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闺怨宫怨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547a081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6.png)
选项
突出特点
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对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
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 技法
怨,青青杨柳、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高考语文
爱情闺怨诗 爱情闺怨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 皇宫中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 家乡亲人的思念或独居闺中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等情感。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 字眼或直接用“无题”。
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兰舟、夜雨、寒月、寒
意象 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
鹊报枝、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②孤苦幽寂的命运
情感 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③思妇空闺、思念亲 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④情梦难圆的遗憾
与怅惘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先扬后抑。往往先表现乐景乐情,而后转入写悲思,抒哀情愁情。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事与想象之景事结合。
链接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李清照)、《菩萨蛮·小山重叠
教材 金明灭》(温庭筠)、《闺怨》(王昌龄)
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02 闺怨诗(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02 闺怨诗(含解析)不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1981518001f69e314232947d.png)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2 闺怨诗(含解析)不分版本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2 闺怨诗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
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一、闺怨诗分类1、闺怨诗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因此唐代的闺怨诗比拟兴旺。
比方,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
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
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唐代闺怨诗里,最值得一提的的还是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诗采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
“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曲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
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
前年今日,我为君妻。
去年今日,折柳雁离。
今夕何夕,相隔千里。
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
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
妆楼绿窗,妾意依依。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
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4d9bb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a.png)
《闺怨》鉴赏闺怨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题材,通常用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这种诗歌形式于唐代首次出现,盛行于宋代。
闺怨主要以女子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以表达女性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情感和不满。
本文将对一首闺怨诗进行鉴赏,以展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闺怨》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诗中忧思悠悠,妇人犹自含羞。
第一句“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用意于表现女子关在闺房之中,只能透过窗纱观赏窗外的明月与花影,而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象征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用意于强调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她多次思念着心爱的人,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将寂寞与惆怅藏于心中。
峨眉指女子的双眉,寂寞峨眉则象征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暗示女子的幽梦缠绵,她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思之痛。
青袍与断肠花合为一体,则表达出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追求带来的伤痛。
最后一句“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则集中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她的心被牵动,几丝愁思一直执着于她的心头,悲伤已经成为她家中最常见的景象。
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闺怨》采用了清新朴素的语言和形象,抓住了女性内心的痛苦,以及她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闷。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们的哀怨情感。
诗歌以苦、孤、悲为主旨,表现出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总之,《闺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历程,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和形象感染读者。
它是对女性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女性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所受压抑的体现。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启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重要性。
高考古诗鉴赏:闺怨诗和送别诗
![高考古诗鉴赏:闺怨诗和送别诗](https://img.taocdn.com/s3/m/0dbd4ae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8.png)
高考古诗鉴赏:闺怨诗一、闰怨诗分类:1、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2、闻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优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1、表现国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2、表现对游子(文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3、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4.表达官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5抒发王朝酩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6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況,感収个人身世。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三、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官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高考古诗鉴赏:送别诗1、内容及主题倾向:(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2)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3)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4)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2、常见意象的寓意:(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2)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3)月。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矇胧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4)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钱饯别送行。
(4)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王昌龄《闺怨》鉴赏
![王昌龄《闺怨》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2c0d1bb69eae009591beccc.png)
年代:唐王昌龄——《闺怨》内容:闺中少妇不曾①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
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
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欣赏春色以自娱。
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
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
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
“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
“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欣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
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
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
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
这就很耐人寻味。
〔注〕①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30bcb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1.png)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翻译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闺怨诗高考题型分析及鉴赏
![闺怨诗高考题型分析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42ce6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0.png)
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 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 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
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 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 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 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沈佺期 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
⒊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盐城市 2008届高三六所名校联考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
锁字是诗眼 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 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 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古代写闺怨诗的多数为男人;为什么
• 多用来暗喻自己怀才不遇或渴望被重用的 心理
探讨:
1总结该类诗的主题范围 2罗列该类诗的意象 3总结该类诗的语言特色 4罗列该类诗的表达技巧
总结主题:
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夜深;花香 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诗中写的是一位幽闭深宫的少女;作者 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 内心活动;在宫中花香月色无边的春夜; 她百无聊赖地卷珠帘斜抱琴瑟;凝望昭 阳宫;写出了幽闭深宫的深深怨情
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苏州市 第三中学20072008第一学期测试卷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 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 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宫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宫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7b691c0b1711cc7931b716f4.png)
3.表现闺中人的别离苦情,及独处的冷清寂寞。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用丝罗 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翻译:玉砌的台阶在寒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 水浸湿了我的罗袜。寒冷的我,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 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夜中那一轮圆月。
菩萨蛮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 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小山眉的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髻蓬松如云,将 我洁白的香腮似雪欲盖未盖。我懒洋洋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 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 镜,又对后镜,镜中的鲜花与我的容颜,交相辉映。穿上刚贴上装 饰的绫罗裙襦,我只爱这裙襦上绣着的一双双金鹧鸪。
译:我像长门宫的阿娇盼望重被召幸,尽管约定了佳期,而皇上却一再延 误,都只因太美丽遭人嫉妒。我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 深情向谁倾诉?奉劝嫉妒我的小人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 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 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 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思妇的寂寞幽怨。
4、表现思妇怨战、厌战的情绪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简译:秋天的夜空一片寂静不见浮云,断断续续的大 雁声直到天亮尚清晰可闻。由鸿声我想要给边塞亲人寄 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儿去。一打听,唉,听说居延城外 戍守的丈夫又开始随大军调往别处。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闺怨诗+课件31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闺怨诗+课件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2430b13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a.png)
时乃好语巧笑;如果没有卖一个好价钱,或 者卖不出去,不立于时,则怨恨忧伤。明于 此,则可以读懂中国文人的宫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 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撷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寄希望 在梦中与丈夫相会,却被不知趣的黄莺惊扰了她的美梦。表现 了女子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和对丈夫的思念、想往。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女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 还在梦境中盼望他早日回来团聚,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 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 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 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思念 担忧 怨战 盼团圆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五:表现闺中人的伤春、惜春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
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e3f34b28a26925c52cc5bfa7.png)
——诗歌鉴赏分类 之闺怨诗
一、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闺中人的身份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妇 宫妇 游子妇 ……
宦妇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 怨 思念
商妇
罗贡曲 刘采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 借指瑟。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 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 么作用?(4分)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1)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 夜深,花香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 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 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 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 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弃妇悲苦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南词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后悔怨恨
《行宫》 元稹
王昌龄的诗词《闺怨》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的诗词《闺怨》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48b85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7.png)
【导语】《闺怨》是唐代诗⼈王昌龄描写上层贵妇赏春时⼼理变化的⼀⾸闺怨诗。
前两句写不知愁怨,后两句写⼼理忽然转变,全诗没有刻意写闺怨,但怨之深重在这⼀⼼理变化中暴露⽆遗。
先抑后扬,耐⼈寻味。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王昌龄的诗词《闺怨》,欢迎阅读!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似乎和题⽬“闺怨”偏离,说少妇沉浸在天真⽆邪的⼩⼥⼉情怀中,从来不知离别之苦。
下句“春⽇凝妆上翠楼”是⽤具体⾏动展⽰她“不知愁”的⼼理。
她独⾃⼀⼈赏春,还不忘盛装打扮⼀番,似乎是纯粹的欣赏春⾊,⾃娱⾃乐,还稍带与春花争妍⽃艳的意味。
她之所以“不知愁”,除了少不更事,⽣活条件优渥外,也有时代风⽓的影响,“觅封侯”是当时很多⼈的选择,她当然也会对此充满幻想。
这两句为“抑”笔,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写怨与悔蓄势。
后两句“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情感猛然⼀转,刻画出少妇从“不知愁”到“悔”的⼼理变化过程,从⽽切合“闺怨”的主旨。
“忽见”⼆字,下得似乎有些突兀,因“陌头杨柳⾊”是登楼最常见到的景⾊,并⽆令⼈惊异之处。
但结合少妇的⼼理,可以看出,那陌头杨柳⾊忽然引发了她的联想与想象,或青春易逝、折柳赠⼈等,这⼀切,都促使她从内⼼深处冒出⼀个以前她未明确意识到过,⽽此刻却变得⾮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个“悔”字,正是此诗闺怨之题旨。
王昌龄的这⾸七绝,通篇叙别情⽽不着别字,⾔离愁⽽⽆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
《唐诗摘钞》:先反唤“愁”字,末句正应。
感时恨别,诗⼈之作多矣,此却以“不知愁”三字翻出后⼆句,语境⼀新,情思婉折。
闺情之怍,当推此⾸为第⼀。
此即《国风》妇⼈感时物⽽思君⼦之意,含情甚正,含味甚长。
唐⼈绝句实具风雅遗⾳。
扩展阅读:王昌龄的诗⽂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f75f2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b.png)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闺怨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端庄婉丽中见大唐气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文解释】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词语解释】闺:妇女所居内室。
凝妆:严妆。
翠楼:楼阁美称。
陌头:路口。
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教:使。
觅封侯:从军建功封爵。
①凝妆:着意梳妆打扮,盛妆、浓妆。
②陌头:路旁。
田间东西路称陌。
③觅封侯:在边疆立下军功,可得封侯之赏。
这里指边疆从军。
简析:这首七言绝句从春日少妇情绪的变化,写出少妇的春怨与离愁——闺中少妇不曾感到什么是愁,春天来了,她着意梳妆打扮,到自家高楼上去观赏春景;忽然抬头看到路边的青青杨柳,想到与夫婿折柳相送,联想蒲柳先衰、青春易逝的现实,不由悔怨交加,当初不该教他去边疆寻求立功封侯。
这首诗的特点,是抓住了闺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乃素负盛誉之作。
明代顾逼涝唬“雍容浑含,明白简易,真有雅音,绝句中之极品也。
”【赏析】唐代前期,国力强盛。
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的她在看到陌头的柳色之后反引起了一怀惆怅:青春易逝,韶华虚度,独守空房的寂寞与无奈,这一切怎能不让她因为让丈夫去「觅封侯」而后悔呢?此诗含蓄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瞬间微妙的心理变化。
是闺怨诗中上乘之作。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闺怨诗、宫怨诗赏析
![闺怨诗、宫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5e3d29dd36a32d737581ef.png)
闺怨诗、宫怨诗《闺怨》作者: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韵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春宫曲》作者: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
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
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
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
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春宫曲》作者: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
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
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
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
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春怨》作者: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31eb1b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4.png)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担忧、牵 挂
•
《寄夫》陈玉兰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美人迟暮的哀怨
• 《行宫》元稹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5、寄托个人身世,
•
《闺意上张水部》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比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这一细节的描 写,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描绘、刻画。 细描可以用来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细描通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事物的
细枝末节表现得惟妙惟肖。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花香和流水的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 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 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 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 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 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闺怨诗特征
• 2、行为意象:戍边、织布、捣衣、缝衣、 梳妆、登高、凭栏等; • 寄夫 陈玉兰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 闺怨 王昌龄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3、室内用具意象:灯、烛、帘、被、团 扇、床枕、帷幕、帏、镜等; • 玉阶怨 李白 •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 闺意上张水部 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0f21c5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6.png)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 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 分析。
•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 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 象。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初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 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 妹居处。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①案诗示中例写:的是一个因—被孤—幽独—闭寂—深寞—宫—而——宫的女—妃—子——。 ②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 作用?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 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 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衬手法(答对比、衬托也可给分)。落花 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 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 由己。
•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 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江 Nhomakorabea子 秦观
•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
闺怨诗
![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f71fc3e9910ef12d2af9e7b0.png)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闺怨诗闺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以小见大。
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
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
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
这首诗间接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2、是描写美人迟暮的,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长门怨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3、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答案:“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答案: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
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摸鱼儿·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
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后 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而相如为 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脉脉:绵长深厚。君:指善妒之人。玉环飞燕: 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闲愁: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高楼上的 栏杆。
经霜的树叶到处一片通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深,我思念着千里远行人。 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遥望渺渺长空南归的大雁仍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够寄出 我的书信?
我的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台马上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 别后的凄楚。写到离别情深处,只见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上阕写秋晚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飞云”、 “归鸿”两句云来雁去,不见来信。写企盼之苦。下阕 写愁极和泪研墨写信的情形,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 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寄托了对丈夫远归深深地期盼与 思念之情。
简译: 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窗外的银河渐渐沉没 ,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寂寞不堪,后悔偷吃灵药。面对 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宫中的孤独寂寞,抒发诗人误入仕途的自伤 及怀才不遇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 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 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与追悔之感。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译: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 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 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 建功封侯。 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二句写她 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 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 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词人因惦念游子,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 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 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 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寄寓着作者离别相似的一腔 深情及沉溺于情海之中无法自拔的纯情。
菩萨蛮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表现闺中人的别离苦情,及独处的冷清寂寞。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用丝罗 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翻译:玉砌的台阶在寒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 水浸湿了我的罗袜。寒冷的我,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 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夜中那一轮圆月。
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 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思妇的寂寞幽怨。
4、表现思妇怨战、厌战的情绪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简译:秋天的夜空一片寂静不见浮云,断断续续的大 雁声直到天亮尚清晰可闻。由鸿声我想要给边塞亲人寄 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儿去。一打听,唉,听说居延城外 戍守的丈夫又开始随大军调往别处。
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现实与他恢复 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 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译:我像长门宫的阿娇盼望重被召幸,尽管约定了佳期,而皇上 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遭人嫉妒。我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 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向谁倾诉?奉劝嫉妒我的小人不要得意忘 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 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 之处。
简译:在秋夜里,昏暗的烛光映照着画有图案的屏风,一个宫 女拿着小罗扇扑打着萤火虫。尽管深夜里露天的石阶清凉冰凉如 秋水,但她仍静坐在寝宫前,静静地凝视牛郎织女星。
此诗写宫女失意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 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 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 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的孤寂悲苦。
小山: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鬓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欲度: 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诗家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小山眉的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髻蓬松如云,将 我洁白的香腮似雪欲盖未盖。我懒洋洋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 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 镜,又对后镜,镜中的鲜花与我的容颜,交相辉映。穿上刚贴上装 饰的绫罗裙襦,我只爱这裙襦上绣着的一双双金鹧鸪。
春怨 唐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打起:打得飞走。
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尽管春光如此可爱,黄莺 儿婉转的歌声又那么悦耳动听,但我不让它在那里声声啼鸣。 因为它的鸣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让我无法到辽西去会见我 日思夜想的亲人。
首句写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 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 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通过一位少妇 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女子对戍守边塞丈 夫的思念。
“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而宫 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落花能够飞出 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以 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表达了宫女对向 往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
7、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含蓄的情怀
1、以思念丈夫寓__渴_望__报_效_国__家____ 2、以美人迟暮寓_壮__志_未__酬________ 3、以空闺寂寞寓_怀__才_不__遇_ 4、以冷落薄情寓__遭_排__挤_打_击__
诗歌以征妇夫死家破,孤苦无依的哀哭控告,严厉抨 击了唐室不恤民情,战争频仍。表现了对战争的控诉与 厌恶。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 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 深处,红笺为无色。
秋意晚:暮秋寒意深。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人。得:能够。旋: 马上。弹:挥洒。别来:分别以来。情:指相思之情。红笺:红色的供题诗写 信之用的精美纸张。
6、宫女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的 花香。尽管春色盎然,但一切却深深锁在了建章宫中。只有那飘 落在地上的花朵是官府不加管束的,让它们尽情的飘飞出高高的 宫墙。
寄征衣(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翻译:给你寄冬衣,怕你不想把家还;不给你寄冬 衣,又怕你过冬要受寒。是寄还是不寄,让我千难又万 难。
此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 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全曲虽然没有正写思念,却通过写 妻子内心的为难,处处显示她对丈夫爱之深,念之切。
此诗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未眠,欲寄寒衣,却知移 防他处。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不安。写出了思妇的对 丈夫的忧虑和对戍边的怨嗟。
5、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妃的孤寂幽怨。 杜牧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画屏:画有图 案的屏风。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云母,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 等物。灵药:指长生不死药。传说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 ,嫦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 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2.表现对丈夫的思念、关切、牵挂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打起:打得飞走。
翻译: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那里声声 啼鸣。因为它的鸣声会惊破我的好梦,让我不能在梦中去 辽西会见戍边的丈夫。
此诗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写 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 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 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
花自飘零,水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涌动在你与我之间。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却 又缠绕上了心头,是那样的无法排遣。
【南宋】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词中表层写的是阿娇失宠,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 者借此抒发自己遭人排挤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练习
征妇怨 张籍(唐)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在秋风萧瑟的凄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扰边塞,屠杀边地将 领。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由于万里之外白骨无 人收,所以家家只能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们。我曾经设想与丈夫、 儿子共同生活,即使贫贱却也舒心。如今丈夫死在战场上,今后 谁才是她的依靠?肚子里的遗孤生下来怎样哺育?我虽然还活着, 但就像白天的蜡烛,黯淡无光,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