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分析 贝聿铭__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1)部分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e2e5bd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2.png)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展现现代建筑美学的杰作,其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贝聿铭以“大地之美”为设计灵感,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使得建筑与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相互映衬。
建筑外观呈现出简约而不失优雅的线条,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对空间的精准把握。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简洁而不失丰富,充分展现了现代建筑美学的精髓。
室内空间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得自然光线能够充分渗透到室内,营造出通透明亮的空间氛围。
同时,建筑内部的展厅和展览空间设计合理,能够为艺术品提供最佳的展示环境,让观众能够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空间的美学魅力。
再者,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对于艺术品的尊重和保护。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艺术品的展示和保护需求,为艺术品提供了最佳的展示环境和保护设施。
建筑内部采用了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能够确保艺术品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下展示,同时也为艺术品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现代建筑美学和艺术品展示的完美结合。
其设计风格简约而不失优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为艺术品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和保护环境。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建筑师对于建筑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与艺术和自然亲密接触的绝佳机会。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dc5558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d.png)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和现代感的建筑,其设计理念体现了贝
聿铭先生对艺术和建筑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这座美术馆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品的空间,更是一种对美学和文化的探索和传承。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简约、流畅和融合。
首先,简约体现在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上。
整个建筑采用了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杂的结构,给人一种清新、简约的美感。
其次,流畅体现在建筑的整体造型和空间布局上。
建筑外观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和优美的比例,内部空间则呈现出通透、流畅的设计,让人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空间的流动和变化。
最后,融合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上。
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和开放式空间设计,使自然光线和景观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同时也让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美术馆内展示的艺术品既有传统的中国艺术,也有当代的国际艺术,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和交流。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艺术品,更是为了营造一个与
艺术对话、与自然对话、与传统与现代对话的空间。
它通过简约、流畅和融合的设计理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体验和思考空间,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美术馆,更是一种对美学和文化的探索和传承,是贝聿铭先生对艺术和建筑的独特贡献。
博物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案例分析
![博物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b81f14a300a6c30c229fdd.png)
特殊要求
一、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认为欧美一些美术馆过于庄 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还有一些美术馆过于崇尚空间 的灵活性,大而无当,往往使人疲乏、厌倦。因此,他要求东 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安放艺术品 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 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他还认为建筑应该有个中心,提供 一种方向感。为此,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 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 览室。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 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大厅高25米, 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 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 平台上,非常柔和。天窗架下悬挂着美国雕塑家A.考尔德的动 态雕塑。
两者之间的广场中央不对称地设了喷泉和人造小瀑布此外还有布局灵活的晶体状玻璃天窗但它们都组织在一个中心位于中轴线上的圆形之内不仅加强了新老两馆的共同轴线而且活跃了广场内的即西馆)的扩建 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 的展览馆、视觉艺 术研究中心和行政 管理机构用房。贝 聿铭设计。
钢网架天窗
自然光经过天窗上 一个个小遮阳镜折 射、漫射之后,落 在华丽的大理石墙 面和天桥、平台上, 非常柔和。
二、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和管理者 的意图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 以调整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了大而无当, 而取得真正的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的 安放各得其所。按照布朗的要求,视觉艺术 中心带有中世纪修道院和图书馆的色彩。七 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 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 静的气氛。
东馆共有七层外加一层地下室。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 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 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东馆平面图(不全):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课件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3afcb38762caaedd33d4ed.png)
——大师贝聿铭
地理位置
西馆
东馆
分特料是建聿建
的色考空筑铭筑
体 现
。
在 「 东
究 和
建
间 处
理
造 型
与
的 建 筑
介 绍
:
馆 」 的
设 计 中 得
到 了 充
筑 内
部 设 计 精
巧 。 这 些
独 具 匠
心 。 三 是
建 筑 材
所 处 环 境 自 然 融 化 。
二
设 计 有
三 个 特 色
东馆预留的扩建基地
面临的难题
• 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市,取得 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 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 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 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活泼的空
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解决思路
• 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的尊重 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 一 是
建 筑 界 人 士 普
遍 认 为 贝
最初规划
在市区中心偏东的仁金斯山上建设国会大厦,国会前是宽 阔的大草坪和林荫大道,在大草坪两侧设立博物馆和学术 机构;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 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 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 的道路系统。并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 片国会的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 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 邸。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 今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艾佛森美术 馆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56326e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b.png)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充满现代感和创新精神的建筑,其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体现了贝聿铭先生对于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于美的追求。
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上。
建筑采用了现代的玻璃幕墙设计,使整个建筑呈现出轻盈、透明的感觉,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同时,建筑的线条简洁流畅,富有动感,展现出现代建筑的美感和力量感。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上。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合理,充分考虑了艺术品展示的需求和观众的体验,通过灵活的空间布局和独特的展示方式,使观众能够在艺术品与建筑空间之间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实现了艺术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最后,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上。
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致力于打造一个环保、节能的建筑,体现了贝聿铭先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以及对于艺术、环境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成为了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建筑。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贝聿铭美术馆东馆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启发,成为一座永恒的建筑艺术之美。
美国国家美术馆设计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f03180763231126edb11c3.png)
5、内部空间的丰富性和流动性
1983年荣获普利策建筑奖
东 馆 的 设 三角母体的加减法
计解析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ast hall
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
1983年荣获普利策建筑奖
东馆的设 计解析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ast hall
哥特式建筑
1983年荣获普利策建筑奖
贝聿铭 的生平 I.M.Pei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ast hall
坎布里奇的中国学生
贝聿铭始于宾夕法尼亚就读,后因满意古典装饰风格的 训练经过探究,在图书馆知道了柯布西耶,并且,在麻省理 工逗留的时候听了两天的讲座,对其有着很深的震撼。贝聿 铭的一生成功 在善于 审时度势,他敏锐的意识到,哈佛建 筑学院已经厌烦古典装饰艺术风格,他们的院长以独特而敏 锐的眼光授予格罗皮乌斯教授的头衔。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ast hall
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
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
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
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
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
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
美国国家美术馆先例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277ebdf8c75fbfc77db28b.png)
建筑内部
-123层层层平平平面面面图图图
交通流线
两贝边聿敞铭开把的三交角通形形大式厅:作二为层中的心天,桥展设览计室扩围 大绕了它参布观置者。的观视众觉通范过围楼,梯空、间自的动交扶错梯穿、插平 使台抽和象天艺桥术出作入品各与个参展观览者室共。同分享了室内 空间,诉说艺术与人应有的亲近关系。
建筑内部
作品的统一性
1、与自然结合,应 用水、树等自然物创 造景致。
作品的统一性
2、以屏风或其他方 式将参观者引入目的 地。
作品的统一性
3、偏爱玻璃,钢结 构,混凝土等材质结 合使用。
作品的统一性
4、建筑物外形多是 几何形及其变形、堆 叠等方式。
作品的统一性
5、特殊的采光模式。
建筑概况
美国国家美术馆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 筑,长240米,中央圆顶、高大的门柱廊、 桃红与乳白色大理石的外墙贴面,在高贵气 派中蕴含着对历史的尊重。馆内底层建筑面 积为46,450平方米,以圆形大厅为中心,向 两侧延伸出两个雕塑厅,并可通向建有喷泉 和花木的室内庭院。雕塑厅四周有125个展 厅。陈列着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马奈、 高更、凡高、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
设计背景
轴线确定建筑形态
美术馆的西馆是对称的,将 轴线延长与北侧边线相交决定了建 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 的梯形,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 一个等腰三角形。
轴线
为了与原美术馆相协调。贝律铭 将东馆-----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与西 馆的东西轴线重合,东馆的西墙面对 西馆,东西呼应。
建 筑 环 境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Washington D.C.
建筑师——贝聿铭
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分析详解
![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分析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582432b8e9951e79a89274b.png)
建筑材料
▪ 东馆外墙也和西馆一样,采用田纳西州的 大理石饰面,外表光洁柔和。
▪ 玻璃质感,把东馆的时代特征凸显出来
▪ 东馆门口的铜雕塑
平面图与功能流线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特殊角的利用。从平面图可以看出,设计 师更多的将尴尬的锐角使用为旋转楼梯。
▪ 交通分析
▪ 建筑中有很多斜楼梯出现,但是由于尺度 比较大而且斜角比较小所以不会让人觉得 不舒服。
▪ 四层平面图 ▪ 中庭使空间更富有变化
交通分析
▪ 东馆的研究中心一侧为八层楼,第一层和 第四层与展览馆相通,有一个三角形阅览 大厅。
四.建筑系馆各部分设计
▪ 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 在外形上是体积,在内部则是空间。——
贝聿铭
▪ 空间变化
▪ 东馆的内部空间与西馆不同,西馆空间是 新古典式的,而东馆的空间完全不同,是 非轴对称的空间。
入口的处理
▪ 东馆是旧馆的一部分所以大门开向旧馆
▪ 进研究中心的门设在两个三角形的夹缝之 间,这个门可分可合,并与旧馆遥相呼应。
建筑系馆设计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解析
目录
▪ 建筑设计概念 ▪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 功能分区及流线 ▪ 建筑系馆各部分设计 ▪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来的埃 及金字塔造型有独特的研究。几经琢磨贝 聿铭突出奇想,落笔一挥而就,画了一个 草图:一条对角线穿过这片梯形的直角顶 点,将这片用地划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 个直角三角形。这条线成为东馆设计的绝 妙发端。
▪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为西馆的对称线的延伸 ▪ 东馆的檐口高度都与西馆相同,高度变化
的韵律都与西馆相同。 ▪ 东馆外立面使用的建筑材料与西馆相同,
又增加使用了桁架等结构,产生了变化
美国美术馆东馆
![美国美术馆东馆](https://img.taocdn.com/s3/m/823f39fe6c175f0e7dd137a4.png)
读《建筑空间组合论》有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浅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给人的最大感觉确实是他的几何形构图,和与老馆的呼应关系,关于一个博物馆建筑咱们也很期待它的内部功能空间是如何的。
因此,以下将从东馆的形式美、外部形体的处置和内部空间的处置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外部形体的处置与形式美1.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在建筑设计的领域中,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置,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群体布局到细部装饰, 应处好主从关系达到统一。
贝聿铭设计的艺术博物馆东馆,平面由两个三角形所组成。
它的主体和重点是在等腰三角形平面的艺术博物馆上,而不是在其一侧的直角三角形平面的艺术研究所上。
从博物馆本身来讲,它的重点和中心那么在中央大厅上。
2.以不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又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相平行,增强了二者的联系。
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
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楚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尽管并非完全对称,但却在大体上维持了均衡,达到了一种稳重和统一。
3.以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古代一些美学家曾声明原始的形体如三角形、圆形、方形是美的形体,它们能被清楚地识别,因此运用这些形状构图能够达到高度的完整、统一的境界。
众所周知,贝聿铭先生擅长运用三角形元素,在东馆中贝先生是将三角形地块转化为梯形平面然后再划分为几个三角形、最后呈此刻咱们面向的是几个菱形体块的组成,高度的图一与和谐,幸免了更多的繁琐。
一切造型艺术,都存在着比例关系是不是和谐的问题,和谐的比例能够引发人的美感。
不同类型的建筑需要不同的尺度去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和不同的建筑形象,比如说:体育馆建筑通常体量都专门大,因此很多都是大尺度的空间,表现一种博大的感觉,教堂建筑内部空间一班都很挺拔,表现一种向上的感觉,别墅建筑的尺度都很小,知足人们的生活舒适、亲切感。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https://img.taocdn.com/s3/m/cdd10775fe4733687f21aa0c.png)
新老馆之间的关系
统一关系
原建筑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建筑,是完全对称的建筑,而 东馆的西立面是完全对称的”H” 。 东馆用现代风格塑造了一种哥特式塔楼的意向,这是一 种对于历史演变的尊重,同时也是东馆作为老馆的一个 扩建,对老馆建筑风格表示出的一种尊重和延续。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建筑, 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的巧妙 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 以不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 以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
高度上的关系
东馆的建筑物高度,保持与西馆以及宾州 大道上其他建筑物相同,
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 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 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 合的道路系统。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美国独 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邸。 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今 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美国国家美术馆西馆
西馆入口
西馆平面
解决思路
1.等腰三角形产生的轴线与西馆轴线的呼应 2.三角母体的使用及哥特式塔楼产生纪念性, 3.对罗马式的西馆进行一种历史风格的延续 4.构造和材质的极端追求 5.内部空间的丰富性和流动性
设计理念——矛盾解决的过程
构思过程— — 轴线
轴线确定的建筑形态 ——美术馆的西馆是对称的,将轴线延长与北侧边 线相交决定了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 的梯形,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 一直角三角形
地下通道的处理
地下通道的处理,在地 上形成与主体建筑呼应 的小品的同时,又为地 下通道取得良好的采光 效果,体现了形式与功 能的完美结合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ab9869e009581b6ad9eb75.png)
• 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 和管理者的意图调整平面形 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以 调整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 了大而无当,而取得真正的 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 的安放各得其所。按照布朗 的要求,视觉艺术中心带有 中世纪修道院和图书馆的色 彩。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 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厅, 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 的神秘、宁静的气氛。
建筑材料
• 东馆外墙也和西馆一样,采用田纳西州的大理石饰面, 外表光洁柔和。
建筑材料
• 屋顶由外凸的玻璃三棱锥 构成,体现出玻璃质感, 把东馆的时代特征凸显出 来。
建筑材料
• 东馆门口的铜雕塑,充 满艺术气息。
建筑平面图
建筑模型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
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 融化。
谢谢欣赏
END
一.建筑设计概念
• 贝聿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 伸出来的埃及金字塔造型有独 特的研究。几经琢磨贝聿铭突 出奇想,落笔一挥而就,画了 一个草图:一条对角线穿过这 片梯形的直角顶点,将这片用 地划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 直角三角形。这条线成为东馆 设计的绝妙发端。
外观和广场
•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 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 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 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 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 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 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 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 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 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 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 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 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 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贝聿铭作品分析
![贝聿铭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9594c9d5bbfd0a79567358.png)
•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贝氏一生的作品,如
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 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事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 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 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在自然光的投入,使 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巴黎卢浮宫的 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
•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
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 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 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 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 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 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 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 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
Ieoh Ming Pei
Logo
• • • • • • • • • • •
中文名: 贝聿铭 外文名: Ieoh Ming Pei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广州 出生日期: 1917年 职业: 建筑师 艺术家 毕业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 设计香港中银大厦 获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 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 日本美秀美术馆
建筑大师贝律铭作品分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分析
![建筑大师贝律铭作品分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b18ade360cba1aa811dac9.png)
建筑平面图功能分析:
一层平面
建筑平面图功能分析:
二层平面
建筑平面图功能分析:
四层平面
建筑平面图功能分析:
五层平面
建筑采光:
“众所周知,光线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但机遇也很重 要的,我在这个设计中,正是有机会可以探索光线的丰富 变化,以及形态和空间的神秘性,于是我进行了大胆尝 试。”
——贝聿铭
建筑采光:
作者著名作品:
1979年 - 肯尼迪图书馆,波士顿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香港 1989年 -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法国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日本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国
地下通道:
立面分析
西馆的延续
19度的模矩
丰富的南立面
建筑与周围环境:
东西馆在建筑材料上的统一产生的和谐关系:东馆的 建筑物高度,保持与宾州大道上建筑物相同,东馆的外墙 采用与西馆相同的大理石,将所有暗色石安排在下方,淡 色石置于上方,东馆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的 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的巧妙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作品设计风格及特点: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 处环境自然融合。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 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 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地理位置: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 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 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 共建筑。
贝聿铭东馆分析1
![贝聿铭东馆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fa9d8fd172ded630b1cb680.png)
——大师贝聿 铭
最初规划
• 这个框架是:在市区中心偏东的仁金斯山上建设国会大厦,国会前是宽阔的大草坪和 林荫大道,在大草坪两侧设立博物馆和学术机构;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 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放射形道 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 形和方格形相结合的道路系统。并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片国会的 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 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邸。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今天 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朗方认定,这条大街应该宽160英尺(约49米)。总统 官邸正北将延伸出一条大街,当时考虑命名为“执政大街”。后来,它成了今天将华 盛顿西北区分为东西两半的第16街。朗方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了首都的建 筑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仁金斯山(也就是今天的国会山)向东西两边延伸,分别抵 达西边的波托马克河和东边的安那科斯蒂阿河。事实上今天的国家大草坪就坐落在这 条中轴线的西段。朗方规划气势宏传,表现出他对自己工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国 首都的无限希望。
珍品。他还认为建筑应该有个
中心,提供一种方向感
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和方向性
材料和结构的高端追求
返回
小组感悟
• 贝聿铭在东馆项目上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基于 对建筑背后的文化理解,建筑是文化的容器,任 何伟大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扎根于基地本身所蕴含 的丰富的文化中的,正是贝聿铭对于华盛顿城的 深刻理解,对于西方建筑宗教文化感情的把握, 使其在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建筑难题中成功交出了 一个满意的方案,也正是东馆的成功,使贝聿铭 正式跻身全球一流建筑大师的行列,为其今后在 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正式拉开了帷幕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https://img.taocdn.com/s3/m/6e43541eaeaad1f347933f85.png)
美国的历史,中国的设计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 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风格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
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
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
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a5459a6bec0975f465e2f2.png)
三角形大厅作用
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 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 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 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 筑,从而辨别方向,起引导作用。
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 的感觉。 安放艺术品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 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 观赏家藏珍品
建:王保、丛碧璇、顾姚、程相、李宁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建筑师:贝聿铭
贝聿铭是20世纪后期的 美籍华裔建筑大师,他于 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1935 年赴美留学,后来加入了美 国籍。最初,贝聿铭就读于 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学院院长威廉·埃默森发现 了贝聿铭的建筑才能,鼓励 他转而学习建筑设计。贝聿 铭遵从师命,学业大时,又 深造于哈佛大学,于1946年 获硕士学位,1948年开始自 己的建筑师生涯 。
与西馆的结合
东馆是被称为西馆的原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 新老两馆在建筑风格与处理手法上差异极大,但又 能够彼此呼应,和睦相处,这不能不说是归功于建 筑师的独具匠心。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 形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新 简洁而又庄重典雅。东馆的建筑用地形状不完整, 是个直角的梯形。贝聿铭经过几个月的测量,大胆 地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 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 展览馆。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面积较小,为研究 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 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 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模型制作过程
谢谢观赏
中庭——让光线来做设计
24米高的中央大厅,大厅四周有25个天窗,是用60平方米的三棱锥 体钢管骨架玻璃组成,每当风和日丽,明媚的阳光就从那里倾泻下展 览室围绕它布置。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共17页PPT资料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共17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942cf22763231126edb11b3.png)
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 展品和管理者的意图调 整平面形状和尺寸,有 些房间还可以调整天花 高度,这样就避免了大 而无当,而取得真正的 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 术品的安放各得其所。 按照布朗的要求,视觉 艺术中心带有中世纪修 道院和图书馆的色彩。 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 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 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 陷入沉思的神秘、宁静 的气氛。
美•
美术馆东馆内部几乎全
是六角形或三角形的空间而
术 不用普通的矩形空间。中央 大厅上为玻璃枯,天光自上
馆 泻下,中间有纵横跨越的栈 桥,挑出或凹进的廊子,共
东 参观者其中走动,步移景异 ,空间景象变化万端。
馆
华 盛 顿 国 家 美 术 馆 东 馆 模 型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 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 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 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 翼。四周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 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 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 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 ,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 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 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 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 行政治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 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 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 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 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东馆内部图
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还认 为建筑应该有个中心,提供 一种方向感。为此,贝聿铭 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 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 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 桥出入各个展览室。透过大 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 建筑,从而辨别方向。厅内 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 布置一些艺术品。大厅高25 米,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 的钢网架天窗。自然光经过 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 、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 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 非常柔和。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ppt课件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972e609b89680203d82590.png)
26
27
贝聿铭的设计完全符合朗方规划的初衷,并 且刚好补充了原有地块上的空白形成了以国 会大厦为制高点的视觉秩序。
2墙采用与西馆相同的大理石,将所有暗色石安 排在下方,淡色石置于上方,东馆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隐 喻着西馆。
而手法风格各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东馆内外所 用的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 相同。但东馆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 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 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不同。
38
室外空间
明快的几何形体,同时形成了很好的光影 效果,材质上的选择呼应了老馆同时融于 环境。
39
4/15/2020
40
41
42
纵横交错的楼梯、平台、天桥。以及 大师们的雕塑,丰富了内部空进空间。
43
44
4/15/2020
45
对本次设计的启示
对基地的思考 轴线的思考与利用 对新旧建筑联系的处理 现代与历史的协调统一 空间与形式的统一
3
1、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 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风格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利用内 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3、不仅注重建筑单体的和谐,更注重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4
设计面临的问题
建设用地: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 段上,皮埃尔·查尔斯·朗方在1971城市规 划中造成最不规则的地块之一。 周边环境: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 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 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 建筑。 新老建筑间的关系: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 联系。 馆长要求:亲切的外表(是房子而不是宫 殿),活泼的空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ppt课件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972e609b89680203d82590.png)
通过黑白图底的对比, 我们从第一张图中发现,建筑 的布局与平面造型让我们很清 楚的看到整个城市结构,建筑 围绕国会大厦,沿街道、广场 或者公园的布局都是按照整个 大的城市脉络发散而来,贝聿 铭所做的美术馆东馆让整个布 局变得更加完整。
从第二张图中,我们可 以看到以国会大厦前面的广场, 景观主要向三个方向发散,顺 着国家公园向西形成一条景观 主轴线,另外两条景观视线分 别向东北、东南发散,东馆的 设计是一条对角线穿过这片梯 形的直角顶点,将这片用地划 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 三角形,使视野穿透建筑,同 时与整个城市结构相呼应。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建筑, 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的巧妙 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23
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 以不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 以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
24
高度上的关系
东馆的建筑物高度,保持与西馆以及宾州 大道上其他建筑物相同,
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 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 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 合的道路系统。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美国独 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邸。 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今 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3
1、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 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风格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利用内 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3、不仅注重建筑单体的和谐,更注重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4
设计面临的问题
建设用地: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 段上,皮埃尔·查尔斯·朗方在1971城市规 划中造成最不规则的地块之一。 周边环境: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 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 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 建筑。 新老建筑间的关系: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 联系。 馆长要求:亲切的外表(是房子而不是宫 殿),活泼的空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https://img.taocdn.com/s3/m/1e0aa918866fb84ae45c8d8b.png)
美国的历史,中国的设计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 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风格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
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
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
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
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
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
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