以上可达50%。
老年人山于胆诞增厚,胆管壁弹性降低,胆汁排出不畅,瘀滞在胆囊里,能刺激胆囊黏膜发生炎症,且使游离的胆红素和胆固醇沉积形成胆结石。
胆囊结石术后该如何护理?
胆囊结石术后该如何护理?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主要发病人群为成年人,且女性患者多余男性患者,40岁之后的患者人数较多。
引起胆囊结石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不良卫生习惯;一些不爱运动、有肥胖症的人,这类人群由于运动量较少,内脏下垂长期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不通畅胆囊肌张力减退,致胆汁逐渐淤积、浓缩、沉积而形成结石;一些患有胆囊类慢性疾病的患者;还有一些盲目节食的患者等等,都会引起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有:胆绞痛、右上腹隐痛、胆囊高积液等等,通常选择手术切除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另一种是开放手术行胆囊切除。
第一种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腹腔内肠管、网膜等组织骚扰较小,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另外一种手术的创面相对较大,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需要积极的给与镇痛处理。
开放手术后由于患者卧床时间较久,患者形成的粪便往往比较干结,可给予患者适当低压灌肠,促进肠管较快的恢复排气排便功能。
那么手术后需要进行那些护理工作呢?本文就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1.饮食护理对胆囊结石病人而言,优质蛋白能够有效的促使其在治愈以后的身体更好地康复。
因此在日常饮食当中,要补充优质蛋白。
此外,优质蛋白对健康人康复也是十分关键的。
假如一个人长时间没有摄入优质蛋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引起抵抗力下降,进而患上其他的疾病。
许多年纪较大的患者对于患病饮食都有着错误的认知,认为生病之后需要进食一些大补的鸡鸭鱼肉来恢复身体健康。
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导致日常饮食油腻,且这种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会增加胆囊的负担,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胆绞痛。
一些有刺激性的调味品也不宜多吃,这些调味品都会导致患者的胆囊出现强烈的收缩。
这样会影响胆汁排出,影响患者脂肪吸收消化功能。
胆结石的关键组织成分为胆固醇,因此限制胆固醇的摄食量对防止结石的产生很有益,对于哺乳动物脏器、蛋黄、蟹黄、哺乳动物脑、墨鱼头等宜禁食,也不宜喝烈性酒。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一、定义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在我国胆石病中发病率最高,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型、伴发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三种类型,(后两类型的诊治参阅“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无症状,常在体检时经B超发现。
2)体征:多数无阳性体征。
2.辅助检查B超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三、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立即行胆囊切除。
下列情况宜采用手术治疗:1.胆囊结石逐渐增大至2cm以上者。
2.胆囊结石多发且直径小于0.5cm,部分小颗粒结石易滑入胆总管,引起胆管炎或胰腺炎;
3.胆囊壁钙化或胆囊壁明显增厚。
4.伴发胆管炎或胰腺炎,或转为症状性胆囊结石且症状明显者。
5.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已无功能。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哪些常见症状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哪些常见症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通常是由于人体胆囊结石所引起的,胆囊结石是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很多人经检查得知身体存在胆结石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凝惑,觉得自己平时也有喝水的习惯怎么会长胆结石。
在医学中胆结石分为很多种,大家常说的胆结石通常是指胆囊结石,胆囊是人体肝脏器官储存胆汁的地方,肝脏分泌的胆汁会先存在胆囊里,当人体需要的时,会将这些暂存的胆汁经过极细的胆管排至大肠,逐渐进入食物的消化当中。
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症状介绍1.1主要症状急性结石性的胆囊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主要表现在:上腹出现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厌食、发热头痛,便秘等不适,此病可通过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得到改善。
急性结石性的胆囊炎的主要的典型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胃肠道,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腹部或者右上腹部会出现隐痛性的不舒服,通常会有肠胃饱胀、膈肌痉挛、喛气等不适感,有时经常会被误诊为胃病;二是胆绞痛,也是临床较为典型的表现,患者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时,当食物进入胆囊后出现收缩,或者是在睡眠时体位改变致使结石移位刚好卡于胆囊壶的腹部或劲部处,由于胆囊被排空了,使胆汁受到阻碍,致使胆囊的压力升高,从而引起腹部突然急剧性的绞痛,而且会出现阵发性的剧痛,同时向右侧肩的背部发展,有恶心呕吐的不适感;三是胆囊积液,当胆囊结石长期的卡在胆囊内还未出现其他合并的感染时,胆囊黏膜会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此时会分泌一种粘液性的物质形成胆囊积液,即白胆汁。
1.2其他并发症状: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寒热以及高战的症状,而且该类患者常会伴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胆囊坏疽、穿孔、胆囊积脓等,还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轻度的黄疸症状。
并发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胆囊穿孔,若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发展成胆囊穿孔,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胆囊坏疽的现象。
二是胆囊积脓,当胆囊颈管发生梗塞,内部容易滋生细菌,以致感染加重引起胆囊积脓。
胆结石有什么症状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
胆结石有什么症状胆结石有哪些症状
胆结石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结石疼痛起来不仅影响生活工作,也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那么,胆结石有什么症状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胆结石有什么症状
1.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大多数病人仅在进食后,特别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伴有打嗝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2.腹痛
腹痛是胆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胆结石发作时多伴
有典型的胆绞痛,其特点为上腹或右上腹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伴有渐进性加重,常向右肩背放射,腹痛原因为结石由胆囊腔内移动至胆囊管造成结石嵌阻所引起,由于胆囊管结石梗阻,使胆囊内压升高,胆囊平滑肌收缩及痉挛,并企图将胆结石排出而发生剧烈的胆绞痛。
3.发热及皮肤发黄
当出现此症状时,说明疾病严重,已发生了肝功能损坏,应停止吃油腻食物,到医院就医。
若同时出现腹痛,则应停止进一切食物,立即就医。
4.黄疸
大部分胆结石患者在腹痛,冷战,高热后的12至24小时内出现黄疸的症状,黄疸严重者常伴皮肤瘙痒,尿呈浓茶色,粪便
呈浅色或陶土色,随结石移动而排进十二指肠后,黄疸在1周
左右缓解,因此黄疸呈间歇性出现或者表现时深时浅。
5.畏冷
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常可见畏冷,当胆囊积水继发细
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坏疽穿孔时,冷战高热更为明显。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胆结石有什么症状的内容,希望
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家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确诊并治疗。
胆囊结石鉴别诊断要点
胆囊结石需要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脂肪肝等疾病相鉴别,具体描述如下:
1、急慢性胃炎: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
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在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
2、消化性溃疡: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
胆囊结石多发生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3、慢性肝炎: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
可以通过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4、脂肪肝: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 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 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 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 低纤维、 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
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以导致胆囊结石 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状旁腺疾病导致的钙磷代谢异 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 发病。 按 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 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 合型结石。而胆囊结石的具体形 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胆 固醇过饱和、成核过程异常、胆囊功能异常、细菌和基因片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 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
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 40~50 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
发病之比约为 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
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 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 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 发 病与妊娠的关系 妊娠可促进胆囊 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 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 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 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 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
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 3 倍。
发病与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
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
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其他因素 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胆囊
结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药时间短,结石可以消失;快速体重丧失(>1.5kg/),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