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课件:周围神经
合集下载
《周围神经解剖》课件
![《周围神经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299e2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9.png)
物理治疗
电刺激、温热疗法等促进神经 再生。
药物治疗
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抗炎药物 等。
功能康复训练
针对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进行 康复训练。
05
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 与治疗
神经痛
神经痛定义
神经痛是由于神经受损或炎症引起的 疼痛,通常表现为刺痛、灼热痛或刀 割样疼痛。
病因
治疗
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神经阻滞等,针对不同病因 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根据功能不同,神经末梢可以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 经末梢两类。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刺激,而运动神 经末梢则能够支配肌肉和腺体的活动。
神经束和神经丛的结构
01
神经束是由多个神经纤维集结而 成的束状结构,具有一定的方向 性,负责传递信息。
02
神经丛是由多个神经束集结而成 的复杂结构,包括脑神经丛、脊 神经丛等,负责收集和传递信息 。
神经痛的病因多样,包括创伤、感染 、免疫系统疾病、压迫等。
神经炎
神经炎定义
神经炎是指神经炎症反应,通常 表现为神经传导障碍和肌肉无力
。
病因
神经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免疫系 统疾病、中毒等。
治疗
神经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 、抗炎治疗、支持治疗等,根据
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神经病
神经病定义
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导 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内脏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内脏器官 的活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
新陈代谢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新陈代谢过 程,影响能量消耗和脂肪代谢等。
应激反应
自主神经系统能够参与应激反应, 使人应对紧张和危险情况。
系统解剖学课件:周围神经共119页文档
![系统解剖学课件:周围神经共11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1cca0e2af45b307e971976d.png)
系统解剖学课件:周围神经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周围神经PPT课件
![周围神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35517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d.png)
手的皮神经分布区
胸 神 经 前 支
不成丛
分支
肋肋
行程支配
间下
沿肋间隙前行,
神神
走在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 经 经
上 6 对达肋间隙前端→胸壁
下 6 对越肋弓深面→腹壁
胸腹壁肌肉皮肤
胸神经皮支 的节段性分布
胸骨角平面 T2 乳头平面 T4 剑突平面 T6 肋弓平面 T8 脐平面 T10
耻骨联合 与脐连线
瘫
治疗
1.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 促进功能恢复。尽早用1个疗程泼尼松 或地塞米松。
2. 促进神经髓鞘恢复:维生素B1、B12 3. 氯苯氨丁酸
4. 理疗、康复治疗
5. 手术疗法及预防眼合并症
概念及流行病学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 AIDP) 又称格林-巴利综合症(GBS),以周围神经 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 及巨噬细胞浸润的自身免疫病。
牙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 痛等。
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 抗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氯硝安定。
大量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或三叉神经分支注射。 氯苯氨丁酸 药物无效者: 封闭疗法
三叉N节射频电凝疗法;
微侵袭手术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概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因茎乳 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颈丛
耳大神经 枕小神经 颈丛颈位横置神经 锁骨上神经
膈神经
部行程:前斜角肌表面下降, 经锁骨下动静脉间 进入胸腔
颈丛 麻醉点
标本观察
膈 神 经
的 胸 部 行 程
越肺根前方, 沿心包两侧
膈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ppt课件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d417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c.png)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调节和控制人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 使机体协调统一。
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使之与外界不断 变化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人的大脑高度发达,能主动的认识客观 世界和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1
神经系统的区分
一、按照位置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3的粘膜以及耳颞区
和口裂以下的面部
皮肤。②躯体运动
纤维:咀嚼肌。
55
VI展神经
性质:运动性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 走行及分布:起自脑
桥展神经核,经行眶 上裂入眶,支配外直 肌
56
左侧展神经受损
展神经受损 可引起外直 肌瘫痪,产 生内斜视。
57
面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上泌涎核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面神经
2
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按照分布对象 躯体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
3
1、躯体神经系统
❖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 骨骼肌)
中枢部: 位于脑和脊髓 周围部: 称躯体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主要传导皮肤和运动系统的 感觉冲动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运动
4
2、内脏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 统)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中枢部:位于脑和脊髓 周围部:称内脏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 经。
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分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37
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自坐骨结节与大转子 之间的中点稍内侧到 股骨内、外侧髁之间 的中点,其上2/3为 坐骨神经干。
坐骨神经痛时,常在 此线出现压痛。
调节和控制人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 使机体协调统一。
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使之与外界不断 变化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人的大脑高度发达,能主动的认识客观 世界和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1
神经系统的区分
一、按照位置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3的粘膜以及耳颞区
和口裂以下的面部
皮肤。②躯体运动
纤维:咀嚼肌。
55
VI展神经
性质:运动性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 走行及分布:起自脑
桥展神经核,经行眶 上裂入眶,支配外直 肌
56
左侧展神经受损
展神经受损 可引起外直 肌瘫痪,产 生内斜视。
57
面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上泌涎核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面神经
2
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按照分布对象 躯体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
3
1、躯体神经系统
❖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 骨骼肌)
中枢部: 位于脑和脊髓 周围部: 称躯体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主要传导皮肤和运动系统的 感觉冲动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运动
4
2、内脏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 统)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中枢部:位于脑和脊髓 周围部:称内脏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 经。
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分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37
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自坐骨结节与大转子 之间的中点稍内侧到 股骨内、外侧髁之间 的中点,其上2/3为 坐骨神经干。
坐骨神经痛时,常在 此线出现压痛。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系统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件)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系统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80b14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b.png)
只有上述(1)、(2)、(3)项症状。
混合性—舌咽神经
经颈静脉孔出颅
上神经节:感觉神经节 下神经节:内脏神经节
混合性—舌咽神经
分支和分布:
1.鼓室神经 ,终支为岩小 神经出鼓室入耳神经节 经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 控制其分泌。
2.舌支:分布于舌后1/3 的粘膜和味蕾 3.咽支 4.颈动脉窦支
混合性—迷走神经
胸神经前 支 腰丛 骶丛
组成 C1~4前支
位置
胸锁乳突肌深 面,肩胛提肌 和中斜角肌表 面
重要分支 皮支 膈神经
C5~8、T1前支
经斜角肌间隙 穿出,经锁骨 后方进入腋窝
腋神经、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尺神经 桡神经
第1-11对称肋间神经、第12对称肋下神经
T12、L1~3、L4前 支
L4~5、S1~5、CO 前支
腰椎两侧,腰 大肌的深面
大部分位于梨 状肌前面
股神经 坐骨神经
脑神经
连于脑的神经, 共12对。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感觉性脑神经:
I. 嗅神经 II.视神经 VIII.前庭蜗神经
起自于三叉神经运动核
分支: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混合性—三叉神经 (一) 眼神经
感觉性神经
穿海绵窦外侧壁,经 眶上裂出颅
支配眼球及眼裂以 上的面部
鼻睫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混合性—三叉神经 (二)上颌神经
感觉性神经 穿海绵窦外侧壁,经圆 孔出颅
支配鼻腔、口腔上壁及 眼裂与口裂之间的面部
颧神经 眶下神经
蜗神经
混合性—舌咽神经
经颈静脉孔出颅
上神经节:感觉神经节 下神经节:内脏神经节
混合性—舌咽神经
分支和分布:
1.鼓室神经 ,终支为岩小 神经出鼓室入耳神经节 经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 控制其分泌。
2.舌支:分布于舌后1/3 的粘膜和味蕾 3.咽支 4.颈动脉窦支
混合性—迷走神经
胸神经前 支 腰丛 骶丛
组成 C1~4前支
位置
胸锁乳突肌深 面,肩胛提肌 和中斜角肌表 面
重要分支 皮支 膈神经
C5~8、T1前支
经斜角肌间隙 穿出,经锁骨 后方进入腋窝
腋神经、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尺神经 桡神经
第1-11对称肋间神经、第12对称肋下神经
T12、L1~3、L4前 支
L4~5、S1~5、CO 前支
腰椎两侧,腰 大肌的深面
大部分位于梨 状肌前面
股神经 坐骨神经
脑神经
连于脑的神经, 共12对。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感觉性脑神经:
I. 嗅神经 II.视神经 VIII.前庭蜗神经
起自于三叉神经运动核
分支: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混合性—三叉神经 (一) 眼神经
感觉性神经
穿海绵窦外侧壁,经 眶上裂出颅
支配眼球及眼裂以 上的面部
鼻睫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混合性—三叉神经 (二)上颌神经
感觉性神经 穿海绵窦外侧壁,经圆 孔出颅
支配鼻腔、口腔上壁及 眼裂与口裂之间的面部
颧神经 眶下神经
蜗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课件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0e1d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4.png)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 课件
周围神经系统是由周围神经和神经节组成的神经系统。它连接了中枢神经系 统和身体的各个部分,控制了我们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神经元
神经元是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轴突末梢组成。
神经节
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的感觉处理中心,包括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
3
运动神经元病变
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等。
诊断和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诊断
• 神经系统检查 • 电生理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
治疗
• 药物治疗 • 物理治疗 • 手术治疗
结论
周围神经系统是非常复杂和重要的神经系统。它们连接我们的大脑和其他身体部分,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和作出 反应。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2 运动调节
周围神经系统将各种感觉 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控制肌肉的 收缩和放松。
3 自主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控制人体的 自主神经系统,如心率、 呼吸、消化等。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1
周围神经病
包括神经炎、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疼痛等。
2
自主神经失调症
包括心脏神经官能症、血管迷走性晕厥、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轴突,可分为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体
神经元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控制神经元的 生命活动。
树突
神经元树突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信号的部分。
轴突
神经元轴突是传出信号的部分,可延伸数厘米长。
突触
周围神经系统是由周围神经和神经节组成的神经系统。它连接了中枢神经系 统和身体的各个部分,控制了我们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神经元
神经元是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轴突末梢组成。
神经节
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的感觉处理中心,包括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
3
运动神经元病变
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等。
诊断和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诊断
• 神经系统检查 • 电生理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
治疗
• 药物治疗 • 物理治疗 • 手术治疗
结论
周围神经系统是非常复杂和重要的神经系统。它们连接我们的大脑和其他身体部分,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和作出 反应。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2 运动调节
周围神经系统将各种感觉 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控制肌肉的 收缩和放松。
3 自主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控制人体的 自主神经系统,如心率、 呼吸、消化等。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1
周围神经病
包括神经炎、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疼痛等。
2
自主神经失调症
包括心脏神经官能症、血管迷走性晕厥、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轴突,可分为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体
神经元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控制神经元的 生命活动。
树突
神经元树突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信号的部分。
轴突
神经元轴突是传出信号的部分,可延伸数厘米长。
突触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课件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f0c2e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b.png)
-15-
〔二〕副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 颅部:
动眼神经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骶部: 骶髓2~4骶副交感核
副交感神经节
头部: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 位于心丛、肺丛、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内的神经节 支气管和消化管壁内的神经节等
副交感神经元属于胆碱能神经元,其中多数尚含有血管活性肠 肽〔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类物质
〔T1~T6〕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在交感干内上升至颈部, 在颈部椎旁神经节换元;
〔T6~T10〕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至其它胸部交感神经 节换元;
〔T11~L3〕在交感干内下降,在腰骶部交感神经节换元. ③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节换神经元.
-9-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3种去向:
①发自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 脊神经分布至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等.31对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都有灰交通支联系,脊神经的分 支一般都含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颈上神经节
心丛
胃 腹腔神经节 小肠
〔4〕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8-
脊神经节 后根
腹腔神经节
前根
交感干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3种去向: 中间外侧核—前根—脊神经干—白交通支—交感干
①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 ②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
•刺激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冠状血管舒张.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冠状血管收缩
-27-
-28-
练习题
1 试述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走行、分支、 分部及支配器官. 2 试述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走行、分
〔二〕副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 颅部:
动眼神经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骶部: 骶髓2~4骶副交感核
副交感神经节
头部: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 位于心丛、肺丛、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内的神经节 支气管和消化管壁内的神经节等
副交感神经元属于胆碱能神经元,其中多数尚含有血管活性肠 肽〔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类物质
〔T1~T6〕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在交感干内上升至颈部, 在颈部椎旁神经节换元;
〔T6~T10〕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至其它胸部交感神经 节换元;
〔T11~L3〕在交感干内下降,在腰骶部交感神经节换元. ③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节换神经元.
-9-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3种去向:
①发自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 脊神经分布至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等.31对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都有灰交通支联系,脊神经的分 支一般都含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颈上神经节
心丛
胃 腹腔神经节 小肠
〔4〕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8-
脊神经节 后根
腹腔神经节
前根
交感干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3种去向: 中间外侧核—前根—脊神经干—白交通支—交感干
①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 ②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
•刺激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冠状血管舒张.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冠状血管收缩
-27-
-28-
练习题
1 试述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走行、分支、 分部及支配器官. 2 试述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走行、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眼神神经经
上颌神经
-59-
十一 副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f
• 疑核→脑根→加入迷走N →咽喉肌
脊髓根 脑根 脑根 脊髓根
• 副N核→脊髓根→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疑核 斜方肌
副N核
迷走N副神经 副神经 胸锁乳突肌
-60-
十二 舌下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f • 舌下N核→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管 舌肌
(颏舌肌)
舌下神经管 舌下N舌损下伤神经
翼腭N节上牙槽后N
上牙槽前N
上牙槽中N
下颌神经
➢ 走行 ➢ 分支
颞深N
耳颞神经
舌尖舌偏下向神患经侧
-61-
五 三叉神经
一般躯体感觉f
特殊内脏运动f
• 三叉神经诸感觉核 中枢突
痛温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触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N节
周围突
• 三叉神经运动核
眼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上颌神经
三叉N节
下颌神经
-62-
➢ 走行 ➢ 分支
额神经:上睑提肌上方 泪腺神经:外直肌上方 鼻睫神经:上直肌下方
3.后支
胸神经 腰丛
4.前支枕:大颈神丛经、臂丛、腰丛、骶丛
2.交通支 白交第通3枕支神经 灰交通支
(详见内脏神经)
骶1丛.脊膜支
-11-
二、颈丛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C1~C4前 支 C1 C2 C3 C4
颈丛组成模式图
-12-
(二)颈丛的分支 ➢ 皮支: 麻醉点
-13-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6.尺神经(C8、T1)
➢ 行程
行于尺神经沟内 穿过尺侧腕屈肌起端
手背支
深支 浅支
尺神经
-23-
➢ 分支及分布
• 前臂部:支配1块半肌肉 • 手部:皮支、肌支
(支配13块肌肉)
-24-
➢ 损伤表现
-25-
7.桡神经(C5~T1) 深支
➢ 行程
紧贴桡神经沟向下外行 浅支至手背 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面
➢ 损伤表现
-42-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七、脊神经损伤定位相关解剖基础
(一)脊神经分布的节段性规律
-43-
(二)皮神经分布的重叠性
相邻两条皮神经的分支分布区域有相互重叠现象,当一条皮 神经受损伤时,仅出现皮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迟钝;而当两条以 上相邻的皮神经损伤时,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完全消失。
臂后皮神经 指背神经
-26-
桡神经 浅支
臂外侧下皮神经
前臂后皮神经
➢ 分支及分布
• 臂部分支:皮支、 肌支(支配4块肌肉)
• 浅支:手背皮肤 • 深支:支配9块肌肉
➢ 损伤表现
-27-
M 正中神经 U 尺神经 R 桡神经
手部皮肤的神经分布
手部肌肉的神经支配:正中神经、尺神经
-28-
• 肩胛背神经 • 肩胛上神经 • 肩胛下神经 • 胸内侧神经 • 胸外侧神经 • 臂内侧皮神经 • 前臂外侧皮神经
下神经节Ⅸ Ⅹ 前庭神经节Ⅷ
前庭神经节
上神经节
蜗神经节Ⅷ 耳神经节
睫状神经节Ⅲ
耳神经节Ⅸ
下颌下神经节Ⅶ 翼腭神经节Ⅶ
蜗神经节
下膝颌神下经神节经节
-51-
一 嗅神经
特殊内脏感觉f
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而成 穿筛孔入颅连于嗅球
颅前窝骨折可伤及嗅丝 造成嗅觉障碍
嗅球
嗅神经
嗅神经 嗅细胞
-52-
二 视神经
特殊躯体感觉f 由节细胞轴突聚集而成 穿视神经管入颅 经视交叉、视束连于间脑 颅内压增高→视神经盘水肿
-44-
神经系统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第二节 脑 神 经
一、嗅神经 七、面神经 二、视神经 八、前庭蜗神经 三、动眼神经 九、舌咽神经 四、滑车神经 十、迷走神经 五、三叉神经 十一、副神经 六、展神经 十二、舌下神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45-
脑神经的名称、排列顺序
Ⅰ
Ⅰ嗅N Ⅱ视N
➢ 按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又可分为: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
为叙述方便一般将周围神经区分
连接中枢的部位
主要分布
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
脊髓 脑
脑、脊髓
躯干、四肢 头面部
内脏、心血管、腺体
-3-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 神经节 神经丛 神经末梢装置
一、神经节
-53-
八前庭蜗神经
➢ 蜗神经 ➢ 前庭神经
蜗N节
前庭神经核
蜗核
前庭N节
-54-
三动眼神经
Ⅲ
动眼N核 动眼N副
核
脚间窝 (中脑)
一般躯体运动f 一般内脏运动f (副交感f)
海 眶 上支 上直肌,上睑提肌
绵上
下支 内、下直肌,下斜肌
窦裂
睫状N节
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
-55-
睫状短神经 睫状N节
下支
感觉根:来自V1的鼻睫神经 传动导眼眼N球副一核般动感眼觉N核
皮支→腓肠神经
• 足底内侧神经
• 足底外侧神经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肠神经
➢ 损伤表现
-41-
(2)腓总神经(L4 L5 S1 S2)
➢ 行程
绕腓骨颈向前,穿过腓骨长肌 分为腓浅神经、腓深神经
➢ 分支及分布
• 腓浅神经: 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皮支
• 腓深神经: 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 皮支
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32-
五、腰 丛
T12
(一)腰丛的组成和位置
L1
T12前支一部分
L2 L3
L1-3前支
L4
L4前支一部分
-33-
(二)腰丛的分支 ➢ 直接发出肌支:支配髂腰肌、腰方肌
髂腹下神经
➢ 其他分支:
1.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在腹股沟浅环上方 3cm处达皮下
2.髂腹股沟神经
经腹股沟管, 自腹股沟浅环穿出
➢ 行程
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 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下行 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 分支及分布
坐骨神经
支配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40-
(1)胫神经(L4 L5 S1-S3)
➢ 行程
胫神经
经内踝后方分为两终支至足底
胫神经
➢ 分支及分布
足底外侧神经
• 小腿:
腓足肠底内内侧侧神经 皮神经
肌支→支配5块肌肉
Ⅴ1
Ⅲ→眶上裂 Ⅳ→眶上裂
Ⅴ2
Ⅲ
Ⅴ1→眶上裂 Ⅴ2→圆孔
Ⅳ
Ⅴ3
Ⅴ3→卵圆孔 Ⅵ→眶上裂
Ⅵ
Ⅶ
Ⅶ→茎乳孔 Ⅷ→内耳门
Ⅸ
Ⅷ
Ⅸ→颈静脉孔 Ⅹ→颈静脉孔
Ⅹ
Ⅺ→颈静脉孔 Ⅻ→舌下N管
Ⅻ
Ⅺ
-50-
脑神经节
感觉神经节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副交感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Ⅴ 膝神经节Ⅶ 上神经节Ⅸ Ⅹ
三叉翼神腭经神节经节
睫状神经节 上神经节
后根 脊神经节
➢ 前根属运动性 ➢ 后根属感觉性 ➢ 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
脊神经 前根
膨大的脊神经节
脊神经的构成
-6-
脊神经共31对,分为5部分:
颈神经8对(C1~C8)
脊
神
胸神经12对(T1~T12)
经
根
腰神经5对(L1~L5)
骶神经5对(S1~S5)
尾神经1对(Co)
-7-
➢ C1经寰椎与枕骨之间穿出
神经系统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一、概 述 二、颈 丛 三、臂 丛 四、胸神经前支 五、腰 丛 六、骶 丛 七、皮神经的阶段性和重叠性特点
第二节 脑 神 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1-
周围神经的分类:
概述
➢按与中枢连接部位→
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
➢按分布→
躯体神经、内脏神经
Ⅰ、Ⅱ、Ⅷ
运动性神经 Ⅲ、Ⅳ、Ⅵ、Ⅺ、Ⅻ
混合性神经 Ⅴ、Ⅶ、Ⅸ、Ⅹ Ⅻ
-48-
Ⅱ
Ⅵ
Ⅳ
Ⅲ
Ⅴ
Ⅶ Ⅷ
Ⅸ
Ⅺ Ⅹ
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Ⅰ端脑
Ⅱ间脑
Ⅲ中脑
Ⅰ
Ⅳ中脑
Ⅴ 脑桥 Ⅵ 脑桥 Ⅶ 脑桥 Ⅷ 脑桥
IX 延髓 Ⅹ 延髓 Ⅺ 延髓 Ⅻ 延髓
-49-
Ⅱ Ⅲ ⅣⅤ Ⅷ ⅥⅦ ⅨⅩ ⅫⅪ
脑神经出入颅部位
Ⅰ
Ⅱ
Ⅰ→筛孔 Ⅱ→视神经管
-29-
肩肩胛胛下背神神经胸经外侧肩神胛经上神经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胸内侧神经
四、胸神经前支
➢ 1~11对:肋间神经 第12对:肋下神经
肋间臂神经
➢ 沿肋沟前行
➢ 分支:肌支
皮支(外侧皮支、前皮支) ➢ 第4~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
外侧皮支
第2~4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分布于乳房
前皮支
➢ 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横过
股外侧皮神经
3.股外侧皮神经
-34-
4.股神经(L2-L4)
➢ 行程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 经其深面至股三角
➢ 分支及分布
肌支:支配4块肌肉 皮支:前皮支、隐神经
股神经
隐神经
-35-
5.闭孔神经(L2-L4) ➢ 行程
穿闭膜管至股部
➢ 分支及分布
肌支:支配5块肌肉 皮支
上颌神经
-59-
十一 副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f
• 疑核→脑根→加入迷走N →咽喉肌
脊髓根 脑根 脑根 脊髓根
• 副N核→脊髓根→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疑核 斜方肌
副N核
迷走N副神经 副神经 胸锁乳突肌
-60-
十二 舌下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f • 舌下N核→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管 舌肌
(颏舌肌)
舌下神经管 舌下N舌损下伤神经
翼腭N节上牙槽后N
上牙槽前N
上牙槽中N
下颌神经
➢ 走行 ➢ 分支
颞深N
耳颞神经
舌尖舌偏下向神患经侧
-61-
五 三叉神经
一般躯体感觉f
特殊内脏运动f
• 三叉神经诸感觉核 中枢突
痛温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触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N节
周围突
• 三叉神经运动核
眼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上颌神经
三叉N节
下颌神经
-62-
➢ 走行 ➢ 分支
额神经:上睑提肌上方 泪腺神经:外直肌上方 鼻睫神经:上直肌下方
3.后支
胸神经 腰丛
4.前支枕:大颈神丛经、臂丛、腰丛、骶丛
2.交通支 白交第通3枕支神经 灰交通支
(详见内脏神经)
骶1丛.脊膜支
-11-
二、颈丛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C1~C4前 支 C1 C2 C3 C4
颈丛组成模式图
-12-
(二)颈丛的分支 ➢ 皮支: 麻醉点
-13-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6.尺神经(C8、T1)
➢ 行程
行于尺神经沟内 穿过尺侧腕屈肌起端
手背支
深支 浅支
尺神经
-23-
➢ 分支及分布
• 前臂部:支配1块半肌肉 • 手部:皮支、肌支
(支配13块肌肉)
-24-
➢ 损伤表现
-25-
7.桡神经(C5~T1) 深支
➢ 行程
紧贴桡神经沟向下外行 浅支至手背 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面
➢ 损伤表现
-42-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七、脊神经损伤定位相关解剖基础
(一)脊神经分布的节段性规律
-43-
(二)皮神经分布的重叠性
相邻两条皮神经的分支分布区域有相互重叠现象,当一条皮 神经受损伤时,仅出现皮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迟钝;而当两条以 上相邻的皮神经损伤时,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完全消失。
臂后皮神经 指背神经
-26-
桡神经 浅支
臂外侧下皮神经
前臂后皮神经
➢ 分支及分布
• 臂部分支:皮支、 肌支(支配4块肌肉)
• 浅支:手背皮肤 • 深支:支配9块肌肉
➢ 损伤表现
-27-
M 正中神经 U 尺神经 R 桡神经
手部皮肤的神经分布
手部肌肉的神经支配:正中神经、尺神经
-28-
• 肩胛背神经 • 肩胛上神经 • 肩胛下神经 • 胸内侧神经 • 胸外侧神经 • 臂内侧皮神经 • 前臂外侧皮神经
下神经节Ⅸ Ⅹ 前庭神经节Ⅷ
前庭神经节
上神经节
蜗神经节Ⅷ 耳神经节
睫状神经节Ⅲ
耳神经节Ⅸ
下颌下神经节Ⅶ 翼腭神经节Ⅶ
蜗神经节
下膝颌神下经神节经节
-51-
一 嗅神经
特殊内脏感觉f
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而成 穿筛孔入颅连于嗅球
颅前窝骨折可伤及嗅丝 造成嗅觉障碍
嗅球
嗅神经
嗅神经 嗅细胞
-52-
二 视神经
特殊躯体感觉f 由节细胞轴突聚集而成 穿视神经管入颅 经视交叉、视束连于间脑 颅内压增高→视神经盘水肿
-44-
神经系统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第二节 脑 神 经
一、嗅神经 七、面神经 二、视神经 八、前庭蜗神经 三、动眼神经 九、舌咽神经 四、滑车神经 十、迷走神经 五、三叉神经 十一、副神经 六、展神经 十二、舌下神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45-
脑神经的名称、排列顺序
Ⅰ
Ⅰ嗅N Ⅱ视N
➢ 按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又可分为: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
为叙述方便一般将周围神经区分
连接中枢的部位
主要分布
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
脊髓 脑
脑、脊髓
躯干、四肢 头面部
内脏、心血管、腺体
-3-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 神经节 神经丛 神经末梢装置
一、神经节
-53-
八前庭蜗神经
➢ 蜗神经 ➢ 前庭神经
蜗N节
前庭神经核
蜗核
前庭N节
-54-
三动眼神经
Ⅲ
动眼N核 动眼N副
核
脚间窝 (中脑)
一般躯体运动f 一般内脏运动f (副交感f)
海 眶 上支 上直肌,上睑提肌
绵上
下支 内、下直肌,下斜肌
窦裂
睫状N节
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
-55-
睫状短神经 睫状N节
下支
感觉根:来自V1的鼻睫神经 传动导眼眼N球副一核般动感眼觉N核
皮支→腓肠神经
• 足底内侧神经
• 足底外侧神经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肠神经
➢ 损伤表现
-41-
(2)腓总神经(L4 L5 S1 S2)
➢ 行程
绕腓骨颈向前,穿过腓骨长肌 分为腓浅神经、腓深神经
➢ 分支及分布
• 腓浅神经: 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皮支
• 腓深神经: 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 皮支
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32-
五、腰 丛
T12
(一)腰丛的组成和位置
L1
T12前支一部分
L2 L3
L1-3前支
L4
L4前支一部分
-33-
(二)腰丛的分支 ➢ 直接发出肌支:支配髂腰肌、腰方肌
髂腹下神经
➢ 其他分支:
1.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在腹股沟浅环上方 3cm处达皮下
2.髂腹股沟神经
经腹股沟管, 自腹股沟浅环穿出
➢ 行程
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 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下行 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 分支及分布
坐骨神经
支配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40-
(1)胫神经(L4 L5 S1-S3)
➢ 行程
胫神经
经内踝后方分为两终支至足底
胫神经
➢ 分支及分布
足底外侧神经
• 小腿:
腓足肠底内内侧侧神经 皮神经
肌支→支配5块肌肉
Ⅴ1
Ⅲ→眶上裂 Ⅳ→眶上裂
Ⅴ2
Ⅲ
Ⅴ1→眶上裂 Ⅴ2→圆孔
Ⅳ
Ⅴ3
Ⅴ3→卵圆孔 Ⅵ→眶上裂
Ⅵ
Ⅶ
Ⅶ→茎乳孔 Ⅷ→内耳门
Ⅸ
Ⅷ
Ⅸ→颈静脉孔 Ⅹ→颈静脉孔
Ⅹ
Ⅺ→颈静脉孔 Ⅻ→舌下N管
Ⅻ
Ⅺ
-50-
脑神经节
感觉神经节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副交感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Ⅴ 膝神经节Ⅶ 上神经节Ⅸ Ⅹ
三叉翼神腭经神节经节
睫状神经节 上神经节
后根 脊神经节
➢ 前根属运动性 ➢ 后根属感觉性 ➢ 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
脊神经 前根
膨大的脊神经节
脊神经的构成
-6-
脊神经共31对,分为5部分:
颈神经8对(C1~C8)
脊
神
胸神经12对(T1~T12)
经
根
腰神经5对(L1~L5)
骶神经5对(S1~S5)
尾神经1对(Co)
-7-
➢ C1经寰椎与枕骨之间穿出
神经系统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一、概 述 二、颈 丛 三、臂 丛 四、胸神经前支 五、腰 丛 六、骶 丛 七、皮神经的阶段性和重叠性特点
第二节 脑 神 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1-
周围神经的分类:
概述
➢按与中枢连接部位→
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
➢按分布→
躯体神经、内脏神经
Ⅰ、Ⅱ、Ⅷ
运动性神经 Ⅲ、Ⅳ、Ⅵ、Ⅺ、Ⅻ
混合性神经 Ⅴ、Ⅶ、Ⅸ、Ⅹ Ⅻ
-48-
Ⅱ
Ⅵ
Ⅳ
Ⅲ
Ⅴ
Ⅶ Ⅷ
Ⅸ
Ⅺ Ⅹ
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Ⅰ端脑
Ⅱ间脑
Ⅲ中脑
Ⅰ
Ⅳ中脑
Ⅴ 脑桥 Ⅵ 脑桥 Ⅶ 脑桥 Ⅷ 脑桥
IX 延髓 Ⅹ 延髓 Ⅺ 延髓 Ⅻ 延髓
-49-
Ⅱ Ⅲ ⅣⅤ Ⅷ ⅥⅦ ⅨⅩ ⅫⅪ
脑神经出入颅部位
Ⅰ
Ⅱ
Ⅰ→筛孔 Ⅱ→视神经管
-29-
肩肩胛胛下背神神经胸经外侧肩神胛经上神经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胸内侧神经
四、胸神经前支
➢ 1~11对:肋间神经 第12对:肋下神经
肋间臂神经
➢ 沿肋沟前行
➢ 分支:肌支
皮支(外侧皮支、前皮支) ➢ 第4~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
外侧皮支
第2~4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分布于乳房
前皮支
➢ 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横过
股外侧皮神经
3.股外侧皮神经
-34-
4.股神经(L2-L4)
➢ 行程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 经其深面至股三角
➢ 分支及分布
肌支:支配4块肌肉 皮支:前皮支、隐神经
股神经
隐神经
-35-
5.闭孔神经(L2-L4) ➢ 行程
穿闭膜管至股部
➢ 分支及分布
肌支:支配5块肌肉 皮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