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ppt【全套】
合集下载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
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体位摆放技术有良肢位、功能位、烧 伤患者抗挛缩体位的摆放等。
体位摆放的目的
预防或减轻痉挛或畸形的出现 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 典型痉挛模式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患侧卧位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健侧卧位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平卧位
第三节:体位转移
体位转移的概念 体位转移的方式
体位转移概念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 过程。包括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及坐站转移。
转移的原理
A 双脚分开、屈膝、维持 重心线于基面范围内。
B 被搬移者和搬移者一起 移动,利用股四头肌力量 而非单纯腰背肌力量站起。
C 保持腰背挺直屈膝蹲下。
体位转移的方法-向患侧翻身
同时引导偏瘫侧肩和膝 病人自行把健侧肢体移到另一侧
体位转移的方法-从卧位到坐位
病人要膝关节屈曲地被移到偏瘫侧 病人自行用健侧手撑住床铺
体位转移的方法-从坐位到站位
患者双足平踩地面,上肢Bobath握手并前伸 治疗师一手放在其患侧肩胛处,引导肩胛带尽量前伸 另一手放在其患膝上,当患膝前移时沿胫骨下压膝部 患者双下肢同时用力站起
体位转移方法
向健侧翻身 向患侧翻身 从卧位到坐位 从坐位到站位 从椅子到床铺 从床铺移到椅子
体位转移的方法-向健侧翻身1
患者 Bobath握手,双上肢上举用健侧带动患侧活
动
治疗师位于患者健侧 3.偏瘫侧膝关节屈曲,同时翻转肩和臀部
主 体动位转移技的术方与 法方-向法健侧翻身2
患者 Bobath握手,用健侧带动患侧活动 治疗师位于患者健侧,同时翻转臀部和足底以引导向偏瘫侧翻身
体位摆放的目的
预防或减轻痉挛或畸形的出现 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 典型痉挛模式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患侧卧位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健侧卧位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平卧位
第三节:体位转移
体位转移的概念 体位转移的方式
体位转移概念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 过程。包括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及坐站转移。
转移的原理
A 双脚分开、屈膝、维持 重心线于基面范围内。
B 被搬移者和搬移者一起 移动,利用股四头肌力量 而非单纯腰背肌力量站起。
C 保持腰背挺直屈膝蹲下。
体位转移的方法-向患侧翻身
同时引导偏瘫侧肩和膝 病人自行把健侧肢体移到另一侧
体位转移的方法-从卧位到坐位
病人要膝关节屈曲地被移到偏瘫侧 病人自行用健侧手撑住床铺
体位转移的方法-从坐位到站位
患者双足平踩地面,上肢Bobath握手并前伸 治疗师一手放在其患侧肩胛处,引导肩胛带尽量前伸 另一手放在其患膝上,当患膝前移时沿胫骨下压膝部 患者双下肢同时用力站起
体位转移方法
向健侧翻身 向患侧翻身 从卧位到坐位 从坐位到站位 从椅子到床铺 从床铺移到椅子
体位转移的方法-向健侧翻身1
患者 Bobath握手,双上肢上举用健侧带动患侧活
动
治疗师位于患者健侧 3.偏瘫侧膝关节屈曲,同时翻转肩和臀部
主 体动位转移技的术方与 法方-向法健侧翻身2
患者 Bobath握手,用健侧带动患侧活动 治疗师位于患者健侧,同时翻转臀部和足底以引导向偏瘫侧翻身
5章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资料116页
排痰技术的定义
康复护理学
排痰技术又称为气道分泌物去除技术(secretion removal techniques), 具有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 出、维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反复感染的作用。
排痰技术主要包括体位引流、叩击、振动等方法。
22
排痰技术的分类
康复护理学
有效咳嗽训练(effective cough training) 辅助咳嗽技术(assisted cough techniques)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叩击(percussion) 振动(vibration)
③潴留分泌物长期不能排清者,如支气管扩张等; ④某些特殊检查前的准备,如支气管镜、纤维镜、 支气管镜等。
26
康复护理学
排痰技术的分类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禁忌证:
①疼痛明显、认知障碍或不合作者; ②内外科急、重症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
肺水肿、肺栓塞、急性胸部外伤、出血性疾病等。
58
康复护理学
膀胱护理的方法
◆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目的:
•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功能; •减少排尿障碍对患者活动和心理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59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吞咽训练的方法
◆摄食训练 喂食方法: 掌握一口量 护士应用薄而小的勺子从患者的健侧喂食, 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部。 成人每次进食量不宜超过300ml。 进食后30分钟内不宜翻身、扣背、吸痰等 操作(抢救等特殊情况除外)。
49
吞咽训练的方法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完整版全文
管垂直引流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体(Ti)位引流部位与体(Ti)位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排痰技术的分(Fen)类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注意事项: 不允许安排在饭后立即进行体位引流,应在饭后1~2h 或饭前1h进行头低位引流,防止胃食管反流、恶心和呕吐; 引流过程(Cheng)中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常用康复护(Hu)理技术
第一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第一节 体位摆放 第二节 排痰技术(Shu)
第三节 吞咽训练 第四节 膀胱护理
第五节 肠道护理 第六节 压疮护理
第七节 心理护理
第二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第一 节 (Yi) 体 位 摆 放
第三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体位摆放的定义(Yi) ●体位摆放的目的
脑损(Sun)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仰卧(Wo)位
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脑(Nao)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床(Chuang)上坐位
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功(Gong)能位摆放
➢上肢功能位:
肩关节屈曲45°,外展60°(无内、外旋) 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间位(无旋前或旋后)
第五页,共一Biblioteka 一十六页。体位摆放的(De)定义
➢ 良肢位多应用于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是为了防 止或对抗痉挛姿势(Shi)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 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第六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体(Ti)位摆放的定义
➢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Wei)恢复时, 必须使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
➢禁忌证:
①疼痛明显、认知障碍或不合作者; ②内外科急、重症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体(Ti)位引流部位与体(Ti)位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排痰技术的分(Fen)类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注意事项: 不允许安排在饭后立即进行体位引流,应在饭后1~2h 或饭前1h进行头低位引流,防止胃食管反流、恶心和呕吐; 引流过程(Cheng)中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常用康复护(Hu)理技术
第一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第一节 体位摆放 第二节 排痰技术(Shu)
第三节 吞咽训练 第四节 膀胱护理
第五节 肠道护理 第六节 压疮护理
第七节 心理护理
第二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第一 节 (Yi) 体 位 摆 放
第三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体位摆放的定义(Yi) ●体位摆放的目的
脑损(Sun)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仰卧(Wo)位
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脑(Nao)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床(Chuang)上坐位
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功(Gong)能位摆放
➢上肢功能位:
肩关节屈曲45°,外展60°(无内、外旋) 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间位(无旋前或旋后)
第五页,共一Biblioteka 一十六页。体位摆放的(De)定义
➢ 良肢位多应用于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是为了防 止或对抗痉挛姿势(Shi)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 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第六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体(Ti)位摆放的定义
➢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Wei)恢复时, 必须使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
➢禁忌证:
①疼痛明显、认知障碍或不合作者; ②内外科急、重症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
第五章 康复护理技术 ppt课件
充分发挥病人的积极性 ❖ 训练要尽可能的发挥患肢的功能 ❖ 训练的方法要灵活多变
81
2020/4/25
82
❖ 训练病人学会使用各种基本的ADL辅助器 具。
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训练前,要评估病人ADL的能力及其潜能。 ❖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病人的病情、全身功能状况,
现在和将来的个人需要和愿望,住宅环境和家庭条 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 训练计划实施时,必须早期开始,由易到难,重点 突出。 ❖ 对因疾病而引起严重残疾的患者或经过适当训练仍 不能独自完成ADL的患者,可以借助必要的辅助器 具。 ❖ 治疗人员要耐心,病人要主动参与,有恒心。
3、康复护理常用放松训练方法
❖ 渐进性放松训练 ❖ 想象性放松训练 ❖ 深呼吸放松训练
康复护理学
第五章 康复护理技术 第五节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
1.作用: ❖ 增大肺活量,增加吸氧量,改善全身健康状
况。 ❖ 主要用于慢支、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
呼吸训练
2.呼吸运动的动力: ❖ 1)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 ❖ 2)肋间肌----深呼吸时起作用。 ❖ 3)辅助呼吸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斜
❖ 床上移动:
上下移动、左右移动。
72
坐位及站立
❖ 坐位平衡:
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前者指保持坐姿稳 定,后者指坐位时进行躯干各方向活动或上肢 活动时的平衡。
❖ 站立:
由坐位站起和坐下,以及在站立位时的平衡
(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站立时的静态
指保持站立姿势稳定,动态平衡指躯干向各个
方向活动或四肢活动,例如原地抬腿时的稳定。
1.脊髓损伤患者的翻身动作
C6损伤
(1)全辅助下翻身(急性期): ❖ ① 将床单卷起,至患者体侧,一人固定住
81
2020/4/25
82
❖ 训练病人学会使用各种基本的ADL辅助器 具。
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训练前,要评估病人ADL的能力及其潜能。 ❖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病人的病情、全身功能状况,
现在和将来的个人需要和愿望,住宅环境和家庭条 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 训练计划实施时,必须早期开始,由易到难,重点 突出。 ❖ 对因疾病而引起严重残疾的患者或经过适当训练仍 不能独自完成ADL的患者,可以借助必要的辅助器 具。 ❖ 治疗人员要耐心,病人要主动参与,有恒心。
3、康复护理常用放松训练方法
❖ 渐进性放松训练 ❖ 想象性放松训练 ❖ 深呼吸放松训练
康复护理学
第五章 康复护理技术 第五节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
1.作用: ❖ 增大肺活量,增加吸氧量,改善全身健康状
况。 ❖ 主要用于慢支、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
呼吸训练
2.呼吸运动的动力: ❖ 1)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 ❖ 2)肋间肌----深呼吸时起作用。 ❖ 3)辅助呼吸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斜
❖ 床上移动:
上下移动、左右移动。
72
坐位及站立
❖ 坐位平衡:
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前者指保持坐姿稳 定,后者指坐位时进行躯干各方向活动或上肢 活动时的平衡。
❖ 站立:
由坐位站起和坐下,以及在站立位时的平衡
(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站立时的静态
指保持站立姿势稳定,动态平衡指躯干向各个
方向活动或四肢活动,例如原地抬腿时的稳定。
1.脊髓损伤患者的翻身动作
C6损伤
(1)全辅助下翻身(急性期): ❖ ① 将床单卷起,至患者体侧,一人固定住
康复护理学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PPT课件
10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针灸疗法
■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针灸,三阴交、合谷、至阴、昆仑
止针灸。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不宜针刺,小儿不宜留针。
■针刺应避开血管及防止刺伤重要器官。
■面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如针后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时,应平卧休息,头
放低,做头部热敷或饮温水。
而立法、选方、遣药。
③康复病证大多神形不足、五脏皆虚。
■中药外治康复法
身、局部或
①中药外治法是把一定剂型的中药外用于患者全
25
特定穴位实施敷、洗、熏、 熨、贴等治疗的方
饮食疗法
◆饮食宜忌
■应多食用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少或不食
用加剧疾病发
展的食物;
■疾病的不同阶段,饮食宜忌亦因病程的发展变
化有所差异;
方法; ④温灸器灸:将艾绒装入温灸器中,点燃艾
绒后将温 灸器盖好,置于施灸部位,
9
针灸疗法
◆注意事项
■遵照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邻近取穴的原则,正确 选穴。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症采用得当的补泻方法。针法 偏于泻,灸
法偏于补。
■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过于疲劳、过饱、醉酒、大怒 时,不宜立
即针刺。
■身体虚弱者,针刺时应采用卧位,手法不宜过重。
5
针灸疗法
◆治疗作用 ■镇痛作用。 ■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6
针灸疗法
◆临床应用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颈肩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 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性疾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颈强直性综合症、共济失调症、植物神 经系统疾病等。 ■内科疾病:高血压病、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妇产科疾病: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 期综合症、 乳腺增生等。 ■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性营养不良、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等。 ■五官科疾病:青少年近视、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协调训练方法:
轮替动作:交替屈髋、交替伸膝、拍地练习等。
整体动作:原地踏步、原地高抬腿跑、跳绳等。
体位转移训练
体位转移(转换):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 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转移分类:独立转移→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教 会各种转移方法。 辅助转移→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 教会掌握辅助转移的方法。 被动转移(搬运) 人工搬运 机械搬运
理疗:利用物理因子(电、光、声、磁、冷、热、 水等)为主要手段缓解患者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
运动疗法分类:从临床实用观点分三大类。
1.传统的运动疗法:①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② 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③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 ④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⑤恢复平衡功能的 运动疗法;⑥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⑦增强心肺 功能的运动疗法
肌肉耐力训练
耐力:持续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耐力大小可以从开 始收缩直到出现疲劳时,已收缩的总次数或经历的 时间来衡量。
方法:等张收缩采用小负荷,多重复的方法。 例:1.60~70%的10RM,重复12~15+次/组, 2~3组/天,中间休息30s。2,弹力带 等长收缩 例: ≤60%最大随意收缩,持续到疲劳为止。 1次/日,5日/周
举例:1.最大负荷的测定(10RM):举起10次最大重量 2.第一组:50%10RM 第二组:75%10RM 第三组:100%10RM 每组10次,组间休息1min,每日一次或隔日一
次,每周测一次10RM。 等长收缩:适用于2—5级肌力的患者。需设备少,费时
亦少。 举例:维持5~6s最大负荷等长收缩,每日6~20次,每次间
平衡与协调技术
影响平衡的因素
支撑面的大小和性质:支撑面越大,越平整越稳定 重心:重心越低越稳定 感觉:
躯体的感觉:主要对支撑基底的感觉和本体觉 视觉:对周围事物和人的感觉。 前庭感觉:感受空间位置和重力。 运动控制能力:如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站立平衡能力 下降
平衡分类: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
自动态平衡:人体进行自主运动时重新获得稳定 状态的能力。
他动态平衡:人体对抗外界的干扰恢复稳定状态 的能力。
平衡分类:
• 卧位平衡 • 坐位平衡 • 跪位平衡:四点跪、三点跪、二点跪、一点跪 • 站立平衡:两点站立、单腿站立
平衡训练原则
1.安全性 2.循序渐进:
•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 稳定极限由大到小:支撑面积越大、越硬、越平
整,稳定极限越大。 •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 从睁眼到闭眼
平衡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仰卧位训练:桥式运动:双桥、单桥 坐位平衡训练:
端坐位平衡:偏瘫患者多采用 偏瘫患者从卧位到坐位的平衡训练过程 1.坐起适应性训练:将床头摇起30°,维持15~30分/次,
2.神经生理疗法
3.运动再学习疗法
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目的:改善、维持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完成功能性活 动。
方法:
一、被动活动
1.徒手被动活动:原则:①运动要缓慢,动作要轻柔。 ②不能动的关节每日2次,每次3遍。③活动尽可能达 到正常范围。
2.使用器械进行连续被动活动
二、牵引:对已出现肌肉等软组织短缩,关节活动范 围受限的患者使用。可以徒手牵引,也可借助其他 如重力滑车等进行。
观察动作是否准确、直接,时间是否正常。 • 指鼻试验 • 指-指试验 • 轮替试验 • 拍膝试验 • 跟-膝-胫试验 • 拍地试验
协调训练的原则:
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②重复性训练调训练方法:
轮替动作训练:双上肢交替上举,双上肢交替前伸等。
方向性动作训练:指鼻、对指、指敲桌面等。
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
1、运动疗法 2.ROM(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肌力增强 4.耐力训练 5.平衡与协调技术 6.体位转移训练 7.步行训练 8.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9.作业疗法 10.按摩康复法
一、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理疗。
运动疗法:利用力学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按 摩、借助器械的运动)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功能 的一种治疗方法。
转移基本原则
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 1.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高度尽可能
相等。 2.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床垫或椅面应有
一定的硬度。 3.两个平面尽可能靠近,必要时用转移滑板。 4.转移时注意安全,有多种方法可选时,以最安全、最
隔至少20s,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肌力训练
注意事项
1.对患者进行讲解,取得患者的配合。 2.注意心血管反应:较大阻力的等长抗阻训练会引
起血压增高,训练时屏气,都会加重心肺负担, 因此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 禁忌在等长抗阻训练时过分用力或憋气。 3.应用很重的重量时,应有人在旁监护。 4.训练后24h仍感肌肉酸痛,暂停训练。肌肉、关节 发炎肿胀,关节不稳定时禁用。
每日3~6次,观察2~3天无反应每日增加15°,直至 90°,15~30分/次无反应。 2.静态平衡训练 3.他动态平衡训练
站立平衡训练
• 静态平衡训练 • 他动态平衡训练 • 自动态平衡训练
协调功能训练
定义: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地运动的能力。 评定:观察训练对象,在完成指定的动作中有无异常,
2.助力运动:运动时动作的完成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 部分借助于外力完成。适用于1—3级肌力的患者。
3.主动运动:运动时,没有外力的参与,动作完全由肌 肉主动收缩来完成。适用于3级肌力的患者。
4.抗阻力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部的阻力来完成动作 ,又称负重运动。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
肌力训练方法
等张收缩:适用于3—5级肌力的患者。采用大负荷,少 重复的方法。
短时间徒手牵张:持续15-30秒,重复8次 自我牵张
持续牵引的原则:
1.牵引的力应持续稳定而柔和; 2.牵引时应在患者能耐受的疼痛的范围; 3.牵引时患者要完全放松; 4.牵引前可予以热疗。
肌力增强
方法:根据肌肉力量的大小选择运动方法
1.被动活动:运动时肢体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过程 由外力来完成。肌力训练时在被动活动的同时引导患 者主观一起用力,适用于0级和1级肌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