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IS平台上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方法

合集下载

《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立及漏失检测定位研究》范文

《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立及漏失检测定位研究》范文

《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立及漏失检测定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加,这为管网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其中,水力模型的建立和漏失检测定位技术对于提高管网运行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漏失检测与定位技术的深入研究。

二、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立1. 数据收集与处理建立水力模型的首要步骤是收集供水管网的基础数据,包括管网拓扑结构、管道材料、管径、埋深、节点信息等。

此外,还需收集实时流量、压力等动态数据,以供模型分析使用。

数据处理环节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模型建立提供可靠依据。

2. 模型构建方法水力模型构建通常采用物理建模和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方法。

物理建模主要依据管网实际布局和流体动力学原理,构建管网的物理结构模型。

数学建模则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描述流体在管网中的流动状态,包括流量、压力等参数的变化。

通过将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模拟供水管网的运行状态。

3. 模型验证与优化模型建立后,需要进行验证和优化。

验证过程包括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优化过程则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此外,还需定期对模型进行更新和维护,以适应管网系统的变化。

三、漏失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1. 漏失检测技术漏失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流量、压力、声波等方法的检测技术。

其中,流量和压力检测法通过监测管道流量和压力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漏失;声波检测法则是通过检测由漏失产生的声波信号,确定漏失位置。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提高漏失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 漏失定位技术漏失定位技术是确定漏失点具体位置的关键技术。

目前常用的定位技术包括噪声定位法、示踪法等。

噪声定位法通过分析声波信号的传播路径和时间差,确定漏失位置;示踪法则是在管道中注入示踪剂,通过监测示踪剂的流向和浓度变化,确定漏失位置。

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的建立演示教学

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的建立演示教学

城市供水管网G I S系统的建立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的建立摘要:九十年代后,GIS技术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已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城市的地下管线日趋老化,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难以实现统一的抽换与改造,如何在管线事故多发期,科学、合理地管理管线信息,进行险情预报,抢修方案制定,管网运行管理,管网工程设计均是摆在各城市管线管理部门面前的首要问题。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ArcGIS Server的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的系统组成、系统环境、系统构架、系统先进性、系统功能,系统建议。

该系统的成功开发经验和技术对国内城市和供水合资公司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ArcGIS Server、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正文:1.背景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数字化管道的概念。

随着3S技术的推广与集成应用,城市管网管理已从CAD 时代过渡到GIS时代。

九十年代后,GIS技术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已得到了广泛使用。

在我国,有些城市的地下管线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管线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使用寿命,在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数的制约下,难以实现统一的抽换与改造,如何在管线事故多发期,科学、合理地管理管线信息,进行险情预报,抢修方案制定,管网运行管理,管网工程设计均是摆在各城市管线管理部门面前的首要问题。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一举改变管网管理工作的落后面貌,克服管理中的矛盾。

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燃气/供水管网管理工作进入可视化、科学化管理阶段,彻底改变城市管网管理的落后状况,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对燃气/供水管线信息的快速反应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建立了先进的“基于ArcGIS Server的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

2.系统结构“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由数据维护系统、离线系统和发布系统三部分组成。

2.1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维护系统(ArcEditor维护终端)是网络版的核心部分。

GIS在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GIS在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环球市场/工程管理-206-GIS 在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李银龙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对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供水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对供水管网和设备进行监测,实现对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GIS 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供水企业实现上述目标,本文特对此做一分析,以期能够对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GIS;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应用1导言供水系统是保证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基本设施,供水管线作为提供水资源的生命线,担负着将生命之源输送到千家万户的重任。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传统供水管网信息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

GIS 集多门学科为一体,可以对大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具有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表达的强大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到了城市供水管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当中。

2. GIS 技术用于供水信息化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在供水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GIS 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工具。

使用GIS 能够相对简便地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数据管理与数据共享。

供水过程涉及到多个管理模块,同时要协调建筑设施监测、水质监测与管理、闸门控制、设备管理等部门协同作用,在应用GIS 的过程中必然面对分散且复杂的子系统和数据源,因此,必须要设定统一的数据格式,使来自不同层面的信息能够统一,便于共享。

在GIS 系统中,借助安全监测系统保障准确性,借助GIS 的扩展性统一各类数据,利用GIS 多图层处理技术实现数据共享。

设备监控。

GIS 技术中有多种指令和接口,因此要建立统一的监控平台、操作指令和接口,从而使通讯接口和操作指令的正确性得到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设备的全方位监控。

建立集成平台。

GIS 能够将用户需要的信息构建在一个融合地理环境和人文信息的数字集成平台上,因此要通过GIS 实现信息内容的综合和可视化管理。

智能辅助决策。

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地理特性,因此供水单位需借助GIS 制定不同区域和人文环境下的个性化管理方案,通过计算机模式实现对决策的优化。

MAPGIS供水管网解决方案

MAPGIS供水管网解决方案

MAPGIS供水管网信息系统(WaterSup)解决方案1 WaterSup在供水行业的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全面小康建设的启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按照建设部《城市建设行业“十五”计划》:““十五”期间,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8.5%,新增城市供水能力4500万立方米/日。

”;“加大对大城市年久失修供水管网的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大中城市力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继续落实城市供水技术进步规划,改善供水质量,提高水质标准。

”的具体规划。

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建立起高效、合理、实用、优秀的管网信息系统已经十分必要。

过去用手工管理管网纸制图件或者CAD方式的零散点子图形数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供水公司高速发展需要,不能满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一套供水管网管理、管网设计、管网运行分析、营业收费管理、水表业务管理、水价管理等功能全面的信息平台,来综合管理日益庞大的供水管网,为水司的决策提供支持,实现水司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丰收,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自来水公司的共识。

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能够为自来水公司提供及时的管网图形显示、查询、编辑、统计、分析和打印功能。

结合供水管网设备的属性信息,能够提供:2 WaterSup在供水行业中的优势2.1技术优势2.1.1优秀平台支持WaterSup采用国内优秀的GIS平台——MAPGIS,充分继承该平台优秀功能,更发挥其在供水行业的专业性功能。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当代先进的图形、图象、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效全汉字大型智能软件系统,是国内最先进的GIS系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尤其在网络分析、大数据转换、Buffer(缓冲区)分析和图库检索等方面已遥遥领先于国内外同类软件。

基于GIS的SWMM模型在新城区雨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GIS的SWMM模型在新城区雨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GIS的SWMM模型在新城区雨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点之一。

在这些区域中,雨水管网的设计和管理对于缓解城市内涝、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集成、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已在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作为一种动态降雨径流模拟模型,能够对城市雨水系统进行详细模拟和评估。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GIS与SWMM模型相结合,应用于新城区雨水管网的设计中,以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首先对GIS和SWMM模型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然后详细阐述两者结合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流程,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优化新城区雨水管网设计,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选取的新城区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该区域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10至50米之间。

区域内主要的地形类型包括平原、丘陵和沿海滩涂。

新城区是近年来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区域内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大规模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雨水管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城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均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这种季节性的强降雨对新城区的排水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增大,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新城区的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地和灌木丛,乔木覆盖率不高。

这导致了雨水在地表的流速加快,冲刷力增强,对地表和下水道系统的侵蚀作用加剧。

同时,由于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开发,自然水系如河流和小溪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了地表水的自然循环和调蓄能力。

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建设

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建设

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建设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供水问题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建设对于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模块开发与集成以及运维管理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建设。

一、需求分析在建设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之前,需要对当前供水管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需求分析。

一方面,供水管网分布广泛,维护困难,导致故障处理周期长,供水管网的可靠性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短缺问题,二次供水系统的建设日益重要,需要实现供水的分散、灵活和智能化。

二、系统架构设计基于需求分析,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建立包括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在内的整体网络模型。

其次,应考虑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确保实时采集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的相关数据,包括水压、水流、水质等信息。

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设计冗余备份和灾备恢复机制。

最后,应设计用户界面和管理后台,方便管理员和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供水管网的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采集设备,实现对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数据的实时采集。

同时,还需要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四、功能模块开发与集成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功能模块开发与集成是整个系统建设的核心环节。

对于供水管网GIS系统,需要实现供水管网网络模型的建立和展示、设备状态监测与预警、故障诊断与处理、供水管网运行优化等功能。

对于二次供水智慧平台,需要实现分散供水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控制、智能供水调度、供水计量与收费等功能。

供水管网管理中GIS建设与应用

供水管网管理中GIS建设与应用

供水管网管理中 GIS 建设与应用摘要:当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化的脚步也是在不断的加快,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供水管网和人们自身的生活也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今供水管网的系统越来越复杂,在管理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信息量比较大,也是为供水企业的日常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通过建设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其管理的难度。

关键词:供水管网管理;GIS建设;应用1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的功能分析1.1查询统计的功能分析在城市供水管网的GIS系统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查询以及统计数据库和图形等方面的功能,GIS系统的查询以及统计的功能主要是包括了根据其图形进行属性的查询,根据其数据库查询图形和条件等。

1.2确定爆管位置和给出处理措施在对城市的供水管网进行抢修的过程中,GIS系统可以对其爆管位置做出相应的确定,并且关闭相关的阀门,用户则是可以将其爆管抢修的位置直接的输入到GIS系统之中,在这个时候系统可以在拓扑关系的基础上,从而将其所有的管道连接阀门进行找出,之后便是根据其实际的情况去选择进行开启或者是进行关闭,假如阀门并不能够进行关闭,那么GIS系统便会发出相应的提示音,从而排出此类的阀门。

在对阀门关闭的方案进行制定的时候,GIS 也是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模糊查询以及精确条件查询相互结合,通过地理信息确定出相关的位置,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阀门关闭方案的合理可行。

最后需要将其停水通知以及范围等相关的信息进行输出。

1.3栓点图的生成功能在城市公共管网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特殊性,GIS 系统也是可以根据其特点设计管线的编辑,管线编辑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是包括了交互编辑以及坐标输入和长度方向输入等等内容。

在此之外,GIS系统可以对其栓点图进行相应的编辑和设定调用的方式,这样就算是在关闭阀门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准确的实现精准定位,从而使其GIS系统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管网的运行效率。

阐述建立城市供水管网动态模型的技术流程

阐述建立城市供水管网动态模型的技术流程

阐述建立城市供水管网动态模型的技术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建立城市供水管网动态模型的技术流程1. 研究背景。

GIS技术在供水管网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GIS技术在供水管网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GIS技术在供水管网管理中的应用探究作者:尹亮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12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供水管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供水管网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城市供水管网发展的需要。

GIS技术应用于城市的供水管网管理工作之中形成的供水管网GIS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供水管网高效、实时的管理,使得供水管网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经验型逐渐向着科学型转变,从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服务的水平。

本文将就GIS技术在供水管网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GIS技术;供水管网;管理;现状;应用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7-0170-020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供水管网的管理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前城市供水管网管理的工作十分复杂,供水管网往往埋在地下,其规模庞大,连接形式复杂,传统的供水管网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规模日益庞大的供水管网管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GIS技术的供水管网GIS系统在当前的城市供水管网管理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实现了对于城市供水管网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对于管网设备的运营调度和日常维护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城市供水管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1 当前城市供水管网的管理现状目前城市供水管网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随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其对于城市管网的供水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传统的供水管网人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供水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城市的整个供水管网的规模覆盖到了城市的供水区,纵横交错,规模庞大。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老旧供水管道在不断地进行改造,而新建的供水管道随着城市的发展在不断地延伸,整个城市之间的供水管道的连接越来越复杂,致使整个城市的供水调度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一些城市供水的安全问题开始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供水行业中的应用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供水行业中的应用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供水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供水管网日趋复杂,在供水设施硬件的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供水信息化管理越来越重要,供水管网GIS系统作为管网管理中重要的信息化管理工具,能有效解决海量管网信息的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等问题,也为管网改造、爆管抢修、管网规划设计等业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供水管网;GIS;管理1 前言在新兴的信息产业中,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和管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近30年来迅速兴起。

GIS将计算机技术和空间地理分布数据相结合,通过系统建立、空间操作与模型分析,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乃至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

目前GIS在国内外应用领域已相当广泛,不但成功地应用于测绘、制图、资源和环境等领域,而且已成为城市规划、公共设施管理、工程建设等的重要工具,此外GIS还进入了军事战略分析与决策、商务策划、文教卫生乃至人们日常活动的各种领域中。

据估计,人类活动80%的信息量与地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因此GIS 开发和应用的前途和容量是不可限量的。

目前GIS被认为是21世纪支柱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GIS发展较欧美先进国家起步晚约15年左右,但发展速度并不很慢。

GIS在城市方面的应用就有城市自来水、城市煤气、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管线、城市环境、城市道路、城市土地等不胜枚举,至于其他各方面的应用诸如环境监测、水土流失、矿产资源、投资评价等更是屡见不鲜。

所有这些都标志着GIS在我国的成长与发展。

由于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供水管网的变更速度不断加快,大量的管网资料急需处理,传统的人工统计、分析和纸介质的存储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供水管网的现代化需要,因此GIS已经成为了供水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工具。

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

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

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一、引言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保证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需要对其进行水力模拟分析。

ArcGI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提供可视化的空间分析功能,为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

二、ArcGIS在排水管网水力模拟中的作用ArcGIS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排水管网的地理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

在排水管网水力模拟中,ArcGIS可以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1. 数据预处理:ArcGIS可以用于对排水管网的水力参数进行预处理,包括水位、流量、阻力系数等。

通过将这些参数与地理数据相结合,可以建立管网模型。

2. 空间分析:ArcGIS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对排水管网模型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

通过分析管网的拓扑结构和空间关系,可以进一步优化管网的设计和布局。

3. 水力模拟:ArcGIS提供了强大的水力模拟功能,可以对排水管网进行水力计算和模拟。

通过指定输入条件和参数,可以模拟城市排水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力性能和运行状态。

4. 结果展示:ArcGIS可以将水力模拟的结果以地图、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直观地反映管网的水力状况和运行情况。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比对,可以进一步验证管网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三、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包括数据准备、网络建模、参数设置、模拟计算和结果分析等几个步骤。

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排水管网的地理数据,包括水管线、污水口、泵站等要素的位置和属性信息。

然后,将这些地理数据导入ArcGIS中,并进行必要的清理和预处理。

2. 网络建模:在ArcGIS中,可以使用水力网络工具箱来构建排水管网模型。

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

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

虽然该方法在某些应用案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之处。例如,模拟过程中参数的选择和设置仍需要依靠经验和实践,模拟结果的 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该方法的应用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在处 理复杂地形、气候条件下的排水管网系统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发展,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 水力模拟方法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前景和拓展空间。例如,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技 术对模拟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模拟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利用GIS技 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排水管网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提高排水管网 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总之,城市排水管网水力模拟及内涝预警系统研究对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构建高效的内涝预警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城市 管理部门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满足不同城市 的实际需求。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提高模型精度、优化预警算法、整合多源 数据、推广应用等。
但数值模拟需要专业的数值计算知识和技能,计算过程可能较为复杂。仿真 计算方法是根据实际排水管网系统建立的计算模型,通过编程实现排水管网的模 拟运行。仿真计算方法易实现参数优化和系统控制,但也需要专业的编程知识和 技能。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模拟。首先,建立城市排 水管网系统的计算模型,包括管道的水力模型、水质模型和污水排放模型等。然 后,利用专业的数值计算软件,如MATLAB或ANSYS Fluent等,对计算模型进行 离散化和求解,得到排水管网系统的模拟结果。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需要对模型 进行合理的简化和假设,确定关键参数和影响因素,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合理的分 析和解释。
参考内容

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

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

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和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排水系统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对排水管网进行水力模拟有助于预测水力行为,指导规划设计和排水系统的维护管理。

本文基于ArcGIS平台,探讨了排水管网水力模拟的方法和应用,并介绍了相关案例。

1.引言排水管网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收集、传输和处理雨水和废水。

水力模拟是通过数值模型来模拟排水管网中的水流行为,以评估其运行状况和改善方案。

ArcGI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功能,可用于排水管网水力模拟和分析。

2.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2.1 数据准备水力模拟的第一步是准备相关数据。

首先需要获取管网的地理信息数据,如管道网络、排水口、水泵等。

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加工,以构建完整的模型。

2.2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定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基于物理模型和基于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需要利用实验室试验或实际场地测试来进行参数校正,而数学模型则是通过建立一定的方程组来模拟水流行为。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设定各个组件的物理属性参数,如管道长度、管径、材质等。

2.3 水流计算与仿真基于ArcGIS的水力模拟模型可以进行水流计算与仿真。

通过水动力学原理,结合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模拟排水管网中的水流行为。

ArcGIS提供了相关工具和算法,可进行水力计算和仿真,并可可视化地呈现结果。

3.基于ArcGIS的排水管网水力模拟应用3.1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基于ArcGIS的水力模拟可为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提供指导。

通过模拟预测,可以评估系统的水力性能,确定合适的管径和排放能力,优化排水布局,提高系统的抗洪能力。

3.2 系统维护与管理基于ArcGIS的水力模拟还可用于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通过模拟预测,可以识别潜在的问题区域,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一种基于GIS模型数据库的EPANET水力模型Inp文件生成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GIS模型数据库的EPANET水力模型Inp文件生成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197366.7(22)申请日 2018.10.15(71)申请人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201804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255号、4287号(72)发明人 张伟毅 李睿 董成才 李浩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代理人 刘粉宝(51)Int.Cl.G06F 17/50(2006.01)G06F 16/29(2019.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GIS模型数据库的EPANET水力模型Inp文件生成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 I S模型数据库的EPANET水力模型Inp文件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ArcGIS中创建与给水管网模型中对应的各个对象的shapfile文件;步骤二:在各个对象数据层中添加属性字段;步骤三:在ArcGIS中将步骤二中各字段属性录入;步骤四:通过构建GIS模型数据库与Inp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自动生成Inp文件。

本发明无需在EPANET平台进行复杂的给水管网模型数据处理工作,只需在GIS平台构建给水管网模型各数据层,并将给水管网模型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录入到GIS数据库各数据层的各字段,充分利用了在GIS平台处理模型数据的优点。

本发明具有可操作性,无需进行复杂的程序编写,只需借助现有的软件即可完成各个步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9492258 A 2019.03.19C N 109492258A1.一种基于GIS模型数据库的EPANET水力模型Inp文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GIS 模型数据库的EPANET水力模型Inp文件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ArcGIS中创建与给水管网模型中对应的各个对象的shapfile文件;步骤二:在各个对象数据层中添加属性字段;步骤三:在ArcGIS中将步骤二中各字段属性录入;步骤四:通过构建GIS模型数据库与Inp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自动生成Inp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现行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模的方法和问题现在我国各地水司纷纷建立各自的GIS平台,但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

不是GIS技术不成熟,而是卡在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这一问题上。

现行的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模的方法主要分成以下三步:1.1相关管网信息数据提取和输出:根据需要将GIS平台中管网信息数据有选择的导出到一种外部数据库(DBASE、Access、SQL等等数据库模式)中,作为管网水力分析程序的输入数据,等待进行水力分析。

1.2数据处理和计算:利用各种水力建模软件(如Epanet、Infoworks、同济宏扬等)设置必要的初始条件,进行延时水力模拟计算。

计算前根据所使用的水力建模软件的需要,要对GIS平台输出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以转换成水力建模软件能识别的数据格式。

1.3数据导入和表达:将计算结果导回GIS平台,利用GIS平台显示模块进行表达。

现在最流行的几种GIS开发平台利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想利用GIS直接建立供水管网微观动态水力模型,但只要仔细研究会发现它们还是使用着老模式:提取输出所要分析的管网数据,数据处理和计算,结果反馈和表达。

这种模式的问题是:1.4数据传输过程较多,容易产生数据丢失,严重影响计算精度。

要避免这个问题只有在各个数据传输过程都加入数据自检步骤,这又导致计算过程烦琐,严重影响计算效率;1.5其次由于数据无法自动同时更新,GIS平台中数据每发生一点变化都需要重新进行管网建模。

这意味着管网建模时间要尽可能短!否则整个系统会因反映迟缓而不具任何实际意义。

2 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通过对目前几种最流行的GIS开发平台建立供水管网微观动态水力模型方法的研究,我发现无论是直接建模,还是间接建模,都忽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如何选取你所要的管网信息数据。

通过对管网数据加权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我武水集团所使用的龙泉管网信息系统是基于ORACLE关系数据库及西门子SICAD/open平台的开放式管网GIS系统,要想利用GIS平台直接建立供水管网微观动态水力模型需要开发设计:数据管理、数据选取,数据输入和检查、节点流量分配、水力计算、数据反馈和表达等六个新的功能模块,技术流程图如图1所示:2.1数据管理水力模型是建立在供水管网上的动态系统,随时间变化,需要分时段。

它又是对GIS平台进行简化和抽象,以提高计算速度。

因此建立水力模型首先要进行数据分析。

我公司GIS平台采取的数据库是ORACLE关系数据库,可在高级C语言环境下开发ORACLE库接口,多采用SQL语句开发出满足各种需求的优化应用程序,但缺点是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数据无法移植(数据共享功能比较单一)。

为此我们需开发出一个数据管理模块,用来处理数据分析,建立水力模型相关数据库。

下表是数据库结构设计表(如表1):2.2数据选取我们知道城市供水管网非常庞大,不可能每次建立水力模型都将所有数据全部代入水力模型,否则计算将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如何选取我们所需要的管网数据是建立水力模型的关键。

对此需要开发专门的数据选取模块来满足需求。

其工作原理是将GIS平台中每项数据填加一个标签项,参与水力建模的标签项设为“1”,不参与水力建模的标签项设为“0”。

2.2.1节点的选择:一般进行拓扑分析,与被选择的管线连接的所有节点都进入水力模型。

对节点的水力分析的关键是区分节点水流方向和节点流量。

2.2.2管线的选择:一般水力建模前都要确定参与水力模型的最小管径,然后进行拓扑检查,防止出现错误。

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在局部管网建模时,如果不清楚来水管线和回水管线,所建立的水力模型往往与实际有很大的误差。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水力建模前要对管线加以标注,以区分来水、回水后再确定参与水力模型的最小管径以避免水力模型失真。

2.2.3闸门的选择:传统水力建模方法认为闸门不进行操作,除水厂或加压泵站在GIS平台上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方法探讨胡炯(武汉水务集团汉阳供水部管线所湖北武汉430050)摘要:在GIS平台上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是GIS技术真正能运用起来的关键,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方法是首先将GIS平台中的管网信息输出到外部数据库,再利用水力建模软件进行处理和计算,再将结果反馈回GIS平台进行表达。

本文通过对这种水力建模方法的探讨,对GIS平台的运用提出新的看法,希望能对我公司水力建模有所帮助。

关键词:GIS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空间分析图1技术流程表1作者简介:胡炯;性别:男;学历:大学本科;职务:管线所技术员。

(下转8页)摇摆振动特征吸收峰。

比较图1、图2与图3可以看出,在图3中,1261.13cm-1处的吸收为Si-(CH3)2的对称变形振动特征吸收峰;1090.93cm-1、1024.60cm-1处的吸收为Si-O-Si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800.23cm-1处的吸收为Si-(CH3)2的平面摇摆振动特征吸收峰;1636.77cm-1处的吸收为双键碳碳伸缩振动特征吸收;说明硅油和甲基丙烯酸中双键的特征吸收峰仍然存在。

1697.24cm-1处酸中碳氧双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消失;1707.66cm-1处出现了酯中碳氧双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

证明羟基硅油和甲基丙烯酸直接酯化生成甲基丙烯酸有机硅酯。

2.2羟基硅油、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有机硅酯红外谱图分析与比较图4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红外光谱图,图中1725.26 cm-1处的吸收为酯中碳氧双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1638.93cm-1处的吸收为碳碳双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

比较图1、图4与图3可以看出,在图3中,1261.13cm-1处的吸收为Si-(CH3)2的对称变形振动特征吸收峰;1090.93cm-1、1024.60cm-1处的吸收为Si-O-Si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800.23cm-1处的吸收为Si-(CH3)2的平面摇摆振动特征吸收峰;1636.77cm-1处的吸收为双键碳碳伸缩振动特征吸收;说明硅油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双键的特征吸收峰仍然存在。

1725.26cm-1处酯中碳氧双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消失;1707.66cm-1处出现了酯中碳氧双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

证明羟基硅油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酯交换生成甲基丙烯酸有机硅酯。

2.3甲基丙烯酸有机硅酯合成工艺路线的确定取适量酯交换反应的产物以及酯化反应的产物绘制红外谱图。

酯交换和酯化反应产物分别平行测定三次,然后计算酯基峰与硅甲基峰的峰高比,结果如表1。

通过酯交换反应与酯化反应的红外光谱图的峰高比的比较,可以得出酯交换反应的峰高比远远小于酯化反应的峰高比,确定直接酯化制备甲基丙烯酸有机硅酯为最佳工艺路线。

3 结论原料和产物红外谱图分析结果说明了酯交换反应与酯化反应两种工艺均能制备甲基丙烯酸有机硅酯;定量比较两种工艺合成有机硅酯红外谱图中酯基碳氧双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的强度,确定直接酯化为最佳的合成工艺。

参考文献[1]苏华,谢秀文,张伟成.有机硅交联剂改性阴离子型氨基硅微乳液的合成与应用[J].印染助剂,2005,22(1):39-41.[2]张心亚,黎永津,黄洪,等.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新材料,2006,34(4):30-33.[3]彭勇刚,季俊玲,周世香.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合成与应用[J].中国胶黏剂,2009,18(5):28-31[4]张超灿,尚丽娟,荆正军.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J].中国胶黏剂,23(3):32-34.[5]陈青松,龙复.有机硅氧烷-丙烯酸新型复合材料[J].涂料技术,1997,13(4)2:11.[6]黄芳.有机硅改性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研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3):2-6.[7]蓝文坚,李丽,崔崇等.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大单体的制备[J].烟台大学学报,2010,23(2):148-153.[8]刘继宪,唐建国.脂肪醇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及表征[J].石油化工,2008,37():174-177.[9]王文波,殷广明,殷承启.红外光谱法测定涂料印花增稠剂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J].印染助剂,29(5):50-52.的闸门进入水力模型外,其他闸门不做考虑。

但现实情况中闸门的工作状态对管网水力分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主张水力建模时要考虑闸门工作状态,根据闸门的开启度来选择闸门是否进入水力模型。

2.2.4其它设施的选择:一般除水力控制阀外不参与水力模型。

2.2.5水源的选择:与被选择的管线连接的所有水池、水泵都可看作是水源参与水力模型。

2.3数据输入和检查由于建立水力模型是在ORACLE关系数据库的外部,要将动态数据输入需要设计一个外部接口模块以充当两者间应用网关,才能将外部数据依据数据的属性自动分配到不同的层中。

为保证输入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并且避免因原始资料缺失或不全造成的输入失败,我们还要填加数据检查功能,预设部分缺省值,才能保障数据输入成功。

2.4节点流量的分配在水力模型进行计算前,要进行节点流量的分配。

因为部分设施是不参与水力建模的(例如水表等),所以我们要将这部分设施信息移到附属管线上去,再判断这条管线是否参与水力建模,如果不参与还要移到参与水力建模的管线上去。

此时设施信息由附属管线改为了附属节点(前节点或后节点都行),节点的用水量也变成了附属于它的所有设施流量的累计流量。

这个工作可由节点流量分配模型自动进行。

2.5水力计算当管网和节点流量确定后,只需根据实际供水管网调度数据就可进行水力平差计算了。

因为现在有不少公开的水力建模模块(如Epanet),在这里就不再对水力平差计算公式和原理方法进行讨论了。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这些公开的水力建模模块中的一种集成到我们的系统中。

2.6结果反馈和表达根据水力计算结果,利用GIS平台强大的表述功能,我们可直接绘制自由水压等压面图、供水区域分布图和水质分布图。

3 结论和展望通过上面的探讨,我们对供水管网水力建模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通过数据管理、数据选取、数据输入和检查、节点流量的分配、水力计算、结果反馈和表达等六个模块的开发与设计,我们可成功运用GIS平台直接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

在开发设计中要注意:1.操作界面简单统一,无论输入数据、检查数据、水力计算还是演示结果最好能直接在GIS平台上进行,这样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还能充分发挥GIS平台功能;2.注重数据选取,提高数据利用功率,使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得到最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1]朱晓红,朱自伟,刘春茂,《城市给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赵宏宾,《给水管网系统理论和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王丹,《GIS技术在城市供水管网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2004.(上接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