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参数shew和jitter介绍

合集下载

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随着通信系‎统中的时钟‎速率迈入G‎H z级,抖动这个在‎模拟设计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也开始在数‎字设计领域‎中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高速系统‎中,时钟或振荡‎器波形的时‎序误差会限‎制一个数字‎I/O接口的最‎大速率。

不仅如此,它还会导致‎通信链路的‎误码率增大‎,甚至限制A‎/D转换器的‎动态范围。

有资料表明‎在3GH z‎以上的系统‎中,时间抖动(jitte‎r)会导致码间‎干扰(ISI),造成传输误‎码率上升。

在此趋势下‎,高速数字设‎备的设计师‎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时‎序因素。

本文向数字‎设计师们介‎绍了抖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能‎够将相位抖‎动降至最低‎的常用电路‎技术。

本文介绍了‎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在数字通信‎系统,特别是同步‎系统中,随着系统时‎钟频率的不‎断提高,时间抖动成‎为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字:时间抖动、jitte‎r、相位噪声、测量时间抖动的‎概念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号(以1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us,每500n‎s 有一个跳‎变沿。

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

如图1所示‎,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

这种不确定‎就是抖动。

抖动是对信‎号时域变化‎的测量结果‎,它从本质上‎描述了信号‎周期距离其‎理想值偏离‎了多少。

在绝大多数‎文献和规范‎中,时间抖动(jitte‎r)被定义为高‎速串行信号‎边沿到来时‎刻与理想时‎刻的偏差,所不同的是‎某些规范中‎将这种偏差‎中缓慢变化‎的成分称为‎时间游走(wande‎r),而将变化较‎快的成分定‎义为时间抖‎动(jitte‎r)。

图1 时间抖动示‎意图1.时间抖动的‎分类抖动有两种‎主要类型: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性抖‎动。

jitter指标

jitter指标

jitter指标摘要:一、什么是Jitter指标二、Jitter指标的重要性三、Jitter指标的测量方法四、降低Jitter指标的策略五、Jitter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正文:Jitter指标是衡量数据传输过程中时延变化的一个参数,它反映了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和质量。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以及实时应用系统中,Jitter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Jitter指标的概念、重要性、测量方法以及降低Jitter的策略。

一、什么是Jitter指标Jitter(抖动)是指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到达时间的不稳定性。

当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发生变化时,会引起Jitter。

Jitter指标通常用数据包的传输延迟波动程度来表示,单位为毫秒(ms)。

二、Jitter指标的重要性1.实时性应用: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如语音通信、视频流传输等,Jitter会影响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接收,进而导致通话中断、视频卡顿等问题。

2.网络性能:Jitter指标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高Jitter会导致网络吞吐量下降、服务质量降低,甚至可能引发网络拥塞。

3.系统可靠性:Jitter指标对系统的可靠性也有很大影响。

长时间处于高Jitter状态的网络,容易出现数据包丢失、传输失败等问题,从而导致系统不可靠。

三、Jitter指标的测量方法1.基于历史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计算数据包到达时间的波动程度。

2.实时监测:利用网络监测工具,实时收集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并计算Jitter指标。

3.仿真实验:通过构建网络仿真环境,模拟实际数据传输过程,评估Jitter 指标。

四、降低Jitter指标的策略1.优化网络拓扑:合理规划网络结构,减少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路由跳数,降低时延。

2.提高带宽:增加网络带宽,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降低Jitter。

3.优化传输协议:改进传输协议的设计,提高传输效率,减少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等待时间。

4.引入缓存机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引入缓存机制,对数据包进行缓存和调度,降低Jitter。

时钟电路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时钟电路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时钟电路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在电路中,时钟的不良设计可能导致整个设计的失败。

尽管最简单的时钟分布是最好的,但是在很多应用中,电路板上某些位置的芯片需要同步时钟信号,而在另外一些位置又需要非同步(即不同频率)时钟信号,时钟的分布形成了一个多分支时钟树,给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满足设计规范中抖动(jitter)的要求是时钟设计中最关键的。

抖动是时钟周期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差异,并且通常随着时钟树而变得更复杂,操作频率越高,jitter越大。

更糟糕的是,它的容差通常非常小,在超高速应用中甚至只允许有几个飞秒(10-15s)的容差。

偏斜(Skew)是指同步时钟信号从一个芯片到另一个芯片之间的时间差异,在采用网络级同步通信的应用中,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对而言,Jitter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自由振荡电路和同步电路,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降低他对电路时钟的影响。

设计约束要求工程师不仅选择高精度时钟芯片、设计优秀的电路布局,还要确保时钟信号在传输到目标IC的过程中不受电磁干扰(EMI)或其他信号线的串扰。

但是在很多时候,即使选择了高精度的芯片和优秀的时钟树设计,也不能保证抖动是最小的。

制造工艺、供应电压、温度和频率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时钟特性。

测试和故障排除是必要的,而在测试和排除故障的过程中,通常又会导致器件的更改,甚至是添加诸如抖动衰减器等来清理时钟信号,以满足产品规范。

(注:在描述时钟树精度时,工程师有时会提到相位噪声。

抖动是时钟在时域上不确定性的度量;而相位噪声是抖动在频域的表现,尽管本文仅限于时域技术,但所提到的解决方案,也适用于频域。

)时钟树芯片不同产品对时钟的要求像人类的指纹一样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典型的时钟树结构。

图1给出了一个时钟树的例子,图中的芯片来源于Silicon Labs。

图1:专用芯片可以从单晶体和时钟发生器中生成多个时钟,结果就是一个时钟树。

(来源:Silicon Labs)虽然时钟电路具有多样性,但通常每个电路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器件:。

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随着通信系统中的时钟速率迈入GHz级,抖动这个在模拟设计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也开始在数字设计领域中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高速系统中,时钟或振荡器波形的时序误差会限制一个数字I/O接口的最大速率。

不仅如此,它还会导致通信链路的误码率增大,甚至限制A/D转换器的动态范围。

有资料表明在3G Hz以上的系统中,时间抖动(jitter)会导致码间干扰(ISI),造成传输误码率上升。

在此趋势下,高速数字设备的设计师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时序因素。

本文向数字设计师们介绍了抖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能够将相位抖动降至最低的常用电路技术。

本文介绍了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在数字通信系统,特别是同步系统中,随着系统时钟频率的不断提高,时间抖动成为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字:时间抖动、jitter、相位噪声、测量时间抖动的概念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号(以1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us,每500n s有一个跳变沿。

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

如图1所示,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

这种不确定就是抖动。

抖动是对信号时域变化的测量结果,它从本质上描述了信号周期距离其理想值偏离了多少。

在绝大多数文献和规范中,时间抖动(jitter)被定义为高速串行信号边沿到来时刻与理想时刻的偏差,所不同的是某些规范中将这种偏差中缓慢变化的成分称为时间游走(wander),而将变化较快的成分定义为时间抖动(jitter)。

图1 时间抖动示意图1.时间抖动的分类抖动有两种主要类型: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性抖动。

确定性抖动是由可识别的干扰信号造成的,这种抖动通常幅度有限,具备特定的(而非随机的)产生原因,而且不能进行统计分析。

随机抖动是指由较难预测的因素导致的时序变化。

例如,能够影响半导体晶体材料迁移率的温度因素,就可能造成载子流的随机变化。

简述时钟skew和jitter的理解

简述时钟skew和jitter的理解

简述时钟skew和jitter的理解时钟skew和jitter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体解释如下:1. skew:是指同样的时钟产生的多个子时钟信号之间的延时差异。

这种延时差异可能是由于时钟源到达不同寄存器所经历路径的驱动和负载的不同,导致时钟边沿的位置有所差异。

在布局布线完成后,物理路径延时是固定的,所以在设计中考虑到时钟偏斜,就可以避免偏斜带来的影响。

2. jitter:由于晶振本身稳定性、电源以及温度变化等原因造成了时钟频率的变化,指的是时钟周期的变化。

它指两个时钟周期之间存在的差值,这个误差是在时钟发生器内部产生的,和晶振或者PLL内部电路有关,布线对其没有影响。

时钟抖动可能会导致时钟信号的误差,从而影响到时钟同步的精度。

在数字系统中,时钟信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同步了各个模块的操作,确保了数据的正确传输。

然而,时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信号的稳定性和正确性降低。

其中,时钟偏斜(skew)和时钟抖动(jitter)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时钟偏斜是指同一时钟源产生的多个子时钟信号之间的延时差异。

这种延时差异可能源于时钟源到达不同寄存器所经历路径的驱动和负载的不同,导致时钟边沿的位置有所差异。

在布局布线完成后,物理路径延时是固定的,所以在设计中考虑到时钟偏斜,就可以避免偏斜带来的影响。

而时钟抖动是由于晶振本身稳定性、电源以及温度变化等原因造成了时钟频率的变化,指的是时钟周期的变化。

它指两个时钟周期之间存在的差值,这个误差是在时钟发生器内部产生的,和晶振或者PLL内部电路有关,布线对其没有影响。

时钟抖动可能会导致时钟信号的误差,从而影响到时钟同步的精度。

在数字系统中,为了确保时钟信号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减小时钟偏斜和时钟抖动的影响。

首先,在布局布线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时钟信号的传输路径,尽量让所有路径的延时一致。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晶振的选择和电源的管理,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时钟信号的影响。

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随着通信系统中的时钟速率迈入GHz级,抖动这个在模拟设计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也开始在数字设计领域中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高速系统中,时钟或振荡器波形的时序误差会限制一个数字I/O接口的最大速率。

不仅如此,它还会导致通信链路的误码率增大,甚至限制A/D转换器的动态范围。

有资料表明在3G Hz以上的系统中,时间抖动(jitter)会导致码间干扰(ISI),造成传输误码率上升。

在此趋势下,高速数字设备的设计师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时序因素。

本文向数字设计师们介绍了抖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能够将相位抖动降至最低的常用电路技术。

本文介绍了时间抖动(jitter)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在数字通信系统,特别是同步系统中,随着系统时钟频率的不断提高,时间抖动成为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字:时间抖动、jitter、相位噪声、测量时间抖动的概念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号(以1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us,每500n s有一个跳变沿。

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

如图1所示,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

这种不确定就是抖动。

抖动是对信号时域变化的测量结果,它从本质上描述了信号周期距离其理想值偏离了多少。

在绝大多数文献和规范中,时间抖动(jitter)被定义为高速串行信号边沿到来时刻与理想时刻的偏差,所不同的是某些规范中将这种偏差中缓慢变化的成分称为时间游走(wander),而将变化较快的成分定义为时间抖动(jitter)。

图1 时间抖动示意图1.时间抖动的分类抖动有两种主要类型: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性抖动。

确定性抖动是由可识别的干扰信号造成的,这种抖动通常幅度有限,具备特定的(而非随机的)产生原因,而且不能进行统计分析。

随机抖动是指由较难预测的因素导致的时序变化。

例如,能够影响半导体晶体材料迁移率的温度因素,就可能造成载子流的随机变化。

Stm32 学习笔记1--时钟

Stm32 学习笔记1--时钟

Stm32 学习笔记1—时钟1、5个时钟源HSI、HSE、LSI、LSE、PLLHIS:内部高速时钟HSE:外部高速时钟LSI:内部低速时钟LSE:低速外部时钟PLL:锁相环输出2、AMBA总线AHB:系统总线APB:外设总线,其总APB2为高速外设总线,APB1为低速外设总线外设时钟使能函数:NewState取值:ENABLE或DISABLEvoid RCC_APB2PeriphClockCmd(u32 RCC_APB2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void RCC_APB1PeriphClockCmd(u32 RCC_APB1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系统时钟使能函数:NewState取值:ENABLE或DISABLE需要使用某一或多个外设时需打开相对应的时钟,多个时钟用“|”分隔3、RCC相关寄存器3.1寄存器名称和功能描述①一个32位的时钟控制寄存器(RCC_CR)②一个32位的时钟配置寄存器(RCC_CFGR)③一个32位的时钟中断寄存器(RCC_CIR)④一个32位的APB2外设复位寄存器(RCC_APB2RSTR)⑤一个32位的APB1外设复位寄存器(RCC_APB1RSTR)⑥一个32位的AHB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RCC_AHBENR)⑦一个32位的APB2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RCC_APB2ENR)⑧一个32位的APB1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RCC_APB1ENR)⑨一个32位的备份域控制寄存器(RCC_BDCR)⑩一个32位的控制/状态寄存器(RCC_CSR)3.2结构定义和访问方法typedef struct{vu32 CR;vu32 CFGR;vu32 CIR;vu32 APB2RSTR;vu32 APB1RSTR;vu32 AHBENR;vu32 APB2ENR;vu32 APB1ENR;vu32 BDCR;vu32 CSR;} RCC_TypeDef;#define RCC_BASE (AHBPERIPH_BASE + 0x1000)#ifdef _RCC#define RCC ((RCC_TypeDef *) RCC_BASE)#endif /*_RCC */其中AHBPERIPH_BASE=(u32)0x40020000,那么RCC指向0x400210003.3RCC配置方法: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RCC_DeInit();/*RCC复位*/RCC_HSEConfig(RCC_HSE_ON);/*打开外部高速时钟晶振HSE ,Enable HSE */ 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等待直到晶振准备好*/if(HSEStartUpStatus == SUCCESS)/*晶振准备好*/{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使能FLASH半周期访问*/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设置代码延时值*//*********************************************************************************************************************************************/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置AHB时钟(HCLK), AHB时钟= 系统时钟/1*/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高速时钟APB2时钟= HCLK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低速时钟APB1时钟= HCLK / 2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 RCC_PLLMul_9);/*设置PLL时钟源及倍频系数,外部时钟8M,倍频数9*//*****************************************************************************原型:void RCC_PLLConfig(u32 RCC_PLLSource, u32 RCC_PLLMul)*********************************************************************************/RCC_PLLCmd(ENABLE);/*PLL使能*//*等待锁相环输出稳定*/while(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选择系统时钟源*/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 /* 返回当前系统时钟源0x00:HSI,0x04:HSE,0x08:PLL */while(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 以后内容设置外部设备时钟使能*/……….}。

jitter指标

jitter指标

jitter指标摘要:1.什么是jitter指标2.jitter指标的作用3.jitter指标的计算方法4.如何利用jitter指标优化网络性能5.jitter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正文:Jitter指标是一种衡量网络传输延迟和抖动的指标,用于评估网络传输的稳定性。

在现代通信网络中,jitter指标对于保证服务质量(QoS)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jitter指标的定义、作用、计算方法以及在优化网络性能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jitter指标。

简单来说,jitter指标反映了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的延迟和抖动情况。

延迟是指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而抖动是指数据包到达时间的不稳定性。

jitter指标的单位通常是毫秒(ms)。

jitter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音视频通话质量:在音视频通话中,jitter会导致声音和画面间的同步问题,从而影响通话质量。

2.降低数据传输效率:由于jitter的存在,接收端可能需要额外的处理来补偿延迟和抖动,从而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

3.影响实时应用性能:对于实时应用,如在线游戏、自动驾驶等,jitter可能导致数据包丢失,从而影响应用性能和安全性。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jitter指标的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下,jitter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Jitter = √(Σ(ΔTi))其中,ΔTi表示每个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与期望到达时间之间的差值,i表示数据包序号。

计算出的jitter指标越高,说明网络传输的延迟和抖动越严重。

那么,如何利用jitter指标优化网络性能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具有抗jitter能力的传输协议,如QUIC、SRTP等。

2.优化网络拓扑结构:通过调整网络拓扑结构,降低传输路径中的延迟和抖动。

3.采用前向纠错技术:通过前向纠错技术,接收端可以检测并纠正数据包中的错误,从而提高传输质量。

jitter指标

jitter指标

jitter指标摘要:1.介绍jitter 指标的背景和作用2.jitter 指标的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3.jitter 指标在通信和网络领域的重要性4.如何优化jitter 指标以提高通信质量5.总结jitter 指标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地位和价值正文:Jitter 指标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参数之一。

简而言之,jitter 指标描述的是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时延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数据的传输速度和通信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jitter 指标的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

jitter 指标通常用数据包到达时间与预定时间之间的差值来表示,单位为毫秒。

计算方法为:jitter = max(|arrival_time - scheduled_time|)。

其中,arrival_time 表示数据包实际到达时间,scheduled_time 表示数据包的预定到达时间。

在通信和网络领域,jitter 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实时通信应用,如语音和视频通话,jitter 会导致声音和图像的同步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而对于非实时通信应用,如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jitter 也会导致数据处理速度的波动,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那么,如何优化jitter 指标以提高通信质量呢?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优化网络传输协议和改善网络基础设施。

例如,采用改进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jitter 的影响;而在网络层面,通过提高带宽、降低延迟和抖动,可以有效降低jitter 指标。

总之,jitter 指标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了解其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对于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jitter和skew 笔记

jitter和skew 笔记

jitter抖动,常以ps为单位,主要是指一个时钟实际的过零点和理想的过零点(采样点)的时间差,skew偏差,主要是指两个时钟(例如差分对的+ -时钟)的过零点之间的时间差。

理想的信号是在理想的时间(采样点sample)出现理想的电压(参考电压reference voltage)来表示1或0;实际信号和理想信号在时间上的差异为jitter,电压上的差异为电压噪声;两者统称为signal integrity;jitter会导致采样点偏离理想的时间,导致采样到非预期的电压,作用在数据和采样时钟上会导致数据或时钟的延后或提前,用建立时间setup time或保持时间hold time描述,满足条件才能采样到正确的数据,否则会有误码,一般的误码率在10的12次方比特;噪音会导致在采样点采样到错误的电压;导致误码率的原因是噪声和jitter,直观的描述手段是眼图,将大量的连续3个比特叠加在一个UI(包含一个比特的时间)上形成眼图,例如sata 2的UI是330ps;在叠出眼图的采样样本中可统计出上升沿和下降沿出现位置的概率,也可统计出在1和0处不同电压出现的概率;眼图是大量3个bit的叠加,理论上对这3个比特是否连续没有要求;力科的现代的获得眼图的方法:示波器首先捕获一组连续比特,用软件PLL方法恢复出时钟,再利用恢复出的时钟和捕获到的信号按比特位切割,切割一次,叠加一次,最后将捕获到的一组数据的每个比特位都叠加到眼图上;该方法可对局部放大后的波形做眼图,也可对历史保存的波形做眼图;通过叠加眼图的大量样本中,可统计出上升和下降沿出现在UI中心两侧的频率,可绘制概率分布图,预测系统的BER(误码率);由于jitter,ts采样点会由于时钟jitter左右移动,data也会因为jitter左右移动;ts采样点出现在UI的中点时两侧出现误码的概率相等,总的出现错误的概率最小;比特错误是jitter和noise共同作用的结果,在UI的中心位置,noise导致错误的概率接近为0,导致noise的大部分集中在上升和下降沿处,时钟jitter周期抖动指的是每个时钟的周期和理想时钟周期的差异测量波形中每个时钟周期的时间,如果示波器在第一个边沿触发可在第二个边沿看周期抖动;cycle to cycle jitter测量时钟周期在任意两个相邻周期之间的变化程度。

抖动(Jitter)简介

抖动(Jitter)简介
Standard deviation (1σ) is defined as the window in which contains 68.26% of all [measurements] to one side of the mean. 2σ contains 95.4% & of all measurements... 3σ contains 99.73% of all measurements... 4σ contains 99.99366% of all measurements... 6σ contains (100-1.973x10-7)% of all measurements... 7σ contains (100-1x10-12)% of all measurements... 8σ contains (100-1.244x10-13)% of all measurements... 10σ contains (100-1.524x10-21)% of all measurements...
Wavecrest
Review of Basic Statistical Mathematics
n
Intro to Gaussian Distributions
n
Before we can talk about measuring Jitter,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Gaussian Distributions as it relates to probability.
T11.2 / Project 1230/ Rev 10 Fibre Channel - Methodologies for Jitter Specification page 8.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1. 背景随着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时钟数据和抖动优化成为了其中的关键环节时钟数据是集成电路中各种操作的基础,而抖动优化则是保证时钟数据稳定传输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方法2. 时钟数据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时钟数据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时钟信号是集成电路中各种操作的基准,几乎所有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需要依赖于时钟信号另一方面,时钟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对时钟数据进行优化是提高集成电路性能的关键3. 抖动的概念及其对时钟数据的影响抖动(Jitter)是指时钟信号的短期波动,通常表现为时钟信号周期的随机偏移抖动会影响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对整个集成电路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抖动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在集成电路设计中,抖动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4. 抖动优化方法为了保证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抖动进行优化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抖动优化方法:4.1 设计高质量的时钟振荡器时钟振荡器是产生时钟信号的关键元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时钟数据的稳定性设计高质量的时钟振荡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选择合适的振荡器类型:如晶振、RC振荡器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振荡器类型2.优化振荡器参数:如振荡频率、相位噪声等,通过调整振荡器参数来提高其稳定性3.降低电源噪声:电源噪声会直接影响到时钟振荡器的稳定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电源噪声4.2 优化时钟信号的传输路径时钟信号的传输路径也会对抖动产生影响优化时钟信号的传输路径,可以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抖动,提高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如差分传输线、同轴电缆等,以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抖动2.缩短传输距离:尽量减少时钟信号传输的距离,以降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抖动3.优化布线:采取合适的布线方式,如蛇形布线、星形布线等,以降低布线过程中的抖动4.3 时钟数据同步时钟数据同步是保证数据正确传输的重要手段通过时钟数据同步,可以消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偏移,降低抖动对时钟数据的影响实现时钟数据同步的方法有:1.采用同步时钟源:使用同步时钟源为数据传输提供基准,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2.同步器设计:在数据传输路径中加入同步器,以消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偏移4.4 抖动抑制技术除了上述优化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抖动抑制技术来降低时钟信号的抖动常见的抖动抑制技术有:1.滤波器设计: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滤除时钟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2.相位锁定环(PLL):利用PLL技术,锁定时钟信号的相位,降低抖动5. 总结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时钟振荡器、优化时钟信号传输路径、时钟数据同步以及抖动抑制技术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时钟信号的抖动,提高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这些优化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各类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 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IC)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时钟数据和抖动优化成为了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时钟数据是集成电路中各种操作的基础,而抖动优化则是保证时钟数据稳定传输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方法2. 时钟数据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时钟数据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占据核心地位一方面,时钟信号是集成电路中各种操作的基准,几乎所有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需要依赖于时钟信号另一方面,时钟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对时钟数据进行优化是提高集成电路性能的关键3. 抖动的概念及其对时钟数据的影响抖动(Jitter)是指时钟信号的短期波动,通常表现为时钟信号周期的随机偏移抖动会影响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对整个集成电路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抖动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在集成电路设计中,抖动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4. 抖动优化方法为了保证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抖动进行优化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抖动优化方法:4.1 设计高质量的时钟振荡器时钟振荡器是产生时钟信号的关键元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时钟数据的稳定性设计高质量的时钟振荡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选择合适的振荡器类型:如晶振、RC振荡器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振荡器类型2.优化振荡器参数:如振荡频率、相位噪声等,通过调整振荡器参数来提高其稳定性3.降低电源噪声:电源噪声会直接影响到时钟振荡器的稳定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电源噪声4.2 优化时钟信号的传输路径时钟信号的传输路径也会对抖动产生影响优化时钟信号的传输路径,可以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抖动,提高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如差分传输线、同轴电缆等,以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抖动2.缩短传输距离:尽量减少时钟信号传输的距离,以降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抖动3.优化布线:采取合适的布线方式,如蛇形布线、星形布线等,以降低布线过程中的抖动4.3 时钟数据同步时钟数据同步是保证数据正确传输的重要手段通过时钟数据同步,可以消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偏移,降低抖动对时钟数据的影响实现时钟数据同步的方法有:1.采用同步时钟源:使用同步时钟源为数据传输提供基准,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2.同步器设计:在数据传输路径中加入同步器,以消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偏移4.4 抖动抑制技术除了上述优化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抖动抑制技术来降低时钟信号的抖动常见的抖动抑制技术有:1.滤波器设计: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滤除时钟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2.相位锁定环(PLL):利用PLL技术,锁定时钟信号的相位,降低抖动5. 总结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时钟振荡器、优化时钟信号传输路径、时钟数据同步以及抖动抑制技术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时钟信号的抖动,提高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这些优化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各类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应用场合1. 高速数据通信在高速数据通信领域,如以太网、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数据的正确传输至关重要通过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可以有效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抖动,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2. 高性能计算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如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等,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对于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可以提高时钟信号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计算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3. 存储系统在存储系统中,如硬盘驱动器(HDD)、固态硬盘(SSD)等,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对于数据的正确读写至关重要通过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可以降低抖动对数据传输的影响,提高存储系统的读写速度和可靠性4. 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在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中,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对于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可以降低抖动对模拟信号的影响,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注意事项1. 时钟振荡器设计在设计时钟振荡器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振荡器类型,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振荡器参数同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电源噪声,以提高时钟振荡器的稳定性2. 时钟信号传输路径优化在优化时钟信号传输路径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尽量缩短时钟信号的传输距离,并采取合适的布线方式这些措施可以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抖动3. 时钟数据同步在实现时钟数据同步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同步时钟源,并在数据传输路径中加入同步器这样可以消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偏移,降低抖动对时钟数据的影响4. 抖动抑制技术应用在应用抖动抑制技术时,需要注意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以滤除时钟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同时,可以利用相位锁定环(PLL)技术,锁定时钟信号的相位,降低抖动5. 系统稳定性测试在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稳定性测试,以验证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测试,可以评估优化后的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进一步优化设计6. 电源噪声处理在电源噪声处理方面,需要注意电源线路的设计和布局,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电源噪声同时,可以考虑使用隔离电源和去耦电容等元件,以减少电源噪声对时钟信号的影响7. 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温度和湿度对于集成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确保集成电路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工作时钟数据与抖动优化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合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上述事项,以确保时钟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Jitter总结(一)

Jitter总结(一)

Long-Term Jitter
Long-Term Jitter有时也成为“累积抖动”,因为Long-Term Jitter是测试连续N个被测时钟周期的时钟沿和连续N个理想时钟周期的偏移。

N为多少就和应⽤有关。

应⽤场景:
1. ⾳视频系统。

2. 测距仪等远程遥测试应⽤。

测试量:
Mean && Peak-Peak Jitter && Standard Deviation (RMS) Jitter
测量⽅法:
1.测量N个连续被测时钟周期,记录N个周期的时间之和( the time interval);
2.随机测量下⼀组,重复1000次。

3.计算出上述统计的平均值(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和 Peak to Peak Value。

4.重复1,2,3和4 25次,求出25次的平均值即可。

Phase Jitter
Phase Jitter是通过Phase Noise在关⼼的频率范围内做积分得到的时域抖动。

应⽤场景:通信系统
测试量:
Standard Deviation (RMS) Jitter
测量⽅法:
*测试原理同计算公式。

什么是jitter,jitter是什

什么是jitter,jitter是什

什么是jitter,jitter是什什幺是jitter,jitter是什幺意思? 在数据网络中,抖动(jitter)是通过一个网络的反应时间的可变性测量标准。

一个非常小量的抖动对使用语音和视频的实时应用都是很重要的。

抖动可能也指由从它的原始时间选择位置的信号变化引起的模拟传输线路失真。

 Jitter是具有一个非高斯概率密度函数的Jitter,确定性jitter总是在幅度上跳跃的并在特定的原因下发生,四种确定性jitter被定义:占空比失真jitter、数据从属jitter、正弦jitter和不相关(对数据)跳跃jitter,DJ的特性由它的跳跃和峰峰值决定。

 DJ的形式有几种,时钟信号是典型的易受占空比失真(DCD)和周期Jitter(PJ)的影响的,数据信号也容易受DCD和PJ的影响,还易受符号间干扰(ISI)和数据从属Jitter(DDJ)的影响。

不管采样尺寸如何改变,只要充足的数据点被采集以完成每个周期元素的至少一个完全的周期,那幺DJ的总量将保持不变。

 所谓jitter就是一种抖动。

具体如何解释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如你有个女友,你希望她每天晚上下班之后7点来找你,而有的时候她6:30到,有的时候是7:23,有的时候也许是下一天。

这种时间上的不稳定就是jitter。

如果你多观察这种时间上的不规律性,你会对jitter有更深一些的理解。

在你观察的这段期间内,女友最早和最晚到来的时间被称为“jitter全振幅”(peak to peak jitter amplitude)。

“jitter半振幅”(jitter-amplitude)就是你女友实际来的时间和7点之间的差值。

女友来的时间有早有晚,jitter半振幅也有正有负。

jitter指标

jitter指标

jitter指标(实用版)目录1.Jitter 指标的定义2.Jitter 指标的作用3.Jitter 指标的计算方法4.Jitter 指标的应用场景5.Jitter 指标的优缺点正文jitter 指标,又称抖动指标,是网络通信领域中用来衡量数据包传输时延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主要用来评估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帮助用户和网络工程师发现和解决网络传输中的问题。

Jitter 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jitter 指标可以反映网络的传输质量。

当 jitter 值较小时,说明数据包传输的时延变化较小,网络的传输质量较高;反之,当 jitter 值较大时,说明数据包传输的时延变化较大,网络的传输质量较低。

其次,jitter 指标可以帮助网络工程师定位网络中的问题。

当发现jitter 值较大时,网络工程师可以通过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传输路径、传输协议等因素,找出可能导致 jitter 值增大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再次,jitter 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网络的性能。

通过对 jitter 值的长期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网络的性能状况,为网络的优化和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jitter 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将数据包传输的总时延与平均时延之差,除以平均时延,得到一个比率值,即为 jitter 值。

这个比率值越小,说明数据包传输的时延变化越小,网络的传输质量越高。

jitter 指标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网络性能测试、网络故障排查、网络优化和升级等。

在这些场景中,jitter 指标可以帮助用户和网络工程师更好地了解网络的传输状况,提高网络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jitter 指标是一个重要的网络传输参数,它可以用来评估网络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帮助用户和网络工程师发现和解决网络传输中的问题。

STM32晶振

STM32晶振

stm32时钟分析2012-03-12 10:20:55分类:C/C++在STM32中,有五个时钟源,为HSI、HSE、LSI、LSE、PLL。

其实是四个时钟源,如下图所示(灰蓝色),PLL是由锁相环电路倍频得到PLL时钟。

①、HSI是高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8MHz。

②、HSE是高速外部时钟,可接石英/陶瓷谐振器,或者接外部时钟源,频率范围为4MHz~16MHz。

③、LSI是低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40kHz。

④、LSE是低速外部时钟,接频率为32.768kHz的石英晶体。

⑤、PLL为锁相环倍频输出,其时钟输入源可选择为HSI/2、HSE或者HSE/2。

倍频可选择为2~16倍,但是其输出频率最大不得超过72MHz。

其中40kHz的LSI供独立看门狗IWDG使用,另外它还可以被选择为实时时钟RTC的时钟源。

另外,实时时钟RTC的时钟源还可以选择LSE,或者是HSE的128分频。

RTC的时钟源通过RTCSEL[1:0]来选择。

STM32中有一个全速功能的USB模块,其串行接口引擎需要一个频率为48MHz的时钟源。

该时钟源只能从PLL输出端获取,可以选择为1.5分频或者1分频,也就是,当需要使用USB模块时,PLL必须使能,并且时钟频率配置为48MHz或72MHz。

另外,STM32还可以选择一个时钟信号输出到MCO脚(PA8)上,可以选择为PLL输出的2分频、HSI、HSE、或者系统时钟。

系统时钟SYSCLK,它是供STM32中绝大部分部件工作的时钟源。

系统时钟可选择为PLL输出、HSI或者HSE。

系统时钟最大频率为72MHz,它通过AHB分频器分频后送给各模块使用,AHB分频器可选择1、2、4、8、16、64、128、256、512分频。

其中AHB分频器输出的时钟送给5大模块使用:①、送给AHB总线、内核、内存和DMA使用的HCLK时钟。

②、通过8分频后送给Cortex的系统定时器时钟。

时间抖动的概念

时间抖动的概念

时间抖动的概念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号(以1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us,每500ns有一个跳变沿。

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

如图1所示,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

这种不确定就是抖动。

抖动是对信号时域变化的测量结果,它从本质上描述了信号周期距离其理想值偏离了多少。

在绝大多数文献和规范中,时间抖动(jitter)被定义为高速串行信号边沿到来时刻与理想时刻的偏差,所不同的是某些规范中将这种偏差中缓慢变化的成分称为时间游走(wander),而将变化较快的成分定义为时间抖动(jitter)。

时间抖动示意图双脉冲字符单脉冲字符长度为13ms,它由6.4ms的脉冲和6.6ms的间隔组成;双脉冲字符的长度为26ms,它由两个脉冲组成。

这两个脉冲载有相同的5比特信息,但是,每个脉冲的发射频率和基码序列各不相同。

当采用单脉冲格式跳频时,跳频速率为38461.5次/秒;当采用双脉冲格式跳频时,跳频速率为76923次/秒。

纠错码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后能在收端自行发现或纠正的码。

分组码和卷积码是两类较重要的纠错码。

分组码是对信源待发的信息序列进行分组(每组K位)编码,它的校验位仅同本组的信息位有关。

自20世纪50年代分组码的理论获得发展以来,分组码在数字通信和数据存储系统中已被广泛应用。

卷积码不对信息序列进行分组编码,它的校验元不仅与当前的信息元有关,而且同以前有限时间段上的信息元有关。

卷积码在编码方法上尚未找到像分组码那样有效的数学工具和系统的理论。

但在译码方面,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用上都超过了分组码,因而在差错控制和数据压缩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检错码仅用来发现错误的码一般常称为检错码。

为使一种码具有检错或纠错能力,须对原码字增加多余的码元,以扩大码字之间的差别,即把原码字按某种规则变成有一定剩余度(见信源编码)的码字,并使每个码字的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时钟的Jitter和Skew(转)

时钟的Jitter和Skew(转)

时钟的Jitter和Skew(转)时钟的Jitter和Skew系统时序设计中对时钟信号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时序计算都是以恒定的时钟信号为基准。

但实际中时钟信号往往不可能总是那么完美,会出现抖动(Jitter)和偏移(Skew)问题。

所谓抖动(jitter),就是指两个时钟周期之间存在的差值,这个误差是在时钟发生器内部产生的,和晶振或者PLL内部电路有关,布线对其没有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由于周期内信号的占空比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抖动,称之为半周期抖动。

总的来说,jitter可以认为在时钟信号本身在传输过程中的一些偶然和不定的变化之总和。

0Y:L7J时钟偏移(skew)是指同样的时钟产生的多个子时钟信号之间的延时差异。

它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含了时钟驱动器的多个输出之间的偏移,也包含了由于PCB走线误差造成的接收端和驱动端时钟信号之间的偏移。

信号完整性对时序的影响,比如串扰会影响微带线传播延迟;反射会造成数据信号在逻辑门限附近波动,从而影响最大/最小飞行时间;时钟走线的干扰会造成一定的时钟偏移。

有些误差或不确定因素是仿真中无法预见的,设计者只有通过周密的思考和实际经验的积累来逐步提高系统设计的水平。

Clock skew 和Clock jitter 是影响时钟信号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很多书里都从不同角度里对它们进行了解释。

其中“透视”一书给出的解释最为本质:Clock Skew: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arrival time of a clock tra nsition on an integrated circuit;Clock jitter: The temporal vatiation of the clock period at a g iven point on the chip;简言之,skew通常是时钟相位上的不确定,而jitter是指时钟频率上的不确定(uncertainty)。

JITTER

JITTER

数字音频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连续的模拟信号在离散的时间点上进行采样(Sampling),进而形成数字化的信息。

时间是信号数字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采样和重放的时间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模拟-数字转换(ADC)以及数字-模拟转换(DAC)的质量。

------什么是jitter?
时间准确度可以分为两类:长期准确度和短期准确度。

长期准确度是指时钟频率偏离绝对值的多少,一般用ppm(百万分之多少)来表示。

石英晶体振荡器可以很容易地达到几十ppm 到1个ppm以下的准确度。

长期准确度对声音不会造成可闻的影响。

短期准确度也就是抖动(jitter),它是一种时钟相位瞬态的变化,如图所示:
Jitter的测量一般使用真实时钟信号抖动的时间来衡量,一般用到的单位是ps(10的负12次方秒)或ns(10的负9次方秒)。

测试的指标还可以详细分为周期抖动(Period jitter)和绝对抖动(Absolute jitter)。

Jitter的影响
Jitter制造出数字音频信号的失真。

一个简单的固定频率正弦波jitter(频率是Fj)会在一个正弦波音频信号(频率是Fa)中加入两个失真信号,其频率分别是Fa-Fj和 Fa+Fj。

下图描述了一个10khz的音频信号在一个1khz jitter的作用下,生成了9khz和11khz的失真(边带)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minology
1
AB37
09/19/00
Application Brief 37 Clock basics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
Application Brief 37
Clock Basics
by Rakesh Bhatia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document is to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information on clocks, their related terminology and criteria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prior to making a selection of the device. It is meant for the beginner as well as for enhanced users. Besides the definitions, the document highlights clock based devices available from Pericom, parameters that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y users of these devices, and useful references. SiliconClock SiliconClock is a broad-based term used for the family of clocks and clock based devices offered by Pericom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ome of the IC devices in this family are high-performance 3.3V and 5V clock distribution circuits, PLL-based zero-delay clock buffers, and clock generators that are used in PC, printer, networking, datacom and telecom applications. SuperClock As more and more applications require high frequency signals to be distributed more precisely, the skew parameter of an input clock could cause problems. The delay caused due to the skew can erode the timing margin in a typical system. Pericom provides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by offering the SuperClock. 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SuperClock is that it provides adjustable skew and is intended for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or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For a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different SuperClock products, please visit . Clock Drivers For most applications that use clocks or clock generators, a clock buffer or driver is also required. Typically, the function of this driver is to drive one input to several outputs. In the past, a time delay (propagation delay) has usually been associated with such devices. Pericom provides several families of clock drivers, of which some have relatively no time delay (hence referred to as zero-delay) between I/O. For example, the PI6C2308A clock buffer has a very low input to output propagation delay (<150ps) which helps in reducing the overall time taken for a clock signal to be delivered. Most of these devices are available for inputs of either 5V or 3.3V. Some of the other features of the clock buffers are low skew, multiple output banks, and low jitter. Specific information on clock drivers can be found by visiting .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
Jitter For most clock devices, jitter is a time based error and can be seen as the deviation of the output from its ideal phase or frequency. In a typical application this will be seen as phase noise and may even get amplified if multiple stages are involved in the desig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situation, PLL based clocks are used. Jitter is typically described as cycle-to-cycle (i.e. it is the difference in the clocks period between two consecutive cycles). Jitter is expressed in units of ±ps. This is because it can be either leading or lagging from the ideal output waveform.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123456789012
Half-Period Jitter Half-Period Jitter is the measure of maximum change in a clocks output transition from its ideal position during onehalf period. This type of jitter is considered in double data rate (DDR) transfer applications. It is measured as: Tjit (hper) = Thalfperiod 1/2Fo, where Fo is the frequency of the input signal. Considering the above example of a 20 MHz clock and a 25.1ns half cycle, the half-period jitter will be measured as: Tjit(hper) = 25.1 25 = 0.1ns (or 100ps)
t1 t2 t3
Clock
Figure 1. Cycle-to-Cycle Jitter = T2-T1, T3-T2
Period Jitter Period Jitter can be defined as the measure of maximum change in a clocks output transition from its ideal position during a single period. This type of jitter is considered in high-speed designs. It is measured as: Tjit (per) = Tcycle 1/Fo, where Fo is the frequency of the input signal. Consider an input clock signal of 20 MHz being applied to a driver. If the output on the driver has a measured period (Tcycle) of 51ns on the oscilloscope then, Tjit = 51 1/20Mhz =1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