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课堂(一)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
平行线与相交线练习题
平行线与相交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以下哪组直线不满足平行线的定义?A. 直线a和直线b在平面内,且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B. 直线c和直线d在平面内,但直线c与直线d相交C. 直线e和直线f在不同平面内D. 直线g和直线h在平面内,且直线g与直线h相交2.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B. 平行线可以相交C. 平行线可以重合D.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是锐角3. 如果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b与直线c相交,那么直线a与直线c的关系是:A. 平行B. 相交C. 重合D. 无法确定4.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A. 1种B. 2种C. 3种D. 4种5.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以下哪个选项不能说明两条直线平行?A. 同位角相等B. 内错角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D. 同旁内角相等二、填空题6. 如果直线m和直线n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那么直线m和直线n 是_________。
7. 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角,这两条直线叫做_________。
8.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如果直线a和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a和直线b之间的距离在任何位置都是_________。
9. 平行线的性质之一是,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内错角的度数之和等于_________。
10. 如果直线a和直线b相交,且直线a和直线c平行,那么直线b 和直线c的关系是_________。
三、判断题11.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12.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3.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它们就不可能平行。
()14.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15. 平行线的性质可以用于证明其他几何命题。
()四、解答题16. 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O,直线EF平行于直线AB,请说明直线EF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专项练习《相交线与平行线》100道计算题包含答案(专项练习)(综合题)
初中数学专项练习《相交线与平行线》100道计算题包含答案(专项练习)一、解答题(共100题)1、如图,在▱ABCD中,E,F分别为边AD,BC的中点,对角线AC分别交BE,DF于点G,H.求证:AG=CH.2、完成下面的证明:已知,如图,AB∥CD∥GH,EG平分∠BEF,FG平分∠EFD,求证:∠EGF=90°.3、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BMN=∠DNF,∠1=∠2,判断MQ与NP关系,并说明理由.4、已知,AC⊥AB,EF⊥BC,AD⊥BC,∠1=∠2,请问AC⊥DG吗?请写出推理过程.5、如图,∠B=42°,∠A+10°=∠1,∠ACD=64°,说明AB∥CD6、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已知AE∥BC,求∠AFD的度数.7、如图,已知,点在的右侧,的平分线相交于点.探索与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8、已知:如图,∠C=∠1,∠2和∠D互余,BE⊥FD于点G.求证:AB∥CD.9、如图,已知∠1=∠2,∠B=∠C,可推得AB∥CD.请说明理由10、某校要在一块三角形空地上种植花草,如图所示,AC=13米、AB=14米、BC=15米,若线段CD是一条引水渠,且点D在边AB上.已知水渠的造价每米150元.问:点D与点C距离多远时,水渠的造价最低?最低造价是多少元?11、如图,点E,C,F,B在同一条直线上,EC=BF,AC∥DF,∠A=∠D.求证:AB=DE.12、如图,∠C=∠1,∠2与∠D互余,BE⊥DF,垂足为G.求证:AB∥CD.13、如图,已知∠1=∠2,DE⊥BC,AB⊥BC,求证:∠A=∠3.证明:∵DE⊥BC,AB⊥BC(已知)∴∠DEC=∠ABC=90°________∴DE∥AB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又∵∠1=∠2________∴∠A=∠3________14、如图,在△ABC中,AC⊥BC,CD⊥AB于点D,试说明:∠ACD=∠B.(提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15、如图,在△ABC中,∠ABC=36°,∠C=64°,AD平分∠BAC,交BC于D,BE⊥AC,交AD、AC于H、E,且DF∥BE.求∠FDC和∠AHB的度数.16、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试说明△EPF为直角三角形.17、小明在学习三角形知识时,发现如下三个有趣的结论: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M为直线AC上一点,ME⊥BC,垂足为E,∠AME的平分线交直线AB于点F.(1)如图①,M为边AC上一点,则BD、MF的位置关系是;如图②,M为边AC反向延长线上一点,则BD、MF的位置关系是;如图③,M为边AC延长线上一点,则BD、MF的位置关系是;(2)请就图①、图②、或图③中的一种情况,给出证明.我选图来证明.18、如图,直线AD与AE相交于点A,直线BC分别交AD、AE于点B、C,直线DE分别交AD、AE于点D、E,分别写出图中的两对同位角、两对内错角、两对同旁内角.19、已知:如图,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DE,AC=CE,∠ACD=∠B.求证:ABC≌CDE.20、如图,已知∠1=∠2,∠5=140°,求∠3的度数。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
A. 垂直B. 平行C. 相交D. 重合2.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A. 垂直线B. 平行线C. 相交线D. 重合线3. 直线a和直线b相交,如果a与b的交点是A,那么a和b的交点A叫做()。
A. 交点B. 垂足C. 端点D. 焦点4. 如果直线a和直线b平行,那么a与b之间的距离()。
A. 相等B. 不相等C. 无法确定D. 为零5.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侧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D. 重合二、填空题6.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同位角不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
7.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这两条平行线中任意一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_________。
8.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的交角是锐角,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
9.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___。
10. 当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的对顶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
三、判断题11.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12. 两条直线相交,它们的交点只有一个。
()1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垂直。
()14.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15.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不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
()四、简答题16. 解释什么是平行线,并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
17. 描述什么是垂线,并说明垂线的性质。
18. 给出两条直线相交时,同位角、内错角和对顶角的定义。
19. 解释什么是相交线,并描述相交线的性质。
20.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五、解答题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方程为y=2x+3,直线l2的方程为y=-x+1。
初中数学专项练习《相交线与平行线》100道选择题包含答案(专项练习)(历年真题)
初中数学专项练习《相交线与平行线》100道选择题包含答案(专项练习)一、选择题(共100题)1、如图,直线l∥m∥n,等边△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n和m上,边BC与直线n所夹的角为25°,则∠α的度数为()A.25°B.45°C.35°D.30°2、如图,已知AB∥FE且AB=FE,要证明△ABC≌△EFD,需补充条件( )A.BC=FDB.AD=CEC.CD=DOD.AE=EA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二象限,点的坐标是,与关于y轴对称,再将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则点的对应点的坐标是()A. B. C. D.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CD,∠BOE=54° ,则∠AOC等于()A.54°B.46°C.36°D.26°5、如图,AB∥CD,CB平分∠ABD.若∠C=40°,则∠D的度数为()A.90°B.100°C.110°D.120°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C在直线b上,若直线a∥b,∠1=34°,则∠2的度数为( )A.26°B.28°C.34°D.36°7、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DC,则∠1=∠2B.若AD∥BC,则∠3=∠4C.若∠1=∠2,则AB∥DCD.若∠2+∠3+∠A=180°,则AB∥DC8、如图,∠1与∠2是同位角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所示,点在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的是()A. B. C. D.10、如图,直线a∥b,将一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b上,若∠1=28°,则∠2的度数是()A.62°B.108°C.118°D.152°11、如图,在△ABC中,AB=AC,DE∥BC,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D=AEB.DB=ECC.∠ADE=∠CD.DE= BC12、如图.在▱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DC的延长线于点F, BG⊥AE,垂足为G,若BG=4,则△CEF的面积是( )A.2B.C.3D.413、下列语句: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如图,AB∥CD,以点A为圆心,小于AC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C于E,F两点;再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EF长为半径作弧,两条弧相交于点G,作射线AG交CD于点H.若∠C=140°,则∠AHC的度数是( )A.20°B.25°C.30°D.40°15、如图,C、D分别为EA、EB的中点,∠E=30°,∠1=110°,则∠2的度数为()A.80°B.90°C.100°D.110°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ABC经过平移得到△A′B′C′,若A(1,m),B(4,2),点A的对应点A′(3,m+2),则点B对应点B′的标为()A.(6,5)B.(6,4)C.(5,m)D.(6,m)17、如图,已知AB∥CD,∠1=56°,则∠2的度数是()A.34°B.56°C.65°D.124°18、如图,四边形中,,点是的中点,连接、,,给出下列五个结论:① ;② 平分,其中正确;③ ;④ ;⑤ S四边形ABCD的有()A.3个B.2个C.5个D.4个19、如图,能判定EB∥AC的条件是()A.∠1=∠2B.∠3=∠4C.∠5=∠6D.∠2=∠320、如图,DE∥BC,EF∥AB,图中与∠BFE互补的角共有()A.3个B.2个C.5个D.4个2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a∥b,∠1=110°,则∠2等于()A.70°B.75°C.80°D.85°22、若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相互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不能确定23、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在DE上,BC∥DE,∠C=45°,∠D=30°,则∠ABD的度数为()A.10°B.15°C.20°D.25°24、如图,,,则()A. B. C. D.25、下列图形中,由如图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图形是()A. B. C. D.26、如图,已知A(3,1)与B(1,0),PQ是直线上的一条动线段且(Q在P的下方),当AP+PQ+QB最小时,Q点坐标为()A.(,)B.(,)C.(0,0)D.(1,1)27、如图,在Rt△ABC中,∠BAC=90°,AB=6,AC=8,P是斜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EF与AP相交于点O,则OF的最小值为()A.4.8B.1.2C.3.6D.2.428、如图,等腰中,,,顶点A,B分别在,上,且,已知,则的度数为()A. B. C. D.29、如图, 于点, 于点, 于点, 则以下四条线段、、和最短的是()A. B. C. D.30、下列说法错误的结论有()( 1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是相交,垂直,平行;(3)若∠A与B∠互补,则互余,(4)同位角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31、如图,已知,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32、下列四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内错角相等B.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是邻补角 C.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3、如图∠1=∠2,∠3=∠4,∠AOF=∠AOB=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OC是∠DOF的平分线B.∠4是∠AOC的余角C.∠2的余角是∠EOFD.∠3的补角是∠BOD34、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ABC=()A.73°B.56°C.68°D.146°35、下列图形中,线段AD的长表示点A到直线BC距离的是()A. B. C. D.36、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A.68°B.56°C.28°D.34°37、如图所示,∠BAC=90°,AD⊥BC于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①AB⊥AC;②AD与AC互相垂直; ③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④点D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的长度; ⑤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⑥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⑦AD>BD.A.2个B.4个C.7个D.0个3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1与∠2是邻补角B.∠1与∠3是对顶角C.∠2与∠4是同位角D.∠3与∠4是内错角39、如图,已知AB∥CD,则图中与∠1互补的角有()A.2个B.3个C.4个D.5个40、下列著名商标设计中,请选出与其他三个设计方法不同的一个是()A. B. C.D.41、如图,AB∥DE,FG⊥BC于F,∠CDE=40°,则∠FGB=()A.40°B.50°C.60°D.70°42、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则∠2与∠4的数量关系是()A.∠2=∠4B.∠2<∠4C.∠2>∠4D.无法判断43、如图所示,AB∥CD,BC平分∠ABD,若∠C=40°,则∠D的度数为()A.90°B.100°C.110°D.120°4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长度为 5cm、2cm 和 3cm 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B. 的平方根是±3C.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45、在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在一组平行线上,若,则∠2的度数是()A.35°B.40°C.45°D.50°46、如图,将沿BC方向平移1 得到,若的周长为8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8B.9C.10D.1147、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A.∠3=∠4B.∠1=∠2C.∠B=∠DCED.∠B+∠BCD=180°48、如图,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是()A.∠ABD=∠BDCB.∠3=∠4C.∠BAD+∠ABC=180° D.∠1=∠249、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1,0),(3,0).对于下列命题:①b﹣2a=0;②abc<0;③4a+2b+c<0;④8a+c>0.其中正确的有()A.3个B.2个C.1个D.0个50、如图,△ABC沿着由点B到点E的方向,平移到△DEF,已知BC=5.EC=3,那么平移的距离为()A.2B.3C.5D.751、如图,点C在∠AOB的边OA上,用尺规作出了CP∥OB,作图痕迹中,是()A.以点C为圆心、OD的长为半径的弧B.以点C为圆心、DM的长为半径的弧C.以点E为圆心、DM的长为半径的弧D.以点E为圆心、OD的长为半径的弧52、数轴上一点A表示﹣3,若将A点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则此时A 点表示的数是()A.﹣1B.﹣2C.﹣3.D.153、如图,直线a∥b,若∠1=120°,则∠2等于()A.60°B.80°C.120°D.150°54、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BC′D,C′D与AB交于点E.若∠1=35°,则∠2的度数为()A.20°B.30°C.35°D.55°55、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为∠BAD+∠ADC=180°,所以AB∥CDB.因为AB∥CD,所以∠BAC=∠ACDC.因为∠ABD=∠CDB,所以AD∥BCD.因为AD∥BC,所以∠BCA=∠DAC56、如图是运动员冰面上表演的图案,下列四个选项中,能由原图通过平移得到的是()A. B. C. D.57、如图,在△ABC中,AB=AC,D、E两点分别在AC、BC上,BD是∠ABC的平分线,DE∥AB,若BE=5cm,CE=3cm,则△CDE的周长是()A.15cmB.13cmC.11cmD.9cm58、如图,∠1+∠B=180°,∠2=45°,则∠D的度数是()A.25°B.45°C.50°D.65°59、如图,BD平分∠ABC,若∠1=∠2,则( )A.AB∥CDB.AD∥BCC.AD=BCD.AB=CD60、下列语句: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1、如图,直线a∥b,c∥d,∠1=56°,则∠2等于()A.56°B.112°C.124°D.134°62、如图,在△ABC中,∠CAB=70º,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连接EC,满足EC∥AB, 则∠BAD的度数为()A.30°B.35°C.40°D.50°63、如图所示,将含有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上,若∠1=36°,则∠2 的度数为( )A.14°B.36°C.30°D.24°64、如图,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A在直线DE上,且BC∥DE,则∠DAB等于()A.30°B.45°C.60°D.90°65、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已知∠ADE=65°,则∠CFE的度数为()A.60°B.65°C.70°D.75°66、如图所示,已知直线BF、CD相交于点O,∠D=40°,下面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正确的是()A.当∠C=40°时,AB∥CDB.当∠A=40°时,AC∥DEC.当∠E=120°时,CD∥EFD.当∠BOC=140°时,BF∥DE67、如图,已知AB∥CD,∠A=70°,则∠1度数是( )A.70°B.100°C.110°D.13068、如图,已知a∥b,∠1=130°,∠2=90°,则∠3=()A.130°B.140°C.150°D.160°69、下列说法错误的共有()个.①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⑤等角的补角相等.A.0B.1C.2D.370、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a∥b,∠1=110°,∠2=40°,则∠3=()A.40°B.50°C.60°D.70°71、把一块直尺与一块含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34°,则∠2的度数为()A.114°B.124°C.116°D.126°72、如图,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A.30°B.25°C.20°D.15°73、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若∠A=54°,∠B=46°.则∠CDE的大小为()A.45°B.40°C.39°D.35°74、如图,已知∠1=∠2,∠3=80°,则∠4=()A.50°B.60°C.70°D.80°75、如图,将正方形网格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经过平移后得到,若上一点平移后对应点为,点绕原点顺时针旋转,对应点为,则点的坐标为()A. B. C. D.76、直线a∥b,直角三角形如图放置,若∠1+∠A=65°,则∠2的度数为()A.15°B.20°C.25°D.30°77、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三条边上的点,EF∥AC,DF∥AB,∠B=45°,∠C=60°.则∠EFD=()A.80°B.75°C.70°D.65°78、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是BC边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若AB∥DC,则∠B=∠CB.若∠A+∠2=180°,则AB∥DCC.若∠B+∠1=180°,则AB∥DED.若AD∥BC,则∠2=∠179、如图,,交于点,,,则的度数为()A. B. C. D.80、如图,直线∥ ,,,则()A. B. C. D.81、如图□ 的对角线交于点,,,则的度数为()A.50°B.40°C.30°D.20°82、如图,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AB∥CD,∴∠ABC+∠C=180°B.∵∠1=∠2,∴AD∥BC C.∵AD∥BC,∴∠3=∠4 D.∵∠A+∠ADC=180°,∴AB∥CD83、如图,把一副三角尺叠放在一起,若AB∥CD,则∠1的度数是()A.75°B.60°C.45°D.30°84、如图,直线∥ ,AB=BC,CD⊥AB于点D,若∠DCA=25°,则∠1的度数为()A.70°B.65°C.60°D.55°85、如图所示,将△PQR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顶点P平移后的坐标是()A.( - 2, - 4)B.( - 2,4)C.(2, - 3)D.( - 1, - 3)86、如右图,下列条件中:⑴∠B+∠BCD=180°;⑵∠1=∠2;⑶∠3=∠4;⑷ ∠B=∠5;能判定AB∥CD的条件个数有()A.1B.2C.3D.487、小明在操场上从A点出发,先沿南偏东30°方向走到B点,再沿南偏东60°方向走到C点.这时,∠ABC的度数是()A.120°B.135°C.150°D.160°88、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40°,∠AOB=75°.则∠C等于()A.40°B.65°C.75°D.115°89、设a,b,c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若a⊥c,b⊥c,则a∥bB.若a∥c,b∥c,则a∥bC.若a⊥b,b⊥c,则a⊥cD.若a∥b,b⊥c,则a⊥c9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三角形内的任意一点,PD∥AB,PE∥BC,PF∥AC,若△ABC的周长为36,则PD+PE+PF=()A.12B.8C.4D.391、如图,∠BAC=90°,AD⊥BC,则下列的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①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②线段AC是点C到AB的垂线段;③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④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A.1个B.2个C.3个D.4个92、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直线y=2x﹣1与直线y=2x+3一定互相平行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93、下列四幅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A.(1)、(2)B.(3)、(4)C.(1)、(2)、(3)D.(2)、(3)、(4)94、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的是()A.∠BAD=∠ADGB.∠GCE=∠AEFC.∠GDH+∠DHF=180°D.∠FE B+∠GCE=180°95、一把直尺与一块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若∠1=47°,则∠2=()A.40°B.43°C.45°D.47°96、如图,已知l1∥l2∥l3∥l4,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相等.若等腰直角的三个顶点分别在三条平行直线上,则∠α的正弦值是()A. B. C. D.97、如图,由AB∥CD,可以得到()A.∠1=∠4B.∠2=∠3C.∠1=∠2D.∠3=∠498、如图,AB∥CD,CD∥EF,则∠BCE等于( )A.∠2-∠1B.∠1+∠2C.180°+∠1-∠2D.180°-∠1+∠299、如图,BA//DE,∠B=30°,∠D=40°,则∠C的度数是()A.10°B.35°C.70°D.80°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⑤P是直线a外一点,A、B、C分别是a上的三点,PA=1,PB=2,PC=3,则点P到直线a的距离一定是1.A.1个B.2个C.3个D.4个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0题)1、C2、B3、B4、C5、B6、A7、D8、D9、B11、D12、A13、C14、A15、A16、B17、B18、D19、D20、D21、A22、C23、B24、A25、C26、A27、D28、D29、C30、C31、B32、C33、B35、A36、B37、B38、D39、A40、A41、B42、A43、B44、C45、A46、C47、A48、A49、B50、A51、C52、B53、A54、A55、C56、C57、B59、B60、C61、62、C63、D64、C65、B66、D67、C68、B69、C70、D71、B72、B73、B74、D75、A76、C77、B78、D79、B80、B82、C83、A84、B85、A86、C87、C88、B89、C90、A91、C92、D93、A94、C95、B96、A97、A98、C99、C 100、B。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在平面上,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称为()。
A. 平行线B. 垂直线C. 相交线D. 对称线答案:B. 垂直线2. 单选题: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B. 相交线永远不会平行C. 平行线和相交线可以同时存在D. 平行线和相交线不能同时存在答案:C. 平行线和相交线可以同时存在3. 多选题:判断下列述句是否正确。
1) 平行线没有交点。
2) 相交线可以有无数个交点。
3) 两条垂直线的交点一定是直角。
A. 正确的有1)、2)、3)B. 正确的有1)、3)C. 正确的有2)、3)D. 正确的只有3)答案:B. 正确的有1)、3)4. 填空题: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度。
答案:90度5. 判断题:两条平行线的夹角为180度。
答案:错误6. 判断题:两条相交直线一定不平行。
答案:正确7. 计算题:已知直线L1与直线L2互相垂直,L1的斜率为2,过点(1,3)的直线L2的斜率为()。
答案:-1/28. 计算题:已知直线L1过点(1,2)且斜率为3/4,直线L2与L1平行且过点(3,5),求直线L2的斜率。
答案:3/49. 解答题:请解释什么是相交线和平行线,并举例说明。
答案: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或线段在平面上有唯一一点相交。
例如,在平面上有两条直线,一条通过点A和点B,另一条通过点C和点D,如果点A与点C不重合并且点B与点D不重合,则这两条直线相交于点E。
平行线是指在平面上没有任何交点的两条直线。
例如,在平面上有一条直线通过点A和点B,另一条直线通过点C和点D,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任何一点相交,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10. 解答题:如何通过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答案: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即斜率相同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即斜率之积为-1的两条直线是垂直线。
总结:在平面几何中,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或线段在平面上有唯一一点相交,平行线是指在平面上没有任何交点的两条直线。
专题01:相交线与平行线(选择题专练)(解析版)
专题01:相交线与平行线(选择题专练)一、单选题1.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a 与b 平行的是( )A .∠1=∠3B .∠2+∠4=180°C .∠1=∠4D .∠1+∠4=180°【答案】D 【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由∠1=∠3,可得直线a 与b 平行,故A 能判定;B. 如下图,由∠2+∠4=180°,∠5+∠4=180°,可得∠2=∠5,故直线a 与b 平行,故B 能判定;C.由∠1=∠4,∠4=∠3,可得∠1=∠3,故直线a 与b 平行,故C 能判定;D.由∠1+∠4=180°,不能判定直线a 与b 平行,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某同学在研究传统文化“抖空竹”时有一个发现:他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如图所示:已知//AB CD ,87BAE ∠=︒,121DCE ∠=︒,则E ∠的度数是( )A .28︒B .34︒C .46︒D .56︒【答案】B 【分析】延长DC 交AE 于F ,依据//AB CD ,87BAE ∠=︒,可得87CF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E DCE CFE ∠=∠-∠.【解答】解:如图,延长DC 交AE 于F ,//AB CD ,87BAE ∠=︒,87CFE ∴∠=︒,又121DCE ∠=︒,1218734E DCE CFE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如图,若AB ∥CD ,CD ∥EF ,那么∠BCE =( )A .∠1+∠2B .∠2-∠1C .180°-∠1+∠2D .180°-∠2+∠1【答案】D 【分析】先根据AB ∥CD 得出∠BCD=∠1,再由CD ∥EF 得出∠DCE=180°-∠2,再把两式相加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 ∥CD ,∴∠BCD=∠1,∵CD ∥EF ,∴∠DCE=180°-∠2, ∴∠BCE=∠BCD+∠DCE=180°-∠2+∠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4.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处,折痕为EF ,若∠ABE =25°,则∠EFC '的度数为( )A .122.5°B .130°C .135°D .140°【答案】A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EBC ′、∠BC ′F 都是直角,因此BE ∥C ′F ,那么∠EFC ′和∠BEF 互补,欲求∠EFC ′的度数,需先求出∠BEF 的度数;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EF =∠DEF ,而∠AEB 的度数可在Rt △ABE 中求得,由此可求出∠BEF 的度数,即可得解.【解答】解:Rt △ABE 中,∠ABE =25°,∴∠AEB =909025ABE ︒-∠=︒-︒= 65°;由折叠的性质知:∠BEF =∠DEF ;而∠BED =180°﹣∠AEB =115°,∴∠BEF =12BED ∠= 57.5°; ∵∠EBC ′=∠D =∠BC ′F =∠C =90°,∴BE ∥C ′F ,'180BEF EFC ∴∠+∠=︒∴∠EFC ′=180°﹣∠BEF =122.5°.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下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一种方法,其依据是()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A【分析】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的方法有:可以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等,应结合题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答】图中所示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利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这是以后做题的基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过已知直线上一点及该直线外一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必是相交直线B.直角的补角是直角C.同旁内角互补D.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线段,垂线段最短【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A. 由题意,两直线有公共点且不重合,必是相交线,是真命题;B. 直角与直角的和是180,所以直角的补角是直角,是真命题;C. 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才互补,是假命题;D. 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线段,垂线段最短,是真命题.故选C.7.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a∥b的有()个.①∠1=∠4;②∠3=∠5;③∠2+∠5=180°;④∠2+∠4=180°A.1 B.2 C.3 D.4【答案】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①∵∠1=∠4,∴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3=∠5,∴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2+∠5=180°,∴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2和∠4不是同旁内角,所以∠2+∠4=180°不能判定直线a∥b.∴能判断直线a∥b的有①②③,共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解题时要认准各角的位置关系.8.如图,按各组角的位置判断错误的是()A.∠1与∠4是同旁内角B.∠3与∠4是内错角C.∠5与∠6是同旁内角D.∠2与∠5是同位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1和∠A是同旁内角,说法正确;B、∠3和∠4是内错角,说法正确;C、∠5和∠6不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说法错误;D、∠2和∠5是同位角,说法正确.故选C.考点:1.同位角2.内错角3.同旁内角.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MON=90°.若∠AOM=35°,则∠CON的度数为( )A.35°B.45°C.55°D.65°【答案】C【分析】由射线OM平分∠AOC,∠AOM=35°,得出∠MOC=35°,由ON⊥OM,得出∠CON=∠MON-∠MOC得出答案.【解答】解:∵射线OM平分∠AOC,∠AOM=35°,∴∠MOC=35°,∵ON⊥OM,∴∠MON=90°,∴∠CON=∠MON-∠MOC=90°-35°=55°.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线和角平分线,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准角的关系.10.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C.同位角相等D.作∠A的平分线【答案】D【分析】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以此进行判断.【解答】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一个真命题;B. 垂线段最短,是一个真命题;C. 同位角相等,是一个假命题;D. 作∠A的平分线,没有判断的意义,不是命题.故选D.【点评】本题考核知识点:命题. 解题关键点:理解命题的意义.11.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1=124°,∠2=88°,则∠3的度数为()A.26°B.36°C.46°D.5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4=56°,然后借助平角的定义求得∠3=180°-∠2-∠4=36°.故选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12.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汽车标识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平移作图是一个基本图案按照一定的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连续作图设计出的图案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不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故此选项错误;B、不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故此选项错误;C、不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故此选项正确;D、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故此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解题关键是掌握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13.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但改变直线的方向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D.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答案】D【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概念、平移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直的概念进行判断.【解答】A.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而对顶角必定相等,故A错误;B.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改变直线的方向,故B错误;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四个角都是90°,即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对顶角、平行线以及垂直的定义,解题时注意: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14.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及括号中所注明的推理依据错误的是()A.∵∠1=∠3,∴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B∥CD,∴∠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AD∥BC,∴∠BAD+∠A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DAM=∠CBM,∴A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答案】D【解析】因为∠DAM和∠CBM是直线AD和BC被直线AB的同位角,因为∠DAM=∠CBM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D.15.如图,直线a∥b,将一个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8°,则∠2的度数为()A.30°B.32°C.42°D.5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A作AB∥b,∴∠3=∠1=58°,∵∠3+∠4=90°,∴∠4=90°﹣∠3=32°,∵a ∥b,AB∥B,∴AB∥b,∴∠2=∠4=32°,故选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16.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2,若∠3=40°,则∠4等于A.40°B.50°C.70°D.80°【答案】 C【分析】由平角的定义可求出∠1,再利用平行线得内错角相等,即可求∠4.【解答】∵∠1=∠2,∠3=40°,∴∠1=∠2=12(180°-40°)=70°.∵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相等,得∠4=∠1=70°.故选C.17.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对顶角的定义,得D选项是对顶角,故选:D.【点评】考核知识点:对顶角.理解定义是关键.18.如图,已知∠B+∠DAB=180°,AC平分∠DAB,如果∠C=50°,那么∠B等于()A.50°B.60°C.70°D.80°【答案】D【解析】∵∠B+∠DAB=180°,∴AD//BC,∴∠DAC=∠C,又∵∠C=50°,∴∠DAC=50°,又∵AC平分∠DAB,∴∠DAB=2∠DAC=100°,又∵∠B+∠DAB=180°,∴∠B=180°-100°=80°.故选D.19.如图,AB∥CD∥EF,AF∥CG,则图中与∠A(不包括∠A)相等的角有()A.5个B.4个C.3个D.2个【答案】B【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与∠A相等的角有∠ADC、∠AFE、∠EGC、∠GCD.【解答】∵AB∥CD,∴∠A=∠ADC;∵AB∥EF,∴∠A=∠AFE;∵AF∥CG,∴∠EGC=∠AFE=∠A;∵CD∥EF,∴∠EGC=∠DCG=∠A;所以与∠A相等的角有∠ADC、∠AFE、∠EGC、∠GCD四个,故选B.20.直角三角板和直尺如图放置,若∠1=20°,则∠2的度数为()A.60°B.50°C.40°D.30°【答案】C【分析】过E作EF∥AB CD,由平行线的质可得∠1=∠3,∠2=∠4, ∠3+∠4=∠1+∠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 ∠3+∠4=60°,从而可得: ∠1+∠2=60°,由∠1=20°,可得: ∠2=40°.【解答】如图,过E作EF∥AB,则AB∥EF∥CD,∴∠1=∠3,∠2=∠4,∵∠3+∠4=60°,∴∠1+∠2=60°,∵∠1=20°,∴∠2=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作出辅助线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1.如下图,下列条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能判定AB∥CD的条件为()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C【解答】解:①∵∠B+∠BCD=180°,∴AB∥CD;②∵∠1=∠2,∴AD∥BC;③∵∠3=∠4,∴AB∥CD;④∵∠B=∠5,∴AB∥CD;∴能得到AB∥CD的条件是①③④.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题关键是合理利用平行线的判定,确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下列说法: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⑤若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对①进行判断;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对②进行判断;根据线段公理对③进行判断;根据角的定义对④进行判断;根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对⑤进行判断.详解:根据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①正确;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所以②错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③正确;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所以④错误;若AB=BC,且B点在AB上,则点B是AC的中点,所以⑤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23.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答案】C【分析】先根据丁的丁说的是实话,由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且乙、丙的说法不正确,可知甲是红色,然后根据丙的说法判断出丁的颜色,从而当得出结论.【解答】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乙说的肯定不是真的,那么丙的车也不是红色的,那么丙说的也不是真的,就是甲说的是真的,他的车是红色的;丙说的是假的,那么丁的车就是蓝色的,甲说的是真的,乙的车不是白色的,那么乙的车是银色的,剩下白色是丙的.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个阅读理解形的分析题,抓住题目中的一些关键句意是解题关键.2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 018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A.(-2 016,2) B.(-2 016,-2)C.(-2 017,-2) D.(-2 017,2)【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M(2,2),因为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以翻折2018次时,点M向左平移2018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为-2018+2=-2016,翻折奇数次时纵坐标为-2,翻折偶数次时,纵坐标为2,故答案为(-2016,2).25.如下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是( )A.∠1=∠3 B.∠2=∠3 C.∠1=∠4 D.∠3=∠4【答案】C【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由∠2=∠3,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D∥BC,由∠1=∠4,得到AB∥CD.故选C.26.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E,DF∥AB.若∠AEC=100°,则∠D等于()A.70°B.80°C.90°D.100°【答案】B【解析】因为AB∥DF,所以∠D+∠DEB=180°,因为∠DEB与∠AEC是对顶角,所以∠DEB=100°,所以∠D=180°﹣∠DEB=80°.故选B.27.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AC所截,AB∥CD,E是平面内任意一点(点E不在直线AB、CD、AC上),设∠BAE=α,∠DCE=β.下列各式:①α+β,②α﹣β,③β﹣α,④360°﹣α﹣β,∠AEC的度数可能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分析】根据E点有4中情况,分四种情况讨论分别画出图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外角定理求解.【解答】E点有4中情况,分四种情况讨论如下:由AB∥CD,可得∠AOC=∠DCE1=β∵∠AOC=∠BAE1+∠AE1C,∴∠AE1C=β-α过点E2作AB的平行线,由AB∥CD,可得∠1=∠BAE2=α,∠2=∠DCE2=β∴∠AE2C=α+β由AB∥CD,可得∠BOE3=∠DCE3=β∵∠BAE3=∠BOE3+∠AE3C,∴∠AE3C=α-β由AB∥CD,可得∠BAE4+∠AE4C+∠DCE4=360°,∴∠AE4C=360°-α-β∴∠AEC的度数可能是①α+β,②α﹣β,③β-α,④360°﹣α﹣β,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外角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28.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如果AB=10cm,AC=8cm,那么线段MN的长度为()A.6cm B.9cm C.3cm或6cm D.1cm或9cm【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有两种情况:①点C在AB上,②点C在AB的延长线上,这两种情况根据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可得BM、BN的长,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解:(1)点C在线段AB上,如: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MB=12AB=5,BN=12CB=4,MN=BM-BN=5-4=1cm;(2)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MB=12AB=5,BN=12CB=4,MN=MB+BN=5+4=9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 解题的关键在于要利用分类讨论思想结合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进行解答.2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AB,垂直为点O,∠BOD=50°,则∠COE=()A.30°B.140°C.50°D.60°【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EO⊥AB,90,AOE∴∠=50,AOC BOD∠=∠=5090140.COE AOC AOE∴∠=∠+∠=+=故选B.30.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对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B.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C.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D.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故本选项正确;B、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故本选项正确;C、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故本选项正确;D、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31.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A.0,1,3 B.0,2,3 C.0,1,2,3 D.0,1,2【答案】C【解析】分四种情况:①三条直线平行,有0个交点;②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有1个交点;③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线有2个交点;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3个交点.故选C.点睛:本题没有明确平面上三条不重合直线的相交情况,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时要分各种情况解答,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不要遗漏,否则讨论的结果就不全面.3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①若a与c相交,b与c相交,则a与b相交;②若a∥b,b∥c,那么a∥c;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垂直三种.A.3个B.2个C.1个D.0个【答案】B【解析】①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或平行,故本小题错误;②若a∥b,b∥c,则a∥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上面说法正确;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正确;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故不正确.因此只有②③正确.故选:B.。
专题01 《相交线与平行线》选择、填空重点题型分类(解析版)
专题01 《相交线与平行线》选择、填空重点题型分类专题简介:本份资料专攻《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相交线的交点问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选择、填空重点题型;适用于老师给学生作复习培训时使用或者考前刷题时使用。
考点1:点到直线的距离方法点拨: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如图,已知AB ⊥AC ,AD ⊥BC ,则点A 到BC 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_____的长度.【答案】AD【分析】根据定义分析即可,点A 到BC 的距离,垂足在直线上,据此即可求得答案.【详解】AD BC^Q \点A 到BC 的距离是线段AD故答案为:A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段的定义,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MAN =30°,点B 在射线AM 上,且AB =2,则点B 到射线AN 的距离是 ___.【答案】1【分析】过点B 作BC ⊥AN 于C ,根据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 =112122AB =´=即可.【详解】解:过点B 作BC ⊥AN 于C ,∵∠MAN =30°∴BC =112122AB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作垂线段,30°直角三角形性质,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作垂线段,30°直角三角形性质是解题关键.3.如图,直线AD ⊥BD ,垂足为点D ,则点B 到AC 的距离是线段 _____的长度.【答案】BD【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判断即可;【详解】点的直线的距离为垂线段,因为AD ⊥BD ,所以点B 到AC 的距离是线段BD 的长度;故答案是: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D BC ^于点D ,DE AC ^于点E ,DF AB ^于点F ,则表示A 点到BC ,D 点到AB 、AC 的距离分别是________.【答案】线段AD 的长、线段DF 的长、线段DE 的长【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的点与直线上垂足间的线段的长,可得答案.【详解】解:AD BC ^于点D ,DE AC ^于点E ,DF AB ^于点F ,则表示A 点到BC ,D 点到AB 、AC 的距离分别是线段AD 的长、线段DF 的长、线段DE 的长,故答案为:线段AD 的长、线段DF 的长、线段DE 的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已知∠ACB=90°,若BC=8cm,AC=6cm,AB=10cm,则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_,点C到AB的距离是_____.【答案】6cm 4.8cm【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及等面积法可求解.【详解】解:∠ACB=90°,即AC⊥BC,若BC=8cm,AC=6cm,AB=10cm,那么A到BC的距离是:6cm,C到AB的距离是:6810´=4.8(cm).故答案为:6cm,4.8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考点2:相交线的交点问题方法点拨: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1)2n n-个交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巧添平行线 【例4】如图1 ,CE平分∠ACD ,AE平分∠ BAC,且∠EAC +∠ACE
=90°.
(1)请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E=90°且AB与CD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当直角顶点
E移动时,写出∠BAE与∠E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 如图 3 , P 为线段 AC 上一定点 , 点 Q 为直线 CD 上一动点 , 且 AB 与 CD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当点Q在射线CD上运动时(不与点C重合),
解:∵OF平分∠DOB,∠FOB=50°,∴∠DOB=2∠FOB=100°, 由邻补角的定义,得∠BOC=180°-∠DOB=80°.∵EO⊥CD, ∴∠EOC=90°,∴∠BOE=∠BOC+∠EOC=170°
2.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O,OA⊥OB,且OC平分∠AOF. (1)若∠AOE=40°,求∠BOD的度数; (2)若∠AOE=α,求∠BOD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从(1)(2)的结果中你能看出∠AOE和∠BOD有何关系?请直接写出结 果.
∴DE∥CF
4.如图,已知AB⊥BD于点B,CD⊥BD于点D,∠1+∠2=
180°,试问CD平行于EF吗?为什么?
解:CD∥EF.理由:∵AB⊥BD, CD⊥BD,∴∠B=∠D=90°, ∴∠B+∠D=180°,∴AB∥CD.∵∠1+∠2=180°, ∴AB∥EF,∴CD∥EF
三、平行线的性质
【例3】如图①是大众汽车的图标,图②反映其中直线间的关系,并且 AC∥BD,AE∥BF.
解:(1)∵∠AOE=40°,∴∠AOF=180°-∠AOE=140°.∵OC 平分 1 ∠AOF,∴∠AOC= ∠AOF=70°.∵OA⊥OB,∴∠AOB=90°,∴∠ 2 BOD=180 °-∠AOB -∠AOC=20° (2)∵∠AOE=α,∴∠ AOC= 1 2
1 1 (180 ° - α) = 90 ° - α , ∴ ∠ BOD = 180 ° - ∠AOB - ∠AOC = α 2 2 (3)∠AOE=2∠BOD
(3) 过点 P 作PE∥CD , 可得 PE∥CD∥AB ,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
∠PQD,∠APQ与∠BAC的数量关系.
解:(1)AB∥CD.理由:∵CE平分∠ACD,AE平分∠BAC,∴∠ACD=
2∠ACE,∠BAC=2∠EAC,又∵∠EAC+∠ACE=90°,∴∠ACD+ ∠BAC=180°,∴AB∥CD (2)∠BAE+∠ECD=90°.理由:过点E作EF∥CD,∵AB∥CD, ∴EF∥CD∥AB,∴∠BAE=∠AEF,∠ECD=∠CEF,∵∠AEF+ ∠CEF=∠AEC=90°,∴∠BAE+∠ECD=90° (3)∠PQD+∠APQ+∠BAC=360°.理由:过点P作PE∥CD, ∵AB∥CD,∴PE∥CD∥AB,∴∠BAC+∠APE=180°,∠PQD+ ∠QPE=180°,∴∠BAC+∠APE+∠PQD+∠QPE=360°, ∵∠APE+∠QPE=∠APQ,∴∠PQD+∠APQ+∠BAC=360°
∠PQD,∠APQ与∠BAC有何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分析: (1) 先推出∠ ACD + ∠ BAC = 180°, 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 AB与CD的位置关系; (2) 过点 E 作 EF∥CD , 由∠ AEC = ∠ AEF + ∠ FEC = 90°, 根据平行线 的性质可得出∠BAE与∠ECD的数量关系;
(1)∠A与∠B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2)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写出来.
分析:认真观察图形,根据平行线的3个性质均可推出∠A=∠B.
解: (1)∠A =∠ B. 理由:∵ AC∥BD , ∴∠ A =∠ DOE. 又∵ AE∥BF ,
∴ ∠ B = ∠ DOE , ∴ ∠ A = ∠ B (2) 延 长 CA 交 FB 的 延 长 线 于 点
解: ∵∠AOD=30°, 由邻补角的定义, 得∠AOC=180°-∠AOD=150 °,∵OE 平分∠AOC,∴∠COE= 1 ∠AOC=75°,由对顶角的定义, 2
得∠BOC=∠AOD=30°,∴∠BOE=∠COE+∠BOC=105°
【对应训练】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F平分∠DOB,EO⊥CD,垂 足为O.已知∠FOB=50°,求∠BOE的度数.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专题课堂(一) 相交线与平行线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相交线中有关角的计算
【例 1】 如图 , 已知直线 AB , CD 相交于点 O , OE 平分∠ AOC , 若 ∠AOD=30°,求∠BOE的度数. 分析:根据邻补角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OE,再根据对顶角的性 质求出∠BOC,从而求出∠BOE.
二、平行线的判定 【 例 2】 如 图 , ∠ 1∶∠2∶∠3 = 2∶3∶4 , ∠ AFE = 60° , ∠ BDE = 120°,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分析: 先求出∠1,∠2,∠3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判定条件找出角的 相等或互补关系,从而得出相应的直线平行.
解:AB∥DE,EF∥BC.理由:∵∠1∶∠2∶∠3=2∶3∶4,∠1+∠2
+∠3=180°,∴∠1=40°,∠2=60°,∠3=80°.∵∠AFE=60°, ∴∠2=∠AFE,∴AB∥DE.∵∠BDE=120°,∴∠2+∠BDE=60°+ 120°=180°,∴EF∥BC
【对应训练】
3.如图,∠D=∠A,∠B=∠FCB,试说明:DE∥CF.
解:∵∠D=∠A,∴AB∥DE.又 ∵∠B=∠FCB,∴AB∥CF,
Q.∵AE∥BF , ∴ ∠ CAO = ∠ Q.∵AC∥BD , ∴ ∠ FBO = ∠ Q ,
∴∠CAO=∠FBO
【对应训练】 5.如图,AB∥DE,CM平分∠BCE,CN⊥CM,猜想∠B与∠DCN的 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B=2∠DCN.理由:∵CN⊥CM,∴∠MCB+∠NCB=90°, ∴2∠MCB+2∠NCB=180°.∵CM平分∠BCE,∴∠ECB= 2∠MCB.∵∠ECB+∠DCB=180°,∴∠DCB=2∠NCB,又 ∵∠DCB=∠NCB+∠DCN,∴∠NCB=∠DCN.∵AB∥DE,∴∠B =∠DCB,∴∠B=2∠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