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引言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内陆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重庆市的经济结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 经济结构现状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制造业是重庆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行业发展较为迅速。
服务业方面,金融、旅游、物流等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建筑业在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尽管重庆市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2.1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
虽然制造业是重庆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需要,重庆市需要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
2.2 人力资源短缺重庆市在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短缺问题。
虽然重庆市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与发达城市相比,人才储备仍然不足,制约了重庆市经济的发展潜力。
2.3 发展不平衡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不够平衡。
重庆市主城区与渝东、渝西、渝南等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不一,导致城市整体发展不够协调。
2.4 环境问题重庆市的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工业污染、车辆尾气排放等问题成为了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重庆市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3. 思考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重庆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重庆市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重庆市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重庆发展。
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3.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庆市需要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整个城市的均衡发展。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3
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高新技 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柱。
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
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逐渐向多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重庆市的传统产业如机械制造、汽车制造 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集群效 应,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重庆市的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 物医药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 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市人均收入水平分析
人均收入持续增长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城乡差距缩小
重庆市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比较全国人均收入
将重庆市的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重庆市人均收入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逐渐缩小。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
01
环境保护
02
资源利用
重庆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 力,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
重庆市在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需要加强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 方面的措施。
03
社会公平
重庆市在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和福利。
04
的影响。 • 城乡发展不平衡:重庆市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 2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 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强环境保Leabharlann 和治理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严格环保法规和 标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重庆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分析张开宇
为“总量因子”;第二个因子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村
居民人均净收入的系数较大,这些指标主要反映地区的平均
收稿日期:2012- 11- 08 作者简介:张开宇(198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财务会计研究。
— 146 —
值,故将第二因子称为“平均因子”;第三个因子中,居民消费
排名 16 16 17 18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农业大省,对农村固 定资产投资力度尤为不足。
(二)政策建议 1.国家要实施对落后省市的更好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强 落后省市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对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农村地 区,帮助其改善经济综合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杠杆来促使发 达省市帮助落后省市,提高帮扶力度和效果,实施先“富”省 市带动后“富”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在增加对落后省市及农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入数量的 同时,更要注重选对投入方向和落实投入质量,提高投入绩效。 3.国家要加强对发达省市的税收和分配等各方面的管理, 增强中央财力,以提高国家对西部省市和落后地区的扶持力 度,提高转移支付能力。
中部各省市居中,主要是没有形成各自的特色或没有发挥各
自的优势,所处地理位置对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很大。
3.基于各省市这些指标的原始数据及经过整理而来的数
据,得分高的省市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都较高,大都得
益于较高的 GDP 值、工业总产值等因素。得分较少的省市主
要是由于工业不够发达,这些省市工业不够发达的原因又主
由系数矩阵将三个公因子表示为 11 个指标的线性形 式,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221X1- 0.048X2+0.261X3- 0.044X4+0.06X5+0.071X6- 0.036X7- 0.046X8+0.253X9+0.195X10+0.231X1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张旭扬摘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㊂1990年以后,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且出现了南北区域分化等新问题㊂因此,为了充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必须合理调整现行区域政策㊂关键词:区域经济;东西差距;南北区域分化一㊁引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变成发展不平衡与不足之间以及人民对更好生活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㊂文章基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各省区的GDP数据,分析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对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㊂二㊁东西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文章的东部区域包括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广东㊁海南;中部区域包括山西㊁内蒙古㊁吉林㊁黑龙江㊁安徽㊁江西㊁河南㊁湖北㊁湖南;西部区域包括四川㊁重庆㊁贵州㊁云南㊁西藏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㊁新疆㊁广西㊂文章按照中国东部㊁中部㊁西部各省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来测度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㊂(一)1995 2002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㊂关于东西差距的大小和具体时间有不同的看法㊂(二)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2003 2018年)区域差距的扩大将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积极性以及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㊂2003 2018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中间有波动㊂先从2003年的59.57%上升到2006年的59.67%,而后缓慢下降至2011年的56.30%,2013年回升至58.18%,最后回落至2018年的55.35%㊂2003 2018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中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5.12%上升至26.39%;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5.30%上升至18.26%㊂这个时期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时期㊂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强现阶段对西部和西部地区的开放是国家的政策,有效地发挥了西部的资源优势,重工业优势,促进了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㊂三㊁南北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一)南北差距微幅缩小(1995 2013年)1995 2013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北方地区的开放程度加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㊁振兴东北地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南北差距保持了稳中微降㊂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59.41%下降到2013年的57.00%㊂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40.58%微升至2013年的41.76%㊂(二)南北差距急剧扩大(2014 2018年)2014 2018年,南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出现了急剧扩大的趋势㊂2016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首次超过60%,达60.3%;2018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1.52%㊂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体制改革中南北差异是两个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盛来运等,2018)㊂四㊁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思考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尽管中国东西方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还存在区域差异等新问题㊂尽管北部和南部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但仍低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属于中等范围㊂(一)区域差距具有客观性和长期性区域差距是长期的㊁绝对的,区域之间自然地理㊁经济基础㊁要素禀赋等不同,这必然会各区域之间存在差距㊂区域作为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的城市及其影响范围(安虎森,2004),存在资源㊁劳动力㊁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分布不均衡性(魏后凯,2011),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区域经济差距存在的客观条件㊂研究表明,东部地区通过产业转出也能够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产业转出地的经济增长(孙慧文,2017),也有效带动了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地区的经济发展㊂(二)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差距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陈栋生,1988),但区域差距过大必然会阻碍整体发展,如果不加以干涉,先发展地区就会通过累积因果过程,自身发展能力加强,后发展地区的发展优势被削弱,形成马太效应(Myrdal,1957)因此,既不能放任区域差距扩大,也不能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措施来消除区域差距(吴强等,2004),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历史文化㊁经济基础等条件,调整区域政策,有计划地使区域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㊂五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要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客观认识区域经济差距,及时调整现有区域政策㊂1.加强宏观区域政策的针对性;2.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3.建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4.建立完善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㊂参考文献:[1]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2]魏后凯,刘楷.我国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1994(4).[3]魏后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动趋势及其预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6).作者简介:张旭扬,湘潭大学㊂05。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分析和政策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分析和政策建议作者:徐晓虹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2期[摘要]近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促使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1991—2003年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和全国31个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显示,绝对差距逐年扩大,相对差距波动起伏,四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非均衡大于全国31个省际间的经济发展非均衡。
究其原因,有历史的积累因素,也有现代的博弈缘由。
据此,应采取措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国;区域差距;开放式经济;市场化改革;动态博弈[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2—0103—09自1979年以来,中国开始实行以开放政策为重点的市场导向型体制改革,加速了与外部世界的经济交流。
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穷国变成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
从1979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增长9.0%,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8.2%,引人注目。
但是区域经济增长是在非均衡中发展完成的,从省级区域来看,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GDP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收敛,但从大的地带范围来看,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差距十分明显。
相对富裕的沿海省份不成比例地收益于经济改革,沿海与内陆省份的区域收入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对此,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经验数据对区域发展差距影响因素作了不同的表述。
其中一种主要观点认为,国家给予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尤其是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
胡乃武则认为,地区差距是重复性建设和地区经济分割的结果。
林毅夫和刘培林认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符合程度不一致,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沪、湘、渝区域城乡整体差异的对比与分析
172 ,扩大 了 2 2倍 ;收 入 比由 2 8: 扩 大到 3 4: ; 2 1. 8 . 5 . l 8 8 . l
扩大了 06倍。如果从 1 8 . 9 9 年算起的话 ,其差距将更大 。 7 3 、沪 、湘 、渝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过大 ,缩小趋势并不明 显 。资料反映 :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收入之比为 l _ 5: l 右 ,超过 2: 的极少 ; 韩国 、中国台湾等 经济起飞时 左 l 在 期 ,城镇居 民收入~般是农 民的 1 . l ,即使在一些收 4到 6倍
提高到 2 3 的 2 9 2元 ,提 高了 2 8倍 ;同期农村 居 民 0 9年 09 . 0
28 84 .倍 3 倍 ;湖 南城镇 居 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由 lg 年 的 50 元提 收入由 42 元增加到 90 元 ,增加了 2 2 。湖南省 城镇 97 2 人 均 年 生 活 消 费 由 1 7年 的 44 9 9 76元 提 高 到 20 (9年 的 3 高到 2 。 0 9年的 lO 4 1 ,增加了 10 倍 ,同期湖南农村 5 8. 元 3 . 9 2元 . 1 81 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 2 3 . 07 o元提高到 4 l ,增加了 1 l 18 8 gO元 . 9 2 . ,提高 了 38倍 ;同期农村居 民收入 由 15 元增加 4 o O元 ,增加 了 1 . 1 。重 庆市城 镇人 均年 生活消 费 由 7倍 倍 ;重庆城镇 居 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由 1 7年的 5 。O元提 到 4 2 9 9 32 9 7年的 4 l 元提高 到 2 0 9% 0 9年的 l0 7 3 5 3元 ,提 高了 15 6 . 高到 2。 年的 1 91元 , 09 7 1 1. 0 增加 了 2 4 ,同期重庆市农村 19 . 倍 2 倍 ;同期农 村居 民收入 由 18 . 39 9元增加到 34 l ,增 加了 12 元 居 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 由 l9 _ 62 3元提高 到 4 7 . 4 8 5元 ,增加 了 3
重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浅析
新 产值仅 占全市24.5%,除涪 陵 、江津 、永 川、 璧 山等距 离主城较近 的地 区外 ,其他地 区战新制造业 几 乎 没 有 。 产 出 效 率 差 距 较 大 。 2016年 , 主 城 片 区 、 渝 西 片 、 渝 东 北 片 区 、 渝 东 南 片 区 人 均 GDP 分 别 为 9.07万 元 、 5.35万 元 、 3.74万 元 和 3.54万 元 。其 中,主城片 区人 均GDP是 全市水平 的1。6倍 , 渝西片 区略低于 全市水平 ,而渝 东北片 区和渝 东南 片区分别 是全市水平 的64.6%和61.1%。渝 中区人均 GDP是 全市 最低 巫溪 县 的7.6倍 ;渝 中区每 平 方公 里 土 地 面 积 实 现 GDP是 全 市 最 低 城 口县 的 上 千 倍 。 2017年 ,江北 区人均 一般 公共 预算收入是最低 云阳 县 的4.8倍 。
(二 )发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现 1.生 产 力 拨 不 充 分 , ): 代 伙 、II,、 先 进 圳 造 、【},、脱 代 lJ,发 缓 慢 。 农业 现代 化 水 平不 高 。2O16年 重庆 主 要农 作 物耕 种收综 合机械化率 为45.40%,农业科技 贡献率 为58 ,农 产 品商 品率为66.8%,农业机 械化 水平 和科技支撑 农业发展 作用不够 强。制造业新 动能规 模 较 小 。2016年 ,全市 战略性新 兴制造 业 企业729 户 ,占规上工 业企业 的 10.6%,实现增加 值986.10 亿 元 , 占全 市 的l2.8%,而上 海 、浙江等 地 区的 占 比己分别达 到25.3% ̄H22.9%。从规 模看 ,2016年重 庆 只有新一代 信息技 术产业 产值过 千亿 ,而 江苏仅 南 京 已有节 能环保产 业、新 一代 信息技术产 业 、新 材料 产业等 多个超千 亿元产值规模 的产业集 群 。第 三产 业 引领 不足 。2017年重庆 第三产业增加 值 占比 为49.0%,低于全 国水平2.6个百分点 ,也低 于发达 国家第 三产 业增 加值 占比普 遍达 60%以上 的标 准 。 第 三产 业对经 济增 长 的贡献 率为50.8%,发达 国家 第 三 产 业 贡 献 普 遍 在 70%左 右 。 从 结 构 看 , 传 统 服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一、引言: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直辖市,也是中国的中央城市,辖区面积达到比较大的50000平方公里。
重庆市具备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同时拥有极高的经济发展活力。
重庆市的经济差异在不断发展变化,经济总量的扩大与区域差异的拉大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例如,经济差异、增长福利等都是重庆市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重庆市受制于其地域,拥有着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差异性,以及乡镇之间的经济差异性。
根据数据显示,重庆市中山北路在城市核心地位上其他城市不可比拟,因而富有富裕家庭、高端产业资源和服务资产。
这造成城市中心非常繁华,而周围地区大量停滞,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2.不同地区开发程度不平衡随着重庆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建设,重庆市的商业、金融、服务、旅游、制造等行业处于相对发达的状态,特别是重庆市的核心城市区域,发展程度相对高于其他城市重要地区。
这造成了不同地区开发程度不平衡的现实状况。
3.贫富差距大在重庆市内,富裕家庭不断增多,因此贫富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尤其是重庆市的城市中心地带,贫富之间的差距尤为明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市的西部山区、沿江地区等地区人均收入相对较低,而在此过程中,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形成了南北差异甚至国际差异。
4.经济结构差异严重重庆市的经济结构由于地区差异,形成了不同方向的极为明显的差异性。
重庆市的制造业发达,而其他一些地区则受到经济结构的限制,包括重庆市的电子产业、机器制造业、食品加工和生物技术等,相对于制造业的比重较小。
因此,经济结构差异严重,成为限制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5.区位发展优势不明显区位发展优势为重庆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发展历程的差异,各地区区位发展优势也不尽相同。
因此,如何挖掘各地区的区位发展优势、实现区域间相互补充、相互协作,是解决重庆市经济差异性的重要问题之一。
重庆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重庆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作者:耿直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重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近些年来城镇经济在政策引导下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和北京、上海、天津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仍存在很大差距。
本文结合目前重庆市社会经济各类指标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再对其他三个直辖市进行比较找出经济发展差距原因并提出建议以促进重庆城镇化的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直辖市户籍改革自1997年直辖又于2007年实行城乡统筹政策以来,重庆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城镇化的指标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
因此如何健康有序的展开重庆城镇化的进程对重庆市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近二十年以来重庆的城镇化发展水平1.非农业人口比重变化分析。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上升。
因此非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1997-2015这一期间重庆市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数据分析发现:自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非农业人口比例呈逐年递增状态,直辖十年之间非农业人口比重提高了7.57%。
从2007年推行国家的城乡统筹政策以来截止到2015年的八年内非农业人口比例提高了13.54%,高达41.25%。
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全国平均速度,说明近年来重庆市在城镇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非农业人口占比与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北京、天津的非农业人口占比分别是86.5%、82.28%,(其中上海市已经取消了农村、城镇户口的区分。
)可以看出重庆市的非农业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其他三个直辖市,农村人口基数大是造成城镇化发展缓慢的一大因素。
2.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比例分析。
如果用一个地区的GDP指标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的综合指标,可以看出直辖以来的二十年重庆的社会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摘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其中尤以东西之间的大地带性差异最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打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及其成因,从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方面,作具体深入的考察研究,以期从几个的角度,揭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因素。
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二是社会环境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成因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伴随着我国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东西部经济差距也不断扩大,东西部经济差距加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国东西部差异比较现状特点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
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
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从我国来说,区域差距一直存在着,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均衡发展战略”时期也不例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最末。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化程度逐渐明显.选用经济总量加权系数的方法来测量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并根据经济区位熵公式和相关区域的经济数据,来度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非常有意义.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和政策支持,以缩小我国各区域内经济差异,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期刊名称】《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8页(P48-54,112)【关键词】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增长;实证【作者】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系列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经济政策得以推行,这不仅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总体上有了飞速发展,而且也使国内东中西部各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度推进,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即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越来越趋于不平衡的状态,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例如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上,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0倍之高,其中,东、西部地区的指标差距就达2.5倍。
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一差距又有了显著性的扩大。
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会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该差异超出适度范围后,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宗教等问题[1]。
近年来,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分析和政策建议
第 3 卷第 2 6 期
20 0 6年 3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人文社会 科学版 )
J u n l f h j n nvri ( ma ie n o il cecs o ra ei gU ies y Hu nt sa dS ca i e) oZ a t i S n
分析显示, 绝对差距逐年扩大 , 相对差距波动起伏, 四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非均衡大于全国 3 个省际 1
间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究其原因 , 有历史 的积 累因素 , 也有现代的博弈 缘 由。据此 。 应采取 措施缩 小 区 域经济差距 , 促进 区域经济 同步协调发展 。
[ 关键词 ]中国; 区域差距 ; 开放式经济 ; 市场化改革 ; 动态博弈
Vo . 6。No 2 13 . Ma .2 o r 06
中 国区域 经济差距分析和政策建 议
徐 晓 虹
( 浙江大学 经济学 院, 浙江 杭 州 3 02 ) 10 7 [ 摘 要 ]近二 十几年来 的改革 开放促使 了中国经济 高速 发展 , 同时也扩 大 了区域 经济发 展 的差
距 。19 - 20 9 1 0 3年东部直辖市 、 东部沿海 、 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 和全 国 3 1个省市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实证
一
、
中国区域 经济发展 的现状特征
中国地域广阔 ,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 同的要素禀赋 、 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研究区域经济 , 首先 必须对 区域进行定界 。本文采用东 、 西三大地带划分 , 中东部地带进一步划分为东部直辖市 中、 其 和东部沿海省份。因此 , 本文实际上采用东部直辖市 、 东部沿海 、 中部和西部 四个 区域 。东部直辖
外商直接投资( D ) F I数据后得出结论 : 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的 G P增长率的差异 , D 大约有 9 %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沈坤荣和耿强l_则认为, 0 1叭 0 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内的非均衡分
上海与重庆区位优势对比的报告
庆
女性:1485.50万
(70.17%)
(48.07%)
数据来源为各地政府统计局及新闻网站
16.8万 14.2万人
12万以上 (09年)
13万以上 (09年)
全国/国外
西南/部分 全国
在人力资源方面,上海拥有来自全国的各类型人才,以及众多的 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和劳动报酬的不断提高,造成企业人力 资源成本的增加。重庆就具有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与用工成本,这也 就是很多东部企业纷纷进驻重庆投资设厂的原因。
(须经河运转海
1条轨道交通线路 高速公路里程1200公里
江北机场(年1400万人次)
运)
数据来源为各地政府统计局及新闻网站
在地域交通方面,地理位置上海占优。上海经过近100多年的近 代工业发展,无论是商业运输还是市民出行,交通工具完善先进。重 庆也正在快速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虽然市内轨道交通系统还未建设完 善,但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差别最大为市内交通设施。
年收入
最低
经济竞争力
外资企业
工资
排名
上海 直辖市 77205元 3566元 42789元 1120元 2.47万家
第1名
重庆 直辖市 20219元 2580元 30963元 680元 4500家 未进入前10
数据来源为各地政府统计局及新闻网站
在经济发展方面,无论是GDP、发展程度,还是收入水平和就业机 会,重庆作为一个新兴的直辖市,在这些方面还是与上海有一定的差 距。差别最大的为人均GDP和最低工资。
Inventec Confidential
Page 4
文化教育情况及对比(上海VS重庆)
文化 地区
特点
文化聚焦
本科院校数量
重庆和上海的差距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重庆和上海的差距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直辖以来,重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996年—2002年,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增幅比同期全国水平高1.3个百分点。
然而,重庆经济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并未缩小,在西部也不具有明显优势。
2000年以来,重庆经济一直排在全国的23位、西部的第5位左右。
重庆经济能否赶上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及其制约因素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重庆和上海相比较,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前景做简要分析。
一、重庆与上海的经济差距1949年—2001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由20.28亿元增长到495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52年间增长了126.6倍,平均每年增长9.8%。
重庆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3.89亿元增长到174 9.77亿元,增长32倍,平均每年增长7.0%。
由于上海经济的初始水平高于重庆,而且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比重庆高,因此,重庆经济与上海经济的差距越拉越大。
从经济总量看,1949年重庆与上海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6.3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相当于上海的68.5%;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差距扩大到205.4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为上海的24.7%;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的1991年,重庆和上海的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到553.96亿元,重庆为上海的38.0%;2001年,重庆与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3201.01亿元,重庆是上海的35.3%。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在1949年—2001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同期重庆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高 2.8个百分点。
分时期看,1949年—1960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重庆高13.1个百分点;1961年—1978年期间,上海比重庆仅高0.6个百分点;而在1979—199 1年间,重庆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比上海高1.1个百分点;1992年—2001年期间,上海比重庆高1.3个百分点。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对策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对策作者:安媛媛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12期安媛媛摘要: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我们先后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目的就是要缩小这种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体现面。
而且,金融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所以,如何协调区域金融发展,缩小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对于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金融体系,金融资源按行政区划均衡分布,不存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开始,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打破了原先经济、金融发展的均衡状态,伴随着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资源也更多的在东部积聚,逐渐与中、西部地区拉大了差距。
这些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我们先后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目的就是要缩小这种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体现面。
而且,金融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所以,如何协调区域金融发展,缩小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对于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重要意义。
一、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一)经济基础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从古至今,区域间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性就非常明显。
经济基础是金融发展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基础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区域金融的发展。
相较历史上一直富庶的东部地区,中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劣势非常明显。
(二)自然禀赋差异东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资源,气候条件都不错。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对内吸引大量金融资源、人力资源聚集;对外,发展贸易,吸引外商投资。
重庆与京津沪经济实力的比较与思考
53 6 50 6 22 72
资料来 源 : 根据 《 中国统计 年鉴 》 9 8 ~ 0 5 重庆 、 19 年 20 及 北京 、 天津 、 上海 20 0 6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 整理
经济大体可 以分为 5个 档次 : 第一 , 均 G P为 3 0美元 左 人 D 0 右或不足 , 为欠 发 达 经 济 。第 二 , 均 G P在 8 0美 元 人 D 0 10 0美元 , 0 为普 通的发展中经济 。中国把 这一档次称 之为 低水平 的小康阶段 。第三 , 人均 G P在 300美元 ~ 0 D 0 500美 元, 为初步工 业化 经济或 称达 到中等 发展水 平 , 而迈 向这 一 发展 阶段 即进 入 了全面 建设小 康社 会 。第 四 , 人均 G P在 D 80 0美元 ~ 00 0美元 , 0 1 0 为高度成就 的工业化 经济 。第五 , 人 均 G P在 2 0 D 00 0美 元 以 上 , 为后 工业 化 经 济 。 嘲人 均 G P特点 如下 : 1从 自身 的数量 上看 , 市人 均 G P均 呈 D () 各 D 逐渐上升趋 势 ;比较来看 ,重庆 人均 G P与京津 沪相差 较 D 大 ,京 津沪 19 9 7年的人均 G P分 别是重 庆的 3 6 30 D . 、. 7 9和 57 .8倍 ,0 5年则分别是重庆 的 41 、.3和 61 。 20 .0 3 2 . 2倍 显然 ,
【 文章编 号 】 0426 (07 0—090 10— 7820 )70 7-2
重庆与京津 沪的差距在 扩大。( ) 2 从人均 G P所处 的经 济发展档 D 次来看 , 庆 19 重 9 7至 2 0 0 2年的人均 G P介 于 5 0美元 ~ 0 D 0 80美 元 ,处 于欠 发达经济 与普通 的发展 中经济 阶段 ,0 3年超 过 80 20 0 美元 ,处于低水平 的小康 阶段 ; 京 19 年 ~0 1 北 97 20 年人均 G P D 介于 20 0美元 ~ 0 元 , 于低水平 的小 康与全 面建设 小康 0 3 0美 0 处 姗 阶段之间 ,0 2年超过 300美元 , 20 0 达到 中等 收入水平 , 跨人 了全 面 建设 小 康 阶 段 ; 津 19 天 9 7提 ~ 0 2年人 均 G P介 于 16 0 20 D 0 美元 ~ 0 元 ,处 于低 水 平小 康 阶段 ,0 3年 超过 了 唯一 的直辖 市重 庆是 国家 经济 发展 重心 向西 部 转移 的中转 站 , 但在 中 国城 市综 合竞争力 20 0 3年度排 名 中 , 重庆列第 2 位 ,而上海 、北京 、天 津分别列第 1 2 7位 ; 1 、、 [ 1 20 0 4年度排名 中 , 重庆列第 3 , 4位 上海 、 北京 、 津分 别列 第 天 14 1 。l 0 5年度排 名 中首次将 香港 、 门和 台湾地 区 、 、0位  ̄ 0 2 澳 的 9个城 市同时加入到研究 体系 中去 , 为便 于同前两 年比较 本文暂不考虑港 澳台地 区, 则重 庆列第 3 3位 , 上海 、 北京 、 天 津分别列第 1 2 8位。【 、、 3 】 的城市综合竞 争力与京津 沪有 重庆 较大 的差距 。 本文将从经济增 长 、 产业结构 、 城镇 居民恩格尔 系数 、 城镇居 民人 均可支配 收入 等指标对重 庆与京津沪 的经 济实力加 以分析 。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樊辰光摘要:经过30年的蓄势和呼吁,长江经济带终于在近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中的重要主体,同时伴随着沪汉蓉铁路大通道的打通,长江经济带将在促进“两头”开放开发,协调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为显著,本文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国外,发达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依托沿岸沿线水路交通物流为基础的流域经济体系,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经济带和西欧的莱茵河经济带。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是美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其干流流经美国各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美的16.4%,加上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经各州分别占11.9%和4.4%,三者合计共占29.2%。
而莱茵河则是西欧第一大河,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
它还哺育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区,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使其成为工业生产区域的主轴线。
现在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
在国内,坚持稳步推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指导下,提出以重要水陆交通为依托的“两横三纵”国土开发格局,而长江经济带则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横,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
然而,包含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9省2市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尚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经济发展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各地区所处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同,区域协调机制尚处于薄弱阶段。
由此,全面剖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现状,理清区域经济发展脉络,对于以后的协同发展显得格外突出且重要。
全国各省经济实力分析
全国各省经济实力分析,贫富差距大啊标签:各省经济分析对比城市实力财经gdp 富裕程度分类:社会中国各省GDP排名,数据来源于2006年。
到目前为止,排名变化不大。
过千亿元的城市有60个。
网友找找自己的位置。
名次 GDP(亿元)人均GDP(元)1 广东29863 32142(第六),主要是广州附近的市县贡献大,这里三资企业发展非常迅猛,现在广东的产值和台湾差不多,可能略多一些。
龙头老大确实厉害。
这里广州贡献了7050亿,深圳市贡献了将近6800亿,佛山贡献3600亿,东莞贡献3200亿,中山,江门市,惠州市,茂名市也是过千亿元的城市。
而著名的珠海才800个亿,湛江市800个亿,汕头600多个亿,这几个最早的经济特区可今非夕比啊,都被小兄弟超越了。
思维不转变不行啊,领导该换一下了。
让深圳的一个区长去做珠海或者汕头的市长吧。
2 山东25326 27148(第七)。
山东人别看粗矿,但是经济势力不俗,穷的地方穷,富的地方非常富,这里主要依靠台商以及韩商发展的经济,上市公司很多。
青岛贡献了3800个亿,烟台2800亿,济南2600亿,潍坊2056亿,淄博1945亿(比大庆厉害),济宁1736亿,临沂1660亿,东营1658亿(第二大石油基地)。
威海1500多亿。
泰安,德州,滨州市,聊城市也过了1000亿。
当年姜春云在山东干的不错,口号喊的少,干的实际,打的底好。
同样是山东人后代的东北人,发展经济的手段可不怎么样,一天到晚尽装黑社会了。
3 江苏24738 32985 (第五),这里的经济主要依靠日本投资,台湾投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
苏州贡献最大5700亿,无锡3900亿,南京3300亿,常州1900亿,徐州1700亿,盐城1368亿,扬州市1311亿,,镇江1200亿,泰州市1202亿。
确实很厉害,但是苏北还是穷,全国各地的建筑民工,江苏苏北的还是不少。
4 浙江17633 357309(第四),一直感觉浙江全省人都富裕,但是他总量确实排名第四,富裕程度全国也是第四(省份中是第一),确实不错,杭州4100亿,宁波3400亿,温州2200亿,绍兴1900亿,其他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很多,例如台洲1722亿,嘉兴1585亿,金华1462亿,浙江各城市地区整体实力都不错,没有太大贫富差距,在浙江旅游,非常舒服,一路上路边全是小楼,农民一张口都象大老板。
浅析中国南北经济差异
031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中国南北经济差异问题,受诸多因素影响,既有自然地理区域客观层面因素,也有国家政策人为主观层面因素,更有一定的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因此,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多层面、多方位、综合化的,要有效地协调解决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必须客观全面地认识其经济差异性的多维现象,必须深入挖掘其经济差异性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必须基于客观需求、立足发展,从多层面、多方位综合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为此,将中国南北区域经济的差异性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发展,互相带动,协同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合力贡献力量。
1 南北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多维现象1.1 宏观上南北方经济差距增大在世界范围内,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GDP 。
从宏观层面来分析,中国南北区域的经济生产总值间的差距在逐年加大,且南部区域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北部区域。
自1978年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历经43载,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也由此产生,并且南北区域经济生产总值逐渐拉开差距。
选取1997—2020年这一时间段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差异产生初期的平稳阶段(1997—2002年),这一时期,南北区域经济差距值相对较小也比较平稳;二是差异产生中期的提速阶段(2003—2006年),该时间段,南北区域经济差距值逐年加大,且有大幅度加大的趋势;三是差异积累后期的质变加速度加大阶段(2007—2020年),本时间段,南北区域经济差异达到了量积质变,两者间的差距值处于加速度加大差距的高速发展状态,出现了明显的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分化现象。
1.2 微观上南北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分化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好坏可以从该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看出。
从历年来国家主要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可知,南部区域主要中心城市经济建设发展较好,排名大多靠前,名次及数量明显领先于北部,且南北区域国家主要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分化差距处于上升扩大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直辖以来,重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996年—2002年,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增幅比同期全国水平高1.3个百分点。
然而,重庆经济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并未缩小,在西部也不具有明显优势。
2000年以来,重庆经济一直排在全国的23位、西部的第5位左右。
重庆经济能否赶上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及其制约因素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重庆和上海相比较,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前景做简要分析。
一、重庆与上海的经济差距1949年—2001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由20.28亿元增长到495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52年间增长了126.6倍,平均每年增长9.8%。
重庆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3.89亿元增长到174 9.77亿元,增长32倍,平均每年增长7.0%。
由于上海经济的初始水平高于重庆,而且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比重庆高,因此,重庆经济与上海经济的差距越拉越大。
从经济总量看,1949年重庆与上海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6.3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相当于上海的68.5%;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差距扩大到205.4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为上海的24.7%;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的1991年,重庆和上海的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到553.96亿元,重庆为上海的38.0%;2001年,重庆与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3201.01亿元,重庆是上海的35.3%。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在1949年—2001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同期重庆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高2.8个百分点。
分时期看,1949年—1960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重庆高13.1个百分点;1961年—1978年期间,上海比重庆仅高0.6个百分点;而在1979—199 1年间,重庆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比上海高1.1个百分点;1992年—2001年期间,上海比重庆高1.3个百分点。
从经济增长过程看,上海用了10时间使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从100亿元到1000 亿元用了33年时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用了3年时间,从2000亿元到5000亿元用了7年时间。
而重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耗时33年,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耗时13年,从1000亿元达到2000亿元用时8年;预计从2000亿元到5000亿元需10年左右。
2002年重庆国内生产总值为1971.10亿元,大致相当于上海1994年的水平,重庆10年后才能达到上海现在的水平,从静态角度看,重庆经济比上海经济至少落后10年。
二、沪渝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重庆与上海经济起点的差距并不大,但在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后,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可见,初始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地区间经济水平趋同是地区经济结构趋同的结果,因此,重庆经济与东部经济的差距很可能是经济结构上的差距。
(一)三次产业结构差距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来看,在1949—2001年期间,上海的三次产业结构由最初的二、三、一型逐渐演变为三、二、一型,重庆的三次产业结构则经历了最初的一二三型、二一三型到近年来的二三一型和三二一型的复杂过程。
从演变过程看,上海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且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7.5%以下;第二产业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44%-78%之间宽幅振荡,从建国初期的44%快速提高到1960年的77 .9%,从1960—1985年保持在70%左右,1985年后不断降低,到2001年降到47.6%;第三产业比重经历了从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过程,其间从1949年的45.7%下降到1972年的17.3%,而后开始逐步上升,到2001年提高到50.7%。
重庆的第一产业比重从占绝对地位的70.1%快速下降,但一直在16%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在50年代快速上升,从1949年的不到20%提高到1960年的54.1%,60年以后基本在40%左右窄幅波动;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稳步攀升态势,从最低不足10%提高到41.7%(见图1图2)。
就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重庆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上海,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则明显低于上海。
此外,重庆工业化水平也远低于上海的工业化水平,1949年—20 01年期间,重庆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时也只有50.1%,直辖以来的最高水平仅为35. 3%,且其比重逐年降低;相反,上海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低在42%以上,最高达到77 .1%。
上述分析表明,重庆与上海经济水平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结构不同引起的。
采用因果回归方法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经济结构(主要是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差距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重庆与上海非农产业增加值的差距每缩小1 %(以上海为100),则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会缩小0.75%;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差距每缩小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会缩小0.53%。
(二)工业结构差距从工业的行业集中程度看,重庆工业的行业集中程度高于上海。
如果按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排序,重庆排在前5位的行业增加值之和占总量的58.5%;而上海排在前5 位的工业行业增加值之和只占45.7%,比重庆低12.8个百分点。
从行业发展的平衡程度看,上海工业的行业发展平衡程度好于重庆,增加值比重排在前5位的上海各工业行业之间,其增加值所占比重差距仅为6.9个百分点;而重庆前5位的工业行业之间增加值的比重之差为21 .7个百分点,比上海高14.8个百分点。
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主要是具有高速发展能力的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新兴行业,如电子通信、汽车、设备制造、冶金、机械、化学等,它们占据上海工业的主导地位,其提供的增加值占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8.9%。
上海重点发展的行业主要是新兴行业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六大行业,2001年,这6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0.5%。
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汽车摩托车制造、能源、化学、冶金、医药、烟草和食品等行业,它们的增加值之和占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6.0%。
重庆工业的支柱是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业、采掘、化工医药业、建材和食品工业,而属于高速成长型的新兴行业,如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还未能成为重庆工业的主导力量(见图3图4)。
重庆与上海在工业技术含量和技术实力方面的差距也很大。
2000年上海工业R&D经费支出427887万元,其中制造业416250万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559万元;重庆工业R&D经费支出为66412万元,仅相当于上海的15.5%,其中制造业65104万元,仅相当于上海的15.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98万元,相当于上海的4.3%。
2000年上海工业R&D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当量为16965人年,其中制造业16681人年,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80人年;重庆工业R&D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当量为583 1人年,相当于上海的34.4%;其中制造业为5715人年,相当于上海的34.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人年,相当于上海的7.5%。
2001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8%;重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6.0%,比上海低5.8个百分点。
按照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来判断,上海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和工业行业结构的高级化,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已经告一段落。
重庆现在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工业行业结构正向高级结构形式演化,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还任重道远。
(三)第三产业结构差距从第三产业内部层次结构的演变过程看,1978—2001年期间,上海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结构经历了由第一层次占主导地位向第二层次占主导地位的过渡,其中第一层次(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由最高时的71.7%下降到35.7%,下降了36个百分点;第二层次所占比重快速提升,由最低的17.9%提高到最高的50.3%,上升了32.4个百分点;第三层次(不含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业,下同)所占比重缓慢攀升,由6. 8%提高到13.7%,提高了6.9个百分点。
在此期间,重庆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虽然第一层次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由最高时的54.2%降为2001 年的38.0%,但仍然占据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第二层次所占比重缓慢上升,由最低的24.0 %提高到34.1%,提高了10.1个百分点;第三层次所占比重则经历了先逐步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过程,由最高的15.4%降到10.5%,再回升到12.4%。
(见图5图6)一般而言,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而呈现出阶段变化的特点。
第一阶段是第三产业的第一层次各行业占主导地位,流通领域的商贸和交通通讯业配合发展;第二阶段是第二层次的金融保险和产业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三阶段是在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同时,第二层次的其他行业如综合技术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以及第三层次的教育、科学研究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
从沪渝两地第三产业内部层次结构的演变过程来看,上海已经于1996年完成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目前处于第二阶段中后期,即将跨入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重庆目前仍然处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后期,即将跨入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总体看来,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完成了经济起飞前的经济结构转型任务,进入了经济腾飞时期;虽然此后仍将会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但这种调整主要是在经济发展中进行结构优化。
与上海相比,重庆仍处于经济起飞前的结构转型时期,还面临着艰巨的结构调整任务,重庆必须在结构调整中谋求发展。
只有完成了经济结构转型,重庆才会进入经济腾飞阶段,国民经济才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归根结底是由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导致的。
三、重庆经济发展追赶上海的前景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前后,其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阶段,而且这一阶段大多会持续很长时间。
如日本从1961年到1973年保持了12年的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达到9.8%;韩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11年;新加坡和香港的高速增长期则达到33年之久。
从国内来看,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前后,上海增长速度在10%以上,深圳则在14%以上,广州增速在12%-26%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