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不全)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101.要,读音一:yào(1)形容词①主要,重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狱中杂记》)——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②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冯婉贞》)——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可谓要言不烦也。
(《世说新语·言语》)——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①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察今》)——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治平篇》)——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读音二:yāo(1)名词,通“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墨子·兼爱中》)——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①通“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狱中杂记》)——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
③相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虽然曾与府吏相约,但和他见面的机会永远没有了。
102.宜,yí(1)动词,应该,应当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您捉拿曹操(的时机),应该就在今天。
(2)形容词,适宜,合适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察今》)——社会变了,时代变了,改变先王的法令制度也是适合的了。
103.遗,读音一:yí(1)名词,遗失的东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晚上不用关门睡觉,路上掉了东西也不会有人捡走据为己有。
(2)动词①遗失,丢失。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乐羊子妻》)——乐羊子曾经在走路时捡到了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
②遗留此三者,吾遗恨也。
高中文言文120实词例句翻译

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120个文言实词的出处和例句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及译文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_后附课本例句及翻译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推导提示★成语助记■)一、爱二、安三、被四、倍五、本六、鄙七、兵八、病九、察十、朝十一、曾十二、乘十三、诚十四、除十五、辞十六、从十七、殆十八、当十九、道二十、得二一、度二二、非二三、复二四、负三十、国二五、盖二六、故二七、固二八、顾二九、归三一、过三二、何三三、恨三四、胡三五、患三六、或三七、疾三八、及三九、即四○、既四一、假四二、间四三、见四四、解四五、就四六、举四七、绝四八、堪四九、克五○、类五一、怜五二、弥五三、莫五四、乃五五、内五六、期五七、奇五八、迁五九、请六○、穷六一、去六二、劝六三、却六四、如六五、若六六、善六七、少六八、涉六九、胜七○、识七一、使七二、是七三、适七四、书七五、孰七六、属七七、数七八、率七九、说八○、私八一、素八二、汤八三、涕八四、徒八五、亡八六、王八七、望八八、恶八九、微九○、悉九一、相九二、谢九三、信九四、兴九五、行九六、幸九七、修九八、徐九九、许一○○、阳一○一、要一○二、宜一○三、遗一○四、贻一○五、易一○六、阴一○七、右一○八、再一○九、造一一○、知一一一、致一一二、质一一三、治一一四诸一一五、贼一一六、一一七、卒一一八、走一一九、左一二○、坐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学生练例句有翻译)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爱①爱护②喜欢,爱好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④爱慕,欣赏⑤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⑥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安①安全,安稳,安定②安抚,抚慰③安置、安放④使……安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⑥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②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④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⑤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ī,通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倍①通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②一倍,加倍③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④越发、更加、倍加★鄙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②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③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④复合词:鄙人a.自称的谦词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史记•冯唐列传》b.鄙俗,不开化的人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c.乡下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史记鄙贱: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兵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杀人③战争,军事④士兵,军队⑤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孙★病①疾病②生病③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捕蛇者说》⑤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⑥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⑦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⑧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史记⑨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察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②看清楚③考察,审察④明察,了解,弄清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考察后加以推荐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⑥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大⑦察察,洁净的样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乘读音一:chéng①驾,坐,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赤②升,登乘鄂渚而反顾兮,哀秋冬之绪风《涉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④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读音二:shèng①量词,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②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佛教③春秋时晋国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④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肴之战》★诚①名词。
120个高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总结(解释 例句 译文)

120个高考语文必备文言实词【电子版获取办法: 后台回复“ 120 ”即可 】★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120个文言实词(含翻译)

高中要求掌握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阔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单独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假设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大全(课堂PPT)

6.鄙
推导提示: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
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 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 自谦之词,如“鄙人”。
23
复合词
鄙夫:❶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孔子对过于重 视身外之物的得失称之为鄙夫。 ❷第一人称的谦 称。
鄙见:谦辞,称自己的见解粗俗浅薄。
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 贵,相隔近的就低贱。同“贵远贱近”。
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屈原列传》)
16
(2)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 人事呢? (3)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4)复合词,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天性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
33
(1)动词
9.察
①明察,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 按照情理去办。
②考察后加以推荐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
34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 难》)
4.倍
推导提示: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
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 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 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14
复合词
倍道:❶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❷背离
正道。倍,通“背”。
倍道兼行: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
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疾行。出 处: 《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 利,则擒三将军。”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

文言120个实词例句及翻译1.爱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译文: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文:疼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译文: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译文:齐国即使狭小,我为何会舍不得一头牛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文:(她)隐藏起来不出现,)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译文: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介词后置,于野牧羊。
译文:看见大王心爱的女儿在野外放羊。
)2.安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译文:什么缘故放我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房子)风雨吹不动摇,安稳得像座山?)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人们才)知道在忧患中生存,在安逸中衰亡。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奉养的东西,(我)不敢占为己有,一定要把它分给百姓。
)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译文:距离山十里(的地方)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译文: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为抚慰,(永远不要忘记我。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译文:我(退休)不做官的这两年,悠闲安心。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译文: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我推辞呢?)3.被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帐篷中睡觉,被子掉到地上了。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郡。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译文: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遭受杖击鞭笞受到侮辱。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文:诚信反而被怀疑,忠诚反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高中文言实词120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常见实词及例句解释(120个)1.爱ài(1)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2)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3)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4)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 (5)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6)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 (7)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8)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1)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2)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3)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4)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5)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6)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7)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1)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3)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4)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5)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并序》)被pī(1)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2)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1)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2)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3)通“背”,违背,背叛。
120个文言实词与例句翻译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