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绪论1.1 集中供暖旳发展概述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 随着经济旳发展和科学技术旳进步, 在集中供暖技术旳基本上发展起来旳, 它运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 由集中旳热源向一种都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
集中供暖不仅为都市提供稳定、可靠旳热源, 改善人民生活, 并且与老式旳分散供热相比, 能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 具有明显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1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 当时在美国纽约, 建立了第一种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顾客供热。
20世纪初期, 某些工业发达旳国家, 开始运用发电厂内汽轮机旳排气, 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 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旳热电厂。
在上世纪中,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来, 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旳城乡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旳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旳发展政策。
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 居世界首位。
地处寒冷气候旳北欧国家, 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 都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
据1982年资料, 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 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乡, 向全国1/3以上旳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行重建工作, 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旳条件。
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都市已有规模较大旳集中供暖系统外, 在鲁尔地区和莱茵河下游, 还建立了联结几种都市旳城际供暖系统。
在某些工业发达较早旳国家中, 如美、英、法等国家, 初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 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
但是这些国家已非常注重发展热电联产旳集中供暖方式。
1.1.2 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国内都市集中供暖真正起步是在50年代开始旳, 党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 特别是国务院1986年下发《有关加强都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旳报告》, 对国内旳集中供暖事业旳发展起到了极大旳推动作用。
换热站系统毕业设计
换热站系统毕业设计换热站系统毕业设计换热站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供热、供冷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在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下,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换热站系统成为了许多工程师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换热站系统的毕业设计,从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和优化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换热站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基于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换热站系统主要由换热器、泵、阀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通过换热器实现热量的传递,泵提供流体的循环,阀门控制流体的流量和压力,控制系统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自动控制。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特性、热力学性质和系统的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换热站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换热器的选择和设计、泵的选型和控制以及阀门的调节和控制等。
换热器是换热站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换热效果和能源利用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热负荷和流体参数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并进行合理的布置和管道设计。
泵的选型和控制也是关键技术之一,需要根据系统的流量和压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泵,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泵的启停和流量的调节。
阀门的调节和控制则是实现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需要根据流体的流量和压力要求选择合适的阀门,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阀门的开关和调节。
最后,换热站系统的优化方案主要包括节能和环保两个方面。
在节能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和材料、提高泵和阀门的效率以及优化系统的控制策略等方式实现。
在环保方面,可以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优化系统的循环水和冷却水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换热站系统的毕业设计涉及到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和优化方案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特性,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控制策略,并通过优化方案实现系统的高效、可靠和环保运行。
换热站系统的毕业设计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提升,更是对工程师综合能力的考验和锻炼。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管理资料]
1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换热器的组成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根据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简单控制系统和复杂控制系统。
其中在换热器上常用的复杂控制系统又包括串级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系统控制过程的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过程有如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
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差值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
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与热流体交换热后流回蓄电池,循环使用。
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的大小。
在冷流体出口设置一个电功调节阀,可以根据输入信号自动调节冷流体流量的大小。
多级离心泵的转速由便频器来控制。
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简要概括起来,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主要有:(1)热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热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换热器入口阀门的开度和循环泵压头的影响。
热流体的温度主要受到加热炉加热温度和管路散热的影响。
(2)冷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
冷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离心泵的压头、转速和阀门的开度等因素的影响。
(3)加热炉的启停机的影响。
(4)室内温度与管路内气体变化和阀门开度的影响。
2 换热器温度控制原理换热器温度控制原理介绍。
加热介质为蒸汽,冷流体为水,控制目标是通过调节蒸汽流量来保证换热器出口T ,T 1~T 3 温度传感器 M 电动调节阀换热器温度控制原理图其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T 测量换热器出水温度,把信号传送至DDC 现场控制器,此为温度控制的主回路。
换热站自控系统设计
一、绪论1.1、背景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很快,1997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80747万㎡,比1996年增加了9.96%。
到了1998年,全国有286个城,已占华北、东北、西北、山东、河南等采暖地区实有房屋面积的1/4以上。
当今社会已有集中供暖设施,供热面积达8.6亿㎡,供热管网为3.5万公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人民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对城市供热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集中供热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能耗及热能损失,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保证用户室内舒适性,达到最大节能效果,必须配备一系列的检测计量及调节控制系统。
同时,温度控制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集中采暖地区,为此我国从基础抓起在城市建立了各种供热站以实现城市人们的保暖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的环保、节能的呼声越来越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分配热量,让现有的热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供热服务是供热企业的首要任务。
将微机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引入供热系统中,对供热系统的调节实现由手动到自动的转变,这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供热需求。
在供热行业大力推广计算机控制技术必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2、换热站的概述热力站按供热形式分直供站和间供站,前者是电厂直接供用户,温度高,控制难,浪费热能。
是最初电厂余热福利供热的产物。
后来开始收费,才有热力公司。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热商品化,热力公司开始提高供热质量,才有直供站,这属于集中供热。
还有锅炉供热,省掉电厂环节,但是效率低,污染大已近淘汰。
集中供热是发展方向,间供站为主。
间供站原理:电厂为一次线,小区为二次线,热源(电厂)热网(一二次线管网)热用户(居民楼和单位)连接处为热力站。
设备有:板式换热器,循环泵,一二次线除污器,补水泵,水箱,计量表,控制阀门等。
就是换热的地方把有热电场产生的高温蒸汽传输到各个居民小区里将蒸汽的热量传送到小区管网中个人理解就像一个变压器一样把高温蒸汽转换成七八十度的水再供暖。
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
3.4.2补水定压方法33
3.5变频调速恒压供水35
3.5.1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节能分析35
3.5.2供水控制系统36
3.5.2压力信号检测37
3.5.3补水泵变频调节硬件设计37
3.5.4补水泵变频调节软件设计38
3.6本章小结40
第4章上位机监控设计41
4.1上位机系统介绍41
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分为直接和间接连接两种。在大型供热系统中,供热区域面积大,供热调节滞后现象严重;采用热网与热用户直接连接的方式往往难以实现对某一供热区域的局部调节;供热系统的控制难度增大,容易形成“近热远冷”的状况及水力与热力工况的失调:供热品质及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不利于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2]。间接连接,在供热管网与热用户间建立换热站,将供热管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根据用户的需要分配给各个热用户。这种方式有利于对供热区域实现局部调节,满足热用户的用热需求,使得供热系统经济、节能、安全可靠运行成为可能。
其六:设备故障率低。由于集中供热可选用供热专用设备,其设备质量高于一般的工业设备,故运行安全可靠,故障率低[3]。
所以,城市集中供热是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
1.2
1.
集中供热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美国从1877年、俄罗斯从1903年开始就有了集中供热工程13J。欧洲特别是挪威、瑞典和丹麦的供热技术非常具有特色,它们利用海水、湖水、地下水等作为热源,通过热泵装置获取热水作为冬季供热之用。在瑞典,容量最大的热泵站位于斯德哥尔摩,利用海水作为热源,供热能力达到160MW。丹麦的集中供热尤其著名,在从1985到2005年的20年中丹麦的集中供热占整个热力市场份额从30%增加到了60%[4]。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引言:换热站是工业和居民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于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换热站控制系统是确保换热站运行稳定和高效的关键。
本论文将讨论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一、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换热站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需要确定换热站的供热、制冷和热水供应的需求量以及温度要求。
还需要考虑换热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节能和环保要求。
二、系统架构设计:1.监控模块:监控模块用于监测换热站的运行状态和参数。
这包括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供热/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和压力。
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的流量。
还可以使用液位传感器来监测储水罐中的水位。
这些传感器将数据传输给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2.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负责处理监测模块传输的数据,并相应地控制换热站的运行。
首先,需要一个温度和压力的控制算法来确保供热/制冷和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满足要求。
其次,需要一个流量控制算法来确保流体的流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此外,还需要一个液位控制算法来保证储水罐的水位稳定。
3.执行模块: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控制模块的指令。
这包括控制阀门、泵和调节阀等设备。
这些设备将根据控制模块传输的指令来控制换热站的运行。
三、设计和选择控制算法:为了确保换热站的高效和稳定运行,需要设计和选择相应的控制算法。
根据具体的需求,可以选择PID控制、模糊控制或模型预测控制等控制算法。
通过模拟和实验,可以评估和优化控制算法的性能,并确定最佳的控制策略。
四、设计安全措施:五、实施和测试:设计和开发完成后,换热站控制系统需要进行实施和测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
通过实验和测试,可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结论:本论文主要讨论了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系统架构设计、控制算法选择和一系列的实施和测试,可以确保换热站的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控制算法和技术,以提高换热站的性能和能效。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技术方案山西科达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1月目录1.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述 (3)1.1热网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4)1.1.1 设计原则 (4)1.1.2 方案简介 (4)1.1.3 功能特点 (5)1.2热网控制系统功能 (7)1.2.1 网络结构图 (7)1.2.2 网络结构概述 (7)1.2.3 监控调度中心软件功能 (8)1.2.4 本地换热站控制器功能 (16)1.2.5 热网平衡模块功能 (17)1.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述本系统是集公司多年来供热工程应用经验,专门针对北方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提供的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
该系统采用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U6-200一体化PLC,监控中心上位机软件采用Inscan HRC热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配置热网管理软件包、热网平衡模块、Web发布软件包及GSM短消息报警模块,实现对各个小区换热站热网运行参数的采集存储,外界环境温度的补偿,热网温度流量、动力设备的启停及调节、安全报警以及自动分析、热网系统故障诊断、能源计量分析等功能,并配合现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达到整个热网系统的供热平衡、安全、经济运行,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型换热站。
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图示在自动化设计上,设置监控中心控制室(调度中心)一个,内含2台调度计算机同时通过通讯的方式对换热站进行监控,2台调度中心计算机为1主1备冗余。
主监控操作站完成控制室内人机交互功能,在计算机上显示各站换热网的工艺管道、参数、控制流程图,包含各类热力参数、阀门等各类执行机构状态的显示和自/手动操作。
监控操作站除完成基本的各换热站运行数据采集、远程调度控制、数据记录报表生成等之外,还具备热网平衡调节、提供热网负荷需求趋势预测、预测负荷与实际负荷对比、互联网web远程浏览、手机wap 浏览、手机短信报警等热网管理功能。
换热站采用就地与主控室远程控制协作方式。
智能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智能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智能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摘要:智能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本地监控站(现场控制层)3部分组成。
本文重点介绍了智能换热站现场控制层的硬件设计,结合换热站的主要调节参数二次侧的供水温度、供回水压差和回水压力,给出了智能换热站主要控制策略。
关键词:智能换热站;PLC;智能PID;变频器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
换热站作为连接热源与用户的重要纽带,起着热量匹配、转换和输配的功能,其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节能运行直接影响热源效率及供热质量。
鉴于此,智能换热站利用现代工业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施更科学、更规范的监控管理,实现由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向现代化、高度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模式转变,最终达到提高供热质量,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文是以保定市老城区集中供热改造设计为例。
1换热站工作原理换热站就是换热的场所,它连接一次网和二次网,就像一个变压器一样把一次网的高温热量换热给二次网的热水再供给用户。
换热站通过热源热水在一次网循环将热量传送给二次网中的循环水,经过换热站的一次网热水回到热源被加热后重复下一次循环;吸收了一次网热量的二次网循环水由换热站循环泵加压后送至各供热用户,流经用户散热后的二次网循环水返回吸收一次网热量,重复上一次循环周而复始。
换热站通过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采集信号送至PLC,并上传数据信息;同时,PLC还可对循环水泵、补水泵等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从而实现换热站的无人值守[2]。
PLC是热量交换,热量分配及系统监控、调节的枢纽,在供热期间通过调整和保持热媒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等),进行分时、分区节能控制和气候补偿节能控制,满足按需供热,实现供热、用热全网热量平衡和节约能源。
2智能换热站控制系统组成智能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本地监控站(现场控制层)3部分组成[3],见图2。
学生课程设计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的总结与展望
学生课程设计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的总结与展望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总结与展望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供暖系统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供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暖换热站的控制系统对于保障供暖的稳定、安全和高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总结1. 系统架构:当前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主要采用集散控制系统,即DCS系统。
该系统将供暖换热站的所有设备纳入一个统一的监控网络,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系统架构包括控制层、监控层和设备层三个层级。
2. 控制策略:在控制策略上,通常采用PID控制算法对供暖换热站进行控制。
通过调节一次网和二次网的流量以及温度,使得供暖温度达到预设值。
同时,根据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差异,动态调整供暖量,实现节能控制。
3. 设备选型与配置:在设备选型与配置上,根据供暖换热站规模、供暖面积等因素进行选择。
主要设备包括:热源设备、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除污器等。
同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用于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的输出。
4.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
目前,大多数供暖换热站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工业以太网通信,实现控制层与监控层之间的快速、稳定通信。
同时,部分先进的控制系统还支持无线通信,以适应灵活多变的通信需求。
5. 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的“大脑”。
通过实时监控各设备的运行状态、采集运行数据,实现对供暖换热站的全面掌控。
监控软件应具备数据实时显示、历史数据查询、故障报警、报表生成等功能。
三、展望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适应和节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控制: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供暖换热站的自适应控制。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1.引言换热站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负责对热能进行集中供应和分配。
为了实现高效、稳定的供热过程,需要一个可靠的换热站控制系统来监测和控制热网的运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2.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换热站控制系统之前,我们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主要的需求如下:2.1热能监测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换热站的热网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2控制功能系统需要能够对换热站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包括启停设备、调节温度和流量等。
2.3故障报警系统需要能够监测热网中的故障,并及时向操作人员发出警报,以便及时处理故障。
2.4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需要能够记录并存储换热站的运行数据,以便后续进行数据分析和故障排查。
3.系统设计方案基于上述需求,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换热站控制系统方案:3.1硬件组成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操作终端。
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热网的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执行器负责根据控制指令进行设备的启停以及温度和流量的调节。
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生成。
操作终端用于操作和监控整个系统。
3.2控制策略系统采用分层控制策略,分为上位机控制和下位机控制。
上位机负责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接收传感器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故障排查和故障报警。
下位机负责控制设备的启停和温度、流量的调节,根据上位机发出的控制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
3.3软件开发软件开发包括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软件的开发。
上位机软件主要负责数据分析、故障排查和故障报警等功能。
下位机软件主要负责控制设备和接收上位机发出的控制指令。
4.系统实施系统的实施包括硬件设备的安装、软件的开发和系统的调试。
硬件设备的安装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正确连接。
软件开发需要根据需求进行,编写相应的代码并进行测试。
系统调试需要将硬件和软件进行整体联调,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换热站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李红 光 。 等
换 热 站 自动 控 制 系统 设 计
De s i g n o f t h e Au t oma t i c Co n t r o l S y s t e m f o r He a t E x c h a n g e S t a t i B A接 口实 现历史 数据 读取 的方法 。 P r o i f b u s . D P 变 流量 变温度 控 制 组 态王
文献 标志码 :A
关键 词 :换热 站
数据 采集
中图分 类号 : T P 2 7 3
D O I : 1 0 . 1 6 0 8 6 / j . c n k i . i s s n l 0 0 0 — 0 3 8 0 . 2 0 1 5 0 3 0 1 0
Ab s t r a c t :F o r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s t a t i o n。t h e c o n t r o l mo d e u s i n g t e mp e r a t ur e c o n t r o l i s n o t e fe c t i v e f o r e n e r g y s a v i n g,wh i l e us i n g f l o w c o n t ol r ma y
换热站毕业设计流程及内容
换热站毕业设计流程及内容英文回答: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a graduation design on a heat exchange st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ages. First, it is important to conduct a literature review to gather information on heat exchange stations, including their design principles,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nsiderations. This will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field andidentifying any gaps or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Next,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objectives and scope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is could involve identifying specific problems or challenge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station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or proposing improvements or innovations in the design or operation of these stations. For example, one objective could be to optimiz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heat exchange station by implementing a more efficient heat transfer mechanism.Once the objectives are defined, the next step is to develop a conceptual design. This involves creating a preliminary layout of the heat exchange station,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and determining the required specification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It may also involve conducting simulations or calculation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design.After the conceptual design is completed, the next stage is the detailed design. This involves refining the layout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preparing detailed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specifications. It may also involve conducting further simulations or calculations to validate the design and ensure that it meets the desired performance criteria.Once the detailed design is completed, the next step is to construct a prototype or a scaled-down model of the heat exchange station. This will allow for testing andvalidation of the design before full-scale implementation. For example, a small-scale heat exchange station could bebuilt and tested in a laboratory setting to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and identify any potential issues or areas for improvement.Finally, the last stage is the evaluation and documenta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is involves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the prototype testing, documenting the design process and findings, and presenting the final design in a comprehensive report or presentation. It may also involve making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r improvement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design project.中文回答:换热站毕业设计的流程和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热力公司换热站PLC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目录引言 (1)第一章绪论 (2)1.1 换热站的发展概述 (2)1.1.1 国外换热站发展概况 (2)1.1.2 国内换热站发展概况 (2)1.2 换热站的简介及运行现状 (3)1.3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3)第二章换热站的构成和总体设计方案 (5)2.1换热站的简介 (5)2.2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构成 (5)2.3 换热站控制系统的硬件 (6)2.3.1换热器 (6)2.3.2 循环水泵 (7)2.3.3 阀门 (7)2.3.4 温度计、阀门 (8)2.3.5 PLC S7-200 (8)2.4 换热站工作原理 (11)2.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思路 (12)2.6 该方案要实现的控制功能 (13)第三章控制系统实施方案 (15)3.1 换热站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 (15)3.2 温度的控制调节 (15)3.3 循环水流量的调节控制 (16)3.4 压力的调节控制 (17)3.5 换热站总体控制系统方案 (18)3.5.1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18)3.5.2 控制系统硬件总体框架图 (18)3.5.3 换热站控制系统电气图 (18)参考文献 (20)引言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应用很广泛,但从国内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总体水平处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成熟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只能适用于一般的温度系统的控制,难以控制滞后、复杂、时变温度系统控制。
能适应于较高的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还不十分成熟。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供暖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
在传统供热模式下,为满足供热需求,换热站内设备运行参数多为人工调节,随着室外温度及热负荷的不断改变,不断的人工调节二次供水温度以保证用户室内能够维持恒定的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手动调节必然存在着较大偏差,只能够根据经验达到粗调节,不能够居民对室内温度恒定。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吉林化工学院信控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起止日期:2016.08.29~2016.09.18吉林化工学院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专业综合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二、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三、设计目的1. 了解换热机组工艺流程;2. 了解温度、压力、液位及流量等工艺参数的信号测量及传输方法;3. 掌握PLC各种典型信号(二线制、四线制变送器及热电阻、热电偶)接线方法;4. 掌握PID控制算法及其在PLC中的编程和离线仿真及调试方法;5. 熟悉自控工程实践设计及应用的一般步骤和实现方法。
四、设计任务及要求某换热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次网进水由热水锅炉加热,经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网进行换热后再返回锅炉。
二次网循环水由循环泵P201加压后进行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管网对居民住户进行循环供热。
控制要求: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通过一次网调节阀V101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通过循环泵调频进行供水压力定值控制;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5.连锁控制(选做):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6.流量/热量累计(选做):增加一次网流量和回水温度仪表,实现流量和热量累计。
五、设计内容----1. 总结IO点表,并进行PLC系统选型;2. 设计控制系统IO信号接线图纸;3. 按上述控制要求编写和设计PLC控制程序;4. 设计上位机操作画面,包括工艺流程画面、操作画面、趋势及报警等画面;5. 撰写设计说明书。
六、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设计时间共三周,具体安排如下表:七、指导教师评语及学生成绩----目录第1章摘要 0第2章换热站系统的工艺 (1)2.1换热站系统的构成 (1)2.2 系统的工艺流程 (1)2.3 系统的功能及控制要求 (1)第3章系统硬件选型 (3)3.1 PLC的选型 (3)3.2 I/O点表 (3)3.3 电源选型 (3)3.4 CPU选型 (4)3.5 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选型 (4)3.6 硬件选型表 (4)第4章换热站的接线设计 (5)4.1 主回路和二次回路 (5)4.2 数字量输入/输出回路 (5)4.3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 (6)第5章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 (7)5.1 分析控制要求 (7)5.2硬件组态 (7)5.3 编辑符号表 (7)5.4编辑下位机梯形图程序 (8)第6章上位机监控画面设计 (12)6.1 Wincc组态软件简介 (12)6.2 Wincc组态软件使用 (12)6.3 变量的链接 (13)6.4 画面的建立 (14)6.5 液位报警画面的建立 (16)6.6 变量记录与温度历史趋势 (16)6.7 压力实时趋势 (17)6.8 PID仿真调节画面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0)----第1章摘要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在PLC中的应用,使PLC的功能不断得到增强,产品得到飞速发展。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在某生产过程中,冷物料通过热交换器用热水(工业废水)和蒸汽对其进行加热,工艺要求出口温度为140±2℃。
当用热水加热不能满足出口温度要求时,则在同时使用蒸气加热,试设计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1.技术要求:测量范围:0-180℃控制温度:140±2℃最大偏差:5℃;2.说明书要求:确定控制方案并绘制原理结构图、方框图;选择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给出具体型号;确定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以及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若设计由计算机实现的数字控制系统应给出系统硬件电气连接图及程序流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目录第1章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4)第2章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论证 (4)第3章系统内容设计 (7)3.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7)3.2 流量变送器的选择 (8)3.3 调节器的选择 (8)3.4 执行器的选择 (9)3.5 变送器的选择 (11)3.6 调节阀的选择 (12)第4章系统性能分析 (13)4.1参数整定 (13)4.2.控制算法的确定 (14)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16)参考文献 (17)第1章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概述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比如中央空调系统,机械润滑油冷却系统,制药消毒系统,饮料行业消毒系统,船用冷却,化工行业特殊介质冷却系统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
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近几年来,我国在节能方面虽然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能源的供应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基于过热蒸汽的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换热器简介 (1)1.2 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1)1.3 换热器的种类 (2)第2章方案论证 (4)2.1 方案设计 (4)2.2 设计方案的选择 (7)第3章仪表选择 (8)3.1 温度变送器的选择 (8)3.2 控制器的选择 (10)3.3 执行器的选择 (11)第4章控制算法 (12)4.1 PID算法 (13)4.1.1比例调节对系统品质的影响 (13)4.1.2比例积分调节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 (13)4.1.3比例微分调节对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 (13)4.1.4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对控制系统品质的影响 (144)4.2 控制规律的选择 (14)4.3 调节控制参数 (14)4.4 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14)第5章参数整定与系统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9)摘要这次课程设计任务是对过热蒸汽的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分析。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中,分别对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和单回路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与阐述,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为保证此系统出口温度的一定,我选择定比值控制系统中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通过使用该控制系统,可以使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并保证过热器壁温度不超过工作允许的温度,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关键词:换热器;单回路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过热蒸汽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第1章绪论1.1换热器简介能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能源开发及转换利用已成为各国的重要课题,而换热器是能源利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几乎一切工业领域都要使用,化工、冶金、动力、交通、航空与航天等部门应用尤为广泛。
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本文将数据通讯系统、调度中心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采用一体化的数据采集、控制装置,实现换热站的自动化监测与控制,实现换热站、公共建筑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与控制,以此满足热力公司能源管理,达到提高供热服务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标签:换热站;智能控制;调度系统;数据通讯功能;监测运行集中供热对于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国家鼓励、积极扶持的产业之一。
换热站作为连接热源和供给用户使用的枢纽,对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 换热站自控系统组成1.1换热器现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采用一体化的数据采集、控制装置,实现换热站的自动化检测与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数据采集:系统能够采集换热站的压力、温度等参数:⑴温度:一次供水、回水温度;二次供水、回水温度,室外温度;⑵压力:一次供水、回水压力,二次供水、回水压力,除污器和板换之间的压力;⑶变频器运行参数:变频器电流、电压、状态、频率等,该项参数需要低压电器具备变频柜,且能够提供输入输出参数及端子;⑷电动调节阀门开度。
实时控制:系统软件有多种控制策略组成,可以满足不同用热特性的控制要求,提高换热站及建筑的供热质量,降低能源消耗。
1.2数据通讯系统系统能够通过网络系统,将换热站的实时数据传输到调度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将控制指令下达到现场控制器,执行控制调节指令。
1.3调度中心管理系统调度中心可以实时接收换热站现场采集系统传输上来的各种运行数据,并储存在中央数据库中,作为后续管理、分析、控制的基础数据。
调度中心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对上传数据进行连续动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下达调节指令。
2 换热站系统控制2.1控制目的及主要受控设备换热站系统控制目的:通过对循环泵、补水泵、热交换器、温控阀、系统管路调节阀进行控制,调整系统各应用工况的运行模式,在最经济的情况下给末端提供稳定的供水温度。
供暖企业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供暖企业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2-01-06T05:21:18.516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22期作者:赵凯[导读] 换热站是供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大多数换热站只凭经验操作赵凯双鸭山龙唐供热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摘要:换热站是供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大多数换热站只凭经验操作,在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经常会浪费大量能源,同时无法提升供暖效率。
本文围绕供暖企业换热站控制系统展开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供暖企业;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进而提高了城市供热的质量要求。
为了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源流失,提升系统稳定性,实现最大的竞争效果就要配备专业的计量检测与调节控制系统。
一、换热站系统构成换热站就地监控系统以控制器为核心,将现场的温度、压力、热量、流量、液位、阀门开度、变频器频率以及,泵的起停状态等数据传输到控制器中进行判断与处理,实现对现场的实时控制。
现场仪表与执行机构包括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热量等传感器与变送器、阀门执行器等执行结构。
通讯系统以远程数据网络为传输介质,为中心控制器与换热站的就地监控系统提供实时通讯。
在中控室内部工作站与厂区办公室中,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提供实时通讯。
二、系统功能与控制要求系统功能由监视功能与控制功能两部分构成,其中监视功能包含数据处理与数据显示,控制功能包含一次网调节阀开度、循环泵补水泵控制与二次网补水阀起停控制。
控制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实时地监控二次网供水温度,进行二次网供水温度PID运算,调节一次网调节阀的开度,对供水温度进行定值控制。
(二)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实时监控二次网供水压力,对二次网供水温度压力进行PID运算,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间接的对水泵转速进行控制,对供水压力进行定值控制。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PLC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PLC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本文介绍了以换热站为被控对象,以PLC为控制器进行编程,实现换热站温度的自动控制。
换热站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在相当多的领域里,换热站的性能优劣决定了经济效益的高低。
本文分别就换热站的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温度变送器的选型、PLC配置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改造换热站的控制系统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控制精度好等特点,对工业控制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换热站的控制系统温度控制PLCIIABSTRACTFrom the last century to 90 in the mid 80's, PLC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period, PLC capability in dealing with analog and digital computing power, man-machine interface capabilities and network capabilities are greatly improved, PLC gradually entering the field of process control, replaced in some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process control dominant DCS.PLC has the versatility, ease of use, wide adaptation, high reliability and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simple to program and so on.PLC control, especially in the industrial automation sequence control the position,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s no substitut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oiler as the charged object to the boiler water temperature of the main accused of the export parameters to furnace temperature as deputy accused of parameters to control the heating resistance wire voltage parameters to PLC, controller, constitutes a series of boiler temperaturelevel control system; using PID algorithm, the use of PLC ladder programming language, programming, boiler temperature control.Electric boiler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field, the electric boiler performan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cisi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Electric boiler control systems currently used mostly for computer control microprocessor core technology, both to improve the automation equipment have improved the control precision equipment.This paper on the heating boiler control system works, selection of temperature transmitter, PLC configurations, the configuration software design aspects were described.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lectric boiler control system has fast response, good stability, high reliability, control accuracy and good featur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ndustrial control.Key words: heat transfer station control system temperature control PLC PID目录摘要 (2)ABSTRACT (Ⅲ)引言 (1)第一章换热站控制方案 (2)1.1换热站的简介 (2)1.2换热站的构成 (2)1.3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思路 (2)1.4生产流程 (4)1.41软化 (4)1.42补水 (4)1.43升温 (5)1.44升压 (5)1.45配送 (5)1.5 热工一次设备 (5)1.51电气一次设备 (6)1.52热工报警 (6)1.53热工保护(启停) (6)1.54电气测点 (6)1.55电气启停操作 (6)第二章换热站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2.1换热站组成 (7)2.11换热器 (7)2.12循环水泵 (9)2.13阀门 (9)2.14温度计、压力表 (9)2.2换热站结构图及工作原理 (10)第三章换热站的控制调节 (11)3.1换热站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 (11)3.11所谓直接连接方式 (11)3.12所谓间接连接方式 (11)3.2换热站运行的调节控制方式 (12)3.21温度的调节控制 (12)3.22循环水流量的调节控制 (13)3.3补水泵定压方式的改进 (13)3.4供暖系统的常见定压方式: (13)第四章换热站的控制设计 (15)4.1换热站监控系统设计 (15)4.11换热站监控系统的组成 (15)4.2检测功能 (16)4.3控制功能 (17)4.41PLC的硬件配置 (19)4.43PLC的主要控制作用: (20)第五章变频器 (21)5.1可编程控制器基础 (21)5.1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应用 (21)5.12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1)5.13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及特点 (23)5.2关于变频器. (24)5.21变频器的概念 (24)5.22变频器的特点 (24)5.23.变频器选型的其他因素 (25)5.23.选用西门子变频器的方法如下 (26)第六章换热站的设备选型 (29)6.11 控制电源故障 (29)6.12 启动故障 (29)6.13 失速故障 (29)6.14 温度故障 (29)6.15 线路故障 (30)6.2启动后出现故障 (30)6.21 故障现象 (30)6.22 故障分析 (30)6.3斗轮在正常运行中出现停顿或者停转 (31)6.31 故障现象 (31)6.32 故障分析 (31)6.4总结 (31)6.4低压配电器的选择 (31)6.41电流互感器 (31)6.42接触器 (32)6.43热继电器 (32)6.45变频器的选用 (33)6.46换热站的控制 (33)参考文献 (1)引言供热系统是通过热媒向具有多种热负荷形式需要的用户提供热能的系统。
目前换热站集中供暖系统的概算热指示一般都偏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设计时对室外设计计算温度的,导致热指标偏大。
而且大多数换热站供暖不跟随热负荷变化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具有盲目性,管理比较落后。
这些方面均可能造成供暖期间能源的浪费。
因此,对供热系统需要设置相应的控制系统,使供热系统在整个实际运行期间能按照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实时调节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确保供热系统输出的热负荷与用户需要的热负荷匹配,使室温达标,提高供热质量及管理质量,以实现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节能降耗。
国内外研究现状自7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过程控制的需要,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自动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发展的推动下,国内外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迅速,并在智能化,自适应、参数整定等方面取得成果,在这方面,以日本、美国、德国、瑞典等国技术领先,都生产出了一批商品化的、性能优异的温度控制器及仪器仪表,并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