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技术中职全套课件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全套课件
2/23/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1
急救护理技术
1
2
绪论 院外急救护理 医院急诊科管理 重症监护
4 3 5
3
4
6
5
急救护理技术
5 6
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4 3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5
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
7
急救护理技术
1
绪论
5
绪论——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急救护理的概念
急救护理是急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 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护理学的 重要分支,与临床各专科护理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立性;既有其专门 性,又有其综合性。
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三)院外急救的任务
院外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 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为院内抢救打好基础。 1. 日常对呼救的救护 2. 灾害、事故或战争中的院外急救 3. 特殊救护值班任务 4. 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 急救知识的普及 院外急救八禁忌
急救指挥系统紧急情况下的任务主要是: 1. 指挥,2. 派遣,3. 协调,4. 安全护送,5.维护良好的通讯。
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六)院外急救服务体系的设置
在事故现场或发病之初即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然后配备急救运输 工具把他们安全快速地转运到医院急诊科接受进一步抢救和诊断,待其 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送到重症监护病房(ICU)或专科病房,这种把院 外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加强监护治疗三部分有机联系起来,以更加 有效地抢救危重患者为目的的系统, 叫做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1. 通讯 2. 运输 3. 急救技术 4. 急救网络
《急救护理技术》课件
按病情分类
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急 救护理技术可分为危重病 急救、创伤急救、中毒急 救等。
按领域分类
根据应用领域,急救护理 技术可分为院前急救、急 诊科急救、重症监护室急 救等。
按技术分类
根据所涉及的技术,急救 护理技术可分为心肺复苏 技术、创伤止血技术、气 管插管技术等。
02
急救护理技术基础
急救护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级阶段
急救护理技术起源于战场救护,随着 战争的发展而逐渐完善。
发展阶段
现代化阶段
现代急救护理技术融合了高科技手段 ,如心肺复苏技术、创伤急救技术等 ,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护理 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增 加,急救护理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和发展。
急救护理技术的分类
挑战
急救护理人员短缺、设备不足和技术 更新缓慢等问题制约着急救护理技术 的发展。
机遇
随着社会对急救护理的重视和科技的 进步,急救护理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 展机遇。
提高急救护理技术的建议与策略
加强急救护理人才培养
01
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急救护理
行业。
推广先进急救护理技术
02
鼓励医疗机构引进先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救治效率
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
总结词
急性中毒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采取及时的急救措施来清 除体内的毒素,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注意事项
在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中,需要注意避免对患者的进一步 伤害,如避免催吐导致的窒息等。
详细描述
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包括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以清 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同时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给 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生命支持。
急救护理技术课件(一)
急救护理技术课件(一)急救护理技术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急救护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3.常见的急症情况和相应的急救处理方法4.实际操作演练和模拟案例讨论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投影仪2.模拟急救装备和人体模型3.演示视频或实际案例材料4.急救手册和参考书籍5.教学评估表格教学目标1.理解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掌握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3.熟悉常见急症情况的紧急处理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设计说明本课程重在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模拟急救场景和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并通过评估表格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示范正确的急救操作。
3.案例分析:播放急救案例视频,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不同急症情况。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模拟急救演练,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急救操作。
5.反馈与讨论:与学生反馈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和感受,并进行讨论和指导。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技能,强调急救护理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1.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实践操作是否足够贴近实际情况,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3.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反馈如何,是否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4.教学评估表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否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并针对评估结果优化教学。
以上是急救护理技术课件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急救护理技术课件(续)教学内容1.介绍急救护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急救护理的定义–急救护理在紧急情况中的作用和价值2.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心肺复苏(CPR)的步骤和技巧–出血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骨折和创伤的处理方法3.常见的急症情况和相应的急救处理方法–中风(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方法–心脏病突发时的紧急处理–窒息和呼吸困难的应急处理–烧伤和化学灼伤的急救方法4.实际操作演练和模拟案例讨论–模拟急救场景的操作演练–案例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教学准备•幻灯片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范操作步骤•模拟急救装备和人体模型,供学生实际操作演练•演示视频或实际案例材料,用于案例讨论和分析•教学手册和参考书籍,提供有关急救护理技术的详细知识•教学评估表格,用于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技能水平教学目标1.理解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意识到及时的急救可以拯救生命2.掌握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能够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处理骨折等急救操作3.熟悉常见急症情况的紧急处理方法,包括中风、心脏病突发、窒息和呼吸困难、烧伤和化学灼伤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措施设计说明本课程设计以案例和操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演练和模拟案例讨论,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到急救护理的场景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急救护理技术PPT课件
05
急救护理技术培训与考 核
培训内容与方法
培训内容
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急救护理技术。
培训方法
理论授课、视频演示、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
止血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用力或盲目使 用止血带,以免造成组织损伤或肢体 坏死。
详细描述
止血技术包括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 扎止血、止血带止血等方法,应根据 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包扎技巧
总结词
包扎技巧是保护伤口、减少感染的重要措施,正确的包扎方法能够 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保护伤口。
详细描述
包扎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敷料、清洁伤口、正确包扎等步骤,包扎 时应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或过松导致敷料脱落。
特点
快速、准确、有效,涉及多种技 能和知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 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急救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挽救生命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的急 救护理能够有效地挽救患 者的生命。
减轻病痛
正确的急救护理能够减轻 患者的痛苦,为后续治疗 争取时间。
提高生存率
有效的急救护理能够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 症和后遗症。
在处理急症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措施,同时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如有恶化应及时就医。
03
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急救呼叫与现场评估
急救呼叫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拨打急救 电话,简要描述病情和地点,保持冷 静并按照电话指导进行操作。
现场评估
迅速对现场环境进行安全评估,确保 救援人员和患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
急救护理技术幻灯片课件
病人意识、生命体征, SPO2 鼻腔情况
清理口腔内分泌物 义齿者去掉义齿
病人取平卧位
门齿到下颌角的距离
耳垂至鼻尖的距离 使头后仰 抬颌、暴露鼻 前庭十字置管 法 清除口鼻腔气道 内分泌
打开气道
压额举颌法
打开气道
置 管
置 管 固 定及整理 评价与记录
反向插入法 再次清除气道分泌物整理 病人床单位、 物品 呼吸、SPO2、口腔粘膜情况 记录病情
4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 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5
推举下颌法(颈部创伤)
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 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 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
鼻甲肥大或明显的鼻中隔偏移等。 2. 选择合适型号的鼻咽通气道,长度估计方法为:从 耳垂至鼻尖的距离。 3. 必要时予收缩鼻腔黏膜剂和表面麻醉。
18
鼻咽通气管基本操作流程
4. 将鼻咽通气道的弯曲面对着鼻中隔放入右鼻腔,向 下推送至鼻咽部后壁遇到阻力时在鼻咽通气道必须
弯曲60~90度才能向下到达口咽部。
20
备物
1、口咽通气管的放置: 口咽通气管、电筒、棉签、压舌板、弯盘、 方纱、胶布或边带
2、鼻咽通气管的放置: 鼻咽通气管、电筒、棉签、弯盘、方纱、石蜡油、 扣针、必要时备表麻和粘膜收缩剂
21
口、鼻咽通气管置管简易流程
评 估 准 备 选择合适型号的 口咽通气管
病人 意识、生命体征、 SPO2
评 估 准 备 选择合适型号 的鼻咽通气管
13
口咽通基本流程
《急救护理课件》
脑中风 哮喘和过敏反应 意外中毒
临床实践
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训练场景,提高 急救技能并增强实践经验。
实习经验
参与实习项目,与医护人 员合作并提供急救服务。
现实案例分析
分析真实的急救案例,探 讨不同情况下的最佳应对 策略。
急救措施与风险评估
1
协助急救团队
2
了解如何协助急救团队,在大型事故
和应急情况下提供支持。
急救设备与药品
掌握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基本知识,如使用AED和应急药箱。
监测和评估
1 生命体征
了解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如测量血压、心率等。
2 症状和病情评估
学习评估患者症状和病情, 以确定适当的急救措施。
3 病史记录
学习记录患者的病史信息,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给医护人员。
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
学习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以 挽救病人的生命。
3
应急计划
制定应急计划,包括急救措施的执行 和风险评估。
定期培训
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课程,以保持技能 的更新和提高。
《急救护理课件》
本课件将涵盖急救护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常识和概念、监测和评估、急救技 术、自救和互助、常见急症处理、临床实践以及急救措施与风险评估。
常识和概念
1
基本急救知识
了解常见急症,如呼吸急促、心绞痛等,并了解适当的急救措施。
2
紧急医疗体系
了解紧急医疗体系的运作,并掌握紧急医疗服务的联系方式。
3
止血和包扎
学习止血和包扎伤口的正确方 法,以控制出血并减少感染风 险。
海姆立克急救法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以解救窒 息患者。
自救和互助
自我急救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学、科研和管理
急救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发展我国急救护理事业的一个 重要举措。要有目的、有计划、不失时机地进行急救护理人才的培养。加 强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管理、科学研究和情报交流工作,使急救护理学教 学、科研及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
绪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三)院外急救的任务
院外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 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为院内抢救打好基础。 1. 日常对呼救的救护 2. 灾害、事故或战争中的院外急救 3. 特殊救护值班任务 4. 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 急救知识的普及 院外急救八禁忌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和急救医疗 网络的形成
建立健全急救医疗指挥系统
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城市三级医疗救护网络
绪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问题,因而需切实加强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管理和领导。 院外急救
1.有灵敏的通讯和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2.有一支管理业务好、施救技术精良的急救队伍。 3.备有性能良好的救护车和急救设备。
1.急性腹痛忌用止痛药。 3.昏迷忌仰卧位。 5.脑出血、脊柱损伤忌随意搬动。 7.小而深的伤口忌马虎包扎。 2.腹泻忌乱服止泻药。 4.心源性哮喘忌平卧位。 6.内脏脱出忌立即回纳。 8.触电忌徒手拉救。
院外急救护理——概述
(四)院外急救的原则
•先排险后施救 •先重伤后轻伤 •先复苏后固定 •先止血后包扎 •先施救后运送 •急救与呼救并重 •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急救护理技术
2
院外急救护理
4 3 5 7 6
5
院外急救护理——概述
(一)院外急救的性质
院外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 分。猝死患者抢救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患者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 钟。及时有效的院外急救对于挽救生命、减轻痛苦、防止再损伤及提高抢 救成功率、降低伤残风险、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院外急救的特点
故形成了它独有的特点。
院外急救所抢救的对象、环境、时间、条件和在医院急诊科相比更为复杂,
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1. 2. 3. 4. 5. 6. 7. 突发性 紧迫性 艰难性 复杂性 灵活性 风险性 社会性
对危重症、意外伤害突发的现场,隐存着一条排列有序的链条,由四个环节组成:早 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脑复苏、早期除颤、早期生命支持。这个链条即生存链,指 导第一目击者、急救服务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共同为抢救生命而进行有序的工作。
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五)院外急救组织形式
问题:现场救护应遵循什么原则?
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建立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具有不同的特色, 我国的院外急救组织管理形式主要有以下城市特点: 1. 2. 3. 4. 5. 6. 北京模式(独立型) 广州模式(指挥型) 上海模式(单纯型) 深圳模式(集散型) 重庆模式(依附型) 香港模式(消防型)
(三)重症监护
重症监护作为急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 员,在配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继发 于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如急性器官损害)所进行的全面 监护及治疗。
绪论——急救护理的范畴
(四)灾难救护
灾难救护是指对包括自然灾难,如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雪崩、 虫害等;以及人为灾难,如交通事故、矿难、化学中毒、放射性污染、环 境剧变、流行病和武装冲突等所造成的人员伤害进行的救护。灾难救护是 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灾难医学是综合性医学科学,属于急诊医学范 畴。
急救护理技术
2/23/2016
1
急救护理技术
1
2
绪论 院外急救护理 医院急诊科管理 重症监护
4 3 5
3
4
6
5
急救护理技术
5 6
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4 3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5
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
7
急救护理技术
1
绪论
5
绪论——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急救护理的概念
急救护理是急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 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护理学的 重要分支,与临床各专科护理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立性;既有其专门 性,又有其综合性。源自(二)急救护理的形成和发展
急救护理是从南丁格尔时代开始的。 急救护理在我国的发展。
绪论——急救护理的范畴
(一)院外急救
* 院外急救可以大大提高急救患者的生存率。 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急救,有时也称 初步急救。院外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
(二)院内急救
院内救护是院外急救的延续,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收各种 急诊患者,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变化对患者做出出院、 留院观察、立即手术、收住专科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的决定。
急救指挥系统紧急情况下的任务主要是: 1. 指挥,2. 派遣,3. 协调,4. 安全护送,5.维护良好的通讯。
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六)院外急救服务体系的设置
在事故现场或发病之初即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然后配备急救运输 工具把他们安全快速地转运到医院急诊科接受进一步抢救和诊断,待其 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送到重症监护病房(ICU)或专科病房,这种把院 外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加强监护治疗三部分有机联系起来,以更加 有效地抢救危重患者为目的的系统, 叫做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1. 通讯 2. 运输 3. 急救技术 4. 急救网络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不单是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组织工作的
急诊科的管理
重症监护室管理
绪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从院外急救的初步救护到抢救危及生命的各种危象,均是急诊医疗服务 体系的任务。 1.承担破坏性大、群体受伤较重的自然或人为灾害所导致的受害者的抢 救和减轻伤亡程度的任务。 2.研究如何把急救医疗措施快速、及时、有效地送到患者身边以及灾害 现场的组织管理方法。 3.研究如何普及急诊医学知识、提高医疗质量、培训急救专业人才的方 法和途径。 4.研究急诊医学的学术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