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现状、原因 、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状、原因及解决措施研究

课程:学校社会工作

姓名:xxxx

学号:xxx

专业:xxxxxxxxx

任课老师:xxxxx

摘要:辍学是指中途停止上学,指学生没有完成规定学业发生的中途退学行为辍是指中途停止,废止。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在校生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极大的阻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其辍学现象更加严重,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首先,高辍学率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享受教育条件不均衡引起的,又是学生学习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典型表现,从而直接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其次,辍学率一旦升高,教育成本也会跟着上升,教育资源也会遭到极大的的浪费,更加谈不上教育收益了,教育产出率也会每况愈下;再次,高辍学率的产生,使大量中途辍学的学生流入社会,他们不学无术,整日游手好闲,使社会主义民主化及法制化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直接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更为严重的是,高辍学率长期存在,家长对于子女应该接受教育的基本常识将会更加淡化,而且会使《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把不执行教育义务、忽视青少年正常成长视为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这样一来,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得不到一个相对的制约条件,长期发展下去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关键词:辍学农村初中生现状原因对策

正文:

一、现状分析:

我国辍学率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辍学率的变化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存在怎样的关系?就这些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教育报发表华东师范大学

文新华教授的研究报告,并采访了上海教科院原院长胡瑞文,力求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客观反映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我国义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公平始终受到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也会引发不同的声音。我们认为,人们关心义务教育尤其关心农村义务教育,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但必须指出,这不仅关系到对21世纪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评价,而且事关义务教育政策的未来重要走向,有必要认真对待和科学分析。

其一,2006年—2010年,小学辍学率处于0.39%—0.51%之间,大大低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水平,而不是如一些人士所称的“与1997年、1998年、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更不是如一些人士所渲染的“小学辍学率出现大幅回升。”

其二,2006年—2010年期间的小学辍学率要高于2001年(0.24%)、2002年(0.29%)和2003年(0.23%)的水平。这是因为在本世纪初期,国家对尚未完成“两基”的地区加大工作力度,辍学现象得到较为有力的预防和制止。

其三,2006年以来,小学辍学率大多处于0.4%以上,虽然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低的比率和了不起的成就,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基数大,所以辍学人数的绝对数仍然不小。这说明预防和制止辍学必须始终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1]辍学潮正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和部分城镇愈演愈烈。潮涌之下,被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个中学生的命运,这些过早离开学校,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劳动力,正在用他们流动的轨迹,传达出被扭曲但却意味深长的信号。

2

辍学并非新鲜话题,但近几年出现的辍学率大幅上升值得警醒。根据审计署2013年公布的数据,在调查涉及的1155所学校里,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

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事实上这期间辍学率增加了1.6倍。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组织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也发现了辍学率上升的迹象。该项目自2009年跟踪调查西部4627名初一学生和3175名初二学生发现,贫困、中等收入和较高收入家庭的初一样本学生的辍学率分别为6.8%、5.8%和4.3%。到了初二年级,辍学率分别增加到12.5%、7.7%和5.0%。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去年年底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所做的报告表明,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率较高,有的地区超过10%。[2]

二、原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

造成农村初中生厌学直至缀学的客观原因中,教育的失败占非常重要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水平低

农村不少学校还没有真正的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来,使用比较全的评估机制,而是单纯以文化课或者主要学科的考试成绩评价老师,从而导致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受到“特殊待遇”,得不到公平的学习机会和应有的权利,倍受师生的冷落和岐视,即使部分学生有特长也无法得到发挥,日积月累,就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越来越讨厌学习,一致很反感学校和学习这两个字眼,锡学也就只能是最终的结果了。

2.教学水平低

调查发现:有60%以上的缀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不满,教学方法不适应,那种面向优等生或大部分学生“一刀切”的教法,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只关注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知之甚少,老师引导学生的只是一味的死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3.管理水平低

有的学校上瞒上级部门,下瞒学生家长,根本没有真正的贯彻让学生开心快乐学习的学校管理方针。要么管得特别松,任其发展,要么强求学生,按照学校的“规定”,许多学生被逼的出现了缀学倾向。而且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少老师还非常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学生往往是“朽木”,是“害群之马”。

4.装备水平低

一方面,教室不够,学生又太多,由此引发老师辅导很难跟上,造成摄学。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不足,教学实验、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不配套,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该镇初二有一名女学生,她辍学的原因是因为老师瞧不起她,学生都歧视她,觉得学校缺少温暖,根本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最终缀学。

(二)社会原因

1.防止学生缀学的法律缺少实施细则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个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强制干涉和破坏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这是国家规定的。虽然《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确实提到社会、学校、家长必须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当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缀学时,法律并没有规定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3]

2.社会不良风气的侵烛

我国农村地区前些年由于经济落后、人们的思想跟不上等原因,中学生的入学率普遍很低,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给农村的中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诱惑。由于他们年龄还很小,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健全,见到新鲜事物很好奇,因此特别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因素所影响,从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后职能放弃学业,学生的兴趣转为社会的不良活动后,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三)家庭原因

1.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教育观的影响:

学生家长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法律意识淡薄;父母离异或病故,造成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