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32e3da300a6c30c229f69.png)
把握规律巧解实词——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学目标】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9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教给个大家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讨论交流】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的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特别说明:以下“想一想”的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讨论;“试一试”内容展示在课件上)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2、掌握正确的推断方法。
【因例说法】一、字形推断法1、想一想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一组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财物)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田地)③金就砺则利。
(磨刀石)④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你能推断出加点字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2、方法阐释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与竹子有关;“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王”与玉有关3、课堂练习①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分析:“造”的义符为“辶”,与行走、行动有关,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可推断其意为“到,去”。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d77d8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b.png)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教案1. 嘿,朋友!你知道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有多重要吗?就好比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亮光,找对了就能看清前路!比如说“沛公军霸上”中的“军”,你能想到它是“驻军”的意思吗?这要是不搞清楚,整篇文章可就理解歪啦!2. 亲,想轻松搞定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吗?这就像解开一道神秘的密码锁!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可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自私”,而是“偏爱”呀!你要是搞错了,那可就闹大笑话啦!3. 哎呀呀,同学们!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难不难?其实不难!就像玩寻宝游戏,找到线索就能成功!比如说“朝服衣冠”中的“服”是“穿戴”的意思,你想到了吗?4. 朋友,你可别小瞧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正确的航向!像“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的“福”,是“赐福,保佑”,要是理解错,那不就迷失方向了?5. 嘿!知道吗?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是打开古代文化大门的钥匙!比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的“间”是“参与”,这要是不懂,怎么走进那精彩的古代世界?6. 亲,还在为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头疼?别怕,这跟走迷宫找出口一样刺激!像“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是“用箕畚”,搞明白了就能顺利走出来!7. 哎呀,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可有趣啦!就像探索未知的宝藏,充满惊喜!比如“愿为市鞍马”中的“市”是“买”,发现这个是不是很开心?8. 朋友,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重要着呢!这好比是建造大楼的基石,不稳可不行!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是“飞奔的马”,搞错了大楼可要塌啦!9. 亲,想在文言文世界里畅游吗?那得先搞定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像给汽车加油,没油怎么跑?比如说“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是“像狗一样”,明白了不?10. 嘿!别觉得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枯燥,它其实像精彩的冒险!像“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是“大约”,这不就像发现了一个小秘密?11. 朋友,还不明白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像吃饭不知道用筷子,多不方便!比如“卒中往往语”中的“往往”是“到处”,搞清楚才能吃得香!12. 亲,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是走进古人心灵的通道!像“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是“嘱咐”,不明白怎么和古人交流?13. 哎呀呀,别把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想得那么难!它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弄清楚就成!比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是“没有”,是不是很简单?14. 朋友,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可是大本事!这好比是武林高手的秘籍,掌握了就能称霸!像“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自非”是“如果不是”,学会了多厉害!15. 亲,还搞不定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像迷路找不到家,多着急!比如“录毕,走送之”中的“走”是“跑”,清楚了就能回家啦!16. 嘿!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有窍门哦!就像开锁找对钥匙,轻松打开!像“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是“热水”,找到了钥匙多爽!17. 朋友,知道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的魅力吗?这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比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是“借”,一路都是风景!18. 亲,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不难不难!这就像唱歌找对调子,顺顺溜溜!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反”是“同‘返’,往返”,找准了多好听!19. 哎呀,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很关键哟!这好比是下棋的布局,错一步都不行!比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对……感到诧异”,布局好了才能赢!20. 朋友,还怕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像爬山,一步一步往上,总会到顶!像“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用鞭子打”,坚持就能成功!。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1573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d.png)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学会推断。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材料。
2. 课件:教学PPT。
3. 练习题:设计一些含有未知实词含义的文言文句子,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已学的文言实词知识1.2 提问:在学习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2.1 方法一:语境分析法2.1.1 解释:根据句子中的其他词语和语境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1.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2 方法二:词性分析法2.2.1 解释:根据实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来推断其含义。
2.2.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3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2.3.1 解释: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3.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4 方法四:成语印证法2.4.1 解释:利用成语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2.4.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5 方法五:课文迁移法2.5.1 解释:利用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5.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3. 课堂练习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2 提醒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4.3 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推断技巧,如:对称推断法、联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等。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4a9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4.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https://img.taocdn.com/s3/m/e39bc9d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9.png)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规律,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本教案共十个章节,本节课为第一章至第五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概述1.1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意义1.2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第二章:语境推断法2.1 语境推断法的定义2.2 语境推断法的应用第三章:语法推断法3.1 语法推断法的定义3.2 语法推断法的应用第四章:成语推断法4.1 成语推断法的定义4.2 成语推断法的应用第五章:常识推断法5.1 常识推断法的定义5.2 常识推断法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内容,让学生了解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意义和常用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第二章至第五章的案例,让学生掌握语境推断法、语法推断法、成语推断法和常识推断法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词义推断。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
3. 长期效果:通过阶段性测试,评估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
2. 文言文阅读材料。
3. 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词义推断方法的应用。
3. 加强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4.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功底,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结构分析法6.1 结构分析法的定义6.2 结构分析法的应用第七章:形旁辨义法7.1 形旁辨义法的定义7.2 形旁辨义法的应用第八章:声旁推断法8.1 声旁推断法的定义8.2 声旁推断法的应用第九章:互文见义法9.1 互文见义法的定义9.2 互文见义法的应用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词义推断方法的总结10.2 拓展阅读建议七、教学过程6. 结构分析法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结构分析法的定义和应用。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07b7d7e21af45b207a809.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二、话说实词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三、方法探究(一)课文求义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经典例句1——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
提示:(《寡人之于国也》)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经典例句2——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
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提示:(《六国论》)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二)成语印证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经典例句3——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
我们可联想成语“绳之以法”而推出其为“约束、制裁”经典例句4——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708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c.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概述1.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利用词类活用规律参考成语、古籍等资料第二章:词类活用推断实词2.1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态态活用动词的宾语、补语、状语2.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用法2.3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修饰语、宾语、补语第三章: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3.1 上下文语境的定义和作用上下文语境对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方法3.2 具体语境下的实词推断实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分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推断技巧第四章:成语、古籍参考推断实词4.1 成语对实词推断的启示成语中的实词含义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4.2 古籍对实词推断的参考价值古籍中的实词用法和含义利用古籍资料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综合练习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5.2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第六章:词义引申与转移推断实词6.1 词义引申的概念解释词义引申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词义引申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应用6.2 常见词义引申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词义引申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义引申的推断方法第七章:反义词、同义词推断实词7.1 反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义词推断实词7.2 同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同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同义词推断实词第八章:通假字、异体字推断实词8.1 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通假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8.2 异体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异体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异体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词序、成分省略与实词推断9.1 词序变化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词序变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词序变化推断实词9.2 成分省略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成分省略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成分省略推断实词第十章:文言文实词推断实践与应用10.1 实践题目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词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10.2 应用拓展与讨论鼓励学生将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与经验第十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与技巧11.1 实词推断的策略介绍常见的实词推断策略,如语境分析、语法分析等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11.2 实词推断的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实词推断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等强调技巧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第十二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与评估12.1 实词推断练习设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12.2 实词推断评估方法介绍一些评估实词推断能力的方法,如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等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十三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13.1 实词推断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词推断方法和策略13.2 实词推断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实词推断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与实施14.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实词推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14.2 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具体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第十五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反思与改进15.1 教学反思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空间15.2 教学改进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强调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实词推断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教学教案,包括实词推断的意义、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aa87e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3.png)
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词性等信息推断实词。
c. 常识运用法:运用生活常识、历史知识等推断实词。
d. 词义引申法:根据实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3. 典型例句分析:分析含有实词的典型例句,讲解实词推断的过程和方法。
十四、教学反馈
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告诉他们他们在文言文实词推断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十五、教学资源补充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如相关的文章、视频、练习题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知识和方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讲解:总结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灵活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在实词推断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词推断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他们在学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十二、教学改进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适合学生的水平。
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他们在实词推断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
3.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9f8a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c.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推断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推断方法,自主解读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常见实词推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3. 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准确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推断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c. 词义引申法:根据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d. 词义推测法:根据常识、成语等推断词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一篇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提供充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f79dd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06.png)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推断法。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实例: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段落。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介绍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如上下文推断、成语推断、语法推断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进行实词推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推断法,对给定的文言文段落进行实词推断。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实词推断法的要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词推断能力。
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还要注重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在实词用法上的差异,加深对文言实词推断的理解。
2. 文化讲解:讲解文言实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实践: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案例,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 课堂展示:让学生选取一个文言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法进行推断。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的实词推断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2474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f.png)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教案标题:文言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运用上下文信息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3. 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实词的相关教材和例句。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解释上下文信息对于推断文言实词意思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些文言实词的例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言实词进行推断。
2.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并记录下推断的过程和结果。
四、展示和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推断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供反馈和建议。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题。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一段文言文,尝试推断其中的实词意思。
2. 学生将推断的结果写下并与他人分享。
七、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阅读中多注意文言实词的使用,并尝试推断其意思。
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例子和用法。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文言实词推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推断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依据。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53b3a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1.png)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讲解和例句分析。
2. 练习材料:含有文言实词的句子或段落。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文言实词推断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第二环节: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定义和原理。
2. 介绍文言实词推断法的几种常用方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成语推断法等。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20分钟)1. 呈现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2. 讲解例句中的实词推断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推断方法。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材料,让学生独立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进行解答。
2.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五环节: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法及其运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文言文时,积极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的反馈,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评价方法:a.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解题能力和推断过程。
b.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e7f8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9.png)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语境推断法: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3.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推断其意义。
4. 联想推断法:联系已知词语的意义,推断未知词语的意义。
5. 字形推断法:通过词语的字形特点,推断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推断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语境推断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意义。
3. 讲解语法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根据词语的语法地位推断其意义。
4. 讲解联想推断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联系已知词语意义推断未知词语意义。
5. 讲解字形推断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通过词语的字形特点推断其意义。
6. 实践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8.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在阅读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准确性和解题思路。
3. 小组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2bf1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f.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运用推断方法理解实词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一篇文言文,让学生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实词,引出文言文实词推断的话题。
2.推断方法讲解
(1)字形推断法: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推断实词的含义。
(2)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含义。
(3)语法推断法: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其词性和含义。
(4)联想推断法:通过联想已学过的文言文或成语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
3.实例演练
选取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推断实词的含义,并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练习
布置一些文言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中的实词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5.归纳总结
总结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在阅读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推断。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fefa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a.png)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江苏省盱眙中学封士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考点导读—方法总结(考题导析—规律总结—方法点拨)—训练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二、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划横线的词的含义。
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í)之。
’”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答案:绳,制裁。
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
殛,诛杀。
通过语境可以得知。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通假分析法【因例说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违背3、畔主背亲“畔”通“叛” 背叛4、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方法阐释】通假分析法: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运用相当普遍。
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
【小试牛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2023年高考全国卷)答:分析:振通“赈” ,救济2、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1f5b8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0.png)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对象:高中语文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包含有一定难度的实词。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过哪些难以理解的实词?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二、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a. 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b. 运用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推断c. 利用词缀和词尾变化推断d. 比较和对照常用词义推断2. 举例讲解每种方法的运用和效果。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解决文言实词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练习与反馈(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文言实词的推断。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反馈和解答疑问。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和技巧。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 教师给出建议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所学生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段含有较多未知实词的文言文段落,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和推断。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词推断任务。
3.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七、拓展与深化(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其他文言文材料?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案: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教案: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75577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c.png)
教案: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学目标培养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教学内容与步骤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关键是读懂原文,准确地把握文意,而能读懂原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能正确理解文中实词的意义。
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例题: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祉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联想:粜--卖出粮食启示:汉字的形旁与字义有关再如:(1)用"贝"字作偏旁的字:购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购:悬赏捉拿﹚结论:用"贝"作偏旁的字大都与"钱财"有关⑵用"糸"作偏旁的字:缢绡缒例句:①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②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结论:用"糸"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绳索、丝织品"有关。
⑶.用"王"作偏旁的字:瑾瑜璐例句:①.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②.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璐:美玉﹚结论:用"王"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美玉有关。
补充: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金)、木、氵(水)、(火)、土"--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心)、(言)"--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禾--五谷、皿--器具、宀--房舍、冖--笼罩、求--毛皮、歹--死亡、月--肉、页--首、目---眼、尸--身体、隹(zhuī)--鸟雀.二、例题:①金就砺则利②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③生而眇者不识日解析:从字形入手①"砺","石"旁。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7f27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e.png)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语法结构、词义推测等手段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学生能够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实践阅读推断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文言文阅读材料。
2. 相关文言实词推断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文言实词推断概述1.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讲解:解释文言实词推断的概念和方法。
1.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1.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二章:上下文推断法2.1 导入:介绍上下文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2.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含义。
2.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2.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三章:语法结构推断法3.1 导入:介绍语法结构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语法结构推断实词含义。
3.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3.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四章:词义推测法4.1 导入:介绍词义推测法的原理和应用。
4.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词义推测实词含义。
4.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4.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五章:综合推断法5.1 导入:介绍综合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5.2 讲解:解释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推断方法推断实词含义。
5.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5.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推断的正确率。
3. 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词类活用推断法6.1 导入:介绍词类活用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938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8.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以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某年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测练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余置笔砚坐片时置:设置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文理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津:渡口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殆:危险答案:C 温习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奢泰亡度③及后恣己,忘其前善(节制)(放纵)考点扫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虽然没有单独的考实词。
但在整句的翻译中还是占有很大的分值。
翻译的句子中是否具有考查价值、便于设置给分点的实词,成为该句被选择做翻译句的判断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3分以上。
二、对策------注意积累学会推断第一组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全国卷)比喻细小的东西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广东卷)友好、与……交好。
总结:方法一:迁移联想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第二组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广东卷)安排……就寝2、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樵:柴火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重庆卷)赞美,赞赏总结:方法二: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6a585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a.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a. 语境分析法b. 语法分析法c. 联想推断法d. 词义辨析法3. 实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a. 语境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其他词语,推断实词的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其意义。
c. 联想推断法:根据实词的常见搭配和用法,推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d. 词义辨析法:通过对实词的词义进行辨析,找出最符合语境的义项。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4. 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片段,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并讨论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实词推断实例分析。
2. 文言文片段练习。
3. 参考资料:有关文言文实词推断的书籍和网络资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难度:中等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巩固知识点。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七、教学环境: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便于拓展知识。
八、教学策略:1.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地基本方法.
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地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地划横线地词地含义.
、“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í)之.’”你能推断出“殛”地意思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答案:绳,制裁.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殛,诛杀.通过语境可以得知.
在文言文地复习中,实词是教学地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地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地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地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地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地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地.今天我们这节课地主要任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地含义,掌握推断实词词义地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讨论交流】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地预习,下面我们用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地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地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地推断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特别说明:以下“想一想”地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讨论;“试一试”内容展示在课件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因例说法】
一、语境推断法
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字地意思.
见学案第一组
方法阐释:语境推断法
有些句子中地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有些句子地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地是句子本身地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地大语境,即上下文地语言环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地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地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地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试试看:
解释下列加点地字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绐(à):欺骗
二、语法分析法
想一想:
说说下列句中“信”字词性和含义
、信义著于四海.
、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
分析:例名词,信誉,例动词,为相信,例形容词,真实地,例副词,确实.
方法阐释:语法分析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地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地,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地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地顺序排列地.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地语法位置,推知它地词性,进而推知它地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试一试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后面跟了宾语,故词性应为动词,翻译成名词“眼睛”就不对了,应为动词“用眼睛示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说说下列句中“绝”字词性和含义
⑴、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译文: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⑶、佛印绝类弥勒
译文:佛印非常像弥勒菩萨
⑷、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一个“绝”是“停止,动词”,第二个“绝”是与世隔绝,形容词”,第三个“绝”是“非常,副词”,第四个“绝”是“渡过,动词”.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它地词义不同,词性不同.根据这个特点,准确判断词性也能为推断词义提供帮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对应互译法.
想一想
.追亡逐北(败逃者、打了败仗逃跑地军队)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尽、竭尽)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佩、腰戴)
.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丢弃、抛弃)
[简析]、“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祭祀祷告结束了,刍狗就应抛弃;醇酒已经流出来了,糟粕就要抛弃.“捐”和后文中“弃”对应,故解释为“丢弃、抛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方法阐释:对应互译法
文言文中对偶句、并列词句很多,位置对称地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地词义、词性分析,可以推知未知词语地词性、词义.这些对应地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试一试
解释加点地字
(唐太宗)叹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
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上面文段中,“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是并列地句子,古人写文章讲究文面美,经常采用并列句、对偶句、排比句等句式,在这样地句子中,位置对称地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以由此来推知词义.语段中“安”和“弊”是意思相反地两个词,“安”是“安全、安定”,“弊”可解释为“衰败”.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应互译法.四、字形推断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汉字中地形声字占以上,会意字占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地词义提供了有益地帮助.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尸”与身体关;
纟”与丝织品、捆绑有关;“歹”与死亡有关
例题分析:
、可以独飨(ǎ)白粲(à).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地东西.
、王怒曰:“劓(ì)之.”
劓:割掉鼻子.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地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地词义应该是"到""去"地意思.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用“ 糸”作偏旁地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绡:丝织品﹚
、用“ 王(玉)”作偏旁地字与美玉珍宝有关.
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
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划线地词
丰则贵籴(í),歉则贱粜(à).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五、知识迁移法
想一想
、对下列句中加点地词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年海南、宁夏卷)
.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第一项中可见史记选读中“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代理;第二项中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第三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第四项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乘,追逐,这里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贷:
联系成语严惩不贷,贷即宽恕.
方法阐释:知识迁移法
高考所考查地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地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地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地实词词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另外,成语中保留了大量地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地帮助 .
试一试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江苏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分析:《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课堂小结】
通过具体地语段分析,我们得出了五种推断词义地方法,这些方法不是孤立地,在具体语段中,往往互为辅助,互为验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当堂练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地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推断实词词义地方法.我们在总结这些方法地过程中,有一个共同地步骤,就是要在先了解文段大意地基础上才能去推断,而对文意地掌握还需要在平时地学习中多练习、多巩固.所以,我们说理解文意是推断地基础,方法是辅助地手段,只有在丰厚地积累中才有准确地推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板书设计:
、语境推断法(上下文)
、语法分析法(位置、词性)
实词含义地推断、对应互译法(相反、相近)
、字形推断法
、知识迁移法(成语、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