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压铸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成型工艺,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到预先设计的模具中,经过冷却与固化,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制品。
压铸工艺具有高效、精度高、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
而模具设计是实现压铸工艺的关键环节,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面将从压铸工艺和模具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压铸工艺1.压铸工艺流程:首先,将金属加热至熔点,并注入到模具中;然后,通过高压注射机构,将熔融金属迅速注入模具中,并保持一段时间;待金属冷却并固化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品。
2.压铸工艺特点:①高效、精度高:压铸通过模具的高速填充和快速冷却,能够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②生产周期短:相比其他金属成型工艺,压铸生产周期较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③生产成本低:压铸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成本;④可复杂成型:压铸可以实现复杂形状、薄壁、高强度的金属制品成型。
二、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实现压铸工艺的关键环节,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模具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1.模具材料选择:模具材料要具有耐磨性、耐腐蚀性、热传导性和高温强度,常用的模具材料包括铸钢、合金钢等。
2.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设计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及要求,尽可能减少产品缺陷和铸件结构应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模具冷却系统设计: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合理的冷却系统设计可以加快铸件凝固速度,减少缺陷的产生。
4.模具排气系统设计:排气系统的设计对于排除铸件中的气体孔洞和缺陷非常重要,合理的排气系统设计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5.模具表面处理:模具表面处理可以提高成品的表面质量和延长模具寿命,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包括硬镀铬、熔融硬化、电镀等。
总结:综上所述,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是密切相关的。
压铸工艺具有高效、精度高、生产周期短等优点,模具设计是实现压铸工艺的关键环节,包括模具材料选择、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冷却系统设计、模具排气系统设计和模具表面处理。
金属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金属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金属压铸的工艺流程及模具设计的技术要点,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运用金属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开展工程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金属压铸工艺(1)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择(2)铸造合金的化学成分及特性(3)金属压铸工艺流程(4)金属压铸模具的材料和制作方法(5)金属铸件质量控制2.模具设计(1)金属压铸模具的类型及选择(2)模具结构设计(3)模具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工艺(4)模具表面处理技术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择方法,了解铸造合金的化学成分及特性。
(2)能够熟练掌握金属压铸工艺流程及金属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3)具备金属铸件质量控制的能力。
(4)理解金属压铸模具的类型及选择方法,学会模具结构设计和表面处理技术。
四、授课方式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授课方式。
通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金属压铸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勤、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六、参考教材(1)陈传辉. 金属压铸[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2)王俊杰. 模具设计实用教程[M]. 科学出版社, 2018.七、实验内容1.金属压铸实验选定一种金属材料进行金属压铸实验,实验要求包括从材料的性能到铸件的加工制作等全过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铸件质量控制。
2.模具制作实验通过对金属压铸模具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学习,设计并制作一款金属压铸模具。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
八、课程总结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金属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通过掌握与实践,学生可以开展相关工程实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
在不断实践中,精益求精,为我们创造更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效益。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适用专业(群):模具设计与制造一、本课程的性质及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总体目的、要求:1、课程性质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压铸模设计能力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方面应着重模具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2、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学习目标:(1)熟悉压铸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式与型号选择。
(2)掌握常用压铸合金的特点及压铸工艺参数的选择。
(3)掌握压铸模设计的基本原理,成型模具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设计要点。
了解压铸模与塑料注射模的设计与制造区别。
(4)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参观培养学生具有设计一般复杂压铸模具的初步能力。
3、课程类型:专业课4、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课时第一章绪论压铸的实质及工艺过程,压铸的特点,压铸的应用范围,压铸的发展史。
重点:压铸的特点、实质和工艺过程。
本章属介绍性内容,不存在难点2第二章压铸过程原理及常用压铸合金压铸压力和压铸速度,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理论(喷射充填、全壁厚充填、三阶段充填),常用压铸合金的要求(压铸合金的分类、主要性质和选用)。
压铸压力、压铸速度和充填形态对压铸质量的影响,合金的选用。
压铸压力和压铸速度。
4第三章压铸机压铸机的分类,压铸机的压铸过程及特点,压铸机的合模机构和压射机构,压铸机的选用。
压铸机的选用,压室容量的估算,开模行程的核算压铸机的选用。
6第四章压铸件结构设计及压铸工艺压铸件结构设计,压铸工艺参数选择(包括压力、速度、温度和时间),压铸涂料的作用、要求和选用,压铸件的清理、浸渍、后处理和表面处理,半固态压铸的特点、成形方法及应用,其他特殊压铸工艺(包括真空压铸、充氧压铸、精速密压铸等)压铸件结构设计和压铸工艺参数选择。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10级教学大纲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Die-casting Technology and Die-casting Die Design(三)开课对象:模具设计与制造(四)课程性质: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设计常用金属压力铸造模具、选择压铸合金和压铸机的基本能力。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目的和任务是给学生传授有关金属压力铸造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常用金属压力铸造模具、选择压铸合金和压铸机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夯实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压铸原理及其理论基础、压铸合金、压铸件设计、压铸工艺、压铸新工艺、压铸机、压铸模设计概述、压铸模结构设计、压铸模的技术要求、压铸模的失效形式和提高压铸模寿命的措施、压铸模结构图例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实践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 学时学分数: 3 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7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概述教学要点: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压力铸造的原理、过程及特点;压力铸造工艺的应用范围;典型压铸填充理论,影响压铸件气孔的因素。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金属压铸原理与压铸过程第二节压铸法的特点第三节压铸工艺的应用范围第四节典型的压铸填充理论一、金属的填充理论二、压铸过程中理想流态的获得三、影响压铸件气孔率的因素考核要求:1.1金属压铸原理与压铸过程(领会)1.2压铸法的特点(领会)1.3压铸工艺的应用范围(领会)1.4典型的压铸填充理论1.4.1金属的填充理论(识记)1.4.2压铸过程中理想流态的获得(识记)1.4.3影响压铸件气孔率的因素(应用)第二章压铸合金教学要点常用压铸合金的特点、常用压铸铝合金应用、领会压铸合金与压铸机的选择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国产常用压铸合金的特点和用途第二节压铸铝合金一、Al-Si合金二、Al-Mg合金三、Al-Zn合金四、特殊性能的压铸铝合金第三节压铸合金与压铸机的选择考核要求:2.1国产常用压铸合金的特点和用途(识记)2.2压铸铝合金2.2.1 Al-Si合金(识记)2.2.2 Al-Mg合金(识记)2.2.3 Al-Zn合金(识记)2.2.4特殊性能的压铸铝合金(识记)2.3 压铸合金与压铸机的选择(领会)第三章压铸件设计教学要点:压铸件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余量的概念及其选用方法;压铸件结构设计(壁厚、连接过度与圆角、铸造斜度、铸孔与槽、肋、齿与螺纹、凸纹、凸台、文字与图案);应用压铸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原则。
压铸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压铸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151002课程英文名称:The die-casting mold process design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学时/学分:2周/4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7月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0年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二)课程设计性质考查(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学生要在学完《机械制图》、《压铸技术》、《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铸造合金》等课程后进行本设计,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有较强的制图能力。
2.后续课程:学生完成本设计后,将对实际压铸模设计及毕业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一)设计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用之于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压铸工艺及压铸模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压铸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查找文献资料和熟练地使用多种工具书的能力;利用文字、图纸的表达能力及数理计算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生产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1.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能掌握压铸工艺及压铸模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压铸模设计的基本能力;2.具有综合运用压铸工艺及压铸模设计的能力;3.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4.针对具体零件设计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5.模具结构合理,视图正确;工艺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合理;符合国家标准;6.说明书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字迹工整,并附有必要的表格、插图等,装订成册。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课程设计内容1.阅读零件图,查参考资料,对工件工艺分析,设计结构合理,视图正确,2.铸件图设计、总装配图设计、模具零件图设计。
3.完成设计,填写工艺卡片,编写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和答辩。
(二)时间安排总设计时间2周。
《压铸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压铸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一、教学目的《压铸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是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熟悉有关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设计,使学生受到一次综合训练。
二、教学内容及设计步骤1、设计内容:压铸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主要进行压铸模具设计,包括压铸件工艺性分析,压铸机及压铸工艺参数的选择,压铸模设计工艺方案的制定,压铸模结构设计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和工作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2、设计工作量:零件图:每个人所负责的零件部分,能够清楚表达零件,自行选择图号;装配图:压铸模装配图1张/每人,A1图纸;设计说明书:1份/每人,每人负责的设计部分,手写;三维造型(装配爆炸图):每组一份,打印图纸一份,清楚表达为宜。
以上的电子版三、教学要求1、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按任务书要求完成一副压铸模(压铸零件图自选)设计任务,并上交全部设计资料(设计任务书、装配图、零件图和设计说明书等);2、按顺序要求装订成册(封面按统一格式);3、逾期不交设计资料或不按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的学生成绩评定为不及格;4、课程设计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四、组织方式及成绩评定●分组:6~7人一组,设组长一人;●成绩:组成绩占30%,个人成绩占70%。
●成绩评定标准:组成绩:图:表达方案、尺寸及技术要求、图面质量;总结报告;组织协调、团队成绩;个人成绩:考勤成绩+图纸成绩+个人说明书五、时间分配●准备工作,分解、了解零、部件(0.5天)●测绘零件,徒手绘制零件图(1.5天);●徒手绘制装配图:2天;●检查、纠错:0.5天;●上机绘制零件图、装配图(4.5天)●审查、编写总结报告:0.5天。
●答辩:0.5天六、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创新。
注意:答辩的时候,每个人要讲出自己独立完成的具体的内容,怎么做的得说清楚,否则判为不及格。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引言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在工业制造中广泛应用。
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进行冷却凝固,最终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本文将介绍压铸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模具设计的要点和考虑因素。
压铸工艺的原理和流程压铸工艺主要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熔化状态,并将熔融金属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来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下面是一般的压铸工艺流程:1.准备模具:设计和制造适合所需零件的模具,通常使用铸造合金或钢材制作模具。
2.准备金属材料: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将其加热到熔化温度。
3.熔融金属注入:将熔化的金属材料注入到模具中,通常使用压铸机进行注入。
4.冷却凝固:待金属材料注入模具后,通过冷却凝固使金属快速凝固。
5.脱模:将凝固的金属零件从模具中取出。
6.毛坯处理:对取出的凝固金属零件进行表面处理和去除余料等工艺。
7.检验和加工:对凝固金属零件进行检验,如尺寸、重量、表面质量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模具设计的要点和考虑因素模具设计是压铸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最终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模具设计的一些要点和需要考虑的因素:1.零件结构: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尺寸设计合适的模具,包括模具的外形、内腔和结构等方面。
2.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考虑到耐磨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等因素。
3.流道设计:合理设计模具内的金属流道,以确保熔融金属能够均匀地填充整个模具腔体,并减少浇注过程中的气泡和杂质。
4.冷却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以加速金属的凝固过程,并减少零件内部的应力和变形。
5.脱模设计:设计合适的脱模系统,以便顺利地将凝固的金属零件从模具中取出。
6.模具维护和修复:考虑到模具的使用寿命,设计易于维护和修复的结构,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结论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进行冷却凝固,可以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模具设计是压铸工艺中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最终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金属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第4章:压铸工艺
4.2.2 内浇口速度
金属液通过内浇口处的线速度称内浇口速度,又称充型速度, 金属液通过内浇口处的线速度称内浇口速度,又称充型速度,它是压铸 工艺的重要参数之一。选用内浇口速度时,参考如下: 工艺的重要参数之一。选用内浇口速度时,参考如下: (1) 铸件形状复杂或薄壁时,内浇口速度应高些; 铸件形状复杂或薄壁时,内浇口速度应高些; (2) 合金浇入温度低时,内浇口速度可高些; 合金浇入温度低时,内浇口速度可高些; (3) 合金和模具材料导热性能好时,内浇口速度应高些; 合金和模具材料导热性能好时,内浇口速度应高些; (4) 内浇口厚度较厚时,内浇口速度应高些。 内浇口厚度较厚时,内浇口速度应高些。 内浇口速度过高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容易包卷气体形成气孔。 内浇口速度过高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容易包卷气体形成气孔。 此外,也会加速模具的磨损。推荐的内浇口速度见表4.5。 此外,也会加速模具的磨损。推荐的内浇口速度见表 。
4.1.1 4.1.2 4.1.3 压射力 比压及其选择 胀模力
力
/webnew/
4.1 压
力
压力是使压铸件获得致密组织和清晰轮廓的 重要因素, 重要因素,压铸压力有压射力和压射比压两 种形式。 种形式。
/webnew/
4.1.2 比压及其选择
/webnew/
4.1.2 比压及其选择
/webnew/
4.1.3 胀模力
/webnew/
4.2 速
4.2.1 4.2.2 4.2.3
度
4.3.1 合金浇注温度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webnew/
4.3 温
度
压铸过程中,温度规范对充填成型、 压铸过程中,温度规范对充填成型、凝固过 程以及压铸模寿命和稳定生产等方面都有很 大影响。 大影响。压铸的温度规范主要是指合金的浇 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压铸模具设计大纲
4、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压铸的实质及工艺过程,压铸的特点,压铸的应用范围,压铸的发展史。
重点:压铸的特点、实质和工艺过程。
难点:本章属介绍性内容,不存在难点。
厦门兴才学院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1页共5页
课程名称
中文: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使用教材
书名:压铸工艺及模具英文:作者:赖华清课程编号
2412B1
课程类型
专业课
学分/学时
3/56
其中实践教学时数
12
实践成绩占
30%
开课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方式
考试
成绩占
50%
其它考核方式
共3项
成绩占
50%
项目1
作业
占
10%
项目2
考勤
占
10%
项目3
实践成绩
占
30%
项目4
学时分配
章节
或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授课
学时
理论
1
3
3
8
2
4
8
11
2
1
1
实践
5
1
1
5
实践教学环节(如该课有实验、上机、设计、参观等其它实践教学环节,请注明环节名称和环节学时数并另附教学大纲。)
参观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讲授、实物演示。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2003年
2004年
23
2005年我国压铸件主要用户行业需求量和比
81400 t例
一般机械及其
101900 t
他领域 9.40%
电器、电子
和电脑
11.80%
138200 t 五金、玩具
、车模 16.00%
542700 t 汽车和摩
托车, 62.80%
24
25
26
27
28
2、发展展望
➢自主开发先进压铸机、熔炼设备和其他 辅助装备; ➢压铸模CAD/CAM/CAE技术; ➢注重薄壁、复杂形状和高性能铝合金压 铸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镁合金压铸的发展及应用; ➢半固态成形技术。
20
(二)国内压铸的发展
21
1、发展现状
中国模具行业发展迅猛,1996年~2004年其 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4%,2003年压铸模行业的 产值达38亿元。
目前,国产模具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80%左 右,其中又以中、低档模具为主;在生产大型、 复杂的精密模具方面,其工艺技术、模具质量、 使用寿命以及生产能力等均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 展的需要。
22
2000年至2004年全国压铸件总产量与汽车 产量增长情况
5000000 4500000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
汽车总产量/辆 其中轿车产量/辆 压铸件总产量/t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4
压铸工艺过程演示
5
产品图 工艺设计 模具设计 模具制造
模具安装
模具预热
喷刷涂料 合模 浇注
压铸成形 开模取件
课程名称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课程名称: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编码:7123001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Die Casting Process and Mould Design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分层分流成组课。
主要学习压铸原理、应用和工艺及压铸模具的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围绕着提高压铸件质量和延长压铸模寿命这一主题,掌握压铸的特点、压铸合金、压铸设备和压铸工艺等基本原理,以及能够进行合理的压铸工艺和压铸模的设计,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相关的专业实践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1、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压铸过程原理、特点;常用压铸合金、压铸机、压铸件的结构设计和压铸工艺等基本理论和技术,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及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及溢流与排气系统的设计,成型零件和模架设计,压铸模机构设计,压铸模材料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压铸模的失效形式及提高寿命的措施等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的内容:第1章绪论掌握金属压铸原理、压铸过程及压铸的特点。
了解压铸工艺的应用范围及压铸金属填充理论。
第2章压铸合金了解国产常用压铸合金的特点和用途,掌握压铸铝合金的特点和用途。
第3章压铸件设计理解压铸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余量概念;掌握压铸件基本结构单元的设计方法;掌握压铸件结构设计的工艺。
第4章压铸工艺掌握压力、速度、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压铸工艺的影响及选择;理解压室充满度概念及影响因素;熟悉压铸用涂料种类及选择;掌握压铸件的清理及后处理方法。
第5章压铸新工艺简介了解真空压铸、充氧压铸、精速密压铸及半固态压铸等压铸新工艺。
第6章压铸机了解压铸机的分类、代号和参数;了解压铸机的基本机构;掌握压铸机的参数、选用原则和有关计算。
第7章压铸模设计概述熟悉压铸模设计方法;掌握基本的流体动力学理论及应用;掌握压铸模图的需要压力、压铸模的结构组成及分型面设计。
压铸技术---教学大纲
《压铸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142032课程英文名称:Die-casting technology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0 实验:4 上机:0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7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的专业课,选修课。
2.教学目标掌握压铸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一般压铸模设计能力及压铸工艺设计能力,能够解决压铸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质量技术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压铸机的分类及特点;压铸机的主要参数及压铸型的安装尺寸;了解压铸机的基本结构。
掌握压力、压射压力、冲头速度、压铸工艺参数的选择等。
了解压铸合金的基本要求及特点。
了解压铸件的特点;压铸件的结构形状;压铸件的精度。
掌握压铸型设计的基本依据、程序、基本结构及材料选择。
掌握分型面的种类;选择分型面的基本原则。
掌握浇注系统的组成、分类和特点;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掌握成型零件镶拼的原则;成型零件的固定;成型零件的尺寸。
掌握抽芯机构的种类和特点、斜销抽芯机构,了解弯销抽芯机构、液压抽芯机构等抽芯机构。
掌握推出成型的分类及特点,推杆推出机构、推管推出机构及推板推出机构。
了解压铸涂料的作用、要求、种类及常见压铸件的缺陷分析。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具备一般压铸模设计能力及压铸工艺设计能力,能够解决压铸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
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3.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能够独立进行压铸模及压铸工艺设计,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压铸工艺技术问题以及能够进行常见压铸件的缺陷分析。
(三)实施说明本教学大纲依据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指导各教学环节。
1.理论教学环节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录像、现场教学为辅。
以压铸机——压铸件——压铸模——压铸合金——压铸工艺为主线。
以教材为主不断充实新理论、新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有关金属压力铸造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常用金属压力铸造模具、选择压铸合金和压铸机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夯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压铸原理及其理论基础、压铸合金、压铸件设计、压铸工艺、压铸新工艺、压铸机、压铸模设计概述、压铸模结构设计、压铸模的技术要求、压铸模的失效形式和提高压铸模寿命的措施、压铸模结构图例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实践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第一章概述……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压力铸造的原理、过程及特点;压力铸造工艺的应用范围;典型压铸填充理论,影响压铸件气孔的因素。
重点和难点:压力铸造的原理、过程及特点
第一节金属压铸原理与压铸过程
一、金属压铸原理
二、压铸过程
第二节金属充填铸型的形态
一、金属充填理论
二、理想充填形态在三级压射中的获得
三、几种充填形态
第三节压铸工艺的应用范围
一、压铸的特点
二、压铸的应用范围
三、第四节典型的压铸填充理论
四、金属的填充理论
五、压铸过程中理想流态的获得
六、影响压铸件气孔率的因素
第二章压铸合金……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常用压铸合金的特点、常用压铸铝合金应用、领会压铸合金与压铸机的选择。
重点和难点:常用压铸合金的特点
第一节国产常用压铸合金的特点和用途
一、常用压铸合金的特点
二、常用压铸合金的用途
第二节压铸铝合金
一、Al-Si合金
二、Al-Mg合金
三、Al-Zn合金
四、特殊性能的压铸铝合金
第三节压铸合金与压铸机的选择
一、压铸合金的选择
二、压铸机的选择
第三章压铸件设计……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压铸件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余量的概念及其选用方法;压铸件结构设计(壁厚、连接过度与圆角、铸造斜度、铸孔与槽、肋、齿与螺纹、凸纹、凸台、文字与图案);应用压铸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原则。
重点和难点:压铸件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余量的概念及其选用方法,
压铸件的精度、表面粗粗度及加工余量
第一节压铸件的尺寸精度
一、表面形状和位置
二、表面粗粗度
三、加工余量
第二节压铸件基本结构单元的设计
一、壁的厚度、连接形式及连接处的圆角
二、铸造斜度
三、压铸孔和槽
四、肋
第三节压铸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
一、简化模具,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二、减少抽芯部位
三、方便压铸件脱模和抽芯
四、防止变形
五、铸入嵌件
六、由其他方法改为压铸法时,结构修改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压铸工艺……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压铸工艺的主要控制参数,压铸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压射力的计算、压射比压的选择方法及考虑因素、压射速度的概念及确定方法、浇注温度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及其确定方法、模具温度控制、填充时间影响因素及选取方法、增压建压时间的确定原则;持压时间和流模时间的确定;压室充满度的概念和常用涂料的应用范围;压铸件的清理与处理方法。
重点和难点:压铸工艺的主要控制参数
第一节压力
一、压铸过程中各阶段的压力变化和压力峰
二、压射力
三、比压以及它对力学性能和填充条件的影响
四、胀型力
第二节速度
一、压射速度
二、内浇口速度
三、内浇口速度与压射速度和压力的关系
第三节温度
一、合金浇注温度
二、内浇口速度对合金温度的影响
三、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第四节时间
一、填充时间和增压建压时间
二、持压时间和留模时间
第五节压室充满度
第六节压铸用涂料
一、料的作用和对压铸涂料的要求
二、涂料的种类和使用
第七节压铸件的修整和处理
一、铸件的清理、整形和修补
二、压铸件的后处理、表面处理和浸渍
第五章压铸机……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压铸机的基本分类、工作原理及过程特点;卧式压铸机结构及其特点;压铸机的基本机构;压射机构的三级压射过程;应用设计压铸模应考虑的压铸机有关参数;压铸过程自动化的内容和意义;压铸机选用及其相关计算;压铸2图的有效压力曲线的做图步骤。
机p-q
v
重点和难点:压铸机的基本分类、工作原理及过程特点
第一节压铸机的分类、代号和参数
一、压铸机的分类
二、国产压铸机代号和压铸机参数
第二节压铸机的基本结构
一、合模结构
二、压射机构
第三节压铸自动化和压铸机参数测试与控制简介
一、压铸自动化
二、压铸机参数的选择
第四节压铸机的选用和有关计算
一、按生产规模及压铸件品种选择压铸机
二、按压铸件的结构参数选择压铸机
三、有关计算压铸机p-qv2图的有效压力特征线
第六章压铸模结构设计……1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压铸模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浇注系统的作用、形式;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溢气与排气系统的作用设计方法;成型(模具)零件的常见结构形式(镶拼结构);模具型腔尺寸、镶块尺寸的确定方法和公差选取方法;压铸模结构零件的概念;支撑与固定零件、导向零件、推出机构、复位与与预复位机构、抽芯机构的结构、作用和设计方法;压铸模加热与冷却系统的作用与设计方法。
重点和难点:压铸模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浇注系统的作用
第一节浇注系统的设计
一、直浇道设计
二、横浇道设计
三、内浇道设计
四、典型压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
第二节溢流与排气系统的设计
一、溢流槽设计
二、排气槽设计
第三节成型零件设计
一、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二、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
第四节压铸模结构零件的设计
一、支承与固定零件的设计
二、导向零件设计
三、推出机构的设计
四、复位和预复位机构设计
五、推出机构的导向
第五节抽芯机构的设计
一、常用抽芯机构及其特点
二、抽芯力和抽芯距离的确定
三、斜销抽芯机构
四、弯销抽芯机构
五、斜滑块抽芯机构
六、齿轮齿条抽芯机构
七、液压抽芯机构
第六节加热与冷却系统设计
一、模具的加热方法
二、模具的冷却方法
三、热流体加热-冷却装置
第七章压铸模的失效形式和提高压铸模寿命的措施……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压铸模的常见失效形式和提高压铸模寿命的措施。
重点和难点:压铸模的常见失效形式和提高压铸模寿命的措施
第一节压铸模的失效形式
一、破裂
二、变形
第二节提高压铸模寿命的措施
一、模具材料
二、模具结构设计
五、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总共20学时)
实训一金属压铸原理与压铸过程(4学时)
1.目的要求:理解金属压铸原理。
2.掌握要点:金属压铸过程
3.实训内容:利用仿真技术对金属压铸原理与压铸过程进行仿真,具体包括仿真技术,金属压铸的原理演示,压铸过程仿真。
实训二压铸件基本结构单元的设计(4学时)
1.目的要求:理解压铸件基本结构单元的设计。
2.掌握要点:掌握压铸件设计的要点
3.实训内容:压铸件设计工艺性分析
(1)压铸件设计过程
(2)压铸件工艺分析
实训三压铸件的修整和处理(4学时)
1.目的要求:理解压铸件的修整和处理过程。
2.掌握要点:压铸件的修整和处理要点
3.实训内容:让学生动手进行压铸件进行修整。
实训四分型面的选择实训(4学时)
1.目的要求:理解压铸机的基本结构
2.掌握要点:掌握压铸机的各种结构作用
3.实训内容:让学生亲自操作压铸机
(1)压铸机的操作规程
(2)安全事项
实训五压铸模具设计(4学时)
1.目的要求:理解压铸模具的设计过程
2.掌握要点:掌握压铸模具的设计要点
3.实训内容:让学生亲自设计一个压铸模具
(1)压铸模具的设计图纸
(2)压铸模具的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