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版)

合集下载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过对水泥、砂、石料和水等材料的比例控制,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和相关要点。

一、配合比设计的原则1.合理配合:根据工程要求和用途,确定混凝土的种类、强度等级及要求,综合考虑材料的得手性、适应性、可得性以及工程生产条件,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2.高效经济: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适宜的材料,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效益。

3.可施工性:配合比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4.可靠耐久性: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和冻融循环性能,以保证工程的正常使用寿命。

二、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要求,依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确定混凝土设计强度。

2.选择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料和水等,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

3.确定材料性能,包括水泥的种类、标号、砂和石料的标准、级配曲线和坍落度,水的质量等。

4.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强度要求,计算材料的用量比例,主要包括水泥用量、砂用量、石料用量等。

5.调整材料用量比例,根据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等因素,对初始设计进行调整,使得配合比更接近设计要求。

6.进行混凝土的试验和检验,包括坍落度、压实度、强度等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对配合比进行相应的修正。

7.最终确定配合比,并做好记录,供生产和施工参考。

三、配合比设计的要点1.水灰比控制:水泥的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一般应控制在0.4-0.6范围内。

2.砂石比控制:砂石比的选择要根据石料的级配和孔隙率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一般应控制在2.5-3.0范围内。

3.料砂比控制:料砂比是指石料与砂的质量比例,一般应控制在1.5-2.0范围内。

4.级配曲线控制:要选择合理的砂石级配曲线,尽量满足实际骨料的种类和粒径分布。

C30配合比计算案例(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C30配合比计算案例(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坍落度180±20mm;(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三、材料(1)水泥:P.042.5,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2)砂:II区中砂,细度模数2.6;(3)碎石:最大粒径25mm,连续级配;(4)外加剂: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12%,掺量1.8%,减水率25%;(5)粉煤灰:F-H级粉煤灰,细度18.3%,需水量比99%;(6)粒化高炉矿渣粉:S95级,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101%;(7)拌和水: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计算(一)计算配制强度(fbu,O)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O为5.0MPa o表4.0.2C25-C45C5O-C55Σ 4.0 5.0 6.0根据公式fcu,02fcu,k+1.645B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cu,k ----- 设计强度(MPa)6 ----- 标准差,取5试配强度:fcu,0=fcu,k+l∙645σ230+1.645X5238.2(MPa)(二)混凝土水胶比(W/B)(1)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

表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0.404535粉煤灰>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0.406555粉>0.405545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0.406555复合掺合料>0.405545注:1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依据JGJ55-2O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依据JTG/T3650-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依据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依据JTG3420-20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二、原材料1.水泥:***水泥,型号:P.O52.5R o2、粗集料:碎石产地:***;级配:5-20mm连续级配。

3、细集料:砂,产地:***砂厂;中砂。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高效减水剂,***公司。

掺量1%,减水率取21%β三、坍落度:施工部位为桥梁上部构造,坍落度为70~90mm o四、施工工艺:采用机械强制搅拌,采用机械振捣成型。

五、养护条件:温度20±2°C,湿度>95%.六、配合比设计(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根据混凝土强度fcu,k=50Mpa,按。

=6.0MPa,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 z0=fcu z k+1.645σ=50+1.645×6=59.9(Mpa)(2)计算水灰比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1.计算水泥实际强度根据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fce z k=52.5MPa,水泥富裕系数取Yc=1.00,水泥实际强度为:fce=γcχfce,k=:1.OOX52.5=52.5(MPa)2.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根据混凝土配制强度fcu z0=59.9MPa,水泥实际强度fce=52.5MPa,查表碎石A=O.46,B=0.07z计算水灰比:W=0.46×52.5=0.39C=59.9+0.46×0.07×52.5根据施工能力取0.362)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查表得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60。

按强度计算水灰比0.36,符合耐久性要求。

采用计算水灰比为0.36。

(3)选定单位用水量根据要20mm,查表选用混凝土用水量为215kg∕m3Mw0=215*(1.-21%)=170(kg∕m3)(4)计算单位用灰量1)按强度计算求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70-90mm,碎石最大粒径为单位用灰量根据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o=170kg∕m3,水灰比W∕C=0.36,混凝土单位用灰量为:mcθ=170/0.36=472kg∕m32)按耐久性校核单位用灰量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查表得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按强度计算单位用灰量472kg∕m3,符合耐久性要求。

c25混凝土配合比表

c25混凝土配合比表

一、c25混凝土配合比1、C25混凝土配合比水泥:水:砂:碎石372:175 :593 : 12601 :0.47 :1.59 : 3.392、调整水灰比调整水灰比为0.42,用水量为175kg,水泥用量为Mco=175/0.42=417kg,按重量法计算砂、石用量分别为:Mso==579kg,Mgo=1229kg3、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试用配合比1和2,分别进行试拌:配合比1:水泥:水:砂:碎石= 372:175:593:1260 = 1:0.47:1.59:3.39;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 8.5:4.0:13.52:28.82kg;拌和后,坍落度为30mm,达到设计要求;配合比2:水泥:水:砂:碎石= 417:175:579:1229 = 1:0.42:1.39:2.95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9.6:4.03:13.34:28.42kg拌和后,坍落度仅20mm,达不到设计要求,故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用量500g,增加拌和用水210g,再拌和后,坍落度达到35mm,符合设计要求。

此时,实际各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 10.1:4.24:13.34:28.42kg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第1组、2组配合比强度均符合试配强度要求,综合经济效益,确定配合比为第1组,即:水泥:水:砂:碎石1 :0.47 :1.59 :3.39372 :175:593:1260kg/m3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新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新版.pdf

新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新版.pdf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3 基本规定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0.60 250 280 3000.55 280 300 3000.50 320≤0.45330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3.0.5-2的规定。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0.40≤45≤35>0.40 ≤40≤3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0.40 ≤55≤45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复合掺合料≤0.40≤60≤50>0.40 ≤50≤40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c15CFG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

c15CFG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

C15CFG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及试验环境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精度、规格、准确性等均符合规范要求,且均通过武汉市计量测试检定所检定合格,试验室、标养室,温度、湿度符合规范要求。

二、材料的选用1、水泥:选亚东牌普通42.5硅酸盐水泥,依据GB/T175-2007、GB/T1346-2001及GB/T1345-2005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GB175-2007规范要求,详见下表表12、细骨料:选用巴河砂石厂河砂,依据JGJ52-2006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及GB/T14684-2001标准要求,详见下表表23、粗骨料:选用阳新4.75~26.5mm连续级配碎石,依据JGJ52-2006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及GB/T14685-2001标准要求,详见下表表34、水:混凝土拌和站内井水,符合JGJ63—2006规范要求。

5、掺合料:选用阳逻电厂II级粉煤灰,符合GB/T1596-2005标准要求,其各项指标见试验报告。

6、外加剂:选用西卡1220聚羧酸减水剂,符合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标准要求,其各项性能指标详见厂家产品试验报告。

三、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及《铁路混凝土与砌体体施工规范》TB10210-2001,JGJ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对C15CFG混凝土进行设计与计算,具体过程如下:1、计算试配强度:f cu.o=f cu.k+1.645δ=21.58Mpa(δ=4)2、计算水胶比:f ce=42.5×1.13=48.03 MPa水/胶=a a×f ce/f cu.o+a a×a b×f ce=(0.46×48.03)/(21.58+0.46×0.07×48.03)=0.95(取0.60)选用每立方米砼用水量:根据西卡外加剂减水情况扣除其中含水量及经验选定混凝土每立方米用水量m wo=190Kg/m33、计算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总胶材=m wo/(水/胶)=190/0.6=317Kg/m3粉煤灰占总胶凝材料量的30%计算,粉煤灰用量为:m f0=317×30%=95kg/m3水泥用量为:m c0=317-95=222kg/m3调整后m c0为220 kg/m3,m f0为100kg/m3;胶凝材料总量为320 kg/m3。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最新版】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最新版】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施工图纸等相关标准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坍落度180±20mm;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

三、组成材料1、水泥:P.042.5,28d抗压强度47MPa;2、砂:II区中砂,细度模数2.7;3、碎石:5~25mm合成级配碎石(5~10mm;10~25mm=30%:70%);4、外加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1.8%,减水率25%;5、粉煤灰:F-II级粉煤灰;6、粒化高炉矿渣粉:S95级;7、拌和水: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cu,0)根据公式fcu,0≥fcu,k+1.645δ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cu,k--设计强度(MPa)δ--标准差,取5试配强度fcu,0= fcu,k+1.645σ=30+1.645×5=38.2(MPa)2、混凝土水胶比(W/B)W/B=ɑa×fb/(fcu,0+ɑa×ɑb×fb)式中:ɑa,ɑb--回归系数,分别取0.53,0.20,fb--胶凝材料强度。

已知,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为47.0MPa,方案一:粉煤灰掺量为30%,影响系数取0.75,则胶凝材料强度为:47.0×0.75=35.3MPa;方案二:矿粉、粉煤灰双掺,各掺20%,影响系数:粉煤灰取0.8矿粉取0.98。

则胶凝材料强度为:47.0×0.8×0.98=36.8MPa;由水胶比公式求得:方案一:W/B=0.53×35.3/(38.2+0.53×0.20×35.3)=0.45。

方案二:W/B=0.53×36.8/(38.2+0.53×0.20×36.8)=0.46。

3、确定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为25mm,坍落度75~90mm时,查表用水量取210kg,未掺外加剂、坍落度18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80-90)/20×5+210=232.5kg/m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要求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要求规范)

6.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630kg,石子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3总质量为2490kg;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要求:(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 cu,o)。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o≥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 ,o ≥1.15f cu ,k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n 22cu i cu i 1n n 1f mf σ=-=-∑,式中 f cu ,i ——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 组试件的强度值,MPa ;mf cu ——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 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n ——统计周期内同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总组数。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龙泉至庆元(浙闽界)公路土建工程项目第LQA6标段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浙江公路技师学院路桥系2013年09月桥梁钻孔灌注桩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描述:龙泉至庆元(浙闽界)公路土建工程项目起点位于龙泉市龙泉城关大猫亭,与丽龙高速公路顺接,起点桩号K109+697.499,终点为庆元县的新窑与福建省松溪县的木城交界处,终点桩号YK164+397.6(ZK164+421.131),路线总长54.764公里(右线),沿线主要经过的乡镇有龙泉的剑池街道、兰巨乡、查田镇、小梅镇和庆元的黄田镇、竹口镇。

主线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26米,双向4车道。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涵洞及路基1/100。

本合同段为第LQA6标段,起讫桩号为K153+360- YK164+397.6(ZK164+421.131),主线全长11.037公里,本合同段K157+365竹口大桥,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构造采用桩柱式桥墩、肋式桥台、桩接盖梁桥台,上部结构采用6*25m +6*25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小箱梁;1.设计内容设计钻孔灌注桩C30混凝土配合比,桩长60m,桩径1.5m,所需混凝土数量约110m3,导管内径25cm。

1.1设计条件1.1.1 施工设备与施工工艺:⑴搅拌机:具有自动计量系统的混凝土双卧强制式搅拌机,容积2m3,每小时理论产量60m3;⑵混凝土运输车:容积8m3,拌合至运输到现场时间1小时;⑶灌注混凝土:直接通过料斗入导管进行灌注施工,通过拆卸导管进行灌注作业,从首灌到灌注完毕,需时3小时。

1.1.2 环境条件:温度:20℃,湿度:40℃1.2设计依据: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⑵《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T 07-01-2006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1.3材料条件:⑴水泥:42.5级;⑵减水剂:缓凝、保塑、减水效果。

最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最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 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
质量比。(代替水灰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 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 量的质量百分比。
(11~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5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2.当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公 式(5.1.1-2)中的fce值可按下式计算:
fce c g fce,g
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
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
也可按表5.1.1-2选用(增加);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 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的方法,与测试 硬化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方法相比,时间大大缩 短,有利于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 表3.0.6中的氯离子含量系相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的百分比,与控制氯离子相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 用量的百分比相比,偏于安全。
3 基本规定(最小含气量)
3.0.7 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 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 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掺用引 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3.0.7的规定, 最大不宜超过7.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2011年12月1日实施
1 总则
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 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 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构造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常用的表示法有两种:一种是以 1m3 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 配合比:水泥 240kg,水 180kg,砂 630kg,子 1280kg,矿物掺合料 160kg,该混凝土 1m3 总质量为 2490kg;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 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掺合料=1 ∶2.63 ∶5.33 ∶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根本要求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根本要求:〔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4〕满足业主或者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5〕满足可持续开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2〕砂与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 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确实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 〕。

根据"普通混凝土cu ,o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22〕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以下规定确定: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 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f +1.645σcu ,o cu ,k式中 f ——混凝土配制强度, MPa;cu ,of ——混凝土立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cu ,k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 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 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1.15fcu ,o cu ,k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 应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f —— 统计期同一品种混凝土第 i 组试件的强cu ,i度值, MPa ;mf —— 统计期同一品种混凝土 n 组试件的强cu度平均值, MPa ;n —— 统计期同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总组数。

最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最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 当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 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GB/T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规范中有关胶凝材料用量条款
3 基本规定(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3.0.5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 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 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 规定。 • 规定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 能。 •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实际掺量是通过试验确定的,在 本规程配合比调整和确定步骤中规定了耐久性试验验证, 以确保满足工程设计提出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 当采用超出表3.0.5-1和表3.0.5-2给出的矿物掺合料最大 掺量时,全然否定不妥,通过对混凝土性能进行全面试验 论证,证明结构混凝土安全性和耐久性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后,还是能够采用的。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 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 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 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 质量比。(代替水灰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 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 量的质量百分比。 (11~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1.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可按 下式计算:
f b f s fce
f、s ——粉煤灰(fly ash)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
粉(slag)影响系数, fce ——水泥(cement)28d胶砂抗压强度(MPa)。 ① 采用Ⅰ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② 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 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 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③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 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6.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630kg,石子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3总质量为2490kg;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要求:(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 cu,o)。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o≥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o≥1.15f cu,k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σ=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的强度值,MPa;mf 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n——统计周期内同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总组数。

C2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2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计算水泥用量C0
根据已确定的水灰比和用水量,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
CO=WO/(W/C)=180/0.60=300(kg)
2、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假定混凝土拌和物湿表观密度为2450Kg/ m3。得:
Co+So+Go+Wo=2450
SP=37%
= 1:0.50:1.86:3.45
按以上数据试拌0.04混凝土拌和材料物,各用量:
水泥: 360×0.04=14.40 Kg
碎石:1241×0.04=49.64 Kg
砂: 669×0.04=26.76 Kg
水: 180×0.04 =7.20 Kg
2、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假定混凝土拌和物湿表观密度为2450Kg/ m3。得:
Co+So+Go+Wo=2450
SP=35%
得 So=669Kg/m3 Go=1241Kg/m3
3、用假定密度法求得的每 m3混凝土各材料为:mco: mwo:mso:mGo=360:180:669:1241
测定砼拌和物的坍落度为70 mm,且保水性、粘聚性均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五、配合比的调整:
测出实际C20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为2457kg/m3,与假定密度(2450相差在2%以内,不需要调整。各组成材料重量比为:
C:W:S:G=360:180:669:1241
六、增加水灰比0.05为0.60
得 So=729Kg/m3 Go=1241Kg/m3
3、用假定密度法求得的每 m3混凝土各组成材料重量为:
mco: mwo:mso:mGo= 300:180:729:124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

s
ms 0 ms0 mg0
100 %
mc 0 ——每立方米水泥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w0 ——每立方米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 g 0——每立方米水泥混凝土的石子用量(kg) ms0 ——每立方米水泥混凝土的砂子用量(kg)
mcp——每立方米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 其值可取2400-2450kg.
引气剂外加剂时,可取1.
初步配合比计算小结
确定混凝土的 配制强度
确定水灰比
确定用水量
确定水泥用量
确定合理砂率
确定砂石用量
请你思考
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选择合理砂率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水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 设计
项目 4 水泥混凝土检测
任务 4.3
任务三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知识点 4.3.2 初步配合比设计
初步配合比
确定 配制强

设计强度等级 <C60
设计强度等级 ≥C60
通常取水泥混 凝土的设计强
度等级值
fcu,0 fcu,k 1.645
fcu,0 1.15 fcu,k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单 位MPa;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 值,单位MPa; ——水泥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单位MPa。
初步配合比
表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 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4.0
C25-C45 5.0
单位:MPa
C50-C55 6.0
初步配合比
确定水灰比
满足耐久性要求
经验公式
初步配合比
确定水泥用量
mc0
mw0 w
c
满足最小水泥用量

最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_55-2011_)

最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_55-2011_)
• 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耐久性能要求 这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点之一。
3 基本规定(新增加)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 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 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 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 水率应小于0.2%。
•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建设工程中采用以干 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情况良好。
• 当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 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GB/T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规范中有关胶凝材料用量条款
3 基本规定(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3 基本规定(修订前的规定)
环境条件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素砼 钢砼 预砼 素砼 钢砼 预砼

—— 0.65 0.60 200 260 300
二a 0.70 0.60 0.60 225 280 300
二b 0.55 0.55 0.55 250 280 300

0.50 0.50 0.50 300 300 300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 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 分为5个。)
2 术语、符号
等级 V0 V1 V2 V3 V4
维勃稠度(s) ≥31 30~21 20~11 10~6 5~3
2 术语、符号
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 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的混凝土。
2 术语、符号
f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m0(—k计g)算;(基准)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量
γf—粉煤灰影响系数; γs—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 Pt—压六值个(试MP件a中)不;少于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 T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Tp—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ΔT—试验测得的预计出机到泵送时间段内的坍落

抗折4.5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抗折4.5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抗折4.5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1、材料说明原材料:霸道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C32.5级,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73;碎石4.75-31.5mm,表观密度为2.499g/cm3;自来水;详见试验报告;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设计抗折强度4.5Mpa为中等交通2、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c)1)fc=fr/1-1.04cv+ts=5.18Mpafc: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Mpa)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cv:按表取值0.12s:无资料的情况下取值8%t:按表取值0.462)水灰比(W/C)的计算W/C=1.5684/fc+1.0097-0.3595fs=0.4fs: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Mpa)查表确定砂率(βs)=33%3)确定单位用水量(mwo)根据施工条件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10—40mmWo=104.97+0.309sl+11.27c/w+0.61sp=140g/m3Sl:坍落度(mm)取值20Sp:砂率(%)C/w:灰水比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co)C0=(c/w)wo=3505)计算粗集料用量(mgo)、细集料用量(mso)将上面的计算结果带入式中mco+mwo+mso+mgo=2450βs=mso÷(mso+mgo)×100砂(mso)用量为647 kg/m3,碎石(mgo)用量1313 kg/m3;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1:1.848:3.751水灰比=0.43、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1)计算水泥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30 L,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10.5 kg水=4.2 kg砂=19.41kg碎石=39.39 kg2)调整工作性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坍落度测定值为18mm,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在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上下浮动0.03试配三种水灰比的试件。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范本:1. 引言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本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包括每个章节内容的细化。

2. 原材料选择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和掺合料。

水泥的种类、强度等级以及掺合料的类型和用量需要根据工程要求来选择。

详细介绍每种原材料的特点和选择方法。

3. 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所处环境条件,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通过考虑结构的荷载和使用条件来确定合适的强度等级,并选用相应的配合比。

4. 水灰比、骨料用量及粒径分布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水灰比。

同时,骨料用量及粒径分布也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5. 抗渗性要求根据工程环境和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性要求。

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和掺合料用量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6. 施工性能要求考虑到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如可塑性、坍落度和可泵性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调整水泥用量和掺合料来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7. 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保证结构寿命的关键因素。

根据工程环境和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水泥种类和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8. 配比调整与试验制定初步配合比后,通过实验和调整来验证和优化配合比。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9. 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配合比的稳定性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列出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正确实施。

10. 结论根据前述章节的细化内容,得出最终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并总结配合比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扩展内容:1. 本所涉及附件:-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混凝土原材料性能表格- 混凝土强度试验数据2. 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水泥:指按照国家标准制造的水泥;- 骨料:指洗净、质量合格、粒度均匀的天然石子和矿石;- 掺合料:指在混凝土中作为水泥替代物或改良剂的材料;- 强度等级:指混凝土材料在规定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标准。

最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最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1)配制强度:f cu,k=25Mpa f cu,0= f cu,k+1.645*σ=25+1.645*5=33.2Mpa(2)初步确定水灰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指标选取)W/C=αa*f ce/(f cu,0+αa*αb*f ce)=(0.53*36.5) / (33.2+0.53*0.20*36.5) =0.52(3)选取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由水灰比为0.5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3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 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选取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为:m w0=175kg/m3。

(4)计算1m3水泥混凝土水泥用量:由W/C=0.52,m w0=185 (kg/m3),得m c0=m w0/(W/C)=337(kg/m3)查表符合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320kg/m3,所以取按强度计算的单位水泥用量m c0 =337(kg/m3)(5)选取合理砂率,计算粗细集料用量:最大粒径31.5mm,水灰比0.52,查表取混凝土砂率βs =35%。

(6)计算一组(3块试件)水泥混凝土各材料用量水用量175kg/ m3,水泥用量337kg/m3砂用量680 kg/m3碎石用量1263 kg/m3(7)配合比确定:个人认为,单位用水量可取180(kg/m3),为保证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取0.5,单位水泥用量360(kg/m3),根据密度法计算配合比,假定表观密度为2400(kg/m3 ),单位粗集料用量与单位细集料用量为未知量,可设方程求解M c0+ M g0+ M s0+ M w0=2400 M s0/(M s0+ M g0)*100=35解得M g0=1560(kg/m3) ,M s0=840 (kg/m3)通过计算得到个人的配合比为: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细集料用量:单位粗集料用量=180:360: 840:15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弱颗粒含量
(%)
含水率
(%)
有机物含量
产地
筛孔尺寸(mm)
累计筛余百分率(%)
表观密度
(g/cm3)
含泥量(%)
泥块含量
(%)
压碎值(%)
针片状颗粒含量
(%)
坚固性
(%)
软弱颗粒含量
(%)
含水率
(%)
有机物含量
产地
筛孔尺寸(mm)
累计筛余百分率(%)
表观密度
(g/cm3)
含泥量(%)
泥块含量
(%)
选定砂率= %
计算单位细集料用量= Kg/m³计算单位粗集料用量= Kg/m³
初步配合比为:
水泥:细集料:粗集料:外掺剂:外掺材料= : : : : :
1、验强度及确定实验室配合比
试配号
水灰比
水质量(Kg)
砂率(%)
外掺材料
(Kg)
外加剂(%)
实测表观密度
(Kg/m³)
坍落度
(mm)
试配1
试配2
试配3
普通水泥混凝Biblioteka 配合比原始记录表一、原材料说明
原材料名称
原材料说明
水泥
强度等级
试验代表数量(t)
批号
产地
细度(%)
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
初凝(min)
安定性
(mm)
抗弯拉强度
3d(MPa)
抗弯拉强度
28d(MPa)
终凝(min)
水泥密度
(g/cm3)
抗压强度
3d(MPa)
抗压强度
28(MPa)
细集料
产地
筛孔尺寸(mm)
累计筛余百分率
(%)
表观密度
(g/cm3)
含泥量(%)
泥块含量
(%)
吸水率(%)
三氧化硫含量
(%)
坚固性
(%)
云母含量
(%)
细度
模数
有机物含量



产地
筛孔尺寸(mm)
累计筛余百分率(%)
表观密度
(g/cm3)
含泥量(%)
泥块含量
(%)
压碎值(%)
针片状颗粒含量
(%)
坚固性
(%)
试配号
水灰比
龄期(天)
强度(Mpa)
平均强度(Mpa)
28天强度(Mpa)
28天强度平均值(Mpa)
试配1
试配2
试配3
2、确定实验室配合比
水泥:细集料:粗集料:外掺剂:外掺材料= : : : : :
压碎值(%)
针片状颗粒含量
(%)
坚固性
(%)
软弱颗粒含量
(%)
含水率
(%)
有机物含量

外加剂
外掺材料
结论:
二、粗集料掺配率
材料名称
掺配率(%)
三、配合比设计
1、计算初步配合比
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Mpa
计算水灰比(W/C)=
选定单位用水量= Kg/m³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Kg/m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