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三主观题必背
高考政治必背-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期末主观题复习总结

2023-2024学年期末思想政治主观题复习总结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3.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6.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7.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8.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5.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这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3、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原因1、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政治必修三复习开始了,高中政治必修三有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背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内涵(识记,小题)(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影响,作用)(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高考政治必修3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修3必背学问点高考政治复习开头了,政治必修3有哪些学问点是必需要背的呢?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必修3必背学问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高考政治必修3必背学问点〔总结〕一1、〔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的力气)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在人们生疏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进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由经济、政治所确定,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先进的/ 落后的)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分散力和制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供应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对个人进展的作用)(1)来源: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生疏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长期(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进展。
3、为什么要敬重文化多样性?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意义:敬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华的必定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怎样敬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看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华进步(2)原则:必需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公正的原则,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1)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2)主要手段群众传媒:作用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合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文化沟通的意义?①从"走出去'的角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加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进展繁华。
3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经济生活部分一、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影响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1、人民币升值的利:①有利于减少贸易争端,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②有利于进口,降低以进口原料为主的企业的生产成本;③有利于降低出境旅游、留学的成本;④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调整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⑤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弊:①不利于出口;②竞争加剧,导致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工人失业;③导致外汇储备缩水;④增加外商在华投资成本,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其他因素。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价格下降,需求会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大;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3、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4、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答题要点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答题结构化知识总结

答题要点|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答题结构化知识总结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是什么?(重要)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地位)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宗旨+执政理念)③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性质)图片⑤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全面从严治党)⑥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执政方式)2、中国共产党怎样做某事?(重要)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图片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1、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知识(重要)(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民主。
(3)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4)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
(5)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障。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主观题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答题模板(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主干知识条目式的答案(市委书记、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等)【参考答案】①(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为……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②(宗旨+执政理念+根本立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提供组织保证。
⑥(人民地位+群众路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党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⑦(执政方式)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执政方式,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要时要分开答)。
⑧(指导思想)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为……提供根本遵循/行动指南。
⑨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⑩(自我革命)是加强党自身建设需要,有利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执政地位,保持党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变式】A、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B、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知识范围在第二课时,用这些知识)【参考答案】①指导思想: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已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为……提供根本遵循/行动指南。
高中政治选必三主观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选必三主观题知识点总结逻辑与思维主观题一、思维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不能同真否则是自相矛盾,“A”与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不能同假,“A”与非“A”必有一真)。
三、科学思维含义: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可预见性、结果可检验性。
内容: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分析综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适度原则,认识发展过程即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
四、概念:1、事物的性质与关系统称为属性。
事物的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内涵值得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指的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范围。
2、特征:概念外延:包括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包括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3、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a+b=c)、反对关系(a+b<c)。
< strong>4、外延错误:划分不全、多出子项。
划分标准不一。
越级划分。
五、判断1、性质判断:即是或否的判断,有或无的判断。
2、关系判断:对称性关系(a是b的同学)、非对称性关系(a认识b)、传递性关系(a大于b)、反传递性关系(a是b的父亲/A是b的同学,b是c的同学)。
3、复合判断:1)联言判断:既……又……,不但……而且……,2)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或者……或者……,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要么……,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一定要把认识对象都揭示出来。
3)假言判断(条件判断):a、充分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的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例题: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2023年高考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押题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押题1、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1921年7月,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5)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好与人民相关的XX事(1)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根本立场:人民(4)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6)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7)人民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XX是如何做到XX的(1)如果问题没指定具体知识范围时,从材料入手。
材料中一般有具体的做法,将材料中的做法转换为教材语句即可,答题格式一般是“材料中的做法+教材原理+做法所起的作用”,如果实在找不到对应点,直接抄材料。
(2)如果问题指定了具体知识范围时,从知识本身入手。
一般这种类型的题目,问法指向都很明确,如“是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是如何做到执政为民的”等,答题时从指定的范围入手,将知识点进行分解,与材料对应。
答题格式为“教材原理+材料中做法+做法所起的作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必备知识点汇编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必备知识点汇编第一单元主观题必备知识点1.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 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 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4. 党的根本使命:为人民谋幸福。
5. 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 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7. 党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8. 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 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补充:这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11.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13.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领导一切。
14.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5.中国共产党具有领导和执政地位。
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第二单元主观题必备知识点一、关于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国家职能:对内职能: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人大代表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政 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政治必修三通常指的是《政治生活》这一模块,以下是为您梳理的必背知识点:一、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民主选举(1)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3)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2、民主决策(1)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高考政治必修3必背知识点总结

⾼考政治必修3必背知识点总结 ⾼考考⽣复习政治必修三内容时,可以把⼀些必须背诵的知识点总结出来,⽅便复习,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考政治必修3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政治必修3必背知识点(⼀) 1、⽂化发展的实质:⽂化创新。
⽂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对⽂化创新的决定作⽤: ①社会实践是⽂化创新的源泉。
⼈类在改造⾃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化就会成为⽆源之⽔、⽆本之⽊,⼈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化创新的动⼒。
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化不断创新去解决,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的条件。
3、⽂化创新的作⽤和意义: ①⽂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化源于社会实践,⼜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的全⾯发展,是⽂化创新的根本⽬的,也是检验⽂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化才能焕发⽣机、历久弥新,民族⽂化才能充满活⼒、⽇益丰富。
⽂化创新,是⼀个民族的⽂化永葆⽣命⼒和富有凝聚⼒的重要保证。
(③⽂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化,发展先进⽂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 4、⽂化创新的主体:⼈民群众 ⼈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化创造的主体。
5、⽂化创新的途径: ①⽴⾜于社会实践,是⽂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化,⼜要“推陈出新、⾰故⿍新”,创造新⽂化、发展先进⽂化。
B.对待外来⽂化要⾯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
C.坚持正确⽅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排除“民族虚⽆主义”和“历史虚⽆主义”——⼀味推崇外来⽂化,根本否定传统⽂化的倾向,⼜要排除“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化,拒绝接受新⽂化和任何外来⽂化的倾向,保证⽂化创新沿着正确的⽅向、采取正确的⽅法进⾏。
2019届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简明主观题必背知识点汇编

2019届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简明主观题必背知识点汇编一、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产业的崛起和文化消费的增加,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求。
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传承,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③要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利用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④要保护传统文化,防止传统文化受到破坏和侵蚀。
可以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等措施,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和纯正性。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

1.辨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13分)[答案] (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4分)(2)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
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人的进步。
(4分)(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此,十七大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9分)(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6分)[答案](1)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每个要点3分)(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分)3、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我们兴奋、激动的心情却还没有降温,“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已深入人心,开幕式上的恢宏让人荡气回肠,赛场上令人激动的场景铭刻于心,外媒称赞:这是一届超越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的盛会。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必修三的政治内容都是理论知识点,很好理解。
考试的时候主要也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所以平时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背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篇11.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 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政治必修一二三必背主观题目.doc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1.什么是冏品?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3.货币的职能有哪些?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是什么?4.纸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公式5.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有哪两种?信用工具主要有哪些?6.什么是汇率?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第二课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2.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关系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4.价值量的决定因素5.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6.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怎样理解等价交换9.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笫三课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2.消费有哪些类型?3.消费心理有哪些?4.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第四课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社会再生产包括哪些环节?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5.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怎样的?包插哪些内容?7.国有经济的地位及作用8.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第五课1.现代企业的典型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是什么?2.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哪两种?二者有什么区别?3.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有哪儿部分组成?4.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怎样解决就业问题?6.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7.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怎样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课1 •居民投资理财的方式有哪些?2.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冇哪些?4.股票发行的主体是什么?股票有哪些特点?股票收入由哪些部分组成?5.股票与债券的区别?6.债券的类型7.商业保险主要由那两大类?签订保险合同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第七课1 .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什么?2.什么是按劳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彫响4.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6.怎样兼顾效率与公平?第八课1.什么是财政?2.国家财政的作用是什么?3.财政收入的内容是什么?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怎样才能增加财政收入?5.财政支出的用途是什么?6.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是什么?7.什么是税收?有哪些特征?8.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什么?增值税的意义?9.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什么?征收个人所得税意义?10.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是什么?11.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12.违反税法的行为由哪些?第九课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是什么?2.市场调节的途径是什么?3.市场调节的优点及局限性是什么?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5.市场交易原则是什么?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7.什么是宏观调控?其主要目标是什么?8.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第十课1.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什么?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什么?3.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十一课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表现是?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什么?3.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4.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是什么?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课1•国家根本属性是什么?2.国的国体是什么?其地位是怎样的?我国国体的本质是什么?3.国体的决定因素是什么?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的根本区别是什么?5.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6.什么是民主?其根本属性是什么?7.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8.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要求是什么?9.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应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10.选民应具备哪些条件?1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含义是什么?英地位是怎样的?12.政治自由包括哪些内容?其地位是怎样的?13.监替权包括哪些内容?行使监替权的要求是什么?1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5.怎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6.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17.我国公民为什么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1&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耍内容有哪些?其基本内容是什么?1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做到哪三者的统一?20.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第二课1 .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有哪些?2.选举方式有哪些?各自有哪些优缺点?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3.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什么?4 .选举方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5.公民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怎样珍惜?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7.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8.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9.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是怎样自治的?1 0 .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是什么?1 1・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是什么?1 2.公民实行民主监替的合法渠道有哪些?1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是什么?1 4.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1 5.有序的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是什么?1 6 .怎样有序参与政治?衡量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什么?第三课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各自有哪些具体内容3.我国正在建设什么样的政府?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我国政府的作用是什么?5.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6.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坚持这一原则?7.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有哪些?&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有何意义?第四课1•谈谈对依法行政的认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2.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儿个环节?政府怎样进行决策?3.为什么对政府的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4.怎样对政府进行制约和监督?第五课1•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和地位是什么?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3.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4.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5.人民代表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是什么?6.我国的政体是什么?与国体是什么关系?7.人大致的组织活动原则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8.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分别是什么?是怎样行使权力的?9.人大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0.我国为什么实行人大制?11.人大制与人大的关系?第六课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宗旨是什么?2.坚持党的领导有什么作用?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分别什么?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怎样贯彻这一理念?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哪些理论?7.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什么?8.我国政党制度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9.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什么?10.我国为什么实行这一政党制度?第七课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额基本原则是什么?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4.我国的民族自治机关有哪些?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6.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7.怎样处理好民族问题?第八课1.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其地位如何?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什么?3.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4.屮国和联合国的关系是怎样的?5.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什么?6.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7.我国的国家利益的内容是什么?8.为什么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第九课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3.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6.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7.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怎样的?&我国为什么要处理好国际关系?9.我国应怎样处理好国际关系?必修三:文化生活一、文化的作用1.对社会的作用2.对人的作用二、文化多样性1.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作用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3.为什么4.怎么做三、文化传播1.为什么2.怎么做3.大众传媒的作用4.要求四、传统文化1.特点2.作用3.正确对待的意义4.怎么继承传统文化五、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1.关系2.为什么3.怎么做4.因素六、文化创新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作用3.怎么做七、屮华文化1•基本特点2.汉字的地位和作用3.包容性(1)含义(2)作用4.怎么创造新辉煌5.为什么博大精深(1)特征(2)包容性6.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力量八、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内涵3.为什么4.怎么做九、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原因2.怎么做(1)政府(2)企业(3)个人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为什么(1)必要性(2)原因十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 •为什么2.怎么做3.根本任务十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1.内容2.怎么做十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地位2.内容3.必要性十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1.为什么2.怎么做十五、思想道德冲突1.怎么做十六、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1.关系2.怎么做十七、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十八、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㈠文化与生活:1.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作用: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小结:不同性质的文化有不同的反作用。
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㈡文化传承与创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民族文化的重要性: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②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必要条件。
)2.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So: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3.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Ⅰ.原因:重要性: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必要性: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现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Ⅱ.怎么办: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在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Ⅲ.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成因:经济、政治、地理、历史差异。
小结:世界文化多样性(前提)↔(发展)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Ⅳ.文化传播(交流)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种活动。
Ⅴ.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其标志为印刷媒体的推广。
其优点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Ⅵ.文化传播(交流)的意义:①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我国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等发展,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Ⅶ.怎样进行文化传播(交流):①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正确态度)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谐相处。
④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途径手段)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Ⅰ.表现:①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标志。
③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Ⅱ.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历史继承性。
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②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自觉地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③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Ⅳ.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谁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Ⅴ.怎样继承: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改造或剔除。
③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这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文化发展: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Ⅱ.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1.原因: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措施: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基本途径和根本途径)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⑤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㈢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Ⅰ.基本特征:①源远流长——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标志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②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原因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②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Ⅲ.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化的构成中体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Ⅳ.中华文化的作用:①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不竭力量之源。
Ⅴ.如何发展中华文化: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②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立足实践,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
④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力量。
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集中表现↔中华民族精神Ⅰ.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注: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核心。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Ⅱ.特征: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Ⅲ.意义: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深深植跟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重要性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必要性Ⅳ.措施(途径):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
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⑦人人都应当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Ⅰ.文化生活现状: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人们面临多种文化选择,文化生活出现可喜变化。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Ⅱ.原因: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落后腐朽等糟粕文化依然存在,污染文化环境,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需要对文化市场加以管理。
②文化呈现多元化,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需要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