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本教材旨在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经过和影响;(3)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性判断和辨析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思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于思想解放和进步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和主要经过。

2.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影响及其意义。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了解吗?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简单回答,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梳理(20分钟)1.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动荡、外国列强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凡尔赛和约》等。

2.讲解五四运动的主要经过:学生示威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学生群体行动等。

3.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影响:爱国主义思想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思潮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

第三步:思辨拓展(3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

2.每个小组选出代表,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并进行陈述。

3.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辩论。

4.教师引导总结讨论结果,点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第四步:补充案例(10分钟)补充介绍五四运动中的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以及《新青年》、北京大学的相关事迹。

第五步:知识巩固(15分钟)1.设计小组练习题,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解答。

2.教师抽查几组进行答题和讲解。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与现实关联。

五四运动创意课程设计

五四运动创意课程设计

五四运动创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五四运动,学生能够了解其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进行解读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爱国、进步、、科学等五四精神的重要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的成立”为依据,详细解读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五四运动的背景:中国近代史的落后和民族危机。

2.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

3.五四运动的结果:北洋政府的倒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主义时期。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进行系统的讲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相关问题,培养历史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理解其历史意义。

4.实验法: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增强历史体验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参考书: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著作和论文。

3.多媒体资料: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五四运动历史作业,如研究报告、论文等,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考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2.docx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2.docx

第13课五四运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课题名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课程标准了解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近代化探索中,它体现了发动广泛的群众根底、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促进先进的中国人从以西方为师到以俄为师、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的变化,进而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伟大转型,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核心素养1.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再现历史场景,全面认识五四运动的背景、爆发、过程、结果和意义,意识到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的。

(唯物史观)2.提供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认识到论从史出,要注意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运用,学会正确评价历史。

(史料实证》3.在感悟五四精神过程中,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理性考虑的科学精神。

(家国情怀)学情分析本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中国近代史历史知识面较窄,对五四运动讲解上光靠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提,需要拓宽知识面,多补充历史材料(视频、文字材料等)进行分析。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视频(2.5分钟),并提问:为什么百年的学生要进行这么活动?观看《建党伟业》学生游行示威的影视片段。

视频导入,用百年前青年学生的壮举,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引导学生思考,快速进入课堂。

讲授新课之探源五四介绍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属于战胜国一方。

五四运动教师教案模板范文

五四运动教师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五四运动的历史真相。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 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理解。

2. 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五四运动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 学生自主学习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引出五四运动。

2. 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

2. 学生观看五四运动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b. 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有哪些?c.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a. 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b. 五四运动对当代青年有何启示?2.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教师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小论文。

2. 收集五四运动相关资料,制作一份主题为“五四精神永放光芒”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五四运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

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_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自由、平等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隔不久,学生可能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与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教学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问题引导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历史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场景。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学历史中重要的一课,是需要重点理解的一个难点。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三篇优秀的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一一、课型:新授课课时:1 课时二、课程标准: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及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2)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的比较,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应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2)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全国人民团结斗争是胜利的保证。

(3)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认识到仁人志士为救国进行的不屈的探索与抗争才是中国不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难点:理解五四精神?四、教学方法:1创设历史情景:利用电影资料使学生体会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温习五四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课堂讨论:通过对五四精神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授课过程(导入)师:在坐的各位包括我都是年青人,年青人充满的热情,充满着理想,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我们年青人还有自己的节日,什么节?(五四青年节)那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历史事件呢?(五四运动)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大家翻开课本64页,看第16课,(板书,五四爱国运动)(讲授新课)本节课我们将分四个环节来进行:寻源五四、走进五四、感悟五四、弘扬五四,让我们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寻源五四”。

必修一政治史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必修一政治史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确立及其对民主革命的影响;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民主运动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必修一政治史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2.掌握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主要历史人物、事迹及其影响,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了解他们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所作的贡献。
3.分析比较五四运动与中国历史上其他重要民主运动的异同,理解民主运动的发展规律,提高历史比较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中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勇敢、担当、进取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在五四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民主、尊重科学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如《五四运动》、《五四时代的精神》等,要求做好阅读笔记,并在课堂上分享阅读心得。
6.观看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与五四运动相关的纪录片,如《五四运动》、《青春之歌》等,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不少于500字,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力和评价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五四运动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如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青年运动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初中历史教案五四运动

初中历史教案五四运动

初中历史教案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 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3. 能够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 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3.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如何评价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五四运动相关资料;
3. 学生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讲授(15分钟)
1. 给学生讲授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2. 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三、讨论(20分钟)
1. 分组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分享对五四运动的看法。

四、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特殊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五四运动,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更多细节。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组合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
2. 能够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好奇心。

2. 讲解: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对中
国的影响。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
考和分享。

4. 深入理解:通过案例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近
代史的影响。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五四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
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作业布置
1. 请同学们整理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事件、主要人物和背景等,并写一篇小结。

2. 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是否有类似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当今社会?请写一篇思考文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但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避免片面理解历史事件。

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领导阶级、斗争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方面,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其深刻内涵和意义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涵,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五四运动的内涵和意义。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历史资料,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初步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五四运动?”引发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

然后,详细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场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中各阶级的作用,以及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

五四运动教案三篇_五四青年节

五四运动教案三篇_五四青年节

五四运动教案三篇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下面为大家收集了三篇各有特点的五四运动教案,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或教学情况自行选择。

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时、地、人、等)、结果及其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概况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观察再造场景从课文和插图、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现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探索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作用讨论分析理解概念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构建宏观知识结构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思想意识中国的资产阶级天生软弱妥协,无法完成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革命需要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难点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就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她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在反帝反封建这个目标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教学实践方案

五四运动教学实践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2)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参与者;(3)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五四运动伟大精神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五四运动的背景(1)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状况;(2)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 五四运动的过程(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2)五四运动的发起和初期斗争;(3)五四运动的扩展和深入;(4)五四运动的成果。

3. 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2)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3)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五四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五四运动中的关键人物,体验历史事件,加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五四运动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五四运动遗址、博物馆等,实地感受五四运动的历史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五四运动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

2. 课堂讲授(1)五四运动的背景:讲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状况、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2)五四运动的过程: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发起和初期斗争、扩展和深入、成果;(3)五四运动的意义:阐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

本课设计中,以“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走进五四:北京学生的壮举”“见证五四:全国民众的斗争”“追忆五四:不同时代的声音”为框架,多层次、不同角度的再现五四运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同时,注重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史实的了解,理解北京学生的爱国精神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问题连续体理论落实。

此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本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推进的?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三个核心问题,再层层设问,使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跟随问题设置,不断思考,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所以结合智慧学伴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了课前的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听说过五四运动,知道爆发的时间和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经过和历史意义不明确,所以根据检测结果,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教学模式。

运用文字材料、图片、节选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问题导读、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智慧学伴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了。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揭示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引入五四运动的话题。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二、知识讲解(25分钟)1.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包括中国人民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对于欧美文化的接触和冲击以及全国范围内爆发的爱国抗议活动等。

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15分钟)教师详细解读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四爱国运动、学生运动、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兴起等。

重点介绍五四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如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学生代表发表激情演讲等。

三、分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标志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编写简短的演讲稿。

2.学生按小组轮流进行演讲,讲述各自选取的事件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讨论与思考(20分钟)1.学生就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文学艺术、民主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2.教师提供一些评价五四运动的观点,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观点的合理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各自的演讲稿,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五四精神对于今天的启示。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自主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及其背后的文化思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册,第13课五四运动。

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五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重点分析1919年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掌握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强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五四运动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五四运动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五四运动2. 主要内容:(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族危机加深;爱国情感的激发。

(2)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全国各地响应。

(3)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列举五四运动的过程。

(3)谈谈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五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贡献,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五四运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深入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学习资源:搜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反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四运动”幼儿园教学方案

“五四运动”幼儿园教学方案

“五四运动”幼儿园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认识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五四运动背景- 介绍中国在五四运动前夕的国家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 讲解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国民愤怒的原因。

2. 五四运动过程- 讲述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重点介绍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

- 分析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如陈独秀、鲁迅等。

3. 五四运动意义- 阐述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启作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的推动作用。

- 强调五四运动对现代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幼儿形象地了解五四运动。

3. 互动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

4. 手工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五四运动的了解程度。

2. 分析幼儿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幼儿手工制作的作品,考察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历史故事书籍:《五四运动故事》等。

2. 历史图片: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

3. 手工制作材料:彩纸、画笔、剪刀等。

六、教学时间根据幼儿园教学安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

2.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保持教学环境的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上为“五四运动”幼儿园教学方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五四运动优秀教案

五四运动优秀教案

五四运动优秀教案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

3.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一、爆发1.原因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

(展示图片,并提问)思考: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教师:(继续引导)一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学生:日本。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

这个条约不仅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还提出了其他的无理要求。

教师: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学生: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

教师:(展示探究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

初中历史五四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五四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成果和意义。

- 掌握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 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历史图片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 对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 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历史图片、相关历史资料等。

- 五四运动的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 收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人物事迹、历史图片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五四运动有哪些了解?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二)新课讲授1. 五四运动的背景- 讲解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包括巴黎和会、民族危机、文化运动等方面。

- 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2. 五四运动的过程- 介绍五四运动的主要阶段,包括学生运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五四运动中的关键事件。

3. 五四运动的成果- 总结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如北洋政府的倒台、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等。

- 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包括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思想解放、培养民族精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3-1-3简述“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巴黎和会的史实,讲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自学课本,总结并说出“五四”运动的进展,知道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过程,明确“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3.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中华民族在发展道路上的选择,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培养民主、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与进展
2.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三、教学策略
1.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2.采用探究教学法及讲授法,指导学生进行的分析与拓展思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设疑:同学们,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这幅图
是纪念什么历史事件吗?你知道这一历史事件
吗?
思考并回答:“五四”
运动以及对五四运
动的初级了解
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有利于老师把握
学情
新课教学(30分钟)一、五四背景介绍
1.让学生带着问题了解五四爆发前的社会背景:
三个历史镜头将带领大家回到五四前期的中国,
请同学们根据三个历史镜头归纳当时的社会事
件及当时中国民众可能的反映
历史镜头一: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德国、日本
分别占领中国青岛图;
历史镜头二:中国政府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
利图;
历史镜头三:巴黎和会现场及人物图
2.结合历史镜头及根据历史亲历者、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后的话语来
分析、回答课本问题:
(1)结合第一单元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中
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不平等对待?
(2)陈独秀在巴黎和会前后对威尔逊评价的变
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当你
听到巴黎和会上传来的消息,心情又会怎样?
(3)你是如何理解顾维钧所说的“如此之惨”
与“如愿以偿”的?
过渡: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
内,你觉得社会各界会作何反应?学生们会做些
什么?
3.“五四”运动的爆发及经过则让学生通过阅读
课本完成表格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历史资料介绍“五四”运动的
过程
此处补充提问:女学生队伍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提问:在第二阶段,运动中心及主力是怎样变化
学生根据要求在看
过三个历史镜头后
归纳三个历史背景
及中国民众可能的
反映
在学生回答民众可
能的反映之后,展示
历史亲历者的反映
而后让学生思考并
回答课本相关问题,
最终让学生自然而
然得出:巴黎和会成
为“五四”运动爆发
的导火线的原因
通过学生看图及相
关史料的了解回答
问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激
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生自主学习,在提
供的史料及课本的
相关内容,让学生了
解“五四”的运动爆
发及过程,从而完成
表格,并由学生说明
学生思考并回答:女
性地位的提高。

从运
动中看到社会的进
通过历史资料的展示
及民众可能的反映,
让学生融入真实历史
亲历者的前后反映的
对比既对学生回答的
验证,又是让学生深
层思考巴黎和会成为
“五四”运动爆发的
导火线的原因
通过学生的回答,成
就具有爱国主义教育
的目的
历史的探究教学不仅
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
思考,亦体现在学生
自主学习归纳上,通
过表格的梳理既理清
“五四”运动的过程,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
学习历史的能力
适时有针对地提问,
达到了对历史的深层
挖掘,加深了学生对
历史的认识
补充介绍“五四”运
的?“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从此带来怎样的
政治新局面?
二、“五四”运动的结果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
现在哪些方面?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3.中国代表作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的决定
教师补充历史图片再现历史真相
第一次向列强说“不”,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毛泽东说的“五四”,为“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文化革命”,而且是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一
部分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问: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反映出“五
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生:“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
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教师补充说明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
志事件
胡适:“1919年所发生的‘五四运动’,它把一
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了一个政治运动,所以称之为
“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
问: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反映“五四”
还有什么影响?此外,你觉得“五四”运动还有
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及结
合本节课所了解的情况加以回答

在表格完成的基础
上让学生补充思考
回答问题,从而让学
生进一步了解运动
主力的变化使工人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让学生完整认识“五
四”运动的过程后,
再让学生分析思考
回答“五四”运动取
得的胜利成果
历史事件的追问,让
学生进一步回答带
来的影响
通过毛泽东的评价
让学生得出“五四”
运动在中国历史上
的重要意义
通过胡适的评价,让
学生思考得出“五
四”运动的其他影
响,给学生以后面知
识的延伸性
动的经过,适当进行
提问,攻破重难点史
料补充后,让学生得
以完整认识“五四”
运动的整个过程,再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
自然地得出了胜利的
成果
提问让学生深入思考
并回答第一次向列强
说“不”的历史意义。

从而为中华的崛起奠
定了情感基础
通过伟人的评价,让
学生得出历史意义,
这不是强加给学生
的,而是有一定的历
史依据的通过不同历
史人物对“五四”运
动的评价,引申出五
四运动的其他影响,
为后面的知识做出相
应的铺垫
课堂小结
(5分
钟)
四、小结拓展提升
1.板书小结
2.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
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
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
年节。

学习了这一课,你们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
呢?
师生共同板书小结;
而后让学生通过学
习“五四”运动,得
出“五四”运动所传
播的精神,激发学生
的对“五四”精神学

课堂的小结不采用简
单的重复,而采用与
学生共同板书的方
式,最后用人民英雄
纪念碑作首尾呼应,
“五四”精神作为堂
的升华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课运用大量的史学资料,目的在于通过课堂教学重现历史真相,给学生以真实的情感体验。

史学在本节课中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有充分地运用,融入学生对史实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因此,大量的历史结论不是教师给予学生的,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而得出的,本节课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效甚佳。

但本节课在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容量较大,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稍显不足,教师容易增加较多的语言,影响了学生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