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第9章要点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 现代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依法行政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2. 行政(管理)的三个特征:(1)执行性。

(2)政治性。

(3)权威性。

3. 行政管理学的涵义和特点: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也叫“公共行政学”,亦简称“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的特点:a、政治性和社会性。

b、综合性与独立性。

c、应用性和理论性。

d、权变性和规范性。

4.威尔逊是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代表作《行政研究》,主张行政与政治分离,首次提出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标志行政学的诞生。

法约尔是法国的管理学家和工程师,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

史坦因——最早提出“行政学”概念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第二章行政环境1. 高斯: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

他于1936年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1947年,发表了《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强调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2. 里格斯:他于1957年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一文,提出了生态模式的概念,提出“农业型行政模式”和“工业型行政模式”的概念,有人批评他忽略了农业型与工业型的中间型,于是他又提出了“过渡型行政模式”的概念。

于1961年发表《生态行政学》。

里格斯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行政模式:①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②衍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③棱柱型的过渡行政模式3. 行政环境的基本含义: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第⼀篇总论第⼀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名词:管理、权变管理理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法实现的⽬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权变管理理论其核⼼是⼒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 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的管理模式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把环境对管理的作⽤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知识点:1、管理的本质2、管理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 创新贯穿于各个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管理者的⾓⾊(分类)与技能,决策⾓⾊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种⾓⾊,这⼗种⾓⾊可被归⼊三⼤类:⼈际⾓⾊、信息⾓⾊和决策⾓⾊管理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载体:组织职能: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对象:⼀切可以调⽤的资源⼈际⾓⾊⼈际⾓⾊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际⾓⾊是代表⼈⾓⾊、领导者⾓⾊和联络者⾓⾊。

信息⾓⾊在信息⾓⾊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起⼯作的⼈具有⾜够的信息。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决策⾓⾊在决策⾓⾊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如果信息不⽤于决策,就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案的实施。

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 ,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具的能⼒⼈际技能:成功地与别⼈打交道并与别⼈沟通的能⼒概念技能:产⽣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4、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的劳动分⼯观点和经济⼈观点 ? 劳动分⼯观点——原因使劳动者专门从事⼀种单纯的操作,从⽽提⾼熟练程度、增进技能减少劳动者的⼯作转换,节约通常由⼀种⼯作转到另⼀种⼯作所损失的时间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集中在⼀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较⽅便的⼯作⽅法,促进⼯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斯密的另⼀个贡献是他的经济⼈观点。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概述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及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一)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行政的三种含义: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的特点。

(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行政管理学的定义。

(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范围。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威尔逊的《行政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20世纪30——40年代中国行政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节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一)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规范方法、经验方法(即实证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实践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一)行政(二)行政管理(三)行政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四)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阶段(五)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六)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四、考核要求(一)行政1.识记:行政的三种含义。

2.领会:(1)行政与政治的关系;(2)行政与管理的关系。

(二)行政管理1.识记:(1)行政管理的含义;(2)行政管理的三个特征。

2.领会: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三)行政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1.识记:(1)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2)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本质特征;(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昊远教育培训中心《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 (1)

昊远教育培训中心《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 (1)

行政管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1.行政管理学最早诞生于美国。

2.1887年威尔逊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被公认为行政学研究先河的先驱者。

3.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一书,创立“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他被称为“行政学之父”。

4.1926年怀特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视为行政学正式问世的标志(即标志着行政学科的基本形成)。

5.行政管理学发展趋势:研究领域拓宽和加深;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结合实际;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和交流扩大。

6.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和省、市、县、乡(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7.我国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8.行政管理学特性:阶级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独立性和综合性(广泛性)的统一。

9.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引进中国。

10.行政管理的二重性:一般性、科学性与特殊性、阶级性(政治性)。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行政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2.“管理就是服务”,行政管理的最大特性在于公共性,为人民服务是行政管理的终极目标。

13.行政管理活动属于:执行性活动。

14.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现代管理时期。

15.西方行政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行政学成长阶段,也称为行为科学时期。

16.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入的市场化方法包括:委托——代理、伙伴协作、绩效评定、合同承包。

17.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18.《行政研究》对行政学发展的突出贡献有:(1)提出了从行政学角度来研究政府;(2)开创了行政学研究之先河;(3)研究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与区别。

19.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中将行政学研究归纳为四个部分: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20.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

2015.9.7.13年7月《行政管理学》(本科)补修课(网考复习)(闭卷)—多项选择题

2015.9.7.13年7月《行政管理学》(本科)补修课(网考复习)(闭卷)—多项选择题

《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本科)补修课网考复习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32分)第一章绪论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三种权力。

A.立法B.监察C.行政D.考试E.司法2.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观点的公共行政学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B.古德诺C.泰勒D.威尔逊E.韦伯3.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

A.西蒙B.怀特C.汤姆森D.孟德斯鸠E.斯密斯堡4.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

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人际关系时期D.动态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5.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A.韦伯B.法约尔C.威尔逊D.古德诺E.泰勒6.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完成的。

A.怀特B.魏劳毕C.泰勒D.韦伯E.费富纳7.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有人称之为()。

A.动态行政学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行为科学时期D.Y理论时期E.X理论时期8.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9.公共行政的特点是()。

A.公共性B.民主性与公平性C.政治性与法制性D.系统性E.高效性10.公共行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B.是对国家的治理C.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E.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ACE 2.BD 3.ABCE 4.ABE 5.CD 6.ABE 7.ACD 8.ABCDE 9.ABCE 10.ABCDE第二章行政环境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

金太军《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行政监督

金太军《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行政监督
人民群众等。 (2)行政监督的客体具有特殊性 行政监督的客体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对
行政相对人产生直接或间接法律效力的行为,要把行政行为与非行政行为严格区分开来,要 把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与非职务行为严格区分开来。
(3)行政监督的内容具有全面性 行政监督的内容包括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 ①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监督,是指对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采取行 政措施等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法律和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的要求。 ②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法律上一般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行政行为中必然包含 着行政机关一定的主观性,而这样的主观性就是一个合理性的问题。
范围和监督程序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建立各行政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并对监督主体 的义务、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4)要切实采取措施保障行政监督主体依法高效地展开监督工作 只有具备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给予行政监督主体一定的保障,才可以留住那些立志 于为行政监督工作作出奉献的人,另一方面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行政监督工作当中来。
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 (2)要强化对行政领导的监督 领导骄傲自满,做起事来也难免独断专行。要使下级行政机关或下属敢于监督、愿意监
督,关键一点就是要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民主监督意识。 (3)要对派出机构进行监督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公安、税务、工商等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经上级机关
批准,派出驻乡、镇的机构,但从消极意义上看,此类机构存在着大量权力滥用的情况,因 此对此类机构的监督也非常必要。
金太军《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课后习题详解
(4)要强化平行机关的监督 平行机关的监督是较为薄弱的一环。不同部门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受影响,常常形 成默契,平行监督就弱化了。

《行政管理学》教案(第八章----第十章)

《行政管理学》教案(第八章----第十章)

《行政管理学》教案(第八章———-第十章)第八章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概述1.决策:指人们为实现比较重要的目标而进行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2.行政决策: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3.行政决策的特点:(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2)行政决策的结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行政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4]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非营利性.4.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2)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5.行政决策的类型:(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的不同地位: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2)依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人数和权力分配情况: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3)依据行政决策涉及的不同内容:业务管理决策和自身管理决策。

(4)依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5)依据行政决策有无先例可循:例行性决策和非例行性决策.(6)依据行政决策是否采用科学方法并严格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7)依据行政决策的思维模式: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

(8)依据行政决策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可靠性: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9)依据行政决策所要达到目标的多寡: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0)依据行政决策之间的先后关系和内在联系: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与程序1.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1)信息准全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2)科学预测原则。

预测是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的预见和推测。

(3)系统分析原则.(4)对比择优原则。

(5)程序适当原则。

程序是当时保证行政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

(6)切实可行原则。

(7)大胆创新原则。

(8)动态调整原则.(9)民主参与原则。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第九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9.1 本章要点■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及阶段任务■政策分析方法9.2 重难点导学一、公共政策的含义1.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政府、执政党或其他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当下的社会需求,制定并执行的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包括法律、法规等)。

是政策主体对社会价值的一种权威性分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对政策的创立、政策执行、政策调整、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止等若干环节。

2.公共政策的性质与分类公共政策是政府施展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属于一种公共物品。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西奥多·罗维(Theodore J. Lowi)于1960年代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将公共政策分为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

后来美国政治学学者罗伯特·索尔兹伯里(Robert Salisbury)又在罗维的理论基础上补充了一项自我管制性政策。

二、政策过程(见图9-1)图9-1 政策过程图1.政策议程建立(1)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问题是指那些引发部分或全部公民需求或不满的条件和状况,而这些公民追求的是状况的改善或矫正。

成为政策问题的问题都必须具备一定范围和强度的影响力。

案例美国每年进行的大约2000万人次的标准化考试中出现了一些种族及性别歧视问题,80年代后期,这一问题被置于一些州的立法议程当中。

在宾夕法尼亚州,这一假设为分析家们所质疑。

他们综合分析并系统评估了与考试有利害关系者有关考试偏见的调查结果之后,重新解释了这个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与白人学生在考试分数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并不构成考试偏见问题,它只是少数民族学生与白人学生之间教育机会持续性严重不平等的一个指标器。

政策建议:继续使用标准化考试方式,同时注重减少明显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

(2)建立议程的途径①外在发动型。

常由政府以外的社会团体或公众提出,首先成为公众议程,引起广泛讨论或较大反响,然后以社会舆论或建议的方式被政府采纳,从而进入正式的政府议程。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行政管理能力。

本课程以夏书章教授的《行政管理学》教材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行政管理学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 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3. 了解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和改革。

4. 提高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行政管理学导论1. 行政与行政管理2.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4.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与地位第二章行政组织1. 组织与行政组织2. 行政组织的类型与结构3. 行政组织的运作机制4. 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系统地讲授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全面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3.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加行政管理实践,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行政管理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行政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行政管理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六、第四章行政行为1.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2. 行政行为的种类与过程3.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有效性4. 行政行为的改进与创新七、第五章行政管理过程1. 行政决策2. 行政执行3. 行政监督4. 行政评估八、第六章行政伦理与行政责任1. 行政伦理的概念与内涵2. 行政伦理的原则与标准3. 行政责任的概念、类型与承担4. 行政伦理与行政责任在实践中的应用九、第七章公务员制度1. 公务员的概念与特征2. 公务员的分类与管理3. 公务员的考试、录用与培训4. 公务员的考核、激励与惩戒十、第八章行政法律制度1.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3. 行政行为的法律审查与监督4. 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十一、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1. 公共政策的概念与特征2. 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制定过程3. 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与技术4.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实施十二、第十章政府与市场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 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方式3. 我国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与发展4.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国际比较十三、第十一章政府与社会1.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2. 政府社会管理的内容与方法3. 我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4. 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国际经验十四、第十二章政府与企业1.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2. 政府对企业管理的手段与方法3. 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发展与改革4. 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国际案例十五、第十三章行政管理现代化1.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2.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与目标3. 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挑战4.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途径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五个章节。

《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绪论1.行政管理(P123)[2012年真题考过]行政管理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首先,行政管理是一种活动,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将立法和司法机构列入此内.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最后,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

依法进行,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必须以它的法定身份和地位、法定权力和程序进行活动。

有效包含两层含义,即有效性和效率.2.古典理论(P126)古典理论也称程序学派和制度学派。

20世纪初至30年代是这一学派的鼎盛时期,70年代又有过古典学派的复兴。

古典学派的研究出发点和目标是“效率和经济”,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着重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这些管理功能。

3.行为理论(P128)行为理论学派经历了一个从“人际关系"到人类行为科学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行政研究注重组织结构、组织程序以及行政管理原理的研究,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忽略了对于“团体人"的研究。

4.人类需要层次说(P128)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说”。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大类,按先后次序分别为:①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就无法生存。

②安全需要。

满足了生理需要,接着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如摆脱失业、生活有保障等。

③社交需要。

人活在世上,需要友情、爱情,彼此关心和照顾。

④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敬,例如,个人的成就和才干被人承认。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后,人们才会去追求高一级的需要.5。

X理论和Y理论(P128)20世纪60年代,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这是两种分别建立在对人性不同假设基础上的理论.X理论的人性假设是恶,认为人生来好逸恶劳;Y理论的人性假设是善,认为只要给予鼓励和机会,人们能负起责任,大多数人有一定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三)(第9—12章)第九章行政决策综合习题一、填空题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是政府和政府各种职能机关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它既可以是一个领导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他们都有法定职权和地位以及法律授权。

2.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和个人决策。

3.对行政决策权的合法性的监督一般由进行。

4.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5.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6.拟定决策方案分两个阶级,即粗拟阶段和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应变方案D.临时方案2.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A.临时方案B.积极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3.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B.积极方案C.临时方案D.追踪方案4.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A.信息支持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领导决策系统三、多项选择题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理性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E.直觉决策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集体决策B.经验决策C.理性决策D.个人决策E.直觉决策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程序性决策B.非程序性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直觉决策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集体决策B.经验决策C.理性决策D.个人决策E.科学决策5.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A.领导决策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E.行政评估系统6.决策方案一般有()。

A.积极方案B.临时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长期方案四、简答题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2.简述行政决策的作用。

行政管理学资料5(简答题)

行政管理学资料5(简答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本)专业补修课《行政管理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行政公共行政的特点有哪些答:行政,即公共行政,也称行政管理、公共管理。

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它的特点有: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3、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哲学研究方法;(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方法;(6)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1.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答: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组织文化的特征主要有: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果;9、控制程度。

2.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

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

(2)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4个重点:
1、 政府职能、社会保障制度概 念及其划分
2、 政府职能的特点 3、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政企分
开,真正地转变政府职能? 4、 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三章 行政体制
三个重点:
1、 行政体制、集权制、 层级制、分权制、议行合一 制等概念
2、 行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的特点和功 能
3、 行政体制的构成要素
七、在现代国家中,行政领导者以不 同的组织原则和方式、方法,组织并 形成了多种类型的领导体制,这些领 导体制,按照各机关参与最高决策事 务的人数,可划分为首长制和合议制; 按照机关内部各组成单位的职权性质 和工作范围,可分为层级制和机能制。
按照上下级组织享有决策权的大小, 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按照行政领 导是否统一,可分为完整制的分离制。 同时,这些类型在各国又有不同的称 谓和存在形态。如美国的总统制、英 国的内阁制、瑞士的委员会制,中国 的国务院制等。上述这些类型或形态 各有优劣利弊,对行政效率各自有积 极的影响作用。,也各有其消极制约 作用。
第一章 《行政环境》 重点四个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 (二)、行政环境的特点 (三)、行政环境的划分 (四)、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
的相互关系
(一)、行政环境概念
人们把围绕行政管理主体 或间接直接地作用于行政管理 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称之
为行政环境。
(二)、行政环境的特 点
1、多样性; 2、复杂性; 3、可变性; 4、互动性。
行政管理学
2021年7月24日星期六
本次导学讲三个问题
一、本课程实施意见 二、几点希望和要求 三、各章要点导学 (绪论与第一章)
3、教材框架
全书十五章: 绪论 第一章 行政环境 第二章 政府职能 第三章 行政体制 第四章 行政组织 第五章 行政领导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测习题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测习题

精心整理《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三)(第9—12章)第九章行政决策1234561(2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3.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B.积极方案C.临时方案D.追踪方案4.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A.信息支持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领导决策系统三、多项选择题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理性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E.直觉决策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3456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长期方案四、简答题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2.简述行政决策的作用。

3.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4.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包含的内容。

5.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包括的内容有哪些?6.信息支持系统主要由哪些机制组成?7.简述西蒙的决策程序四个阶段。

8.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9.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10.评估决策可以划分为哪几个步骤?11.评估决策时,应该评估哪些内容?12123.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

4.忠实于,使贯彻执行不走样,这是公共行政对行政执行环节的首要要求。

5.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6.是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

7.简单、紧急的执行活动比较适宜于用指挥。

8.层次高、范围广、时空等条件受到限制的执行活动比较适宜于用指挥。

9.根据控制的时序划分,有事先控制、和事后控制。

10.是行政控制过程的起点。

11.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12.行政控制过程大体上可分为确定控制标准、和纠正偏差三个相互衔接的步骤。

13.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个人观察、、口头汇报和。

1415161718123A.确定控制标准B.纠正偏差C.衡量成效D.行政指挥4.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

行政管理学资料(多项选择题)

行政管理学资料(多项选择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本)专业补修课《行政管理学》平时作业一三、多项选择题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 ( )三种权力。

A.立法 B.监察 C.行政C.考试 E.司法2、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型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3、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

A.政治制度 B.政党制度 C.阶级状况D.法律制度 E.政治文化4、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

A.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B.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C.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D.改善收入分配 E.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5、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 )。

A.民族自治原则 B.政治原则 C.有效管理原则D.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E.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平时作业二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 )。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 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 D.中介作用 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2、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减免税收 B.委托公共事务 C.辅导监督 D.补助 E.法律管制3、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 )。

A.政务类行政领导者 B.委任产生的领导者 C.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D.选任产生的领导者E.考任产生的领导者4、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德才兼备原则 B.知人善任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功绩原则 E.依法管理原则5、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 )。

A.参与政务 B.处理事务 C.搞好服务 D.进行决策 E.执行公务平时作业三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

行政管理学各章节复习题答案整理汇总

行政管理学各章节复习题答案整理汇总

第一章绪论1.彼得原理:彼得原理的公式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层级。

彼得原理的推论结果是:每个职位将由不能尽职的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

”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特征,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其中的部分精彩定律:华盛顿办事规律:一人做事敷衍了事;二人合作做事互相推诿;三人共事永无成事之日。

理发定律: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该理发了萧伯纳经济学家规律:如果所有的经济学家排圈坐,他们绝无可能达成一个共同的结论。

链条定律:链条与其最脆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长度,链条越长,脆弱的环节越多。

2.新公共行政: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的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

3.帕金森定律: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造成的。

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原理: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人,意志薄弱的人,耳朵不大灵光的人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

鸡毛蒜皮的事情则花费很多时间。

定律四: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

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

定律五: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

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行政管理学导论1.1 课程介绍理解行政管理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2 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行政与政治、行政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效率与公平、权力与责任、利益与服务的关系掌握行政环境、行政行为、行政伦理的基本概念1.3 行政管理体系了解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与职能探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公共政策、公共决策、公共服务的相关知识第二章:行政管理过程2.1 行政决策理解行政决策的重要性、原则和程序掌握决策模型、决策方法和相关技巧2.2 行政执行探讨行政执行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分析影响行政执行的因素和提高执行力的途径2.3 行政监督与评估理解行政监督的必要性、方式和内容掌握行政评估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行政效能第三章:行政组织与管理3.1 行政组织的类型与结构了解不同类型的行政组织及其特点掌握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和组织文化3.2 行政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探讨行政人员选拔、培训、激励和考核的方法分析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组织冲突3.3 行政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理解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过程和策略探讨行政组织发展趋势,适应时代需求第四章:公共政策分析4.1 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理解公共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目标掌握公共政策的类型和制定过程4.2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学习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探讨利益相关者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4.3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分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与角色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第五章:行政伦理与法治5.1 行政伦理的含义与价值理解行政伦理的概念、原则和标准探讨行政伦理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5.2 行政伦理冲突与解决途径分析行政人员在面临伦理冲突时的困境掌握行政伦理决策的方法和技巧5.3 行政法治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理解行政法治的概念、原则和制度探讨行政法治对行政管理的意义与挑战掌握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第六章:公共资源管理与行政决策6.1 公共资源管理概述理解公共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公共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原则6.2 财政管理与行政决策探讨财政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财政政策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6.3 公共投资与行政决策学习公共投资决策的理论基础探讨影响公共投资决策的因素和程序第七章:行政沟通与协调7.1 行政沟通概述理解行政沟通的概念、类型和作用掌握行政沟通的技巧与方法7.2 行政协调的意义与实践探讨行政协调的含义、原则和目标分析行政协调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7.3 跨部门协调与协作学习跨部门协调的挑战和策略探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作的方式与途径第八章:行政改革与发展8.1 行政改革的原因与动力分析行政改革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理解行政改革的目标和原则8.2 行政改革的内容与策略探讨行政组织、行政职能、行政流程等方面的改革掌握行政改革规划和实施的方法和技巧8.3 行政发展趋势与挑战学习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行政发展的趋势分析行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第九章:行政监督与法治9.1 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类型理解行政监督的概念、功能和目标掌握行政监督的类型和主要内容9.2 行政监督体系与法治探讨行政监督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理解行政监督在法治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9.3 行政问责与政府信任建设学习行政问责制度的原则和程序探讨行政问责对政府信任建设的影响和作用第十章:行政管理案例分析10.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理解案例分析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案例选择、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10.2 经典行政管理案例解析10.3 案例讨论与启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如何将案例分析应用于实际行政管理工作中,提高行政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行政管理方法(用什么工具管?之一,方法)第一节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一、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与特点(一)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即广义的行政方法)所谓行政管理方法,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

(二)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1、实践性。

从实践中摸索出来,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检验。

2、针对性。

某种特定的方法往往是解决某一类行政问题的重要手段。

3、系统性。

一整套有效的方法。

4、技术性。

不断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原理于其中。

二、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1、行政管理方法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

2、行政管理方法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

3、行政管理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第二节行政管理方法的基本内容(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为方法)一、行政方法(狭义的行政方法,即行政指令方法)(一)行政方法的含义所谓行政方法(狭义的),又称行政指令方法,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制度、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二)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1.强制性;2.权威性;3.层次性;4.具体性;5.无偿性。

(三)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1、行政方法是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运用行政方法。

3、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

(四)行政方法的利弊分析1、好处:(1)能使国家政策、法律和上级意图快速向下贯彻,有利于行政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

(2)上级可以针对下级的工作情况,及时、灵活地发出指令,使行政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尤其是对突发事件。

2、弊端:(1)长期依赖行政方法,容易压抑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下级对上级的过分依赖。

(2)过分依赖行政方法,容易造成领导者个人专断,不利于参与式民主管理。

(3)行政指令以垂直方向传达,传达过程中容易忽略横向的协调,有可能造成条块之间的矛盾,反过来制约行政系统的高度统一。

(五)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1、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

2、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

3、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

二、经济方法(一)经济方法的含义所谓经济方法,就是指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

经济杠杆是指以价格、利润、税收、信贷、工资、奖金等经济范畴为支点,把某个单位或某个人的物质利益与其劳动成果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调节工具。

(二)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方法的作用1、调节和影响所管辖的社会组织活动和行政组织自身的活动,改变组织要素的组合方式,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管理的发展。

2、影响社会公民和行政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其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三)经济方法的特点:1.利益性;2.有偿性;3.平等性;4.间接性。

(四)经济方法的利弊分析1、好处: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方法实施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自主性。

同时,由于经济方法触动的是人们最敏感的神经,人们必然会作出迅速反应,按行政机关发出的信号行动,因此,效果较为显著。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行政机关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制和管理。

2、弊端:经济方法仅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前提,因而作用范围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或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方面。

因此,靠这种方法不能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一切问题。

同时,这种方法强调以物质利益为核心,掌握运用不当会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产生副作用。

(五)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1、适度原则。

2、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

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法律方法(一)法律方法的含义所谓法律方法,就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

法律手段是指行政法律规范及其国家法律法令。

(二)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的实质通过法律法规的实施,把统治阶级的意志转化为社会公众的普遍行动,用法律法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调整人们的社会行为,使各种社会关系有利于行政目标的实现、社会公众的行为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法律方法的特点:1.权威性;2.强制性;3.规范性;4.稳定性。

(四)法律方法的利弊分析1、好处:(1)能够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

(2)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

(3)能够增加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促进行政法制建设。

2、弊端:(1)缺乏弹性,不够灵活。

(2)容易导致人们思想僵化,使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受到抑制。

(3)无法解决思想意识问题。

(五)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1、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

2、法制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法治与心治相结合的原则。

四、行为方法(一)行为方法的含义行为方法属于行为科学的方法,行为方法中最主要的是行为激励方法。

所谓行为激励方法,就是指通过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使人们的行为动机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反应。

(二)国外的行为激励理论1、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动机因素。

2、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之心理过程。

3、“强化”激励理论:着眼于行为结果的研究。

4、综合激励理论:全面反映人在激励中的心理过程。

(三)行为激励的方式:目标激励、奖励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1、目标激励: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正当需求,设置一定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作为人们对未来的期望,鼓励人们去追求、进取。

2、奖励激励:通过奖励或惩罚手段来诱发人们的动机,激励人们积极性的方法。

3、竞争激励:将优胜劣汰原则引进行政工作,使行政工作具有某种集体化的自觉机制。

4、反激励:从反面进行激励的方法,它设置一种强烈的危机情景,使行为者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内压,以取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第三节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一)电子政务的概念1、含义严格意义讲,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因特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的三个基本条件(1)电子政务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

(2)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

(3)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二)电子政务的特点1、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2、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

3、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4、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规范。

二、电子政务的产生的原因1、政府转型的背景。

2、因特网的发展。

3、电子商务的驱动。

4、全球化的竞争。

5、大公司的驱动。

6、领导人的政治意志。

三、电子政务的内容及其功能(一)电子政务的内容:政府间、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公民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

包括:(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2)电子公文系统;(3)电子司法档案系统;(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5)电子办公系统;(6)电子培训系统;(7)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主要包括:(1)电子采购与招标;(2)电子税务;(3)电子证照办理;(4)信息咨询服务;(5)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

包括:(1)教育培训服务;(2)就业服务;(3)电子医疗服务;(4)社会保险网络服务;(5)公民信息服务;(6)交通管理服务;(7)公民电子税务;(8)电子证件服务。

(二)电子政务的功能(或作用)1、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实行电子商务,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

3、实行电子商务,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

4、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趋势(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初期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两个阶段1、初期缓慢发展阶段,表现在两个方面:(1)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办公自动化(OA)工程为主要内容。

(2)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为主要内容。

2、近几年快速发展阶段,表现在两个方面:(1)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是核心内容之一。

(2)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加强政府有效监管能力,其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然后是积极开展服务。

五、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1、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

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

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