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86a2f8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1.png)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对于素质教育,我
的理解和感悟如下。
首先,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衡量教育质量的
唯一标准。
然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自己
的潜能,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性格特征。
素质教育注重发挥学生
的个性优势,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全面
拓展自我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此外,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现代社
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
的情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通过关注学生的
品德修养、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将“全面培养”放在首位的教育理念,强
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素质教育的理念得以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518b20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6.png)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的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只有有道德的人才才能立足社会,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社会变化快速,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积极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素质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素质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通过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中,素质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班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创新班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db961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09.png)
第1篇作为一名创新班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创新班素质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创新和竞争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素质教育正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素质教育,学生可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班素质教育的特色1.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创新班的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还涵盖了科学、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
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
4.家校合作紧密创新班注重家校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校还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创新班素质教育的心得体会1.拓宽了知识面通过创新班的素质教育,我接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了解过的领域,如科学、艺术、体育等。
这些课程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2.提高了实践能力在创新班的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科技竞赛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3.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班的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与团队成员共同进步。
素质教育的心得感悟
![素质教育的心得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ae2d32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8.png)
素质教育的心得感悟(____字)引言:素质教育是教育界近年来不断关注和探讨的话题,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对素质教育有着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在此,我将分享我对素质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二、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潜能和个性特点。
而素质教育强调全面评价,要求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
这一点对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改变。
在学生方面,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只为了追求高分而做题,而忽视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他们只关注得分,而不重视学科内涵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学科基础,还要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他们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培养综合能力。
在教育工作者方面,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更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素质教育则强调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事业,教育工作者要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他们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6f108a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1.png)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升。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那么,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怎样的呢?首先,素质教育要将学生个体的特长和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素质教育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再次,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传承者,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学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要能够独立自觉地维护社会秩序、助人为乐,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知识更新迅速,学生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知识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立足于学生个体需求,注重全面发展和多元化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终身学习者的有效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愿素质教育的理念能够不断深入人心,为我们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我理解的素质教育
![我理解的素质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59d41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8.png)
我理解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素养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
素质教育通过设置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和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高度素质的人才。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
素质教育通过创设创新教育环境、提供创新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时能够游刃有余。
最后,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具有高度素质的人应该不仅仅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更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素质教育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培养更多具有高度素质的人才。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73f20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7.png)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智慧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长期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不仅涉及到教育理论的探讨,更关乎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和实践。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首先,素质教育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而素质教育倡导在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通过学习、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
品德素养是人最基本的修养,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现代社会,道德虽然无法被考试分数所衡量,但每个人的品德修养却直接关系到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关系,对当今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素质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使其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再次,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学生在接受现有教育的同时,应该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不断探索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素质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通过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读书、实践等方式,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终身发展能力。
最后,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仅注重学生成绩,更要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和个性发展。
学校应该创设多元化的环境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机会和平台。
作为家长,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作为家长,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ab7c7b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8.png)
作为家长,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素质教育:家长心中的明灯学科教育,如今已成为家长们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如何将其真正落实到孩子身上,却困扰着许多家长。
站在教育专家的角度,我想说,理解全面素质教育,并非仅仅掌握一些抽象的理论,而是要将它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具体行为。
一、明白素质教育的核心:超越知识的“全人”培养学科教育绝不仅停留在知识强行灌输层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孩子的个性和潜能,鼓励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最终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完整的人”。
二、从“学科成绩”到“综合素质”:理解全面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科成绩为主,而素质教育则更注重实际综合素质的评价。
它考察孩子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通过日常表现、项目实践、作品展示等进行评估。
三、从“被动技能学习”到“主动地探索”:再理解素质教育的学习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
它倡导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从“应试教育”到“终身学习”:明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只为应试而学习。
它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家长该如何努力践行素质教育:从家庭教育着手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热情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孩子提供安全、信任和包容的环境。
2. 引导孩子自主学习:鼓励孩子泛读、探究、实践,重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
3. 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和鼓励孩子质疑、思考、分析,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
4. 重视孩子的情感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浅谈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浅谈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23a7e1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2.png)
浅谈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道德素质培养。
我深信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注重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
而素质教育则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知识,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在当今社会,人才不仅仅需要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要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课外兴趣班等方式,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潜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教育的初级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素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10篇学习啦
![关于素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10篇学习啦](https://img.taocdn.com/s3/m/7ce872c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d.png)
关于素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10篇关于素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10篇时间:2023-01-26 15:25:20 小洁4592由分享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既然这样,那么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素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10篇,供大家参考。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一):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下面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如平等教育观、新型师生观、科学人才观、新型质量观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
如果没有新观念新思想的改变,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各种落后观念指导现代教学,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用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现代社会,信息更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素质教育的各种教学改革实践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在教学工作中要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和传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中有关生命科学、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科学教育理论,不断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只注重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潜力的培养,造就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潜力的道路上来。
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参照模板]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参照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c7ad6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3.png)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参照模板]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面向全人的教育瑞士心理学家,“情结”创始人荣格说过一句话:“欲先做个好人,不如先做一个完整的人。
”面向全人的教育,就是需要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源。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当中,让受教育者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友善、学会共处、学会和睦、学会分享、学会交往、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担当。
因为,宽容能让受教育者的人生更加从容,让受教育者的行为更加洒脱。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面向公平的教育教育要发展,教育需要公平,教育需要均衡,教育需要优质。
公平的教育对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养和人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素质教育,不是作为胜利者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作为同行者尽释前嫌的理解。
落实素质教育,体现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全社会关注每一个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鲜活的生命个体。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一代伟人邓小平对教育提出了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体现了党的领导人对教育的高瞻远瞩。
Education is no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 i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in the rain.(教育不是等待着暴风雨过境,而是要学会在风雨中尽情舞蹈)。
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就是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你陪我成长,我为你改变。
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就是教育者要培养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分享、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面向教师的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之所以要说素质教育是面向教师的教育,这是因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落实者和践行者。
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87daa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1.png)
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现代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育重视学生的认知素质,即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基础知识。
而素质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有所掌握,更要求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积极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和实践能力。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有所作为。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能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能否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平台。
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实践素质教育,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aa9fac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5.png)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竞争的能力。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通过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这对于培养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
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非常重要。
另外,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能力。
传统的教育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
而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样,全面的发展也包括身心健康、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进一步地,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而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素质教育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在素质教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色都非常重要。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环境,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国民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国民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a8cc4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9.png)
第1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国民素质教育的实践,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国民素质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素质教育正是通过提高国民素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有力保障。
3. 增强国家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
高素质的国民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二、素质教育实践中的体会1. 强化德育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 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实现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减少课程总量,增加选修课程;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39da6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8.png)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品德、智慧、体魄、美感等方面的培养。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素质教育进行思考。
首先,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心浮躁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何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健康心理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单一的知识面对社会的需求已经不再足够,更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再次,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关怀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身心素质。
最后,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
审美情感是人文素质的重要方面,具有丰富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美感修养。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综合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和审美情感培养等方面,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希望各级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86dab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2.png)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1. 定义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人全面发展,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
在中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发展为健康活力、思维开阔、情感丰富、品德高尚、有良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素质教育的意义中学阶段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时期,而素质教育则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无论从个人、社会还是国家的层面来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包括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体质健康等方面的素质,使得学生能够成为充满爱心和创造力的优秀公民。
其次,素质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发展。
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服务,综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让学生越来越懂得如何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工作,促进个人的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人才的培养。
由于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在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和竞争条件下,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3.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阶段性教育和跨学科教育。
阶段性教育是指通过“有针对性”和“有时序性”地开展各种特色主题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大力推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跨学科教育是指开展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生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英语教育等跨学科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学科内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探索开展素质教育还需要具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3.1. 导师制度为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应该设立“导师制度”和教育辅导机构,为学生量身定做提升素质的方案,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选择。
3.2. 身心健康教育中学生应该注重身心健康教育,为此可以开展呼吸训练、瑜伽、冥想、戏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自信、毅力,提高学生抵御压力的能力。
3.3.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中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的心得总结
![素质教育的心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6c1d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4.png)
素质教育的心得总结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和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在参与素质教育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许多心得,以下将就这些心得进行总结。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核心价值观。
在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人的自我价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理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各门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广博知识储备和学科交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开展批判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复杂的问题和情境。
最后,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能力。
通过开展体育运动、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通过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和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
![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74b68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c.png)
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学校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近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但其详细内涵及如何实施却存在着诸多误解和偏差。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让其更清晰地展露出其本质和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及核心价值全面素质教育不是与应试教育完全相互对立,而是指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
它关注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潜能挖掘和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而非仅仅追求考试成绩。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养是基础,能力是目标。
素质教育看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包括道德品质、智力水平、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主动学习,多元发展:素质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并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和技能。
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和鼓励他们参与多元化发展。
终身学习,社会适应:素质教育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并积极融入社会建设。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崇尚跨学科融合和综合实践,打破学科界限,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
教学改革:转变以教师教授学生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评价体系改革: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而非仅仅依赖单一的考试成绩。
教育环境营造: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综合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应试教育的惯性:30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思维根深蒂固,部分学校和教师尚未完全转变观念,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不够到位。
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资源差距,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公平实施。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01fee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5.png)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以发展学生的素质为重点,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按照国家规定的学习要求,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的培养,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以生活、工作、思想素质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让学生善于分析、思考、发现、探索等社会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充实的阅历、科学的方法、有效的能力去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二、素质教肯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素养德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创新”作为学习的主题,实现了以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社会性格、社会能力等,以及相关思想素养、本领、思维、角色及职业生涯的发展,从而为学生争取一个社会中的有立足之地,以及在未来的工作或生活中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一)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二)在教学实践中,以课堂实践为主,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最大发挥;(三)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作为一个实际的内容,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四)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并以情感交流为依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六)普及就业动态及相关的就业技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引导。
四、素质教育的看法我认为,素质教育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素质,而且也是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精神素质和品德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都获得更大的空间。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a7b822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1.png)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素质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品德、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等方面,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此外,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有一定的自主性,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最后,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价学生。
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导致了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
而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等多方面。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综上所述,我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化发展、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多元化评价等方面。
只有通过素质教育的实践,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全面发展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胡道静
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了,笔者也曾很狂妄的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尝试了上十年,最终头破血流的败下阵来,由于不甘心,这里还是谈谈自己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望各位同行给予斧正!
第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 那就是说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是长远之计,不能急功近利,它符合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些基本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智育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者个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而不是别人强加他要学什么,要会什么;素质教育含义里面的素质内涵应该是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会对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能一成不变。
第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不同
在这里,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要考试,考试仍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评价机制,只不过不能过度依赖于这种评价机制。
所以我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以下不同:
1、评价标准不同。
应试教育把分数、成绩、升学率作为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尺度。
而素质教育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评价标准,所以尺度不是唯一,评价标准不在唯一,考试只是其中一个评价尺度。
2、教育的对象不同。
由于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决定了应试教育只重视优秀的学生,即那些能考高分的尖子生,而不关注或者说不关心绝大多数学生。
而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所以会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育,根据他们的不同点进行因材施教!
3、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同。
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决定了应试教育的教育内容是考什么教什么,或者说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则随便讲讲或者干脆不讲,高考不考的学科甚至可以不开设。
为了让学生考高分,搞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无所不用其极,让学生拼的是时间。
而素质教育的内容一切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所以教育内容多样化,更加丰富全面。
方法则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教育的影响不同。
应试教育的确培养了大批的高分
人才,但危害是巨大的,它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的发展,不能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而素质教育则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第三: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我们可以从应试教育的影响来看,应试教育注重高分,而忽视德育、心理教育等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全是合格的国民,北大学生跳楼自杀、马加爵变成了杀人恶魔等等,不可细数,而这些往往都是由于我们基础教育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教育,没有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造成的。
2、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
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
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培养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
现在的国际竞争以经济为基础,科学技术为先导,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教育的发展状况。
21世界科技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适应新的挑战,必须搞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
如何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素质更高的学生?只有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第四、素质教育的误区
1、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根本对立的。
笔者以为,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起来,能形成双赢的局面。
搞素质教育,不能放弃考试这个评价机制,一个人的素质到底如何,必须要有个评价机制,而考试是一个很公正的评价机制,只要我们在如何考上下功夫,让考试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就变得适得其所,应试也就有了合理性。
2、学的技术越多就是素质越高。
现在很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让孩子在假期进这个培训班那个兴趣班特长班,学什么画画、音乐、乐器、跆拳道、舞蹈等等,以为这就是在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根本不在乎孩子是否感兴趣,有没有这方面潜质,在家长的这些强制性约束下,孩子真正的兴趣没有培养出来,反而被消磨。
所以家庭教育一定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不是会画个什么拉个什么就是有素质。
3、素质教育关键在学校在教师。
这是一个灾难性的误区,“5+2=0”很能反映出这个误区的灾难性所在,素质教育应是全社会的事,教育如果少了家庭的支持,少了社会的配合根本无从谈起,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素质教育的春天才会到来。
4、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一天好玩,会玩,没有负担。
玩,游戏,的确能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素质教育应该是促进学生各方面
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也不能少了继承人类文明积淀的人文素养。
因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时候,仍然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努力提升文化素养,要不真成了跨掉的一代了。
5、过分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事,而当前整个社会好象有种误区就是搞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教师去引导学生,学生是配合。
其实在搞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如果失去了学生的主动性,那样的素质教育是失败的。
第五、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阻力?我们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在社会广泛关注的情况下,为什么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么艰难呢?我是这么理解的。
1、观念没有改变。
推行素质教育,国民不会反对。
但问题在于老百姓对素质教育的不了解。
他们习惯了应试教育,习惯了高考这种模式。
而对素质教育来说,他们接触的少,推行素质教育,他们的孩子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推行素质教育就必然会摈弃应试教育,老百姓很难一下子接受,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公平性问题。
只要社会存在竞争和压力,人们就会考虑到公平性问题。
推行素质教育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是回归。
而现有的教育模式主流却是应试教育。
要回归,必然要变动,即使不是改革,也必然要涉
及很多人的利益。
我想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了另一种公平,但带来了另一种不公平。
素质教育关注所有学生,不能把尖子生与差生区别看待,这是一种公平,而且是很大一种进步。
但也带来了另一种不公平:那就是城乡学生的差距。
你不得不承认在一些乡村学校没有电脑,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图书馆,没有体育馆,没有实验室,他们靠的是老师手把手的教,他们强行的硬记下来。
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高考上。
在城乡差距如此之大的前提下,推行素质教育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难怪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双休回到家里不在学校读书,开始担忧,他们担忧的是自己的子女竞争不过城市的孩子。
3、评价机制和社会的竞争机制问题。
要想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先制定出一个评价机制,这个评价机制要涉及对学校对教师,还要涉及到对学生,而这个机制还一定要体现公平性,然而到目前为止,讲了二十年的素质教育仍制定不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难怪会很难推行。
社会竞争机制的不合理,很多有特长,有素质的人也许考不出高分,但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企业和单位会录用呢?一个学生数学天赋很好,但其他学科不行,大学会不会破格录取呢?录取的只是少数。
一个单位招聘员工,有素质的高中生和一个平庸的大学生,他会聘用谁呢?
对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我只能是提提意见。
1、改变观念。
只有当全社会的人都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优点,素质教育才能大力推行。
为此有必要进行一次全社会的教育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思想,方能迎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2、加快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
3、加强落实力度,加强监督力度。
对违规学校,“纳投名状,必杀之。
”落实是关键。
4、减少城乡教师的工资待遇间的差距,教育教学环境间的差距。
如果乡村教师的工资与城市的工资差距太大,工作环境差距太大,乡村学校又怎能挽留住素质高水平高的教师呢,又怎么能推动全社会的素质教育呢?
以上只是个人的肤浅看法,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正。
素质教育任重,但望道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