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书怀知识点,高中生必看
旅夜书怀---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https://img.taocdn.com/s3/m/1c541db2680203d8ce2f24eb.png)
《旅夜书怀》的参考译文:
微风吹拂着岸上的小草,夜晚,岸边停 着孤零零的小舟。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 广阔,大江奔流,水面上月光涌动。我有点 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 为年老多病而罢退。飘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 就像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沙鸥。
问答题:
• 1、分析首联中“细草” • 答: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诗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 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 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 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 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 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 北京英语培训https://
;
会认为它是宝石而为之雀跃。知识告诉我们这是玻璃,因此知识剥夺了我们的快乐。 ? 我常常在幼儿园的栅栏外伫立,因此引起阿姨们的怀疑,以为我是人贩子或暗恋哪位小阿姨。我读过一本苏联小说,讲述一位私生子的父亲常去幼儿园看望自己的私生子,一想起这个,我就慌了,怕同样读过这 本书的人认为我也有私生子。 ? 我认为充分表达对子女的爱,不是人类及其它,而是袋鼠,怀里生出口袋,露出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规模稍小的脑袋,爱的深入。有人把孩子架上肩膀行走,仿佛那孩子是他头顶盛开的一朵鲜花,让人感动。 种子 ? 没有什么比种植更吸引人。聂鲁达的诗说:“…… 农夫,口袋里装着一颗颗种子,急急忙忙地耕地。”聂鲁达所说的农夫是处在饥饿中的人,所以急急忙忙。当人们想到种子到明年才能变成果腹的粮食时,真感到岁月无情。 ? 我在童年有“种子癖”。古联云:“曾有清狂左传癖,未登神妙右军堂”。此癖为清狂,而不是轻狂,可见癖得洁净。读 左传生癖不如收集种子好
高二语文旅夜书怀
![高二语文旅夜书怀](https://img.taocdn.com/s3/m/d515edff31b765ce0508148f.png)
《旅夜书怀》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https://img.taocdn.com/s3/m/14d815af680203d8ce2f2460.png)
四、缘景明情
旅夜书怀
杜甫
孤寂迷惘、凄苦 无助、激愤不平、 渺小无奈。整体 感受是悲凉深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联和颔联:A.借景抒情;B.首联意象孤立渺小,颔联意象开阔宏大,构成反衬; C.表达孤寂凄苦之情。 颈联:A.直接抒情;B.成名不用靠才华,年老多病应该罢官;C.正话反说,表达 激愤之情。 尾联:A.比喻;B.借沙鸥自况;C.抒发那种孤寂、渺小、无助、迷惘之情。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三、置身诗境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连接成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1)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桅杆高竖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2)野外明星低垂,平野无际,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3)哪里是因文章写得好才名声显赫呢?官倒是因年老多病被罢去了。 (4)我一个人在天与地之间漂荡,就像一只沙鸥一样。
旅夜书怀
杜甫
一、复习《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 意象? 意境? 情感?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夜(月)、孤舟 意境:沉郁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忧国伤己)
二、背诵《旅夜书怀》
五、重点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颔联哪些词用 得最妙?如何 理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高中语文《旅夜书怀》
![高中语文《旅夜书怀》](https://img.taocdn.com/s3/m/c434dfe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3.png)
高中语文《旅夜书怀》旅夜书怀【唐】杜甫旅1、通过“旅”字看背景旅行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成都,投奔严武。
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背景夜2、通过“夜”字察实景所见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书怀3、通过“抒怀”悟实情抒情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思考讨论鉴赏文本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初读诗歌,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孤舟星平野月大江2、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图画。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颔联的意境。
2、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雄浑开阔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漂泊的凄怆心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反语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直抒胸臆凄苦无助愤激不平------比喻、对比的手法,以一沙鸥自比,表达了漂泊孤零的感慨。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探究景与情的关系细草、微风、岸、桅樯、独舟星、平野、月、大江特点孤弱阔大感情衬托孤单渺小景物手法融情于景乐景哀情抒情方式: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借景抒情乐景哀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景结情探究思考:请比较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孰优孰劣。
参考:两人的诗句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各有特色,不能简单地以孰优孰劣来评判。
杜诗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流转自然,不事雕饰。
杜诗浓郁,给人更多的是力度感;李诗飘逸,给人更多的是动态感。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https://img.taocdn.com/s3/m/d70dd2e59ec3d5bbfd0a742e.png)
返回导航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2)旅夜书怀 杜 甫 于 唐 代 宗 广 德 二 年 (764) 春 携 家 人 自 阆 州 折 回 成 都 在
严武 府中任职。 ________ 本来, 有好友的帮助, 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
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 乘舟 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于九月到达云安。这一年杜甫 已满 53 岁。多病缠身、漂泊无依,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 集中地表现了这种心情。
第15页
返回导航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二、角度点拨
第16页
返回导航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三、示例句段 当一句“忧端齐终南, 澒洞不可掇”, 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 底,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 用愁苦覆盖 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 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 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 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 悄悄地跟定了你。
第12页
返回导航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3.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着一“垂”字,一“涌”字,使诗 的境界全出,请具体分析,诗人用这两个字的作用有哪些? 答:
答案:(1)因平野阔,故见星点遥挂如垂,用“垂”字,反衬 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用“涌”字 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2)这就为全诗创造了雄浑阔大的背景。 (3)这雄浑阔大的背景又烘托了身处“独夜舟”的诗人的飘泊感和 孤独感,使诗人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考点一 从题材角度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古典诗歌从题材角度可分为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1f196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0.png)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3] ?天地一沙鸥 [4] 。
【注释】[1]危樯(qiánɡ):高高的船桅杆。
[2]大江:指长江。
[3]飘飘:不定貌。
[4]沙鸥:一种水鸟,飞于江海之上,栖息沙洲。
【译文】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高二语文旅夜书怀
![高二语文旅夜书怀](https://img.taocdn.com/s3/m/b410ff8e4b73f242326c5f11.png)
(唐)杜甫
飘名星细
飘岂垂草
何文平微 所章野风
似著阔岸
旅
?
?
,
,
夜
天官月危
书
地 一 沙
应 老 病
涌 大 江
樯 独 夜
怀 杜
甫
鸥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舟
。。。。
教学要点:
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从而鉴赏诗歌意境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 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 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 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 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 不时发作。两年前,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 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 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 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 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 他这种心情。
据报道,电影《超验骇客》在北美差评不断,烂番茄新鲜度稳定在19%(意思是“大烂片”),Metascore仅43分,远不及格。午夜场票房也少得可怜,只有85万。而在中国,内地有不少观众看后吐槽 乎没什么效果,而且让画面更暗。让人不解的是,正是这部国内外差评一片的电影,却在中国上映首日以2600的票房成为当天的票房冠军! 骂声四起后,票房也水涨船高 由于电影《超验骇客》的出品方之一DMG(印纪传媒)之前借德普名声约专访骗粉丝“空手套白狼”,被网友们大骂“滚出圈”,新浪微博上DMG滚出圈的话题更是成为24小时热门话题。这部由中国DM 电影,在北美等其他国家上映的是2D版本,为何在中国市场提供了3D特供版呢?究其原因,就是为了圈钱,但内地却有不少观众看后吐槽称:3D几乎没什么效果,而且让画面更暗。 让人不解的是,正是这部国内外都差评一片的电影,却在上映首日获得了可喜的票房。据报道,《超验骇客》上映首日即以29%的排片成为当日排片冠军,并以2600万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天的票房 据不完全票房统计,4月18日当天全国票房为5700多万,这意味着《超验骇客》一部电影即取得了全部票房的45%。而另据了解,不少影院经理都表示对这部电影未来的走势看好,预计电影的排片 走高。 除此之外,被观众大骂的“烂片”《天机·富春山居图》也在6月9日上映首日票房斩获4600万;网上针对郭敬明和《小时代》的骂声没有阻止电影票房的高涨,上映18天直奔5亿;由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快 营”原班人马打造的《快乐到家》口碑奇差,影片自上映以来就招致骂声不断,某知名影评网上的评分只有3.1分,但上映10天即票房过亿;没油没盐的《西游降魔篇》、“人傻钱多,不痛不痒”的《1 婚》以及《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十全九美》、《熊猫大侠》等等,观众口水吐了一地,票房却一路疯涨。(文/常有才) 小学生作文加盟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https://img.taocdn.com/s3/m/d2d79085a58da0116d174952.png)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分析表现手法题型
一般提问: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
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①(指出手法)准确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②(分析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怎么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分析感情)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0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归宿的沙鸥,比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 飘泊,无处寄身的自身。 ③作者运用比喻,极言自身的渺小、孤单,照 应前文的“独” 字,表现了内心漂泊无依的感 伤。
旅夜书怀 杜甫
借景抒情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前一层
以乐景 星垂平野阔, 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
写哀情 月涌大江流。 寓情于景
反语
名岂文章著? 后一层 官应老病休。
景物 特点
画面
氛围
草
细---孤弱
风
微---虽轻却 不断
孤弱的小草 在无边的风 中飘摇不定。
岸
阔大
一条孤舟竖
孤独
樯
危---高
着高高的桅 杆停泊在夜
冷寂
色茫茫之中
夜
凄冷
舟 孤单、渺小
答案: ①描画面
首联写孤弱的小草在无边的风中飘摇不定。一条 孤舟竖着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推荐作品·旅夜书怀_杜甫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推荐作品·旅夜书怀_杜甫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1fd7d56f1aff00bed51e1e.png)
返回首页
赏析训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 ]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 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从题目入手分析诗歌
返回首页
“旅”
1、通过“旅”字看背景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返回首页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 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 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 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 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 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 (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 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 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返回首页
赏析训练: 阅读并赏析杜甫《客至》一诗:
②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静景写起,描写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生活 画面,然后叙写待客,以动景收笔,动静交融,结 构自然。 B.这首诗描写了客人来访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 客人之间真挚淳朴的友情。 C.本诗表现了诗人在客人来访时的喜悦心情,抒发 了对生活贫寒的感慨。 D.本诗用语朴实,词真情浓,虽没有一个“至”字, 但客至之后殷勤待客的欢快情景无不跃然纸上。
返回首页
赏析训练: 阅读并赏析杜甫《客至》一诗:
①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皆春水”既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又交代 了当时杜甫草堂周围绿水环绕、春光秀美、清幽淡 雅的环境。 B.颔联的“不曾”与“今始”相呼应,表现了诗 人独居江村的孤独与苦闷。 C.颈联的意思是,我因远离集市,家里贫穷,只 能用最简单的菜肴和浊酒来招待客人了。 D.尾联用探问的语气,言客人如果肯与邻居的老 叟共饮的话,就隔着篱笆唤他过来一同饮上几杯。
《旅夜书怀》 讲义
![《旅夜书怀》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a0a87a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6.png)
《旅夜书怀》讲义一、诗歌背景《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经沧桑。
这首诗大概作于他离开成都草堂后的旅途之中。
此时的杜甫,政治上遭遇挫折,生活上也颇为困顿。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于旅途中写下了这首感慨万千的诗作。
二、诗歌原文及解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孤独而凄凉的画面。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高耸立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船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突出。
这里通过“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渺小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放眼望去,繁星低垂,平野广阔无垠;月光随着江水涌动,滔滔东流。
这两句展现出了雄浑壮阔的景象,与前两句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在这壮阔的景色中,诗人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
这种以大衬小的手法,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对名声和仕途的感慨。
他认为自己的名声并非因为文章而显著,当官也因年老多病而被罢黜。
这两句充满了自嘲和无奈,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以沙鸥自比,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漂泊不定、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
沙鸥在天地间飘荡,不知何处是归巢,正如诗人在这茫茫世间,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三、诗歌的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整首诗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
前两联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烘托出孤独凄凉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后两联则直抒胸臆,将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2、对比手法诗中既有渺小孤独的“独夜舟”与广阔无垠的“平野”“大江”的对比,也有诗人过去的抱负与如今的落魄的对比,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悲愤之情。
3、以景结情最后以“天地一沙鸥”的形象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深深的感慨,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45fea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0.png)
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翻译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月亮倒映在江面上,随波涌动。
名字或许因文章而显著,官位应该在年老多病时停止。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旅夜书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d4036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6.png)
《旅夜书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作品原文: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词句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品鉴赏: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90bb8c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5.png)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危樯(qiáng):高高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2、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3、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4、月涌大江流:月亮倒映在江水中,随水流涌动。
5、名岂文章著:名声难道因文章而显著?
6、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7、飘飘何所似:如今到处漂泊像什么呢?
8、天地一沙鸥:就像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诗人以景寓情,通过鲜明的自然景象,表达出内心的深沉感慨。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旅夜书怀知识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旅夜书怀知识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https://img.taocdn.com/s3/m/778143a1910ef12d2af9e766.png)
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旅夜书怀知识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
以下是查字典整理的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旅夜书怀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作品原文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高二语文课件 旅夜书怀
![高二语文课件 旅夜书怀](https://img.taocdn.com/s3/m/8cf637716c175f0e7cd137de.png)
❖ 其次,语言朴素 自然而又形象鲜 明,充满着诗情 画意。
埋之语。
❖ 杜甫自负有匡世济民 之才,有造福于民的 大志,希望建立功业。 可是一生追求却始终 无就,他为此遗恨无 穷。
❖ 表达了诗人对“老病 休官”的激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
衬现的感了舟“ ,看含。诗”一 对,蓄这人两沙 比用的个身物鸥 的了;结世同” 手设从尾的化和 法喻艺是孤,“ 。,术形独加独
流 ”
满月平 江色野 则又地 月把上 逐江江 潮水道 涌与宽 。天直
色,
(
写 岸 上 远 景 )
星 垂 平 原 阔 ”连水大 表 化 Nhomakorabea成流
, 现 ,
一无
江 极 把
片阻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诗人顺长江东下,是结 束一生的政治追求,寻 找生活归宿的无奈行动。
❖ 名岂文章著,官应 老病休。就是一联愤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原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危:高貌
樯:船的桅杆
应:理应。老来多病,也理应辞官了
大
江:指长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用偷春格对起)
❖ 自然之“岸”与飘泊之“舟”,相互依傍,相互对照。 ❖ 岸上的“细草微风”甚是轻适,但与舟中的“危樯独夜
映表象之强夜
悠一的寂起喻天
悠 地 飞
只 沙 鸥
旷 野 ,
静 的 月
丰 富 的
精 确 ,
地 一
翔在滔夜联使沙
。
天 地 之
滔 的 大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旅夜书怀知识点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旅夜书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72d662ad02de80d4d8406f.png)
[键入文字]
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 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 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 泊。 白话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键入文ຫໍສະໝຸດ ]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 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 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 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 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 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 乃自伤飘泊之意。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 1400 多首,有《杜工部集》 。 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旅夜书怀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同学们可以好好 利用提高自己的成绩。 相关链接: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客至知识点
旅夜书怀---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https://img.taocdn.com/s3/m/8077f3d769eae009591bec09.png)
扩展阅读:
阅读并赏析杜甫《Βιβλιοθήκη 蜀》一诗: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隘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旅夜书怀》的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 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 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 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 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 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第一种答案:
同意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 因为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 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
同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这种说法。诗中写 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 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 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 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 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 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 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 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地 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问答题:
• 1、分析首联中“细草” • 答: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诗
和“孤舟”两个意象
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
的作用。
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
舟一般寂寞。
• 2、“危樯独夜舟” • 答:夜独危樯舟 的现代词序是怎样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 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旅夜书怀知识点,高中生必看
原文欣赏《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着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简介: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杜甫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四川乐山、榆州至忠州。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字词:
岸:指江岸边。
危樯: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着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练习题:
1、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你认为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案:
(1)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2)“垂”“涌”,垂即垂挂之意,满天星辰垂挂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之上;涌即奔涌之意,一轮圆月倒映在奔腾的江水之中,随着江水奔涌向前。
(3)衬托出平原的广阔和江浩荡之势。
(4)以乐景衬哀情,用宏大广阔之景来反衬内心的孤寂。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之。
答案:
(1)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着,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2)颈联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3)尾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给同学们整理的杜甫旅夜书怀知识点啦!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原创专栏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