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中医养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中医养生论文
引言
关于养生之道,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论述,如上古天真论篇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1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中甚至是整个中医理论中都对人类有限的生命进行了珍惜保护、注重养生的良好的态度,其具体的养生观念是“顺应自然- 身心健康- 心理道德完善- 适应社会”这样一种全方位的健康养生观[1-3],是中医理论中综合医学模式在养生观中的具体表现,富有很浓厚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先进性。
2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法则
2.1 注重饮食,不宜偏食饮食有度是保持长寿的一个重
要条件。因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如果长时间过度饮食,会造成胃负担加重,消化不良,使筋脉瘀滞,气血流化失常。饮食有节还包括喝酒要适量,少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4].《内经》对此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因此可以看出饮酒过量对身体的伤害是多么的严重。
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能够促进脏腑机制的良好运转,相反的话危害会很大[5].《灵枢》五味篇说食物的酸味先入肝,苦味先走心,甘味先走脾,辛味先走肺,咸味先走肾。由此可见酸苦甘辛咸五味对五脏正常的运转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偏食行为都将会增加某一脏腑的负担。如果不挑食并且饮食适量、有规律,将会为以后的健康长寿做好铺垫。
药食同源可以根据脏腑盛衰和疾病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食物以起到补充身体所缺乏东西的作用,采用药食和饮食并用的方法,把养生和治病相结合,并选择适当的食物和药物,就是《内径》中所说的辩证施膳施治[6].
2.2 保持心情愉悦,心胸开阔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人的情志与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内经》中对于情志的分析更为准确[7-8],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的变化之所以能伤及内脏,《素问·举痛论》有明确的论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因此可以看出,长期的消极不良情绪会使人的脏腑气血出现问题,使五脏运行失去平衡,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因此,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就需要保持心情愉悦,心胸开阔。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多包涵他人。
2.3 保护肾脏,节房事由于人类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都有七情六欲,这种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需求,但是要节制有度,不能纵欲或禁欲。《内径》中讲述,阴精是构成人生命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以及预防各种疾病的基础物质,正所谓“人始生,先成精”[9-11].所以要节制有度,保护好肾精也是养生的重要措施。
2.4 保护元气,强身健体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的主要动力。这才是养生最关键的内容。中国人讲究练筋骨,中医理论肝主筋骨,肝主生机,生命是由肝决定的,所以说抻筋能增强身体机能[12].防治一体,修身养性。防和治是一体的。养生不光是练身体,还得讲究
道德,和养性配合在一起,不能性格粗暴。寓养于乐,与传统文化相通。把养生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当成一件苦差事,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3 《内经》中的养生法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
结合四季变化的规律进行形象地论述: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复苏,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多散步,享受春天的美好气息,抒发情怀[13-14].做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应赏心悦目,恬愉和平,不破坏大自然的一派勃勃生机景象,要适应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的特点,如果反之就会伤肝气;夏三月,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天地气交,物生以长,至夏茂盛,应早睡早起,不要因为天气炎热而抱怨,不要因为生活矛盾而烦恼,保持心情愉悦,不随意发脾气,如果反之则伤心;秋三月,是万物成熟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应早睡早起神气收敛,不与肃杀秋气相违逆,反之亦伤肺气;冬三月,天寒地冻,阴气盛于外,阳气伏于内,应早卧晚起,避寒保暖,作息随阳光起落,以免阳气外泄,适应调养藏气之理,逆之伤肾气。《黄帝内经》针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提出的以上养生法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为人类顺应自然提供了方便。
4 “形神兼养”是养生基本途径
在人体这个小天地中,形体和精神是养生的两个不可分的方面。《内经》论养生,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活动的调节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认为仅有体魄健壮是不够的,还应有精神饱满、思想安宁、情绪稳定,这才是健康的标志[15].因此注意形体保养的同时,更要注意精神的调节,不仅要练形,而且还要练神。所以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认为:“养生莫若养性”,《内经》也明确指出:养性可以长寿。先秦时期老子说过:“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指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要做到养生延年抗老无病,就必须保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涵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情志抑郁,烦躁的性格,患得患失,多悲善感,郁郁寡欢,恐惧不安的境地,就会导致机体功能失常而出现虚火内萌,气滞血瘀,阴液暗耗,形体赢瘦,病程缠绵[16].现代国内外名人都认为:“乐观者长寿。”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经过长期观察也得出“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好得多”的结论。因为人的精神情志、思维
活动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是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说明了这一点:“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提倡形神兼养,但着重强调的是养神为主[17].
5 肾脏衰老直接导致人体衰老,要做好保护措施
《内经》中论养生,还提倡注重肾气的保养,因为肾气历来被认为是生命的关键,它能决定人的生长壮老的全过程[18].《内经》在论及养生时把养肾气放在非常显着的地位,从肾的生理功能看:“肾为先天之根”、“五脏之本”、“生命之本”内藏元阴元阳,禀命火,育真气,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的关系极为密切。李念峨说过:“天运全靠一轮红日,人生全凭一息真气。肾气即肾精所化之气,人体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全靠肾的精气主持。”古代医家有“存精气以养生”的主张[19].《内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反复提到肾气,认为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决定于肾气的强弱。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长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葵至,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出而长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天葵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全段原文论及肾脏的就有七处之多,明确指出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