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1框 家的意味学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7.1家的意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7.1家的意味](https://img.taocdn.com/s3/m/a3dce9fd8bd63186bcebbc57.png)
课题:第七课第一课时家的意味状态。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第一篇章:生命的居所(板书)活动一:家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教师引导】从“家”的演变中,你对“家”有何新的认识?【学生活动】结合课前查阅的情况,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班内交流。
【教师归纳】从对“家”的理解,可以看出家的意义之广泛,但都离不开人在其中,家道的承传,是华夏文化绵延数千年来,熠熠不息的薪火。
从对祖先的缅怀及祭祀中,就说明家有着对生命延续的忠诚与敬畏外,更具有慎终追远的浓厚伦理思想。
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家意味着什么,然后由感性到理性,概括归纳出“家”的概念。
通过家庭关系的确立的四种情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的内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二:我爱我家多媒体展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探究后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进行分享。
【教师总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如生育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抚养功能、赡养功能……家庭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决定家庭功能的社会需求和家庭本身的特性这两个因素都在历史地变化着,家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是与社会变化和家庭本身功能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抚育和支持,家是我们每个人身心的寄居之所。
【情境感悟】阅读教材73页两则故事,谈谈自己对“家”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师归纳】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家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港湾。
设计意图: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形成对家庭功能的初步认识,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3.7.1家的意味1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3.7.1家的意味1](https://img.taocdn.com/s3/m/a9811aebbceb19e8b8f6bac1.png)
3.7.1家的意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家的内涵,知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2.懂得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以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能力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日常观察、内心感悟等多种方式,了解家庭的功能,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提高学生上网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动,认同家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感悟中国的家庭文化。
2.激发学生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家人的社会情感。
3.在小组活动中,建立小组活动秩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了解家的内涵。
突破方法.首先通过教师提出“什么是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家庭的定义。
其次结合“阅读感悟”(P73)和学生成长的实际,举例说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
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最后利用“探究与分享”板块,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使学生对家庭的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这样的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使学生对家的内涵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组“家”的图片,让学生对“家”产生直观的感受,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遐想的空间,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过程:1.多媒体呈现:一组家的图片。
2.出示问题:什么是家?3.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
教师指导。
4.小组交流,教师纠偏。
5.揭示课题,导人本课。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探究、交流,启发学生,将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交流合作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自学提纲:谈谈你对“家”的认识。
过程:1.教师呈现问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d70f6d77232f60ddcca1fe.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家与我们的关系,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2.如何孝亲敬长,能够从生活细节中体味亲情。
3.知道亲子冲突的危害,懂得化解亲子冲突,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努力。
4.懂得家庭是不断演变的,能够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和谐家庭出力。
学习重点:生命的居所学习难点:中国人的家一、预习导航:1.家庭是由。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
亲情,。
3.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
4.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
二、合作探究:1.阅读71页,探讨:什么是家庭?2.阅读72页,思考: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阅读74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4.阅读74-75页,探讨:我们如何孝亲敬长?三、随堂演练:1.你认为世界再大,我们也要回家的理由有()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③家中的亲情是激励我们奋斗拼搏的动力,是我们心灵的依靠④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包学冠是浙江温州市文城县的村民,他多年坚持做了一项公益事业——设立“孝子孝孙奖”。
每年重阳节,他组织村里的老人敲锣打鼓地忙活一天,评选村里的大孝子。
如果我们也参与评选,下列哪些行为可能导致我们评选不上()①给劳累了一天刚进门的父母打洗脚水②试卷发下来,自己考得很差,害怕父母批评,于是把成绩改一改,给父母看③父母没有给我买到我想要的东西,我就大哭大闹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A.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节家的意味学案2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执笔你审核教研组长授课日期第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与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d42e0cccbff121dd36839e.png)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课题名称】:《家的意味》【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初一xx班【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2.能力目标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的含义、作用2.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详细过程(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导入新课: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那么家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人对于家的看法是什么。
(播放视频)视频看完了,他们每个人对于家的理解都不同,在你眼中,家是什么呢?(板书:家的意味)讲授新课:「话说我家,体味亲情」一、家庭的含义(板书:家庭的含义)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结合刚刚的视频和大家的回答来看啊,每个人对家的理解和感悟都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在歌曲《大中国》里把中国比作我们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
我们经常说的家即“小家”,一般意义上,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那么什么样的情形下可以组建、确定家庭关系呢?请同学们看到书本72页的相关链接。
(PPT放映相关的图片)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和再婚组建关系。
(结合图片稍微讲解并让学生做好笔记)(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家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二、家庭的作用(板书:家庭的作用)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小明的家庭”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他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参考学案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参考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fee6c31919e8b8f67d1cb956.png)
科目道德与新授课新课年〔班〕级七年级印刷时间法治课题: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确实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学习重点家的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一、课前导入:〔复习〕1.怎样理解“教学相长〞?2.怎样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二、自学检测〔阅读课本P71-75大字局部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家庭的含义是什么?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家的特点是什么?4.如何理解中国人心中的“家〞?5.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6.我们如何孝敬父母?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历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探究二:教材P73阅读感悟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探究三:教材P74探究与分享〔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探究四: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三、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结合右面的图片,以下对家认识正确的有〔〕①家就是我们住的房子,没有其他意义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④家对于我们有着丰富的意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中新网2021年9月18日电据台湾“中国时报〞消息,章子怡和汪峰去年结婚,年底生下爱女“醒醒〞,并通过微博晒出一家三口牵手照报喜。
章子怡和汪峰的家庭属于〔〕A因婚姻关系结合而成的家庭B依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C随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D经过医院手术而组建新的家庭3.八年级学生文文的博客摘要: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爸爸对我的爱是在生活上的,妈妈对我的爱是在学习上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a6607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2.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教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授课班级:七(2)班授课教师:吉菊慧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己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继承与弘扬孝亲敬长的情感。
2、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通过探讨,知道家的含义以及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3、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家理解难点:孝在当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听音乐《回家》要求: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呢?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家的意味》二、讲授新课(一)生命的居所探究一:“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
那么,什么是家?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教师归纳: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七年级(1)班是我家。
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知识点:1.家庭的含义阅读课本71页最后一段。
说一说: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过度: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探究与分享:思考:家庭的功能有哪些?说说你的认识。
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消费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过度:家庭是法律意义上的家。
我们心灵深处对家又是什么理解呢?知识点: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阅读正文)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名师整理)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第1框《家的意味》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第1框《家的意味》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4ddec484868762caaed584.png)
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家”的内涵和功能;“家”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命的居所难点:孝亲敬长三、教学方法情景探究法四、教学用具一体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①(阅读)人生就是旅途,不管我们漂到哪,最终还是会回到温暖的地方——家。
家是什么?家是港湾,家是避风港,家就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家也是照亮我们由黑暗走向黎明的灯塔……②情景探究: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是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学生讨论并发言)师总结: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由此我们联想到家庭,家庭是我们成长的起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与“家庭”有关的知识——家的意味。
(二)新课讲授第一目生命的居所师讲解:家庭的内涵,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举案例说明,意在让学生能体味家庭的内涵)(阅读感悟)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结婚成了家;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师讲解:通过对“家庭”的内涵和家庭关系的情形了解,我们认识到“家庭”对我们的重要。
师讲解:“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有哪些?(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指出:知识点一: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看看对它的解释: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好好地爱家人,呵护亲情,建设温馨家庭,是我们生命当中极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进行讨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5b3071f90f76c660371a15.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导学案7.1 家的意味【学习目标】1.知道家的内涵;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2.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
学习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一、自主学习1.生命的居所(1)家,是我们常常在上使用的字眼。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或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
2.中国人的“家”(1)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浓厚的意味、丰富的。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是甜蜜、温暖、轻松的。
(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
(3)。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
二、合作学习1.家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在中华文化中,家是什么?3.怎样孝亲敬长?三、复习巩固1.下列对家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家就是我们住的房子,没有其他意义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④家对于我们有着丰富的意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
”一首《回家的路》不知道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游子们想家的原因是()A.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B.家能提供一切物质基础C.家是休闲娱乐的场所D.家是我们食宿的地方3.下列关于家庭的认识中,你不赞成的是()A.家庭必须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而成B.现在的家庭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C.家庭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D.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4.小强已经十六岁了,可是他的爸爸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小强,小强忍无可忍,决定和爸爸断绝父子关系,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可以。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家的意味 学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家的意味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a8b79ae53a580216fcfed4.png)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学习目标】1、理解家风的重要性理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掌握自己家的家风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自己家的家风。
难点:将家风落实到具体的行动。
【自主学习】1.家庭是由、或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的功能有。
3.家是我们身心的;家是我们心灵的。
4.家里有,家中有。
5.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公民。
【课时达标】1.常回家看看说明孝亲敬长是()A..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B.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要从现在开始2.下列情形不能确立家庭关系的是()A.血缘关系B.买卖关系、C.收养关系3.《春运回家图》引来无数春运回家族的共鸣。
着是因为()①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②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③家中有父母和亲人的牵挂④春运回家太难了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4.《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启示我们()A.孝敬父母就要用行动表达感恩B.孝敬父母就要尊敬父母C.孝敬父母是大人的事D.尽孝要在当下5.请你谈谈家意味着什么?6.我们为什么孝敬父母长辈?参考答案:1.A2.B3.C4.D5.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在中华文化,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6.从道德角度讲,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法律角度讲,尊敬赡养父母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辅助的义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b7d5827d3240c8447efa9.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节家的意味学案2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执笔你审核教研组长授课日期第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与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自学指导:请独立阅读P71-75页内容。
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圈划,有疑难可在组内讨论。
确定答案后书写。
1. 什么是家庭?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在中华文化中,“家”意味着什么?4、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5、我们如何孝亲敬长?【探究研讨】探究一:生命的居所相关链接2015年6月9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
汪宝桂、刘世昌、刘聪玲等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崇尚家庭美德、注重家庭教育,悉心建设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用优良家风涵养子女心灵,用言传身教促进子女成长。
在全社会公开发布他们的事迹,对于引导人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探究(1)家的含义是什么?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爱我家:家有着浓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你认为家意味着什么?①家是生命的居所。
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④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感受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
你认为家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探究二中国人的“家”相关链接阅读新、旧两首《游子吟》: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67aef4eefdc8d377ee3201.png)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三、知识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重点)2.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3.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
(难点)为达成上述目标,需要宏观地了解现代家庭的社会背景,辩证地分析现代家庭现象,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和教师自身资源,对教学活动进行结构化设计,贴近生活,由浅入深。
对于“家”的意味,学生既熟悉又陌生。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秉承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校清、乡情、学情,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活动设计,力求方式多元化,具体教学设计如下:一、课前导入教师:同学们好!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相遇,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相逢。
在此期间,一则题为《迟到的“春运”》的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则新闻。
请***同学为大家进行新闻播报。
教师提问:这些人想去哪儿?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那么,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出示课题:家的意味二、自主预习教师:本节课,我们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尝试独立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把找到的知识点在课本上简单做好标识。
出示问题:课前预习(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想要有个家》)1.家庭的含义是什么?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家的特点是有哪些?4.如何理解中国人心中的“家”?5.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6.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学生:自主预习三、新课新授教师:同学们都找出来了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看看我们找对了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是认知篇—体味亲情,我来说;下篇是感知篇—传承家风,我来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e2c5b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8.png)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探究、视频感悟、分享交流等环节,使学生领悟家的内涵,从而能够用实际行动向父母长辈表达孝敬之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1.体味家的味道。
2.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能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领悟家的丰富内涵1.播放音乐相册《我有一个家》2.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音乐相册中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师:说得非常好,幸福的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而甜蜜、温馨、和谐就是幸福家庭的味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家的意味》。
(多媒体展示课题、学习目标)3.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将要达到的目标。
知识点1 生命的居所(一)故事探究,品味家的味道1、多媒体展示两个关于家的小故事: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⑴、通常有人把家说成某一座房子或某一个住址,这说明家是什么?⑵、为什么故事中的富豪说他居住的房子不是他的家呢?⑶、你怎么理解这个一贫如洗的中年男子“我又有家了”这句话?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因为家中有温馨的亲情,家中有关爱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家庭是我们永远都会眷念的地方。
知识点2 中国人的“家”3、多媒体播放春运图片,师:刚刚我们探究的是外国人关于家的故事,其实在中国人心目中家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你们看,这每年都能看到的摩托大军,这火车站拥挤的人群,这因为回家而激动的心情,这些拥挤的人群、焦灼而期盼的眼神,流淌的都是浓浓的亲情。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师:是啊,中国人眼中的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我相信即使有天大的障碍也无法阻挡亲人的相聚!(二)视频感悟,了解家的内涵1、多媒体播放微课视频《家的内涵》问:你从视频中学到了什么?(2~3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7_1 家的意味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7_1 家的意味导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afd08b5ef7ba0d4a733ba5.png)
《家的意味》导学案【情境导入】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父母的爱和温暖所包围。
【学习目标】1、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理解家的含义和作用,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主预习】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_____、_______或______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______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____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____的港湾。
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____,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4.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浓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______,是甜蜜、温暖、轻松的_____。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_____。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_____,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______。
6.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_______表达孝敬之心。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生命的居所1.什么是家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的重要性(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d369e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7.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
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2.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
2.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3.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课前准备:教师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学生先自学新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公益视频《家》【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
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则负责相亲教子。
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家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孝亲敬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二、新课讲授(一)知家:体会亲情·我会说1.生命的居所(1)家的含义【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结合你的经验,说说“家”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3.7.1家的意味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3.7.1家的意味](https://img.taocdn.com/s3/m/a290f948dd36a32d7375819d.png)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课时家的意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对家的理解难点:对孝的理解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家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是“孝”?3、如何孝亲敬长?新课导入导入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我喜欢一回家就把乱糟糟的心情都忘掉我喜欢一起床就带给大家微笑的脸庞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个人和世界的美好打拼我喜欢一家人梦朝着同一个方向创造师: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呢?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家的意味》。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生命的居所1、什么是家?【活动设计】(2)阅读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思考】你觉得什么是家?【教师点拨】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身心的居所【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72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居所。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73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问题思考】你有何感悟?【教师点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知识点二中国人的“家”1、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73探究与分享,讨论并回答问题。
【问题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点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1a478f08a1284ac9504310.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1、学情依据:初中生对家的建立和功能认识上不够系统,比较模糊;对“孝”文化认同程度低,在意识和行动上缺乏相应的教育和指导。
2、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3、教材分析:本框分两个层次:其一通过对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对亲情的情感体验,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其二通过体悟“中国春运”这一独有的中国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
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
二、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体验家庭的温暖、对父母的情感;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形式和家庭的功能。
2、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
三、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家庭的独特文化内涵及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难点: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孝亲敬长行为的落实。
四、教学方法教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分享等方法五、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孝亲敬长小故事;2、学生课前搜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规家训和自己家的家规家训;3、学生带一张全家人的合影;4、教师课件的制作。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暖场视频]活动一:爱之初体验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七课《亲情之爱》,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回家的路》视频。
师:同学们,这段视频表现了怎样的主题?生: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活动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观看沙画《回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初步感受,明确授课的主题。
4.1家的意味(优质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学案(2024)
![4.1家的意味(优质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学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a94c25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4.png)
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一节家的意味学案课型:新授设计者: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授课人:_________ 政治教研组: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中华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道德修养:培育家国情怀,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浓厚情感;3.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与家庭成员和谐相处。
学习重点:家的内涵学习难点:家风的意义学习方法:情境体验、案例分析、学练结合等:学习过程:环节一: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文p27~28, 完成填空,大约3分钟。
1.家的含义:家庭是由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关系或___________关系结合成的__________生活组织。
2.家的意义:家是我们的生命___________,是心灵的__________,家是我们的第一所___________,是我们的__________之所。
3.家风的作用: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_________共同体。
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优良家风作为一种__________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_____________、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和行为习惯等。
优良家风引导人们______________,促进家庭和谐。
4.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
家庭___________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___________,家庭__________则社会文明。
环节二:学习新课任务一:认识和理解家庭的含义1.生活观察巴黎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蝉在取得金牌后,有人采访她,问:“你现在最的愿望是什么?”她说:“我想回家。
”2.思考:你的感想是什么?家是我们的_________居所,是________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1框家的意味学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1框家的意味学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https://img.taocdn.com/s3/m/7466bece240c844769eaee24.png)
第一框家的意味自主学习主干梳理1.什么是家庭?一般来说,家庭是由、血缘关系或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有什么重要性?(1)家是我们的寄居之所。
①我们的是父母给予的;②我们的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的港湾。
①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②亲情,激励我们,让我们的心灵。
3.中国人心中的“家”是怎样的?(1)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丰富的。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是甜蜜、温暖、轻松的。
4.为什么孝亲敬长?怎么样孝亲敬长?(1)原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
(2)做法: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_____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表达孝敬之心。
合作探究热点剖析1.生命的居所【关键词】抢票回家2016年春运火车票开售首日,火车票抢购大战就已硝烟弥漫。
田先生老家是河南周口市的,他告诉记者:“每年票都难买,今年先抢着试试,实在抢不着就坐大巴。
”无论如何都要回家。
(1)是什么吸引着在外的游子们这样做?(2)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家庭?2.中国人的“家”【关键词】最美孝心少年在中央电视台2015“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录制现场,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镇崇业村弄后屯蓝晓萍和蓝云萍姐妹荣获“最美孝心少年”。
妈妈去世后,刚刚在崇业村小学读3年级的蓝婉屏就和爸爸蓝启站一起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爸爸外出打工的时候,蓝婉屏就要为年迈的爷爷蓝志生和8岁的晓萍、5岁的云萍做饭、洗衣。
2013年秋季姐姐蓝婉屏到离家7千米外的尚育小学读书,每周只能周五下午回家,周日下午又要返回学校,已经10岁的蓝晓萍就从姐姐手中接过照顾爷爷和妹妹日常生活的担子。
随着爸爸蓝启站、爷爷蓝志生先后病倒,这个贫困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家庭担子需要三姐妹共同来面对。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2)你认为子女们应具体为父母做些什么?参考答案第一框家的意味自圭学习主干梳理1.婚姻关系收养关系2.(1)身心①生命②成长(2)心灵②奋斗拼搏有所依靠3.(1)意味内涵 (2)生活共同体避风港4.(1)传统美德法律义务(2)现在行动【微思考】提示:主动关心妈妈,询问妈妈的病情和感受,帮妈妈倒水和服药;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减轻妈妈的负担,让妈妈多休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家的意味
自主学习主干梳理
1.什么是家庭?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血缘关系或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有什么重要性?
(1)家是我们的寄居之所。
①我们的是父母给予的;
②我们的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的港湾。
①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②亲情,激励我们,让我们的心灵。
3.中国人心中的“家”是怎样的?
(1)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丰富的。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是甜蜜、温暖、轻松的。
4.为什么孝亲敬长?怎么样孝亲敬长?
(1)原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
(2)做法: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_____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表达孝敬之心。
合作探究热点剖析
1.生命的居所
【关键词】抢票回家
2016年春运火车票开售首日,火车票抢购大战就已硝烟弥漫。
田先生老家是河南周口市的,他
告诉记者:“每年票都难买,今年先抢着试试,实在抢不着就坐
大巴。
”无论如何都要回家。
(1)是什么吸引着在外的游子们这样做?
(2)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家庭?
2.中国人的“家”
【关键词】最美孝心少年
在中央电视台2015“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录制现场,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镇崇业村弄后屯蓝晓萍和蓝云萍姐妹荣获“最美孝心少年”。
妈妈去世后,刚刚在崇业村小学读3年级的蓝婉屏就和爸爸蓝启站一起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爸爸外出打工的时候,蓝婉屏就要为年迈的爷爷蓝志生和8岁的晓萍、5岁的云萍做饭、洗衣。
2013年秋季姐姐蓝婉屏到离家7千米外的尚育小学读书,每周只能周五下午回家,周日下午又要返回学校,已经10岁的蓝晓萍就从姐姐手中接过照顾爷爷和妹妹日常生活的担子。
随着爸爸蓝启站、爷爷蓝志
生先后病倒,这个贫困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家庭担子需要三姐妹共同来面对。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2)你认为子女们应具体为父母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框家的意味
自圭学习主干梳理
1.婚姻关系收养关系
2.(1)身心①生命②成长
(2)心灵②奋斗拼搏有所依靠
3.(1)意味内涵(2)生活共同体避风港
4.(1)传统美德法律义务
(2)现在行动
【微思考】提示:主动关心妈妈,询问妈妈的病情和感受,帮妈妈倒水和服药;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减轻妈妈的负担,让妈妈多休息等。
合作探究热点剖析
1.点拨:(1)是“家”吸引着他们。
因为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中有父母、有亲人、有亲情。
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2)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
特别要了解自己的父母。
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2.点拨:(1)①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②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要从小事做起。
③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付出时间、感情、体力甚至委屈自己。
④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2)如自己动手为父母做饭、饭后洗碗、给父母洗衣服、陪父母聊天等。
(答案开放,合情合理即可)感悟提升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2)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