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合集下载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0 ,2 1:1 2 . 2 01 ( ) — 2 0 2
介入栓塞治疗颅 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永 清
【 摘要】 目的: 探讨颅 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 1 2例并发症 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 : 针对并发症 的原因 , 出护理对 提
策。 结果 : 本组 1 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 2 发生率 为 2 1 经及 时治疗、 . %。 1 护理 l 例痊愈 , 例脑梗塞 , 轻度偏瘫。 l 1 留有 结论 : 内动脉瘤 颅
理杂 志 , 0 。 ( ) 3 2 31 8 : . 0 9 4
[ ] Ls , e e S kkn T eLs ae v= oe dso i 4 is MA L fr ,a aie ea h i m n ue an nnoepe S G tL s t hiu rd f ut oe ahtr ai [] E d uo,092 8: e nqef i cl F lycte i t n J. no rl 0 ,( ) c o f i ez o 2
1 2 —1 3 . 2 7 2 0
[ ] N el E BalyS C l nRe a. net u iessSc t o 5 io eL , rde , og , 1Ifci sD sae oi y f l a t o e
Ameia g d l e o h ig o i n rame to smpo t rc uiei sfrte dan ssa d te t n a y tmai n f e
加尿 量起 自洁作用 ,不必 要 的膀胱 冲洗 增加 了尿路 细
菌感染的机会 。保持有效膀胱冲洗应注意以下原则 : ( ) 格无菌操 作 ;2使 用 2ml 次性 注射 器效果 最 1严 () 0 一 好 ;3 冲洗前消毒尿管 ;4 尿管 口轻抵注射器 , () () 保持 严密性 ;5稍用力冲洗 , () 使冲进膀胱的液体产生涡流 , 剥脱膀胱壁的沉积物 , 或可使血凝块碎裂 , 利于吸出,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
通过置入支架来改善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但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 题。
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
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防止动脉狭窄的复发 ,但药物释放量和球囊扩张压力的控制需要精确掌握。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一
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 膜下腔出血,经过动脉瘤介入栓 塞术治疗后,动脉瘤完全闭塞,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常见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
手术后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发热等症状,一
般一周内自行缓解。
动脉瘤破裂
手术后动脉瘤可能发生 破裂,需及时处理。
血栓形成
手术后可能形成血栓, 导致血管阻塞,需及时
溶栓治疗。
感染
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与处理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 安全。
开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患者 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
适用范围有限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控 制病情发展,无法根治动脉瘤。
副作用明显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疗效不确切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疗效 不够稳定。
其他介入治疗方式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成功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多发动脉瘤,经过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所有动 脉瘤均得到有效栓塞,患者恢复 良好,无严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就诊,经过动 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未能 完全闭塞,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等并 发症,患者预后不良。
失败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巨大动脉瘤,经过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仍继续 增大,并出现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预后较差。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颅内动脉瘤指的是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所形成的动脉瘤,看上去就像是血管上长了一颗葡萄,里面充盈着血液。

颅内动脉瘤虽然名字上带有“瘤”字,但它并不是肿瘤,而是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

当颅内动脉瘤体积较小时,且没发生破裂,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如体积较大,则会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患者会根据压迫位置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导致渗血或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进而意识模糊,甚至休克,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十分危急,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但在手术过程中依然需进行全身麻醉。

那么如何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相信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指的是通过静脉、吸入、肌肉注射或者是直肠灌注全身麻醉药物,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出现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自主反射抑制等表现,以到达最佳手术状态的一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手术,但全麻技术相对复杂,麻醉的管理也更为精细,风险相对于局部麻醉也较高。

应激反应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较为常见,是身体、心理共同产生的一种反应,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包括反流误吸、呼吸道感染、低血氧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全身麻醉根据给药方式,主要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由于每种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因此麻醉师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需求加以全面考虑,根据患者病情、疾病类型、麻醉适应证等选择适合的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严格控制麻醉剂量,既需要保证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需要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为什么要进行全身麻醉?首先患者在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前需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间的立体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的测量出动脉瘤的各项参数,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型,以此为重要参考依据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2.046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陈凡增1,李栋2,王健11.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枣庄277100;2.山东健康集团枣庄医院急诊科,山东枣庄277100[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7例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23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

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核因子-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观察组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4.07%,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4.393,P均<0.05)。

结论予以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不仅创伤小,且对血清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有利于早期康复,同时治疗安全性更理想。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切口长度;血清指标;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1(b)-0046-04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CHEN Fanzeng1, LI Dong2, WANG Jian1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handong Guoxin Yiyang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00 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Shandong Guoxin Health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 Methods5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s admitted to Shandong Guoxin Yiyan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April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reat⁃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7 cases received cranio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23 cases received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nd serum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Results The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indexes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erum nuclear factor-κB and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4.07%),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8.7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3.33%),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03, 4.393, both [作者简介] 陈凡增(1988-),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

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

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

护理要点 1.病人在出血后或动脉瘤破裂危险时绝对卧床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出血及再出血3.密切观察癫痫发作先兆,持续时间,类型遵医嘱于予抗癫痫药物4.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给予一些缓泻剂5.饮食清淡,易消化6.术后加强肢体活动,穿弹力袜7医嘱予丹参,脉通药物静滴,防止静脉血栓形成8.术后观察股动脉伤口敷料足背皮肤温度,末梢血运情况.预防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动脉瘤栓塞术后,由于导管和栓塞物的机械刺激及球囊过分膨胀,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另外,各种因素引起周身血压急剧升高,也可成为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如情绪激动、排便、剧烈活动时,周身动脉压突然升高、头部静脉回流受阻、脑组织及颅底动脉环与颅内固定结构的相对性移动,动脉瘤内压力在瞬间上升并持续增高,短时间内超过动脉瘤壁薄弱点的弹性限度,加之动脉瘤内的湍流压力,遂在薄弱点破裂出血,立即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安,颈强直,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的征象。

出现以上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密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瞳孔散大等早期脑疝征象,以尽快采取紧急处置。

脑血管痉挛的观察: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加之栓塞材料机械刺激等因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

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多于手术后12~24h发生。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肌力三级。

使用尼莫通注射液经微量泵缓慢静注。

穿刺点的观察: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6h,并伸髋静卧24小时,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腹部情况(因导管损伤或刺破血管可引起腹腔出血)。

颈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8~10h后加压包扎,并去枕平卧2d。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摘要:1.动脉瘤栓塞术的概念和重要性2.术前抗凝的必要性3.抗凝药物的选择和应用4.抗凝治疗的监测和调整5.术后抗凝的管理和注意事项正文:动脉瘤栓塞术是一种通过导管或微创手术将栓塞剂注入到动脉瘤内部,以消除或减轻动脉瘤破裂风险的介入治疗方法。

在手术前,为了防止血栓形成,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一、动脉瘤栓塞术的概念和重要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的局部膨胀和扩张。

动脉瘤破裂可导致严重的出血和死亡,因此对于患有动脉瘤的患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动脉瘤栓塞术是治疗动脉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其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

然而,在手术前,抗凝治疗对于降低血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术前抗凝的必要性术前抗凝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血栓形成。

由于动脉瘤部位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因此,在手术前采取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三、抗凝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在动脉瘤栓塞术术前,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特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适用于急诊手术或术前短期抗凝治疗,华法林适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四、抗凝治疗的监测和调整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以保持凝血功能在合适范围内。

五、术后抗凝的管理和注意事项术后抗凝治疗仍然十分重要,需要继续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术后的抗凝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注意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在动脉瘤栓塞术术前,合理的抗凝治疗对于降低血栓风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影响。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理状态。

结果:经过两种模式术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接受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消极心理,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颇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

虽然医学上称其为动脉瘤,但是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不会扩散,不会恶化。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原则是防止瘤体破裂,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治疗时要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来制定治疗方案。

颅内动脉瘤主要有两大治疗方向。

一是开颅夹闭,将颅内动脉瘤的根部进行结扎,让瘤体失去血供,彻底避免瘤体破裂的情况,二是在颅内动脉瘤溜体内放置弹簧圈,称为“栓塞治疗”,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瘤体破裂风险。

介入栓塞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成功率高的优点[1]。

但术后也仍有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的风险,因此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2.4±3.45)岁;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4.6±3.87)岁。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原理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原理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原理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脑动脉瘤。

该术式的原理是通过在动脉瘤内部放置一些金属弹簧圈来堵塞血管,防止血液在动脉瘤内积聚,从而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弹簧圈是由一种特殊的合金制成,可以被压缩成细小的圆环,然后通过导丝经过血管插管进入脑动脉瘤内进行放置。

在放置过程中,医生会利用X射线和造影剂来定位弹簧圈的位置和大小,确保其能够完全覆盖动脉瘤的口部。

弹簧圈的放置可以使动脉瘤内的血液凝固,形成血栓,从而完全隔离动脉瘤与血管系统之间的血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栓会逐渐形成,将动脉瘤内部填满,并逐渐变为纤维化组织,从而消失。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

但是,术后需定期复查,以确保弹簧圈的稳定性和疗效。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术后的生活护理和康复训练,以尽快恢复健康。

- 1 -。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成功率高吗【健康小知识】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成功率高吗【健康小知识】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成功率高吗
文章导读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脑部肿瘤的手术,是通过医疗手术的方式来治疗脑部动脉肿瘤的方式,而做脑动脉肿瘤是需要做开颅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一般情况下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成功率需要根据病情以及或者是个人体质来定,如果体质或者是疾病较重,成功率较低一些。

脑动脉介入手术成功率高吗?
可以微创手术治疗,也可以放疗,手术方式一般采取介入栓塞、开颅夹闭这两种方法,但还要根据具体病情及医院技术水平来定,成功率是相对而言的再有就是看手术医生的经验及医院技术水平的,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但有些病是必须要手术的,所以你能做的是要选择尽可能是神经外科专科医院或级别高的医院。

脑瘤患者对化疗不是很敏感,手术
或放疗期间并发症及副作用比较大,可以配合中医保守治疗,来减轻并发症及副作用。

适应证
动脉瘤介入治疗适用于:
1、巨大的、手术难以切除或手术难以接近的动脉瘤(如海绵窦段、眼动脉起始部、椎基动脉系统的动脉瘤)。

2、高龄或全身其他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四)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四)

动脉瘤介⼊栓塞术(四)⾃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摘除术平时⾈车劳顿赶到杭州,也不⼀定能挂上号,现在在家门⼝就能享受⼤咖级诊疗服务!最近,肾病科接收了⼀位透析了6年的尿毒症患者詹某。

他因左前臂⾃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形成1年多,疼痛不适困扰了他⼀个多⽉⼊住该科。

浙江省⼈民医院派驻专家沈泉泉主任为病⼈检查后表⽰,患者动脉瘤体⼤(约6*7cm),需及时切除。

顺利摘除困扰患者多时的动脉瘤。

术中可见瘤体粘连明显、壁薄、瘤体内⾎栓形成明显,若不及时摘除,极易发⽣破裂及感染。

⾎管通路是维持性⾎液透析患者的⽣命线。

⾃体动静脉内瘘因并发症发⽣率低、使⽤寿命长成为⾸选的⾎管通路。

动脉瘤是⾃体动静脉内瘘使⽤中的并发症之⼀,按瘤壁结构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指内瘘吻合部的静脉侧或动脉化静脉在内瘘⼿术后数⽉或数年发⽣扩张,伴有搏动,瘤壁含⾎管壁全层;内瘘由于穿刺出⾎,在⾎管周围形成⾎肿,与内瘘⾎管相通,伴有搏动为假性动脉瘤,瘤壁是⾎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壁。

动脉瘤有可能继发感染、瘤内⾎栓、压迫神经、破裂出⾎等,如不及时处理轻则导致内瘘功能丧失,重则威胁⽣命。

颅内巨⼤脑动脉瘤市⼆院介⼊治疗解忧愁近⽇,介⼊⾎管外科运⽤脑动脉瘤栓塞术,成功治愈⼀名巨⼤脑动脉瘤患者,患者恢复良好。

患者为⾼龄⼥性,因头晕头痛⼊院,通过脑⾎管造影确诊为脑动脉瘤,直径达2cm,同时合并有⾼⾎压、冠脉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进⼀步增加脑动脉瘤破裂出⾎的风险,如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突发脑出⾎,后果不堪设想。

介⼊⾎管外科主任赵增富通过详细分析,决定对该患者实施脑动脉瘤栓塞术。

即通过患者股动脉穿刺⾎管,将导管超选⾄脑动脉瘤内,向动脉瘤内填⼊总长度达3⽶的弹簧圈,从⽽闭塞动脉瘤,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术进⾏顺利,术中造影可见患者巨⼤的脑动脉瘤被完全填塞,脑动脉⾎液通畅,⼿术⾮常成功。

为患者解除了脑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出⾎的危险,解除患者痛苦,提⾼了患者的⽣活质量。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血管内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以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

术后护理要点包括: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 控制血压:术后应控制患者的血压,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3. 预防感染:术后应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4. 注意饮食:术后应注意饮食,避免过度进食,以免引起呕吐。

5. 活动限制:术后应限制患者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6. 药物治疗:术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7.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复查,以了解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预防感染、注意饮食、活动限制、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等。

血泡样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新进展

血泡样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新进展

血泡样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新进展血泡样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通常在大脑的血管系统中发生。

它是由于血管壁的异常和血液流动的异常引起的,常常会导致血管破裂并引起严重的出血。

目前,介入性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治疗血泡样动脉瘤的主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治疗动脉瘤并减轻病人的痛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血泡样动脉瘤的病因及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一、血泡样动脉瘤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血泡样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血管壁薄弱或异常造成的血管扩张,常常出现在大脑的动脉分支处。

它的形状像一个球囊,里面充满了血液,如果这个球囊破裂的话,就会引起脑出血,为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血泡样动脉瘤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内膜破裂等。

临床上,血泡样动脉瘤通常会引起头痛、眩晕、视觉障碍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或者脑出血。

二、介入治疗的原理及方法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血泡样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动脉瘤内,将瘤内血流完全或者部分隔离,并阻塞瘤颈,防止破裂出血。

栓塞剂可以是金属线圈、栓塞球、栓塞胶等。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内支架植入术、动脉瘤脑室分流术等。

动脉瘤栓塞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动脉瘤内,堵塞瘤颈,达到栓塞瘤内血流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瘤内血液的流动,减轻症状并防止瘤体破裂。

动脉瘤栓塞术通常需要在X光透视下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动脉瘤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瘤颈,达到堵塞瘤颈、阻止瘤内血流的目的。

支架可以有效地改善瘤颈的形态,减少瘤颈的血流速度,有效减小了破裂的风险。

动脉瘤脑室分流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脑室分流装置植入脑室内,达到降低脑室内压力、减轻脑室积水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伴有脑积水的血泡样动脉瘤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三、新进展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 关键 词 ] 介入栓 塞 术 ; 内动脉 瘤 ; 理 颅 护
【 中图分类号 ] 4 。6R 5 。 【 R5 3 1 , 6 11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编号 ]1 0—9 12 0 )81 1 2 论 0 40 5 (0 7 0 .0 90
颅 内动脉 瘤是 由于局部 血管异 常改 变产 生 的脑 血管瘤 样 突 起 。其 主要 症 状 多 由瘤体 破 裂 出血 引 起 , 分 由瘤体 压迫 、 部 动脉痉 挛及栓 塞造 成 。动脉 瘤 破裂 出血常 致病 人 残废 或 死 亡, 存者 仍 可 再 次 出 幸 血… 。 因此 , 尽早进 行 有 效 的 治疗 。用 微 弹 簧 圈 1 应 进行颅 内动 脉 瘤 栓 塞 是 近 几年 神经 放 射 学 的新 技 术 , 为颅 内动脉 瘤 的治疗 , 别是在 功 能区不 适合 它 特 手术 的病 例 开 辟 了新 的 治疗途 径 。 自 20 0 5年 6月 20 年 4月, 科应用微 弹簧 圈栓塞 术 治 疗颅 内 07 我 动脉 瘤 3 1例 , 由于 护 理 方法 得 当, 疗 效 果 满 意 。 治 现将 颅 内动 脉 瘤 栓 塞 术 的 病 情 观 察 与 护 理 报 告
3 3 保护 易感染者 .
3 1 控 制 传 染 源 .
① 凡 需入 手 术 室手 术 治疗 的患 者 , 术前 均 需 检 查 是 否患有 血源 性疾 病 。所有 急诊 及未 确诊 的手 术 病 人均 需按 血源 性 疾病 患者 对待 并 作 相 应 的 处理 。 ②患有 血源性 疾 病 患者 固定 手术 间, 入 手 术 室 实 进 行术 中隔离 、 中尽量 使用 一次性 用品 , 术 如一 次性 敷
维普资讯
内蒙古医学 杂志 In r no aMe 2 0 ne g k dJ 0 7年第 3 卷 第 8期 Mo 9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临床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出院健康宣教指导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临床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出院健康宣教指导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临床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出院指导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的异常扩张,在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个别可因体积较大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一旦破裂则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及精神症状,严重时立即导致病人死亡。

目前临床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有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方法医生在全麻下行经股动脉插管,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选择合适直径的弹簧圈,将微弹簧圈安全、顺利地输送到相应的动脉瘤腔内,使其盘曲致密地填塞瘤腔,并保持瘤动脉通畅。

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该病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及术前术中术后患者需要配合的方面,减轻患者术前紧张及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②基础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保持室内安静,温度湿度适宜,限制探视,保持睡眠正常,情绪稳定,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

③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肢体活动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④术前准备:予术区(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必要时留置静脉通路,避免在插管侧肢体穿刺。

术前导尿。

术前4h禁饮,8-12h禁食。

⑤药物护理:术前予尼莫地平扩血管药物,预防脑血管痉挛,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面部潮红、心慌等表现。

对头痛和躁动者应用足量有效的止痛、镇静药。

术中护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改变,预防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术后护理①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动脉穿刺部位予加压包扎6-8小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如血肿较小,可适当增加压迫时间,一般可自行吸收。

如血肿较大,要24h 内给予局部冷敷,24h以后予局部热敷。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心 处于 接受 治 疗 的最佳 状态 。帮 助 临床 医师 完善 术前各 项 检查 ,备 皮 ,碘 过敏 试 验 ,必要 时遵 医 嘱给 予抗感 染 ,脱 水 降颅 压 及纠 正水 电解质 紊 乱等 治疗 。严 密观 察 患者意 识 、瞳 孔及 生命体 征 的变 化 ,
确保 呼 吸道 通 畅 】 。 3 . 2术 中护理
国眶|虱暖珂
2 0 1 3 年2 月第 1 1 卷 第5 期

临床护理 ・ 3 叭
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 治疗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的护理
李 平 ( 河 南省南 阳市 中心 医院,河 南 南 阳 4 7 3 0 0 9 )
【 关 键 词】 动脉 瘤 介入 栓 塞术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护理 中图分 类 号 :R 4 7 3 . 7 4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5 — 0 3 0 1 — 0 2
协助 患 者平 卧于 导 管床 上 并给 予患 者心 理安 慰 以消 除患 者 的紧
张情 绪 ,建 立 并持 续进行 血管 鞘 、介入 导 管 内双路 加压 生理 盐水 冲 洗 ,防 止鞘 管 内血栓 形成 ,拴 塞 治疗 全过 程要 始终 保持 静 脉通 畅 , 密 切观 察患 者病 情 、心 电监 护仪所 显示 各 项参 数及 指标 ,及 时 发现 异常情 况口 】 。 3 . 2术后护 理 手术结束 后 由医护人员将 患者送至 重症监 护病房 ,嘱患者绝对 卧 床2 4 h ,禁食6 h ,持 续监测 生命体 征 ,严 密观 察患者 病情变 化 ,注 意
出现头痛 的原 因,嘱患者放松 情绪 ,另外要保 持病房 的安 静 ,护理操
作 应轻柔 、细心 。对 于头痛 剧烈的患者 经患者及 家属 同意 后可行腰椎 穿 刺+ 脑脊 液置 换术 ,因脑脊 液置 换术多 在半小 时 以上 ,术 中要注意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总结词
快速反应、有效止血
详细描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如果发生术中出血,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麻醉医生应迅速调整麻醉深度,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有效的止血操作。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确保各项操作 准确无误。
案例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控制术中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失血量。
术后苏醒与恢复
苏醒室管理
将患者送入苏醒室,监测患者的 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等,确保患
者安全苏醒。
疼痛控制
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取适当 的疼痛控制措施,如使用镇痛药
物。
离院标准
确保患者在达到离院标准后才可 离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疼痛和镇静是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塞术后的常见问题,对患者
恢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疼痛和镇静管理需要综合应 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 疗等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麻醉师应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 疼痛和镇静状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通 过血管内操作,使用栓塞材料封 闭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 疾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 脉瘤的有效手段,能够降低破裂 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麻醉管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角色
01
02
03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医生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预防类似并 发症的再次发生。通过有效的术后管理,确保患者的快速康复。

动脉瘤栓塞 弹簧圈 编码

动脉瘤栓塞 弹簧圈 编码

动脉瘤栓塞弹簧圈编码
动脉瘤栓塞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脑动脉瘤。

在这
种治疗中,医生会在动脉瘤内放置一种叫做弹簧圈的装置,以阻断
动脉瘤内的血流,从而防止破裂出血的发生。

弹簧圈是一种金属线
制成的装置,具有螺旋形状,可以通过血管插入动脉瘤内部,然后
自身展开形成网状结构,最终阻塞动脉瘤的出血通道。

在医学编码中,动脉瘤栓塞术的编码通常涉及多个步骤和操作,包括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栓塞的具体方法以及使用的装置等。


据不同的医疗编码系统,动脉瘤栓塞术可能会有不同的编码规则和
标准。

一般来说,医疗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过程进
行详细的记录,然后按照医疗编码系统的要求进行编码。

动脉瘤栓塞术的编码需要准确反映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所用材料
的种类,以便医疗保险机构进行报销和统计分析。

因此,医疗人员
在进行编码时需要非常细致和准确,遵循医疗编码系统的规定,以
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总之,动脉瘤栓塞术涉及复杂的介入治疗过程,对于医学编码
来说需要严谨的操作和准确的记录,以确保医疗费用的报销和医疗数据的准确统计。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最新PPT课件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最新PPT课件

注意事项
? 不要使球囊扩张持续 5分钟以上 ? 不要过度扩张球囊,以免造成载瘤动
脉的损伤 ? 球囊在使用过程中,导丝始终保留在
球囊导管内 ? 如果在X线透视下不能看到球囊充盈,
应立即停止并撤出球囊检查
动脉瘤栓塞技术 3
动脉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先释放 一个动脉支架覆盖动脉瘤的开口,然 后经动脉支架的网孔插入微导管至动 脉瘤腔,送入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
1 1级:清醒,有或无 SAH 无症状,或有
症状。
轻微头痛和颈
项强直
2 嗜睡,无明显神经功能 中度头痛,颈
丧失。
项强直,颅神
经麻痹。
3 嗜睡,神经功能丧失, 轻度局灶神经 可能存在颅内血肿。 功能缺失,嗜 睡或错乱
4 因血肿出现严重神经功 昏迷,中 -重 能缺失,老年病人可能 度偏瘫,去大 症状较轻,但合并其他 脑强直早期 脑血管疾病
? 颅内动脉瘤多见于50-69岁年龄组,约 占总发生率的2/3。
?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中约1/3在就诊 前死亡,约1/3死于医院,仅1/3经治 疗存活,
流行病学特点
? 4/5位于Willis环前半部分,以颈内动 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 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 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 经股动脉鞘管置入造影导管至造影位 置,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
2.造影导管造影
3.经导引导管超选择栓塞动脉瘤
? 经3D成像后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借 由导引导管在微导丝辅助下将微导管 置入动脉瘤腔内1/2处。
3.经导引导管超选择栓塞动脉瘤
? 根据测算所得动脉瘤大小选择合适的 弹簧圈进行填塞
动脉瘤的测量
[J].Neurosurge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1973年前苏联Serbinenko首先使用可 脱性球囊治疗脑血管病,Debrun、 Taki等人进行了可脱性球囊导管技术。
• 1991年Guglielmi等首次报道GDC栓塞 治疗颅内动脉瘤。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的为铂金质地的GDC弹簧圈 。
适应症
• 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 不适合开颅手术者。
裂、岛池、环池)或水平面上(侧裂池、脚 间池)长×宽>5mm× 3mm
• 4级:脑内血肿或脑室内积血,但基底池内 无或有分 级 0
1
CT表现
未见出血或仅脑室内出血 或脑实质内出血 仅见基底池出血
发生血管痉挛的危 险性 3%
14%
2
仅见周边脑池或侧裂池出
38%
治疗手段
• 1.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14-21 天,头抬高30°,维持内环境稳定, 止血,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 脑血管痉挛(3H疗法)。
治疗手段
• 2.开颅夹闭术 • 3.介入栓塞术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 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 是7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 的X线检查新技术。
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
•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查体可见颈强直,Kernig 征(+);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二次 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 分病人出血可引起视力障碍。广泛脑 血管将乱,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 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
• 2.局灶症状:动眼神经麻痹常见 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 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 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 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 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 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 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 视力视野障碍。
1.Seldinger法穿刺
• 经典Seldinger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 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 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 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 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Seldinger 术。
• 2.手术夹闭失败或复发者。 •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 4.与外科手术配合。
禁忌症
• 1.对造影剂过敏者。 • 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舒张压大
于110mmHg(14.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 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明显凝血功能障碍 者。
• 4.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 竭及心律不齐者。
• 5.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使用材料
• 1.可脱球囊。 • 2.可控微弹簧圈。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Seldinger 法穿刺股动

造影导 管造影
经导引导 管将微导 管置入动
脉瘤腔
填塞弹 簧圈
1.Seldinger法穿刺
• Seldinger术是由Sven Ivar Seldinger于1953年提出来的血管穿刺 技术,一般分为经典Seldinger术和 Seldinger改良法( Driscoll 1974 )。
5 去大脑强直,濒死。 深昏迷,去大 脑强直,濒死
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
GCS
运动功能障碍
15

13-14

13-14
存在
7-12
存在或无
3-6
存在或无
临床分级
• SAH Fisher分级 • 1级:CT未见出血。 • 2级:CT上发现弥散性出血,尚未形成血块。 • 3级:教后记学,垂直面厚度>1mm(大脑纵
• 颅内动脉瘤多见于50-69岁年龄组,约 占总发生率的2/3。
•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中约1/3在就诊 前死亡,约1/3死于医院,仅1/3经治 疗存活,
流行病学特点
• 4/5位于Willis环前半部分,以颈内动 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 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 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临床分级
• Gotoh等的研究表明动脉瘤病人术后预 后与术前GCS评分有关。1988年在世界 神经外科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ealSocieties,WFNS)主 席Drake的主持下,提出了WFNS分级。
分级 Botterell分级(1956) Hunt&Hess分 级
病人可能症状较轻,但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 • 5级:去大脑强直,濒死。
临床分级
• Hunt&Hess分级(1968,1974): • 1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项强直。 • 2级:中度头痛,颈项强直,颅神经麻痹。 • 3级:轻度局灶神经功能缺失,嗜睡或错乱。 • 4级:昏迷,中-重度偏瘫,去大脑强直早期。 • 5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濒死。
浅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 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的最常见原因。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 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 上引起。高血压、颅内动脉硬化、血 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年发生率为6-35.6/10万人,成人中未 破裂动脉瘤约发生率约为1%-6%。
1 1级:清醒,有或无SAH 无症状,或有
症状。
轻微头痛和颈
项强直
2 嗜睡,无明显神经功能 中度头痛,颈
丧失。
项强直,颅神
经麻痹。
3 嗜睡,神经功能丧失, 轻度局灶神经 可能存在颅内血肿。 功能缺失,嗜 睡或错乱
4 因血肿出现严重神经功 昏迷,中-重 能缺失,老年病人可能 度偏瘫,去大 症状较轻,但合并其他 脑强直早期 脑血管疾病
辅助检查
• 1.腰椎穿刺检查。 • 2.CT检查。 • 3.MRA及CTA检查。 • 4.DSA脑血管造影术。
临床分级
• Botterell分级(1956) • 1级:清醒,有或无SAH症状。 • 2级:嗜睡,无明显神经功能丧失。 • 3级:嗜睡,神经功能丧失,可能存在颅内
血肿。 • 4级:因血肿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老年

3
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
57%
实质内血肿
4
基底池和周边脑池、侧裂
57%
池较厚积血
疾病分类
• 动脉瘤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 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 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巨 大型。
• 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 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 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