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b21599dd88d0d233d46a63.png)
名词解释:4*5=20分(50字)地方政府制度分类1、纯属地方行政机关行政体地方政府(直接国家任命,漠视民众选举)2、实行地方自治地方政府(民众选举产生,忽视国家利益)3、混合体地方政府(上级国家任命,下级选举产生)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P248)总方向:从管理走向治理理念:“治理”是指各公共或私人机构与个人管理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互相不同或有冲突的利益得以协调的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含义:1.多元治理,公共机构+其他组织人员合作2.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两者均重视,根据轻重产生次序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政府固有核心权威和协调合作的网络关系4.基于政治运作系统,考虑利害关系人间权力互动促进自身利益情景(不交给社会精英、管理主义者掌控)历程:20世纪80年代——英国兴起地方治理20世纪最后20多年——地方政府发展特点:社会管理主题超越了地方政府本身1988年奥斯特洛姆指出:地方治理包括政府、私人、资源部门、市民社会以内,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称为地方治理结构。
管理→治理,意味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
价值观:政府强调对地方公众的回应,强化政府的服务理念。
主体角度:地方政府不是传统地方公共权力的唯一中心。
结构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威等级权力体系。
各方所构成合作关系。
权利结构:唯一中心变成地方权力多元主义。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P129)基本模式:(1)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均权型(2)合伙型、代理型、依赖关系型应该是什么模式、什么关系。
通过对立、竞争、合作、分权组合来设想比较好的关系。
1、分权合作2、竞争合作(我国目前需要达到的就是分权合作)Point:我国的整个政权体系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的。
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而言, 中央政府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权威来实现统一领导, 又要保证地方政府应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措施:1、中央下放权力,明确权责划分2、强调完善法律3、构建优势互补关系(财政依赖/立法依赖/行政依赖)简答:5题1、非户籍人口渐进关爱战略意义例子:珠海市教育资源实行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皆免费的政策①带来劳动力资源、智力资源,统称人力资源(包括人才引进和吸收外来工)②缓解城市老龄化水平③完善城市功能(指非户籍人口从事相关的服务行业,包括保姆、餐饮、清洁等)④提升城市形象,更大限度吸引外来劳动力,减少被其他地区争夺人力资源的危险。
《地方政府学》答案
![《地方政府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29394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2.png)
《地方政府学》答案第一篇:《地方政府学》答案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方政府学》答案试卷号:6377一、名词解释1.地方自治: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方政府是指“权力或管辖被限定在国家的一部分地区的一种政治机构。
它具有如下特点: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一国政治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具有地方参与权、税收权和诸多职责。
”3、单一制国家是:单一制国家是由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国家,它有统一的宪法和国籍、统一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体系。
,4、政府雇员制,指的是由纳税人出资金,委托政府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项目中雇用急需人员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公务员录用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1、三、1、地方立法的特征:第一,地方立法具有地方性。
地方立法的主体只能是地方国家机关。
中央国家机关不能是地方立法的主体,即使中央国家机关制定专门解决地方问题的法律、法规,如全国人大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样的立法活动也不属于地方立法的范畴。
地方立法的任务是解决地方问题,尤其是注重解决应当以立法解决而中央立法不能或不便解决的问题。
地方立法可以有或应当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基本原则之一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保持地方特色。
地方立法的效力范围限于本地行政区域内。
第二,地方立法更具复杂性。
从总体上说,地方立法比中央立法更复杂。
首先,地方立法有更多的关系需要处理。
在中国,制定地方性法规,至少要处理六种关系: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与行政法规的关系;与部门规章的关系;与地方政府规章的关系;与上级或下级地方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地方性法规的关系;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规还要处理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关系。
其次,地方立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具体,在总体上规定的事项更多,许多不宜由中央立法解决的问题便由地方立法解决,这也增加了它的复杂性。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地方政府学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地方政府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412fbcfd0a79563c1e728f.png)
电大行本地方政府学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国家设置在中央政府之下,行使部分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地域性政府。
2.票决制:是指市、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党委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党委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常委会做出决定,决定前应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3.公务员制: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4.政府雇员制:指的是由纳税人出资金,委托政府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项目中雇用急需人员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公务员录用体制。
5.问责制:是指上级部门、公民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质疑和追究的制度。
6.公务员录用制:即国家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原则、范围、对象、条件、程序、方法等各种具体制度的总称。
7.公务员辞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条件下申请终止其与行政机关关系的行为。
8.公务员职位:就是特定职务、职权以及相应责任的集合体,它由符合一定标准的人员担任。
9.公务员辞退:是指行政机关对不适合继续担任公务员的人员,依法取消其权利与义务,使之退出公务员队伍的行为。
10.公务员退休:是指公务员为国家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和规定年龄,或者因公、因病丧失工作能力而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离开工作岗位的手续并享受相关待遇。
11.公务员任用:是指任职机关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任职条件的要求,通过法定程序和手续,任用公务员担任某一职务的过程。
12.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是指省级和省级以下政府系统内所雇用的人力资源以及地方政府所能利用和开发的人力资源,包括地方国家权力系统与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系统内所雇用的人力资源,以及民主党派人士、新闻媒体、作协、艺术团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员。
二、简答题1.地方政府立法权限。
答:对于地方立法权的行使范围,立法法采取笼统授予、原则限制、间接列举三种途径予以规定和限制。
中国地方立法权的范围大致包括以下4个方面:1.有关在本地区实施中央立法的细则规定 2.体现地方特色的专门立 3.授权立法与先行立法4.自治立法与变通立法。
地方政府学复习范围抄到半开卷考试纸头上
![地方政府学复习范围抄到半开卷考试纸头上](https://img.taocdn.com/s3/m/3f7e1ce6102de2bd96058850.png)
地方政府学复习范围抄到半开卷考试纸头上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是由地方立法(决议)机关和地方行政(执行)机关组成的整体。
一般地方立法:是相对于特殊地方立法而言的地方立法。
它是一般地方的有关国家政权机关,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以及于本地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的总称。
村民自治: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
地方政府职能:是达成地方政体的首要内容。
指的是地方政府管理地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和功能。
议行合一体制:是指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合二为一的地方政府组织形式,这又可分为绝对议行合一体制和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两种形式。
地方自治:国家特定区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处理自己的事务的政治制度。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行政区划:即是国家行政机关分级管理的区域划分制度,是国家为实行国家行政管理对其领土进行分级划分形成的领土结构。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地方政府的特征。
答:(1)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没有独立的主权性;(2)行政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3)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一。
中西方司法制度有什么不同?答:(1)理论基础不同;(2)组织体系不同;(3)法律渊源不同;(4)司法权的地位不同;(5)法官的审判权限不同;(6)检察工作制度不同。
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关系上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5176#地方政府学试题第1页(共3页)答:(1)提升中央政府的权威及其宏观调控能力;(2)建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优势互补关系;(3)加快经济性分权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4)明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划分,并使之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https://img.taocdn.com/s3/m/d94fb21b14791711cc79176f.png)
①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②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职能关系等进行的调整与转移③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所附有的权力,对本行政区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其自身内部事务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为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组织和协调活动。
④复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把全部的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⑤地方治理在一的贴近公民生活的多层次符合的地理空间内,依托于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社会组织和民间公民组织等各种组织化的网络体系,应对地方的公共问题,共同完成和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进程。
⑥行政文化司指行政组织及其成员在长期的行政实践活动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积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持久影响行政行为的,包括行政价值观,行政思想、行政心理等在内的一系列规范准则及其制度形成。
⑦地方财政预算是指地方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地方政府经过法定程序的批准,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类表格之中,以清除的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⑧行政处罚是指有处分权的行政机关组织对违法行政法律法规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⑨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⑩地方行政文化的社会化是指地方行政组织为主体,通过多方配合,将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念、信仰、态度、感情以及行为方式等传递灌输给地方政府行政人员和社会人员,以形成共同的地方行政文化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地方行政人员和社会人员根据其自身的理解和认识来影响行政文化的过程。
一、简述地方行政权力与权限的区别和联系①地方政府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政府依法授予地方政府在所辖区域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强制力,是地方政府实现其职责与功能的手段和保障。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474596d011ca300a6c3904e.png)
1中央政府是在一个国家内总揽国家统治权,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处理政务的最高机关(其权力足以统治全国,在整个政治体系中处于最高和核心地位)。
2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3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4.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本行政区域的全体居民组成法人社团,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在国家监督下,按照地方自治团体全体居民的意愿,通过选举而组织的地方自治机关。
5地方政府权力配置:是指地方政府权力在政府各机关如何分配,由何种机关行使何种权力。
6议行合一体制:凡两种权力归属一个中心的体制7议行分立体制:凡两种权力分属两个中心的体制8压力型体制,是指一级政权组织(县、乡)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9法团主义:指的是一种体制现象:代表功能利益的垄断组织与国家之间建立常规协商关系,它们为有关的公共政策提出意见,作为交换,国家要求它们必须说服其成员与国家合作来实现政策的有效实施。
10民主集中体地方政府:又称“混合体地方政府”,指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却有着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
11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由各地方政府单位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形成的纵向的上下体系12地方政府权限: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法定范围;其涉及到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域范围和地方政府管理的事务范围13地方自治: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1地方政府的基本特性:权力的非主权性;治理的局部性;主要职责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2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通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从本行政区域全体人民得到权力的授予;作为国家在本行政区域的行政机关,直接或通过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从中央政府得到权力的授予3影响政府职能配置的政治因素:社会公共事务自身的特点及其失控时可能产生的后果,影响政府职能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配置;国家的政治、行政体制,特别是地方政制的安排,不仅影响职能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配置,也影响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
地方政府学形考答案
![地方政府学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8f52d4d5bbfd0a79567364.png)
地方政府学平时作业一第一章作业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学所谓地方政府学,是研究地方政府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地方政府指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二、简答题1、简述关于地方政府的不同见解关于地方政府的不同见解大体有三种:(1)仅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层政府;(2)包括单一制国家中除中央政府外的其他各级政府;(3)联邦成员政府也属其范围。
2、简述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1)权力的非主权性;(2)治理的局部性;(3)主要职责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
3、简述地方政府的作用(1)是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2)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3)是沟通联络中央政府与民众的渠道;(4)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
4、简述地方政府学研究的内容(1)地方政府原理研究;(2)地方政府的外部环境;(3)地方政府的内部环境;(4)地方政府的活动;(5)地方政府的比较5、研究地方政府学的具体方法有哪些?(1)理论研究法(2)实证研究法(3)历史研究法(4)比较研究法三、论述题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地方政府学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一)意义:对于当代中国更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
(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能充分发挥效益的地方政府。
(1)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2)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选择的模式;(3)提高政府各级工作人员的知识与理论水平,使地方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章作业一、名词解释1、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基层地方政府:是指对所辖地域承担直接治理职责的地方政府。
二、简答题1、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的统治2、国家的结构形式有哪些?结构形式有联邦制和单一制两种。
3、简述法英两国地方政府在近现代的发展。
大革命前的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法国大革命时期,用类似美国的地方自治制代替旧制度下的中央集权制,是对于旧制度下专制王权的反抗。
(完整word版)地方政府学
![(完整word版)地方政府学](https://img.taocdn.com/s3/m/d6529e51f121dd36a22d8261.png)
题型:一、名词解释(5×4')二、简答(5×6’)三、论述(2×15’)四、案例分析(20',3小问,4’6’10'分布)一、关键术语1。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制下的传统国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在国家部分地域实施治理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高度统一的地方国家机关。
3。
政府职能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
概括地说,行政职能是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4.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5。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容、职能关系、方式等进行的调整与转移。
6。
政府间关系府际关系,也就是政府间关系,顾名思义,指的是各个政府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府际关系指国内各个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还要涉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国家政府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等.7.职责同构职责同构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
8.机关事务管理机关事务指地方政府自身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具体的、一般性的综合事务。
9。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其辖域内公民的需要,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综合采取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对其管理地方事务的过程进行监督、反馈、控制和改进,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管理方式.10。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9289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b.png)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制下的传统国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在国家部分地域实施治理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高度统一的地方国家机关。
(如中国古代封建帝制时期的地方政府)3.自治体地方政府近现代社会,随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地方自治逐渐成为早发展国家地方制度的主要形式,自治体地方政府就是这种发展的产物,而且自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自治的层次在不断提高。
4.地方政府层级机构的内涵:层级结构是指地方政府单位之间在纵向上按照一定关系而形成的组合方式。
5.地方政府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6.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对其自身内部事务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组织和协调活动。
7.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就是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推进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目的,依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授予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公共事务以及本级政府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8.地方治理是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其目的在于建设以公民为中心的、面向公民需要的、积极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促进地方富有发展活力的新型社会与公共管理体系。
9.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追求的是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创建一种新颖的合作关系,要求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
二.简答题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工具(1)政治系统分析理论(2)结构功能主义理论(3)公共政策分析理论(4)当代治理理论(5)新制度主义理论(6)公共选择理论2.地方政府研究的分析方法(1)规范分析法(2)实证分析法(3)文献分析法(4)比较分析法(5)历史分析法3.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从世界范围的变化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府改革运动成为国际性潮流,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08afb08a6c30c2259019e9b.png)
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
3.地方政府权限:指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范围,是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行使的限度。
4.地方制度:指在国家治理上有关行政区域划分和地方国家机关或自治机关的组织、职权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等法律、政策、惯例的总称。
1.地方行政机关:是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部分,是行使地方政府行政权的机关,是承担对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责的机关。
2.地方政府的职能:是国家政府职能的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职责和功能的总称。
3.地方政府保障社会的职能: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对本地社会性事务方面的管理和服务,确保当地社会的稳定,为当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4.地方政府关系:是指地方政府纵向的上下关系、横向的左右关系以及与无隶属关系的不同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1.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中的行政机关依据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对自身事务和对辖区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法定权力,履行自己职能,进行控制和协调活动的总称。
2.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地方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通过各种途径依法取得的各种收入。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中国为了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用设置特别行政区的办法来处理中央政府与这两个地区的关系。
4.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一种社区自治,即地方政府自治和居住区管理与服务自治。
1.简述地方政府的作用。
答: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治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政府的政治作用:1.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2.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3.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二.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1.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2.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会进步。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https://img.taocdn.com/s3/m/f14f3c0ec5da50e2524d7f2c.png)
一、名词解释(5个)1. 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必考)2. 权力:是主体基于对特定资源的支配而使客体服从并使客体的不服从丧失正当性的一种作用力。
3. 权限:是指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范围。
4. 议行分立:是指将地方政府的议决权和执行权交由两个不同的机关分别行使,而行政权由承担执行权的机关行使。
5. 地方政府职能:是受中央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定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6. 政府关系:指政府之间纵向的上下关系、横向的左右关系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关系。
7. 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
二、简答题(要点)(5个)1. 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在拥有权力的性质上,在权限行使的范围上,在所承担的职责上,地方政府具有权力的非主权性,权限的局部性,职责的社会性。
⑴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是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中央政府可以依法对其予以变更或撤销)⑵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第一,权限所及的地域范围是局部的;第二,权限所及的事务是局部的)⑶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社会管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事务是基层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责)2. 混合体地方政府的概念和优缺点概念: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创建的兼具行政体、自治体两类政府特点的新型地方政府。
优点: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有利于发扬政治民主;能确保国家行政统一和较高的效率缺点:只顾接受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漠视当地居民的利益;只顾地方利益,漠视国家整体利益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的变化在这以后,中国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⑴从地方体制看,当代中国政府仍为混合体地方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⑵从行政体制看,上下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之间,除法律规定的外,只存在工作指导关系,不存在行政领导关系⑶从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看,地方各级人大都设置了常设机构,县以上称为常务委员会,乡镇称为人大主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行政机关改称为人民政府4. 地方选举的作用和意义⑴地方选举是地方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重要保证⑵地方选举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能够更好地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⑶地方选举强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联,有利于民众监督地方政府⑷地方政府在公民政治社会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民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责任感5. 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不是只限我国)⑴公民参与的扩大,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又有利于加强居民对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的监督⑵信息化促使进入信息社会的地方政府职能进入一个新阶段⑶第三部门对地方政府职能影响日趋扩大⑷地方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应适应因经济全球化和人口流动而引起的多种族、多民族文化共处和交融的需要⑸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规划和协调第一、二、三部门的关系,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6. 中国地方政府权力来源和权力配置的特征权力来源: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来源于本行政区域全体居民。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https://img.taocdn.com/s3/m/9411ad0403d8ce2f0066239b.png)
1.地方政府的定义: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政府单位。
2.议行合一:决议权和执行权由同一个机关行使,两种权力归属于一个中心,当他们由两个国家机关分担时,执行机关从属于议决机关。
3.议行分立:议决权与执行权分属两个机关行使,两种权力分属两个中心,由两个国家机关分别承担,两个国家机关彼此相对独立。
4.绝对的议行合一:在地方政府单位中,立法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选民选出的议会直接行使执行权,同时承担当地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职责。
5.相对的议行合一:这种体制下,选民选举产生一个权力机关(通常称为议会)仅行使议决权,由它产生一个行使执行权的机关承担对社会的公共管理;或者议会行使执行权,另指机关承担公共管理职责。
6.绝对的议行分立:这种体制下,选民进过两次投票,分别产生两个权力中心,各自独立行使议决权和执行权。
(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美国的市行政长官制,日本的市长议会制)7.相对的议行分立:这种体制下,选民只投票选出一个权力机关(议会),由议会产生行使执行权的地方长官。
但在产生后,地方长官即依据国家法律的规定,独立地行使职权,不受议会的干预,议会也无权罢免。
8.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9.增量预算:增量预算又称分项预算:以上一年度每一项目的支出数额作为基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或按一定比例,确定下一年度各项支出数额的一种预算方法10.单式预算:即把国家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中。
这种编制形式,结构简单,方法简便,能明确地反映预算的全貌,但缺点是不能明确地反映各项收支的差别和财政赤字的成因。
11.复试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一种预算形式,它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
地方政府学复习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学复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a4756e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0.png)
地方政府学复习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大部制: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相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2、转移支付: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无偿的补助性财政收入,也是中央控制或支配地方的一种主要手段。
3、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基于其职责,在国家或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或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地方政府职责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4、地方行政文化:地方政府行政文化是地方行政组织和成员在当地公共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理念、行政心理和行政规范的总和。
5、地方治理:在一定的贴近公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的地理空间内,依托于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社会组织和民间公共组织等各种组织化的网络体系,应对地方的公共问题,共同完成和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过程。
(或地方治理是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6、地方财政:地方政府为实现其职能,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的活动,是地方各级政府运行的物质基础。
7、地方公共组织网络:地方公共组织网络,是指基于维护公共利益,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由多元社会利益主体参与的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主体间的互动、协作关系。
8、分权化:分权化就是国家、市场、公民社会三者之间权力结构、权力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塑造。
9、地方自治:一国范围内一定地域的居民或地方自治团体,根据宪法和法律,运用本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自主治理本区域公共事务三.简答1.地方政府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1)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的组织者、调控者和服务者,承担着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
(2)地方政府是地方民主政治的促进者。
(3)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2.简述自治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f11accadd88d0d232d46a5c.png)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村民自治农村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村村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形式。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群众自治和直接民主模式。
2、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地理扩散过程。
这其中包括了农村因素向城市的聚集,也包括了城市因素向农村的扩散。
3、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人们对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所进行的控制和治理活动的总称。
城市管理的目的在于满足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它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之一,也是一项专门科学。
4、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事业而进行的一种综合部署。
5、地方政府狭义上讲,地方政府指地方行政机关;广义上讲,地方政府是由地方行政机关和地方代议机关组成的整体。
我国学术界理解为狭义的含义,即地方政府是指地方行政机关,不包括其他地方国家机关,如人民代表大会。
6、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机构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制度化的权力关系模式,是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制度的总和,它包括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层级结构和地方政府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模式。
7、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政府基于其职责在国家或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或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地方政府职责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具体来说,就是地方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地方政府职能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8、地方立法指特定的地方国家政权机关,依法制定、修改和废止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的总称。
地方立法是相对于中央立法而言的立法,是构成国家整个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https://img.taocdn.com/s3/m/3128d423453610661ed9f41d.png)
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单位。
2、行政区划:是一个包含地方行政建制、地方行政单位和地方行政区域三者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概念。
3、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行政管理主体行使地方行政权力,依法对地方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所发挥的基本职责、功能与作用;4、地方政府权限: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地域范围和事务范围;5、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指地方行政区域内,组织机构设置,地位,职责,内部权责关系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情况;6、行政层级:地方政府间通过各种关系形成的纵向的上下体系;包括基层、中层、高层地方政府。
7、地方自治: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多为第一级地方政权,也可为最基层的居民自治组织,相对于中央集权制来说,属于地方分权的概念。
8、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将地方政府及其个部门实际工作结果与绩效目标相比较,来评价政府组织实际工作成果及差错;9、地方政府基本单位:是国家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管辖同一地域的地方国家机关组成的综合体;二、简答1、地方政府的政治作用:(1)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影响;(2)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与发展;(3)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社会作用:(1)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与工作环境;(2)有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社会进步;2、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设想:(1)扩大省级行政单位数量;(2)撤销地级市,实行省管县;(3)乡镇撤并;(4)积极探索城镇区划新模式。
3、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1)由中央政府划定;(2)限于法定的地域范围;(3)限于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大部分务;4、地方政府竞争的方式: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会展、区域性竞争5、党政关系改进的趋势:(1)实现合理化、(2)民主化;(3)实现法制化:A、在根本大法中规范党政关系;B、在普通法中规范党政关系;C、建章立制规范党政关系;6、学习研究地方政府的现实意义:(1)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地方政府的实现;(2)为了推进地方政府体制的科学化;(3)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7、地方政府职能发展趋势:(1)职能内容定位日趋明确;(2)职能实现模式将从管制型走向服务型;(3)职能目标从追求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向追求综合效益转变;8、地方政府的权力:议决权(决定如何治理地方);执行权(如何解决本行政区内的治理问题);行政权;9、地方政府权力的特点:双重性、差异性、局部性、服务性、规范性;10、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趋势:(1)以宪法形式明确中央与地方权限与责任;(2)切实转变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3)按财权与事权一直原则,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收权限;(4)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引导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5)建立地方利益来表达与平衡机制;(6)建设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三、论述1、传统国家的特点及传统地方政府体系的特点:1》(1)土地为地主阶级所有;(2)政治权力支配财富;(3)国家统治的地域范围和人口大大拓展;(4)地方封闭性较强;(5)形成了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格局;2》(1)中央政府拥有绝对权威,地方权力由中央赋予,地方的设置于废除由中央决定;(2)皇帝通过官僚体制行使对地方的管理权,地方官员由中央委派,以国家俸禄为生;(3)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委托,行使政治权力和社会公共管理,但不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成效及问题:1>(1)地方政府职权扩大,地方利益得到确认,地方决策明朗化;(2)由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变动;(3)探索用制度与法律规范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4)通过经济改革来推动;2>(1)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大起大落;(2)二者关系仍处于过分重要(偏中央);(3)二者之间权力关系带有随意性;(4)中央对地方下方权力局部带有片面性;社会发展对地方政府管理提出的新要求:1、网络技术发展提出的挑战:(1)要求地方政府具备更强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2)很好处理社会信息对称问题;(3)有更强的综合协调能力;2、市场经济发展:(1)要求通过合法渠道更好整合各种群体利益诉求;(2)能够吸收利益群体参与政府决策,使决策公开透明;(3)提高处理利益冲突能力;3、全球化:(1)要求管理服从和遵守各种全球化协议;(2)管理行为规范符合全球化标准;(3)管理快速灵敏。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https://img.taocdn.com/s3/m/27fc0b6e783e0912a2162ada.png)
第一页名词解释 1.地方自治 2.地方政府单位 3.地方行机关 4.地方政府预算 5.地方选举 6.地方财政支出7.行政地方政府8.地方政府权力9.地方政府内部管理10.政府职能11.自治型地方政府12.地方政府管理13.地方财政收入14.地方选举15.地方财政预算16.地方自治1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8.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自治19我国基层群众自治20.地方政府21.地方政府权限22.地方制度23.地方行政机关24.地方政府职能25.地方政府保证社会的职能26.地方政府关系27.地方政府单位28国家职能29.地方政府管理30.地方政府创新31.新政理念32.地方政府人力资源33.地方政府公共财政34.任选制35.中国司法权地方配置模式中国司法权36.地反立法权37.地方行政权单选题第二页多选第三页判断简答 1.简述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内涵3.简述地方政府权力的内容4.简述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
5.简述隶属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6 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7.中国地方立法权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8.简述地方行政机关的基本职权有哪些9.简述地方选举制度的意义10.简述中国一般地方政府的性质11.为什么说自治型地方政府优于隶属型地方政府12.简述中国民族自治区地方的基本特征与行政区划类型。
13.简述中国地方立法权的构成要素14.中国地方行政权有哪些突出特征15.论述司法权地方化的表现极其形成原因16.简述市管县体制对地方政府纵向间关系的影响极其发展改革思路17.简述公务员交流回避制度主要内容18.为什么说中央与地方全责划分是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的实现基础,19 简述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需遵循的基本原则第四页20.简述政府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1.简述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环境23.简述地方税制存在问题和完善途径。
4.简述地方政府作用的具体表现 5.简要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7.地方政府类型划分的依据8.简述中国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10.与行政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相比11.中国地方政府建设、经营和管制12.简述地方政府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13.简述地方支出的原则14.地方选举的作用和意义15.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16.简述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18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特点和优缺点。
地方政府学串讲知识点
![地方政府学串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4d140dde80d4d8d15a4f28.png)
地方政府学串讲及其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是一个国家地方制度的体现形式,也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地域上的安排,它是指维持地方政府运行的各种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规范和组织的的构成机制,包括地方政府内容的关系、地方政府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地方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等。
3.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四项基本职能中,地方政府更偏重于履行后三项职能。
4.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范围和内容、职能权限和结构、管理方式和职能性质、关系等进行的调整、转移和创新、发展。
5.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围绕地方政府展开的公共组织间的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跨区域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其他之间的关系等。
6.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其自身内部事务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为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组织和协调活动。
7.地方公共管理:是指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部门以有效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地方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整合地方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等方法,依法对地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8.地方政府管理方式:是指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推进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目的,依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授予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公共事务以及本级政府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的措施、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9.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其辖区内公民需求,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综合采取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对其管理地方事务的过程进行监督、反馈、控制和改进,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管理凡方式。
地方政府学重点
![地方政府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978acbaa00b52acfc7ca61.png)
1.地方政府学: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区或部分区域内的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2.地方政府特征: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3.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建立和巩固政权,依据领土大小,自然环境等因素,将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地方放国家行政机关,构成的一国的地方行政建制的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
4.行政区划作用:(1)有利于加强地方政权建设(2)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3)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4)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开发与治理5.行政区划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2)政治因素(3)经济因素(4)社会因素6.地方政府职能:指的是地方政府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
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体现,具有公共性,是管理职责和功能作用的统一。
7.制约地方政府职能因素:地方政府自身能力、地方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水平、其他相关因素8.地方政府职能特点:双重性、差异性、局限性、服务性、规范性9.地方政府职能发展趋势:职能内容定位日趋明确;职能实现模式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职能目标将从追求效率、追求社会效益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
10.权力:影响他人的力量,影响他人态度和行为的能力。
11.地方政府权力:指一国部分区域的社会公共领域内存在和作用的国家权力,是地方政府在本行政辖区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12.地方政府权限:指地方政府权力行使的地域范围事务范围。
13.议决权,指通过商议共同做出治理本行政区域决定的权力;执行权,行使本行政区域治理的权力;行政权,指对本行政区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力。
14.地方政府权限3个特点:①地方政府权限由中央政府划定②地方政府权限限于法定的地域范围③地方政府权限限于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部分事务15.地方政府权力来源:①行政体地方政府权力来源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②自治体地方政府权力来源于法律或自治团体居民,③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来源于两个方面:A、本行政区域的全体居民、B、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央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2、行政体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是集政治统治权、行政管理权于一身的实体。
3、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一定地域居民,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是一个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人格的公共团体(公法人)。
自治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功能是从事本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管理,而不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
4、指令指定城市:是市中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即具有50万人口以上的市,经批准可叫作“政令指定城市”,在组织上、职能上与其他市不一样,类似我国的计划单列市。
现在实际要达到100万人口的,可以被批准为“政令指定城市”,目前已有11个城市。
5、大行政区:大行政区(简称大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设置的一级政权机构。
它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也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构,领导着大行政区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工作。
建国初期全国划分为六个大区,分别是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
6、大区:法国新的地方领土单位和行政建制。
法国的第一级行政划分,下分为省。
目前法国共有26个大区,其中22个位于法国本土,其余4个则位于海外。
7、封建制:古代的帝王将自己开拓的疆土,分封给自己的同姓和有功的臣民,让他们在分封的疆土上建立诸侯国,以屏天子,也称“封土建国”,并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的等级世袭爵位的一种政治制度。
8、市长一内阁制:在这种体制下,地方议会的执行机关由市长和内阁组成:市长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市长从议会中任命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议员组成内阁。
市长-内阁制执行机关的成员人数不得超过10人。
这种体制下的地方议会应由直接选出的市长、议会主席和议员组成。
8、市议会经理制:又称市经理制,市议会作为市的权力机关和决策机关,同时“聘请”1名行政管理专家为市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
10、市长-议会经理制:在这种体制下: A.地方议会的执行机关由市长和议会经理组成;B. 市长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议会任命一名议会的官员作为议会经理,共同组成地方议会的执行机关;C. 这种体制下的地方议会应由直接选出的市长、议会主席和议员组成。
11、地方公共团体:地方公共团体是把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基础,以该地域居民为成员,基于国家给以承认的自治权,为居民谋福利而进行该地域内的行政,以此目的成立的团体。
地方公共团体是“地方自治法”规定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共法人。
12、市町村:市町村是日本的与居民最有密切关系的基层第一线地方公共团体,担任和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行政,处理除了都道府县所具有的职能以外的所有事务。
13、地方政府联合组织:1)地方政府可自由组成联合体。
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所有地方政府均从属于地方政府联合会;威尔土地方政府联合会是地方政府联合会的一部分,但在处理威尔士事务方面有充分的自治权。
2)伦敦地方议会的联合组织足伦敦地方政府联合会,代表32个伦敦自治市和伦敦城公团。
3)全国地方议会联合会代表80%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社区、教区和城镇议会。
全国地方议会联合会为地方政府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并处理全国性问题,其下属的52个郡议会联合会则更多地提供一般性的服务。
3.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在实现国家职能所承担的职责与功能。
包括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4.地方政府关系:是指地方政府纵向的上下关系、横向的左右关系以及与无隶属关系的不同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3.选任制:即通过选举来确定任用领导干部。
选任制主要是适用于那些承担责任较为重大的领导干部。
14、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1) 郡→县(道)→乡→里→亭。
2)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郡设郡守(分掌行政)、郡尉(分掌兵事)、监御史(负责监察)。
3) 县隶属于郡。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4)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基层地方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5) 郡县制的设置形成了中央直接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地方政府权限:当国家权力主体是地方政府时,地方政府所行使权力的法定范围,这是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域范围和地方政府管理的事务范围。
P62
5. 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中的行政机关依据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对自身事务和对辖区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法定权力,履行自己职能,进行控制和协调活动的总称。
P148
8.政府管理: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据宪法和法律,对社会实施的公共治理,即控制与协调,通常也称行政管理。
6.地方选举:地方选举是相对国家选举而言的,主要是选举产生地方代议机关成员和其他地方公职人员。
P192 7.地方选举制度:是选举地方各级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地方其他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8.地方自治:是指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司法权地方配置模式:中国司法权在地方层面上的配置实行以“块块管理为主”的模式,即按行政区划,设立不同级别的法院和检察院,其司法管辖区域从属于该地方行政、立法管辖区域;地方各级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关系、人事管理、办案经费、物资装备等,均由地方负责供给和管理。
每一级法院、检察院受同级党委的单独或双重领导,并受同级人大监督。
2.地方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或授权,根据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点,制定、修改、废止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本的权力。
3.地方行政权:是地方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性手段,执行国家法律规范、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权利。
1.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是指省级和省级以下政府系统内所雇用的人力资源以及地方政府所能利用和开发的人力资源,包括地方国家权力系统与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系统内所雇用的人力资源,以及民主党派人士、新闻媒体、作协、艺术团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员。
2.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就是地方政府的理财活动。
即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依据宪法和法律,运用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进行的资金的收支和管理活动。
1.地方政府创新:是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所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而对自身的职能定位、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诸多方面所做出的创造性调整和变革。
2.“新政”理念:是指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
是由“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公共服务性政府”、“两个务必”等一系列政治理念构成。
2.自治型地方政府:是由一定地域居民,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是一个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人格的公共团体(公法人)。
自治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功能是从事本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管理,而不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
4.均衡型模式: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配置的适度性和选择性即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两者之间的权限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保证中央政府与地方权力的有效均衡。
7.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是多民族单一制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特殊性地方政府。
10.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为实现其职能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