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祖先的摇篮》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16c6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9.png)
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祖先的摇篮》教案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的诗歌。
本课以“寻觅”表现祖先精神,并在过程中不断升华情感为线索,结合祖先生前的故事,分层次展现祖先精神的丰富内涵,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自然融合,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只要人人心中都有“祖先精神”,祖先就在我们身边”的真切含义。
教学目标:1. 认识“灿、烁”等8个生字,会写“灿、烁”等13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对古老的传说与诗歌产生兴趣,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4.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按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按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祖先的摇篮”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猜一猜:大地的起源,人类的起源……追问:为什么这么说?2. 当我们站在浩荡的大海边,你有什么感觉?(无边无际、奥妙神奇、祖先的摇篮等等)这些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来学习《祖先的摇篮》,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感受。
(板书课题)3. 读课题,注意读准“灿、烁”这两个前鼻音。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生字,生字卡片,巩固生字。
3. 默读课文,把你认为美的句子画下来,说说为什么觉得它美。
4. 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教师可相机出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品读美文,体会情感。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大海是“祖先的摇篮”。
2. 交流反馈:(1)“大海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涛声隆隆,轻轻地摇篮。
”这句话把大海比作摇篮,从“耀眼的光芒”可以看出大海的广阔,“涛声隆隆”可以感受到海的浪涛,“轻轻地摇篮”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837d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d.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
部编 二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部编 二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38ee75ba1aa8114531d962.png)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祖先的摇篮》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对“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充满了好奇,想象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诗歌共有4个小节。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引出“我”的好奇,写出了原始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2、3小节是“我”展开的充满童趣的想象,写出了摘野果、掏鹊蛋、捉红蜻蜓、采野蔷薇、逗小松鼠、逮绿蝈蝈等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先质朴、自由的生活,感受到了“我”的天真与好奇。
第4小节,风吹树叶“沙沙”的声音又把“我”的思绪带回了现实,并对祖先的摇篮发出由衷的感叹,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课文中四个疑问句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三个感叹句又体现了儿童发自内心的赞叹之情。
课文的插图,让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
插图中连绵的群山,参天的大树,机灵的松鼠,可爱的小兔,鲜艳的蔷薇,鲜嫩的蘑菇,还有树上停歇的鸟雀,与课文描述的事物基本对应,营造了优美而充满情趣的意境,为学生识字学词、朗读积累、展开想象提供了帮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好奇,富于想象,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和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文中所描绘的远古时代,祖先们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是多么吸引孩子们啊!摘野果,掏鹊蛋,捉红蜻蜓,逮绿蝈蝈,采野蔷薇,逗小松鼠……这些孩子们从未经历过的生活一定会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1.正确识字、写字。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2023最新-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92abf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a.png)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4篇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23祖先的摇篮作者:吴珹爷爷说:那原始森林①是我们祖先②的摇篮③。
[句导读:把“原始森林”说成是“祖先的摇篮”,能让人感觉到原始森林是个能让人感觉舒适、温暖、幸福、安逸的地方。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啊![句导读:朗读时,抓住“多大”一词重读,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 那浓绿的树荫(yīn)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句导读:“浓绿”写出了原始森林枝叶茂密的特点。
“一望无边”“遮住”写出了原始森林辽阔广大的特点。
]第一部分(第1小节):讲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我想——[句导读:一个“想”字,说明以下是作者的猜测和想象。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tāo)鹊蛋(dàn)?[句导读:问句,说明摘野果、掏鹊蛋都是作者充满童趣的猜想,而不是真正看到的。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句导读:从这些猜想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是那么快乐和自由自在。
]节导读:猜想我们的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dòu)小松鼠,采野蔷(qiánɡ)薇(wēi)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dǎi)绿蝈(ɡuō)蝈吗?[句导读:在原始森林里,那些可爱的动物、植物成了孩子们的玩伴,孩子们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尽情玩耍,是那么无忧无虑。
这原始森林的确是孩子们快乐的摇篮哪!]节导读:猜想那时候的孩子在原始森林里开心游戏的情景。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④……[句导读: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树上结满了各种野果,树杈上的鸟窝里有许多圆圆的鸟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5448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3.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文本解读】这篇课文选自第八单元,整个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中2、3小节各含有两个问句,像“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等问句,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同时疑问的句式,凸显了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能读好疑问的语气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本篇诗文中许多动词,如“摘、掏、逗、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它们构成的“摘野果、掏鹊蛋”等动宾短语,给学生们的积累做好了铺垫。
在积累表示动作的词组后,也会后面的仿写做好了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而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就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
【学情分析】关于祖先和原始森林,低段的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而学生刚开始对“祖先的摇篮”理解会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提示。
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补充,但是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要允许学生们大胆地想象。
还有,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
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教学目标】1.通过字理识字、比较识字、形声识字等方法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9个字,通过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蔷薇、苍苍茫茫”等词语。
2.积累“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积累含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39c4c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6.png)
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案
年级:二年级
学期:下学期
课程内容:《祖先的摇篮》
课程目标:
1. 通过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敬仰。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准备:
1. 诗歌《祖先的摇篮》文本。
2. 多媒体课件。
3.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播放与大自然、祖先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对大自然的看法以及我们与祖先的关系。
二、诗歌学习
1. 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2. 向学生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如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敬仰等。
4.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诗歌中描述的画面。
三、诗歌创作
1.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创作自己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总结
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敬仰。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和历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
评估与反馈:
1. 观察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9bd6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d.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15faa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0.png)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优秀5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6、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
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四、拓展延伸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档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db8a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2.png)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人教(部编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祖先的摇篮》的基本内容,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1.2 教学内容课文《祖先的摇篮》的阅读与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文《祖先的摇篮》,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探讨祖先的生活环境。
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尊重和敬仰祖先。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朗读法: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祖先的摇篮》文本。
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3.2 教学材料学生课本《祖先的摇篮》。
笔记本和笔。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4.2 教学反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学生的朗读表现。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安排两个课时完成课文《祖先的摇篮》的阅读与理解。
在第一个课时中,讲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进行讨论。
在第二个课时中,进行朗读练习和总结讨论结果。
5.2 教学安排第一个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进行讨论。
第二个课时:朗读练习和总结讨论结果。
第六章: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2 教学策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祖先生活的环境中。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七章:课堂活动与互动7.1 课堂活动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分组讨论,分享对祖先生活的认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0e957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c.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先的存在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2.通过该课教学,让学生明白祖先是自己的根,提醒学生感恩家庭。
3.通过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引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先的存在和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1.课件。
2.黑板、白板或其它写字工具。
3.讲解祖先摇篮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时间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 分钟课前热身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工具和教材。
坐好,等待老师开始授课。
10 分钟导入课题讲解祖先摇篮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性。
倾听老师的讲解并理解其涵义。
15 分钟学习课文播放课件朗读课文,带领学生学习课文。
认真听课并朗读课文。
10 分钟DIY 历史博物馆带领学生DIY历史博物馆。
分组合作制作历史博物馆。
10 分钟讲述祖先传奇故事讲述祖先的传奇故事。
倾听传奇故事并领略祖先风貌。
10 分思考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祖先的故分享和交流祖先的故事钟事经历。
经历。
5 分钟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观察与理解:通过引入图文并茂的语言材料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文字内容来加深学生对祖先的认识。
2.互动与讨论: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分享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加深学生对祖先的认识。
3.创造与想象:通过DIY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制作历史博物馆,拓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评估1.学生自评:让学生自评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2.教师提问:提出有关祖先和历史的相关问题,考察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主题: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知识点:•祖先的存在和重要性•感恩家庭•培养家国情怀操作:•观察与理解•互动与讨论•创造与想象八、教学后记创设适合孩子接受的氛围和氛围下的教学过程,将是一堂有效的教育课,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充分地调整教育对话式的内容,孩子们会在这种轻松的语境下慢慢汲取和学习新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8bed6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0.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三、重点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读好儿童诗,读好文中的问句,读好带动词的词语。
2.能仿照诗中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理解课题,识记生字解读课题,认读“祖先”。
《祖先的摇蓝》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祖先的摇蓝》小学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020c7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9.png)
《祖先的摇蓝》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它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对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这篇课文既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又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 知识与技能- 文中有许多生字词需要学生掌握,例如“摇篮”“浓绿”“一望无边”等。
这些字词的正确读写是基础的语文知识要求。
例如“浓绿”这个词,学生要能理解它描绘的是一种颜色浓郁、充满生机的绿色,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绿色植物,如茂密的森林,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词。
- 在阅读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诗歌中“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一句,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体会到原始森林的广袤和它对于祖先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描绘的是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的生活场景,这是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如“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祖先们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画面。
-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例如将“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和“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进行比较,学生能感受到加上“苍苍茫茫”这个形容词后,更能体现出原始森林的广阔无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中对原始森林的描写充满了赞美,如“浓绿的树阴下,留下了多少动人的传说。
”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充满故事和美好的地方。
- 培养学生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通过了解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体会到祖先的智慧和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祖、啊、浓”等生字,理解并运用“摇篮、祖先、浓绿”等词语。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1c0d3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2.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祖先的摇篮》。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祖先的生活环境。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书写、绘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祖先的摇篮》。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祖先的摇篮》的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书写、绘画等实践活动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祖先的生活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祖先的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祖先的摇篮》。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实物展示或图片解释。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祖先的生活方式,如狩猎、农耕等。
(2)学生进行书写、绘画等实践活动,展示他们对祖先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祖先的摇篮》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回家后,运用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祖先生活的小作文。
3.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估:1. 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记录学生在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进行评估。
3.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写、绘画等实践活动以及小作文的质量。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c32f990242a8956aece44b.png)
2.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二、自学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在读课文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课件出示3)(1)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圈出来,自主解决。
(2)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效果。
(1)课件展示会认字读音,引导学生正确拼读。
(课件出示4)d O Uqi αng We i d αi逗蔷薇逮(2)课件展示会写字,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指导重点字书写。
(课件出示5)祖啊浓望摘掏赛忆(课件出示6)重点字书写指导:祖:的偏旁是“礻” 不是“衤”,“且”的最后一笔要长些;“掏”的偏旁是“扌”,识记这个字时,我们可以换一下偏旁,用形近字进行辨析,如淘、陶、萄等。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7)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遥远:距离长远,时间久远。
苍苍茫茫: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的样子。
3.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把握脉络。
1.自读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能根据各节意思的不同划分段落。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组长汇报结果,教师归纳总结(1)第一部分:第1小节:介绍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8)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自主解决生字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教学()分钟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通过读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2)第二部分:第2、3小节: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是如何生活的。
(课件出示9)(3)第三部分:第4小节:概括总结,原始森林是 祖先的摇篮。
(课件出示10)4. 按男女分组朗读四个小节。
读出回忆的遥远和美 好。
读出对原始森林的感叹。
四、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1)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3。
课堂作业新设计1. 看拼音写汉字。
Z U Xi α n W d ng yu e t α o Ch Uhu i y i组词 「祖() <广浓( ) '掏( ) <'摘( )'组( )I 脓()■淘()L 滴()3.在括- 号内天上合适的动词。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57bb4ccaaedd3382c4d305.png)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原始森林的图片【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 学习第1节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
(板书:一望无边) (二) 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 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2、讨论交流。
(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3cd7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d.png)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祖先的摇篮》。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描述祖先生活的诗歌,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展现了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诗歌中涉及到了祖先的居住环境、食物来源、服饰特点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对祖先的生活方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描述。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3.2 讨论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关于祖先的生活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祖先的生活方式。
4.2 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4.3 理解课文: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5.2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练习,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a59f5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9.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
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体会文中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defd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e.png)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先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理解祖先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增强对祖国历史的感性认识。
3. 培养学生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体会祖先为我们所做的贡献。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祖先的故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先。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3. 学生用于记录笔记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祖先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探究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步:阅读课文(2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生词和句子,并让学生读一遍《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
教师可以用图示、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辅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分组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她/他们对祖先的印象和观点,扩大学生思维和交流,增强沟通和表达能力。
第四步: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划分成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如写一篇有关祖先的文章、制作报告等。
每个小组报告完毕后,学生可以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五步:达成一致意识(10分钟)教师结合小组的讨论和合作活动,引导学生达成对祖先的共同认识和理解。
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再看一遍课文,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祖先,进而表达学生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六步:课堂反思(5分钟)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反思,记下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和学习,也可就课程中的问题和疑问进行讨论。
【教学作业】1. 完成合作小组任务(如写一篇关于祖先的文章、制作报告等)2. 继续阅读祖先相关的故事和历史资料,增强对祖先的认识和了解。
【板书设计】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了解了祖先的生活与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对祖先的敬仰之情才能体现家族情怀,这有助于生成家族心理归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是一首散文诗。
这首散文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
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储存大量碳物质来保持气候的稳定,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仅热带雨林(即原始森林)就为人类提供40%的氧气所需,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地球之肺”。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
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课后作业
zǔ xiān nóng mì wàng zhe
()()()
zhāi xià tāo dàn huí yì
()()()
二、把音节补充完整。
y____ d____ q_____ w_____ d_____
荫逗蔷薇逮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用加点的字仿写比喻句)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么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1.在文中给下列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
一眼看不到边。
()
挡住,使看不见。
()
2.读第二小节,我们要用的语气是()
①幸福快乐②遗憾痛苦
3.选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想象一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祖先浓密望着摘下掏蛋回忆
二、īn òu iáng ēi ǎi
三、1.这是很大的摇篮。
2.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四、1.一望无边遮住
2.①
3.示例:选文描绘了一幅祖先在原始森林里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图。
人们在这里玩耍,在这里寻找有趣的东西。
五、略。