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夏清版配套课件(19-20学时)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_上下册_修订版_(夏清__陈常贵_着)_天津大学出版社 绪论.ppt(改)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 绪论 7/13
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1.试验研究方法 试验研究方法 2.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法
化工过程计算的基础: 化工过程计算的基础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
绪论
8/13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1、单位制: 、单位制: 单位制 基本物理量及单位 cgs制 长度 制 长度(L) cm Kms 制 长度(L) 长度 m 质量(M) 质量 g 质量(M) 质量 kg 时间(θ) 时间 s 时间(θ) 时间 s 别称 绝对单 位制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
绪论
13/13
几个基本概念
3、过程速率 、 过程速率=过程推动力 过程推动力/过程阻力 过程速率 过程推动力 过程阻力 4、平衡关系 、 过程所能进行到的极限状态的数学描述
返回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
绪论14/13四川理工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绪论
9/13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重力单位制:长度(L)、时间 重力单位制:长度 重力单位制 、时间(θ)、力(F) 、 的规定单位分别为m、 、 的规定单位分别为 、s、kg(f),又称 , 工程单位制。 工程单位制。 单位制中规定的基本物理量: ➣ SI单位制中规定的基本物理量:质量 单位制中规定的基本物理量 )、长度 )、时间 )、物质 (kg)、长度(m)、时间(s)、物质 )、长度( )、时间( )、 )、热力学温度 )、电流强 量(mol)、热力学温度(K)、电流强 )、热力学温度( )、 )、发光强度 度(A)、发光强度(cd) )、发光强度( ) 辅助量:平面角( )、立体角 辅助量:平面角(rad)、立体角(sr) )、立体角( )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 绪论 4/13
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1.试验研究方法 试验研究方法 2.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法
化工过程计算的基础: 化工过程计算的基础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
绪论
8/13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1、单位制: 、单位制: 单位制 基本物理量及单位 cgs制 长度 制 长度(L) cm Kms 制 长度(L) 长度 m 质量(M) 质量 g 质量(M) 质量 kg 时间(θ) 时间 s 时间(θ) 时间 s 别称 绝对单 位制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
绪论
13/13
几个基本概念
3、过程速率 、 过程速率=过程推动力 过程推动力/过程阻力 过程速率 过程推动力 过程阻力 4、平衡关系 、 过程所能进行到的极限状态的数学描述
返回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
绪论14/13四川理工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绪论
9/13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重力单位制:长度(L)、时间 重力单位制:长度 重力单位制 、时间(θ)、力(F) 、 的规定单位分别为m、 、 的规定单位分别为 、s、kg(f),又称 , 工程单位制。 工程单位制。 单位制中规定的基本物理量: ➣ SI单位制中规定的基本物理量:质量 单位制中规定的基本物理量 )、长度 )、时间 )、物质 (kg)、长度(m)、时间(s)、物质 )、长度( )、时间( )、 )、热力学温度 )、电流强 量(mol)、热力学温度(K)、电流强 )、热力学温度( )、 )、发光强度 度(A)、发光强度(cd) )、发光强度( ) 辅助量:平面角( )、立体角 辅助量:平面角(rad)、立体角(sr) )、立体角( )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 化学工程教研室 绪论 4/13
化工原理教学绪论课件PPT
解:
解:(1)结晶产品量 P 及水分蒸发量 W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过程示意图。
水,W kg/h
料液
1000kg/h 20%KNO3
蒸发器
S kg/h
50%KNO3
R kg/h
37.5%KNO3
结晶器
结晶产品 P kg/h
4% 水
21
在图中绿色虚线方框所示的范围内作物料衡算。
因过例程0-2中b 无化学反应,且为连续稳定过程,故可写出总物
28
概括
主要内容
化
工
理论基础
原
理
工程学科
课程学习
研究化工 单元操作 的基本原理: 典型化工单元设备的原理、结构 选型以及工艺尺寸的计算。
高等数学 物理学 物理化学
综合运用基础知识,有目的地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
目的并不只是 认识一些自然现象, 而是解决真实的、复杂的生产问题。
从复杂事物中排除非主要因素,抽出 关键环节,以合理的简化方式建立物 理和数学模型,解决工程问题。
经验方法 相似准则:利用经验公式和实验曲线进行设计和工程放大。
量纲分析:得出无因次准数方程,使实验参数最少,简化实验。
注:该方法着眼于过程参数的整体变化,不究其微观机理, 得到的结果带局限性 ,不可任意推广。
理论方法 利用基本定律对过程的微观机理进行相应的数学描述——
建立数学模型。
10
课程研究主线
其目的是满足工艺要求。
6
2、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 ——具体的单元操作 化工常用单元操作
单元操作 目 的
物态
原 理 传递过程
流体输送 输 送
液或气 输入机械能
搅拌 过滤 沉降
混合或分散
解:(1)结晶产品量 P 及水分蒸发量 W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过程示意图。
水,W kg/h
料液
1000kg/h 20%KNO3
蒸发器
S kg/h
50%KNO3
R kg/h
37.5%KNO3
结晶器
结晶产品 P kg/h
4% 水
21
在图中绿色虚线方框所示的范围内作物料衡算。
因过例程0-2中b 无化学反应,且为连续稳定过程,故可写出总物
28
概括
主要内容
化
工
理论基础
原
理
工程学科
课程学习
研究化工 单元操作 的基本原理: 典型化工单元设备的原理、结构 选型以及工艺尺寸的计算。
高等数学 物理学 物理化学
综合运用基础知识,有目的地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
目的并不只是 认识一些自然现象, 而是解决真实的、复杂的生产问题。
从复杂事物中排除非主要因素,抽出 关键环节,以合理的简化方式建立物 理和数学模型,解决工程问题。
经验方法 相似准则:利用经验公式和实验曲线进行设计和工程放大。
量纲分析:得出无因次准数方程,使实验参数最少,简化实验。
注:该方法着眼于过程参数的整体变化,不究其微观机理, 得到的结果带局限性 ,不可任意推广。
理论方法 利用基本定律对过程的微观机理进行相应的数学描述——
建立数学模型。
10
课程研究主线
其目的是满足工艺要求。
6
2、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 ——具体的单元操作 化工常用单元操作
单元操作 目 的
物态
原 理 传递过程
流体输送 输 送
液或气 输入机械能
搅拌 过滤 沉降
混合或分散
化工原理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d 内 罐 内 浓 度 改变量
整理并积分:
d
1
2
4 1.5
0.001 0.06
D H
2
0.001
0.06
dv v
4 1.5
4 10
2
0.001 dv 83.73(ln v )| 0.06 v
0.06 83.73 ln 342.8 s 0.001
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 第3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第4章 传热
精品课程
目录
第5章 蒸馏 第6章 吸收 第7章 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第8章 液-液萃取 第9章 干燥
0 绪论
0.1 化工生产与单元操作 0.2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0.3 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返回
4 19:35:23
8 19:35:23
洗衣粉的工艺流程
燃硫
转化塔
气
净气放空
磺化器
静电除雾器
碱洗塔
(化学吸收)
(反应) (分离) 液体磺酸
NaOH
其它液、 固计量
反应器 配料缸
布袋除尘
喷雾干燥 塔 (干燥)
大 气
旋转混 合器 包装 返回
9 19:35:23
单元操作的研究内容与方向:
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结构; 研究内容
19 19:35:23
KNO3组分物衡: 0.5S = 0.375R + 0.96P 两式联立解得: R=766.6 kg/h
例2:非稳态时的物料衡算
(P6例 0-4) 用1.5m3/s送 风量将罐内有机气体由6%
1.5m3/s v=v% H=10m 1.5m3/s v=0%
化工原理完整教材课件
实验原理理解
深入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为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数据记录与整理
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以及如何整理和筛选有效数据 。
误差分析
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掌握误差分析和 减小误差的方法。
数据分析与处理
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标 准差等。
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 的转移过程。
传质速率
表示物质转移快慢的物理量,与 扩散系数、浓度差和传质面积成
正比。
扩散系数
表示物质在介质中扩散快慢的物 理量,与物质的性质、温度和压
力有关。
吸收
吸收过程
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使气体混合 物中的有害组分或杂质组分被吸收除去的过程。
在制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化工原理 涉及药物的合成、分离和提纯,以及 食品的加工和保藏等环节。
02
流体流动
流体静力学
总结词
描述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压力、密度和重力等特性。
详细描述
流体静力学主要研究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压力分布、流体对容器壁的压力以及 流体与固体之间的作用力。它涉及到流体的平衡性质和流体静压力的基本规律 。
利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鼓入空气或通入其他气体 产生泡沫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05
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1 2 3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介绍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反应机理的 基本概念,阐述反应速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反应动力学方程
介绍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求解及其在化学反 应工程中的应用,包括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参数 的确定方法。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深入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为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数据记录与整理
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以及如何整理和筛选有效数据 。
误差分析
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掌握误差分析和 减小误差的方法。
数据分析与处理
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标 准差等。
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 的转移过程。
传质速率
表示物质转移快慢的物理量,与 扩散系数、浓度差和传质面积成
正比。
扩散系数
表示物质在介质中扩散快慢的物 理量,与物质的性质、温度和压
力有关。
吸收
吸收过程
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使气体混合 物中的有害组分或杂质组分被吸收除去的过程。
在制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化工原理 涉及药物的合成、分离和提纯,以及 食品的加工和保藏等环节。
02
流体流动
流体静力学
总结词
描述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压力、密度和重力等特性。
详细描述
流体静力学主要研究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压力分布、流体对容器壁的压力以及 流体与固体之间的作用力。它涉及到流体的平衡性质和流体静压力的基本规律 。
利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鼓入空气或通入其他气体 产生泡沫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05
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1 2 3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介绍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反应机理的 基本概念,阐述反应速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反应动力学方程
介绍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求解及其在化学反 应工程中的应用,包括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参数 的确定方法。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Get清风《化工原理》全套教学课件
2-2
1-1
Ws1
Ws2
如上图所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Ws1=Ws2
而 Ws1=u1·A1·ρ1
Ws2=u2·A2·ρ2
A1=d12·π/4
A2=d22·π/4
代入有: u1/u2= d22/ d12与柏努利方程 流体在做定态流动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任意截面进行能量衡算。 1、定态流动时的总能量衡算 A、内能 物质内部能量的总和,用U表示。单位是:kJ/kg B、位能 物体因受重力作用,在不同的高度所具有的能量。m.g.z(kJ/kg) C、动能 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m·u2/2 D、静压能 流体的静压强是推动流体流动的动力,即静压强对流体做功。p·Vs〔kJ/kg〕 E、热 流体温度变化,而带来的热能的变化,被加热那么为为正,被冷却那么为负。 用Q来表示。〔kJ/kg〕 F、功 流体流动获得机械能为正〔用We来表示〕;流体损失机械能为负(用Hf表示)。
∑Q1=∑Q0+QL
∑Q1——随物料进入衡算范围的总热量〔KJ或KW〕;
∑Q0——随物料流出衡算范围的总热量〔KJ或KW〕;
QL——向衡算范围以外损失的总热量〔KJ或KW〕。
3、平衡关系 物系在自然发生变化时,其变化必然趋向一定方向,如任其开展,结 果必然到达一定的平衡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物系的温度、组成、压强等均到了宏观的停止。 在平衡状态被人为打破后,物系将从新趋向新的平衡。 平衡状态是物系变化的极限,是实际操作所追求的理想条件。是我们 推知单元操作能否进行和能进行到何中程度的依据,也是我们进行设备工 艺尺寸设计的理论依据。 4、过程速率 物系处于非平衡状态,就必然发生使物系趋向于平衡的过程。但是以 什么样的速度趋向于平衡,这并不决定于平衡关系。而是决定于多种因素。 一般我们用过程速率来表示:
化工原理下册天津大学柴诚敬19-20学时
二、平衡蒸馏过程的计算
设 qqn,W/qn,F 液化率
则 1qqn,D/qn,F 汽化率
整理得
直线 方程
2020/6/3
y q x xF q1 q1
q
斜率 q 1
过点 (xF, xF )
平衡蒸馏中气液 相组成的关系式
二、平衡蒸馏过程的计算
2.热量衡算 对加热器作热量衡算,忽略热损失,得
Qqn,Fcp(ttF)
方程与物料衡算方程。
2020/6/3
练习题目
思考题 1.讨论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有何意义? 2.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有何不同? 3.相对挥发度在精馏计算中有何重要意义? 4.何为泡点和露点,如何进行计算? 5.平衡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作业题: 1、2
2020/6/3
2020/6/3
一、气液平衡相图
1. 温度—组成图 在恒定的总压下,溶液的平衡温度随组成而
变,将平衡温度与液(气)相的组成关系标绘成 曲线图,该曲线图即为温度一组成图。
2020/6/3
t - x –y
图
露点 泡点
2020/6/3
tF
E 气相区
td
D
C
tb
B
x
y
tF
A
液相区
xF
苯-甲苯混合液的 t- x- y 图
第九章 蒸 馏
学习目的 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 液平衡关系;精馏的原理与流程;两组分连续精 馏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间歇精馏与特殊精馏过 程。掌握板式塔的结构、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 体力学性能与操作特性。
2020/6/3
第九章 蒸 馏
9.1 概述 9.1.1 蒸馏的原理及其应用
化工原理第1章课件PPT
贾绍义 《化工原理》(下册)授课课件 在本课件制作过程中,得到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系的有关教师的 指导和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由于制作者水平所限, 本课件不妥之处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用户批评指正。 制作者 2008年12月
1
学时安排
总学时48
绪论 第1章 流体流动 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
1学时 13学时 8学时
m pM V RT
T0 pM 22.4Tp0
24
流体的密度
(2)混合物的密度 液体混合物,混合前后体积不变
1
组分的 质量分 数 组分的体 积分数
m
x wA
A
x wB
B
...
x wn
n
气体混合物,混合前后质量不变
m A x VA B xVB ... n x Vn
29
一、牛顿黏性定律
牛顿型流体(Newtonian fluid)
遵循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为牛顿型流体。
所有气体和大多数低分子量液体均属牛顿 型流体,如水、空气等。
30
一、牛顿黏性定律
非牛顿型流体(non-Newtonian fluid)
凡不遵循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为非牛顿型 流体(non-Newtonian fluid)。
13
三、课程的学习要求
①单元操作设备的选择能力。 ②工程设计能力。
③操作和调节生产过程的能力。
④过程开发或科学研究能力。
14
绪 论
0.1 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0.2 单位制和单位换算
15
一、 物理量的单位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基本单位:质量、长度、时间和温度。 导出单位:速度、密度、加速度。 2.绝对单位制和重力单位制 绝对单位制:长度、质量、时间。 重力单位制:长度、时间和力。
化工原理课件
自然循环:由于溶液在加热室不同位置上的受热程度 不同,产生密度差而引起的循环运动 强制循环:依靠外力迫使溶液沿一个方向作循环运动
2019/11/3
8
1 中央循环管式(标准式)
加热蒸汽:加热室管束环隙内
溶液:加热室管束及中央循环管内,受热时,由于 中央循环管单位体积溶液受热面小,使得溶液形成 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其余加热管上升的循环流 动。优点:
水
2019/11/3
3
7.1.5 蒸发的分类
按操作压强分:加压蒸发、常压蒸发、真空蒸发 真空蒸发的优点:
1t热1.增减面大压积,下S。因溶而液,沸对点一t1降定低的,传使热蒸量发Q,器可的节传省热蒸推发动器力的Δt=传T2.蒸发操作的热源可采用低压蒸汽或废热蒸汽,节省能 耗。
P↓,T ↓,Δt一定,Q不变 3.适于处理热敏性物料,即在高温下易分解、聚合或变 质的物料。
缺点: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传热 面积小,处理能力低。
适于处理易结晶、易结垢、高粘度的 溶液
2019/11/3
17
7.2.1.3 直接加热蒸发器
将一定比例的燃烧气与空气直 接喷入溶液中,燃烧气的温度 可高达1200~1800℃,由于气、 液间的温度差大,且气体对溶 液产生强烈的鼓泡作用,使水 分迅速蒸发,蒸出的二次蒸汽 与烟道气一同由顶部排出。
蒸发具有下述特点:
传热性质:传热壁面一侧为加热蒸汽进行冷凝,另一侧 为溶液进行沸腾,故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 传热过程。
溶液性质: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 和产生泡沫;溶液的粘度在蒸发过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 逐渐加强。这些性质将影响设备的结构。
2019/11/3
6
溶液沸点的改变(升高):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汽 压较同温度下纯水的低,即在相同的压强下,溶液的沸点 高于纯水的沸点,所以当加热蒸汽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 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水的温度差,两者之差称为温度差损 失,而且溶液浓度越高,温度差损失越大
2019/11/3
8
1 中央循环管式(标准式)
加热蒸汽:加热室管束环隙内
溶液:加热室管束及中央循环管内,受热时,由于 中央循环管单位体积溶液受热面小,使得溶液形成 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其余加热管上升的循环流 动。优点:
水
2019/11/3
3
7.1.5 蒸发的分类
按操作压强分:加压蒸发、常压蒸发、真空蒸发 真空蒸发的优点:
1t热1.增减面大压积,下S。因溶而液,沸对点一t1降定低的,传使热蒸量发Q,器可的节传省热蒸推发动器力的Δt=传T2.蒸发操作的热源可采用低压蒸汽或废热蒸汽,节省能 耗。
P↓,T ↓,Δt一定,Q不变 3.适于处理热敏性物料,即在高温下易分解、聚合或变 质的物料。
缺点: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传热 面积小,处理能力低。
适于处理易结晶、易结垢、高粘度的 溶液
2019/11/3
17
7.2.1.3 直接加热蒸发器
将一定比例的燃烧气与空气直 接喷入溶液中,燃烧气的温度 可高达1200~1800℃,由于气、 液间的温度差大,且气体对溶 液产生强烈的鼓泡作用,使水 分迅速蒸发,蒸出的二次蒸汽 与烟道气一同由顶部排出。
蒸发具有下述特点:
传热性质:传热壁面一侧为加热蒸汽进行冷凝,另一侧 为溶液进行沸腾,故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 传热过程。
溶液性质: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 和产生泡沫;溶液的粘度在蒸发过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 逐渐加强。这些性质将影响设备的结构。
2019/11/3
6
溶液沸点的改变(升高):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汽 压较同温度下纯水的低,即在相同的压强下,溶液的沸点 高于纯水的沸点,所以当加热蒸汽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 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水的温度差,两者之差称为温度差损 失,而且溶液浓度越高,温度差损失越大
化工原理完整教材课件 PPT
基本原理及其流动规律解决关问题。以
图1-1为煤气洗涤装置为例来说明: 流体动力学问题:流体(水和煤气)
在泵(或鼓风机)、流量计以及管道中 流动等;
流体静力学问题:压差计中流体、 水封箱中的水
图1-1 煤气洗涤装置
1.1 概述
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的直径, 计算流动过程产生的阻力和 输送流体所需的动力。
根据阻力与流量等参数 选择输送设备的类型和型号, 以及测定流体的流量和压强 等。
流体流动将影响过程系 统中的传热、传质过程等, 是其他单元操作的主要基础。
图1-1 煤气洗涤装置
1.1.1 流体的分类和特性
气体和流体统称流体。流体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超临界流体等; (2)按可压缩性分为不可压流体和可压缩流体; (3)按是否可忽略分子之间作用力分为理想流体与粘
化工原理完整教材课件
第一章 流体流动
Fluid Flow
--内容提要--
流体的基本概念 静力学方程及其应用 机械能衡算式及柏努 利方程 流体流动的现象 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
1.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管 内流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解决流 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诸如:
气体的密度必须标明其状态。 纯气体的密度一般可从手册中查取或计算得到。当压
强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按理想气体来换算:
(1-3)
式中
p ── 气体的绝对压强, Pa(或采用其它单位); M ── 气体的摩尔质量, kg/kmol;
性流体(或实际流体); (4)按流变特性可分为牛顿型和非牛倾型流体;
流体区别于固体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流动性,其形状随容器形状 而变化;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流动时产生内摩擦从而 构成了流体力学原理研究的复杂内容之一
化工原理--夏清版配套课件(15-16学时)
10
第2章
2.1 概述
2.2
吸
收
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2.2.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11
一、溶解度曲线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令 某气体混合物(A+B)与液体 S 接触。 达平衡状态时 液相组成 xA 气相平衡分压
pA
气体(A+B)
A 溶解 A 逸出
液体 S
气体在液体 中的溶解度
平衡方程 pA f ( xA ) pA — xA曲线 溶解度曲线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21
一、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由以上定义
Xi xi 1 X i
Yi yi 1 Yi
得
Xi m 1 X i 1 Yi
Yi
整理得
Yi
mX i 1 mX i
对于低浓度吸收
简化得
Yi mX i
22
一、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亨利定律表达式可改写为以下形式:
气体吸收的应用场合 ①净化或精制气体 示例:合成氨工艺中合成气中的净化脱碳。 ②制取某种气体的液态产品 示例: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取盐酸。 ③回收混合气体中所需的组分 示例:用洗油处理焦炉煤气以回收苯族烃。 ④工业废气的治理 示例:废气中含有SO2、H2S等有害气的脱除。
8
第2章
吸
收
2.1 概述 2.1.1 吸收的原理与流程 2.1.2 吸收的分类与应用 2.1.3 吸收剂的选择
H小
19
一、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3. y - x关系 若溶质在气、液相中组成分别以摩尔分数y、x 表示 ,亨利定律形式为 式中:m ——相平衡常数。 溶解度 注意 ① 易溶气体; ② 难溶气体。
第2章
2.1 概述
2.2
吸
收
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2.2.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11
一、溶解度曲线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令 某气体混合物(A+B)与液体 S 接触。 达平衡状态时 液相组成 xA 气相平衡分压
pA
气体(A+B)
A 溶解 A 逸出
液体 S
气体在液体 中的溶解度
平衡方程 pA f ( xA ) pA — xA曲线 溶解度曲线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21
一、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由以上定义
Xi xi 1 X i
Yi yi 1 Yi
得
Xi m 1 X i 1 Yi
Yi
整理得
Yi
mX i 1 mX i
对于低浓度吸收
简化得
Yi mX i
22
一、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亨利定律表达式可改写为以下形式:
气体吸收的应用场合 ①净化或精制气体 示例:合成氨工艺中合成气中的净化脱碳。 ②制取某种气体的液态产品 示例: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取盐酸。 ③回收混合气体中所需的组分 示例:用洗油处理焦炉煤气以回收苯族烃。 ④工业废气的治理 示例:废气中含有SO2、H2S等有害气的脱除。
8
第2章
吸
收
2.1 概述 2.1.1 吸收的原理与流程 2.1.2 吸收的分类与应用 2.1.3 吸收剂的选择
H小
19
一、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3. y - x关系 若溶质在气、液相中组成分别以摩尔分数y、x 表示 ,亨利定律形式为 式中:m ——相平衡常数。 溶解度 注意 ① 易溶气体; ② 难溶气体。
化工原理--夏清版配套课件(23-24学时)
14
第2章
吸
收
2.3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2.4 吸收塔的计算 2.5 吸收系数 2.5.1 吸收系数的测定
15
一、实验装置与流程
实验测定是获得吸收系数的根本途径。实验测 定一般在已知内径和填料层高度的中间实验设备上 或生产装置上进行,用实际操作的物系,选定一定
的操作条件进行实验。
16
水吸收氨过程吸收系数的测定实验流程
4
填料层空隙率 填料比表面积
24
一、准数关联式中常用的准数
填料塔中气相雷诺数
4εuo ρG 4ε (u / ε ) ρG 4u ρG ReG ζμG ζμG ζμG
实 际 气 4G 速 空 塔 气 速
ReG
ζμG
式中:G ——气相空塔质量速度,kg/(m2· s)。
25
一、准数关联式中常用的准数
8
克列姆塞尔方程
二、等板高度法
Y1 Y2 φA Y1
溶质的吸收率 溶质的最大吸收率
φA,max
Y1 Y2* Y1
φA Y1 Y2 φ 溶质的相对吸收率 φA,max Y1 Y2* Aφ ln 1 φ NT 1 代入整理得 克列姆塞尔方程 ln A
9
克列姆塞尔算图
重力加 速度
27
一、准数关联式中常用的准数
5.彼克列(Peclet)数 填料塔内存在气、液两相的返混。
气相彼克列数
deuG PeG ReG ScG DAB 液相彼克列数
d e uL PeL ReL ScL DAB
传质 效率 降低
彼克列数反映混合特 性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28
二、吸收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化工原理课件
相对挥发度 v A vB
pA pB
xA xB
yA xA yB xB
显然对理想溶液,有:
p
0 A
p
0 B
y x 1( 1)x
6
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
1、对于二组分混合液,由于B组分的存在,使得A组 分在汽相中的蒸气分压比其在纯态下的饱和蒸气压 要小。
pA pA0xA ------拉 乌 尔 ( R a o u lt) 定 律
简 单 蒸 馏 平 衡 蒸 馏
精 馏
25
3、平衡级和精馏原理
1)平衡级定义 又称接触级
使不平衡的气液两相(气相 温度高、液相温度低)经过足够 长时间充分接触,离开时,气液 两相达到了平衡,这个过程称为 平衡级。
饱和液相
x0 t0 L
y V t
y y0
t
B
t-y
T0
t-x
B
接触级
A
t0 x
x x0
29
§6.4 二元连续精馏塔的计算
计算项目: 塔顶(或塔底)产量和浓度 塔内物流量 回流量 塔板数或填料层高度 进料位置 塔径
L
F, xF
L
D, xD
V
V
W, xW
30
6.4.1 全塔物料衡算
F DW FxF DxD WxW
F-原料流量,kmol/h
F, xF
D-塔顶产品(馏出液)流量,kmol/h
理想物系
p
A
pB
p
0 A
x
A
p
0 B
x
B
拉乌尔定律
理 想 物 系 的 t - x ( y ) 相 平 衡 关 系 :
对 理 想 物 系 , 汽 相 满 足 : P p A p B p0 AxpB 0(1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塔内任一横截面上,气液组成 Y 与 X 之间 的关系称为操作关系,描述该关系的方程即为操 作线方程。 在 m-n 截面与塔底端面之间对组分 A 进行衡算, 可得
VY LX 1 VY1 LX
L L Y X Y1 X 1 V V
25
逆流吸收塔 操作线方程
总阻力 液膜阻力
* A
气膜阻力
则
N A K G pA p
气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s· 式中:KG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kPa)。
9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对于易溶气体,H值很大
1 1 = HkL kG
1 1 K G kG
液膜阻力
=
气膜阻力 气膜 控制
气膜阻力控 制整个吸收 过程的速率 示例:水吸收氨
第2章
2.3 吸收速率方程式
吸
收
2.3.1 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一、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 A kG ( pA pAi )
NA k y yA yAi
yA yAi NA 1/ ky
气膜阻力
1
pA pAi NA 1/ kG
1/ kG
1/ k y
2.3.1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20
第2章
吸
收
2.3 2.4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吸收塔的计算
2.4.1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21
一、物 料 衡 算
在工业中,吸收操作多采用塔式设备,既可 采用气液两相在塔内逐级接触的板式塔,也可采 用气液两相在塔内连续接触的填料塔。工业中以 采用填料塔为主,故本节对于吸收过程计算的讨 论结合填料塔进行。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3
一、物 料 衡 算
在吸收塔的两端面间,对溶质A作物料衡算
VY1 LX 2 VY2 LX 1
V Y1 Y2 L X 1 X 2
溶质A的吸收率 气体出塔时的组成
Y1 Y2 A Y1
Y2 Y1 1 A
24
二、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二、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同理,在 m-n 截面与塔顶端面之间作组分 A 的衡 算,得 L L 逆流吸收塔 Y X Y2 X 2 操作线方程 V V 斜率 操作线方 程为直线 过点
L V B (X1,Y1)
T (X2,Y2)
26
塔底 塔顶
斜率 L/V (液气比)
操作 线
15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四、以(x*- x)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N A K x x xA
* A
液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K x KLc
式中:Kx ——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 s)
16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五、以(Y- Y* )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12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令
1 KL
总阻力
H 1 kG kL
气膜阻力
* A
液膜阻力
则
N A K L c cA
液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式中:KL——液相总吸收系数,m/s。
13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对于难溶气体,H值很小
H 1 kG kL
气膜阻力
1 1 K L kL
液膜阻力
液膜 控制
液膜阻力控 制整个吸收 过程的速率
液膜控制示意图
* cA cA cAi cA
示例:水吸收氧
14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三、以(y –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N A K y yA y
* A
气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K y KG p
式中:Ky——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 s)
* A
液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对于低浓度吸收
K X K x KLc
s) 式中:KX ——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
18
2.3.3吸收速率方程式小结
使用吸收速率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上述的各种吸收速率方程式是等效的。采用 任何吸收速率方程式,均可计算吸收过程速率。 ②任何吸收系数的单位都是kmol/(m2· 单位推 s· 动力)。 ③必须注意各吸收速率方程式中的吸收系数与 吸收推动力的正确搭配及其单位的一致性。
同理,可导出
N A KY YA Y
对于低浓度吸收
* A
气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KY K y K G p
式中:KY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 s)
17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六、以( X*- X)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NA K X X X A
Y*=f(X)
Y1
B
Y
Y2
T
Y*
推动 力
X2
X
X1
逆流吸收塔中的操作线
27
练 习 题 目
思考题 1.如何判断吸收过程是属于哪种过程控制? 2.总吸收速率方程与膜吸收速率方程有何不同?
3.何为吸收过程的操作线?操作线如何获得?
作业题: 7、8
28
xAi xA NA 1/ k x
液膜阻力
cAi cA NA 1/ kL
1/ kL
1/ k x
3
2.3.1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由
cA cxA cAi cxAi
N A kL (cAi cA ) kL (cxAi cxA ) kL c( xAi xA )
比较得
19
三、吸收速率方程式小结
④上述各吸收速率方程式都是以气液组成保持 不变为前提的,因此只适合于描述稳态操作的吸收 塔内任一横截面上的速率关系,而不能直接用来描 述全塔的吸收速率。在塔内不同横截面上的气液组 成各不相同,其吸收速率也不相同。 ⑤在使用与总吸收系数相对应的吸收速率方程 式时,在整个过程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平衡关系 须为直线。
NA * pAi pA kL H
N A kG ( pA pAi )
由此得 整理得 由
* A
NA ( pA pAi ) kG
1 1 * 相加得 N A pA pA HkL kG
8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令
1 1 1 KG HkL kG
22
尾气:B(含微量A) V (kmolB/s) Y2 (kmolA/kmolB) m
吸收剂:S
Y
L (kmolS/s) n X2 (kmolA/kmolS)
X
原料气:A+B V (kmolB/s) Y1 (kmolA/kmolB)
填 料 塔
溶液:S+A
L(kmolS/s) X1(kmolA/kmolS)
k x ckL
4
2.3.1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三、界面组成的确定 稳态下,气、液两膜中的传质速率相等,即
NA kG pA pAi kL cAi cA
kL pA pAi (c A cAi ) kG
通过定点A (c,p) 直线 斜率——kL / kG
5
界面组成的确定
由道尔顿分压定律
pA pyA
pAi pyAi
N A kG ( pA pAi ) kG ( pyA pyAi ) kG p ( yA yAi )
比较得
k y pkG
2
2.3.1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二、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 A kL (cAi cA )
NA kx xAi xA
气膜控制示意图
* pA pA pA pAi
10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二、以(c*- c)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设吸收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过程 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为直线,则
pA
* cA H
根据双膜模型,相界面上两相互成平衡,则
cAi pAi H
11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N A kG pA pAi kG / H cA cAi
由此得 整理得 由
NA H * cA cAi kG
N A kL (cAi cA )
NA (cAi cA ) kA k L kG
6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一、以(p- p*)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设吸收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过程 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为直线,则
cA p H
* A
根据双膜模型,相界面上两相互成平衡
pAi
cAi H
7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N A kL cAi cA kL H pAi p
VY LX 1 VY1 LX
L L Y X Y1 X 1 V V
25
逆流吸收塔 操作线方程
总阻力 液膜阻力
* A
气膜阻力
则
N A K G pA p
气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s· 式中:KG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kPa)。
9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对于易溶气体,H值很大
1 1 = HkL kG
1 1 K G kG
液膜阻力
=
气膜阻力 气膜 控制
气膜阻力控 制整个吸收 过程的速率 示例:水吸收氨
第2章
2.3 吸收速率方程式
吸
收
2.3.1 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一、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 A kG ( pA pAi )
NA k y yA yAi
yA yAi NA 1/ ky
气膜阻力
1
pA pAi NA 1/ kG
1/ kG
1/ k y
2.3.1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20
第2章
吸
收
2.3 2.4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吸收塔的计算
2.4.1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21
一、物 料 衡 算
在工业中,吸收操作多采用塔式设备,既可 采用气液两相在塔内逐级接触的板式塔,也可采 用气液两相在塔内连续接触的填料塔。工业中以 采用填料塔为主,故本节对于吸收过程计算的讨 论结合填料塔进行。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3
一、物 料 衡 算
在吸收塔的两端面间,对溶质A作物料衡算
VY1 LX 2 VY2 LX 1
V Y1 Y2 L X 1 X 2
溶质A的吸收率 气体出塔时的组成
Y1 Y2 A Y1
Y2 Y1 1 A
24
二、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二、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同理,在 m-n 截面与塔顶端面之间作组分 A 的衡 算,得 L L 逆流吸收塔 Y X Y2 X 2 操作线方程 V V 斜率 操作线方 程为直线 过点
L V B (X1,Y1)
T (X2,Y2)
26
塔底 塔顶
斜率 L/V (液气比)
操作 线
15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四、以(x*- x)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N A K x x xA
* A
液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K x KLc
式中:Kx ——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 s)
16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五、以(Y- Y* )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12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令
1 KL
总阻力
H 1 kG kL
气膜阻力
* A
液膜阻力
则
N A K L c cA
液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式中:KL——液相总吸收系数,m/s。
13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对于难溶气体,H值很小
H 1 kG kL
气膜阻力
1 1 K L kL
液膜阻力
液膜 控制
液膜阻力控 制整个吸收 过程的速率
液膜控制示意图
* cA cA cAi cA
示例:水吸收氧
14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三、以(y –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N A K y yA y
* A
气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K y KG p
式中:Ky——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 s)
* A
液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对于低浓度吸收
K X K x KLc
s) 式中:KX ——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
18
2.3.3吸收速率方程式小结
使用吸收速率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上述的各种吸收速率方程式是等效的。采用 任何吸收速率方程式,均可计算吸收过程速率。 ②任何吸收系数的单位都是kmol/(m2· 单位推 s· 动力)。 ③必须注意各吸收速率方程式中的吸收系数与 吸收推动力的正确搭配及其单位的一致性。
同理,可导出
N A KY YA Y
对于低浓度吸收
* A
气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KY K y K G p
式中:KY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 s)
17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六、以( X*- X)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NA K X X X A
Y*=f(X)
Y1
B
Y
Y2
T
Y*
推动 力
X2
X
X1
逆流吸收塔中的操作线
27
练 习 题 目
思考题 1.如何判断吸收过程是属于哪种过程控制? 2.总吸收速率方程与膜吸收速率方程有何不同?
3.何为吸收过程的操作线?操作线如何获得?
作业题: 7、8
28
xAi xA NA 1/ k x
液膜阻力
cAi cA NA 1/ kL
1/ kL
1/ k x
3
2.3.1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由
cA cxA cAi cxAi
N A kL (cAi cA ) kL (cxAi cxA ) kL c( xAi xA )
比较得
19
三、吸收速率方程式小结
④上述各吸收速率方程式都是以气液组成保持 不变为前提的,因此只适合于描述稳态操作的吸收 塔内任一横截面上的速率关系,而不能直接用来描 述全塔的吸收速率。在塔内不同横截面上的气液组 成各不相同,其吸收速率也不相同。 ⑤在使用与总吸收系数相对应的吸收速率方程 式时,在整个过程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平衡关系 须为直线。
NA * pAi pA kL H
N A kG ( pA pAi )
由此得 整理得 由
* A
NA ( pA pAi ) kG
1 1 * 相加得 N A pA pA HkL kG
8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令
1 1 1 KG HkL kG
22
尾气:B(含微量A) V (kmolB/s) Y2 (kmolA/kmolB) m
吸收剂:S
Y
L (kmolS/s) n X2 (kmolA/kmolS)
X
原料气:A+B V (kmolB/s) Y1 (kmolA/kmolB)
填 料 塔
溶液:S+A
L(kmolS/s) X1(kmolA/kmolS)
k x ckL
4
2.3.1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三、界面组成的确定 稳态下,气、液两膜中的传质速率相等,即
NA kG pA pAi kL cAi cA
kL pA pAi (c A cAi ) kG
通过定点A (c,p) 直线 斜率——kL / kG
5
界面组成的确定
由道尔顿分压定律
pA pyA
pAi pyAi
N A kG ( pA pAi ) kG ( pyA pyAi ) kG p ( yA yAi )
比较得
k y pkG
2
2.3.1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二、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 A kL (cAi cA )
NA kx xAi xA
气膜控制示意图
* pA pA pA pAi
10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二、以(c*- c)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设吸收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过程 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为直线,则
pA
* cA H
根据双膜模型,相界面上两相互成平衡,则
cAi pAi H
11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N A kG pA pAi kG / H cA cAi
由此得 整理得 由
NA H * cA cAi kG
N A kL (cAi cA )
NA (cAi cA ) kA k L kG
6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一、以(p- p*)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设吸收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过程 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为直线,则
cA p H
* A
根据双膜模型,相界面上两相互成平衡
pAi
cAi H
7
2.3.2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N A kL cAi cA kL H pAi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