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气体吸收分解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5-第八章-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5-第八章-气体吸收

课后习题
P70页 5、6、7 下周上课前交
8.4.4填料塔的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分析 无论是设计型问题还是操作型问题,其求解的方法都是通过联立 求解全塔物料衡算和填料层高度计算式以及相平衡关系式。下面 分别讨论: 一、填料塔的设计型计算 设计型计算的特点:给定进口气体的溶质浓度yb、进塔混合气的 流率G、相平衡关系及分离要求,计算达到指定的分离要求所需 要的塔高度。 要完成设计型计算还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确定传质系数; ②气液两相流向的选择,通常采取逆流操作; ③吸收剂进口浓度的确定; ④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 故: yb yb yb 0.05 0.14 0.224 0.01864
m 2 .s

* y a y a y a 4 10 4 0.14 0.002 0.00372
0.01864 0.00372 y m 9.258 10 3 0.01864 ln 0.00372
H 1.1508 4.96 5.65m
二、填料塔的操作型计算
特点:塔设备已给定(对填料塔高度h已知),基本类型有:
①校核现有的塔设备对指定的生产任务是否适用,如已知T、 P、H、G、L、xa、yb,校核ya是否满足要求; ②考察某一操作条件改变时,吸收结果的变化情况或为达到 指定的生产任务应采取的措施。如对给定的吸收塔,若气体处 理量增加(其余条件不变),分析ya、yb的变化趋势或此时应 采取什么措施才有可能使ya保持不变。
G y ya L
mG m 2G mG 1 y b mx a L y a L xa L 1 ln mG y a mx a 1 L
最后整理得:
mG y b mx a mG 1 ln 1 mG L y a mx a L 1 L L A ,A称为吸收因数 引入概念:令 mG 其几何意义为:操作线斜率L/G与平衡线斜率m之比;而 N OG

化工原理第7章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第7章气体吸收

再看积分号内

y1
y2
dy : 分子、分母具有相同的单位。 y ye
∴ 积分值为一个无因次量,把它认为相当于气相总传质
单元高度HOG的一个倍数,称它为 “气相总传质单元 数”
用“NOG”表示 即: NOG=

y1
y2
dy y ye
则,总传质总元高度H=单元高度×倍数(单元数)
H=HOGNOG

Kya dy dh y ye G
Kxa dx dh xe x L
稳定操作时:L、G、a、A为常数 稀溶液: K x 、K y
y1
也视为常数
∴可对上式进行在全塔范围内积分:
Kya H dy dh y2 y ye G 0 x1 Kxa H dx x2 xe x L 0 dh
取最小吸收剂用量Lmin的1.1~2倍。 L L 即 ≈(1.1~2)( )min G G 即 L =(1.1~2)Lmin
Lmin的求取: (1)平衡线如上图所示,则只要从T点连接y=y1 与平衡线的交点B*点即TB*,则TB*线所对应的斜率
L/G即为最小吸收剂用量下的斜率( L )min G y y 而( L )min= tgα= y1 y2 Lmin G 1 2 x1e x2 x1e x2 G
K x a ——液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m3.s)
二、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
G y1 dy 分析式: Z K y a y2 y ye
其中:
G ∴ K ya
G K ya
单位为m,即高度的单位。
称为单元高度,全称“气相总传质单元
高度”。以“HOG”表示 G 即: HOG= K ya
吸收液(即出塔吸收液)中浓度加大(x1加大),则吸

化工原理--第八章 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第八章  气体吸收

第八章气体吸收1.在温度为40℃、压力为101.3kPa 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15.0kPa 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6g (NH 3)/1000g(H 2O)。

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的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及溶解度系数H 。

解:水溶液中氨的摩尔分数为76.6170.07576.610001718x ==+由*p Ex=亨利系数为*15.0kPa 200.00.075p E x ===kPa 相平衡常数为t 200.0 1.974101.3E m p ===由于氨水的浓度较低,溶液的密度可按纯水的密度计算。

40℃时水的密度为992.2ρ=kg/m 3溶解度系数为kPa)kmol/(m 276.0kPa)kmol/(m 180.2002.99233S ⋅=⋅⨯==EM H ρ2.在温度为25℃及总压为101.3kPa 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碳为350g/m 3的水溶液接触。

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

已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51066.1⨯=E kPa ,水溶液的密度为997.8kg/m 3。

解:水溶液中CO 2的浓度为33350/1000kmol/m 0.008kmol/m 44c ==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3t 997.8kmol/m 55.4318c ==kmol/m 3水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为4t 0.008 1.4431055.43c x c -===⨯由54* 1.6610 1.44310kPa 23.954p Ex -==⨯⨯⨯=kPa气相中CO 2的分压为t 101.30.03kPa 3.039p p y ==⨯=kPa <*p故CO 2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

以CO 2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23.954 3.039)kPa 20.915p p p ∆=-=-=kPa3.在总压为110.5kPa 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化工原理 第五章 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 第五章 气体吸收

Y
*
mX 1 (1 m) X
当溶液浓度很低时,上式右端分母约等于1,于是上式可简化为:
Y*=mX
20
三、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中的应用
(一)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
* pA pA * pA pA * pA pA
A由气相向液相传质,吸收过程 平衡状态
A由液相向气相传质,解吸过程
*或x* >x或 c * y
dc A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 dz
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28
理想气体:
pA cA RT
dc A 1 dp A = dz RT dz
DAB dpA JA RT dz
25
吸收过程: (1)A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气相内传递; (2)A在相界面上溶解,溶解过程; (3)A自相界面到液相主体,液相内传递。
单相内传递方式: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
26
一、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 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
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
物系一定, E T 2)E大的,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E小的,溶解度大,易溶气体
3)E的来源:实验测得;查手册
对于理想溶液,亨利常数即为纯溶质的饱和蒸汽压。亨利常数E值较大表示溶解度 较小。一般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常压下压力对E值影响不大。
16
(二)亨利定律其它形式
cA 1)p H
体主体浓度线相交于一点E,则厚度zG为E到相界
面的垂直距离。
(二)气相传质速率方程

化工原理下ppt第2章 吸收

化工原理下ppt第2章 吸收
第2章 吸收
2.1 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2.3 吸收塔的计算 2.4 吸收系数
2.5 脱吸及其他条件下的吸收
1
1. 吸收的原理
分离物系 气体混合物
尾气 B(含微量A)
吸收剂 S
形成两相体系的方法
引入一液相(吸收剂) 传质原理 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 解度不同。 A:溶质(吸收物质) B:惰性组分(载体)
p*
NH3 10℃
0
x
14
2.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1) p - x关系
p Exi
式中:E——亨利系数,k pa。 E的讨论: 表示气体溶解能力的常数; 溶解度,亨利系数↓;
i
E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T↓,E↓;
E的来源:实验测定或从手册中查得。
15
2.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2) p - c关系
45
2. 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份的扩散
Dp NA RTz pA1 pA2 pB2 pB1 ln pB 2 pB1
NA p pA2 Dp p ln B2 A1 RTz pB1 pB2 pB1

pBm
pB2 pB1 pB2 ln pB1
Nm N
2
42
1
JA
N NcA/c NcB/c JB 1 2 NB
NA
N NA N B NB 0 N NA
对组分A
cA NA J A N c
cA dcA NA (1 ) J A D c dz
Dc dcA NA c c A dz
在气相扩散
pA cA RT
液相主体
溶解

化工原理-3-第八章-气体吸收精品PPT课件

化工原理-3-第八章-气体吸收精品PPT课件

解:求H
PA*
CA H
C A 0.582 kmol m3 ,PA 800Pa
故:H
CA PA*
0.582 0.8
0.7275 kmol m3.kPa
求E E PA* xA
xA
CA CA CS
E
0.8 0.01048
0.582
0.582
1000 0.582 17 18.02
76.33 kPa
0.01048求mFra bibliotekm y x
y PA 0.8 7.897 103 P 101.3
m 0.761
8.3 吸收过程模型及传质速率方程 8.3.1双膜模型
一、吸收过程 吸收过程物理模型:
图(b)中y、x分别表示气相、液相主体浓度;yi、xi分别 表示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的浓度。
以气、液相界面为准,A在相际间的传质过程由以下三步串联而成:
E的含义:
①其数值大小由物系特性和温度决定; ②当物系(溶质、溶剂)一定时,其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③由实验测定。
二、不同表达形式
由于气、液两相组分浓度可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因而亨利定律也有 不同的形式。
1、溶解度系数H
如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A表示,则亨利定律:
PA*
CA H
式中:CA为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量,kmol/m3; H称为溶解度系数,kmol/m3.Pa。
①一般易溶气体,如NH3、HCl等气体,平衡线斜率m 较小,吸收过程通常呈现气相阻力控制;
②难溶气体,如CO2、O2等,由于其溶解度小,平衡 线斜率m大,吸收过程多呈现液相阻力控制
4、改变阻力大小的方法
实际吸收过程的阻力通常多是气相和液相各占一定的比例,且受 气、液两相流动状态影响甚大。通常:

化工原理-第8章 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第8章 气体吸收

8.3 扩散和单相传质
① 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到两相界面,即气相内的物质传递;
② 溶质在相界面上的溶解,由气相转入液相,即界面上发生 的溶解过程
③ 溶质自界面被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物质传递。 通常,第②步即界面上发生的溶解过程很容易进行,其阻力很小
( 传质速率 小,
=
传质推动力 传质阻力
)故认为相界面上的溶解推动力亦很
8.1概述
①溶剂应对被分离组分(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或者说在 一定的温度与浓度下,溶质的平衡分压要低。这样,从平衡角度 来说,处理一定量混合气体所需溶剂量较少,气体中溶质的极限 残余浓度亦可降低;就过程数率而言,溶质平衡分压↓,过程推 动力大,传质数率快,所需设备尺寸小。
②溶剂对混合气体中其他组分的溶解度要小,即溶剂应具备 较高的选择性。若溶剂的选择性不高,将同时吸收混合物中的其 他组分,只能实现组分间某种程度的增浓而不能实现较为完全的 分离。
⑷工业吸收流程(见旧讲稿) 由流程图可见,采用吸收操作实现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必须解决下 列问题: ①选择合适的溶剂,使能选择性比溶解某个(或某些)被分离组 分; ②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多位填料塔,也有板式塔)以实现气液 两相的接触,使被分离组分得以从气相转移到液相(吸收)或气相 (解吸);
8.1概述
注意:此时并非没有溶质分子继续进入液相,只是任何瞬间 进入液相的溶质分子数与从液相逸出的溶质分子数恰好相等,在 宏观上过程就象是停止了。这种状态称为相际动平衡,简称相平 衡。
8.2.1平衡溶解度
⑴溶解度曲线
对 单 组 分 物 理 吸 收 的 物 系 , 根 据相律 ,自 由度数F 为F=CΦ+2=3-2+2=3(C=3,溶质A,惰性组分B,溶剂S,Φ=2,气、液两 相),即在温度 t ,总压 p ,气、液相组成共4个变量中,由3个自 变量(独立变量),另1个是它们的函数,故可将平衡时溶质在气

化工原理28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28气体吸收

煤气中的芳烃,可采用洗油吸收方法回收芳烃获得粗苯.
二、吸收操作分类
*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 *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定态吸收与非定态吸收(过程参数是否随时间而变) 本章讨论所作的基本假定: 单组分、低浓度、连续定态逆流、等温物理吸收
三、吸收操作的经济性
吸收操作费用主要包括: ①气、液两相流经吸收设备的能量消耗; ②溶剂的挥发损失和变质损失;
=
0
dz dz dz
—d —PA = - —d P—B
dz
dz
—d C—A= - —d —CB
dz
dz
DAB = DBA = D
若选择固定的,垂直扩散方向的截面为基准,观察 扩散传质的速率。对于定态分子扩散则有
NA= JA
同理有
NB= JB
由以上讨论可知,等摩尔逆向扩散过程传质速率的大小主
要是分子扩散的贡献。
有总体流动时的传质速率: 对于B组分有: NB = JB+NBM =0
即: JB= - NBM

NAM
PA
——— = ———
NBM
PB
JB= -NBM = - JA
对于A组分,其传递速率 :
即:
NA = JA + NAM = JA + NBM PA / PB NA =(1+ PA / PB)JA
NA=
dCA JA= - DAB———
dZ 式中:
JA— 组分A沿Z方向的扩散通量kmol/m2 ·s; CA— 组分A在混合物中摩尔浓度kmol/ m3 ; DAB—组分A在A、B混合中的扩散系数,m2/s 。
同理,对B组分的扩散可表示为
dCB JB= - DBA———

化工原理--2-8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2-8气体吸收

④吸收操作的物料衡算
⑤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
⑥解吸过程计算
⑦传质设备,填料吸收塔
.
6
重点内容: a.物理吸收过程 b.低浓度吸收过程设计计算
本章难点: a.吸收过程的传质机理 b.相平衡关系不同表达式间的换算
.
7
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CA = nA / V 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xA = nA / n 摩尔比 XA = nA / nB
1+(1-m )XA
XA —— 液相摩尔比
或 YA* = m XA
*5 E、H、m之间关系 H =E xA/ CA ≈ E MS /ρS
m = E / P总压
E — 亨利系数,N/m2。
.
13
三、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1、判别传质过程的方向
P
P
PA
A
PB*
PA*
PB
B
xA xA* x
xB* xB
x
上式也可写成:
DC
NA = —— ——(CA1 - CA2 ) Z CBm
式中:CBm—组分B浓度的对数平均值,kmol/m3。
C —混合物的总浓度,kmol/m3,(C =CA + CB )
**该式同样适用于液相。 .
28
4、分子扩散系数 D, m2/s
物性参数之一,表示物质在介质中的扩散能力。 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
①气、液两相流经吸收设备的能量消耗;
②溶剂的挥发损失和变质损失;
③溶剂再生(解吸)费用,即解吸操作费用。
*以上三项费用中第③项所占比例最大。
.
5
本章基本内容:
本章基本内容:介绍物理吸收过程机理、传质速率方 程及吸收过程的设计计算和操作分析。

第8章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

第8章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⑴费克定律 温度、总压一定,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 一点处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dCA J A DAB d
JA——组分A扩散速率(扩散通量), kmol/(m2· s);
dCA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 d 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
பைடு நூலகம்G L
8.3.5对流传质理论
②数学模型
DG p DG 1 ( pA pAi ) p ( y yi ) 气膜 N A RT G pBm RT G yBm
式中:
pBm yBm (1 y ) m p DG DG 1 DG p 1 kG RT G pBm RT G yBm RT G (1 y )m
pB1 pA1 pA2
0 扩散距离z
z
3)等分子反方向扩散发生在蒸馏过程中。
2.单向扩散及速率方程
JA
(1)总体流动:因溶质A扩散到界面溶 解于溶剂中,造成界面与主体的微小压差, NMcA/c 使得混合物向界面处的流 动。 总体流 动NM NMcB/c (2)总体流动的特点: JB 1)因分子本身扩散引起的宏观流动。 2)A、B在总体流动中方向相同,流动 速度正比于摩尔分率。 1 2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理想气体:
pA cA RT
dc A 1 dp A = dz RT dz
DAB dpA JA RT dz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对双组分混合物,总浓度 CM CA CB =常数
dC A dC B d d

化工原理第九章气体吸收的基本概述

化工原理第九章气体吸收的基本概述

1 11
K x mk y kx
1 1 m Ky ky kx
mK y K x
吸收传质理论与传质速率方程
吸收传质理论与传质速率方程
相平衡关系为曲线
设平衡曲线段 PQ 与 QR 的割线的斜率分别为 mL 和 mG
y
斜率
=-kx/ky y*=f(x)
y A
R
mG
yi
mL
Q
y*
P
o
x
xi x* x
[例题]
气相传质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
1
1
ky 5.31104 89.3%
1
1
K y 4.74104
液相传质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
m
1.2
kx 5.33103 10.7%
1
1
K y 4.74104
作业
第56页: 9.4
和比摩尔分数。
吸收传质理论与传质速率方程
注意:气相传质系数虽然单位不同,数值也不同,但可根 据组成表示法的相互关系进行换算。 例:根据 p=Py,有
N A kg ( p pi ) kg P( y yi ) k y ( y yi )
k y Pk g
kY

ky (1 Y )(1 Yi )

X)
Xi 1
X kX
吸收传质理论与传质速率方程
同样,根据各种表示法的相互关系可推得
kX cmkc
kX

(1
kx X )(1 X i )
式中 cm 为液相的总摩尔浓度。 液相浓度很低时:
kX kx kx cmkc
对流传质系数
Sh f (Re,Sc )

化工原理第八章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第八章气体吸收

实验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03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测量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误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讨论气体吸收过程中的传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措施。
实验结果讨论
总结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得出关于气体吸收实验的结论,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结论
过程模拟软件介绍
2
1
3
过程模拟软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值模拟工具,可以对化工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预测过程的性能和行为。
过程模拟软件可以用于气体吸收过程的建模和模拟,包括吸收塔的设计、操作条件的优化、过程性能的预测等。
在气体吸收中的应用
在使用过程模拟软件时,需要注意模型的准确性、数据的可靠性以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方面。
第二小节
气体吸收设备类型及特点
填料塔结构与工作原理
填料塔结构
主要包括塔体、填料、液体分布器、气体进出口管等部分。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促进吸收过程。
工作原理
气体从塔底进入,通过填料层时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液充分接触,完成吸收过程。填料的存在使得气液两相在较小的空间内得到充分混合,提高了吸收效率。
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包括装置启动、气体和液体流量调节、温度控制、数据记录等。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装置搭建
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使用流量计、压力表、温度计等测量仪器,实时记录气体和液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计算,得到气体吸收量、吸收速率、传质系数等关键指标。
采用图表、曲线等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气体吸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化工原理下册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下册气体吸收

第8章气体吸收dC A dz因为C MD C B2 C M D C A1 —A2N Aln ——CB1 5 C B 2 —'C B1DC :m CA1C A2lnDPln P B2 RT P BIRT P BmP AI -P A2液膜中的传质速率 NA = kx ( X A,iX A)或NA = k l (C A,i - CA )111式中,KxFK y ,K x'x k y m11m------- = ----------------- "T -------------K ykyk xD C Al — C A2D AB ---------- 7 ----------O2、单向扩散和主体流动(分子扩散 +同方向上缓慢的总体流动)速率引起缓慢的总体流动的原因:溶质A 不断在气液相界面上发生溶解,自气相中消失,使得气液相界面附近的气相中产生空穴位,因此,引起缓慢的总体流动来补充所产生的空穴位。

如果是在气相中的传质,组分的浓度可以用分压表示,则3、对流传质 集总参数法表示传质速率气膜中的传质速率N A 二 k y (y A -y A,i )或 N A 二 k G (P A - P A,i )式中,k y =Pk G ,k x = Pk l 包括气膜和液膜的总传质速率N A =K y (y A - y A,e )或 N A = K x (X A,e - X A )解吸操作,包括气膜和液膜的总传质速率N A 二 K y (y A,e 一 Y A )或 N A 二 K X (X A - X A,e )4、传质控制如果m1 ————,则 K y k y ,传质过程为气膜阻力控制,k xk yNM - Nnet,ACB2CB1如果1 1- ,则K x k x,传质过程为液膜阻力控制。

mk y k x塔内任一横截面上气相组成 y 与液相组成x 之间的关系式,即操作线方程式:L八 G xy2- X 2L 和填料层高度H 。

《化工原理》第6章 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第6章 气体吸收.

Y mX
(6-16)
10
第6章 气体吸收
6.3 吸收机理与吸收速率
6.3.1 传质的基本方式
吸收过程是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由于溶质 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是通过扩散进行的,因此传质过程也称为扩 散过程。扩散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物质通过静止流体或作层流流动的流体(且传质方向与流 体的流动方向垂直)时的扩散只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结果,这 种借分子热运动来传递物质的现象,称为分子扩散。
p Ex
(6-10)
式中 p*—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 —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E —亨利系数,kPa。
7
第6章 气体吸收
2. p—C关系
当液相组成以摩尔浓度表示,而气相组成仍以分压表示 时,则亨利定律具有如下形式:
p C H
式中 C—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kmol/m3; H—溶解度系数,kmol/m3﹒kPa。
3
第6章 气体吸收
5.质量浓度。单位体积中所含组分的质量,称为该组分的质 量浓度,以CW表示。 6.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中所含组分的千摩尔数,称为该组分 的摩尔浓度,以C表示。 7.气体混合物的组成。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组成,除了可 用上述方法表示外,还可以用组分的分压和分体积来表示。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可以证明,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一组分的摩尔分率等于该组分的分压与 混合气体总压之比,即压力分率,也等于该组分的分体积与 混合气体总体积之比,即体积分率。
6.1.2 吸收过程的分类 6.1.3 吸收剂的选择
2
第6章 气体吸收
6.2 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6.2.1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1.质量分率。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的比值, 称为该组分的质量分率,以xW表示。 2.摩尔分率。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千摩尔数与混合物总千摩尔 数的比值,称为该组分的摩尔分率,以x表示。 3.比质量分率。混合物中某两个组分的质量之比称为比质量 分率,以 XW(或YW)表示。 4.比摩尔分率。混合物中某两个组分的千摩尔数之比称为比 摩尔分率,以X(或Y)表示。

(完整版)化工原理吸收

(完整版)化工原理吸收

0
20 40 60 80 100 120
pNH3/kPa
250
200 150
0 oC 10 oC
100 50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0
20 40 60 80 100 120
pSO2/kPa
在相同条件下,NH3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SO2 大得多。 用水作吸收剂时,称 NH3 为易溶气体,SO2为中等溶解气体, 溶解度更小的气体则为难溶气体(如O2 在 30℃ 和溶质的分压 为 40kPa 的条件下,1kg 水中溶解的质量仅为 0.014g)。
• 此外所选用的溶剂尽可能满足无腐蚀性,粘度小,无毒,不燃,价廉
易得等条件。
2020/8/12
projects of Dr.Hao
9
气液两相的接触方式
连续接触(也称微分接触):气、 液两相的浓度呈连续变化。如填 料塔。
溶剂 溶剂
规整填料
散装填料
塑料丝网波纹填料 塑料鲍尔环填料
级式接触:气、液两相逐级接 触传质,两相的组成呈阶跃变 化。 如板式塔。
吸收与解吸流程
projects of Dr.Hao
苯 水 过热蒸汽
3
吸收操作的用途:
(1) 制取液体产品 用吸收剂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而获得 产品。如硫酸吸收SO3制浓硫酸,水吸收甲醛制福尔马林 液,用水吸收氯化氢制盐酸等 。 (2) 分离混合气体 吸收剂选择性地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以 达到分离目的。例如石油馏分裂解生产出来的乙烯、丙烯, 还与氢、甲烷等混在一起,可用分子量较大的液态烃把乙烯、 丙烯吸收,使与甲烷、氢分离开来 。
5
第二节 吸收的基本原理
一、气-液相平衡关系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_图文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_图文
•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溶液的浓度随气体压力的增加 而增加。如果要使一种气体在溶液中里达到某一特定的浓 度,必须在溶液上方维持较高的平衡压力。
•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下降则气体的 溶解度增高。
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平衡时溶质在气相和液 相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例:图2-2,2-3,2-4。
本章以分析单组分的等温物理吸收为重点,以便掌握最基本 的原理。
• 气体吸收是物质自气相到液相的转移,这是一种传质过程。 • 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能否进入溶液里,既取决于该组分的分压,
也取决于溶液里该组分的平衡蒸汽压。如果混合气体中该气体的 分压大于溶液的平衡蒸汽压,这个组分便可自气相转移至液相, 即被吸收。由于转移的结果,溶液里这个组分的浓度便增高,它 的平衡蒸汽压也随着增高,到最后,可以增高到等于它在气相中 的分压,传质过程于是停止,这时称为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 反之,如果溶液中的某一组分的平衡蒸汽压大于混合气体中该组 分的分压,这个组分便要从溶液中释放出来,即从液相转移到气 相,这种情况称为解吸(或脱吸)。 • 所以根据两相的平衡关系可以判断传质过程的方向与极限,而且 ,两相的浓度距离平衡愈远,则传质的推动力愈大,传质速率也 愈大。 • 吸收操作的分析,应该从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与传质速率关系着 手,本章各节即如此展开讨论。
y
相对于气相浓度而言实
际液相浓度过饱和
(x>x*),故液相有释放
o
溶质 A 的能力。
y*=f(x)
吸收溶质
Q
释放溶质
x* x x
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下方,则体系将 发生从液相到气相的传质,即解吸过程。
传质过程的方向
气、液相浓度(y,x)处于

浙大化工原理第九章-气体吸收-第五次课

浙大化工原理第九章-气体吸收-第五次课

化学吸收 (Chemical absorption)
1 C pA H 1 K eC B
pA CA H
反应平衡常数 Ke越大,气相平衡分压 pA越低。 当化学反应为不可逆时,气相平衡分压为零或者说 相平衡常数m=0。 因此,可以说化学反应的存在,增加了可容组分的 溶解度。传质推动力增大。
4W Re L a L
Ga
3 gl3 L 2 L
a —填料比表面积m2/m3 ;kc — 液膜传质系数,m/s; cSm/c —液相漂流因子; l — 特征尺寸,取填料直径m; G —重力加速度,m/s2; L — 液体的粘度,N· s/m2; L —液体的密度 kg/m3; D’ —溶质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m2/s; W —液体的空塔质量速度,kg/(m2· s)。
化学吸收 (Chemical absorption) 化学吸收历程
气相中可溶组分向气液界面传递(此与物理吸收相 同),溶质在界面上溶解,溶质 A在液相中传递并与 液相中组分 相界面 p 气相主体 液相主体 B发生反应。 吸收剂
A
pA cA
pAi
界面
cAi cA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气体
气相扩散
液相扩散
解吸塔的计算
解吸方法
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压、加温)和降低气相主体的 溶质分压(如气提或汽提)都有利于解吸过程的进行。 减压解吸 应用解吸剂进行解吸 气提:惰性气体 汽提:水蒸气
解吸塔的计算
浓端
工业解吸过程通常是将 溶液由塔顶引入,惰性气 体或蒸汽由塔底引入,使 两相在塔内逆流接触传质。 适用于吸收操作的设备同 样适用于解吸操作。 前述的气液传质理论和 吸收过程的计算方法均可 用于解吸过程,相对应的 计算式形式也类似。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分解课件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分解课件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平衡时溶质在气相和液 相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 图9-3
过程原理与装备
溶解度/[g(NH3)/1000g(H2O)] 溶解度/[g(SO2)/1000g(H2O)]
1000 500
0 oC
10 oC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0
y y
(y-y*) y*
传质推动力的表示方法 可以不同,但效果一样。 o
y*=f(x) P
(x*-x)
x
x* x
吸收传质理论与吸收速率方程
吸收传质理论
吸收过程是溶质由气相向液相转移的
相际传质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1) 溶质由气相主体扩散至两相界面气相侧(气相内传质); (2) 溶质在界面上溶解(通过界面的传质); (3) 溶质由相界面液相侧扩散至液相主体(液相内传质)。
吸收操作的流程: 图9-1
过程原理与装备
概述(Introduction)
吸收剂的选择 选择良好的吸收剂对吸收过程至关重要。但受多种因素
制约,工业吸收过程吸收剂的选择范围也是很有限的,一般 视具体情况按下列原则选择。
(1) 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溶解度,溶剂用量,溶剂再 生费用;溶解度,对一定的液气比,吸收推动力, 吸收传质速率,完成一定的传质任务所需设备尺寸;
概述(Introduction)
吸收分离操作: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component)在液体 中溶解度(solubility)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 液(solution),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gas phase),从而 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过程原理与装备
气体吸收是混 合气体中某些 组分在气液相 界面上溶解、 在气相和液相 内由浓度差推 动的传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气体吸收是溶质先从气相主体扩散到气液界面, 再从气液界面扩散到液相主体的传质过程。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17
2––2––1 气液相际传质理论
一、传质过程的方向
气、液相浓度 ( y,x) 在平 衡线上方(P点):
相对于液相浓度 x 而言, 气相浓度为过饱和 (y>y*),溶质 A 由气相 向液相转移。 相对于气相浓度 y 而言, 液相浓度欠饱和 ( x<x*) , 故液相有吸收溶质 A 的 能力。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10
气体的溶解度
• 在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平衡时的气、液相组成具有 一一对应关系。 • 平衡状态下气相中溶质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 与之对应的液相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度。这时溶液已经饱和,即达到了它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 度,也就是指气体在液相中的饱和浓度,习惯上以单位质 量(或体积)的液体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也表明一 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 •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溶液的浓度随气体压力的增加 而增加。如果要使一种气体在溶液中里达到某一特定的浓 度,必须在溶液上方维持较高的平衡压力。 •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下降则气体的 溶解度增高。
吸收剂
•气体吸收是混合气 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 相界面上溶解、在气 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 推动的传质过程。
气相主体 y x 界面
相界面 xi
液相主体
yi 气相扩散 液相扩散
3
气体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概述(Introduction)
• 吸收质或溶质(solute):混合气体中的溶 解组分,以A表示。 • 惰性气体(inert gas)或载体:不溶或难溶 组分,以B表示。 • 吸收剂(absorbent):吸收操作中所用的 溶剂,以S表示。 • 吸收液(strong liquor):吸收操作后得到 混合尾气 的溶液,主要成分为溶剂S和溶质A。 (A+B) • 吸收尾气(dilute gas):吸收后排出的气 体,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B和少量的溶质 A。 • 吸收过程在吸收塔中进行,逆流操作吸 收塔示意图如右所示。
吸收剂(S)
吸 收 塔
吸收尾气 (A+B)
吸收液(A+S)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4
概述(Introduction)
一、吸收操作的用途: • (1) 制取产品 用吸收剂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而获得产品。 如硫酸吸收SO3制浓硫酸,水吸收甲醛制福尔马林液,用 水吸收氯化氢制盐酸等 。 (2) 分离混合气体 吸收剂选择性地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 以达到分离目的。例如石油馏分裂解生产出来的乙烯、 丙烯,还与氢、甲烷等混在一起,可用分子量较大的液 态烃把乙烯、丙烯吸收,使与甲烷、氢分离开来 。 (3) 气体净化 一类是原料气的净化,即除去混合气体中 的杂质,如合成氨原料气脱H2S、脱CO2等;另一类是尾 气处理和废气净化以保护环境,如燃煤锅炉烟气,冶炼 废气等脱除SO2,硝酸尾气脱除NO2等。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8
蒸馏与吸收操作对比
• 蒸馏改变状态参数产生第二相,吸收从外界引入 另一相形成两相系统; • 蒸馏直接获得轻、重组分,吸收混合液经脱吸才 能得到较纯组分; • 蒸馏中气相中重组分向液相传递,液相中轻组分 向气相传递,是双相传递;吸收中溶质分子由气 相向液相单相传递,惰性组分及溶剂组分处于 “停滞”状态。
y y
释放溶质
P
y*=f(x)
y* o x
吸收溶质
x* x
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上方,则体系将发 生从气相到液相的传质,即吸收过程。
Y* mX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15
2––1––3 吸收剂的选择
• 吸收剂性能的优劣,是决定吸收操作效果是否良好的关键。如果吸收 的目的是制取某种溶液作成品,例如用HCl气生产盐酸,吸收剂只能 用水,自然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如果目的在于把一部分气体从混合物 中分离出来,便应考虑选择合用的吸收剂问题。 • 溶解度大 吸收剂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溶解度,溶解度大则吸收剂用 量少,吸收速率也大,设备的尺寸便小; • 选择性好 很显然,吸收剂对溶质气体的溶解度既要大,对混合气体 中其他组分的溶解度却要小或基本上不溶,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分离, 满足这一要求称为选择性好; • 挥发度要小 吸收剂的挥发度要小,即在操作温度下它的蒸汽压要低, 经过吸收后的气体在排出时,往往为吸收剂蒸汽所饱和,吸收剂的挥 发度高,其损失量便大。 • 此外所选用的溶剂尽可能满足无腐蚀性,粘度小,无毒,不燃,价廉 易得等条件。
0 oC 10 oC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500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0
20
40
60 80 pNH3/kPa
100
120
20
100
120
在相同条件下,NH3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SO2 大得多。 用水作吸收剂时,称 NH3 为易溶气体,SO2为中等溶解气体, 溶解度更小的气体则为难溶气体(如O2 在 30℃ 和溶质的分压 为 40kPa 的条件下,1kg 水中溶解的质量仅为 0.014g)。
三个比例系数之间的关系:
E m P
cm H E
cm Ms式中 cm 为溶液的总浓度(kmol/m3)。 对于稀溶液,因溶质的浓度很小,因此 cm = / Ms ,其中 为溶液的密度,Ms 为溶剂的摩尔质量。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14
亨利定律(Henry’s law)
projects of Dr.Hao 13
2018/10/25
亨利定律(Henry’s law)
当气、液相溶质浓度用其它组成表示法表示时,通过浓度 换算可得其它形式的亨利定律。常用的形式有 1 * * y mx p c H y* —— 与组成为 x 的液相呈平衡的气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c —— 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kmol/m3; m —— 相平衡常数; H —— 溶解度系数;kmol/(m3kPa);
在低浓度气体吸收计算中,通常采用基准不变的摩尔比 Y( 或 X )表示组成。
气相中溶质A的摩尔数 y Y 气相中惰气B的摩尔数 1 y 液相中溶质A的摩尔数 x X 液相中溶剂S的摩尔数 1 x
以摩尔比表示组成的相平衡关系
mX Y 1 (1 m) X
*
X —— 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比浓度; Y* —— 与X 呈平衡的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比浓度。 当 m 趋近 1 或当 X 很小时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11
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平衡时溶质在气相和液 相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例:图2-2,2-3,2-4。
1000 溶解度/[g(NH3)/1000g(H2O)]
0 oC 10
oC
250 溶解度/[g(SO2)/1000g(H2O)] 200 150 100 50 0 40 60 80 pSO2/kPa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7
气液两相的接触方式
连续接触(也称微分接触):气、 液两相的浓度呈连续变化。如填 料塔。
溶剂 溶剂
气体
气体
规整填料 塑料丝网波纹填料
散装填料 塑料鲍尔环填料
a 微分接触
b 级式接触
图9-2 填料塔和板式塔
级式接触:气、液两相逐级接 触传质,两相的组成呈阶跃变 化。 如板式塔。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9
第一节 气—液相平衡 2––1––1 气体的溶解度 • 气体吸收的平衡关系指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 如果把氨气和水共同封存在容器中,令体系的压 力和温度维持一定,由于氨易溶于水,氨的分子 便穿越两相界面进入水中,但进到水中的氨分子 也会有一部分返回气相,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进 多出少。水中溶解的氨量越多,浓度越大,氨分 子从溶液逸出的速率也就越大,直到最后,氨分 子从气相进入液相的速率便等于它从液相返回气 相的速率,氨实际上便不再溶解进水里,溶液的 浓度也就不再变化,这种状态称为相际动平衡, 简称相平衡或平衡。
《化工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1
第二章 气 体 吸 收 Gas Absorption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2
概述(Introduction)
• 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component)在液体中溶解度(solubility) 的差异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吸收操作时 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solution),不溶或难溶组分 仍留在气相(gas phase),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2018/10/25 projects of Dr.Hao 12
2 –– 1 –– 2 亨利定律(Henry’s law)
当总压不太高时,一定温度下的稀溶液的溶解度曲线近似 为直线,即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与其在气相中的分压成 正比。
p* Ex
—— 亨利定律
式中: p* ——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 —— 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E —— 亨利系数,kPa。 亨利系数的值随物系的特性及温度而异; 物系一定,E 值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E 值的大小代表了气体在该溶剂中溶解的难易程度; 在同一溶剂中,难溶气体 E 值很大,易溶气体 E 值很小; E 的单位与气相分压的压强单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