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发病机制和镁缺乏

合集下载

偏头痛诊治的整合医学方法

偏头痛诊治的整合医学方法

偏头痛诊治的整合医学方法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偏头痛诊治方法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上,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整合医学的理念逐渐被引入偏头痛的诊治中,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整合医学是指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在偏头痛的诊治中,整合医学强调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要有效地诊治偏头痛,首先需要了解其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神经血管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神经递质异常等。

神经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作与颅内血管的舒缩功能异常有关。

在偏头痛发作前,颅内血管先收缩,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先兆症状;随后血管扩张,引起头痛。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则指出,三叉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类物质,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可导致血管扩张、血浆蛋白渗出和无菌性炎症,从而引发头痛。

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与偏头痛的易感性相关。

此外,内分泌因素如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神经递质如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异常,也可能参与偏头痛的发生。

二、传统的偏头痛诊治方法1、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曲坦类药物(如舒马曲坦)、麦角胺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收缩血管或调节神经递质等机制来缓解头痛症状。

预防性治疗:适用于频繁发作或头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物(如托吡酯)等。

低镁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低镁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低镁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日常最关心的是蛋白质摄入是否充分,维生素是否缺乏,脂肪或糖分消耗多少,鲜有人会关心我们身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之一——镁元素日常摄入量是否充分。

今天,澳洲缇蓓思与你们一起分享缺镁会给身体造成哪些危害。

1.缺镁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现代医学证实,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通过对心肌的抑制,使心脏的节律和兴奋传导减弱,从而有利于心脏的舒张与休息。

若体内缺镁,会引起供应心脏血液和氧气的动脉痉挛,容易导致心脏聚停而突然死亡。

2.缺镁易诱发痛经痛经是女性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痛经与体内缺镁有着直接的关系。

调查显示,痛经患者有45%体内的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其含量在平均值以下。

研究者认为:镁是人体细胞内第二重要阳离子,具有许多特殊功能。

镁不但能激活体内多种酶、调节神经功能、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参与蛋白质合成、调节体温,另外还能影响人的情绪。

镁缺乏会使人情绪趋于紧张,从而增加紧张激素的分泌,导致痛经的发病率增高。

3.缺镁易引发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医学专家对其病因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

而国外最新资料显示,偏头痛与脑内镁元素的缺乏有关。

医疗专家指出,偏头痛是由神经细胞的代谢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神经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三磷酸腺苷(ATP)供给能量。

ATP是一种多聚磷酸脂,其中聚合的磷酸在水解时会解脱出来,并释放出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

但是磷酸的解脱需要酶的参与,而镁则可激活人体内三百多种酶的活性。

当体内镁元素缺乏时,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偏头痛。

专家们通过对偏头痛患者的脑镁含量检测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脑镁水平在平均值以下,从而证实了上述论点。

人体虽然对镁元素的摄入量要求不高,但由于镁元素几乎参与人体的所有新陈代谢过程,镁元素一旦缺乏,便会引发各种病症,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镁元素的补充。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澳洲的镁元素喷雾进行补充,这款喷雾富含来自死海的天然镁元素,日常喷一喷,即可轻松补充人体所需镁元素。

偏头痛有三大原因三种解决办法

偏头痛有三大原因三种解决办法

偏头痛有三大原因三种解决办法一是生理周期带来偏头痛。

研究表明,有偏头痛的女性中大约近2/5的人都曾在月经期前后发病。

其症状是:通常在月经期前两三天发作,头痛部位有热血澎湃的感觉。

疼痛持续时间短,每次不会超过两小时。

原因是因为卵巢在月经期前分泌较多荷尔蒙。

解决方案:1.雌激素:在月经期前服用3天的雌激素。

要记住,服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控制饮食:月经期前后要控制饮食,多吃有助于缓解荷尔蒙作用的食物。

比如:牛奶、新鲜水果、蔬菜、燕麦、牡蛎等。

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镁、锌等元素,能帮助缓解过多荷尔蒙造成的不适。

二是压力带来偏头痛。

目前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因压力而造成偏头痛的人越来越多,远远多于因荷尔蒙导致的偏头痛患者。

其症状是:发作时间通常在午后,感觉就像戴了顶尺寸过小的帽子,有压迫、束缚的感觉。

原因是:当压力来临时,身体就会产生反应,使得情绪波动、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如无法及时解除压力,就会出现偏头痛。

解决方案:1.热敷:可用热毛巾敷在后颈部,这样能使血管受热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将体内的酸性物质代谢出来,疼痛就会大为缓解了。

2.随时随地放松:感觉压力即将来临时,听一首轻音乐,到室外漫步一会儿,去发廊洗个头,都能缓解压力,让你紧绷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这样偏头痛自然也就不会找上门了。

3.按摩:卷曲食指,以内侧抚摩前额30次,从额中至太阳穴;用中指揉太阳穴30次;用拇指按揉风池穴30次;用手掌做干洗脸动作10次。

三是部分食物引发偏头痛。

据统计,1/5的偏头痛是由所吃的食物引起的。

其症状是:当你享受完烛光美食后,随之而来的偏头痛就开始践踏你的神经,让你彻夜不眠。

原因是:食物里某些物质能改变大脑中的化学成分,使颅骨外面的血管发生变化,从而刺激敏感的神经末梢。

女性天生容易受到美食的诱惑,这也是为什么偏头痛更钟爱女性的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1.躲避法:避开导致偏头痛的食物及气味。

味精、亚硝酸盐、各种火腿肠、罐头汤、冷藏食品都含有这些成分。

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经常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该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但是目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科学知识。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偏头痛并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一、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多个神经系统的改变。

研究发现,偏头痛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偏头痛患者的脑细胞具有一定的兴奋性,他们会更易于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发生电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偏头痛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过度疲劳、亢奋等情况。

2、神经递质不平衡神经递质是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血清素。

许多研究表明,血清素在偏头痛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偏头痛患者的血清素水平会降低,导致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3、血管扩张偏头痛患者通常会出现血管扩张的情况,特别是在头部血管中。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外部刺激、气温变化以及内部因素等就会对血管造成影响,进而加剧偏头痛的发生。

二、偏头痛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主要分为预防性治疗和急性治疗两种方法。

1、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和避免偏头痛的发生。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药物预防,例如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等。

此外,一些非药物性治疗方法也被证明可以减少偏头痛发生的频率,例如冥想、按摩、针灸等。

2、急性治疗急性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已经发生的偏头痛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采用非处方药物,例如牛磺酸、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其中,有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副作用,特别是对胃肠道的不良影响。

为了减轻偏头痛症状,患者可能会依赖过多的非处方药物,这将导致“药物误用性头痛”,从而进一步加剧疾病的恶化。

因此,对于偏头痛治疗应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并且遵从医生的建议。

三、如何减少偏头痛的发生针对偏头痛的发生机制,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减轻症状,例如:1、保持规律的睡眠和饮食习惯规律的睡眠和饮食习惯对缓解偏头痛至关重要。

偏头痛的发作机理与缓解方法

偏头痛的发作机理与缓解方法

偏头痛的发作机理与缓解方法一、偏头痛的发作机理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作机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人患有偏头痛,其他成员患上该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具体而言,某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脑血管功能异常或容易受到诱因刺激,并引发偏头痛。

1.2 神经递质异常偏头痛与神经递质异常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神经递质是大脑神经细胞互相通信的化学物质,其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称为血清素。

在发作期间,血清素水平下降,这会导致大脑血管收缩和扩张不协调,从而引起头部剧烈的疼痛。

1.3 血管功能紊乱血管功能紊乱是引起偏头痛的另一个重要机理。

在偏头痛发作期间,大脑血管会扩张和收缩异常,这导致局部血液流量的改变以及神经组织的刺激感受器被激活,从而引起头痛。

一、偏头痛的缓解方法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管理偏头痛最常见和有效的方式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以缓解轻度到中度的偏头痛发作。

对于频繁和严重的偏头痛,医生可能会开出处方药,例如三叉神经阻滞剂三叉神经阻断剂、外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2.2 放松技巧放松技巧可以帮助缓解工作压力或精神紧张所导致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偏头痛。

常见的放松技巧包括深呼吸、冥想、温水浸泡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舒缓身心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头痛的症状。

2.3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此外,尽量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和暴露在明亮刺激性光线下也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发作。

2.4 针灸和按摩针灸和按摩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缓解偏头痛的辅助治疗方法。

针灸通过调整人体脉络系统,恢复气血运行平衡,从而缓解头部不适。

按摩在舒缓紧张肌肉和加快血液循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都需要专业医师或技师进行操作。

导致女性偏头痛的原因 女性偏头痛解决办法

导致女性偏头痛的原因 女性偏头痛解决办法

导致女性偏头痛的原因女性偏头痛解决办法导致女性偏头痛的原因一是生理周期带来偏头痛。

研究表明,有偏头痛的女性中大约近2/5的人都曾在月经期前后发病。

其症状是:通常在月经期前两三天发作,头痛部位有热血澎湃的感觉。

疼痛持续时间短,每次不会超过两小时。

原因是因为卵巢在月经期前分泌较多荷尔蒙。

解决方案:1.雌激素:在月经期前服用3天的雌激素。

要记住,服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控制饮食:月经期前后要控制饮食,多吃有助于缓解荷尔蒙作用的食物。

比如:牛奶、新鲜水果、蔬菜、燕麦、牡蛎等。

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镁、锌等元素,能帮助缓解过多荷尔蒙造成的不适。

二是压力带来偏头痛。

目前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因压力而造成偏头痛的人越来越多,远远多于因荷尔蒙导致的偏头痛患者。

其症状是:发作时间通常在午后,感觉就像戴了顶尺寸过小的帽子,有压迫、束缚的感觉。

原因是:当压力来临时,身体就会产生反应,使得情绪波动、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如无法及时解除压力,就会出现偏头痛。

解决方案:1.热敷:可用热毛巾敷在后颈部,这样能使血管受热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将体内的酸性物质代谢出来,疼痛就会大为缓解了。

2.随时随地放松:感觉压力即将来临时,听一首轻音乐,到室外漫步一会儿,去发廊洗个头,都能缓解压力,让你紧绷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这样偏头痛自然也就不会找上门了。

3.按摩:卷曲食指,以内侧抚摩前额30次,从额中至太阳穴;用中指揉太阳穴30次;用拇指按揉风池穴30次;用手掌做干洗脸动作10次。

三是部分食物引发偏头痛。

据统计,1/5的偏头痛是由所吃的食物引起的。

其症状是:当你享受完烛光美食后,随之而来的偏头痛就开始践踏你的神经,让你彻夜不眠。

原因是:食物里某些物质能改变大脑中的化学成分,使颅骨外面的血管发生变化,从而刺激敏感的神经末梢。

女性天生容易受到美食的诱惑,这也是为什么偏头痛更钟爱女性的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1.躲避法:避开导致偏头痛的食物及气味。

镁与偏头痛的关系

镁与偏头痛的关系

镁与偏头痛的关系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

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约1/3的偏头痛患者在发病前可出现神经系统先兆症状。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仍未完全明确。

近几年来不少专家研究镁与偏头痛的关系,认为镁的缺乏有可能影响到偏头痛的发作。

镁研究者贺伯特·曼斯曼(Herbert Mansmann)博士,同时也是[镁研究实验室]创立者表示:缺镁很可能是偏头痛普遍的肇因。

研究报告显示,很多人摄取的镁量都离每日建议量差一大截,因而人群中广泛存在缺镁现象。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顶尖镁研究者——米德雷德·S·席立格医师也表示,“许多人承受了不必要的疼痛,包括纤维肌痛、偏头痛、肌肉抽筋等等,只是因为他们摄取的镁量不足。

”他起先让患者摄入更多的钙,以为能对偏头痛有所改善,却反而让情况恶化,因为其实摄取过多的钙质会把镁赶出细胞之外,让两种矿物质的效用都打了折扣。

抗忧郁剂、镇定剂、止痛药等处方药物只能够治疗症状,而镁则能够同时治疗症状并解决病因。

也有研究发现,从原理上看,缺镁与偏头痛有以下关联。

1)镁能够让血管放松与扩大,减少血管收缩或痉挛造成的偏头痛。

2)镁能够调节脑中的神经传导物质和发炎物质,这些物质不平衡时就可能会造成偏头痛。

3)镁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预防小血块的形成,以免阻塞血管造成头痛。

4)镁能够让肌肉放松,预防乳酸堆积,如果乳酸堆积又加上肌肉紧绷,很可能会让头痛的情形更加严重。

另外,偏头痛不单单是成人的症状,儿童偏头痛亦不少见,患病率约为3%-5%,多见于5-10岁年龄段,儿童可出现偏头痛的等位发作。

2003年在美国加州进行的研究发现,罹患偏头痛的儿童(3-17岁)在给予9毫升/公斤/日的镁之后,相较于安慰剂组,偏头痛发作的频率与严重程度出现小幅但明显改善。

引起偏头痛的十大原因

引起偏头痛的十大原因

引起偏头痛的十大原因:一是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缺血病变、小脑病变、脑部病变、脑外伤、某些类型的癫痫等。

此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某些神经症的病人也会常常感到头痛。

二是耳部疾病:如耳内疾病影响到平衡而引起头痛。

三是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各种心脑血管病、贫血、感染、中毒、低血糖等。

四是感冒:有时感冒可能会附带有头痛的症状。

五是颈椎骨退化:由于长期姿势或睡姿不良,造成颈椎增生、变形、退化,颈部肌肉扯紧,动脉供血受阻使脑供血不足,是头痛的主要原闲常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F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

六是贫血:如有头痛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考虑贫血的可能性。

健康状态下,老年人体内造血组织的存在量以及造血质和量已经有所下降,红细胞本身的老化,使其对铁的利用率大不如前。

因此,老年人如果不注重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

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七是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发生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

其中造成高血脂的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素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患者大量吃高脂肪、胆固醇的食物,而又不爱运动。

目前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八是脑动脉硬化病: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

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痛。

九是心脏病、冠心病早期,症状尚轻,有人可能没有胸闷、心悸、气短等显著不适,只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耳鸣或健忘等。

此时发生头晕的原因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变细变窄,使心脏缺血缺氧。

而心脏供血不足,可以造成供血不足,引起头痛。

十临床统计显示,失眠引起的偏头痛患者比率约为65%,对于该类型的患者群体,在医学上面,采用纯中药制剂马来眠西药谷维素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理想的疗效。

为什么会有偏头痛 偏头痛的原因解析

为什么会有偏头痛 偏头痛的原因解析

为什么会有偏头痛偏头痛的原因解析
为什么人们会有偏头痛?偏头痛的原因,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年轻的女性是高发人群。

该病往往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寻找病因并积极治疗是刻不容缓的。

偏头痛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

偏头痛的病人60%左右都是遗传所致,所以说遗传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如果母亲和父亲有偏头痛,那他们的孩子往往都有偏头痛。

二、精神因素。

比如说一些学生考试的时候休息不好会诱发偏头痛的发生精神因素是一个诱因。

着急、生气、焦虑、工作紧张、过度悲伤等情绪都有可能引发偏头痛。

三、神经方面的因素。

神经方面常见的主要是工作紧张以后造成的下丘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损伤,那就会引起神经肽类物质的释放,神经肽类物质的释放以后就会引起血管收缩及舒张,最后造成头痛发生。

四、血管方面。

偏头痛与血管的基因的移植通道有关系。

五、生物化学方面。

比如饮食方面。

长期吃一些含有酪氨酸的食物、药物也会引起偏头痛。

引起偏头痛的食物主要包括,含高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奶制品;动物脂肪;酒精饮料:特别是红色葡萄酒,白酒,柠檬汁,柑橘,冰淇淋等;牛肉香肠,肉类腌制品,酱油等。

另外,饥饿或进食较晚,有些患者因偏食导致体内镁摄入减少也会诱发头痛发作。

六、外界物理性刺激。

如强光、噪音、异味、花纹图案等。

陈易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陈易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血管学说传统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疾病。

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偏头痛先兆症状,随后颅外、颅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组织产生血管活性多肽导致无菌性炎症导致搏动性的头痛。

颈动脉和颞浅动脉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麦角生物碱如麦角胺可缓解发作期头痛支持这一理论。

神经影像发展TCD、PET等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了血管源学说,提出先兆型和无先兆型偏头痛是血管痉挛程度不同的同一疾病。

各种神经元对缺血的敏感性不同,先兆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后,视觉皮层的神经元对缺血最敏感,因此视觉先兆最先出现,然后越来越多的神经元功能受到影响,再逐渐出现手指发麻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学说神经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神经功能的变化是首要的,血流量的变化是继发的。

偏头痛先兆是由扩展性皮层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ng,CSD) 引起。

CSD是指各种有害刺激引起的起源于大脑后部皮质(枕叶)的神经电活动抑制带,此抑制带以2~5mm/min的速度向邻近皮质扩展,并伴随出现扩展性血量减少(spreading oligemia)。

两者均不按照脑动脉分布扩展,而是按大脑皮质细胞构筑模式进行,向前扩展一般不超越中央沟。

CSD能很好地解释偏头痛先兆症状。

另外, 5-羟色胺(5-HT)参与头痛发生。

头痛发作开始时,5一HT从血小板中释出,直接作用于颅内小血管使之收缩,并附于血管壁上。

当血浆5-HT浓度下降时,它作用于大动脉张力性收缩性作用消失,血管壁扩张出现头痛。

5-HT既是一种神经递质,又是一种体液介质,对神经和血管均有影响。

治疗偏头痛的曲坦类药物就是中枢性5-HT受体激动剂或部分激动剂。

这证实神经功能紊乱参与偏头痛的发作过程。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该学说解剖生理基础是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trigeminovascular complex) 。

颅内痛觉敏感组织如脑血管、脑膜血管、静脉窦,其血管周围神经纤维随三叉神经眼支进入三叉神经节,或从后颅窝进入1、2颈神经(C1、C2)后根;两者在三叉神经节和C1、C2脊神经节换元后,发出神经纤维至三叉神经颈复合体(trigeminocervical complex) ,后者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尾端与C1、C2后角构成;三叉神经颈复合体发出神经纤维,经脑干交叉后投射至丘脑。

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发病机制、相似之处、鉴别诊断、合并症、并发症及治疗措施

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发病机制、相似之处、鉴别诊断、合并症、并发症及治疗措施

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发病机制、相似之处、鉴别诊断、合并症、并发症及治疗措施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是常见慢性发作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会严重损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和损耗生产力,已成为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

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都有很高的发病率,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o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每年治疗成本超过2994亿元。

紧张型头痛是最常见原发性头痛,患病率为11%~45%,是仅次于龈齿的全球第二高发疾病。

紧张型头痛是导致慢性疾病及损伤的第二位原因。

紧张型头痛随着发作频率增加,常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以焦虑抑郁最为突出,进而进一步加重其疾病负担。

感觉募包疾病223。

腔疾病101111抑郁症344哮喘111010缺铁性贫血432精神分裂症121213皮肤患555疥关节炎131518携尿痞689慢性极限性肿痞141414其它旗格肌疾痞877自闭症谱条161715偏头痛与紧张型疼痛相似之处好发生在20-23岁的年轻人。

女性偏多。

触发因素:睡眠质量下降与压力。

会有畏光或畏声的伴随症状。

均会合并头痛之外的症状,如精神问题、睡眠不佳、疼痛等。

治疗上:NSAIDs.扑热息痛等止痛药、物理治疗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鉴别TBmton Mιgrtfn∙发病机制偏头痛:发病机制可能涉及血管紊乱、硬脑膜的无菌性炎症、低镁学说等,大多数认同皮层扩散抑制学说与先兆偏头痛有关。

现认可度较高为三叉神经血管障碍学说。

在偏头痛中,激活敏化三叉神经血管神经元在伤害性传递发作中起重要作用,有助于偏头痛感知。

此外有关偏头痛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学说:中枢敏化、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神经胶质细胞活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

神经肽如CGRP.垂体腺甘酸环化酶激活多肽-38和一氧化氮(NO)/GTN 参与偏头痛的病理机制。

在暴露于这些神经肽后,患有偏头痛的个体发展为偏头痛发作,健康参与者仅报告轻度头痛或无头痛。

引起偏头痛原因及偏头痛吃什么好

引起偏头痛原因及偏头痛吃什么好

什么是偏头痛?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偏头疼常常会反复发作,它发作前的预兆常有视物模糊、闪光、肢体麻木等,也会出现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那么引发引起偏头痛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由小编来为大家介绍。

一、饮食因素食用过量咖啡,会使血管扩张而刺激神经引发偏头痛;而当吃下过凉的冰淇淋时也会感到头疼;饮酒过多后酒精中的乙醇作用于血管,同样会造成头疼,这些都是由饮食不当而引发的头疼。

专家统计出容易诱发头痛的食物排行分别是巧克力、酒精饮料、生乳制品、柠檬汁、奶酪、红酒。

二、神经精神因素当身心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往往会产生忧虑、焦虑等情绪,从而导致偏头痛的发作。

据调查,有84%的忧郁症患者都会伴有偏头痛症状。

同时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种种不愉快或是生气、焦急、激动等剧烈的情绪刺激后会感到全身不适,偏头痛。

三、疾病因素眼、耳、鼻及鼻窦、牙齿、颈部等病变可刺激神经,反射性或扩散性的影响头面部,都会引起反射性或牵涉性偏头痛。

四、物理因素能引起颅内外炎症、损伤的各种原因,因肿物压迫等原因导致血管牵引、伸展、移位、扩张,脑膜受刺激,肌肉收缩,直接刺激支配头面部的感觉神经等,都能引起头痛。

五、睡眠因素这是比较常见的偏头痛病因。

由于睡眠严重不足而引发了头痛,另外紧张的工作也会引起相似症状。

那么偏头痛吃什么好呢?多数偏头痛患者脑组织中的镁含量偏低。

镁是人体细胞内液中一种重要的离子成分,具有一些特殊功能,如抑制神经兴奋、调整血管张力等。

在偏头痛的发作期与缓解期,这些患者大脑中的镁含量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偏头痛患者在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加大脑中的镁含量。

其中含镁较多的食物包括:小米、荞麦面等谷类,黄豆、蚕豆、豌豆等豆类及豆制品以及雪里红、冬菜、冬菇、紫菜、桃子、桂圆、核桃、花生等。

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2016-11-08 来源:医脉通导语:昨天医脉通小编发布了慢性偏头痛的分类诊断及危险因素,今天小编将继续介绍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希望能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点➤偏头痛慢性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阈值问题:某些易感因素与频繁头痛相结合,会降低偏头痛发作阈值,从而增加慢性偏头痛的发生风险。

➤慢性偏头痛的治疗选择包括药物性、非药物性和神经调制等方法。

➤预防偏头痛慢性化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措施,而且需要对偏头痛发作进行适当的个性化治疗、早期开始预防用药,并避免过度使用镇痛药。

病理生理学慢性偏头痛是一种阈值问题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疾病,在头痛发作前不久,患者对于发作触发刺激(诱因)的易感性增加;而在发作间歇状态,其感觉阈值是正常的,且对发作触发刺激的易感性相对较低。

这种可能源自边缘系统的动态变化,驱动了可增加患者对发作诱因易感性增加的周期性感觉阈值下降。

当该阈值低于一定程度时,某些生理学改变,如应急事件、激素或睡眠节律改变等,就可能导致一次完整的偏头痛发作。

目前认为,偏头痛慢性化的过程可看作是一个阈值问题:诸如肥胖、抑郁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等一般危险因素,可能会降低患者的头痛产生阈值,进而提高其头痛发作的易感性。

此外,增加的头痛发作频率,可缩短患者的发作间歇期,并可能导致其头痛阈值还没有恢复到基线水平,就开始了另一次发作。

这一理论的事实依据是,高发作频率本身就是偏头痛慢性化的一个风险因素。

此外,头痛敏化过程也可能增加患者对于偏头痛触发因素的敏感性,并进一步降低其头痛阈值。

与发作性偏头痛相比较,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异常性疼痛更常见,提示后者可能增加偏头痛的慢性化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高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是偏头痛患者皮肤异常性疼痛发展的危险因素,因此,其可能促进中枢的疼痛敏化。

与接受有效急性期头痛治疗的患者相比较,那些急性期治疗药物使用不足的患者,会有更长和更严重的疼痛感觉;并可能导致其更持久的中枢敏化和偏头痛进展。

偏头痛什么原因引起的

偏头痛什么原因引起的

偏头痛什么原因引起的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了解偏头痛的成因对于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首先,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偏头痛患者,那么个体患上偏头痛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增加,从而更容易引发偏头痛。

内分泌和代谢因素也是常见的诱因。

女性在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和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偏头痛的发作。

例如,在月经期,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能触发偏头痛。

此外,低血糖、低血钙、维生素 D 缺乏等代谢问题也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关。

饮食因素也不容忽视。

某些食物和饮料可能诱发偏头痛,比如含有酪胺的食物,如巧克力、奶酪、红酒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以及腌制食品、味精等。

这些食物中的成分可能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进而引发偏头痛。

精神和心理因素对偏头痛的影响也很大。

长期的压力、焦虑、抑郁、紧张、过度疲劳等不良情绪和状态,都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失衡,从而诱发偏头痛。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得精神心理因素成为偏头痛的重要诱因之一。

环境因素也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

强烈的光线、噪音、气味、气候变化,特别是气温的骤升骤降、湿度的变化等,都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偏头痛发作。

睡眠问题同样与偏头痛密切相关。

睡眠不足、睡眠过多、睡眠质量差或者睡眠节律紊乱,都可能打乱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引发偏头痛。

药物的使用有时也会引起偏头痛。

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利血平、口服避孕药等,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的功能或体内激素水平,从而导致偏头痛。

另外,头部的创伤、感染、血管疾病等器质性病变也可能引发偏头痛。

例如,头部受伤后,可能会留下偏头痛的后遗症;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脑部供血异常,引发偏头痛。

总之,偏头痛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发病诱因,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因素,对于预防偏头痛的发作非常重要。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镁缺乏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镁缺乏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12), 1374-1380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9.912213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and MagnesiumDeficiencyJialin Pan, Liangyu Zou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Received: Nov. 15th, 2019; accepted: Nov. 29th, 2019; published: Dec. 6th, 2019AbstractThe migraine is a kind of disabling neurovascular disease that is common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hronic recurrence, which brings a heavy economic burden on patients, family and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found that the serum magnesium ion in migraine pa-tients has decreased,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magnesium can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some migraine patients. Therefore, magnesium deficien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migraine attack.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the 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and magnesium deficienc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ole of magnesium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and de-velop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igraine.KeywordsPathogenesis, Metabolic Disorder, Magnesium Deficiency, Migraine偏头痛发病机制和镁缺乏潘嘉琳,邹良玉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收稿日期:2019年11月15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29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6日摘要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反复发作的致残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血镁水平与偏头痛的临床关系

血镁水平与偏头痛的临床关系

质 ( 如5 - HT 、去 甲肾上腺 、前 列腺 素等 )的活性 ;②镁 能
降低血 栓 素水 平 ,并能 增强 血 管 内皮细 胞合 成前 列环 素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镁 能 阻断谷 氨 酸诱 导 的扩 散作用 ’ ;④镁 不仅 能抑 制 N 一
甲基 一 D 一 天冬氨酸 ( N MD A)介导 的神 经细胞 c a内流 ,而且
研 究发 现镁 的生理 活性 十分 广泛 ,主要 表现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① 镁能 明显 抑制偏 头 痛先兆 期体 内释放 的血 管活 性物 偏头 痛是 一种 反复 发作性 头 痛 。由于头 痛程 度剧 烈而 使
患病 者 的正常 生活 和工作 受 到影 响 。随着人 类文 明社 会 的发
刘艳全 吕诚燕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大石桥 1 1 5 1 0 0 ) 辽宁省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
【 摘要 】 本文讨论了体 内血镁水平的降低与偏头痛的临床 关系。 将5 3 例偏头痛患者分为偏头痛发作期、 偏 头痛间歇期两
组 ;并选取 2 7例 健康 志 愿者 为对照 组。文章 分析 了血镁 浓度 与 头痛发作 及程 度 的关 系。结 果证 实 ,血镁 浓度 的 降低 在偏 头 痛
健 康 大 视 野 2 0 1 3 年 9 月 第 2 1 卷 第 9 期 H e a l t h H o i r z o n ,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3 , V o 1 . 2 1 N o . 9
临 床 研 究
血镁 水 平 与偏 头痛 的 临床 关 系
血镁 水平 降低 导致 偏头 痛发作 的机 制可 能是 :人体 内外 周 血镁 水平 降低致 使脑 细胞 内镁 水平下 降 , 一 旦 降低到 脑 阈 值 水 平 ,即可 导致 偏头 痛 发作 。新 近的研 究 已证 实偏 头痛 脑 细胞 内镁 水平 确实 降低 。F a e c h i n e t t i 等 用镁盐 治疗 偏 头 痛 ,结果 发现 随体 内镁水 平 的增 高 ,临床 疗效也 越 明显 。推 测【 Mg ] 提高后 使偏 头痛 的发 作 阈值 也相 应提 高 。总之 , 研究

镁和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镁和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镁和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罗盛;苏闻;高平;胡汉成;王新德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9(25)4
【摘要】目的了解镁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关系。

方法检测偏头痛发作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手术后或肿瘤疼痛(疼痛组)患者血清镁和红细胞镁水平,同时给予偏头痛患者静脉注射潘南金(DL门冬氨酸钾镁)并观察其反应。

结果偏头痛患者较健康对照组及疼痛组血清镁和红细胞镁均明显降低。

经潘南金治疗后具有较低血清镁(<0.76mmol/L)及红细胞镁(<135mmol/L)水平的偏头痛患者症状缓解较血清镁(≥076mmol/L)及红细胞镁(≥135mmol/L)水平较高的偏头痛患者缓解明显。

结论
血液中镁的浓度对偏头痛发作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发病机制。

通过补充镁可缓解偏头痛发作的疼痛。

【总页数】2页(P193-194)
【关键词】镁;偏头痛;发病机制;治疗
【作者】罗盛;苏闻;高平;胡汉成;王新德
【作者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医院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202
【相关文献】
1.偏头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镁含量测定及发病机制探讨 [J], 杜艳芬;李英;王纪佐
2.镁在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张丽环;楚宝;张晓燕;孙莹茹;宫春东;王贺波
3.偏头痛发病机制和镁缺乏 [J], 潘嘉琳;邹良玉
4.镁在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张丽环;楚宝;张晓燕;孙莹茹;宫春东;王贺波
5.前庭型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宇杰;马兆鑫;陈婷婷;张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镁对偏头痛治疗是否有效

镁对偏头痛治疗是否有效

镁对偏头痛治疗是否有效
刘雨桃;畅华
【期刊名称】《日本医学介绍》
【年(卷),期】2001(22)8
【摘要】@@ 1.偏头痛和镁rnMg是具有Ca拮抗作用的阳离子,在生物体内大量存在,仅次于Ca,K,Na.其作用除了与细胞膜通透性有关外,还具有酶的活化以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据报道,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间歇期的血液、唾液、红细胞、白细胞内Mg离子浓度均呈有意义地降低,在发作时患者脑内的Mg浓度也降低.Mg浓度的降低可以导致血管、血小板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从而诱发头痛发作.近年,Mg不足是否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有关,受到注目.而Mg的作用及治疗效果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已显露头脚.
【总页数】1页(P377)
【作者】刘雨桃;畅华
【作者单位】不祥;不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
【相关文献】
1.镁剂氟桂利嗪联合正天丸预防性治疗偏头痛35例 [J], 李国臣;宋典意;王诗才
2.丙戊酸镁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杜文兵;罗远带;甄丽芳;黄福开;邵杰;尚颖;刘亚丽
3.改良偏头痛患者感受问卷的有效性:偏头痛急性治疗的满意度测量 [J], Revicki;
D.; A.; Kimel; M.; Beusterien; K.; 张殿增(译)
4.镁在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张丽环;楚宝;张晓燕;孙莹茹;宫春东;王贺波
5.镁在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张丽环;楚宝;张晓燕;孙莹茹;宫春东;王贺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12), 1374-1380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9.912213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and MagnesiumDeficiencyJialin Pan, Liangyu Zou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Received: Nov. 15th, 2019; accepted: Nov. 29th, 2019; published: Dec. 6th, 2019AbstractThe migraine is a kind of disabling neurovascular disease that is common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hronic recurrence, which brings a heavy economic burden on patients, family and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found that the serum magnesium ion in migraine pa-tients has decreased,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magnesium can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some migraine patients. Therefore, magnesium deficien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migraine attack.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the 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and magnesium deficienc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ole of magnesium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and de-velop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igraine.KeywordsPathogenesis, Metabolic Disorder, Magnesium Deficiency, Migraine偏头痛发病机制和镁缺乏潘嘉琳,邹良玉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收稿日期:2019年11月15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29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6日摘要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反复发作的致残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血清镁离子下降,给予镁剂能缓解部分偏头痛患者的症状,由此推测镁缺乏与偏头痛发作有密切关系。

本文基于此对镁缺乏和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文潘嘉琳,邹良玉献进行综述,对镁剂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总结,为偏头痛的防治展开新的方向。

关键词发病机制,代谢异常,镁缺乏,偏头痛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偏头痛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头痛的类型,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搏动样头痛,可伴有畏光、畏声等先兆症状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且在临床治疗中难以治疗痊愈[1]。

根据研究显示,全世界约15%的成年人患有偏头痛,而在中国偏头痛患病率为9.3%,相当于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偏头痛[2][3]。

近年来,偏头痛发病率逐渐增高,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药物治疗。

英国戴维在1808年在用钾来还原氧化镁的过程中产生了金属镁,其认为镁是一种银白色的轻碱土金属,具有化学活性,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散热性[4][5]。

镁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人体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是人体继钠、钾、钙之后的第四大阳离子。

在细胞内,镁离子发挥的作用仅仅位于钾离子之后。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缺镁与偏头痛之间存着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就镁与偏头痛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 偏头痛发病机制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

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声、光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6]。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人群患病率为5%~10%,偏头痛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7],据调查51.1%的女性和38.1%的男性偏头痛患者每年至少丢失正常工作6天以上[8]。

而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 CM)患者症状反复发作,病程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9]。

偏头痛机制众多,受到广泛而长期的研究,众多机制仍不能完全解释病机[10]。

尤其是偏头痛转变为慢性机制复杂,病因众多,为临床控制延缓病情增加了难度[11]。

2.1. 神经生物学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血管源学说占主导地位,而目前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被认为是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

Wolff 提出的血管源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主要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12]。

血管学说同时认为,各种原因造成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释放过多,会导致颅内局部血管收缩,ET是血管收缩因子的主要成分,血管依赖性收缩因子及舒张因子共同维持血管张力,保持血管收缩舒张的动态平衡。

颅内血的收缩导致的脑动脉痉挛缺血发生在偏头痛的先兆期[13]。

头痛发作期颈外动脉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如果血管扩张持续不得缓解,可使受累血管壁发生水肿,从而导致头痛由搏动性转变为持续性[14]。

但是头痛发作期的脑血管扩张主要发生在颈外动脉,并可产生搏动性的头痛,一旦血管扩张持续不得缓解,可使受累血管壁发生水肿,从而导致头痛由搏动性转变为持续性[15]。

Leao提出了皮层扩展性抑制学说[16],Leao发现动物大脑皮质受到伤害后通过皮质脑电图可以观察到枕部脑电活动低落,潘嘉琳,邹良玉同时这一现象向前扩展。

因此推测偏头痛发作出现的脑血流变化,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产生的。

三叉神经学说是目前普遍认为最可能的机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炎性反应与系统收缩功能异常及大脑神经源扩散性抑制为重要的生理病理基础[17]。

Moskowitz发现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或中枢神经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存在功能缺陷,使得分布于硬脑膜的三叉神经无髓C纤维受到刺激时,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产生神经源性炎症,使血管扩张、血浆成分外渗、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血小板激活[18]。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医学家的青睐。

该学说认为颅内感受器受到刺激是偏头痛发作的基础。

这些感受器包括硬脑膜血管、蛛网膜和脑动脉感受器等。

这些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被激活,机械、电流或化学、促炎症等这些刺激后产生头痛,会引致偏头痛伴发症,如恶心、呕吐等。

2.2. 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活性物质包括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P 物质(substance P, SP)等多种物质[19]。

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分泌与偏头痛发生密切相关。

郭宇博的研究指出5-羟色胺的代谢及其所介导的反应,与偏头痛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的病理生理均有关[20]。

头痛大鼠脑干及三叉神经节组织的5-HT 1Fm RNA表达减弱,合成5-HT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与5-HT受体抑制三叉神经节电刺激诱发的血浆蛋白渗出减弱,增强神经肽释放和中枢三叉神经元伤害信息传递有关[21][22]。

临床上很多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是通过作用于5-HT递质或受体预防和改善偏头痛发作的如曲坦类药物。

J Zeller 等人的研究指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在偏头痛发作期间明显增高,在使用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中,头痛程度越厉害,CGRP水平越高[23]。

郑淑美[24]等人的研究认为,P物质与疼痛的关系十分复杂,它可以产生与疼痛相关的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以镇痛,又可传导痛觉,产生疼痛。

2.3. 基因遗传学说以往研究对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认为其可能与遗传有关[25]。

偏头痛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基因、特异性线粒体基因和早期反应基因呈高水平表达[26]。

通过对偏头痛患者单胺氧化酶A和B 的基因多态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单胺氧化酶A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无先兆偏头痛有关,单胺氧化酶A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改变皮质神经元活性和脑干功能,从而参与偏头痛的发病。

FANG报道GRIA1启动子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易感偏头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家族性偶发偏头痛发生常与谷氨酸的增加与神经元的兴奋性、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紧密联系[27]。

Nyholt [28]等通过对3个多代偏头痛患者的家族进行观察研究,其中家庭总人数105人,其中偏头痛家庭成员41例,进行基因分析及遗传统计分析,证实偏头痛的基因编码定位于X染色体上,后有人对偏头痛中基因中X的连锁成分进行深入细化的探索。

方杰、安星凯[29]等对神经内科偏头痛患者进行了基因研究,总共随机选择了396例患者,并对所有患者TSPAN-2基因S2078371位点基因进行检测,得出结论: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多态性与中国人偏头痛发病具有相关性。

另外,细胞癌基因fos (cellular oncogene fos, c-fos)通常被血清钙等第二信使激活,诱导其转录,再通过编码核蛋白fos发生高水平的表达,参与痛觉调控[30]。

3. 镁和镁的生理功能成年人体内镁的总量约为21~28克。

其中有50%的镁存在于骨骼中,48%的镁存在于细胞中,只有2%的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31]。

骨骼肌、心肌、肝脏、肾脏、大脑等组织中镁的含量高于血液中镁的浓度[32]。

血液中约65%~70%的镁与蛋白质结合,30%~35%是游离镁,后者包括离子镁和复合镁,由磷酸盐、柠檬酸盐和碳酸盐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