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检测实验报告
![沙门氏菌检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bce1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8.png)
沙门氏菌检测实验报告沙门氏菌检测实验报告一、引言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中毒。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及时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沙门氏菌,探究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品样品:我们选取了市场上常见的鸡蛋作为实验样品。
- 培养基:使用含有沙门氏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 实验器材: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 样品处理:将鸡蛋表面消毒后,取一部分样品涂抹在培养皿上。
- 培养: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宜的温度孵育。
- 观察: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沙门氏菌的生长。
- 显微镜观察:将培养皿中的细菌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上出现了一些类似沙门氏菌的菌落。
为了确认这些菌落是否真的是沙门氏菌,我们进行了显微镜观察。
结果显示,这些菌落具有沙门氏菌的典型形态特征,包括短而粗的杆状细胞和鞭毛等。
四、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检测出了食品样品中的沙门氏菌。
这一结果表明,市场上的鸡蛋存在沙门氏菌的污染风险。
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够在人体内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
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减少沙门氏菌的污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卫生管理,包括饲养环境的清洁和规范、饲料的质量监控等。
2.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大众正确处理和烹饪食品的方法,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
3. 增加食品检测的频率和范围,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的食品。
综上所述,沙门氏菌检测实验的结果表明鸡蛋存在沙门氏菌的污染风险。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加强食品检测的力度。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b041737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d.png)
实验六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一、概述:1.沙门氏菌的形态特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芽孢,一般无荚膜,周身鞭毛,运动力强,具菌毛。
2.沙门氏菌需氧或兼性,10-42℃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 为6.8-7.8。
3.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污染肉类食物的几率很高。
冷冻对沙门氏菌无杀灭作用,即使在-25℃低温仍可存活10个月左右。
意义: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
在世界各国各类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常居前列。
因此,沙门氏菌的检测是各国检验机构对多种进出口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
二、操作步骤:1.前增菌——第一步使食物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2.选择性增菌——在含选择性抑制剂的促生长培养基中间,样品进一步增菌的一个步骤。
此培养基允许沙门氏菌持续增殖,同时阻止大多数其他细菌的增殖。
3.选择性平板分离——这一步采用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提供肉眼可见的疑似沙门氏菌纯菌落的识别。
4.生化鉴定——排除大多数非沙门氏菌,提供了沙门氏菌培养物菌属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5.血清学技术——对沙门氏菌属培养物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确定菌型。
主要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血清型,可先用多价血清鉴定,再用单因子血清鉴定,先有常见菌型的血清鉴定,再用不常见菌型的血清鉴定。
三、实验过程:1.前增菌将样品鸡蛋壳用灭菌棉签查拭蛋壳后,将棉签上部剪掉,下部放入前增菌培养基BPW中,5个棉签放入150mL前增液中,将制备好的预增菌液于37℃培养8-18h。
(样品液变浑浊即可)2.选择性增菌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4mL前增菌液转种于40mL TTB选择性增菌液内,于42 ℃±1 ℃培养18h-24h。
如果菌株生长过慢(TTB 培养基需现配现用,每组制备40ml增菌液,需加入816uL的碘液后再加入前增液)。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f78b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0.png)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采集:从待检测的食品中采集适量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破碎、研磨等,以便后续的
检测操作。
3.增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
选
择性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沙门氏菌的增殖。
4.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后的样品划线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
养。
鉴别培养基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沙门氏菌,并对其进行鉴别。
5.生化鉴定:对分离培养得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生化鉴定,以确定其是否为
沙门氏菌。
常用的生化鉴定方法包括API 20E、三糖铁试验等。
6.血清学鉴定:对生化鉴定为沙门氏菌的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以确定其
具体血清型。
常用的血清学鉴定方法包括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
7.药敏试验:对分离得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其对不同药物
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可能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和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操作。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b1cc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0.png)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一、简介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肠道感染的细菌,也可以引起食品中毒。
它主要通过食品、饮用水和接触感染物传播。
对于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二、检验方法1.纳氏肠杆菌培养基法用纳氏肠杆菌培养基法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利用富含养分的培养基,使得沙门氏菌能够在培养基中迅速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菌落。
检验人员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识别沙门氏菌的存在。
2.血液平板培养法血液平板培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
将待测样品涂抹在富含养分的血液平板上,再将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的产生。
3. PCR法PCR法是一种较为快速、敏感的检验方法。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这种方法对实验条件和检验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可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检验后,需要进行有关分析。
针对检验结果,进行有关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并确定污染的程度。
1. 菌落计数通过检验方法得到的菌落数可以反映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污染程度。
一般来说,菌落数越多,说明沙门氏菌污染越严重。
2. 菌株鉴定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其是否为沙门氏菌。
根据鉴定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菌株的来源和特性。
3. 毒素检测有些沙门氏菌会产生毒素,对食品中的毒素进行检测,可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具有毒素产生能力的沙门氏菌。
四、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时,有一些实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 实验室操作检验和分析工作要在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保证实验室内的环境洁净,避免交叉污染。
2.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使用消毒剂对实验仪器、培养基和工作台进行处理。
3. 实验安全在进行检验和分析实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因接触致病菌而导致感染。
五、应用领域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0e9a3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5.png)
血平板:中等大小、灰白色菌落。
生物学特性
生化反应: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 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 性,大多产生硫化氢。发酵葡 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 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 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ONPG -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非沙门氏菌
报告
沙门氏菌在BS平板上
沙门氏菌在HE平板上
沙门氏菌的TSI试验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 (变黑)。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 ,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 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 保持黄色。
商品化生化鉴定系统
API 20E API 20E 生化鉴定 是根据快速酶促反应 及代谢产物的检测技 术发展的一种细菌编 码鉴定法,广泛应用 于临床、食品中革兰 氏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
API 20E
第1位数
O AL N DD P HC G
第2位数 第3位数 第4位数 第5位数
O CI H U T
1、未接种 2、尿素酶阳性 3、尿素酶阴性
KCN生长试验
右:抑制生长
沙门氏菌在TSI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的结果
斜面 底层 产气 硫化氢 赖氨酸脱羧酶 初步判断
K A +(- ) +(- )
+
K A +(- ) +(- )
沙门氏菌的实验报告
![沙门氏菌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2812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9.png)
沙门氏菌的实验报告沙门氏菌的实验报告引言: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在动物体内。
它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沙门氏菌的特性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沙门氏菌的分离与培养我们从市场购买了一份新鲜鸡蛋,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分离与培养的操作。
首先,我们将鸡蛋表面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无菌的工具将鸡蛋壳上的细菌刮取到培养基上。
接着,我们将培养基置于恒温箱中,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沙门氏菌的生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纯净的沙门氏菌菌落。
实验二:沙门氏菌的形态观察为了观察沙门氏菌的形态特征,我们使用了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观察。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沙门氏菌呈杆状或球状,大小约为0.5至1.5微米。
沙门氏菌具有鞭毛,使其能够在液体中快速移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沙门氏菌菌落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会形成粘液。
实验三:沙门氏菌的生长条件为了确定沙门氏菌的适宜生长条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将沙门氏菌接种于不同温度的培养基上,发现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7摄氏度。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沙门氏菌在不同pH值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其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6.5至7.5。
这些实验结果为控制沙门氏菌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四: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为了研究沙门氏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探索其致病机制。
首先,我们将沙门氏菌接种于小鼠体内,并观察其对小鼠的影响。
结果显示,被感染的小鼠出现了食欲不振、腹泻和发热等症状。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沙门氏菌通过侵入人体细胞并释放毒素来引起病症。
这些实验结果为预防和治疗沙门氏菌感染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实验五:沙门氏菌的控制方法为了控制沙门氏菌的传播和感染,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来研究其控制方法。
首先,我们发现煮沸可以有效地杀死沙门氏菌,因此在食物加工过程中要确保充分的加热。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一些抗生素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某些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其生长。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529d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e.png)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一、引言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其感染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因此,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
本报告旨在介绍沙门氏菌方法验证的步骤和结果,以及验证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二、实验步骤2.1 样品准备1.收集食品样品,如鸡肉、鸡蛋等,确保样品来源真实可靠。
2.根据实验要求,将样品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2 沙门氏菌培养1.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进行均匀悬浮。
2.取适量悬浮液接种于沙门氏菌选择性富营养培养基上。
3.在37摄氏度下培养24小时,观察是否出现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
2.3 DNA提取1.从培养基中取出沙门氏菌菌落,加入适量脱离剂,使细菌细胞破裂释放DNA。
2.使用离心机离心,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加入适量蛋白酶K,进行蛋白酶消化。
3.加入适量异丙醇,沉淀DNA。
4.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最终得到纯净的DNA样品。
三、实验结果3.1 沙门氏菌菌落观察在沙门氏菌选择性富营养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后,观察到了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
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3.2 DNA提取结果经过DNA提取,成功获得了纯净的沙门氏菌DNA。
通过电泳检测,可见DNA条带清晰,无明显的降解或污染。
3.3 PCR扩增结果使用沙门氏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预期大小的DNA产物。
通过对PCR 产物进行测序,确认了其与沙门氏菌基因组序列完全匹配。
四、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的步骤,我们成功地从食品样品中分离出沙门氏菌,并获得了可靠的DNA提取和PCR扩增结果。
这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
五、验证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本实验使用的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步骤经过严格设计和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 简单易行:实验步骤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试剂。
2. 高效快速:从样品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只需要24小时左右。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51463b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c.png)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感染。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确保公众的健康,我们需要进行沙门氏菌的国标检验。
下面是一份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沙门氏菌检验的国标检验步骤和接种方式。
第一步:样品准备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常见的样品包括食品、水、动物排泄物等,可能携带沙门氏菌。
样品应该收集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并采取无菌采样容器进行收集。
收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并确保样品的数量足够进行检验。
第二步:样品处理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将潜在的沙门氏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后续的检测。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选择性培养。
富集培养是将样品放入富集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以及特定条件促使沙门氏菌生长。
选择性培养则是利用培养基中的特殊抑制剂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使沙门氏菌生长出来。
第三步:菌落鉴定在样品处理后,我们需要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鉴定,确认是否为沙门氏菌。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判断细菌的种类。
生理生化鉴定则是通过检测菌落对特定物质的代谢情况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利用特定的DNA序列来识别沙门氏菌的基因,通常使用PCR技术进行检测。
第四步:抗菌药敏试验沙门氏菌的抗菌药敏性检测是为了确定对何种抗生素具有敏感性。
通过抗菌药敏试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感染。
可以使用各种常见的抗生素盘进行试验,然后观察沙门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反应。
根据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可确定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情况。
第五步:结果分析与报告最后一步是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检验报告。
检验结果要结合国家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样品是否合格。
如果样品中检测到沙门氏菌,还需要评估其数量以及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详细记录样品的来源、处理方法、检验步骤和结果,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沙门氏菌的实验报告
![沙门氏菌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791d5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c.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沙门氏菌的分离方法。
2. 掌握沙门氏菌的鉴定技术。
3. 了解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类肠道中。
沙门氏菌可以引起多种人类和动物疾病,如食物中毒、败血症等。
本实验通过分离和鉴定沙门氏菌,旨在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
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革兰氏染色液、沙门氏菌诊断血清等。
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高压灭菌器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采集疑似感染沙门氏菌的小鼠粪便、血液等样品。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充分振荡,制成10^-1、10^-2、10^-3等不同稀释度的样品。
3. 分离培养:将不同稀释度的样品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菌落观察: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挑选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
5. 革兰氏染色:将挑选出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形态。
6. 血清学鉴定:将革兰氏染色后的菌落进行血清学鉴定,确定菌种。
7. 生化试验:对鉴定出的沙门氏菌进行生化试验,进一步确定菌种。
五、实验结果1. 分离培养: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观察到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菌落呈红色,周围有透明圈。
2.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菌体呈革兰氏阴性,呈短小杆菌。
3. 血清学鉴定: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4. 生化试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不发酵蔗糖,不产生硫化氢,不形成吲哚。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分离和鉴定沙门氏菌,成功从疑似感染小鼠样品中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2.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中毒、败血症等疾病。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1. 沙门氏菌可通过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血清学鉴定等方法进行鉴定。
沙门氏菌的检测报告
![沙门氏菌的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c3e1100b4e767f5acfce90.png)
包子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检测包子中是否有沙门氏菌的存在,以便更好的处理和解决包子在生产过程中在那些方面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二、实验器材
无菌操作台、酒精灯、PH试纸,酸碱缓冲溶液、试管、锥形瓶、金黄色葡萄球菌试片、1ml移液管、酒精棉球、包子样品为2012年4月21日的梅干菜、生理盐水、高压蒸汽灭菌锅。
三、实验原理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试片中含有选择性培养基,沙门氏菌特有辛酯酶的显色剂和高分子吸水凝胶,运用微生物特有的试片技术做快速检测的一种方法。
一般培养15到24小时,之后进行观察,紫红色的菌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呈蓝色的菌落为其他大肠杆菌菌群。
四、实验步骤
取样品25g放入含有225ml的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制成1:10的样品均液,再用1ml灭菌移液管吸取1:10样品均液1ml,注入含有9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摇匀为1:100的样品均液。
然后在无菌操作间内进行接种分别取1:10和1:100的样品均液1ml滴加到试片上,然后将上层缓慢盖上,静止10S左右培养基凝固。
同时做一个空白对照。
将试片叠加在一起放入自封袋内并封口,透明面朝上置于恒
温培养箱内,培养温度为36℃—1℃,培养15-24小时。
五、培养结果
根据上图现实,没有沙门氏菌检出,符合GB 19295-2011。
实验五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实验五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cd658c9451e79b8968022625.png)
实验五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食品的质量与沙门氏菌检验的意义。
2、掌握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3、掌握沙门氏菌检验的生化试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的判断。
4、掌握沙门氏菌属血清学试方法。
5、掌握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的方法和技术。
二、原理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其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种类繁多,少数只对人致病。
其他对动物致病,偶尔可传染给人。
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以及食物中毒或败血症。
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常占首位或第二位。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有五个基本步骤:1 前增菌;2 选择性增菌;3 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氏菌;4 生化试验,鉴定到属;5 血清学分型鉴定。
目前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按统计学取样方案为基础,25g食品为标准分析单位。
三、试剂和仪器(一)最先准备的器材规格名称数量用途1、500ml广口瓶1个稀释样品2、500ml三角瓶1个制缓冲蛋白胨水3、250ml三角瓶8个制增菌液、培养基4、15×150mm试管18支制三糖铁培养基和PH7.2尿素5、13×130mm试管30支制蛋白胨水等6、1ml移液管5支7、10ml移液管 2 支8、直径为90 mm平皿12套制BS、SS平板9、250ml量筒1支(二)应灭菌的其它器材剪刀1把不锈钢汤匙1把称量纸适量(三)应准备的培养基和试剂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1.缓冲蛋白胨水(BP):1瓶225ml/瓶500ml三角瓶2.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1瓶100ml/瓶250ml三角瓶3.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1瓶100ml/瓶250ml三角瓶4.亚硫酸铋琼脂(BS):4皿1瓶60ml/瓶250ml三角瓶5.SS琼脂:6皿1瓶100ml/瓶250ml三角瓶6.三糖铁琼脂:6支6ml/支 40 ml 15×150mm试管7.尿素琼脂(pH7.2):6支4ml/支 25 ml 15×150mm试管8.蛋白胨水:6支2ml/支 20 ml 13×100mm试管9.氰化钾(KCN)培养基:6支4ml/支 30 ml 13×130mm试管10.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赖氨酸):6支1ml/支 10 ml 13×130mm试管11.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不含赖氨酸):6支 1ml/支 10 ml 13×130mm试管12.沙门氏菌因子血清:多价血清;11种因子血清。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c4aa0f07b9f3f90f77c61b79.png)
医学ppt
34
• (六)血清学检查:
取上述疑似菌落的TSI琼脂培养物少许,与 沙门氏菌A—F多价O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 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试验。若凝集试验为阴性 反应时,应将菌苔制成浓菌液在100℃水浴 中保温30分钟后再进行A-F多价O血清凝 集试验。将反应结果,结合生化试验,判定之。
医学ppt
医学ppt
19
• (二)分离培养:
取上述增菌培养物,划线接种于SS琼脂和EMB 琼脂平板各一个(划线时,适当增加SS琼脂平板 的涂抹量2-3环,可提高阳检率),置37℃培 养18-24小时。凡沙门氏菌,在SS和EMB 琼脂平板上,菌落一般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圆形, 周边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在SS琼脂平板上中心 有时呈黑褐色。如有上述疑似菌落,应选取2-3 个分别进行纯培养,按下列方法鉴别。
17
• 沙门氏菌主要寄生在人体、哺乳动物和家禽的肠道 内,可随同粪便的排泄污染水源,食品与药品。沙 门氏菌的种类繁多,有些对人有致病力,如伤寒沙 门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有些对动物有致病力,如 鸭沙门氏菌和雏沙门氏菌;尚有一些对人和动物皆 有致病力,如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 霍乱沙门氏菌等。它们能引起人类伤寒症、急性胃 肠炎和败血症等。
• 带有这些细菌的人与动物常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药 品的生产环境、工具设备和原料辅料,以及半成品 和成品等。特别是用动物脏器制成的药品,污染机 率较高,影响患者用药安全,并有可能通过药品的 流通而传播。故将沙门氏菌,应列为某些药品的必 检项目。
医学ppt
18
• (一)增菌培养:
取1∶10供试品稀释液10毫升,接种于备 妥的100毫升胆盐乳糖增菌液内。置37° 培养18—24小时,进行增菌。
医学ppt
沙门氏菌检验实训报告
![沙门氏菌检验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ea725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4.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室操作,掌握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了解沙门氏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提高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能的掌握,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食品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移液器、试管、吸管、接种环、酒精灯、高压灭菌器等。
2. 试剂:缓冲蛋白胨水(BPW)、选择性增菌培养基(SC、TTB)、选择性平板(SS琼脂)、生化试剂(甘露醇、山梨醇、乳糖等)、血清等。
五、实训步骤1. 样品处理与预增菌- 无菌操作取25g样品加入225mL BPW中,均质后置于36℃培养箱中培养8-18小时。
2. 选择性增菌- 分别取1mL BPW增菌液加入10mL SC和TTB培养基中,SC置于36℃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TTB置于42℃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3. 选择性平板分离- 将增菌后的SC和TTB培养基分别涂布于SS琼脂平板上,置于36℃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 生化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包括乳糖发酵试验、硫化氢试验、动力试验、尿素酶试验等。
5. 血清学鉴定- 对生化试验结果阳性的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使用O、H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
六、结果与分析1. 样品处理与预增菌- 样品经过均质后,预增菌培养成功,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
2. 选择性增菌- SC和TTB培养基中均观察到菌落生长,表明样品中可能存在沙门氏菌。
3. 选择性平板分离- SS琼脂平板上观察到灰白色、光滑、湿润、中等大小的菌落,符合沙门氏菌的典型特征。
4. 生化试验- 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乳糖不发酵、硫化氢阳性、动力阳性、尿素酶阴性,符合沙门氏菌的生化特征。
5. 血清学鉴定- 玻片凝集试验结果显示,菌株与沙门氏菌O血清和H血清发生凝集,确定为沙门氏菌。
七、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了解了沙门氏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操作规范(已完)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操作规范(已完)](https://img.taocdn.com/s3/m/3b601b906bd97f192279e9f0.png)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操作规范1 检验依据本方法参照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2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 冰箱:2 ℃~5 ℃。
2.2 恒温培养箱:36 ℃±1 ℃,42 ℃±1 ℃。
2.3 均质器。
2.4 振荡器。
2.5 电子天平:感量0.1 g。
2.6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2.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2.9 无菌试管:3 mm×50 mm、10 mm×75 mm。
2.10 无菌毛细管。
2.11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2.1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 培养基和试剂(按说明书配置或灭菌)3.1 缓冲蛋白胨水(BPW);3.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3.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3.4 亚硫酸铋(BS)琼脂;3.5 HE 琼脂;3.6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3.7 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3.8 三糖铁(TSI)琼脂;3.9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3.10 尿素琼脂(pH 7.2);3.11 氰化钾(KCN)培养基;3.1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3.13 糖发酵管;3.14 邻硝基酚β-D 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3.15 半固体琼脂;3.16 丙二酸钠培养基;3.17 沙门氏菌O 和H 诊断血清;3.18 生化鉴定试剂盒。
4 检验程序沙门氏菌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5 操作步骤5.1 前增菌称取25 g(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置于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c772e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2.png)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一、引言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其检验程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和疾病防控工作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沙门氏菌检验程序的流程和方法。
二、沙门氏菌检验程序的流程沙门氏菌检验程序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前处理、培养、鉴定和确认等步骤。
以下将逐一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沙门氏菌检验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检验结果。
在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容器,并在采集前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外源性污染。
此外,还应注意采集样品的数量和位置,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前处理前处理是为了提高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外消毒:对样品外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酒精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
•清洗:对样品进行充分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细菌。
•细碎:对于固体样品,可以进行细碎处理,使细菌更易于检测。
3. 培养培养是沙门氏菌检验程序中的核心步骤,主要通过培养细菌来增加其数量。
培养需要使用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有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培养基。
在培养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4. 鉴定和确认鉴定和确认是确定培养基上细菌是否为沙门氏菌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征和遗传特征,进一步确认其身份。
三、沙门氏菌检验程序的方法沙门氏菌检验程序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1. 传统方法传统的沙门氏菌检验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血清学试验和生化试验等。
这些方法操作相对繁琐,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出,但其结果可靠性较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和临床诊断。
•菌落计数法:通过培养菌落来计数菌落的数量,从而估计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判断出样品是否存在沙门氏菌,但无法确定具体的种属和品系。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87ba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4.png)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它会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引起污染,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及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一、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1. 检验样品的选择要进行沙门氏菌的检验,首先需要选择检验样品。
常见的样品包括生鲜肉类、禽类、蛋类、奶制品、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
2. 检验方法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培养法:通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并进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后的观察来进行检验。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实时荧光PCR、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3. 检验过程(1)样品的制备: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样品减容、均质化、稀释等。
(2)沙门氏菌的分离:将样品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相应的筛选和鉴定。
(3)菌落的计数:通过计数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数量进行测定。
(4)沙门氏菌的鉴定:对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鉴定,确认其种属和毒力类型。
4. 结果分析通过检验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样品是否超标、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污染等进行判断和分析。
二、沙门氏菌的分析意义2. 生产质量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可以对生产工艺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保障产品的质量。
3. 公共卫生及时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可以帮助卫生监管部门掌握食品安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公共卫生。
4. 营养健康保障食品安全,避免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对促进人们的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沙门氏菌的预防控制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生产环节控制合理设计食品生产线,加强生产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2. 原料筛选选择优质原料,确保原料的卫生安全性。
3. 加工控制加强食品加工的卫生监管,保障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4. 检验监控加强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沙门氏菌及检验-食品工程实验中心
![沙门氏菌及检验-食品工程实验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027a7c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5.png)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性实验教学指导方案实验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综合性实验名称:肉制品中沙门氏菌检验一、检验目的1.了解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征;2.学习和掌握沙门氏菌检验程序和方法。
二、检验程序三、检验步棸1.前增菌-将火腿剪碎,取25g加入BPW培养基,37℃培养8-18h。
2.选择性增菌-轻轻摇动BPW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取1ml,转种于10mlTTB内,于42℃培养18-24h。
同时另取1ml,转种于10mlSC内,于37℃培养18-24h。
3.选择性平板分离-将TTB和SC增菌液接种于BS和HE平板,37℃培养18-24h。
4.生化学试验-从BS和HE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赖氨酸、KCN、蛋白胨水、尿素、丙二酸培养基,37培养18-24h。
5.血清学试验-在玻片上加1滴沙门氏菌A-F多价菌体(O)抗血清,以生理盐水为对照,接种环挑取培养物降两个区域内形成乳状液,将玻片倾斜摇动混合1min,观察凝集现象。
四、结果记录1.记录BS、HE平板分离结果。
2.记录各项生化试验结果。
3.记录血清学试验结果。
五、思考题1.试述赖氨酸、KCN、尿素酶试验的原理。
2.试述BS琼脂各成分的作用,说明沙门氏菌在此平板上菌落形态特征。
3.如有一种菌种即发酵乳糖,又产生硫化氢,在三糖铁培养基上表现如何,为什么。
综合性实验名称:海产品中副溶弧菌检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海产品的检样处理方法;2.学习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和步棸;3.掌握副溶血性弧菌常用的生化试验鉴别方法。
二、检验程序三、检验步骤1.检样处理-①无菌操作取背肌肉无菌平皿内;②称取25g于无菌乳钵内研碎(可加适量海砂);2.选择性增菌-以无菌操作取研碎鱼肉置含225ml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225ml 增菌液,混匀成检样,37℃培养8-18h。
3.选择性平板分离-将增菌液划线接种于硫代硫酸钠-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37℃培养18-24h。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6368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5.png)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人体的食物中毒和感染。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和验证。
本文将介绍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并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沙门氏菌标准品2. 无菌生理盐水3. 培养基:XLD培养基、SS培养基、EB培养基4. 灭菌好的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从食品中取出适量样品,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混合均匀。
2. 检测方法:(1) XLD培养基法:将混合好的样品涂布在XLD培养基上,放置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红色或黑色小斑点形成。
(2) SS培养基法:将混合好的样品涂布在SS培养基上,放置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黑色小斑点形成。
(3) EB培养基法:将混合好的样品涂布在EB培养基上,放置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蓝色或绿色小斑点形成。
3. 结果判断:(1) XLD培养基法:如果在XLD培养基上出现红色或黑色小斑点,则说明样品中存在沙门氏菌。
(2) SS培养基法:如果在SS培养基上出现黑色小斑点,则说明样品中存在沙门氏菌。
(3) EB培养基法:如果在EB培养基上出现蓝色或绿色小斑点,则说明样品中存在沙门氏菌。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验证,三种方法均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其中,XLD和EB两种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更快地形成小斑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用。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的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和验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样品类型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同时,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使用标准品进行对照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食品的质量与沙门氏菌检验的意义。
2、掌握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3、掌握沙门氏菌检验的生化试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的判断。
4、掌握沙门氏菌属血清学试方法。
5、掌握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的方法和技术。
、原理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其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种类繁多,少数只对人致病。
其他对动物致病,偶尔可传染给人。
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以及食物中毒或败血症。
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常占首位或第二位。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有五个基本步骤:1 前增菌;2 选择性增菌;3 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氏菌;4 生化试验,鉴定到属;5 血清学分型鉴定。
目前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按统计学取样方案为基础,25g 食品为标准分析单位。
三、试剂和仪器一)最先准备的器材规格名称数量1、500ml 广口瓶 1 个2、500ml 三角瓶 1 个3、250ml 三角瓶8 个4、15×150mm 试管18 支5、13×130mm 试管30 支6、1ml 移液管 5 支7、10ml 移液管 2 支8、直径为90 mm 平皿12 套9、250ml 量筒 1 支二)应灭菌的其它器材剪刀1 把不锈钢汤匙三)应准备的培养基和试剂1. 缓冲蛋白胨水(BP) :2. 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 增菌液:4. 亚硫酸铋琼脂(BS) :4 皿5. SS琼脂:6 皿用途稀释样品制缓冲蛋白胨水制增菌液、培养基制三糖铁培养基和PH7.2 尿素制蛋白胨水等制BS 、SS平板1把称量纸适量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1瓶225ml/瓶500ml 三角瓶1瓶100ml/瓶250ml 三角瓶1瓶100ml/瓶250ml 三角瓶1瓶60ml /瓶250ml 三角瓶1瓶100ml/瓶250ml 三角瓶沙门氏菌因子血清: 多价血清 ;11种因子血清。
按 26 种用于初步分型; 57种用于 进一步分型; 163 种用于详细分型。
四、实验内容样品处理→→前增菌→→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平板分离→→生化学试验→→血清 学试验鉴别→→结果报告第一天 样品处理和增菌培养(一)样品处理1、加工过的样品: 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均应经过前增菌。
称取检样 25g ,加在装有 225mL缓冲蛋白陈水的 500mL 广口瓶内。
固体食品可先应用均质器以 8000~ 10000r/min 打碎 1min , 或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粉状食品用灭菌匙或玻棒研磨使乳化,备用。
2、未加工样品 : 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不必经过前增菌。
各取 25g (25mL ) 加入灭菌生理盐水 25mL ,按前法做成检样匀液,备用。
(二)、前增菌和增菌1、加工过的样品 : 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均应经过前增菌。
接种操作: 将混均匀的稀释样液放在 36± 1℃培养 4h ( 干蛋品培养 18~ 24h ) ;移取 10mL ,转种于 100mL 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 ( MM )或四硫酸钠煌绿增菌液内, 于 42℃培养 18~ 24h 。
同时,另取10mL ,转种于 100mL 亚硒酸盐肮氨酸增菌液 (SC )内。
培养: 于 36± 1℃培养 18~24h 。
2、未加工样品: 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不必经过前增菌。
接种操作: 取 25mL 匀液,接种于 100mL 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 (MM ) 或四硫磺酸钠 煌绿增菌液内,于 42℃培养 24h ;另取 25mL 接种于 100mL 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 (SC ) 内 培养操作: 于 36±1℃培养 18~24h 。
第二天 接种选择性平板进行分离培养一)分离培养接种操作: 取前天增菌培养的增菌液 1 环,划线接种于一个亚硫酸铋琼脂平板 ( BS ) 和一个DHL 琼脂平板 ( 或 HE 琼脂平板、 WS 或 SS 琼脂平板 ) 。
两种增菌液可同时划线接种在 同一个平板上。
培养操作: 于 36± 1℃分别培养 18~24h (DHL 、HE 、WS 、SS )或 40~48h (BS ) ,观察 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
6. 7. 8. 9.10. 11.三糖铁琼脂: 尿素琼脂(pH7.2) : 蛋白胨水:氰化钾 (KCN )培养基: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6支 6ml/支 40 ml 15×150mm 试管 6支 4ml/支 25 ml 15×150mm 试管 6支 2ml/支 20 ml 13×100mm 试管 6支4ml/支 30 ml 13×130mm 试管赖氨酸):6支1ml/支10 ml 13 ×130mm 试管不含赖氨酸) : 6 支 1ml / 支 10 ml 13 ×130mm 试管12.第三天观察分离结果,从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到:三糖铁琼脂、蛋白陈水、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一)、观察分离结果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形态如下:A、在HEKTOEN氏肠道菌(HE)琼脂上。
菌落呈兰绿至兰色,带或不带黑色中心。
许多沙门氏菌培养物可呈现大的光泽黑色中心或几乎全部黑色的菌落。
B、亚硫酸铋(BS)琼脂上。
产硫化氢的菌落为黑色,有时带有金属光泽,呈褐色,灰色或黑色。
菌落周围的培养基通常开始呈褐色,但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变为黑色,并有所谓的晕环效应。
C、SS琼脂上:无色半透明;产硫化氢菌株,有的菌落中心带黑色。
(二)、五项生化试验接种操作:1、接种三糖铁琼脂:从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直接挑取2个或更多个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
用一空白培养基作对照试验。
用灭菌接种针轻轻地接触每个菌落中心部位,接种TSI 斜面,先在斜面上划线,再于底层穿刺。
不需灼烧接种针,接种后面四项生化培养基。
2、接种蛋白陈水(供做靛基质试验)、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培养基和赖氨酸脱竣酶试验。
各用一空白培养基作对照试验。
接种三糖铁琼脂的同时,再接种蛋白陈水(供做靛基质试验)、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培养基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各1 管。
培养操作:于36± 1℃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
革兰氏染色与镜检:从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与镜检第四天观察五项生化试验结果,判断沙门氏菌属性,做血清学试验(一)、观察五项生化试验结果1、在三糖铁琼脂内,符合沙门氏菌属种的反应结果见表1。
在三糖铁琼脂内只有斜面产酸并同时硫化氢(H 2S) 阴性的菌株可以排除,其他的反应结果均有沙门氏菌的可能,同时也均有不是沙门氏菌的可能。
2、符合沙门氏菌属的五项生化试按表2 判定结果,沙门氏菌属五项生化试的结果应符合A1、A2 和B1,其他反应结果均可以排除。
符合反应序号A1,为沙门氏菌属典型反应,判定为沙门氏菌属细菌。
如尿素琼脂(pH7.2) 、氰化钾(KCN)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三项中,有一项异常,按表3 可判定沙门氏菌:表31、抗原的准备一般采用1.5%琼脂斜面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
O血清不凝集时,将菌株接种在琼脂量较高的( 如2.5%一3%)培养基上再检查;如果是由于Vi 抗原的存在而阻止了O 凝集反应时,可挑取菌苔于1mL生理盐水中做成浓菌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煮沸后再检查。
H 抗原发育不良时,将菌株接种在0.7%~0.8%半固体琼脂平板的中央,候菌落蔓延生长时,在其边缘部分取菌检查;或将菌株通过装有0.3%~0.4%半固体琼脂的小玻管1~2 次,自远端取菌培养后再检查。
2、O抗原的鉴定操作:用A~F多价O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同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
在生理盐水中自凝者为粗糙形菌株,不能分型。
玻片凝集试验图被A~F 多价O血清凝集者,依次用O4;O3、10;O7;O8;O9;O2和O11因子血清做凝集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判定O群。
被O3、10 血清凝集的菌株,再用O10、O15、O34、O19单因子血清做凝集试验,判定E1、E2、E3、E4 各亚群,每一个O抗原成分的最后确定均应根据O单因子血清的检查结果,没有O单因子血清的要用两个O复合因子血清进行核对。
不被A~F多价O血清凝集者,先用57种或163 种沙门氏菌因子血清中的9种多价O 血清检查,如有其中一种血清凝集,则用这种血清所包括的O 群血清逐一检查,以确定O 群。
每种多价O 血清所包括的O因子如下:O 多价1 A,B,C,D,E,F群(并包括6,14 群)O多价213,16,17,18,21 群O多价328,30,35,38,39 群O多价440,41,42,43群O多价544,45,47,48群O多价650,51,52,53群O多价755,56,57,58群O多价859,60,61,62群O 多价9 63,65,66,67 群五、思考题1、如何提高沙门氏菌的检出率?2、沙门氏菌在三糖铁培养基上的反应结果如何?解释这些现象?3、沙门氏菌检验有哪5 个基本步骤?4、食品中能否允许有个别沙门氏菌存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