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构造分析和全球构造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0
h1
a
m
h0:开始时的水深; h1:结束时的水深;a:地壳下降幅度;m:沉积物厚度
c)过补偿沉积:
沉降速度小于沉积速度,沉积厚度大于沉降幅度,沉积盆地 水深逐渐变浅;沉积相由深水型逐渐变为浅水型。补偿沉 积的一种特例。
h0
h1
a
m
海平面升降也可产生相似的岩相变化 有多种因素会影响沉积厚度
h0:开始时的水深; h1:结束时的水深; a:地壳下降幅度; m:沉积物厚度
大幅快速上升的地区会由于来不及被剥蚀夷平而保持高峻 的地形特征(山脉) --地壳构造活动强烈地区
快速下降的地区会由于来不及被沉积物填满而成为地表的 凹陷区(山间盆地,海沟)。--地壳构造活动强烈地区。
大面积缓慢升降的地区则表现为呈现为广阔的平原、陆棚 浅海。地壳构造活动性微弱地区----相对稳定的地区。
➢ 水平运动的结果往往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故水平运动 也称为褶皱运动或造山运动(orogenic movement) 。
如现代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大地构造分区
一百多年以前,地质学家就发现,根据古生代以 来形成地层的变形程度差异可以把陆地上的地壳划分 出两类大地构造性质不同的地区:
➢ 一类是长期以来地壳构造活动性微弱,地层变形简单 或无变形的相对稳定地区,这类地区往往构成了大陆 的核心区域,
供了有关地壳构造运动历史的重要信息。
强烈褶皱的地层
宽缓褶曲--背斜(右上) 和向斜(右下)
岩层中的小正断层
美国著名的圣安德列斯走滑断层
断层类型
1.地层的变形和位移与地壳构造运动的 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基本表现形式及其在物质记录中的特征: 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是地壳构造运动两种最基本的 表现形式
老阿尔卑斯(Old Alpedic)褶皱带(欧洲)
海洋稳定区:
陆表海和陆棚海----滨浅海碎屑组 合或碳酸盐组合
海洋活动区:
非补偿边缘海---非补偿边缘海炭质 硅质组合
火山岛弧海---岛弧硬砂岩 (greywacke)-火山喷发组合
大陆斜坡和深海沟---深海、半深海 砂泥质复理石组合和蛇绿岩套 (ophilite suit)组合
理想化的蛇绿岩套模式
稳定类型:
➢ 沉积岩层厚度分布稳定 ➢ 沉积相相变变化不大 ➢ 沉积物成熟度高
活动类型:
➢ 沉积岩层厚度变化大 ➢ 沉积相相变迅速 ➢ 沉积物成熟度低,多火山物质
§3.2 褶皱带与板块构造 ---全球大地构造体系
1.褶皱带(造山带)与构造阶段
褶皱带内地层强烈褶皱和含有大量岩浆侵入 及变质作用的现象。
a)补偿沉积:
沉积盆地底盘的沉降速度与沉积物堆积的速度相同,沉积物的 堆积厚度等于盆地的沉降幅度,因此,沉积盆地水深保持不 变;沉积相保持不变。
h0
h1
a
m
h0:开始时的水深; h1:结束时的水深;a:地壳下降幅度;m:沉积物厚度
b)非补偿沉积
沉积盆地底盘的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度,沉积厚度小于沉降 幅度;沉积盆地水深逐渐变深;沉积相由浅水型逐渐变为 深水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强烈凹陷”的沉积区,经历了后来的地壳 构造运动而褶皱成山。
褶皱带的形成,反映了地壳的构造活动性由 活动状态向相对稳定状态的转变。
早古生代褶皱带:加里东(Caledonian)褶皱带 晚古生代褶皱带:海西((Hercynian)褶皱带 中生代早期褶皱带:
印支(Indosinian)褶皱带(东亚) 中生代晚期褶皱带:
历史构造分析和全球构造体系
§3.1 地壳构造运动及其物质记录
—历史构造分析
在地质历史中,地壳的构造运动不但导致地壳物质 结构改变和位移,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 貌特征。尽管目前我们对地壳构造运动的根本原因的认 识还十分薄浅,地质历史中的地壳构造运动我们也无法 观察到,但保存在地质记录中的大量地壳构造运动的痕 迹(如变形、位移和不整合)和地层记录本身为我们提
➢ 另一类是曾经或仍在强烈活动,地层强烈变形的地区, 它们常常环绕相对稳定的地区呈狭长带状分布。
地质学家分别给它们命名为克拉通 (craton) 和造山带 (orogenic belt,又称褶皱带)。它们构成了大陆地壳的 基本大地构造单元。
2.地壳构造运动与沉积记录的关系
地势差异是地壳构造活动性(或构造状态) 差异通过地壳构造运动在地表的地貌表现。
从一个地区的地层变形和位移特征上,我们可以知 道它是垂直运动的结果,还是水平运动的结果,或 是两种运动方式叠加的结果。
b. 水平运动为主的地壳构造运动
➢ 表现为水平方向的挤压。地质记录中往往形成强烈的地 壳变形(褶皱)及有些大型低角度逆掩断层(overthrust)
➢ 并常常伴随有大量的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的发生。
在相对稳定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变化不大 的情况下,沉积厚度与沉积底盘的下降幅度 基本保持一致,这种情况只是反映了沉积速 率与地壳沉降速度相同。
实际情况中,沉积厚度与地壳沉降幅度之 间的关系会由于沉积速率的变化而不同。这 种差异可以在沉积相的垂向变化上体现出来。
沉积厚度分析—补偿和非补偿的概念
沉积速率、沉积厚度和地壳下降 幅度之间的三种基本关系
地壳运动
1)沉积物性质与构造环境条件 一个地区的构造活动性可以通过沉积物的性质(组分、
结构和几何形态)反映出来。
具有板状或席状几何形态的高成熟度沉积物是地壳构造 活动性相对稳定的重要标志。如冲积平原和陆棚浅海沉 积。
具有楔状或带状几何形态的低成熟度沉积物是地壳构造 活动性相对活动的重要标志。如山间盆地和山麓地区的 冲积扇沉积;火山岛弧周围大量堆积的棱角状火山物质 和岩屑、泥质沉积;稳定陆棚外侧的大陆斜坡上形成的 巨厚浊流沉积虽然在矿物成分上是高成熟度,但在结构 上属于低成熟度。
地壳运动
2)沉积厚度与地壳的升降幅度 当地壳的某一部分下降时,就会不断接受沉积;相 反,地壳隆起时就会遭受剥蚀。一般来说,下降幅 度越大,沉积物的堆积厚度就越大。因此,某个时 期沉积岩层的厚度和沉积相更替是了解一个沉积盆 地沉积底盘相对沉降幅度的重要线索。例如:
天津地区,第四纪河流相沉积有700米厚。 山西太原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有 100余米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