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公开课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教学设计(优秀4篇)
石壕吏教案教学设计(优秀4篇)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老骥(ji)伏枥(1i)逾墙走(yu)邺城戍(shu)老妪(yu)幽咽(ye)翁媪(ao)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新课。
三、正课(-)龟虽寿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
(目标1)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
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完成目标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
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
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
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
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
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4、学生齐读。
(二)石壕吏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
《石壕吏》 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2、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帮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老妇的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被后人称为“诗史”。
他就是杜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他的一篇经典之作。
这篇诗歌通过讲述一个小小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2、写作背景:《石壕吏》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春,由洛阳经潼关回华州的路上所作。
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唐军为补充兵力,到处抓丁拉夫,人民苦不堪言。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要求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四)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
《石壕吏》教案设计
《石壕吏》教案设计1.《石壕吏》教案设计篇1[设计说明]学生所处时代和生活环境与杜甫笔下《石壕吏》的生活世界有很大差距,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能够沉浸到文本里面,有所感受,有所触动?这是教读《石壕吏》的困难所在。
通常的做法有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疏通文字障碍之后编演课本剧。
但是据我看来,即使一些颇为流行的课本剧视频,学生的表演也大多与文本真实情感有很大的隔膜,结果演下来,即使好看,学生也往往还是浮于文本理解的表面。
因此,我觉得教读《石壕吏》应该紧紧围绕文本自身,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与提示,以及反复的“文本接触”,包括诵读——实际上诵读的效果本身就很能看出诵读者对诗歌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渐次深入文本,深化其对诗歌的理解层次。
基于上述考虑,我在《石壕吏》第二课时,设计了五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听读”意在通过学生倾听音频资料,对诗歌所叙故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对诗歌中出现的人物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对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一个初步的感觉。
——当学生在默听诵读时,头脑中应该能够浮现出一幅幅“电影画面”,即使他与画面中人物及其命运还有相当的距离,但配乐的诵读有助于带动他们入情入境。
“品读”是理解诗歌的主要环节,也可以逐句析解,但在这样的理解活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解的个性就难以展现。
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主活动”(或“主问题”)——让学生“各用一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或表达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判断”,当学生在选择词语表述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时,实际上他应该已对诗歌有了相当的理解,虽然这理解有可能会出现偏差,但偏差本身也能说明问题,而且可能是最需要解决的、生成性的课堂问题。
有关诗歌理解的重要问题,诸如背景资料,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及其相关作品,重要诗句、重要语词(如“一何苦”的“苦”,“独与老翁别”的“独”等)的理解等等,都可在这一环节一并解决。
“诵读”环节意在通过学生诵读来展现其对诗歌理解的状况——情感把握、人物理解以及语言感觉等是否准确、到位、敏锐。
石壕吏教案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8篇】
石壕吏教案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石壕吏教案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石壕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石壕吏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掌握妪、逾、咽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2、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3、体会诗人杜甫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感到的深深同情。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杜甫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感到的深深同情。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了解诗歌背景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他的“三吏”、“三别”。
2、简要诗歌的创作背景——安史之乱,说明在这之后唐王朝由此由盛转衰。
(二)初读诗歌1、学生齐读一遍诗歌。
提问从形式上可以看出叙事诗有哪些特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2、提问:从标题“石壕吏”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预设:故事发生在石壕村,主角可能是官吏。
)3、提问:诗歌第一句中那个“投宿”的人是谁呢?(预设:诗人)4、诗人遇到了什么事?(预设:有吏夜捉人)捉的对象是谁?那个人被捉到了吗?(预设:老翁;没有被捉到,他翻墙逃走了)5、用尽可能精炼的语言概括老妇的致词。
(预设:家中男丁去向、家中现状、自清应役河阳)从他的致词里可以看出她怎样的品质?6、“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句可以删去吗?(预设:不能,侧面描写突出了老妇一家的凄苦)你能猜测一下两人可能说些什么吗?(预设:我一去可能不能回来了,你要照顾好家里人……)(三)探究主旨1、文中对官吏的直接描写是哪一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有何作用?(对比鲜明)。
除了这处的直接描写,你还能找到哪些内容体现了官吏的残暴吗?(有吏夜捉人)2、讨论:你觉得老妇的致词是一气呵成的吗?(预设:老妇是在官吏的`一步步逼问之下回答这些的。
)第2篇石壕吏教学设计一等奖一、介绍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全文;(2)了解唐代“三吏三别”的背景及《石壕吏》的创作背景;(3)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壕吏》;(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2)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3)培养热爱和平、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石壕吏》的字词解释;2. 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分析;3. 战争背景下人民的生活状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点字词的理解;2. 诗歌意象和手法的鉴赏;3. 对战争背景下人民生活状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代“三吏三别”的背景,引出《石壕吏》;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石壕吏》,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意象、手法,分析诗文结构;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石壕吏》,分享学习心得;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战争的看法,珍惜和平生活;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石壕吏》;2. 写一篇关于《石壕吏》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3. 收集其他关于战争题材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石壕吏》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和手法鉴赏能力;2. 过程与方法: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情感体验中对战争的看法,珍惜和平生活的态度。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互动性;2. 情感教学:以战争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优秀的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1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重点是“诗史”的体现和“融情入景、景随情移”的手法。
并从中分析杜甫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诗歌风格的变化。
并导入新课,提示学生找杜甫诗歌“诗史”的地方。
二、分析文章的中心1、刚刚我们大家一起仔细阅读了这首诗,那有同学能告诉大家,这首诗的重点是讲的什么事?(参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明确:县吏夜晚抓人,老夫自愿服役。
2、为何抓人?抓何人?老妇人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中是怎样描述的)?明确:打仗抓人;抓壮年男子;“老妪力虽衰”(看图)3、为何连这样一个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过?明确:特殊的时代造成的,并介绍时代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要求学生复习文学常识:《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主要内容分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内容?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刚刚解释到暮,回想一下暮是什么意思啊?明确:傍晚!在我们看来傍晚投宿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古代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这个兵祸连接的时代!但是杜甫,却于夜色苍茫之时才匆忙地投奔大盘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有一种暗示性,大家可以想像n种可能,可以提问引发学生的想象。
石壕吏教学设计(通用5篇)
•••••••••••••••••石壕吏教学设计石壕吏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壕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壕吏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有两幅对联大家一起看一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同学们能够猜出这是写的唐朝哪位诗人吗?(杜甫)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世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现了现实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所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
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导)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故事性很强,不过读起来却也是朗朗上口,配上曲子也别有韵味,请让我先给同学们示范诵读一遍,注意停顿、节奏、及语调变化,大家可默默跟读,准备朗诵。
1、播放录音《二泉映月》教师范读。
2、学生范读,同学们听的很认真,有没有愿意试一下。
3、学生评价,并配乐齐读。
(评价:朗读基本功很扎实,很到位。
)三、疏解课文,复述情节(导)这首三吏三别中的作品,作者在音律和谐,文字简洁的形式下,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和对现实强烈的批判色彩,杜甫想说什么呢,他最终说了没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下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石壕村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这个任务交给大家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先疏解字词,提出疑难一起解决,理清故事情节。
2、质疑并复述课文。
(走:跑前:走上前且:尚且更:再从:跟从)3、补充并做评价(明确)因为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所以在抓住主要情节的同时可以适当发挥想象,不要抱者翻译的心态去学,重在欣赏,领会意韵。
四、赏析课文(一)内容浅析1、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有吏夜捉人)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不是征兵,是强抓,半夜表明官吏凶狠无情)3、最终抓到人没有?(抓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作用)4、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板书:吏妇(官吏愤怒的大声呼叫,)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板书:呼啼(妇人悲伤的哭哭啼啼)6、抓人的情节以什么形式描述出来的?妇人致辞。
部编版语文《石壕吏》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石壕吏》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石壕吏》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通过描写战争背景下一个小康家庭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深刻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技巧可能还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摧残,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掌握诗的写作技巧,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壕吏》,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把握诗的结构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情感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摧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壕吏》,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把握诗的结构和主题。
2.难点:分析诗中的情感和写作技巧,理解战争对人民的摧残和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技巧。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中的情感。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的全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2.图片:准备与诗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战争场景、人民生活等。
3.音乐: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摧残。
教师简介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石壕吏》,教师逐句讲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解释难懂的地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的结构和主题。
《石壕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全文。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弱小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石壕吏》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诗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教学难点:(1)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概述《石壕吏》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石壕吏》,理解诗歌内容。
(2)让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弱小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讨论积极性。
2. 知识掌握:学生对《石壕吏》的内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程度。
3. 能力提升:学生分析诗歌内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能力。
4. 情感态度: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认同,以及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石壕吏》。
2. 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总结诗的主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中象征意义和寓意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所描绘的场景。
2.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杜甫的诗作,与其他诗作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石壕吏》的特点。
第24课《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内容2、品读诗歌,感悟诗人心怀劳苦人民的胸怀。
3、培养忧国忧民、立志振兴中华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把握官吏和老妇的人物形象,理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教学难点]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国诗坛群星璀璨,单单唐朝就高手云集。
今天我用十位唐朝诗人的名字给各个小组命名。
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组对应的诗人的名字。
希望大家课堂上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展现出诗人一般的气质和才华。
二、诗人简介【展示】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因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因为有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杜工部"。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曾这样称颂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今天我们就跟随杜甫到石壕村走一走,看一看。
看看那里的民间疾苦,领略诗圣的笔底波澜。
三、学习目标【展示】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内容2.品读诗歌,感悟诗人心怀劳苦人民的胸怀。
3.培养忧国忧民、立志振兴中华的优秀品质。
四、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课文2.重点字词、把握节奏【展示】壕(háo)邺(yè)戍(shù)逾(yú)妪(yù)咽(yè)3.学生再读诗歌,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流。
4.解释重点词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_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_)。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三篇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三篇石壕吏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二、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一、品评鉴赏,理解诗歌的思想意义。
二、用吟诵沟通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1、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教师解说: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展现的几幅战争画面。
观看后老师问:大家有什么感受老师接过学生回答导入: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
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的描写走进那恐怖的战乱时代,走进石壕村那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不幸家庭,去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2分钟)2、听朗读,说故事。
(8分钟)播放录音朗读。
听完朗读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字词过关。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3分钟)读音:第一组:吏(l )逾(y )邺(y )城戍(sh )老妪(y )泣(q )幽咽(y )文言词义:第二组: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听妇前致词()第三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第四组: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4、品读课文,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10分钟)(1)学生自由品读诗歌,想象诗歌中描写的场景,用声音传达诗歌的情感,用表情表现诗歌的情感,做到眼到、声到、心到。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回忆学过的杜甫诗歌作品,复习杜甫文学常识2、为什么画像中的杜甫神情总是那么忧愁?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呈现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文言实词,通过合作学习翻译全诗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并交流3、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让同学讨论从而分辨三男、一男、二男中的数词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三、深入理解课文1、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预设:夜捉人老翁丢下老伴逃走了军队连老妇人都要……2、合作探究重点问题:文章中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答案两可,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3、重点探究: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此部分是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通过既能够理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又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4、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
四、总结与课堂练习1、你认为杜甫写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预设:《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补充介绍与推荐阅读,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了大量百姓的悲苦生活,写下了一系列同情下层百姓的诗歌,后来人们称之为“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完成课堂练习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石壕吏》杜甫生平教学目标:(情节如何生动)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初中八下语文24《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八下语文24《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八下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感受诗中记叙的现实,体会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体会诗人悲天悯人的反思和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的现实主义。
难点:体悟诗人悲天悯人的反思和情怀。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我们的旧识诗人杜甫,走进一个叫石壕的小村庄,与他一起借宿在一位老妇人家中,重现《石壕吏》这首诗歌所写之事。
初读感知朗读诗歌,用一句话概括诗歌所写的事情。
预设:石壕的差吏乘夜到老妇家捉人服役。
追问:捉什么样的人?预设:年轻力壮的男子。
追问:捉到了吗?为什么?预设:没有。
因为这户人家“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已经被征走去防守邺城了。
他们通过什么来和家里联系呢?书信。
学习任务一:来信内容杜甫曾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书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可是非常珍贵。
今天我们在这首诗里也能看到一封信:“一男附书至"。
这封书信里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你调动想象,撰写来信内容。
①二男新战死。
告知家中兄弟们亡故的噩耗,②邺城戍,而注释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759年,唐军收复邺城失败,全线崩溃,局势动荡。
这个儿子现在在沦陷的地方守城,这是一封劝慰家人的信。
③挂念亲人:老翁、老妇、孙母(是嫂子或弟媳)和家里的新生儿,希望保重,期待团聚……我们来看看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诗句:链接资料:回顾旧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当时的社会正遭受着安史之乱,唐军和叛军争斗不休,战争惨烈、无情,可以随意剥夺人的生命。
从来信里我们能看见一个熟悉的征人形象。
战争让他苦思家乡,战争让他失去亲人,战争让他身陷囹圄。
诗人借这一封来信便折射出现实战争的残酷。
(板书)学习任务二:代笔去信天明了,在杜甫与老翁分别之际,老翁请求杜甫这个读书人代笔给儿子写封信,以道明家中近况。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最新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次为您整理了5篇《《石壕吏》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
把握诗人的矛盾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检查背诵)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师板书《石壕吏》)二、师生共同解题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生齐读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生齐答三、整体感知: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生齐声朗读!师:发现答案了吗?生有吏夜捉人师:板书吏夜捉师:吏为何要捉人啊!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石壕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风格;(3)了解《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学会从诗歌中发现历史、社会和人文的信息;(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石壕吏》;(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理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使用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诗歌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2)阐述《石壕吏》在杜甫诗歌中的地位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石壕吏》,理解诗歌内容;(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2)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石壕吏》;3. 调查身边同学对杜甫诗歌的认知程度,总结并提出建议。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石壕吏教案范本杜甫石壕吏教案设计
杜甫《石壕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全文。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战争和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2.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3.2 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学生对战争的看法,引出诗歌主题。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4.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3)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4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
(2)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主题的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5.1 背诵《石壕吏》全文。
5.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文。
5.3 推荐阅读其他杜甫的诗歌,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石壕吏》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战争和百姓疾苦的关心。
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既有背诵任务,又有写作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杜甫的诗歌,感受其深厚的思想内涵。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石壕吏》全文,对诗歌内容有深入理解。
6.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对诗歌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6.3 学生能够结合诗歌主题,讨论战争与和平的现实意义,展现出一定的思辨能力。
《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
《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壕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壕吏》教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进入新课讲解。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诵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1)学生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2、感知诗意。
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释字词的意思。
(学生抢答)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绝:没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质疑1、学生自由质疑。
(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四、探究1、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2、学生齐读。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言上分析)①情节生动②构思巧妙③语言精练4、与《望岳》诗比较。
《石壕吏》教学设计【精华5篇】
《石壕吏》教学设计【精华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石壕吏》教学设计【精华5篇】《石壕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公开课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简洁的写法。
3、理解诗歌主题并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歌曲播放完毕)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梦回唐朝。
唐王朝曾经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开放包容的大帝国。
但是,因为一场战乱这个大帝国从此走向衰亡,那就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历史八年给无数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多年的唐朝,和诗圣杜甫一起来到石壕村,去看看那时的百姓生活。
(大屏幕播放动画《石壕吏》视频故事)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视频看完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叙事长诗《石壕吏》。
(大屏幕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一)熟读诗歌
1、学生自读。
要求:标出生字、难字读音。
2、听读诗歌,划分节奏(多媒体播放音频朗读)
提示:五言诗节奏一般是二一二或二二一,个别句子情况特殊除外。
3、学生练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步读出感情。
4、同学互读。
5、检查朗读并评价。
6、全班齐读。
(二)理解大意
1、学生试译全诗,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预设:逾(越过)走(逃跑)一何(多么)戍(防守)书(信)偷生(苟且活着)更(再)裙(衣服)
2、检查反馈。
三、复述故事,体会诗歌写作手法。
1、请学生复述故事
学法指导: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记叙文的基本特征,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可以先找出记叙的要素,然后将要素组合起来。
学生动手,找出六要素:
时间:夜地点:石壕村人物:吏老妇起因:有吏夜捉人经过:结果:老妇被捉。
2、难点突破:理解作者是如何写事情经过的。
(1)请几位同学表演事情的经过。
(2)提问:第二节写到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说明“吏”和老妇都是说了话的,为什么第三节只写到了老妇人的话,吏没有说话吗
讨论明确:“吏”有说话,老妇人的话都是被差役逼问出来的。
(3)根据老妇人的话,猜测“吏”都说了些什么。
提示:先把老妇人“致词”的话有几层意思弄清楚。
明确:老妇:三男死二;孙幼媳寡;自请应役
差役:汝家有壮丁否尚有他人否如之奈何
教师提示:诗的第三节实际写了三问三答,藏问于答
提问:大家还见过这样的写法吗?(如《寻隐者不遇》)
小结:由此看来,事情的经过是差役步步紧逼,一个劲地要老妇人交人,而老妇人则是苦苦哭诉,希望差役放过自己和家人。
(板书:经过—差役步步紧逼,老妇苦苦哭诉)
(4)根据以上分析,复述故事。
四、默读诗歌,探究质疑
1、谈谈你对差役和老妇人的印象。
差役:凶恶、蛮横老妇人:不幸、痛苦
2、面对老妇人被抓应役这样的结局,诗人心情怎样?说说理由
讨论明确:心情沉重从诗的结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等句可以读出,“如闻”表明实际并没有人哭泣,只是诗人的错觉。
因为诗人对老妇人的不幸充满同情,所以他觉得有人在哭。
3、诗人为什么不阻止差役抓人的行为呢?
问题分解:(1)诗人当时在哪里?
可能在旁边默默看着这一切
(2)差役为什么不抓他?
他是官,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3)既然他是官员,为什么不阻止?
联系当时战争的形势,前方战事对朝廷来说,十分不利,急需兵源,杜甫不可能不支持朝廷的正义战争,因为朝廷的平叛一旦失利,就会有更多像老夫人一样的家庭遭遇不幸。
因此,虽然诗人同情老妇人一家的不幸,但在国家的大不幸面前,诗人能够选择的只能是舍小家为大家。
总结:一面关心国家的命运,一面同情百姓的遭遇。
他的脉搏和着国家的命运一起跳动,他的心灵和百姓息息相通。
这就是诗圣的情怀——忧国忧民。
他的诗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那么真实、那么朴素,这就是诗圣之所以为诗圣的原因了。
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他: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诗圣一样,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永远装在我们的心中。
五、唱读诗歌,品味诗歌之美。
(播放视频文件《古诗新唱之〈石壕吏〉》)
六、布置作业:
发挥合理想象,将《石壕吏》改写成白话文故事。
字数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