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26章 曹禺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
曹禺





参考资料: 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田本相、刘一军:《苦闷的灵魂》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 浙江文艺出版社; 《曹禺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 李 扬:《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 钱谷融:《<雷雨>人物谈》
第九讲
曹禺
一、生活道路与其创作: 曹禺(1910-1998)——“中国的莎士比 亚”。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苦闷的童年;小戏迷; 父亲万德尊曾任大总统黎元鸿的秘书, 生母产他之后得产褥热三天后去世,继母 酷爱戏剧,曹禺也就成了一个小戏迷。

“我写的是‘一首诗’,而不是‘社会问题剧’”, “《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 我对于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第二,作者的本意是要表现宇宙的残忍、人间世 的冷酷。“宇宙正象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
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主题:还原、凸现一种原始的生命欲求;残酷 地表现“郁热”状态下人的困苦挣扎和最终失败。

创作意图: 第一,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渲泄,是作者 寂寞、痛苦之情的抒发,因而,并非预先定下了 一个明确的主题。 “我想通过一个家庭的毁灭,表达自己一种复杂 而原始的情绪,表现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 在这斗争的背后,也许有一个主宰,它就是上帝 或说是命运。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它太宏 阔,太复杂。我总觉得有一种汹涌而来的感情, 催动着我发泄长期压在心头的愤懑。”
五、《日出》
金八

黑三 翠喜 小东西
张乔治
社会即像动 物界的食物 链,有余和 不足是相对 的。
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 (1937)(合称《生命三部曲》);《北 京人》(1940)、《家》(1942)。 1949年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 195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后又有《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 (1961)《王昭君》(1978)等剧作。 【黄永玉《给曹禺的一封信》:“我不喜 欢你解放后的作品,一部也不喜欢,你失 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曹禺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曹禺
总结词
继《雷雨》之后的又一力作,反映了旧社会女性命运的悲剧。
详细描述
《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的天津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陈白露的生活遭遇,展现 了旧社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幸。该剧通过陈白露的悲剧命 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情。
《原野》
总结词
曹禺笔下的又一部悲剧,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03
曹禺作品的艺术特色
情节结构
01
02
03
情节紧凑
曹禺的作品通常具有紧凑 的情节,情节发展迅速, 戏剧冲突激烈,使观众始 终保持紧张感。
悬念设置
曹禺善于设置悬念,通过 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使观众对剧情产生浓厚的 兴趣和好奇心。
结局震撼
曹禺的作品往往以出人意 料的结局收尾,给观众留 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空间 。
然而,曹禺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些批评认为他的作品过于侧重于戏剧效果 和情节的安排,而忽略了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和心理描写。此外,曹禺的作品也 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和政治色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客观的评价。
曹禺作品的未来影响和价值
曹禺的作品在未来仍将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他的作品不 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也是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 要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禺的作品将不断被重新解读和阐释, 其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也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同时,曹禺的作品也将成为未来戏剧创作的重要资源和 灵感来源,推动着戏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中西文化的反思
曹禺的作品也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反思,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例如,《原野》中既有中国传统 文化的影响,也有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05

现代文学 曹禺

现代文学 曹禺


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往往也是思想家,或者说 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关怀人的命运,关怀 人类的命运。莎士比亚是这样,曹禺也是这样。 在他看来,人的悲剧境遇,人类的悲剧,几乎 带有一种不可逃脱的性质。曹禺所具有的悲剧思 想是杰出的,是十分深刻的。在同时代的剧作家 中,甚至现代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人有着他这样 宽广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
• 所有的悲剧都最后归结于“罪恶的渊薮”--作为具有 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家长的象征的周朴园。 • 戏剧的结尾,无辜的年轻的一代死的死,走的走,只 留下了对悲剧性的历史有着牵连的年老的一代:进一 步强化了对"不公平"的社会和命运的控诉力量。
2.创作意图: 第一,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渲泄, 是作者寂寞、痛苦之情的抒发,因而, 并非预先定下了一个明确的主题。
• 在整个第三幕里,四凤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这是 颇耐寻味的:所有的人都死死地抓住她,借以解 救—— • 周冲把四凤看做“引路人”,想仰仗她的帮助, 一起走到理想的,因而也是现实中永远得不到的 “我们的真世界”里去.
• 鲁妈恳求四凤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使自己永 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天又重唤起的噩梦;
•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 • 1925年,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并成为重要骨干,深受导师张 彭春的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 1926年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 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名“曹禺”。 • 1928年考取南开政治学系; • 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 1933年毕业前夕,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首演 《雷雨》,引起轰动。

曹禺简介、生平

曹禺简介、生平

曹禺简介、生平曹禺(1910-1996),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生于天津,祖籍湖北潜江。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万”的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禺”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即“万”)。

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

曹禺简介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

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杰出作品。

曹禺的作品,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

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多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

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曹禺的作品除《雷雨》(1933年)、《日出》(1935年)外,还有《原野》(1937年)蜕变》(1939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1947年,电影剧本)、《明朗的天》(1952年)、《胆剑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

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W.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曹禺生平: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曹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曹禺的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

1922年入南开中学。

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成为骨干。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6年8月始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戏剧。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随戏校迁至四川。

1946年返回上海,后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7年1月回国,应聘于上海实验戏剧学校。

《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

《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
《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
曹禺(1910-1997),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
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之中. 生平 (一)早年的家庭生活对曹禺后来的戏剧创作 的重要影响: (二)中学时代的戏剧演出实践 (三)大学时代融会中西的戏剧研究
曹禺的戏剧创作在解放前大致可以划 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2、是促使家庭矛盾一触即发,预示着封 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的象征。
3、是对宇宙和人物命运隐秘的恐惧的象 征,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宿命观,也反映了作 者对命运问题的探寻。
戏剧冲突 1 周朴园与繁漪: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 2 周萍与繁漪:变态性格上的两性冲突 3 周朴园与侍萍:压迫者与被压迫者 4 周朴园与鲁大海:资产阶级于无产阶 级
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以《雷雨》 1934、《日出》1935、《原野》1936 为代表。 第二阶段:
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以《北京人》 1940、《家》1942为代表。
1 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王
2 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
玩偶之家
之家 妻子——娜拉 丈夫——海尔茂
• 叔父克劳迪斯
戏剧结构 (1)高度集中(时间、场景) (2)多线交叉 (螺旋曲线)
首相

哈姆雷特
首相之女

奥菲利亚

首相之子
人物 周朴园: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反动资本家形
象 自私 冷酷 专横 伪善
繁漪:20世纪一个要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 级女性
周萍 侍萍 鲁大海 四凤 周冲
• 创作主旨: 家庭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人类永恒的 生存困境)
《雷雨》剧名的象征意义:
1、雷雨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燥的环境气氛 的象征。

中国现代作家曹禺

中国现代作家曹禺

《雷雨》剧情简介:
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 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 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 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 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 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 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二、代表作品——《雷雨》
《雷雨》是一出杰出的现 实主义悲剧,发表于1934年7 单击此处添加简短说明,请您在此
修改您的内容。单击此处添加简短 说明,请您在此修改您的内容。
月。这部话剧通过一个封建 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 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 家庭的罪恶。
《雷雨》是一部不 但可以演,也可以读 的作品。
·拓展知识: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 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 上的宙斯”。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 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 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 野》《北京人》。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 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 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 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 及蘩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畸形的执 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 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被侮辱的 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还有家庭 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 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 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都一 起走向了毁灭。
曹禺
一、曹禺简介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
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 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曹禺

曹禺

腐朽、堕落)
▕ ┥ 曾思懿 袁任敢——袁园

▕ 瑞贞
(平等、自由、科学)
人物形象分析:
曾文清——聪颖清俊,善良温厚;
灵魂受封建思想腐蚀,寄生的大丈 夫情趣。 愫方——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美德, 沉默忧伤、顺从、坚毅;无价值爱 情的殉情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
2、人物:
“有余者”——顾
八奶奶、面首胡四、 洋奴张乔治、潘月 亭、李石清
“不足者”——黄
省三、翠喜、小东 西
3、《日出》与《雷雨》相比较,曹禺创作风
格的转变:
A、小家庭——大社会; B、“巧合”的变态事故——常态的平凡生活;
C、“回溯法”结构——以“人生的零碎”,
用“片段的方法”,即截取现实生活横断面 的结构来“阐明一个观念”。
五、《原野》
1、人物关系: 焦阎王——焦母
大星——金子——孙子 ╊ 仇虎
2、主题:表现农民身上
“原始的力”和蛮悍的情。 (一出复仇的心理悲剧)
六、《北京人》
愫方 ┥▕ 曾皓——曾文清——曾霆(空虚、懦弱、
二、创作概述

第一阶段: 《雷雨》《日出》《原野》 第二阶段: 《蜕变》《北京人》《家》 第三阶段: 《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雷雨》
1934年7月,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作品《雷雨》在
《文学季刊》1卷3期的发表,它是中国现代话剧 史上的里程碑。
1、时间:
一天(上午——
电视剧《日出》剧照
1、两个环境:豪华大饭店、三等妓院 前者,环绕着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麇集在她周

曹禺 简介

曹禺 简介
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 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 享年86岁
曹禺在话剧史上的地位
(1)主题上,曹禺戏剧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 放的“人”的主题。
(2)曹禺戏剧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精神刻画的深度, 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①蘩漪、陈白露、愫芳等悲剧人 物的成功塑造,为现代戏剧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一系列光彩 夺目的悲剧形象。②显示了悲剧人物和悲剧样式的发展。 古代悲剧历史来以表现英雄、伟人为主。曹剧描写的大多 是平凡生活中受压迫遭摧残与扭曲的灰色人物与小人物。 曹禺的悲剧不是为了呈现悲壮崇高,而是为了写出一种忧 愤深沉、缠绵沉抑的美。
2、蘩漪:“雷雨”式的人物
蘩漪是五四后的新女性,有着崇尚 个人自由和爱情生活的精神追求,与 充满封建专制主义气氛的周公馆格格 不入。生活环境对她的长期窒息,使 她性格乖戾阴鸷,渐渐磨成石头样的 死人。
但“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 心,她敢冲决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 兽的斗。”
挣扎:她不顾人之伦常地爱上周萍,这“爱” 是那样地畸形变态,甚至为世人所耻,但蘩漪却 死死地抓住它。对她而言,这既是她对周朴园的 疯狂报复,也是对命运唯一有效的抗争。 而周萍 却背弃爱情。
(3)曹禺戏剧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一新生艺术样式在我国 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曹禺戏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 《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卓越独特的艺术成 就,高度满足了话剧作为舞台艺术所提出的关于人物、 冲突、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艺术要求,成为我国话剧创 作的典范。曹禺戏剧吸收处来艺术,并体现出深厚的民 族特色,奠定了现代话剧这一新生文学样式在我国现代 文学史、现代戏剧史的地位。
蘩漪形象的典型意义:
蘩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女性 形象之一,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 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和个性解放的五 四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
四、《原野》、《北京人》
《原野》:蛮强生命毁灭的悲剧。现实的复仇 与人物灵魂挣扎的复仇之间的矛盾,将生命臵 入另外一种环境进行观照和思考。属于心理的 悲剧。以仇虎复仇在道德、情感、伦理、欲望 等多方面的矛盾来表现和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 舞台的表演性。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 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 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 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 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 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 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 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 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剧照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 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 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 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 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 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 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
潘虹饰繁漪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在大家庭的束缚下,她要追求幸福,就表 现出一种不正常的反抗形式,和名义上 的儿子周萍发生乱伦关系。她把一切希 望都寄托在和周萍的关系上,这种关系 是封建专制下一种畸形的产物。一个心 性孤傲的明慧女子最后只能指望周萍这 个涝不起来的救命稻草是不可能获得永 久幸福的,这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1988年,曹禺与巴金在一起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 开始了戏剧生涯。在导师 张彭村指导下,在易卜生 戏剧《娜拉》、《国民公 敌》中扮演娜拉等角色而 崭露戏剧才华。 1928年 中学毕业保送南开大学政 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 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毕 业进入清华研究院。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繁 漪 肖 像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的主要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的主要考点

曹禺的主要考点1、《雷雨》在曹禺乃至整个现代话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关键点:①永恒的艺术魅力源于超越社会政治和历史时代的人性与命运关注;②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爱恨交织的繁漪、冷酷专制伪善的周朴园);③严谨的戏剧结构和激烈的戏剧冲突;④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典范。

2、从《日出》、《原野》到《北京人》,看曹禺剧作的新发展和新追求;关键点:①《日出》:横断面的描写;“日出”的双重象征;②《原野》:题材从城市转向农村,表现人性挣扎扭曲的痛苦;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原野”的双重象征;③《北京人》:以平实内敛的笔触描写封建大家庭的精神破产;“北京人”的双重象征。

3、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及意义。

关键点:①重视氛围情境的营造(曹禺戏剧情境的一贯特色,三点);②话剧的诗化倾向(将戏剧作为诗来写,全身心的投入;浓郁的情感色情和主观因素);③戏剧艺术手法的非凡才华(严谨的结构与激烈的戏剧冲突;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曹禺概述】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

其剧作有着沉郁幽深的主题意蕴,精巧紧张的戏剧冲突,丰满独特的人物形象,蕴藉深厚的戏剧情境,抒情诗般的戏剧美感。

尤其是其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无不显示出其独特的戏剧风格和卓越的悲剧艺术才华,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都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曹禺既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又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

【《雷雨》】《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及代表作,也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戏剧在一天的时间里,两个舞台背景内集中展现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纠葛,既揭示了封建家长专制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从封建家庭的毁灭预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又从关注人类自身命运和复杂人性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人物的灵魂,使这部剧作超越社会政治和时代历史,上升到对人性和命运的双重思考。

一、《雷雨》的卓越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它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其中有不少堪称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

曹禺

曹禺

侍萍 性格善良,有自我牺牲的母性。但 无法摆脱悲剧命运。 四凤 单纯、朴实、善良,易于受感情的 摆布。
鲁大海 周家“外部”的代表。有坚定 的斗争精神,但尚不成熟。 周冲:单纯无暇,心地善良。生活在飘 渺的憧憬和梦幻之中。 鲁贵 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既 奴性十足,又阴险狡诈。
序幕和尾声
• (1)增加宗教的成分。 • (2)减缓悲剧带来的巨大冲击力。 • (3)让周朴园独自承担悲剧的痛苦。
《日出》海报
《北京人》剧照
曹禺1938年在重庆
• 1949年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 • 195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 后又有《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 (1961)《王昭君》(1978)等剧作。 • 【黄永玉《给曹禺的一封信》:“我不喜 欢你解放后的作品,一部也不喜欢,你失 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
1、潘月亭:银行经理。荒淫无耻、心狠手辣。 2、顾八奶奶:富孀。庸俗愚蠢、故作多情。 3、胡四:面首。油头粉面、下流卑鄙。 4、张乔治:洋奴,装腔作势、趋炎附势
地狱里生活着的“可怜的动物”们,是“不足者”
1、翠喜:妓女,心地善良。 2、“小东西”:被摧残、被折磨、被损害。 3、黄省三:小职员,贫病交加、毒死亲儿。 4、李石清:银行秘书。狡黠毒辣,洞察人情世故, 性格复杂而鲜明。
3、其他人物: 周萍:自私,懦弱。精神状态空虚颓废 。
他约莫二十八九,颜色苍白…是一个美丽的 空形…空虚脆弱。在他灰暗的眼神里,你看见 了不定,犹疑,怯弱同冲突。…他是这样无能 …他明白自己的病,他在改,不,不如说在悔 ,永远地在悔恨自己过去由直觉铸成的错误… 他痛苦了,他恨自己…他要把自己拯救起来… 他见着四凤,当时就觉得她新鲜,她的“活”! …在蘩漪面前,他感觉一丝一丝刺心的疚痛;于 是他要离开这个地方——《雷雨·第一幕》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

⑶陈白露——“臭水池里的一朵莲花” “她爱生活,她又厌恶生活”,其悲剧在于: 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职业洞悉上流社会生活的 丑恶、灵魂的空虚与道德的堕落,并对其极 其厌恶;另一方面又留恋、沉迷于这种物质 生活方式。


“一辈子卖给了这个地方”,离不开这个地方。 “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要出门坐 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花钱, 要花很多很多的钱。”
“闷”: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一种生命 热力的被郁结——一种持续的紧张——“狂 躁”:一种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 态的压抑——“疯狂”地毁灭、瞬间的闪 亮——“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 地冒一次,什么都烧个干净!”
“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 “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 我什么也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 的!” “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 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的。”“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 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我有精神病。”
曾文清:腐烂、懒散、沉滞的北平士大夫文 化培养出来的寄生者。毫无实际生活能力、 怯懦、萎靡、堕落、 …… “懒于动作、懒于思想、懒于用心、懒于说 话、懒于举步、懒于起床”,甚至“懒于 宣泄心中的苦痛、懒到不想感觉自己还有 感觉。”
愫芳:寄人篱下、为了爱而无私奉献、梦的 破灭、勇敢的出走。 “看着人家快乐,你不也快乐么?”“人总 该有忍不下去的时候” “我们活着就是这 么一大段又凄凉又甜蜜的日子啊!叫你想 想忍不住要哭,想想又忍不住要笑” 思懿:操持家务、精明能干、虚伪残忍、折 磨别人、如何自救 曾皓:关心油漆过上百次的棺材、把愫芳变 成“他永远的奴隶”——一切却都无能为 力
2、命运观——第九条好汉是“雷雨”


鲁 侍 萍

曹禺简介——精选推荐

曹禺简介——精选推荐

曹禺简介曹禺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于天津⼀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曹禺简介,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是情感上逼得你不得不写” 曹禺以他的《雷⾬》、《⽇出》、《原野》、《北京⼈》等剧作蜚声海内外。

特别是在当代,研究曹禺、改编他的剧作,使他的剧作以多种艺术形式重新和观众见⾯,已开成⼀股⽅兴未艾的潮流。

国外的许多学者和⼤学也都争相介绍和上演他的剧作,曹禺已成为⼀位⾛向世界的艺术⼤师。

“窭⼈之⼦” 曹禺,1910年⽣于天津⼀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名添甲,学名万家宝。

童年时,⽗亲常常告诫他,不要忘记⾃⼰是“窭⼈之⼦”。

他⾃幼天资聪慧,但性格孤僻。

他受过较好的启蒙教育,还很早地涉猎了⼤量的古典⼩说,并且是个⼩戏迷,觉得戏剧是“⼀个美妙迷⼈的东西”。

1922年曹禺考⼊南开中学。

⾸次以“曹禺”笔名发表了⼩说《今宵酒醒何处》。

同时,还崭露戏剧表演的天赋。

先后演过《少奶奶的扇⼦》、《打渔杀家》、《南天门》、《国民公敌》等多部戏。

最为成功和为他带来莫⼤声誉的是他男扮⼥装演《玩偶之家》的⼥主⾓娜拉。

1928年曹禺被保送进⼊南开⼤学政治系学习,后⼜考⼊清华⼤学西洋⽂学系。

在清华期间,他仍积极参加戏剧演出,有时还集导、编、演于⼀⾝。

由于他出⾊的表演和才能,继钱钟书“清华之龙”后被誉为“清华之虎”。

1933年,23岁的曹禺创作了《雷⾬》,成为中国剧坛上升起的⼀颗光芒四射的新星。

随后,陆续发表《⽇出》、《原野》、《北京⼈》。

期间,担任了国⽴南京戏剧学院教授。

抗战爆发后,前往重庆、江安。

1947年奔向解放区。

解放后,长期任⽂艺界领导职条。

1951年,北京⼈民艺术剧院成⽴,担任⾸任院长。

“写《雷⾬》是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多数作家的创作都是由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的,不仅如此,这种情感的潮⽔还将强烈的折射到创作的具体过程和创作内容。

曹禺就是这类情感⼗分丰富的作家。

[下载打印版本]曹禺

[下载打印版本]曹禺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指剧中人物不仅表现出在说话,而且出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它是和手势、 表情、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而曹禺的语言恰巧也有富于感染力的动作性,如《原野》第 三幕仇虎在森林中逃跑的幻觉描写,曹禺别开生面地展示了仇虎的内心悲剧冲突,重现了他所遭受的种种不公, 他在种种幻觉纠缠下拼命挣扎、苦斗,反抗意志愈益顽强。 另外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也是曹禺惯用的手法,在 《雷雨》中,优秀的潜台词比比皆是如:大海打周萍时所说的“你准备好了?”就是指你是准备好跑了呢?还是准 备......
曹禺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不断出版和上演,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文字出版, 并在许多国家上演,也受到国外读者和观众的好评,并因此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在 中国的观众中扎根,使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曹禺既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也是现代话剧艺 术的一座高峰,他的剧作影响、培养了几代中国剧作者、导演、演员,在中国现代话剧整体面貌上打上了自己的 印记。
曹禺的戏剧语言极具特色,从而使得他在处理戏剧冲突当中,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则表现人物与人 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则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表面的争执、外部的冲突都包蕴着剧中人的内心交战。一 切外在的冲突、争辩与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为了酝酿、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
语言个性鲜明的性格化是优秀戏剧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曹禺戏剧的一大特点,曹禺笔下的人物个性化语言, 非常突出。如《日出》中李石清:“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寥寥数字, 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残忍无情、无耻的思想性格。《日出》中这样的几乎没有特别拗口的台词,做到 了通俗易懂,精练深刻。而且,台词里充满了精妙的停顿和省略,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完全进入台词所创设的 情景中。

曹禺课件,ppt

曹禺课件,ppt

第三节 “生命三部曲之最”:《原野》 生命三部曲之最” 原野》
一、1936年秋创作《原野》 1937年发表 一、1936年秋创作《原野》,1937年发表 于《文丛》,同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文丛》 二、思想内容:通过仇虎复仇的故事,展 现了仇虎、花金子、焦大星、焦母之间“ 现了仇虎、花金子、焦大星、焦母之间“极 爱 和极恨的感情” 和极恨的感情”,同时揭示了仇虎复仇之后 深 刻的心理危机。
第一节 曹禺生平与剧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 ),原名万家宝 北潜江人,生于天津封建官僚家庭,幼年 北潜江人,生于天津封建官僚家庭, 失母,从小酷爱戏剧。1922年考入天津南 失母,从小酷爱戏剧。1922年考入天津南 开中学, 开中学,在南开新剧团期间参加剧团活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 1929年入 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 动,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入 清华大学学习西洋文学, 清华大学学习西洋文学,其间广泛涉猎中 外戏剧,1933年完成其处女作四幕现代话 外戏剧,1933年完成其处女作四幕现代话 雷雨》 其后又接连发表了《日出》 剧《雷雨》。其后又接连发表了《日出》、 原野》 蜕变》 北京人》 《原野》、《蜕变》、《北京人》、《家》 解放后又完成了《胆剑篇》 等,解放后又完成了《胆剑篇》、《王昭 等剧作。 君》等剧作。
3、通过陈白露的遭遇,揭示了人类被“异化” 通过陈白露的遭遇,揭示了人类被“异化” 的现实和宇宙间另一种残忍: 习惯的桎梏” 的现实和宇宙间另一种残忍:“习惯的桎梏”。 通过方达生、 4、通过方达生、建楼工人集体打夯的劳动号 子,表现了和“狭的笼”迥异的现实生活,随着太 表现了和“狭的笼”迥异的现实生活, 阳的升起,构成《日出》 阳的升起,构成《日出》积极的象征意义和进步的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共3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共39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9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的内在精神实质就是人类永无止境地试图挣脱莫可名状的困惑、
恐惧和宣泄痛苦、愤怒情绪。这样,剧作从人物的肉体受难上升到对精神 受难的拷问,由此进入新的境界--它把一种具体的苦难上升到人本原性的 存在困境,而现实冲突成为对整体的人的存在困境的曲折反映。


二、《雷雨》的人物形象
1.周朴园形象分析 1.1周朴园的基本性格是专制。作为一家之长,他要求其他家庭成员绝 对服从他的权威。早年他也是封建“家庭秩序”的牺牲品,有过挣脱封 建家庭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对侍萍他是有真情的,

一切,如雷雨般爆发,对周萍的万般柔情瞬间转化为极度的憎恨,最终导
致周家所有冲突的总爆发。她撼动人心的地方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生命 底层掩藏着的活力,在温良文弱背后时刻郁结着的"蛮性"。 Nhomakorabea
三、《雷雨》的艺术成就
《雷雨》在取得了戏剧艺术在文学性和舞台性上的高度统一 。 1.高度集中的戏剧冲突。剧作在帷幕拉开时矛盾已经濒临一触即发的前

4.富于象征性的背景设计、整体戏剧氛围的营造、抒情色 彩浓烈的戏剧语言等都使《雷雨》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第三节 《日出》和《原野》

一、《日出》
《日出》,四幕剧,创 作于1935年,连载于巴 金、章靳以主编《文学 季刊》1936年第1卷1至4 期。同年11月文化生活 出版社出版。
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日出》

3. 诗化的戏剧特质。首先表现为剧作强烈的情感性。曹禺
曾说: “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
。同时,《雷
雨》的创作由外向化戏剧转向内向化戏剧,也大大增强了 剧作的诗性特质。戏剧内向化即并不一味追求矛盾冲突的 表面化和激烈性,而是更重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通过 剧中复杂的内心冲突集中地表现对社会和人性的剖析。

2.2在她的思想深处,还有许多沉重的封建意识 。她虽然与周萍的相爱,
但并没有打算像娜拉一样走出家庭,也不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她 很看重“名分”,对周冲与四凤的相爱,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自己是封建 婚姻的牺牲品,但仍然用封建婚姻的标准去要求下一代。 2.3具有最“雷雨”的性格,身上有“蛮性的遗留”。她敢于冲破一切桎 梏,甚至不顾文明中的乱伦禁忌去争取爱情。对自己和周萍的乱伦关系, 她充满奇异的道德自信,从没后悔过。当事情再无挽回余地,她索性豁出
1950年,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1954年,创作三幕剧《明朗的天》。
1960年,与梅阡、于是之合作创作五幕历史剧《卧薪尝胆》(后改 名为《胆剑篇》)
1978年,创作五幕历史剧《王昭君》。 1996年12月13日,逝世。

第二节 《雷雨

《雷雨》,四幕剧 ,1933 年创作。 1934年7月1日发 表于郑振铎、章靳以主编 《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 1936年1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8


2.复仇母题
仇虎与恶霸焦阎王有着血海深仇。为了复仇,他历尽艰险,从监牢里逃脱出来。
一、曹禺戏剧创作储备期(1910-1932)
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 1922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
1924年加入南开新剧团。
1928年,曹禺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 。 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研读欧美文学作品。


二、曹禺创作道路第一阶段 (1933-1936)
3.深层结构中,《雷雨》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人本原性存在困境
的探求。 曹禺在《雷雨·序》中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 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在曹禺看来,宇宙像一张大网, 人在其中挣扎,永远处在压抑与抗争之中,有无可消除的无望和恐惧。剧 作中每个人都怀着一个希望的目标出场 ,但他们的希望最后都破灭了,而 且都是由非个体生命可以抗拒的原因造成的。这就是命运的威力所在,它 是曹禺感到困惑、恐惧和痛苦、愤怒的宇宙主宰所操纵的悲剧,由此《雷 雨》表达了对主宰人类命运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感到恐惧和困惑的情绪。 但这种表达并不是宣扬“宿命论”、“因果报应”,因为《雷雨》中每个 人的行动都充满主动性,都力图通过努力来摆脱困境。从这个意义讲,
夕,周、鲁两家人物之间的各种冲突已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冲突的
缘由则通过“追溯”来交代。

2.精巧的戏剧结构。《雷雨》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它 通过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鲁家)集中展 开两个家庭的复杂的矛盾和纠葛。 基本结构是:第一幕,表象矛盾展开, 周萍、四凤、周冲与鲁大海相继出场;第二幕,充分展开周萍与蘩漪、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关系;第三幕,矛盾冲突激化;最后一幕,冲突 爆发。戏剧的决定性冲突则通过人物来“发现”。所有矛盾冲突因结构 的精巧安排而扣人心弦。


(二)人物形象分析
1.《日出》塑造了众多的都市人物类型 以旅馆为家的交际花、不谙世事的书生、颐指气使的银行经理、处心积虑的经 理秘书、穷困潦倒的小职员、花天酒地的洋博士、徐娘半老的富孀、游手好闲 的“面首”、媚上欺下的茶房、无恶不作的地痞、下等妓院的妓女……其中, 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为补充的“三段式”人 物链,形象地表现了“有余者”和“不足者”的对立和变化。 2.陈白露形象 作为大都市的产物和象征的陈白露,曾经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新女性,怀着 “飞”的欲望离开乡村走进城市,一心追求自由的理想。 但是,现代都市的生 存法则,最终使她变成了靠色相养活自己的交际花。她并不喜欢自己的生活, 在她心灵深处依然向往光明自由,但她却无法选择离开,眼前的生活方式已经 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惰性,腐蚀着她作为探求者的漂泊勇气。最终,她在"太阳 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的叹息中选择了自杀。就其生命的自主性而言,这种 选择不是毁灭,而是保全。可以说,陈白露是冲出封建家庭的蘩漪,其正面意 义在于彻底地打破了旧的乡村情结,其悲剧意义在于冲出家门之后的无路可走, 这说明了中国女性打造自己现代精神品质的艰难。

传达出曹禺对人的异化、人类社会的不和谐及其恶果的深刻忧虑。

其次,体现在金八形象的设计上。尽管潘月亭、顾八奶奶、张乔 治们自我感觉良好,神气十足,但他们也常常不能主宰自己的命
运。面对金八,特定的阶级地位和身份失去了意义,舞台上所有
活跃的人物都被一种更大的、连自己也不清楚的力量支配着,金 八正是这种力量的象征。曹禺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揭示反映出 人类普遍的生存处境。





1946年,创作四幕话剧《桥》。 1946年3月,赴美讲学。 1947年初,从美国回到上海,任上海实验戏剧学校教授,并兼任上 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 1947年秋,创作电影剧本《艳阳天》。




四、曹禺创作道路第三阶段(1949-1996)
1949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
返回乡下让他抱着为了小东西们跟金八们拼一拼的决心留在了都市。

3.对人生和世界进行终极追问和关怀 剧作超越了题材本身的具体性、写实性,对人生和世界进行终极 追问和关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首先体现在作品的“题记”中。“毁坏的信息连络不绝。因为全 地荒废。我观看地,不料地是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 我观看大山,不料,尽都震动,小山也都摇来摇去……”这段引文

1.2周朴园还是人性悲剧的象征。当侍萍又活着出现在他面前时,他
不仅感到一种对自己名誉、地位和利益的现实威胁,还潜在地感到 一种冥冥之中的命运打击。他苦苦挣扎要挣脱的就是三十年前薄情 寡义留下的阴影和苦果,但最终未能逃脱惩罚的降临,这个悲剧的 制造者最终变成了悲剧的承担者和受害者--他同样无法主宰自己的
了他们的灵魂。金钱在制造种种风流与荣耀故事的同时,也在制造着更多
的欺凌和压迫的惨剧。

2.以向前看的价值取向肯定都市文明

曹禺的价值取向是向前看的。他通过剧中人物之口,对都市中的新兴力量-以“砸夯的人们”为代表的劳动者给予了肯定,并把迎接日出的希望寄托 在他们身上:“太阳就在外面,太阳就在他们身上。”剧作没有让方达生
1933年,创作第一部剧作《雷雨》(四幕剧)。 1934年9月,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 1935年春,完成剧作《日出》 (四幕剧)。


1936年,赴国立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1936年秋,创作剧作《原野》 (三幕剧)。


三、曹禺创作道路第二阶段(1937-1949)
1938年2月,随西迁的南京剧专到重庆。 1938年3月27日,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任戏剧界抗敌协 会理事。 1938年夏秋之交,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四幕剧 《黑字二十八》(又名 《全民总动员》)。 1939年,随南京剧专迁到江安。 1940年,他先后创作了四幕剧《蜕变》、独幕剧《正在想》、三幕剧 《北京人》。 1942年,辞去剧专教职往重庆任中央青年剧社、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 1942年夏,将巴金长篇小说《家》改编成四幕话剧《家》。根据自己对 小说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对原作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再加工。 1942年秋,与焦菊隐合译匈牙利作家贝拉·巴拉兹的戏剧《安魂曲》。 1943年 ,翻译莎士比亚剧作《柔密欧与幽丽叶》。
《文学季刊》 1934年第1卷 第3期
出版。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7年版《雷雨》


一、《雷雨》的主题意蕴
与许多传世名作一样,《雷雨》的主题意蕴是多重的。
1.过去认为,剧作通过特定的家庭关系和人物的社会因素,暴露封建 大家庭的罪恶和社会的罪恶。


2.从表层结构解读,《雷雨》包含着对传统家族文明的解构。
命运。人“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
着”,但人们往往“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徜徉在 自由的天地里”,这就是人性的悲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