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注:未收录英文较易推测且意义简单的名词,如carbon source,synthetic medium等】原核微生物1、microorganism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不是一个分类阶元),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原核、真核和非细胞三大类。

2、bacteria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质壁空间:一般指位于G-细菌细胞壁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内含各种周质蛋白,包括各种酶类和受体蛋白等。

4、(endo)spore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5、Spore coat芽孢衣:芽孢外层的一种主要结构,主要含有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物,多价阳离子难通过,使芽孢具有耐热性。

6、Parasporal crystal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为伴孢晶体。

7、carboxysome羧酶体: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内含物,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8、L-form bacteria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fimbria菌毛:一类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10、flagella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能力。

11、sexpilus(pl. pili)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每个细胞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G-雄性菌株,具有传递遗传物质的功能。

12、mesosome间体:细菌细胞中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结构,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

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4.细菌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其化学成分是大型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

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

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

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7.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9.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0.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2.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4.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5.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考试复习-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考试复习-名词解释大全

考前复习: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3.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成为芽胞。

5.性菌毛:仅见于少量G-菌,数量少,一个菌只有1-4根,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6.鞭毛:许多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跟,多者达数百根,这些丝状物称菌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7.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8.热原质:或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质。

9.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10.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11.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真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3.防腐: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14.无菌操作: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15.溶原性细菌:宿主菌在温和噬菌体感染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整合,使宿主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16.转化:是受菌体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 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微生物名词解释A 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能利用非氨基酸类简单氮源自行合成自身所需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

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

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

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 发酵名解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 发酵名解

第一章微生物的生长调节分化:是生物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由一般变为特殊的现象。

细胞周期:指细胞的一系列可鉴别的周而复始的生长运动。

泡囊:是一种由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可看做是溶酶体复合物或内膜复合物的一部分,由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的特定部位释放,再输送到生长点与质膜结合。

其功能主要有:运输可将细胞壁拆开或扩建的各种酶,运输新的细胞壁成分,运输合成质膜的材料。

菌丝生长单位:可用菌丝总长度和菌丝分枝数目表示,即菌丝生长单位=菌丝总长度/菌丝分枝数目。

向自性:指一种确保同类菌丝高效覆盖固体培养基的机制,包括菌对聚集于环境中的负向化性反应,和对氧或其他营养要素的正向化性反应。

向化性:指一种以化学物质为刺激源的向性。

生长得率:假定所利用的基质与生成的细胞之间的固定化学计量关系。

第二章微生物的基础代谢发酵:广义上说,有机化合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代谢总称为发酵,而狭义将发酵定义为不涉及光和呼吸链,不用氧或氮作电子受体的生物化学反应。

能量偶合作用:指一种能量上可行的反应推动另一种能量上不可行的反应进行的过程。

能荷:可用ATP、ADP、AMP之间的比例表示,即能荷=(ATP+0.5ADP)/(ATP+ADP+AMP)。

水解作用(过程):将聚合物链切成基本组分的酶促过程,称为水解作用(过程),其相应的酶称为水解酶。

补给反应/回补作用(糖代谢中的补给反应):为了让TCA循环能够持续进行,补充因合成前体需要而从TCA循环中抽出的五碳或二碳二羧酸等中间体的反应。

第三章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共价修饰:指蛋白质分子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与一化学基团共价连接或解开,使其活性发生变化的作用。

变构效应:指一种小分子物质与一种蛋白质分子发生的可逆的相互作用,导致该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这种蛋白质与第三种分子的相互作用。

安慰诱导物:能引起诱导作用的化合物称为诱导物,可以是基质、可以是基质的衍生物,甚至可以是产物,酶基质的结构类似物是出色的诱导物,但其不能作为基质被酶转化,这类诱导物称为安慰诱导物。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问答题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问答题

问答题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1、简单说明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方面的主要不同点。

答: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含有垣酸,不含脂质;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很低,不含垣酸,脂质和蛋白质含量较高。

结构方面:G+菌细胞壁厚度大(20-80nm)均匀,化学组分简单,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层次较多,分为外膜和内膜,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2-3nm),故机械强度较革兰氏阳性菌弱。

2、比较青霉素和溶菌酶在制备细菌原生质体中的作用机理。

(对细胞壁的作用机理)答:溶酶菌广泛存在于卵清、人的眼泪和鼻涕、部分细菌和噬菌体中,它能有效的水解细菌的肽聚糖,其作用部位是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从而导致细菌细胞壁肽聚糖散架,它对生长期和休止期的细胞均有作用。

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末端的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它们相互竞争转肽酶的活性中心。

当转肽酶与青霉素结合后,因前后两个肽聚糖单体间的肽桥无法交联,因而只能合成缺乏正常机械强度的缺损肽聚糖,从而形成细胞壁缺损的细胞。

因为它是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因此对生长旺盛的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生长休止状态的细胞,则无作用。

3、什么是伴胞晶体?它在何种细菌中产生?有何实践意义?答:伴孢晶体意义:。

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

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

09年微生物,名词解释和大题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或称溶源性噬菌体,指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水活度:是吸湿物质在很小的密闭容器内与周围空间达到平衡时的相对湿度,用0...1.0aw表示。

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或者化学修饰。

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键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TP-ADP-AMP系统的能量状态。

1.什么是抗代谢物?简述TMP的作用机制。

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可以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集体的正常代谢,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此类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又称为抗代谢物。

(TMP的作用机制这个并没有找到,下面这个是找到的一个内容但正确与否待定)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干扰二氢叶酸的合成,使细菌或球虫的核酸合成受阻。

①与磺胺药物的增效机理:磺胺药物 TMP二氢喋啶--------→二氢叶酸 ----------→ 四氢叶酸-----→核酸合成 + 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由于TMP与磺胺药物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作用,故产生双重阻断作用,抗菌效力提高数十倍。

②与四环素雷药物的增效机理:四环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TMP干扰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③与庆大霉素的增效机理:庆大霉素属于静止期杀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TMP干扰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④与红霉素的增效机理: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TMP干扰细菌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⑤与青霉素的增效机理:青霉素主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TMP干扰细菌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一门科学,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类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

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磷壁酸是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酸醇磷酸,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

4.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即广义的细菌。

5.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细胞壁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得到的细胞。

6.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

7.固质空间是指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其中存在着多种固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8.L-型细菌是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

10.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1.脂多糖(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D-特异侧链等部分组成。

12.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的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3.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原核生物。

14.间体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泡囊,多见于G+菌。

15.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挑选性强的休眠结构。

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形成一个芽孢,故并无繁殖功能。

16.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物学名词解释1、微⽣物学(Microbiology):是⼀门在细胞、分⼦或群体⽔平上研究微⽣物的形态构造、⽣理代谢、遗传变异、⽣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于⼯、农、以及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2、灭菌(sterilization):采⽤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切微⽣物永远丧失其⽣长繁殖能⼒的措施。

3、消毒(disinfection):采⽤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或内部⼀部分对⼈体有害的病原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害的措施。

4、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起的⼀团)微⽣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或内部⽣长、繁殖到⼀定程度可以形成⾁眼可见的、有⼀定形态结构的⼦细胞⽣长群体。

5、菌苔(lawn):众多菌落连成⼀⽚形成。

6、平板(plate):被⽤于获得微⽣物纯培养的最常⽤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的固体培养基在⽆菌培养⽫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

7、糖被(glycocalyx):包被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根据其有⽆固定层,层的厚度⼜可以分为荚膜(capsule)微荚膜(microcapsule)、粘液层和菌胶团。

8、趋化性(Chemotaxis):单细胞或多细胞⽣物在它们所处的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的指令下,进⾏定向运动的特征。

9、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由肽聚糖单体聚合⽽成。

10、原⽣质体(protoplast):⼈为条件下⽤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者⽤青霉素抑制新⽣细胞壁合成所得到的仅有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11、L型细菌(L-form of bacteria):实验室诱发或者在宿主体内形成的⽆细胞壁的细菌。

12、芽孢(endospore):某些种类的细菌在⼀定的时期,其细胞内产⽣特殊休眠结构。

13、真菌(fungi):是⼀类单细胞或者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素,有性⽣殖和⽆性⽣殖产⽣孢⼦的⽣物群。

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大纲,2020年精心标注考试重点版

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大纲,2020年精心标注考试重点版

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2020考试大纲(华理X学长整理)一、微生物学部分(配套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1、微生物学概述1.1 微生物学的定义1.2.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1.3.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1.4. 微生物学的应用2、原核生物2.1.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以及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2 原核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2.3.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2.4. 古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的特点2.5企鹅鹅鹅:一四意八舞六舞酒八武,古生菌几乎每年必考!3、真核微生物3.1.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2.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及其个体形态、菌落形态和繁殖方式4、病毒和亚病毒4.1. 病毒的基本特点、化学组成、结构、大小。

4.2. 病毒的分类、宿主范围和形态。

4.3. 噬菌体的复制和一步生长曲线4.4. 温和噬菌体及其细菌的溶原性4.5. 亚病毒的定义。

亚病毒包括的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的特性。

4.6. 目前国内外在主要病毒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和进展5、微生物营养、代谢和生长5.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及其微生物的营养类型5.2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5.3培养基的定义、种类及其应用5.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和次生代谢5.5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5.6 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5.7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5.8 微生物生长测定及微生物的生长规律5.9有害微生物的控制6、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6.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6.2. 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6.3.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6.4. 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6.5.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6.6. 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7、微生物生态学7.1.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7.2. 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菌种资源开发7.3. 了解目前已知的极端生命条件。

7.4.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7.5.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7.6.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7.7. 16S rRNA等基因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7.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9.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0.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2.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4.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5.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模式生物:背景清楚,基因组小,便于测定和分析,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改进技术方法。

如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线虫、果蝇、小鼠。

3.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4.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由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5.病毒: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但并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有的外壳外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它们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

6.病毒颗粒(毒粒):是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是一团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它们被其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外壳所包围,有的还具有包膜,以保护其遗传物质免遭环境破坏,并作为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的载体。

7.衣壳粒: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1-6个多肽分子折叠缠绕成的蛋白质亚单位(三级结构)。

8.衣壳(壳体):是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的排列形成的病毒外壳,内包核酸,形状多样。

9.核衣壳(核壳):病毒蛋白质壳体与病毒核酸的合称,为病毒的基本结构。

10.裸露毒粒:只有核壳这一基本结构的毒粒称为裸露毒粒。

如烟草花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毒粒。

11.包膜毒粒: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核壳外还具有包膜,有的包膜上还有刺突,这类毒粒称为包膜毒粒。

包膜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

12.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包括病原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以下是几个微生物学的重要名词解释: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大气中,也可以寄生在人和动物的体内。

2. 病原微生物: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

研究病原微生物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和筛选新的药物治疗方法。

3.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遗传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表达等。

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的进化和适应能力,也可以用于改良微生物菌株,使其具有特定的生物功能。

4.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参与了生物圈中的能量流、物质转化和环境修复等过程。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5.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多样性和功能。

环境微生物学主要关注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如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氮循环和硫循环的影响。

6.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分子结构、生物合成与代谢过程,以及基因调控机制等。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为微生物的应用和基因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除了以上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和技术,如微生物培养、微生物检测、微生物鉴定、环境微生物组学等。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常考的名词解释引言:在微生物领域中,有许多常见的名词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就微生物学中常考的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一、微生物 (Microorganisms)微生物是指那些无法肉眼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体内,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细菌 (Bacteria)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通常为球状、棒状或螺旋状。

细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等结构,并能进行基因组复制和代谢活动。

细菌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营养需求和代谢能力等特征,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多个类群。

三、病毒 (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微生物,由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壳中构成。

病毒需要侵入寄主细胞才能复制繁殖,从而引发疾病或感染。

病毒被认为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过渡状态,具有较小的基因组和简单的结构。

四、真菌 (Fungi)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微生物,具有真核细胞和含有几种不同生物类群的细胞壁。

真菌主要通过擅长于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真菌在分解和降解有机废物、土壤肥力维持以及食物发酵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五、寄生虫 (Parasite)寄生虫是一类依赖寄主生物体进行生存和繁殖的生物。

寄生虫通常会对寄主造成危害,引发多种人类和动物的寄生虫病。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线虫和节肢动物等。

六、发酵 (Fermentation)发酵是一种微生物代谢过程,通过在无氧条件下产生能量或产物。

发酵通常涉及到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或转化,并生成乳酸、酒精或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发酵在食品加工、药物生产和酿造过程中有着广泛应用。

七、抗生素 (Antibiotics)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具有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对于控制和治疗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滥用和耐药性问题,抗生素的有效性正面临着挑战。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具有治病作用的微生物。

3.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结合在脂质双层上,菌体溶解时才释放,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意多糖组成。

4.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涨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它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性或L型。

5.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携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中。

6.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细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

7.外毒素: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8.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也称致热原。

9.消毒:应用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又称抗菌术或消毒法。

10.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上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又称灭菌术。

11.无菌: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12.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但仍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13.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03.4kPa蒸汽压力下,温度达到121.3°C,维持30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14.卡介苗:卡介二氏曾将有毒力的牛型分枝杆菌接种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传230代,终于获得了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15.噬菌体: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16.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17.温和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的生命体——微生物的科学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等。

微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和分析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活动,以增进对微生物世界的了解。

是研究微小的生命体——微生物的科学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等。

微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和分析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活动,以增进对微生物世界的了解。

2.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核细胞核。

它们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有些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些是厌氧菌,还有一些可以引起疾病。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核细胞核。

它们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有些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些是厌氧菌,还有一些可以引起疾病。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具有真核细胞核。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它们分解和吸收有机物质,起着重要的分解和循环作用。

真菌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具有真核细胞核。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它们分解和吸收有机物质,起着重要的分解和循环作用。

真菌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4.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核酸包裹在蛋白质的壳体内,它们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人类,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和普通感冒。

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核酸包裹在蛋白质的壳体内,它们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人类,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和普通感冒。

5.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是真核生物中的一支。

原生动物可以通过原生质流动来移动,很多种类具有纤毛或鞭毛。

原生动物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洋中,与一些疾病如疟疾和阿米巴病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狭义上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且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上指所有原核生物。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渗透敏感细胞。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圆球形原生质体。

(中)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内部充满着层状和管状的泡囊。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栓菌”试验:设法将单毛菌鞭毛的游离段用相应抗体牢固的拴在载玻片上,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发现该菌只能在载玻片上不停打转而未作伸缩性“挥动”,肯定了“旋转论”的正确性。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会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正方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群肉眼可见、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基内菌丝:长在培养基内的放线菌菌丝,菌丝无分隔,可产生多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是培养基着色,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

异形胞:是存在于丝状生长种类中的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数量少且不定,位于细胞链的中间或末端。

静息孢子:是一种长在细胞链中间或末端,形大、色深、壁厚的休眠细胞,含有丰富的贮藏物,能抵御外界不良环境。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生物。

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都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生活史:又称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霉菌:指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构造的真菌。

子实体:指长在气生菌丝体里面或上面可产无性或有性孢子,且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蕈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发达,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构造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本质是一类含有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包涵体: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常使寄生细胞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一般由完整病毒颗粒聚集而成。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噬菌体繁殖的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且能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裂解性周期:指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

效价(噬菌体):指每毫升试样中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将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组上并能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将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组上并能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

溶源菌:指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胞。

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将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组上,此时的噬菌体称为前噬菌体。

亚病毒因子: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仅含有其中一种的分子病原体或由缺陷病毒组成的功能不完全的病原体,称为亚病毒因子。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RNA一种成分,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病原体。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有缺陷的类病毒。

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某形态较大的专一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和表达的小型伴生病毒。

卫星RNA:是一类存在于某专一辅助病毒的衣壳内,并完全依赖后者才能复制自己的小分子RNA病原因子。

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能引起宿主体内内现成的同型蛋白质发生与其相似的感应型构像变化,从而使宿主致病。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营养: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营养物质: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能满足生物体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

碳(氮)源:一切能满足生物体生长繁殖所需碳(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碳(氮)源。

双功能营养物:对一切异养微生物来说,其碳源又可兼做能源,该碳源就称为双功能营养物。

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地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化能自养菌:又称化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是以CO2为碳源,各类无机物为能源和氢供体的微生物。

单纯扩散: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在无载体蛋白的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促进扩散: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物质运送方式。

主动运送:指既需要消耗能量,又需要细胞膜上底物特异载体蛋白协助,使膜外的低浓度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

基团移位:指既需要消耗能量,又需要细胞膜上底物特异载体蛋白协助的一种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置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水活度:即aw,指在天然或人工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游离水或自由水的含量,定义为,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

氧化还原电势:又称氧化还原电位,是量度某氧化还原系统中还原剂释放电子或氧化剂吸收电子趋势的一种指标。

单细胞蛋白(SCP):主要指富含蛋白质的藻类、酵母、细菌等微生物进行大规模培养,并从中提炼出蛋白质资源。

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营养成分复杂丰富,难以说出其具体成分的培养基。

组合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半组合培养基:是一类主要由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含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配制而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脱水培养基:指含有除水以外一切营养成分的商品培养基,使用时只需加入适量水并加以灭菌、分装即可,具有成分精确使用方便的特点。

选择性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抗性的原理设计的培养基,具有是混合菌中的劣势菌转变为优势菌的功能,广泛应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鉴别性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作用的指示剂,从而可用肉眼观测就能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和各种生命物质的“加工厂”,是活细胞中一切有序化学反应的总和。

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其特点是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

呼吸链:指位于真核生物线粒体膜或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电势呈梯度差的,链状排列的氢或电子传递体,其功能是把氢或电子从低氧化还原电势的化合物处逐级传递到高氧化还原电势的分子氧或其他有机、无机氧化物处,并使它们还原。

氧化磷酸化:指呼吸链的递氢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或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

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发酵后只产生2分子乳酸的发酵,称为同型乳酸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为异型乳酸发酵。

两用代谢途径: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径,称为两用代谢途径。

代谢物回补顺序:又称代谢物补偿途径,是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消耗的中间代谢物的那些反应。

乙醛酸循环:是TCA循环中的一条回补途径,可使TCA循环不仅具有高效产能功能,还能为许多重要生物合成反应提供相关中间代谢物的功能。

生物固氮:指大气中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

固氮酶:是一种复合蛋白,由固二氮酶和固二氮酶还原酶两种相互分离的蛋白构成,对氧高度敏感。

呼吸保护:指固氮菌科的菌种能通过极强的呼吸作用耗尽周围的氧气,使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处于低氧状态,以保护固氮酶。

构象保护:在高氧分压条件下,维涅兰德固氮菌和褐球固氮菌等的固氮酶形成的一个无固氮活性但能防止氧害的特殊构象。

代谢条件:指在代谢途径水平上对酶活性的调节和在基因调控水平上对酶合成的条件,其目的是使微生物累积更多为人类所需的有益代谢产物。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同步生长:指用同步培养的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代时(G):指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G=连续培养:指向培养器中连续流加新鲜培养液,使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长期维持稳定、高速生长状态的一种溢流培养技术。

连续培养如用于生产实践,则称为连续发酵。

恒浊器:是一类根据培养器中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助光电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生长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恒化器: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器。

高密度培养: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的条件下,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消毒:指采用一种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内外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防腐:指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化疗:即化学治疗,是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有高度毒力而对宿主基本无毒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最低抑制浓度:是评定某化学药物药效强弱的指标,指在某一条件下,某化学物质完全抑制特定微生物生长时的最低浓度。

半致死剂量:是评定某化学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指在某一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实验动物时的剂量。

最低致死剂量:是评定某化学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指在某一条件下,某化学药剂引起100%实验动物死亡时的最低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