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5 功的原理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功的原理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功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940d8e312b3169a551a416.png)
1、功的原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 2、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_________原理,使用机械 的目的是省______或者省_________,但不能省________。
3、山区里常常可看见挑夫挑着重物上山,在斜坡上走S形路线, 他们这是为了( )(检测目标4)
A、使人做的功少一点
B、使人省力一些
C、不为什么,这是他们的习惯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图示滑轮组,将重300N的物体匀速升高0.5m,如 果不考虑动滑轮重及摩擦,人对绳子末端的拉力为_____ N,绳子自由端移动____ m,人利用这个滑轮组提高物 体做的功W1=______J。比较W1和W2,则W1___W2。
所用 机械
杠杆
钩码重 G/N
钩码提 升的高 度h/m
机械对 钩码做 的功 W1/J
动力 F/N
手移动 手对机
的距离 械做的
s/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功W2/J
动滑轮
微课1:
微课2:
1.为什么沿着斜面将物体升高会比较省力?
2.盘山公路为什么修得盘旋曲折?使用螺丝钉为什么比 普通的钢钉省力?
微课3:
梳理反思:
对照学习目标整理并完善导学案的内容,组内谈收获, 解困惑。
用手直接把物体提上去 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 用定滑轮、动滑轮或滑轮组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的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的原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fe365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2.png)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的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功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2.掌握力与位移的夹角对功的影响,能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功;
3.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功率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动能、势能等能量形式,为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作业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度调整作业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19129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9.png)
-小明用50牛的力推一辆自行车,使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移动了20米,求小明对自行车所做的功。
-一名学生爬楼梯,每层楼高3米,他爬了5层楼,假设他的体重是500牛,求他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探究性思考题: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功的物理意义和实际作用。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调查生活中的一些节能措施,讨论它们是如何通过减少无功或负功来提高效率的。
2.基本概念: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方向、位移方向与功的关系。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做的功。
4.知识拓展:介绍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效率、能量转换等。
5.应用练习: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计算公式,即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做的功。
3.正功与负功:通过生动的比喻,如“助力”和“阻力”,帮助学生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正功和负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4.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国际单位焦耳(J),以及常用单位千瓦时(kW·h)等。
教学设想:运用生动的比喻,如“助力”和“阻力”,帮助学生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正功和负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形象地展示功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5《功的原理》教学设计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5《功的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97c164284ac850ac024213.png)
第九章第5节《功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5节的学习内容。
功的原理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功、杠杆、滑轮之后,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可以说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起到一个梳理、总结的作用。
另外,功的原理是所有机械做功都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初中阶段研究功和能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所以说功的原理安排在这里也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功的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功的原理的得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物理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
部分学生会在八年级下学期感到物理难学,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功的原理,懂得功的原理是任何机械工作过程中普遍遵循的规律。
②能力目标:能用功的原理解决斜面等现实生活中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学法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猜想、动手操作、理解现象、联系生活,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
五教学流程一、复习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2.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观察与实验”。
学生自己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明确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图9-5-1,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
图9-5-2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2020-2021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九章简单机械 功 第四节功率
![2020-2021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九章简单机械 功 第四节功率](https://img.taocdn.com/s3/m/aec374d10740be1e640e9a93.png)
第九章第四节功率一、教材分析本节学习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在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基础上,能够进行功率计算。
功率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知道功率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能够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要求建议分成2——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建议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通过进行简单的计算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材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情景——爷爷和小朋友一起上楼来引导学生思考做功除了有多少还有快慢之分。
然后类比速度引出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通过生活中常见功率值帮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通过计算例题强化功率概念,加深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功之后,类比速度,知识迁移自然过渡到做功快慢——功率。
对于功率的公式接受应该不难。
对于用功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计算对于大多数学生也是可以做到的。
一些实际问题的解释和一些有难度的计算建议在第2课时解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3)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例分析、对比得出功率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培养将物理知识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功率概念和简单计算2、教学难点: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五、教学过程。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9.5功的原理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9.5功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d7883904a1b0717ed5dd06.png)
终点 刻度
(m)
移动 距离
(m)力做的功 (J) NhomakorabeaG=
W1=
F=
W2=
W1 ________ W2 (>、<或=)
思路2 从理论上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归纳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使物体升高所做的功称为有用功。 克服机械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称为额外功。
W有用
W总
小结 一、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1、实际中,使用任何机械都要费功,即η<1; 2、理想状态下,使用机械做功与有用功相等,即 η=1 。 二、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功的原理
甲:我用了一块木板如此轻松 ,比你省功多了。
乙:是吗?我觉得你做的功比 我还多!……
请问甲、乙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使用机械能否省功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解决这样的命题,你有什么样的 思路?
思路1 通过实验检验猜想,然后归纳 思路2 从理论上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归纳
思路1 通过实验检验猜想,然后归纳 如何设计实验?
思考题
在前面利用斜面对重物做功的过程中,如果 重物的重量为G,斜面斜边长为L,高为h,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这个斜面的机械 效率是多少?
对物体做功的方式 直接做功
h
对物体做功的方式
利用杠杆做功
对物体做功的方式
利用滑轮做 功
对物体做功的方式
s F G
利用斜面做 功
h
实验设计
任务:将重物提升一定的高度。 (1)使用简单机械,测量并计算人对绳子末端拉力所做的功
; (2)直接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测量并计算人所作的功; (3)比较两次所作的功大小关系。 实验过程中缓慢移动物体,尽量保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功的原理-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功的原理-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38d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1.png)
功的原理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功”这个词语,比如说做功、功率等等。
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是功吗?功有哪些种类?它是怎么产生的?本文将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什么是功?功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简单地说,功就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它的公式为:$W=F\\times S\\times\\cos\\theta$,其中F为力的大小,S为物体运动的距离,$\\theta$为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通常用符号J表示。
功的种类根据力所做的方向不同,工学上将功分为正功和负功。
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做的功称为正功;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做的功称为负功。
在一定时间内做功的速率称为功率,它的公式为:$P=\\frac{W}{t}$,其中W是做的功,t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通常用符号W表示。
功率越大,表示做功的速度越快。
功的原理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所受到的力会让该物体发生位移。
这个过程中,力对物体的位移做功。
如果外力做正功,则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变大;如果外力做负功,则物体有减速度,速度变小。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叫做“能量守恒定律”。
这个定律表明了:一个系统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而物理学中所谓的能量,其实就是一个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功的计算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利用物体在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来计算。
这个公式为:$W=F\\times\\frac{(v_f+v_i)}{2}\\times t$,其中f是物体在运动的终点,i是物体在运动的起点。
结论在物理学中,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学习物理学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高中物理辅导》2.《物理百科全书》3.《物理学导论》。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简单机械第五节、功的原理学案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简单机械第五节、功的原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1ddfde02020740bf1e9b1a.png)
第五节、功的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3、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探究功的原理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
但是能省功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1、要把重为G的物体运到高为h的地方,有什么办法?①人直接拿上去,人做的功W1= ;②用动滑轮(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将重物提升h,拉力F做的功W2= ;2、分析与总结:①使用动滑轮能,但不能。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这个结论称为。
注意: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思考:既然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典型例题1:(2018淄博),如图所示,AC>BC,在相同时间内把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C、BC匀速推上顶端,推力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
在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A.F1 < F2,P1 = P2B.F1 > F2,P1 > P2C.F1 = F2,P1 = P2D.F1 < F2,P1 < P2(二)探究斜面的特点1、如图,一光滑斜面长为L,高为h,物体重为G,F为沿斜面向上拉物体的力,利用斜面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做的功W1= ,如果不用斜面,直接将重物举高h 做的功W2= ,由功的原理可知:W1W2,即,则F= 。
2、分析得出结论: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拉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斜面能够;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时,斜面越长,越。
3、斜面的应用有典型例题2:如图所示。
将绳子的一端拴在光滑斜面的顶端,使绳绕过圆木,用手拉住绳子的另一端,将圆木拉上斜面。
已知圆木的质量为20千克,斜面长4米,高1米,不计摩擦,求手的拉力和拉力所做的功。
当堂训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使用省力的机械就能省功,但要费距离 ( )(2)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不省功 ( )(3)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 )(4)只要科学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就可以研制出省功的机械 ( )2、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原理,它的内容是。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功的原理》公开课教案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功的原理》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8c953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c.png)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知道功的原理。
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对《功的原理》一节的要求位于一级主题“能量”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能”里。
课程标准的行为条件是“实验”,意为“对研究的问题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收集相关的证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评价的要求是学生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利用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发现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行为动词是“知道”,知道属于认知目标的了解水平。
知道功的原理的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使用机械能省力、也能省距离,但不省功;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进而得出功的原理;三是联系实际,认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能利用功的原理分析知道使用斜面为什么能省力,进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和“力与运动”等重要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力和功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为功和能的关系、各能量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一方面要从力的角度来认识简单机械;另一方面,要从功的角度来认识简单机械。
本章涉及的基本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和功、功率以及机械效率(包括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涉及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功的原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类型的杠杆、滑轮、斜面,以达到省力或方便使用的目的。
本节教材分析:功的原理在历史上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它对于简单机械的认识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功的原理》一节属于课程标准要求的“了解”层次的知识。
功的原理是继简单机械和功率之后,学习的一个重要规律,它在全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学习简单机械、功和功率之后对“力和功”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习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功的原理》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功的原理》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aba96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f.png)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功的原理》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动手实验,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增加对物理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获得【教学仪器】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弹簧测力计(15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设置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而对这一节的内容作铺垫)二、进行新课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
是不是也能省功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们每组实验小桌上都有杠杆和支架、钩码、细线、滑轮、刻度尺(两个)、弹簧测力计。
我们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是:使用杠杆是否省功。
即手对杠杆做的功与杠杆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工具?请设计好纪录实验数据的表格:通过数据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组讨论、交流。
)2. 使用滑轮是否省功呢?即手对滑轮做的功与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工具?情设计好纪录实验数据的表格:通过数据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组讨论、交流。
)实验说明: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板书:功的原理(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分析:对于机械,我们还可从理论分析中得出机械不省功原理。
对于动滑轮,我们通过分析可得出,动滑轮虽省力一半,但使物体上升h 时,手移动的距离是2h,所以人做功W=F·2S=2F·S=G·S,通过滑轮把物体升到某一高度与直接将物体提升到同样高度所做功是相等的。
功的原理—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功的原理—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e956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e.png)
直接提高
用杠杆提高
用滑轮(组)提高
用斜面提高
实验探究
一、如图,用弹簧测力 计提起杠杆或滑轮; 二、记录弹簧测力计读 数; 三、测量移动距离; 四、数据计入表格。
实验探究
实验表格
所用机械
钩码重/N
钩码提升 高度h/m
机械对钩 码的功 W1/J
动力F/N
手移动距 手对机械 离s/m 的功W2/J
杠杆
随堂练习
3.用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将同一物体升高1米,如果不计摩
擦和滑轮重,那么拉力F所做的功是(C )。
A.甲多;B.乙多 ;C.一样多;D.不能比较
随堂练习
山区里常常可看见挑夫挑着重物上山,在斜坡上走S形路线,他 们这是为了( B )。 A.使人做的功少一点; B.使人省力一些; C.不为什么,这是他们的习惯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简单机械
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否在省力的同 时也能省功?
使用上面不同的机械,做功又有哪些不同呢?
探究“用机械做的功”和“不用机械做的功”之间的大小关系
1、测出物体的重力G和物体被提起的高度h,算出W不用 2、使用机械把该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测出加在机械末端的拉 力F和该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算出W用。 3、比较两个功的大小。
动滑轮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手对机械的功和机械对物体的功
实验探究
使用斜面能够省功吗? 在光滑的斜面上,用弹簧 测力计缓慢匀速拉动重物, 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测 量重物上升的高度和重物 沿斜面移动的距离; 数据计入表格。
实验探究
物重G/N
弹簧测力计பைடு நூலகம்示数/N
物体上升高 度/m
物体沿斜面 距离/m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的原理》ppt课件模板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的原理》ppt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7fd9c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d.png)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各力做功情况,从而确定是否满足机械 能守恒条件。
根据机械能的概念判断
若系统内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无机械能与其他能量转化, 则系统机械能守恒。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判断
若系统的机械能总量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举例
单摆运动
单摆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 化为动能,动能又转化为重力势 能,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子从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实例二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当运动员接触蹦床后,蹦床 发生弹性形变,对运动员产生向上的弹力。在运动员从接触蹦床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 力做负功,运动员的动能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当运动员从最低点向上弹起的过程中
。如果忽略摩擦等阻力因素,则人和自行车的机械能守恒。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STEP 01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重 力做功只与物体的初末位 置有关,与物体经过的路 径无关。
STEP 03
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 减小;重力做负功时,重 力势能增加。
重力做功不改变物体的动 能:重力做功只改变物体 的重力势能,不改变物体 的动能。
重力势能定义及表达式
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 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表,h为物体相对于参考平 面的高度。
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为焦耳 (J)。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实例解析
实例一
物体从高空自由下落。在此过程 中,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实例二
物体被竖直上抛。在此过程中, 重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重力
鲁教版物理八下9.5《功的原理》(1)
![鲁教版物理八下9.5《功的原理》(1)](https://img.taocdn.com/s3/m/556da6dfe53a580216fcfeca.png)
功的原理
班级展示一
1、我们已学过的省力、省距离、 改变方向的机械各有什么?
2、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 械?
学过的简单机械:
使用简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械的作 用
省力 省距离 改变力的方向
班级展示二
组内合作解决以下问题,并展示:
1.探究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PPT模板:om/moban/ PPT背景:om/beijing/ PPT下载:om/xiazai/ 资料下载:om/ziliao/ 试卷下载:om/shiti/ PPT论坛:n 语文课件:om/kejian/yuwen/ 英语课件:om/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om/kejian/kexue/ 化学课件:om/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om/kejian/dili/
PPT素材:om/sucai/ PPT图表:om/tubiao/ PPT教程: om/powerpoint/ 范文下载:om/fanwen/ 教案下载:om/jiaoan/ PPT课件:om/kejian/ 数学课件:om/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om/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om/kejian/wuli/ 生物课件:om/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om/kejian/lishi/
2.比较什么可确定是否省功?
3.需测量的数据有哪些及注意事
项
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W=Gh
人对机械做的功W=Fs
班级展示三
1、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2、对结论的分析理解;
班级展示四
讲解斜面省力的原因 和结论,设计实验验证的 方案。
斜 面 的 应 用
螺旋是也是斜面的一种应用
鲁科五四制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功 教案
![鲁科五四制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功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f5916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a.png)
9.3 功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难点: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力拉着小车水平前进的过程中,小车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哪个力对小车的前进产生了“成效”?
二、探究新知
功的定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1.推出去的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
2.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滚动的过程,运动员是否对球做功?
有距离无力,力不做功
吊车水平运送货物
力距垂直,力不做功
三不做功
1.有力无距离
2.有距离无力
3.力距垂直
三、合作探究
功的计算
1.在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功的单位:焦耳(J)
1 J=1 N ·m
思考:1J的物理意义是:
1J=1N ·m
意义: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焦。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做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9.5功的原理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9.5功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7f7cd9650e52ea54189802.png)
B.WA=WB=WC
C.WA<WB<WC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一个人用三种方法搬起一块大石头,直接用手搬、用撬棒
、用滑轮组搬起的高度相同(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则(
)
D
A.直接用手时功最少 B. 用滑轮组做的功最少 C.用撬棒做的功最少 D.三种做功一样多
3.如图,斜面都是光滑的。AC>BC,分别沿斜面AC和BC
将同一物体从它的底部推到顶端所做的功为W1、W2,则 ( D)
A.因为F1<F2,所以W1<W2 B. 因为AC>BC,所以W1>W2 C.因为F1>F2,所以W1>W2
C
F1
F2
D. W1=W2
A
B
1.某人将重600N的重物提到2m高的高台,这个过程中他对重物 做的多少功?
2.若他用如图的滑轮组完成上面的过程,则他 又做的多少功?
通过上面的问题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我们的结论是利用简单机械研究的结果,能试用于复杂 机械吗?
课堂小练
1.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斜面由A、B、C匀速提升到D处 ,如图所示,其整个过程做功分别为WA、WB、WC则三 个功的大小关系是(B )
功的原理
杠杆
定滑轮?
使用简单机械的作用
省力 省距离 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能省功吗?
功的原理
注 意 观 察
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不省功的原因是什么?
因省力的机械必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而功=
力×距离,所以不能省功.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功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功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95ed3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e.png)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功的原理》•相关推荐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功的原理》一、知识教学点1、知识功的原理二、能力教学点1、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2、动手实验能力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四、重点及解决办法功的原理,第三册功的原理。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五、难点及解决办法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
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六、教具准备投影片铁制大滑轮一个塑料小滑轮28个杠杆一根钩码28套定滑轮一只细线若干弹簧秤28个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
(出示学习目标)片一:我们的目标: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讨论后得出:(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3、请大家思考: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
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片二:片三可以省力(但费距离所以不省功)可以省距离(但费力所以不省功)使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施力方向(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片四片五(做成覆盖片)二、新授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实验次序钩码重(牛)弹簧秤示数(N)钩码提升高度(m)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四、课堂练习(投影九)1、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2、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3、判断对错: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功》教学设计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8080a19b6648d7c0c74613.png)
第九章第3节《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的学习内容。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四、教学学法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鲁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参考教案精选汇总
![鲁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参考教案精选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b4869e7eff9aef8951e0665.png)
【鲁教版】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精选物理是一种理科课程.初中物理呢,是应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现象的学科.比较贴近于生活.也来自生活.要是想学好物理呢,就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的话.你根本就学不会物理的,因为物理是有逻辑性的.那么怎么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学好物理呢?物理基础打好,公式原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鲁教版初中物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TB:小初高题库第三节功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4.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新课引入: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
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新课学习:一、力学中的功师:观察课本P77中图9-3-1中两个个做功的实例。
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师指出: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师问:从概念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师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
2.强调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3.例举下列三种情况,判断对物体有没有做功:①物体受力的作用,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一定距离;②物体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③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简单机械功
第五节功的原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2.能利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与比较,知道使用简单机械不省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使用简单机械不能省功的学习讨论,了解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使用简单机械不省功。
三、教学难点
这一节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了解利用机械做功时拉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提升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
实验报告单、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五、教学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需要测量哪两个功的大小才能得出省功还是不省功?
提出问题:
如何计算这两个功的大小?
教师演示实验: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拉力大小,小黑板显示物体上升的高度、手移动的距离,并记录数据,改变钩码个数和位置再重复进行
一次实验。
小组合作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功
使用其他简单机械能
否省功呢?下面小组合作
研究“使用动滑轮提升物
体能否省功”
评估实验过程:
1、匀速向上拉动弹簧
测力计时读数。
2、高度的单位应该用
国际制单位。
教师总结:大量事实
学生根据提供的
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报
告单的提示小组合作
完成探究实验
学生分析数据得
出结论:拉力做功大
于克服重力做功,不
能省功。
这一环节
采用实验
报告单的
形式,教师
就可以大
胆放手给
学生,让学
生自主探
究,根据报
告单的提
示完成实
验。
几乎相等,为什么呢?
教师总结:
理想情况下,Fs=Gh 非理想情况下,Fs>Gh
实际应用
练习:工人用3m长的斜面,把1200N的重物
提高到1m,需要多大的推力?(假设斜面很光滑,
没有摩擦)
如果将斜面的长度改成6m,需要多大的推力?
并完成学案中的练习
巩固所学
并从本质
上分析斜
面省力的
原因
总结及板书设计
五、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Fs=Gh
非理想情况下,Fs>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