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阳节》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 阳糕”的习惯。重阳糕就是用粉面 蒸糕,辅料有枣。栗或肉。讲究的 重阳糕要做成九层高,象座小宝塔, 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 (羊)的意思。有的在重阳糕上还 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 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 “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吧。
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 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 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登高”受人重视, 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 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 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 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 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 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 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 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陶渊明又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 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 酒喝,不能一醉,多煞风景!他只得采了一 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古人 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不但用来 酿酒,也用来食用。屈原的《离骚》所谓 “餐秋菊之落英”,即是一例。然而菊花毕 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 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 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 陶渊明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 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罢。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汉 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 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嫁 与贫民为妻。贾某传出:在皇宫中,每 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 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 “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据梁朝吴 均《续齐谐记)载: 汝南王桓景随费长 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 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绛 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 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 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 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丸日 登山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由于这些重阳掌故的广泛流传,六朝以 后文人都很重视重阳节,诗文中以重阳 节为题材的,可称节令诗中的大宗。唐 朝诗人工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萸少一人”这首咏重阳的诗,恐怕是大 家最熟悉的了。杜甫的重阳诗也很多, 很有名,如“醉把茱萸仔细看”等,特 别提到茱萸。其他不少诗人,凡写重阳 诗,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重阳之说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 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 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 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 故以享宴高会。
这就是说,我国古代Hale Waihona Puke Baidu“六”为阴数, “九”为阳数,
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 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 九”。
九月九日忆上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一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 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 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的酒 词曲:陈树朱德荣 演唱:陈少华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 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
至于登高,在秋高气爽、遍地黄花的重阳时 节,上山登临游览,欣赏深秋的美景,给人 一种心旷神怕的感受。重阳节登高之风,在 唐代已很盛行。许多诗人为此写了不少诗篇。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云: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裹,山 翠县楼西。 唐代诗人邵大震的一首诗云: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 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东汉年间,这个故事传开,从此,每逢农历 九月初九,插茱萸和登高饮菊花酒,便成了 历代相传的风俗。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 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而在这些文学家 的故事里,包含着重阳节的各种风俗,如登 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等。这些故 事都成了有名的典故,所以这些风俗也为人 们所熟知。至于与重阳节有关的文人故事, 恐怕要算孟嘉落帽和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最 有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了。
如果说登高游览还只是文人们喜欢的事,那未追 究起来,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 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 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 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正是 好时机,农民们向来管这种上山采集叫“小秋 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当然是后来的事。那意 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 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 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 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 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
大诗人陶渊明的重阳故事更有名。陶渊 明最爱菊花,简直是个“菊迷”。菊花 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 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 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 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 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今 江西)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 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
重阳赏菊饮酒,也是一个传统的风俗。清秋气爽, 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 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 阳席上赋白菊)中写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 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首诗抒发了人老心壮的慨叹之情。至于王勃的 “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的诗句,语言隽永, 诗意清新,更写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旧时重阳 节还饮菊花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据《西京杂记》载: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 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 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