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合集下载

04园艺植物引种.ppt

04园艺植物引种.ppt
• 低纬高海拔与高纬低海拔地区间相互引种易成功, 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
二、引种的原理
长日照园艺植物
短日照园艺植物
北 生育期长(迟熟),营养生 发育快(早熟),营养
种 长好, 植株开花迟或不 生长不良,植株、果
南 开花
实、种子小,生殖生

长受阻
南 发育快(早熟),营养生长 生育期长(迟熟),营
同一种类不同品种也表现不同的适应范围。
• 基因型杂合程度高的品种可能具有更强的 适应能力或自体调节能力。
二、引种的原理
1.2 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 植物生态遗传型: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
工选择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而形成的对某些 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同一生态型 的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 多相似的特点。 • 引种时,必须根据园艺植物的适应性,引入适 合的生态类型的品种。关键是主要生态因子的 鉴别。
二、引种的原理
园艺植物生态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 气候生态型: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因素下所形成
的生态型。 • 土壤生态型:是在一定的土壤理化特性、含水
量、含盐量、pH值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下形 成的。 • 共栖生态型:是和生物因素相互影响、共处于 一个环境中所形成的生态型。
二、引种的原理
引种工作中易于被广泛接受的规律 气候相似论
三、引种的程序和方法
4、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 在与原产地时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够露地越
冬或越夏而生长良好; • 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 • 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营养)进行正常的
繁殖。
该引种规律由德国林学家迈依尔1906-1909年 提出。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引种方式。 • 概念:原产地和引入地生态环境,尤其是气候 因素方面的相似程度。 • 基本要点是:两个地区间的生态环境,应相似 到足以保证相互引种成功的程度。 • 理论依据:气候因素是生态环境的决定因素。 • 局限性:理论未考虑园艺植物的适应性,尤其 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巨大的、潜在的适 应性。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及分类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及分类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园 艺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荠菜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园 艺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1.3 园艺植物主要种类 1.3.1 十字花科(观赏植物) 羽衣甘蓝 桂竹香 七里黄 香雪球 紫罗兰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园 艺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芥菜 B. juncea Coss. 英文:Leaf mustard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园 艺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芥菜 B. juncea Coss. 英文:Stem mustard
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
雪里蕻 (var. multiceps Tsen et Lee) 根用芥菜(var. megarrhiza Tsen et Lee) 茎用芥菜(var.tumida Tsen et Lee )
紫菜苔 瓢儿菜(塌棵菜、榻古菜) 青菜(油菜、小油菜) 荠菜(荠)
紫甘蓝 英文:Cabbage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园 艺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花椰菜 B. oleracea var. botrytis L. 英文:Cauliflower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园 艺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青花菜 B. oleracea var. italica Planch 英文:Broccoli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件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件

进植物生长和美观。
05
园艺植物的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期与方式
采收时期
根据不同园艺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成熟 度,确定最佳的采收时期。一般来说 ,果实应在成熟时采收,而花卉则应 在盛开时采收。
采收方式
根据园艺植物的种类和特点,选择合 适的采收方式。对于果实,可以采用 手摘或机械采收;对于花卉,可以采 用手摘或剪切的方式。
园艺植物分类
园艺植物分类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 征、生长习性、生态适应性等特点 ,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种类和品种。
常见园艺植物
蔬菜、花卉、果树、药用植物、观 赏树木等。
园艺植物栽培的重要性
美化环境
园艺植物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形 态,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城市
和家庭的绿化水平。
提供农产品
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植物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农产 品,能够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 求。
现代园艺
现代园艺更加注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通过育种、栽培技术、生物技术等手段不断改良和 选育新品种,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园艺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促进 了园艺产业的发展。
02
园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园艺植物的生长周期
种子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 始萌发,突破种皮,长
出根和芽。
营养生长
果实与蔬菜的加工处理
清洁处理
将采收的果实和蔬菜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分级处理
根据果实的品质、大小、颜色等指标进行分级,以提高产品的品质 和价值。
包装处理
将分级后的果实和蔬菜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 受损伤。
花卉的采收与加工处理
保鲜处理
在采收后及时对花卉进行保鲜处理,以延长其寿命和保持其观赏 价值。

园艺的起源

园艺的起源

园艺文化广东海洋大学学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园艺文化学习感想课程名称园艺文化学院(系) 中歌艺术学院专业艺术设计班级环艺1103 任课教师吕庆芳学生姓名邹志强学号201012419424 序号课程号13292010-0园艺的起源:园艺起源于石器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园艺在意大利再次兴起并传至欧洲各地。

中国周代园圃开始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出现。

历代在温室培养、果树繁殖和栽培技术、名贵花卉品种的培育以及在园艺事业上与各国进行广泛交流等方面卓有成就。

20世纪以后,园艺生产日益向企业经营发展。

现代园艺已成综合应用各种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生产的重要领域。

园艺产品已成为完善课程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可为学习园艺专业的学生打下专业基础,又可为园艺生产者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生产水平服务。

要求学生掌握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园艺植物的分类、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生长发育与环境、园艺植物的繁殖、品种改良、栽培技术、设施栽培、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园产品采后处理及贮藏、园林艺术和园艺产品市场等内容。

果树栽培果树栽培是园艺学专业的专业课,也适用于果树栽培技术的学习者。

它以北方果树栽培为主要内容,适当介绍柑橘等南方果树。

要求掌握这些果树的栽培技术、优良品种等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苹果、梨、葡萄、桃、樱桃、杏、枣、板栗、核桃、猕猴桃、草莓、柑橘、枇杷和野生果树等的生产概况、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育苗建园特点、整形修剪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及部分果树的山地栽培和旱作技术等。

花卉栽培花卉栽培可分为生产栽培、观赏栽培和标本栽培等,本课程以生产栽培为主线进行介绍。

因为花卉的生产栽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

课程内容按照露地花卉(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岩生花卉、水生花卉)、温室花卉(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亚灌木花卉、木本花卉、兰科花卉、蕨类植物、仙人掌及多浆植物)、草坪植物与地被植物、盆景艺术及干花制作。

花卉的起源与分布

花卉的起源与分布

3
(一)中国气候型(大陆东岸气候型花卉)
气候特点:冬寒夏热,年温差大;夏季降雨较多。 地理范围:包括中国大部分省份,还有日本、北美洲东部、 巴西南部、大洋洲东部、非洲东南角附近。
1、温暖型(低纬度地区)
包括中国长江以南、日本西南部、北美洲东南部、巴西南 部、南非东南部、大洋州东部。 该地区是喜欢温暖的球根花卉和不耐寒的宿根花卉的分布 中心。
荷包牡丹
翠菊
钓钟柳
铁线莲
欧洲气候型(大陆西岸气候型花卉)

气候特点:冬季温暖,夏季气温不高,一般不超过15 -17℃,年温差小;降雨不多,但四季都有,欧洲西 海岸地区雨量较少。 地理范围:包括欧洲大部分地区、北美洲西海岸中部、 南美洲西南角、新西南南部。 一些一二年生花卉和部分宿根花卉的分布中心。这个 地区原产的花卉不多。原产于该地区的花卉最忌夏季 高温多湿,适宜在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栽植。
雏菊
耧斗菜
三色堇 飞燕草
地中海气候型

气候特点:冬季温暖,最低气温6-7℃,夏季温度20 -25℃。从秋季到次年春末为降雨期,夏季极少降雨, 为干燥期。 地理范围:包括地中海沿岸、南非好望角附近、大洋 洲东南和西南、南美洲智利中部、北美洲西南部(加 利福尼亚)。


该区是世界上多种秋植球根花卉的分布中心。原产的 一、二年生花卉耐寒性较差,秋植球根花卉生长良好。
原产的重要花卉有:

郁金香属 金鱼草属 金盏菊属


瓜叶菊属
君子兰属 风信子属 仙客来属
瓜叶菊
郁金香
仙客来
君子兰
墨西哥气候型(热带高原气候型花卉)

气候特点:周年气温在14-17℃,温差小。降 雨量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有周年雨量充沛的, 也有集中在夏季的。 地理范围:包括墨西哥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非洲中部高山地区、中国西南部山岳地带(昆 明)

植物园艺概述

植物园艺概述

一、植物园艺概述(一)起源与发展园艺简单地说是指关于花卉、蔬菜、果树之类作物的栽培方法,确切来说是指有关蔬菜、果树、花卉、食用菌、观赏树木等的栽培和繁育的技术,一般比较精细。

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

庭院、花园、屋顶、阳台或是室内等相关设施周围的有效空间,均见缝插针,进行人为地创造洁净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幽雅舒适的工作条件。

园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园艺生产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在内的园艺产品愈来愈成为人们完善食物营养,美化、净化环境的必需品。

园艺作物通常包括果树、蔬菜、各种观赏植物、香料植物及药用植物等,主要分为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三大类。

果树园艺主要是研究果树的品种、生长习性、栽培管理及产品处理;蔬菜园艺主要是研究蔬菜的品种、生长习性、栽培管理及产品处理;观赏园艺学主要是研究花卉和观赏树木的品种、生长习性、栽培管理及应用。

园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据考古发掘材料,石器时代已开始栽培棕枣、无花果、油橄榄、葡萄和洋葱。

埃及文明极盛时期,园艺生产也趋发达,如香蕉、柠檬、石榴、黄瓜、扁豆、大蒜、莴苣、蔷薇等都有栽培。

古罗马时期的农业著作中已提到果树嫁接和水果贮藏等,当时并已有用云母片盖的原始型温室进行蔬菜促成栽培。

贵族庄园除栽有各种果树如苹果、梨、无花果、石榴等外,还栽培各种观赏用花草如百合、玫瑰、紫罗兰、鸢尾、万寿菊等。

中世纪时期园艺一度衰落。

文艺复兴时期,园艺又在意大利再次兴起并传至欧洲各地。

新大陆发现后,那里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甘薯、南瓜、菜豆、菠萝、油梨、腰果、长山核桃等园艺作物被广泛引种。

以后贸易和交通又进一步刺激了园艺的发展。

中国夏商时期农艺和园艺尚无明显分工。

中国周代园圃开始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出现,当时园圃内种植的作物已有蔬菜、瓜果和经济林木等。

战国时期著作中有栽种瓜、桃、枣、李等果树的记述。

秦汉园艺业有很大发展。

由于东西方交往增多,一些园艺作物如桃、杏等被传至西方;同时也从外国引进了大蒜、黄瓜、葡萄、石榴、核桃等。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期末复习题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期末复习题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一、请根据描述选择相应的名词术语。

园艺学: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育种、贮藏、加工、病虫以及造园等的科学。

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的生产技艺。

园艺植物: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

园艺植物栽培:是园艺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原理,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

年生长周期:植物在一年随着气候变化呈现出有一定规律性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年生长周期,也称为季节周期性。

物候期:在生长期植物生长发育有规律的形态变化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时期称为物候期。

童期:实生繁殖的植物从种子播种后萌发开始到实生苗具有分化花芽潜力和开花结实能力为止所需要经历的这段时期。

萌芽期:是指从芽开始膨大至第1片幼叶形成为止。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而形成的根称为主根。

不定根:植物的茎、叶或芽在一定条件下生长出根,这种根的发生部位不固定称为不定根。

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顶芽或顶端的腋芽)抑制下部侧芽的发育。

生命周期:植物从生到死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叫做生命周期。

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

叶面积指数:指园艺植物叶面积总和与其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

花诱导:茎端分生组织部发生成花所必须的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也称为生理分化。

花芽分化:从叶芽的生理与组织形态转变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形态的过程。

果实的生长曲线:是用来描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的两维平面图,有果实累加生长曲线和生长速度曲线等。

受精:指雌、雄性细胞即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

两性花:同一朵花中同时存在雌雄两性发育完全的性器官。

开花期:植物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毕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开花期。

果实:是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子房或子房与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有果皮和种子的器官。

授粉:是指成熟的花粉从花药开裂散出花粉传到柱头上的过程,是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一个必要过程。

樱花栽培的接触

樱花栽培的接触

03
樱花栽培的市场
樱花观赏市场
城市公园和旅游景点
许多城市公园和旅游景点都会种植樱花,以吸引游客并提升景点 吸引力。
樱花观赏节
各地会举办樱花观赏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欣赏樱花。
私人花园和社区公园
许多人会在自己的花园或社区公园内种植樱花,为居民提供美丽的 景观。
樱花产业链市场
01
02
03
樱花种植
樱花产业链的上游是樱花栽培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
樱花栽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国唐朝时期就有关于 樱花的记载。在日本,樱花也被视为国花,有着深厚的文化 内涵。
文化
樱花文化渗透在各个国家的文化中,包括文学、艺术、音乐 等方面。在亚洲地区,樱花季节也是一年一度的盛事,人们 会欣赏樱花、庆祝春天的到来。
樱花栽培的现状与趋势
樱花栽培的文化传承与推广
传统文化宣传
01
通过书籍、影视作品、文艺演出等方式,宣传樱花文化的内涵
和价值。
教育推广
02
将樱花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感和热爱。
节庆活动
03
举办各类樱花节庆活动,如樱花展览、赏花活动、摄影比赛等
,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体验。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樱花是深受人们喜爱 的观赏植物,具有极 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 价值。
展和生态旅游等领域的繁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选择健康、成熟的樱花种子进行 播种,一般于秋季进行。播种前 需整地、施肥,并按照适宜的间 距进行播种,第二年春季即可出
苗。
扦插繁殖
选取健康、粗壮的樱花枝条进行 扦插,扦插时间以春季为宜。选 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第二节园艺植物的演化与传播第三节中国园艺植物的分布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

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

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

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

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作业参考答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1.简述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

概念: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改良作物遗传性状和繁殖优良品种,特别是改良经济性状使之更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育种目标的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4)人工选择的理论及方法;(5)主要目标性状的鉴定、遗传规律;(6)各种育种方法与应用;(7)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鉴定)、推广。

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种质资源;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通过各种育种途径,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手段,改良品种的遗传素质与群体构成,培育出高产、稳产、优质的新品种或新的类型。

并且在繁殖与推广新品种的过程中,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提供量足、质优、价廉的生产用种,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促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

2.根据你掌握的进化理论与遗传学的知识,谈谈自然进化、人工进化与遗传改良的关系。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进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

进化结果是更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人工进化是人类为发展生产的需要,利用自然变异和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进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人工选择的方向。

进化结果是更适于生产,更是人类的需要。

人工进化比自然进化速度快。

二者的方向不完全一致。

遗传改良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品种有何特性?园艺植物优良品种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特性:(1)特异性: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2)一致性:品种内个体间的主要经济性状相对整齐一致。

(3)稳定性:经过繁殖,品种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

(4)地区性:每个品种都有一定的适应地区和适宜的栽培条件。

(5)时间性:每个品种又有一定的寿命,即使用期限。

要不断创造符合需要的新品种来更换过时的老品种。

(6)局限性:每个品种都会存在某方面的缺陷,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符合生产、加工或消费要求。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判断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2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判断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28)
13.生长周期是指植物在一年内随着气候变化呈现出有一定规律性的生命活动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种子净度是指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总量的百分比。(√)
15.需冷量是指果树通过或解除自然休眠所需的低温(≤15℃)的总和即为需冷量,多以低于15℃的小时数为标准。(×)
16.短截是剪去一年生枝和多年生枝的一部分。(×)
答:(1)调节果树与环境的关系。
(2)调节树体各部分的均衡关系。
(3)调节树体自身生理活动。
8.什么是果树“抽条”?抽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所谓“抽条”是指幼树在冬春之际,枝干失水多皱皮和干枯的冻旱现象。抽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低温条件下果树失水远大于吸水而造成的冻旱伤害。除树种、品种因素外,早春过低的地温、冬春之际的干旱多风、树体生长过旺而使秋梢不能及时停长等多种情况,都易导致果树抽条。
17.不定根是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丽形成的根。(×)
18.层积处理是指部分园艺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完成后熟,解除休眠的一种方法。(√)
19.园艺植物起源中心理论中应用较多的有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和茹科夫斯基的栽培植物大基因中心。(√)
20.长方形定植是指行距、株距相等的定植方式。(×)
9.免耕法用种植草来控制地面,不耕作,一般选择禾本科、豆科等牧草种植,通过刈割控制过旺的生长和增加一定的产草量的方法。(×)
10.需冷量是指果树通过或解除自然休眠所需的低温(≤15℃)的总和即为需冷量,多以低于15℃的小时数为标准。(×)
11.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的生产技艺。(√)
12.我国栽培最多的果树种类包括苹果、柑橘和梨。(√)
6.什么是果树“抽条”?抽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0园艺植物起源、分布和分类

%20园艺植物起源、分布和分类

第三部分 观赏植物的分类
几乎所有高等植物都可以列为观赏植物, 有人估计,全世界40万种植物中有30多万种是 大家都能接受的观赏植物。这么多种类的观赏 植物,进行分类是很必要的。
一、花卉分类 二、观赏树木分类
一、花卉分类
(一)按生态习性分类 (二)按栽培习性分类 (三)按用途分类法
(一)、 按植物原产地分类
主要果树有:苹果、梨(白梨、秋子梨、砂梨、西洋 梨)、桃、柿(北方品种群)、枣(北方品种群)、 葡萄、核桃、板栗、杏等。
辽宁苹果、山东肥城桃、莱阳慈梨、乐陵无核枣、河 北定县鸭梨、赵县雪花梨、深州蜜桃、河南灵宝圆 枣、安徽砀山酥梨、陕西华县大接杏等。
(五)旱温落叶果树带,
包括:山西北半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北 部,宁夏中卫以南,青海黄河及湟水流域 的贵德、民和、循化一带,四川西北的南 坪、马尔康、甘孜,西藏东南部河谷地带 的拉萨、林芝、昌都、日喀则。
8.水生蔬菜
包括藕、荸荠、慈姑等以变态的地下 茎为食用器官。菱角、茭白、芡实等蔬菜。
9.多年生蔬菜
包括香椿、竹笋等多年生木本植物和金针 菜、石刁柏、百合等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类蔬 菜的产品器官可以连续收获多年。
10. 食用菌类 是一类可供食用的真菌,包括金针菇、
香菇草菇、木耳等。
11.瓜类:
包括黄瓜、南瓜、丝瓜、苦瓜、冬瓜、瓠瓜、甜 瓜、西瓜、西葫芦、笋瓜、佛手瓜等。这类蔬菜同属 于葫芦科,茎为蔓性,雌雄同株异花,除佛手瓜外均 为一年生植物。
主要栽培果树有:苹果、梨、葡萄、核桃、 桃、柿、杏等。其次有枣、李、扁桃、阿 月浑子、槟子、海棠等。
(六)干寒落叶果树带,
包括:内蒙古全部,宁夏、甘肃、辽宁西北 部,新疆北部,河北张家口以北,以及黑 龙江、吉林西部,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区,就是这个种的起源中心。中心的各个变种中常 含有大量显性等位基因;隐性等位基因则分布在中 心的边缘和隔离地区。
§1-1 园艺植物起源
(2)有些栽培植物起源于几个地区,即有几个起 源中心。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原生中心: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
次生中心: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 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即由隐性等位基因所控制的 多样性(biodiversity)新区。
(3)栽培植物起源中心集中蕴藏着栽培植物的种和 品种。常和大山脉的总走向一致。沙漠、海洋和高 山的阻隔,产生了独立的植物区系和人群的独立发 展。两者相互影响又产生了独立的农业文化。
(4)绝大部分栽培植物发源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 中国和印度。其次为西亚和地中海地黄瓜、苦瓜、葫芦、有棱丝瓜、蛇瓜、 苋菜、豆薯等;
果树:芒果、甜橙、碰柑、宽皮桔等。 芥菜、印度芸薹、黑芥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1-1 园艺植物起源
(2a) 印度 - 马来西亚中心 包括印度支那、 马来半岛、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及菲律宾 等地,是印度中心的补充。
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姜、冬瓜、黄秋葵、田薯等; 起源的果树主要有白榄、槟榔、香蕉、面包果、
果树:油橄榄、圭洛豆。 洋葱、大蒜、独行菜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1-1 园艺植物起源
(6)埃塞俄比亚中心 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
起源的蔬菜有豇豆、豌豆、扁豆、西瓜、葫芦、 芫荽、甜瓜、胡葱、独行菜和黄秋葵等。
此中心无原生果树。
§1-1 园艺植物起源
(7)中美中心墨西哥南部和安的列斯群岛等。 蔬菜:菜豆、多花菜豆、莱豆、刀豆、黑子南
拉圭中心。
§1-1 园艺植物起源
(1)中国中心 中国中部和西部山区及低地, 许多 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世界农业最古老的发源 地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巨大中心。

园艺植物分类学复习笔记

园艺植物分类学复习笔记

园艺植物分类学复习笔记(1)(总17页)--本页仅作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园艺植物分类学复习笔记题型:拉丁文 10分名词解释 20分填空 20分选择 20分问答 30分一、园艺植物的概念:1.园艺植物,原指在围篱保护下的园子内进行栽培的植物;一类供人们食用或观赏用的,以一定规模进行集约栽培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主要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三大类。

二、园艺植物的起源地:1.起源中心: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类型,该地区就称为某类植物的起源中心。

或者说,凡是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种的起源中心。

2.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次生中心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

3.栽培植物有它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如:籼稻: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粳稻: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三、园艺植物的演化:1.是指历史上野生种类被驯化并逐渐演变为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的过程以及栽培园艺植物近缘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2.类型:(1)从野生种到栽培中的演化;(2)栽培种内的演化3.演化途径:a.种类基因变异(无性):在一个物种的范围内,产生了基因突变,通过对突变株的培育,产生了新的品种。

芽变是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即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或开花结果后,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来植株类型不同时即为芽变。

因此,芽变形状有些根稳定,能在有性过程中遗传;有些则只能在无性繁殖时保持稳定,一旦有性生殖就会出现分离,恢复成原来类型。

芽变的变异性状表现在很多方面:形态特征变化;物候期的变化;适应性及抗逆性的变化。

b.属间,种间或品种嫁接联合体(必须有人工参与)c.种内杂种d.远源杂交e.同源多倍体f.异源多倍体四、园艺植物的分类及其发展史:园艺植物的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实用分类和系统分类后者则是利用植物分类学原理,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分类阶元系统,确定园艺植物所属的门、纲、目、科、属、种、亚种、变种和变型,力求客观地反映出园艺植物各个类群之间的形状异同和亲缘关系。

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2)有些栽培植物有几个起源中心,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 生中心和次生中心。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 原产地,次生中心则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 交又形成许多类型的地区。这两者可根据显性基因的多少 来区别,次生中心往往在原生中心的周边,是由隐性等位 基因控制的多样性新区
原生中心 原生中心也叫初生中心 (primary origin center)是指 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 意为当地野生类型被驯化的区域,一般有4个标志: ①有野生祖先; ②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事实也说明,大部分作物种质的自然变异主要是
在它的原生或次生中心出现的,所以这些地区的 种质资源中往往蕴藏着育种目标所需要的基因资
源,到起源中心或多样性中心进行考察和搜集,
可以得到丰富的基本种质。
总之,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使人们对作物起源
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促进,为现代栽培作物分类打 下良好的基础,为育种工作搜集种质资源提供了
12个起源中心为: ⑪中国-日本中心; ⑫东南亚洲中心; ⑬澳大利亚中心; ⑭印度中心; ⑮中亚中心; ⑯西亚中心; ⑰地中海中心; ⑱非洲中心; ⑲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⑳南美中心; ⑴中美和墨西哥中心; ⑵北美中心。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哈兰的栽培植物起源分类
哈兰1971年提出,世界上某些地区(如中东、中国北部和 中美地区)发生的驯化与瓦维洛夫起源中心模式相符,而 在另一些地区(非洲、东南亚和南美-东印度群岛)发生 的驯化与起源中心模式不符。
还是芥菜、印度芸苔、黑芥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2a . 马来西亚补充区(中心):包括印度支那、马来半岛、 爪哇、加里曼州、苏门答腊及菲律宾等的。

园艺植物栽培学整理重点讲义资料

园艺植物栽培学整理重点讲义资料

园艺植物栽培学一、起源分布分类;二、生长发育规律;三、环境条件;四、育苗;五、园地规划建设;六、定植;七、土肥水;八、整形修剪;九、花果管理园艺植物栽培学笔记绪论一、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和茶等的生成记忆,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植资源、生长发展规律、繁殖、栽培、育种、储藏、加工、病虫一级造园等科学。

三、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部分,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科学。

四、园艺的意义: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平衡膳食结构,增加人体营养3.美化环境,改善生态4.出口创汇,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5.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五、我国是蔬菜生产第一大国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一、园艺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产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化和进化的过程。

二、原生起源中学:植物显性性状和最大遗传多样性的聚集地区。

特点是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遗传多样性;有大量显性基因。

三、次生起源中心:原生起源中心植物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

特点是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隐性基因。

四、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8个起源中心,3个亚中心五、同源平行变异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在相近植物的遗传变异性中出现平行现象。

六、植物学分类和园艺学分类A、果树分类(根据农业生物学)1落叶果树:指叶片在秋季或冬季全部脱落,第二年春季重新萌发长叶,具有明显生长期和休眠期的果树。

1)仁果类果树:这类果树包括苹果、梨、沙果、木瓜、山楂等。

果实主要由子房及花托膨大形成,食用部分是肉质的花托,果心中有多粒种子,果实为假果。

2)核果类果树:包括桃、杏、李、梅、樱桃等。

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有明显的外、中、内3层果皮;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是食用部分,内果皮木质化成坚硬核。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件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件

诱变育种
原理:利用物理、 化学或生物因素 诱导植物产生突 变
特点:突变频率 高,突变类型多 样
应用:在园艺植物 育种中广泛应用, 如选育抗病、抗虫、 抗逆等品种
注意事项:需要 严格控制诱变条 件,避免产生有 害突变
倍性育种
倍性育种的概念:通过改变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来改变其遗传特性的育种 方法 倍性育种的方法:包括人工诱导多倍体、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
选择育种
目的:提高园艺植 物的品质和产量
原理:选择具有优 良性状的个体进行 繁殖
方法:包括自然选 择和人工选择
注意事项:选择过 程中要考虑到遗传 多样性和生态适应 性
杂交育种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新品种 优点:能够快速获得优良性状,提高育种效率 缺点:需要选择合适的亲本,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 应用: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植物的育种
汇报人:
改善品质:通过育种改善蔬菜 品质,提高口感和营养价值
抗病抗虫:通过育种提高蔬菜 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使用
适应环境:通过育种使蔬菜适 应不同环境条件,提高种植范 围
花卉育种的应用与实例
花卉育种的目的: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抗病性、抗逆性等 花卉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花卉育种的实例:玫瑰、郁金香、百合等 花卉育种的成果:培育出更多新品种,提高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遗传学基础
遗传物质:DNA和RNA 遗传信息: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 体变异
遗传选择: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遗传规律:孟德尔定律和摩尔根定律
遗传工程:基因编辑和基因转移
繁殖原理
遗传物质:DNA和RNA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育种目标:提高产量、品质、抗病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第二节园艺植物的演化与传播第三节中国园艺植物的分布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

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

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

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

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

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

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

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 - 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

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隔,彼此局限在一定的地区活动,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的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培育和有意或无意的选择。

在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下,逐渐进化形成了有别于野生植物物种,适宜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供作人们不同用途的园艺植物(即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和其它的农作物,形成了若干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这就是说,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和其它的农作物都是由最初的野生类型,通过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形成的,而且,这是一个从原始农业开始到现在仍在进行的过程。

根据考古学研究,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将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野豌豆和小扁豆驯化成栽培种已有8 000 ~ 9 000多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秘鲁、墨西哥人已将菜豆、南瓜驯化为栽培植物。

栽培的蔬菜植物绝大多数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整个园艺植物中,是驯化起源最早的一类。

古代人类除了采食木本野生植物的果实外,还采食草本野生植物的茎、叶、果实、种子、地下茎和肉质根等充饥。

在人类定居后,一些无毒、风味好、能佐食、易繁殖的野生蔬菜种类逐步被移植到园圃,便于采食。

又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的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

瑞士植物学家德坎道尔(A. de Candolle,1806 - 1893)认为,15世纪以前,东半球陆地栽培的蔬菜有4 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栽培的蔬菜有芜菁、甘蓝、洋葱、黄瓜、茄子、西瓜和蚕豆等。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除采集野菜外,已种植芥菜、大豆、葫芦等;周秦以至汉初,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已采食和栽培的蔬菜有:瓠(葫芦)、瓜(甜瓜、菜瓜)、葑(芜菁等)、菲(萝卜)、芹(水芹)、杞(枸杞)、荏菽(大豆)、笋、葵(冬寒菜)、韭、葱、薤、芋、薯蓣、姜、蘘荷等。

虽然野生木本植物的果实很早就被人类采食利用,但是,成为栽培植物却比较迟。

它们的产生一般是通过野生——管理野生——栽培驯化这一过程而来。

而且,由于多年生木本植物难于集体控制,其栽培起源通常要比一、二年生的草本栽培植物晚得多。

考古学证据表明,最早起源的果树栽培植物有无花果、葡萄、海枣和油橄榄等。

无花果在新石器晚期、葡萄在青铜器早期、海枣和油橄榄在石器与铜器并用的时代开始栽培。

这些栽培起源早的果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用无性繁殖。

此后,石榴、香蕉与稍后的芒果、柑橘等也相继被驯化栽培。

李属果树可能是通过种子开始栽培的。

桃的野生种在中国很丰富,公元前2000年已有栽培,而扁桃则更早,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栽培。

仁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依靠嫁接,特别是就地嫁接。

坚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比较晚,虽然在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的遗迹中曾发现很多坚果,但是,它们真正被驯化却都比较迟。

还有一些果树的栽培起源很晚,例如,树莓、醋栗最早在欧洲栽培是16世纪,菠萝、草莓是18世纪。

而越橘和猕猴桃直到20世纪才开始在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栽培。

根据《诗经》、《夏小正》、《禹贡》、《山海经》和《庄子》等古代文献和近代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桃、李、梅、杏、梨、栗、枣、榛、橘、柚、龙眼、荔枝、橄榄、枇杷、杨梅等果树作物起源于中国,且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学家开展了广泛的植物调查,并进行了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先后总结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理论。

1.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通常认为,德坎道尔是最早研究世界栽培植物起源的学者。

他通过植物学、历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研究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出版了《世界植物地理》(1855)、《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这两部著作。

他在《栽培植物起源》(1882)一书中考证了247种栽培植物,其中起源于旧大陆的199种,占总数的88%以上。

他指出这些作物最早被驯化的地方可能是中国、西南亚和埃及、热带亚洲。

2.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世界上研究栽培植物起源最著名的学者是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他综合前人的学说和方法来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

1923 - 1931年,他组织了植物考察队,在世界上60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搜集了25万份栽培植物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做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发表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的论文,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把世界分为八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述了主要栽培植物,包括蔬菜、果树、农作物和其它近缘植物600多个物种的起源地。

瓦维洛夫领导的植物资源考察队在1920 - 1930年间,先后180次考察了亚洲、欧洲、北美、中南美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搜集了25万份资源,其中包括果树12 650份、蔬菜17 955份、豆类23 636份。

通过对所搜集的大量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1926年发表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将全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划分为5个,经过补充与完善,1935年增加到8个起源中心和3个亚中心。

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要点包括:(1)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有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

凡是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种的起源中心。

中心的各个变种中常含有大量显性等位基因;而隐性等位基因则分布在中心的边缘和隔离地区。

(2)有些栽培植物起源于几个地区,即有几个起源中心。

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次生中心则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

这两者可以根据显性基因的多少来区别。

在原生中心的周缘可以发展出次生中心,即由隐性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多样性(biodiversity)新区。

次生中心内还会发展出栽培植物的特别类型。

(3)栽培植物起源中心集中蕴藏着栽培植物的种和品种。

最重要的栽培植物开始发展的地带谓语北纬20°~ 45°之间,它们常和大山脉的总走向一致。

栽培植物的起源均在其野生种自然分布区域内;由于沙漠、海洋和高山的阻隔,也由此产生了独立的植物区系和人群的独立发展。

两者相互影响又产生了独立的农业文化。

(4)绝大部分栽培植物发源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几乎提供了一半的栽培植物。

其次为西亚和地中海地区。

(5)栽培植物有它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

例如,从喜马拉雅山往西到地中海一线,可以发现作物种子和果实有逐渐变大的倾向;而生长在阿拉伯也门山区的全部植物都有早熟类型。

瓦维洛夫关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发现,为现代人们进行栽培植物分类、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瓦维洛夫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几经修改后,提出了8个起源中心,其中包括8个大区和3个亚区(图1-1)。

图1-1瓦维洛夫提出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1)中国中心;(2)印度- 缅甸中心;(2a)印度 -马来西亚中心;(3)中亚细亚中心;(4)近东中心;(5)地中海中心;(6)埃塞俄比亚中心;(7)中美中心;(8)南美中心;(8a)智利中心;(8b)巴西 - 巴拉圭中心(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II》)。

(1)中国中心包括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低地,是许多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也是世界农业最古老的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巨大中心。

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大豆、竹笋、山药、草石蚕、东亚大型萝卜、牛蒡、荸荠、莲藕、茭白、蒲菜、慈姑、菱、芋、百合、白菜类、芥蓝、芥菜类、黄花菜、苋菜、韭、葱、薤、莴笋、茼蒿、食用菊花、紫苏等;起源的果树主要有砂梨、秋子梨、沙果、桃、山桃、杏、梅、中国李、红李(杏李)、毛樱桃、中国樱桃、少花樱桃、山楂、贴梗海棠、木瓜、木半夏、枣、拐枣、银杏、核桃、山核桃、中国普通榛、多刺榛、阿富汗榛、东亚板栗、板栗、香榧、果松、香橙、宜昌橙、甜桔、朱桔、乳桔、槾桔、金柑、圆金柑、枳、柿、君迁子、枇杷、黄皮、杨梅、荔枝、龙眼和桃金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