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说课稿
14《文言文二则》说课稿一、说教材《文言文二则》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六年级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
可以让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地学习。
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够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新课程倡导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做适当的引导、点拨、鼓励、协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读熟成诵、悟理明志。
)情感态度:要让学生通过这两则故事的学习能够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并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会学无终途、习无止境的道理。
能从课内外延伸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二则说课稿(部编版)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说课稿《学弈》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学弈》。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从小学开始,在学习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些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古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说课稿第【1】篇〗《竹石》说课稿金涌浩一、教材分析《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教学目标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所以本节课我定的教学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教法和学法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理解作者刚正不阿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难点。
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1、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主要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走进古诗,感悟作品的内在蕴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学法: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抓住关键词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结合作者的生平,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一说自己了解的竹子和作者的背景信息(二)、诵读古诗,体验情感。
通过齐读、指名读、跟视频读、老师范读等方式熟读古诗,通过指导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三)、抓住关键词感悟竹子和诗人的品格。
这首诗通过竹子的品格来写人,在教学中让学生想象竹子生长的环境,总结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熏陶。
(四)、课外拓展,收集和展示课外关于竹的诗,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巩固和背诵(六)、小结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燮的这首题画诗《竹石》,让我们感受到了竹子的坚忍不拔,作者也由此借物喻人,表达了自己的刚正不阿,不畏风浪,不怕打击的顽强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之《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4、补充:其实,作者如此为朋友劝酒,还在于他去的地方,(出示课 件),了解“安西”,体会路途的艰辛。 5、补白: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元二兄,”进行补 充说话练习。
6、品味:“不舍” 多少离别,多少牵挂,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依依不舍)
作为教师,既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要提出一些创造性、 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把孩子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 理解去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古诗一—《送元二使安西》。 你从诗歌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 理解"使"。(渗透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 (教师补充"出使"的通俗说法∶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元二∶原名 元常,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 的深情厚谊
五、说教法
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 与渔,更不如授之与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 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努力使自 己的教学向它靠近。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板块二、读通古诗 1.把《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读熟。 2.想一想∶这首古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块三、理解诗题 1、从诗题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信息1:送谁?这里的元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排行第二。 信息2:送到哪儿去?为什么要去那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匆匆》。
一、说教材《匆匆》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描述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惋惜的感情。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使摸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变得可触可感,形象且具体。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感受作品优美和生动的语言;能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本课在优美的语言当中,饱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会写,潸潸,涔涔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促悟,体会课文中对时间的具体描述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制定教法的根本出发点。
本课主要釆用以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促悟一合作探究”的环节来展开学习,创设实践语言场景,配乐朗读,人人开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体会,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设计理念:学习语言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意蕴。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老师默站一分钟,问现在大约过了多长时间?2.你们算算从出生到现在走过了多少日子?让学生形象感知时间的流逝。
学生自由交流,引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思考,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 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 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 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 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 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 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 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 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 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 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14课,《文言文二则》,则是什么意思?(则就是篇的意 思)
2、这一节课我们先走进第一则文言小故事《学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弈” 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质疑课文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A、谁学下棋? B、跟谁学C、学的结果怎样?
师:对,说句心里话,老师也想拜他为师,但没有文中的两个人有幸。那么这两个人有幸成为 了他的徒弟,应该感到无比的荣幸。应该怎样学习?两个人的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文中语句问答: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解释:之: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弗若:不如 师: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生:曰:非然也 师:“非然”是什么意思? 生:并不是这样。 师:那是什么原因呢? 生:是学习的态度不一样 师:对,一人:其一人: 师:一人:这个人是怎样的人?你们能不能用四字成语来夸夸他的听课状态?(一人:专心致 志、全力以赴、一心一意) 师:其一人:心不在焉、一心二用、三心二意、心神不宁 师:正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所以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专心致志的人学有所成, 三心二意的人是一事无成 师:那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告诉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说课稿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说课稿《学弈》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学弈》。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从小学开始,在学习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些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古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说课稿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来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相关链接1.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
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
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著作有《孟子》。
2.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羿》说课稿一、说教材《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四、说教学流程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
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
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一、品读文本说教材读着《两小儿辩日》,天真可爱的两小儿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仿佛看见两小儿为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面红耳赤,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多有意思呀!细细品读,课文语言简洁,两段风趣幽默的对话描写让我感受到两小儿是那样天真可爱,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而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实让我敬佩,同时也让我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课文是主题单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课文,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为后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学习积淀学法,同时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六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学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积累还不够,要独自理解一篇文言文还有困难,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所以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的朗读,能否正确地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本年级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道理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三、因材施教说学法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为此,我将采用“质疑探究法”、“情境品读法”、“合作讨论法”“链接生活法”等学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读为主线说流程激趣设疑,导入课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孔子乃一代圣人,却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因此,开课伊始,我便用链接资料导入,用资料丰满孔子一代圣人的高大形象,与后文“孔子不能决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设置悬疑,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化石吟》是一首以科学为题材的抒情诗。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的人类的伟大。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奏韵律之美。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设置1、认知领域目标①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②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③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2、能力情感领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确定的理由和根据]本课是一首以科学为题材的抒情诗,所以本课的教学,既要通过诗歌来让学生了解奇幻如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要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科学”,故将本课的能力情感领域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2、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重难点确定的根据]在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说课稿一、课文背景和教学目标(100字左右)《清平乐春归何处》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之一。
本篇课文是一首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通过阅读和学习此篇诗歌,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修养和追求理想的精神内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100字左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本诗。
难点在于让学生领悟古诗的内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000字左右)1.导入(时间: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什么?”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各个季节的特点和美好之处,引出本诗的主题。
2.学习课文(时间:15分钟)教师先让学生跟读全文,感受整首诗的整体语调和韵律。
然后逐句解读诗中的意境、表达手法和修辞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3.分组朗读(时间: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朗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分别给予指导和鼓励。
鼓励学生通过语音语调的把握,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
4.分析诗歌结构(时间: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指导他们发现和分析作者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感、押韵和句式的运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5.课文鉴赏(时间: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诗歌的意境、主题以及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诗人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情感体验(时间: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朗诵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情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感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特点A、《望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第六组是由三篇课文一个“练习”和“习作”组成。
B、《望月》是一篇角度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的散文。
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目标的确定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B、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C、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感受和反映世界。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分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4.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
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指导背诵全文。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投影机、幻灯片。
二.教学思路1.教学方法:A、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句。
B、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形式多样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
2.学生学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宋祖英演唱的MTV—《望月》。
通过视、听效果,创设情境,把学生巧妙地引入课文,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带着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自学要求。
a、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b、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
c、对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讨论。
B、检查预习情况。
a、交流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这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自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下册古诗词诵读之《浣溪沙》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五、说教法
板块四、感悟情感。 1.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缘由。
2.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 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 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怎样的春景?
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长出了短短 的嫩芽,浸润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 中杜鹃的啼叫声。
3.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 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 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 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意思是 应保持一种年 轻的乐观的心态。 “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 气。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板块二、初读感知 1.请学生先自由朗读这首词,提醒注意两个字的读音"蕲"和"少",并根据 老师划分的节奏符号,读准字音和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倾听。 3.请学生再读,读出韵味,并请其他学生点评。
板块三、理解词意 1.注释: 浸溪:浸润在溪水中。子规:杜鹃鸟。 2.词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说课稿XXX《马诗》说课稿一、说教材《马诗》是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咏物言志五言诗。
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XXX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二、说学情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小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能精确、流利、有豪情地朗诵、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进程1、引入。
(不仅做到了成语的积累复,并且让学生感触感染到马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感化)(一)成语导入激发乐趣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研究新课(一)回忆一下,研究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出示方法,然后进行方法的渗透)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做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解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
(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看诗题明对象)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XXX的资料?(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与《学羿》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两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得到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词,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事的态度。
二、教学主题:目标明晰的阅读教学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列子、孔子,引导阅读《论语》、《列子》。
3、了解先秦诸子,激发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读懂并背诵课文2、引读《论语》、《列子》及先秦诸子经典名句五、设计思路及意图:1、读古文,识古人,看千古趣事。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读。
因此在设计中,设计了三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正确。
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由读环节让学生自己走入文本,自读自悟,通过教师检查读来纠正字音读正确,通过教师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最后通过齐读来巩固初读效果,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二读课文,读明白。
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师生互演,生生互演的方式来释疑、激趣,让课堂充满古韵、古韵,为本次文言文的学习激发情趣,让学生对文言文充满兴趣。
三读课文,能背诵。
诵读向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当堂中落实的效果会更佳。
在课堂上运用动作记忆法,男女学生比赛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热爱背诵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一节好课不单单在于读。
窦桂梅老师曾说过,一节好课,应当“有文字、有文学、有文化”,因此在整个课堂中又穿插了文字、文学、文化方面的点滴内容,以充实课堂。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竹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竹石》,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竹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古诗。
本单元共包含四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竹石》是清代郑燮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主要写生长在岩石破缝中的竹子经受各种磨难艰难地生长,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古诗的方法,能借助工具书或注释从表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但是由于学生本人阅历不够,理解诗人刚正不阿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难点,因此需要教师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领悟古诗的含义,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科学的确定:我的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我的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法、情景设置法、点拨法,配合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诗文,品味意境。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我共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课之初,我会以轻松愉悦的语调引导学生围绕“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展开交流,学生会发现两者都含有“竹”,体会“竹”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说课稿
2020年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说课稿1
《学弈》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学弈》。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从小学开始,在学习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些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
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
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
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
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
古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
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要把指导学
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
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
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
相渗透,而利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
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
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
提高的过程。
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程、
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本课
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
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有学习
兴趣,达到思维兴奋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
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利用旧知迁移,游戏激活兴趣。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成语积累作为旧知
迁移到古代文言文成语故事这一新知上,利用成语游戏开课大
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
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
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的欲望,形成学习
的动力。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
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
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