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技术标准正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机械零部件检修标准

1. 零部件的拆卸

1.1 设备在检修前应根据检修施工的要求在适当位置停车切断电源及其动力设施之后,取得操作牌方可进行施工。需临时供电时,应由有关人员配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确认无安全问题时,交操作牌后方由专人指挥操作。

1.2 拆卸前必须熟悉图纸,拆卸时应按原装配位置在部件或零部件上作出标记(但不得在配合面上打印)。形状相同而数量多的机件应绘制编号,以免出错。

1.3 对要求作原始记录的部位,如轴承、齿轮、滑动面及其它配合处等,拆卸时应进行测量作出记录,交产权单位存档。

1.4 拆卸时凡不属报废的零部件(包括可卸的紧固件)不准破坏。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应保管好,不得丢失或损坏。精密零件要求涂油、包好。

1.5 拆装方法及其所用的工具应正确选择,不得损伤机件精度、强度和形状。

2. 零部件清洗

2.1 清洗的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

2.2 零部件表面的防锈油脂可选择下列方法清洗。

2.2.1 用煤油、柴油或汽油等溶剂油清洗。用热煤油时,灯用煤油温度不应超过40 度。用溶剂煤油,温度不超过60 度。并不得用火焰直接对盛煤油的容器加热。

2.2.2 用蒸汽或热空气吹洗。吹洗后必须用时彻底除尽水分,并涂以润滑油脂。

2.2.3 用热的机械油清洗,油温不应超过120 度。

2.2.4 用碱性清洗液清洗,溶液温度为60-90 度。其配方及适用范围见附录一。

2.3 对于锈蚀的表面应进行除锈处理,常用除锈方法和质量要求见附录二。除锈时不得损伤精加工表面的光洁度和精度。

2.4 凡有油孔、油路、透气孔的零部件,均须彻底清洗畅通。并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吹净,然后包好。

2.5 齿轮箱等封闭箱体内部应擦洗干净。按检修要求重刷或补刷耐油油漆。

2.6 零部件在清洗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要及时处理。

3. 部件的组装

3.1 组装前应对备件的有关配合尺寸进行检查。重要零部件要继续使用时应探伤,装配的部件应保持千净完整,油路畅通。干油油路必须充油至其润滑点出油。装配部位应涂以适当的润滑剂。

3.2 采用热装的一般机件加热温度不超过400 度,淬火件不得超过250 度。热装配合面必须擦干净。热装后不准强迫冷却。

3.3 密封部件在组装时,应采用图纸所规定的垫料或填料,装配后不得有渗漏现象。

4. 螺纹联接件、键、定位销装配

4.1 螺纹联接件的装配

4.1.1 螺纹头,螺母与被联接件的接触应紧密,紧固程度一般用手锤轻击螺母或螺栓头部,根据响声凭经验检查,或用塞尺检查被联接件接合面的缝隙,如设备技术文件对紧固力有规定时,应对紧固力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可参见附录三。

4.1.2 不锈钢,铜和铝螺纹联接件的螺纹部分,装配时应涂以润滑剂。

4.1.3 螺纹联接件的防松件应装配齐全,并不得任意代用。

4.1.4 螺纹联接采用加热螺栓多拧迸螺母角度的方法紧固时,螺

栓的加热温度和螺母的多拧进角度(图1)可按下式计算:

t= P/(AaE)+t 不得超过400℃

θ= PI/(AST)+360

式中: t-螺栓加热温度,℃;

P-螺栓紧固力,Kgf;

A-螺栓被拉伸部分的截面积,mm2;

a-螺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参阅附录四,l/℃;

I-螺栓长度mm;

E-螺栓材料的弹性系数,参阅附录四,Kg/mm2;

t-环境温度,℃;

θ-螺母多拧进的角度;

s-螺距,mm

4.1.5 埋头螺栓拧紧后其螺栓头不得凸出于联接表面。

4.1.6 拧紧螺母后螺栓末端必须露出螺栓直径的0.2-0.3 倍。

4.1.7 联接件与螺栓头或螺母接触处的平面应垂直于螺栓的中心线,若有损坏应修复,如该处为斜面时,应垫以相同斜度的斜垫圈。

4.2 键

4.2.1 平键及半园键(图 2)装配时,两侧应均匀紧密结合,键的上面与轮毂键槽底面不得接触,其间隙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平键及半园键的顶间隙(mm)

4.2.2 楔形键(图 3)装配时,楔形键的斜度与轮毂键槽的斜度应研磨吻合,装配后其键头与轮毂端面间隙应留出约等于键高的距离,并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 2 楔形键侧间隙(mm)

4.2.3 切向键(图 4)装配时,两键相接触的斜面应研磨吻合,同时,键的工作面与轴和轮毂间的间隙与楔形的侧面键间隙要求相同。

4.2.4 花键装配时,必须细致地检查,其配合表面不应有伤痕,毛刺和锐边等,在轴和轮毂的端部要倒棱,并在接触面上涂润滑油;以便顺利装入。

4.3 定位销

4.3.1 装定位销时,应先将两连接件的销孔对准,并检查确认无不同心和不同径的偏差后,方可将销装入。

4.3.2 连接件连接后,其相对位置经检查确认符合要求,但定位销孔有偏差时,应扩大销孔,另配新销。

4.3.3 销与销孔应接触良好,与孔的接触面积应大于65%。

4.3.4 销装入孔时,应轻轻放入,其深度应达到图纸的规定。

4.3.5 园锥销在销的大直径端带有螺母时不得将该螺母拧紧。

5. 滑动轴承装配

5.1 轴瓦与轴承座镗孔必须接触良好,分布均匀,用看色法检查,一般受力瓦与轴承座镗孔的接触面积不得少于整个面积的60%,不受力轴瓦不得少于50%。

5.2 轴与轴瓦工作面的接触点应符合表3所规定的标准。

表 3 轴与轴瓦的工作面的接触点

5.3 对轧钢设备中的重要滑动轴承的轴瓦,其接触点按表3提高1 级转速选择。

5.4 轴与轴瓦的接触角应在受力瓦中间的60-110 度,在精度高,转速快和负荷轻时取60-90 度,在精度低,转速慢和负荷重时取80-100 度。

5.5 曲轴瓦四周都要接触,不得开瓦口,接触面积为整个面积的85%。

5.6 轴与轴瓦的装配间隙(轴颈直径D)

5.6.1 顶间隙

5.6.1.1 稀油循环润滑为(1.22-2/1000)D.

5.6.1.2 稀油非循环润滑为(1.8-2.5/1000)D.

5.6.1.3 干油润滑为(1.8-2.5/1000)D.

5.6.1.4 干油润滑工作条件恶劣时为(2.2-2.8/1000)D.

表 4 同一轴承两端顶间隙之差(mm)

5.6.1.5 干油润滑设备精度低时为(2.8-3.5/1000)D.

5.6.1.6 上瓦承受负荷时,顶间隙为将上列各项的数值减少15%。

5.6.1.7 同一轴承两端顶间隙之差(即图5 中S1 与S2 之差)应符合表4 的规定。

5.6.1.8 轴与轴瓦的顶间隙可用千分表法,装入后用压铅法检查,用压铅法检测时,压铅用的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顶间隙的3 倍,顶间隙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