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交变电流教案 (2)
交变电流教案
![交变电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7a0f5de009581b6bd9ebf0.png)
第一节交变电流的产生教学目的:I、交变电流的产生即变化规律。
2、会用公式和图像表示交变电流。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教师:如何产生感应电流?请运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设计一个发电机模型。
学生设计:让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二、新课教学:1交变电流的产生[演示1]:出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连接演示电流表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摆动,线圈每转动一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一次。
表明: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电流叫交流电。
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a) (b) (c> (d) (e)[演示2]: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分析:线圈be、da始终在平行磁感线方向转动,因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只起导线作用。
(1)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a图),ab、ed边此时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没有感应电流。
教师强调指出:这时线圈平面所处的位置叫中性面。
中性面的特点: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为零,感应电流为零。
(2)当线圈平面逆时针转过 900时(b图),即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 ab、ed边的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也最大。
(3)再转过900时(c图),线圈又处于中性面位置,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4)当线圈再转过90°时,处于图d位置,ab、ed边的瞬时速度方向,跟线圈经过图(b)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也跟在(图b)位置相反。
(5)再转过900线圈处于起始位置(e图),与a图位置相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小结: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因此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提出问题: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如何变化呢?在场强为B的匀强磁场中,矩形线圈边长为L,逆时针绕中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3,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时间 t。
交变电流的教案(3篇)
![交变电流的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fbbe7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d.png)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高二教材:《高中物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掌握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最大值、有效值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2. 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最大值、有效值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2. 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复习直流电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电的产生方式。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交变电流?它与直流电有何区别?二、新课讲解1. 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
(2)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引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讲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 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最大值、有效值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1)讲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最大值、有效值等概念,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2)讲解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给定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最大值、有效值。
2. 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交变电流问题,如家用电器、电源电压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周期、频率、最大值、有效值等概念。
2. 提出问题:如何将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实际生活中的电器功率、电压等联系起来?二、新课讲解1.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在生活中的应用(1)讲解交变电流有效值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电源电压等。
(2)分析交变电流有效值与实际生活中的电器功率、电压等的关系。
2. 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应用(1)讲解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应用,如计算电器功率、电压等。
(2)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实际生活中的交变电流问题。
3交变电流 教学设计说课稿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3交变电流 教学设计说课稿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855401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6.png)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3.1 交变电流》一、教材分析①本节课主要介绍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类型,为后续学习交变电流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②教材突出了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交变电流的广泛应用。
③本课程涉及到数学知识,如正弦函数、平均值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④教材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已掌握直流电流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基础,有利于学习交变电流的相关知识。
②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概念和应用场景有一定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③学生对于涉及数学知识的部分可能存在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解答。
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和训练。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培养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确其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②使学生了解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交变电流的广泛应用。
③引导学生探究交变电流的类型,如正弦交变电流、方波交变电流等。
2.科学思维①教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特点,如正弦函数、平均值等。
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原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③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直流电流和交变电流,理解二者的优缺点。
3.科学探究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变电流的产生和特点,培养动手能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类型交变电流的特点。
③引导学生关注交变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交变电流现象的精神,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②教导学生遵循科学方法和实验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安全意识。
③鼓励学生关注电能的节约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其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②学习交变电流的类型,如正弦交变电流、方波交变电流等。
③了解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应用。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交变电流》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交变电流》](https://img.taocdn.com/s3/m/b6b875b0caaedd3382c4d314.png)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交变电流》知识掌握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识重新捡起来之后。
这样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己规划进度,提前复习。
下面是带来的高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交变电流》。
一、知识目标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值(或为零).4、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相线(火线)、中性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5、知道什么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零线、火线、线电压及相电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2、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将物理规律建立成新模型3、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演绎思维能力.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三相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对学生可能接触较多的知识做些介绍,而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三相交变电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所以其基本常识应让每个学生了解.教法建议1、在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除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外,教师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模型,使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它们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就是三个相同的交变电流,它们具有相同的值、周期、频率.每一个交变电流是一个单相电.2、要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由于三个线圈平面依次相差120o角.它们达到值(或零)的时间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挂图配合三相电机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让三个线圈通过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后对外供电,一方面比用三个交变电流单独供电大大节省了线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电压值的交变电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交变电流的连接方式,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教案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理解力的平移原理;2、掌握力偶性质。
「精品」高中物理第二章交变电流第2节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_2
![「精品」高中物理第二章交变电流第2节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_2](https://img.taocdn.com/s3/m/27da9ae8b14e852458fb5740.png)
第2节 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一、周期和频率 1.周期(T )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单位:秒(s)。
2.频率(f )交变电流在1 s 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
3.两者的关系互为倒数关系,即T =1f。
4.物理意义描述交变电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角速度ω与T 、f 的关系:ω=2πT=2πf 。
6.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T =0.02 s ,f =1T=50 Hz ,ω=100π rad/s ,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二、峰值 有效值 1.峰值交变电流的电流和电压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2.有效值(1)定义:如果交流电与某一直流电通过同一电阻,在相同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相等,则这个直流电的电流和电压值,就分别称为相应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
1.周期和频率是描述交变电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关系,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
2.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定义的,对于正弦交变电流来说,有效值和峰值的关系为:I =I m2,U =U m 2,E =E m2。
3.在交流电路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为有效值,计算用电器产生的电热时必须应用电流或电压的有效值。
(2)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的关系①电动势的有效值:E=E m2=0.707E m;②电流的有效值:I=I m2=0.707I m;③电压的有效值:U=U m2=0.707U m。
1.自主思考——判一判(1)我国提供的生活用电的发电机转子的转速为3 000 r/min。
(√)(2)交变电流在1 s内电流方向变化的次数就是它的频率。
(×)(3)交变电流的周期越大,交变电流的变化就越快。
(×)(4)生活用电的电压220 V指有效值,动力用电的电压380 V指峰值。
(×)(5)只要是交变电流,其峰值就是有效值的2倍。
(×)(6)家用电器铭牌上标称的电流、电压都是指有效值。
高三物理教案:《交变电流》优秀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交变电流》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630e5ceefdc8d376ee32aa.png)
高三物理教案:《交变电流》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复习本章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基础知识三、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讨论+引导五、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基础知识:这一章学习了交变电流的知识。
电网中供应的就是交变电流,所以这章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
讨论、思考并回答(投影):1.什么是正弦式交变电流?2.什么是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什么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有什么关系?写出交变电流的一般表达式。
3.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有什么关系?4.电感对交流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5.交变电流为什么能通过电容器?6.变压器的原线圈和副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相连,电能为什么能从原线圈到达副线圈?什么是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线圈中电流与匝数之间有何关系?(三)重点和难点分析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实验如图1所示,发电机原理演示器.激磁线圈接6V直流电,两个电刷分别与两个完整的集流环接触,通过导线连接到演示电表的G挡.手握摇柄转动转子线圈,使线圈由中性面开始稍慢些连续转动,就可以观察到电表指针在零点左右摆动,同时还可观察线圈在转动一周过程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规律.3.中性面当线圈转动至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位置时,各边都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这个特定位置叫做中性面.应注意:①中性面在垂直于磁场位置.②线圈通过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③线圈平面通过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为零.④线圈平面每转过中性面时,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一次,转动一周线圈两次通过中性面,故一周里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两次.4.正弦交流电的图象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做匀角速转动,线圈里产生正弦交流电.当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动,在一个周期中:在t (0,T/4)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从0达到最大值Em.在t (T/4,T/2)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从最大值Em减小到0.在t (T/2,3T/4)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从0增加到负的最大值-Em.在t (3T/4,T)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值从负的最大值-Em减小到0.电路中的感应电流、路端电压与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相同,如图5所示.(四)巩固练习(投影):1、思考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课本P234 B组第(1)题)2、课本P234第(6)题3、课本P234 A组第(4)题说明:一、关于交变电流的几个基本问题1.产生交变电流的基本原理交变电流的产生,一般都是借助于电磁感应现象得以实现的.所以说产生交变电流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所遵循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产生交变电流的基本方式产生交变电流的基本方式是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匀速转动3.交变电流的基本规律当线圈匝数为N,面积为S,以角速度ω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做匀速度转动时,产生的交变感应电动势为:e=Emsin(ωt+)当线圈转到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交变感应电动势取得最大值:而称为初相,实质上是初始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之间的夹角.当线圈闭合时,电路中的交变感应电流的规律相应地表示为:4.交变电流的有效值(1)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在周期的整数倍时间内(一般交变电流周期较短,如市电周期仅为0.02 s,因而对于我们所考察的较长时间来说,基本上均可以视为周期的整数倍),如果在相等交变电流与某恒定电流分别流过相同的电阻时所发热量相同,则将该恒定电流的数值叫做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2)一般交变电流表直接测出来的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一般用电器铭牌上直接标出来的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一般不做任何说明而指出的交变电流的数值都是指电流的有效值.(3)交变电流的有效值ε、U、I与其相应的最大值εm、Um、Im 间的关系为:上面关系式只适用于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转动时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对于用其它方式产生的其他交变电流,其有效值与最大值间的关系一般与此不同,应根据有效值的定义具体分析.二、关于理想变压器的几个基本问题1.理想变压器的构造、作用、原理及特征构造:两组线圈(原、副线圈)绕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构成变压器.作用: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改变电压.原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特征:正因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所以变压器只能在输送交变电流的电能过程中改变交变电压.2.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及其规律.由此可见:(1)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一般指的是:忽略原、副线圈内阻上的分压,忽略原、副线圈磁通量的差别,忽略变压器自身的能量损耗(实际上还忽略了变压器原、副线圈电路的功率因数的差别.)(2)理想变压器的规律实质上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上述理想条件下的新的表现形式.(三)针对训练题:1、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着垂直磁感线方向的轴匀速转动,当线圈通过中性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等于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零.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等于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零.2、某电子元件两极间允许加的最大直流电压是100V,能否给它接上100V的交流电压?为什么?答:不能。
《交变电流的描述》教案
![《交变电流的描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29ec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8.png)
《交变电流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周期和频率、峰值和有效值等表述正弦交流电特征的物理量.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图像,并能从图像中获取表述正弦交变电流特征的物理量.2.能利用有效值定义计算某些交流电的有效值;会应用正弦交流电有效值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进一步理解物理学中“等效”的思想.3.具有运用类比、迁移的科学方法分析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初步认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
主要对交变电流进行描绘。
本章第1节引入交变电流和正弦交变电流的表达式,第2节课则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描述交变电流,从而为后续应用交变电流作好铺垫,可见本节课起到了承接与铺垫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1.理解周期和频率、峰值和有效值等表述正弦交流电特征的物理量.2.能利用交流电的有效值进行计算.难点:利用等效的思想,得到交流电的有效值.<教法学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周期与频率结合交变电流的定义,发现交变电流的周期性。
回顾已学知识中的周期性运动:圆周运动。
将线圈匀速转动过程与正弦交变电流的i-t 图像相对应,得出线圈匀速转动的周期与正弦交变电流的周期相同。
【周期和频率的定义】周期:将作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1秒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利用1T f =,2πT ω=,得出: m m m 2πsin sin sin 2πe E t E t E ft Tω===指出从公式中可以计算出正弦交变电流的周期与频率。
【对比图中两个交变电流】结论:周期和频率还可以用来描述交变电流变化的快与慢。
进一步对“周期”、“频率”的物理含义深入理解【继续观察正弦交变电流的i-t 图像,找到描绘交变电流的角度】进一步挖掘图像的信息教学环节(三)峰值和瞬时值由“一个周期内,交变电流的数值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变化”得出峰值和瞬时值的定义。
《交变电流》教案
![《交变电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7769f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1.png)
《交变电流》教案《交变电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表的符号和用途.(2)知道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方法.(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电学实验的初步技能.情感目标养成科学的态度,体验科学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介绍了一些物理课上常见的电流表,有电流计、教学演示用电流表、学生用电流表.说明电流表能够测量电流.详细介绍了电流表的读数,注意零刻度线、量程有两个、每个量程对应有最小刻度、接线柱有三个且分正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教材又详细介绍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对于连接方式画出了参考图,并分析了在电路中电流表测是测量哪部分的电流.对于接线柱的连接,教材画出了参考图分析了如何连接才是正确的.选择量程问题,教材讲解了选择量程的具体方法,要注意先选用较大量程,并用试触的方法.对于不能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上,教材用图示分析了其做法的错误.教材最后提出了思考的问题,学生应的联系实际,注意想像选择不同接线柱的物理图景,分析出正确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观察和实验,有条件的可以边授课边学生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教师要提供不同的电流表让学生观察,接触实际的材料.教师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电流表的资料,增长学生的见识.电流表读数的教学,要注意讲清三个接线柱对应着两个量程,要通过练习掌握电流表的读数.电流表的使用,要联系实际学习,学生可以动手连接并分析电流表这些用法的原因.分析一些电路图中电流表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如何改正.教学设计方案【重难点分析】学生使用电学测量仪器,所以电流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会读数和使用.【教学过程设计】一.电流表教师可以提供实际资料,如各种电流计、教师演示用电流表、学生电流表,对于学生电流表可以提供多种,例如零刻度线在左边的、左面是负刻度的、一个负两个正接线柱的、一个正和两个负接线柱的电流表.本处学生要接触实际材料,切实联系科学实际.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电流表的符合和用途.二.电流表的示数方法1、讲清电流表的接线柱、对应的量程、每个量程所对应的最小刻度.并出示制作的表盘和指针让学生根据所连接的接线柱判断所选用的量程,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可以使学生思考没给出接线柱的连接是电流的读数可能是多少,可以让学生思考某个电流值要选用什么量程,为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提供电流表,学生自行设计方法,电流表的一些问题如: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的用途和用法;电流表的两个量程、最小刻度;电流的读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三.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教师要注意结合电路图来帮助学生学习电流表的四个使用规则,要注意引导学生想像物理过程,分析这些使用电流表方法的原因.对于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可以由电流是测电路的某点处的电流入手,把电流表接到电路的某点处应当是串联.结合电路图分析各种电流表的测量,并会判断一些电路图中电流表的作用.对于电流表接线柱的连接,讲清电流由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进和从负接线柱流出的过程,要结合电路图分析,发现电路图中的问题.可以由学生实际连接,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线,连接电流表时连接正接线柱,又从负接线柱连线,经过电路连回电源的负极.学生感受电流表是如何在电路中连接的.对于电流表的量程,在第二个问题"电流表的读数"中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学生比较好理解选择量程的意义,只是介绍清楚具体的实现方法,选择较大量程用导线试触的方法就可以了,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体会这种方法的意义,从而深入理解电流表量程的选择问题.对于电流表不能连在短路的电路中,由于没有电阻的知识,所以本处宜形成学生的观念,在电阻学习中再深入讲解,教师可以结合电路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电路中哪些有短路的现象并如何改正.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用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并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电路图,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教师提供的课题,教师可以参考的课题有:电流表的应当如何连到电路中;分析电路中电流表的作用;怎样才能安全使用电流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纠正学生在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错误,并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板书设计】一.电流表1.电流表的符号:2.电流表的作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二.电流表的示数1.量程:0-0.6A;0-3A2.对应的最小刻度:0.02A;0.1A三.电流表的使用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先选用较大量程,用导线试触.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探究活动【课题】电流表的种类、原理、构造。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3.1交变电流-教案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3.1交变电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728f7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1.png)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3.1交变电流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实例到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学会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经历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加深领悟用图像描述电流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的能力。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探究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的物理分析。
(重点)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重点)3、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的理解。
(难点)4、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演示】用示波器或电压传感器先观察用干电池供电时电压的波形,再观察用学生电源交流挡供电时电压的波形。
这两种波形各有什么特点呢?【教师讲解】在显示屏上显示的电压(或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常常叫作波形图,从波形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我们把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作交变电流。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正弦式交变电流。
二、讲授新课:1、交变电流【教师提问】干电池供电的波形图和学生电源交流挡供电的波形图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干电池供电的波形图中,电流(电压)不随时间而变化;交流电源供电的波形图中,电流(电压)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教师总结】(1)交变电流: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作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2)恒定电流: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作恒定电流。
(3)直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
省优质课交变电流教案
![省优质课交变电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e20b6d7375a417876f8f10.png)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执教人:5.1交变电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过程与方法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方法:文字、公式、图象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教学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首先来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演示一:1、用干电池给发光二极管供电。
2、用手摇交流发电机给二极管供电。
学生观察二极管的发光情况,说明发电机提供的电流大小是变化的。
演示二:1、用干电池给灵敏电流计供电。
2、用手摇交流发电机给灵敏电流计供电。
学生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的变化,说明电机提供的电流方向是变化的。
比较演示一、二,总结出交流和直流的区别。
学生完成例题1。
二、交变电流的产生问题:为什么发电机能产生交变电流呢?基本结构:磁场、线圈产生条件: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转动。
问题1:判断线圈处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时是否产生感应电流?若有,标出电流方向;若无,说明原因。
问题2:判断从甲转到乙电流方向变吗?从乙转到丙呢?从丙转到丁?丁到甲?问题3:分析线圈由甲转到乙,有乙转到丙,由丙转到丁,由丁转到甲的过程中电流大小变化的情况?问题4:从E经负载流向F的电流记为正,在电流—时间图中画出甲、乙、丙、丁四个位置对应的时刻。
猜测在一个周期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大致画出i—t图线。
过程分析:以单匝矩形线框为例分析,在转动过程中,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现在我们来看,是哪些边在切割磁感线运动呢?现在整个矩形线框有四个边,有一半是红色,另一半是蓝色,有两根竖着的,还有两根横着的,那是哪一根在切割磁感线?横着的,哪种颜色的?横着的两根都切割。
所以这里产生的电流就是由于这两根导线在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了。
高中物理5.1交变电流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5.1交变电流精品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b5f0f9f121dd36a32d82d2.png)
5.1交变电流引入:(图片高压输电线)大家在公路旁、原野上,会经常看到坚实的钢架托着,吊着粗大的金属线,仿佛由天际而来,向天际而去······这些由发电厂、变电站而来的输电线,将电能输送到乡村、工厂,输送到千家万户。
电,这无形的触须,正每时每刻都在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那么来自发电厂的电有什么特性呢?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它?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内容。
一、直流电、交流电1、直流电、交流电的定义师:大家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电,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电源有哪些?生:干电池、蓄电池、为家庭电路提供电能的发电机师:电池供给的电流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用传感器来测量一下。
演示一:利用电流传感器观察干电池供给的电流的波形〈介绍电流传感器〉这是电流传感器,把它串联到电路中,能采集电路中电流的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绘出电流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演示实验〉把电流传感器串联接到电路中,大家观察屏幕上的I—t图像,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电流强度,正负表示电流方向,该图像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并回答〉I—t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结论:我们把这种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
演示二:利用发光二极管检验交变电流方向和大小的变化〈仪器介绍〉这是两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将它们并联接到电路,两发光二极管正负极方向相反,而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演示实验〉把二极管接到发电机上,启动发电机,大家注意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实验现象〉我们观察到发光二极管交替发光,红一下绿一下,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电流的方向不断变化。
师: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的同时其实电流的大小也在变化结论:象这种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和家庭电路中电流一样,它的大小和方向(强调)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这样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板书:定义: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二、交变电流的产生过渡:那么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师: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那么大家能否利用所学的电磁感应知识,并利用提供给大家的实验仪器,设计一个能够产生交变电流的实验方案。
交变电流【经典教案】
![交变电流【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eff4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c.png)
交变电流【经典教案】班级:物理课题:相交变电流教学目标:1. 理解相交变流的基本概念;2. 掌握相交变流的物理规律;3. 掌握如何计算相交变流的实际应用;4. 通过实验熟练操作相交变流的测量。
教学过程:一、学习有关电磁波的背景知识1. 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是物理和电子工程中的一种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的交错组成。
由于电磁场的良性研究,电磁波也可以用来研究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以及电子学,辐射,电磁学和波动等。
2. 如何产生电磁波?当任意一条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将会在电路周围产生电磁场,沿着电路传播出去,产生电磁波。
同时,沿着电路传播的电流也可以产生磁场,从而产生电磁波。
因此,只要电路的电流发生变化,就会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组成,两个力场具有呈正交性质,在同一点交织而成。
即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交替分布,当电场最大时,磁场是最小的,反之亦然。
另外,电磁波具有自发性,一旦产生,就会向四外无息传播,传播速度为光速。
二、理解相交变流的基本概念相交变流是指由不同的相交变流源施加的电磁波,它们的电场和磁场在某一点上交替出现,自发传播,形成一个旋转的磁场,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旋转的电场。
2. 相交变流的物理规律是什么?相交变流的物理规律主要有四个方面:(1)相交变流具有很大的传播范围,以及易受到噪声干扰;(2)在重叠情况下,各个相交变流之间会互相影响;(3)相交变流会引起旋转磁场;(4)在两个不同半径的相交变流源周围,磁场强度相对较弱。
三、掌握相交变流的实际应用1. 相交变流的应用概述相交变流在计算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计算领域是虚拟现实,也就是说,将相交变流结合VR仿真技术应用于工业中,同时具备虚拟现实技术的实体特征,以达到高度逼真的视觉效果和沉浸式体验。
此外,由于相交变流具有传输距离长、精确度高的优势,它还可以用在其他高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测量、时钟晶振制冷、天线和机器视觉、UV信号激发、强度监测和多参数传感器等。
交变电流教案范文
![交变电流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e096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c.png)
交变电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交变电流的特点和基本概念;2.掌握交变电流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3.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二、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书《物理》第二册;2.教具:示波器、电阻、电容、电感等实验器材;3.课件: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发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思考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对电流你有什么了解和认识?交流电与直流电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对直流电和电流的基本知识。
2.交变电流的特点和表示方法(1)讲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交变电流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交流电流的特点是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而变化,是周期性的、正弦形的电流。
交流电流可以用正弦函数表示,一般采用电流的有效值表示电流的大小。
(2)实验:利用示波器观察并展示交变电流通过示波器实验演示交变电流的特点,将示波器连接到交流电源上,观察并记录交流电流的波形和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直观地感受到交变电流的周期性和正弦形。
(3)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交变电流与直流电流的区别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交变电流和直流电流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交变电流的表示方法采用正弦函数?3.交变电流的计算方法(1)讲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交变电流的计算方法。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可以通过计算平方平均数得到,也就是将一段时间内的电流取平方,求平均数后再开方即可得到有效值。
(2)实验:利用电阻、电容和电感进行交变电流的实验在电路实验室中,搭建简单的交流电路,通过测量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交流电流的计算方法。
例如,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电阻、电容和电感在交变电路中的响应,然后利用相关公式计算电流的有效值。
4.交流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特点(1)讲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交流电路由交流电源、负载和连接它们的导线组成,交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均随时间变化,存在相位差等特点。
(2)实验:利用电路实验搭建简单的交流电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高中高二物理教案:三相交变电流
![高中高二物理教案:三相交变电流](https://img.taocdn.com/s3/m/4dd111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b.png)
高中高二物理教案:三相交变电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掌握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及应用。
(3)学会分析三相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及功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
(2)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三相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及功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物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及应用。
2.难点:(1)三相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分析。
(2)三相交变电流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单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及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多相交变电流的产生?2.探究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1)讲解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演示实验: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
3.学习三相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及功率(1)讲解三相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及功率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三相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及功率。
(3)学生举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1)讲解三相交变电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三相交变电流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际问题,共同解决。
(2)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三相交变电流的理解。
3.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三相交变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特点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高中高二物理教案:三相交变电流
![高中高二物理教案:三相交变电流](https://img.taocdn.com/s3/m/c83b70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8.png)
高中高二物理教案:三相交变电流教学目标:1. 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和传输原理。
3. 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 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 三相交变电流的传输原理。
教学难点:1. 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
2. 掌握三相交变电流的传输原理。
教学准备:1. 班级投影仪。
2. 电流发生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3. 课堂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三相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展示三相交变电流的实际应用场景,如电力系统。
2. 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点,包括电流方向、相位关系和幅值变化规律。
Step 2: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15分钟)1. 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包括三相交变电压的产生和电流的产生。
2. 通过实验演示,使用电流发生器、电压表和电流表产生并测量三相交变电流。
Step 3:三相交变电流的传输原理(15分钟)1. 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传输原理,包括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和三相电源电压的传输。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三相交变电流的传输原理。
Step 4:三相交变电流的应用领域(10分钟)1. 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应用领域,如电力系统、工业生产和家庭用电。
2. 分析三相交变电流在不同领域中的优势和应用方式。
Step 5:小结与拓展(5分钟)1. 复习三相交变电流的概念、特点、产生和传输原理。
2. 拓展相关知识,如三相电流的计算方法和三相电源的平衡条件。
Step 6:课堂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设计一道综合题,考察学生对三相交变电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7:课堂实验(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三相交变电流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Step 8:课堂总结与思考(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2优秀教案)交变电流}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2优秀教案)交变电流}](https://img.taocdn.com/s3/m/4eac46ca7375a417876f8f87.png)
教学设计(二)整体设计教学目的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2.会用公式和图象表示交变电流。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及中性面的特点。
2.难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
3.疑点:当线圈处于中性面时磁通量最大,而感应电动势为零。
当线圈平行磁感线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而感应电动势最大。
即Φmin=0,Em有最大值;Φmax=BS。
Emin =0的理解。
4.解决办法(1)通过对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一周的实物演示,立体图结合侧视图的分析、特殊位置结合任一位置分析使学生了解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2)通过侧视图分析线圈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B之间的关系,利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方法来处理,使问题容易理解。
教学准备手摇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计、导线若干、微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事件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打开了大门,今天我们使用的电灯、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交流电是怎样产生并且送到我们的家庭中来的呢?这就是这章要学习的内容,先看第一节:交流电的产生。
知识回顾教师:如何产生感应电流?请运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设计一个发电机模型。
教师巡视教室一圈,将学生典型的两种画法用幻灯片展现。
请学生回答电路中为什么会有感应电流?学生回答,①电路闭合,②磁通量变化。
引导学生答出甲图由面积增大引起磁通量增加。
乙图是由线圈平面与磁感线的夹角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事件2]交变电流的产生。
拿出手摇发电机模型,介绍主要部件,(对照乙图)将发电机接演示用电流计缓慢转动线框一周,让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重复两次)。
学生:指针左右摆动一次。
这说明通过电流计的电流有何特点?[学生]电流大小变化,方向变化。
[教师]连续3次缓慢转动线框,请学生继续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学生]连续左右摆动3次。
[教师]这反映在连续转动线框过程中,通过电流计的电流有何特点?[学生]周期性变化。
交变电流教案
![交变电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99194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a.png)
交变电流教案教案标题:交变电流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交变电流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案适用于中学物理课程,适用年级为高中一年级。
教案目标:1. 理解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性;2. 熟悉交变电流的产生和传输过程;3. 掌握交变电流的计算方法;4. 能够解决与交变电流相关的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交变电流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直流电流的概念,并与交变电流进行对比。
2. 解释交变电流的定义:交变电流是在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3. 通过示意图展示交变电流的波形,并解释波形的特点。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传输(15分钟)1. 介绍交变电流的产生方式:通过交变电压源和交变电阻负载构成的电路。
2. 解释交变电流的传输过程:电流在电路中的传输是由电子在交变电压驱动下的来回运动实现的。
3. 引导学生思考交变电流的传输过程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交变电流的计算方法(20分钟)1. 介绍交变电流的计算方法:根据欧姆定律和交变电阻的特性,使用有效值计算交变电流。
2. 演示计算交变电流的步骤,并提供实例进行练习。
3. 引导学生思考交变电流的计算方法与直流电流的计算方法的异同。
交变电流问题解决(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交变电流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鼓励学生合作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3. 点评学生的解答过程和答案,澄清解题中的疑惑和错误。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交变电流的概念、特性和计算方法。
2.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交变电流的应用领域。
3.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答能力:评估学生解答交变电流问题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交变电流实验的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交变电流教案
![交变电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83bc8cbe23482fb5da4c34.png)
选修3-2§5.1《交变电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过程与方法:(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学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教学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交变电流,交变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的进一步延伸。
新课教学:(一)探究手摇交流发电机输出电流的特点:实验一: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对小灯泡供电现象:小灯泡一闪一闪地发光结论:电流的大小是周期变化的实验二: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对并联的反向的发光二极管供电现象:两个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结论:电流的方向是周期变化的小结:手摇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AC)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DC)c1c 2大小、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恒定电流。
(二)探究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哪些边切割磁感线?(ab 和cd ) 问题讨论:(1)在转动过程中,哪个位置线圈中没有电流,哪个位置线圈中没有电流,哪个位置线圈中电流最大? 物理学中把线圈平面垂直与磁感线的位置成为中性面。
、你能判断出线圈从中性面开始逆时针转动一周中,线框中电流方向的规律吗? 3、你能总结线圈在转动过程中,电流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吗? 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4、你能定性的分析出线圈从中性面转动半周过程中电流的大小变化规律吗?从中性面开始转动过程中,电流从零逐渐变大到最大,再由最大减小到下一个中性面变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变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2、定性了解交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图像表示和主要特征物理量。
3、知道交流能通过电容器的原因,了解交流这一特性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4、初步了解发电机、交变电流的发明和利用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进一步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及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3、使学生理解如何建立新的物理概念而培养学生处理解决新问题能力.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5、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演绎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由用电器铭牌,可介绍我国近几年的经济腾飞,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为建设祖国发奋学习的精神.2、让学生体会对称美.
教学重点: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表征的物理量和交流电有效值.
教具:交流发电机、电灯、电流表、示波器、小灯泡、导线、学生电源
教学过程:一、交流发电机
说明:交流发电机是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有的发电机的磁体转动,线圈不动;有的发电机的磁体转动,线圈不动。
问:无论是线圈转动,还是磁体转动,转子的作用是什么?(转子的转动使得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演示实验实验仪器:交流发电机、电灯、电流表
实验过程:将交流发电机、电灯、电流表连接成电路,摇动交流发电机,观察电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电灯的亮度忽明忽暗,电流表的指针忽左忽右
实验结论:发电机发出的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大小、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各种电池供给的电流只沿一个方向流动,叫做直流
二、交流的变化规律
演示实验:实验仪器:示波器、小灯泡、导线、学生电源
实验过程:将示波器和灯泡并联接入电路中,用示波器演示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实验现象:显示的电压图象为正弦曲线
说明:严格的数学分析表明,电网中的交变电流,它的电流、电压随时间按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这样的电流称之为正弦式电流
问:如何表示正弦式电流在某一时刻的电流、电压?(i = Imsinωt u
=Umsinωt)
说明:Im、Um分别是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叫做交流的峰值
说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把交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交流的周期,通常用T 表示,它的单位是秒。
交流在1s 内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流的颇率通常用f表示,它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
Hz 。
问:频率和周期有怎样的关系?(T=1/f)
说明: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频率是50 Hz
三、交流的有效值说明:交变电流有电压最大值和电流最大值,但如果按照峰值来标志交流的大小,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例如,在计算用电量时,如果用峰值计算,所得结果必然超过实际用电的数值。
因此在描述交流的电压、电流时,要找一个合理的数值,这就是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问:如何求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呢?(交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把交流和直流分别通过相同的电阻,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它们产生的热t 相等,我们就把这个直流电压、电流的数值称做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说明:经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Ie=Im/√2Ue=Um/√2其中Ue、Ie 分别代表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说明:在各种使用交变电流的电器设备上,所标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值,都是交流的有效值。
四、交流能够通过电容器说明:当电容器上两端连接直流电源时,正负电荷聚集在极板上,不能移动,因此电路中不会形成长时间的电流,因此我们说电容器具有隔直流的特点
说明:但当电容器两端连接上交流电压后,当电压升高时,正负电荷在电容器两块极板上聚集,当电压降低时,正负电荷从电容器两块极板上释放,因此能够形成较
长时间的电流,我们称电容器具有通交流的特点。
说明:总而言之,电容器具有隔直通交的特点,注意电容器接交流电时,电荷实际上并没有越过两极板间的介质。
板书设计一、交流发电机
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的电流
2、直流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称之为直流
二、交流的变化规律
1、正弦式电流:电流、电压随时间按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的电流
i = Imsinωt u =Umsinωt Im、Um分别是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
2、周期T:交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单位:秒
频率f:交流在1s 内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符号:Hz 换算关系:T=1/f
三、交流的有效值
1、把交流和直流分别通过相同的电阻,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它们产生的热量相等,我们就把这个
直流电压、电流的数值称做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2、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关系:Ie=Im/√2Ue=Um/√2其中Ue、Ie :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四、交流能够通过电容器
教学效果
1、电容器特点:隔直通交
2、注意:电容器接交流电时,电荷实际上并没有越过两极板间的介质
作业:问题与练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